球的表面积公式的四种推导方法

球的表面积公式的四种推导方法
球的表面积公式的四种推导方法

解法一

用^表示平方

把一个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

并且把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其中半径等于其底面圆半径。

则从下到上第k个圆柱的侧面积S(k)=2πr(k)*h

其中h=R/n r(k)=根号[R^-(kh)^]

S(k)=根号[R^-(kR/n)^]*2πR/n

=2πR^*根号[1/n^-(k/n^)^]

则 S(1)+S(2)+……+S(n) 当 n 取极限(无穷大)的时候就是半球表面积2πR^

乘以2就是整个球的表面积 4πR^

解法二

这是重积分的应用问题

首先知道这个定义:若和数∑ΔAk(k=1 到n)存在极限,设极限是A

,则称A是曲面S的面积,即A=∫∮√(1+fx′^2(x,y)+fy′^2(x,y))dσ

半经为r的球面积A,球心在原点的球面方程是x^2+y^2+z^2=r^2

第一卦限球面方程是z=√(r^2-x^2-y^2)

Zx'=-x/√(r^2-x^2-y^2) ;Zy′=-y/√(r^2-x^2-y^2)

∴√(1+Zx'^2+Zy′^2)=r/√(r^2-x^2-y^2)

A=8∫∫√(1+Zx'^2+Zy′^2)=8r∫∫dxdy/√(r^2-x^2-y^2)

(设x=tsinθ y=tcosθ)=8r∫(定积分0到π/2)dθ∫(定积分0到r)t/√(r^2-t^2)d t =4πr∫(定积分0到r)t/√(r^2-t^2)d t=4πr(-√(r^2-t^2))⊥0到r=4πr^2

注;√(x)表示根号x.

解法三

设球的半径为 R,我们把球面任意分割为一些“小球面片”,它们的面积分别用△S1,△S2, △S3......△Si...表示,则球的表面积:

S=△S1+△S2+ △S3+...+△Si+...

以这些“小球面片”为底,球心为顶点的“小锥体”的体积和等于球的体积,这些“小锥体”可近似地看成棱锥,“小锥体”的底面积△Si 可近似地等于“小锥体”的底面积,球的半径R 近似地等于小棱锥的高hi ,因此,第i个小棱锥的体积Vi=hi* △Si,当“小锥体”

的底面非常小时,“小锥体”的底面几乎是“平的”,于是球的体积:V≈(h1* △S1+h2* △S2+...hi* △Si+...)/3.又∵hi≈R且S= △S1+△S2+...△Si+...

∴可得 V≈RS/3,

又∵V=4πRΔ3/4(3分之4倍的πR的立方),

∴S=4πR的平方即为球的表面积公

解法四

思路: 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4πRΔ3/4(3分之4倍的πR的立方)。现在请想一下,如果你能将一张厚度忽略不计的一张纸把一个球完整无缺的包住(不遗漏,也不会重叠),那么你能够通过测量这张纸的面积来间接测量这个球的表面积吗?

类比我们所知道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测量油膜分子的半径,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球上包上一层厚度可以忽略不计的纸(设厚度为ΔX)。假设没有包纸钱前球的半径为R,包之后为(R+ΔX)。用包后球的体积减去包前球的体积,我们就得到了这层纸的体积,这时在类比测油膜分子的半径的方法,用这层纸的体积除去它的高ΔX(也就是它的厚度)就得到了这层纸的面积,也就是球的表面积。提示:当你在按照我的这种方法运算时,你会发现用笔者的这种方法还能用来解释为什么球的导数就是球的表面积。

谢谢

高中物理公式推导(完全弹性碰撞后速度公式的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推导一 完全弹性碰撞碰后速度的推导 1、简单说明: 1m 、2m 为发生碰撞的两个物体的质量,1v 、2v 为碰撞前1m 、2m 的速度,'1v 、' 2v 为碰撞后 1m 、2m 的速度。 2、推导过程: 第一,由动量守恒定理,得 ' 2'1 122112v m v m v m v m +=+ (1) 第二,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2'112222112 2 1212121v m v m v m v m +=+(2) 令 12/m m k =,(1)、(2)两式同时除以1m ,得 ' ' 1 212kv v kv v +=+ (3) 2 '2 '1 2 2212 kv v kv v +=+ (4) (3)、(4)两式变形,得

( ) 2 ' '1 1--2v v k v v = (5) ()()()( ) 2 ' 2' '1 1 '1 1 22 -v v v v k v v v v -+=+ (6) 将(5)式代入(6)式,得 2' ' 1 12v v v v +=+ (7) 联立(5)、(7)两式,将' 1v 、 ' 2v 移到方程的左侧,则有 21' '1 2kv v kv v +=+ (8) 21' '1 --2v v v v += (9) 由(8)-(9),得 ()()21' 1-212 v k v v k +=+ 21' 11-122v k k v k v +++= 21212112' 1/1 -/1/22v m m m m v m m v +++= 2121 21121' -22v m m m m v m m m v +++= (10) 或者 ()2 12 1211' -22m m v m m v m v ++= (10)

图解球体表面积和体积正确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图解球体表面积和体积正确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球体面积 球体表面是可以由N个带弧形的等腰三角形拼凑而成,见图一、图二、图三。设球体的二分之一水平中心为腰线,在球顶和球底正中各设一个顶点和底点a,然后从顶点到腰线按等分分割成N个带弧形的等腰三角形。根据定义:线的长度不因弯曲而改变,球面可无限分割成N个等腰三角形

如图二、图四、图五所示,所有分割好带弧形的等腰三角形都可以自然平展成标准的等腰三角形,亦可将等腰三角形拼凑成方形。 在理解上述图例球体表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后,我们可以对球体表面积的计算有比较清晰的判断。即,球体表面可以分割成N个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亦可拼凑成方形,由此推导出球体面积可以用矩形公式计算。 即S = 长×宽,如果我们设球体1/4之一的周长为宽,设球体的周长为长,则球体表面积公式为:S=1/4周长×周长(见图六) 例1:已知球体直径是1个单位,求球体表面积(用上述最新推导公式S=1/4周长×周长) S =(3.14159÷4)×3.14159 = 2.4674㎡ 二、球体体积 设以球心作一条垂线或水平中心线,然后以垂线或水平中心向外将球体按等

分无限分割成N个半圆楔形体。见图七、图八。 球体分割完成后,将半圆楔形体镜像排列成圆柱体,见图九、图十。 从图七、图八、图九、图十看,球体从中心按等分分割成半圆楔形体后可以排列堆砌成圆柱体,根据计算得出定义:与球体同直径同体积的圆柱体的柱高正好是球体周长的1/4。

则球体体积公式为:V =πR平方×周长的1/4 或:V = D(直径的三次方)×0.616849233 例2:已知球体直径是1个单位,求球体体积(用上述最新推导公式) V =πR平方×周长的1/4 = 3.14159×0.25×0.7853975 = 0.616849233 三、公知公式在球体面积、体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1、球体面积 如何检验球体面积计算的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计算结果制成N个等腰三角形的薄膜反贴球体表面。如薄膜能完整不剩的覆盖球体表面则公式应用和计算正确,如薄膜有剩余或薄膜未能完全覆盖球体表面则公式应用和计算不正确,见图十一。 图十一是用新公式和公知公式分别计算球体直径同是一个单位半球面积的结果对比,新公式计算结果反贴复原后正好能覆盖直径是一个单位半球的球体面积。 计算过程: S =(1.570795×0.7853975)= 1.2336㎡ 公知公式计算结果反贴复原后剩余有0.337㎡的面积。 计算过程: S = 1×3.14159÷2 = 1.570795㎡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 细和材料有关 )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 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 3、 求F 1 >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i — F 2 F F I +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所受合外力为 零。 F 合 =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f= F N 说明:①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 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O 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口呼 2 r (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n —卫星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 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 面的高度) 高中物理公式 、力胡克定律: F = kx 1、 重力: G = mg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吴琼)

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94页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吴琼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角度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圆面积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公式推导培养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认识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和方法。 2.运用转化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过程: 1.回忆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指导转化。

将已分成16等份的圆用剪刀把每一份剪开,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依次横着拼起来,并用固体胶粘在纸上,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 按照老师的示范,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 (3)课件演示过程。 把圆分成16等份,这些小纸片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把圆分成32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推导面积公式。 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同位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 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具体推导过程精编版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1) 设球的半径为R ,将半径OAn 等分,过这些分点作平 面把半球切割成n 层,每一层都是近似于圆柱形状的“小 圆片”,这些“小圆片”的体积之和就是半球的体积。 由于“小圆片”近似于圆柱形状,所以它的体积也近似于圆柱的体积。它的高就是“小圆片”的厚度 n R ,底面 就是“小圆片”的下底面。 由勾股定理可得第i 层(由下向上数)“小圆片”的下底面半径: 2 2)]1([--=i n R R r i ,(i =1,2,3,···,n ) 第i 层“小圆片”的体积为: V ≈π2i r ·n R =??? ???????? ??--2311n i n R π, (i =1,2,3,···,n ) 半球的体积:V 半径=V 1+V 2+···+Vn ≈n R 3π{1+(1-221n )+(1-222n )+···+[1-2 2)1(n n -]} =n R 3π[n -2222)1(21n n -+???++](注:)12)(1(6 121222++=+???++n n n n ) =n R 3π[n -6)12()1(12--?n n n n =236)12)(1(1(n n n R ---π)=????????????---6)12)(11(13n n R π ① 当所分的层数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当n 不断变大时,①式越来越接近于半球的 体积,如果n 无限变大,就能由①式推出半径的体积。 事实上,n 增大, n 1就越来越小,当n 无限大时,n 1趋向于0,这时,有 V 半径=332R π,所以,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为: V =33 4R π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

高中物理主要公式整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o+at 2.位移公式:s =Vo t+1/2at 2 3.推导公式:V 2t -V 2o=2as ,注意这个公式中不含时间t 4.平均速度求位移:s=(Vo+Vt )/2=— V t ,注意该公式不含加速度a 5.推导公式:Δs=aT 2,相邻时间段内的位移差相等 6.2t V =(Vo+Vt )/2(中间时刻的速度),2s V =2V V 2t 20+(中间位移的速度) 7.通过纸带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 2321654T 3S S S S S S )()()(++-++ 求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公式:Vn= T 2S S 1n n ++ 牛顿运动定律 1.合F =ma ,Fx=m x a ,Fy=m y a 超重与失重 若加速度a 向上,则超重;若加速度a 向下,则失重,即通过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 力的平衡 1.相似三角形法:即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F1/a=F2/b=F3/c 2.拉密定理: SinC F SinB F SinA F 321==,其中的角度为力对应的角 平抛运动 x=V o t ,y=1/2gt 2,v y =gt ,v=2y 20V V +,α=arctan 0V gt

匀速圆周运动 1.V=ωR ,ω=φ/t=2π/T ,V =2πR/T 2.T=1/f ,ω=2πf=2πn 3.向F =mv 2/R=m ω2R=m (2π/T )2R 4.绳拉球,汽车过桥等得临界速度为V=gR ,即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 万有引力定律 1.引F =2R GMm ,G=×10-11Nm2/kg2 2.开普勒第三定律k T R 23=,k 为常数,置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3.万能公式:g=2 R GM ,g 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4.双星问题:周期T,角速度ω相同;向心力相同,都为万有引力;且两颗行星始终都在同一直线上 5.宇宙速度:V1=s ,V2=s ,V3=s 机械能 1.恒力做功:W=FScos α 2.均匀变化的力做功:W=F S ,变力做功:能量守恒或动能定理,若功率恒定W=Pt 3.功率P=W/t=FV ,汽车启动分为恒定加速度启动或恒定功率启动 4.动能Ek=1/2mv 2 5.动能定理:W=k 1k 2E E - 6.重力势能Ep=mgh

球的体积与表面积教案设计(参考)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数学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3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第2课时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在学习了柱体、锥体、台体等基本几何体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度量形式了解另一种基本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从知识上讲,球是一种高度对称的基本空间几何体,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空间组合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从方法上讲,它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求空间几何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思想方法;从教材编排上,更重视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为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主要讲解球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及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了解推导过程中所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分割——求和——化为准确和”,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微积分和近代数学知识. (2)能运用球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到一种推导球体积公式3 3 4 =R V π和面积公式24=R S π的方法,即“分割求近似值,再由近似和转化为球的体积和面积”的方法,体现了极限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我们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推导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所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

难点:推导体积和面积公式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以及与球有关的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学法和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发挥空间想象能力,了解并初步掌握“分割、求近似值、再由近似值的和转化为球的体积和面积”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教学用具:投影仪,旨在通过动态图形使得学生对球这一立体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⑴教师提出问题:乌鸦喝水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只有一颗一颗的小圆石头往水瓶里投乌鸦才能喝到 水,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数学方法精确的计算出乌 鸦具体需要投入几颗小圆石头呢?这里就涉及到了 小石子的体积了,假设小石子都是均匀的球体,我们 知道球既没有底面,也无法像在柱体、锥体和台体那样展开成平面图形,那么怎样来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⑵教师设疑:球的大小是与球的半径有关,如何用球半径来表示球的体积和面积?激发学生推导球 的体积和面积公式. 探究新知 1.球的体积: 如果用一组等距离的平面去切割球,当距离很小之时得到很多“小圆片”,“小圆片”的体积的体积之和正好是球的体积,由于“小圆片”近似于圆柱形状,所以它的体积也近似于圆柱形状,所以它的体积有也近似于相应的圆柱和体积,因此求球的体积可以按“分割——求和——化为准确和”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意图】通过大家所熟知的寓言小故事引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 、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 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f= F N 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 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弹簧串并联原理及公式推导

假设两根弹簧1、2,劲度系数为K1,K2; 1、串联时:假设弹簧受拉力F,则,1伸长L1=F/K1,2伸长L2=F/K2,则总伸长L=(F/K1+F/K2),新的劲度系数为K=F/L=1/(1/K1+1/K2); 2、并联时:假设两根弹簧都伸长L,则,受力F=K1*L+K2*L,新的劲度系数K=F/L=K1+K2. 对于多跟弹簧,最后也类似,就和电阻的串并联正好相反。 对弹簧,串联的劲度系数的倒数等于个跟弹簧劲度系数的倒数和; 并联的劲度系数等于个跟弹簧劲度系数的和。 应当说,对于材料相同、尺寸(不包括长度,只是指弹簧丝直径、弹簧截面半径、弹簧螺距等参量)相同的弹簧,劲度系数与长度成反比。 参加物理竞赛的话你会学到弹簧串,并联的等效劲度系数的公式,设2弹簧 弹性系数分别为k1和k2 当他们串联时,等效弹性系数为k1*k2/k1+k2; 当他们并联时,等效弹性系数为k1+k2。 你可以发现,这个公式正好与等效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相反。 推导过程仍然是按照定义,找出等效弹簧组的k,也就是N=k△x中的k。

先来推导串联的,串联时,设2个弹簧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1,k2,他们的伸长量分别是△x1和△x2,那么有关系:△x=△x1+△x2,而同一根绳子上的张力相等,也就是说2个弹簧中的张力相等,即有:T=k1*△x1=k2*△x2。联立3式,可解出T=(k1*k2/k1+k2)△x,括号里就是等效的k。 并联的很简单,略。。 再次补充并联! 仍然设2个弹簧的弹性系数分别为k1,k2,但并联时2弹簧伸长量相同而各自张力不同,并联弹簧组两边的总拉力为2弹簧拉力之和,根据这个关系可得:T=(k1+k2)*△x,所以等效弹性系数k就是k1+k2了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案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剪刀。学具准备:分成十六等分的圆硬片,剪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个故事与所要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出示课件1、2】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也提醒老师要有的放矢。 三、学习新知 (一)、定义: 1、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出示课件4】(二)、小组交流【出示课件5】 圆与以前我们研究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如何化曲为直呢,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呢? (三)复习旧知,渗透极限思想【出示课件6】

1、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出示课件7、8】 小结:把圆转化成哪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得到它的面积公式。(四)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课件9、10、11、12、13、14】 (1)老师引导学生将圆化曲为直,先将圆沿直径剪开,然后沿半径再把圆平均分成偶等份。然后把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将其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 (2)请学生观察四组图。随着份数的不断增加,有何发现?【出示课件15】 (3)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出示课件16】 (4)长方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出示课件17】 (5)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出示课件18】 (五)风采展示 1、学生汇报推导过程。 2、学生齐读圆面积公式。并说一说圆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中,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当堂测试与应用 1、做课件图示,求半径为2分米的圆的面积【出示课件19】 2、做课前出示的圆形花坛的面积。【出示课件20】 3、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出示课件21】 (1)、半径2分米 (2)、直径10厘米 4、一个雷达屏幕的直径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设计意图】在当堂测试与应用中设计了基本练习与综合练习。基本练习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圆面积的认识,并能计算圆的面积。综合练习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

热学--压强公式推导

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
? 理想气体压强及温度的微观理论 (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分子可视为质点; 线度 间距
?9
d ~ 10
;
?10
m,
1mol气体 NA=6.02×1023, V=22.4L r=(V/NA)1/3=3.34×10-9 m
r ~ 10 m, d << r
2)除碰撞瞬间, 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弹性质点(粒子之间及与容器壁碰撞均为完全弹性碰撞); 4)分子的运动遵从经典力学的规律 。

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
(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设 边长分别为 x、y 及 z 的长方体中有 N 个全 同的质量为 m 的气体分子,计算 A1 壁面所受压强 .
y
A2
o
- mv x v mv x
v vv
A1
v vy
y
z x o
v v v vx
z
x
v vz

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
单个分子对器壁碰撞特性 : 偶然性 、不连续性. 大量分子对器壁碰撞的总效果 : 恒定的、持续 的力的作用 . 热动平衡的统计规律 ( 平衡态 )
dN N = 1)分子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 n = dV V
2)分子各方向运动概率均等
v v v v 分子运动速度: vi = vix i + viy j + viz k

1.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及状态方程
2)分子各方向运动概率均等 分子运动速度
v v v v vi = vix i + viy j + viz k
各方向运动概率均等
vx = v y = vz = 0
1 2 = ∑ vix N i
2 vy
x
2 方向速度平方的平均值 v x
2 vx
各方向运动概率均等
=
=
2 vz
1 2 = v 3

初中物理公式和物理单位

初中物理公式和物理单位(人教版) 名称 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 注意事项 U I —电流—安〔 A 〕 电流 I 、电压 U 和电阻 R 必须对同 U —电压—伏〔 v 〕 1.欧姆 I 一个导体而言。公式 R= U 中的电 R R —电阻—欧〔 Ω〕 定律公 推导式: U= I R I **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阻 R 与电流 I 和电压 U 无关。电阻 式 R= U 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R 只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I 电阻成反比。 有关。 电流特点: I 1=I 2 =I 串总 ;而电流: I 1 U 1 , I 2 U 2 , I 串总 U 电 源 2.串联 R 1 R 2 R 串总 电路的 U 1 U 2 U 1 特 点 电压特点: U 1+U 2 =U 电源 I(R 1 R 2 ) IR 串总 ; ( 针 对 R 1 2 1 R R 两个电 U 电源=U 1+U 2 电源 阻串联 U =U 1 的 情 况 ) 3. 并 联 电路的 特 点 ( 针 对 两个电 阻并联 的 情 况 ) 当电路中 只有一个 用电器工作时,该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直接等于电源电压,有: U 1 =U 电源 电阻特点: R 1 R 2 =R 串总 ( R 串总 > 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 ) 串联分压: R 1 U 1 R 2 U 2 U 1 R 1 I 2 电压特点 : U 1= U 2= U 电源 R 1 并联分流: U 2 R 2 I 1 R 2 U =U=U U 1 U 电源 U 2 U 电源 U 电 源 电源 1 2 I 1 = , I 2 = , I 电流特点: I 1+I 2= I 并总 ; 而电流: R 2 R 2 并总 R 并 总 R 1 R 1 1 1 1 R 并总 = R 1 R 2 当 R 1= R 2= R , 则有: R 并总 R 电阻特点: + = R 并总 ,则: = R 1 R 2 R 1+R 2 2 ( R 并总 < 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 (注:当并联的电阻或用电器越多,并联的总电阻越小,则干路电流越大。 ) 4. 电 功 公式 5. 电 功 率公式 W = U I t W = P t (1)P= W (2)P=UI t ⑴、⑵式普遍适用。 推导式: (3)P=I 2 R 多用于串联电路 U 2 (4)P= W —电功 或 消耗的电能 —〔国 际〕焦〔 J 〕—〔常用〕千瓦时 (kw · h)。 P —电功率—〔国际〕瓦 (w)—〔常用〕千瓦 (kw) t —时间—〔国际〕秒 (s)—〔常用〕 小时 (h) I —电流—安〔 A 〕 U —电压—伏〔 v 〕 R —电阻 —欧〔 Ω 〕 P —电功率—瓦 〔 w 〕。电功率 的单位还有:焦每秒 (J/s) 1 w = 1 J / s 电功单位还有:伏安秒 (v · A ·s)。 公式 W = P t 中的三个物理全部都用国际单位;或全部用常用单位。 公式 W = U I t 中的物理量必须全部 用国际单位,没有常用单位。 6 1 kw · h = 3.6×10 J =1 度。 1 J = 1 v ·A ·s 注: 当用电器上标有“ ? v ,? w ” 的字样时,⑴ 必须求出 : U 额2 定 ⑵ 题中出 R = ; P 额 定 现“ 正常工作 ”, 才能求: R 多用于并联电路 ★☆★☆ “?v ,? w ” I 额定= P 额定

球冠表面积计算公式

球冠表面积计算公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假定球冠最大开口部分圆的半径为 r ,对应球半径 R 有关系:r = Rc osθ,则有球冠积分表达: 球冠面积微分元dS = 2πr*Rdθ = 2πR^2*cosθ dθ 积分下限为θ,上限π/2 所以:S = 2πR*R(1 - sinθ) 其中:R(1 - sinθ)即为球冠的自身高度H 所以:S = 2πRH S=∫dS =∫2πr*Rdθ=∫ 2πR^2*cosθ dθ=2πR^2∫cosθ dθ= 2πR*R(1 - sinθ) 1》2πR^2中^2为2πR的平方 2》∫ 要有写上下标,分别为π/2 ,θ 球冠的面积计算公式 推导过程如下: 假定球冠最大开口部分圆的半径为 r ,对应球半径 R 有关系:r = Rcosθ,则有球冠积分表达:

球冠面积微分元 dS = 2πr*Rdθ = 2πR^2*cosθ dθ 积分下限为θ,上限π/2 所以:S = 2πR*R(1 - sinθ) 其中:R(1 - sinθ)即为球冠的自身高度H 所以:S = 2πRH 球冠概念的分析 (1)球冠不是几何体,而是一种曲面,它是球面的一部分,是球面被一个平面截成的,也可以看成由一段弧绕着经过它的一个端点的直径旋转而成的曲面。球冠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展开平面。 (2)球冠的底面是圆,而不是圆面,故球冠的面积不能包括底面圆的面积。 (3)球面被一个平面截成两个部分,它们都是球冠,其中一个球冠的高小于球的半径,另一个球冠的高大于球的半径。

(4)球冠面积公式S球冠=2πRh对其高小于、等于或大于球半径的球冠都适用。球面积公式S球面=4πr2可看成球冠面积公式当h=2R的特例。由于同一个球的半径是一个常量,所以球冠面积是它的高的一个正比例函数,即S球冠=f(h) =2πRh(0<h≤2R)。 (5)若用距离为h的两个平行平面去截同一个球面,夹在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球带,h叫做球带的高。把球带面积看成其高分别为h1,h2(h1>h2)的两个球冠面积之差,则有S球带=2πRh1-2πRh2=2πR(h1-h2)=2πRh,其中为球的半径。 由此可知,S=tπR2可以看成球的表面积、球冠的面积、球带的面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这里体现了特殊与一般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数学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汇总(完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计算公式归纳(完整版) 公式分类 基本公式 推导公式 单位 注意事项 速度(v ) t s v = vt s = v s t = s —m(米) t —s (秒) v —m/s (米每秒) 1m/s=3.6km/h 1h=3600s 1min=60s 密度(ρ) v m = ρ V ρ=m V m = ρ m —g (千克) v —m 3(立方米) ρ—K g/m 3 (千克每立方米)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1 g/cm 3 =1000 kg/m 3 1m 3=1×106cm 3 1cm 3 =1mL 1dm 3 =1L=1000mL 重力(G) mg G = g G m = G —N (牛) m —kg (千克) g=10N/kg 固体压力、压强 F=G=mg (物体水平放置时) Ps F = P F s = P —P a(帕) F —N(牛) S —m 2(平方米) h—m(米) ρ—kg/m 3 (千克每立方米) 大气压力、压强: 1标准大气压强P 0=760mmHg=1.013×105 Pa 大气压力F= P 0 s 1m 2 =1×104 cm 2 1cm 2=1×10-4m 2 1P a= 1N/m 2 s F P = 液体压强、压力 gh P ρ=液 液体密度h P g 液 = ρ 液体深度g ρ液 P h = ps F = 公式分类 基本公式 推导公式 单位 注意事项

浮力(F) 阿基米德: g V F 排液排 浮 ρ==G g V F 排浮液=ρ g F V 液浮 排 ρ= ρ液—kg/m 3 (千克每立方米) F 浮—N(牛) V排—m 3(立方米) 浸没时:V V =物排 (必须牢记) 漂浮悬浮时:G F =浮=mg 1m 3=1×106cm 3 1 cm 3=1×10-6 m 3 1dm 3=1×10-3m 3 向下向上浮F F F -= 示浮F G F -= 漂浮或悬浮 G F =浮=mg 功(W ) 水平:Fs W = s W F = F W s = W—J (焦耳) F—N(牛) S —m (米) 1N · m =1 J 竖直:W=Gh=m gh 功率(P) t W P = P W t = Pt W = W—J (焦耳) p —W (瓦特) t —s (秒) 1 w=1J/s ;1Kw=1000 w P FV = W Fs P FV t t = == P F V = P V F = 杠杆平衡条件 2211l F l F = 1 221l l F F = 2 112l l F F = 1221F l F l = 2 1 12F l F l = F-N(牛) l -m(米) 机械效率(η) 总 有用 W W = η 滑轮 Fnh Gh Fs Gh W W === 总有用η W—J (焦耳) G —N(牛) 定滑轮: F=G s=h (G 为物体重力)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附答案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目标] 1.记准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会计算球的表面积和体积.2.能解决与球有关的组合体的计算问题. 知识点一球的体积公式与表面积公式 1.球的体积公式V=错误!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 2.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2. 思考球有底面吗?球面能展开成平面图形吗? 答球没有底面,球的表面不能展开成平面. 知识点二球体的截面的特点 1.球既是中心对称的几何体,又是轴对称的几何体,它的任何截面均为圆,它的三视图也都是圆. 2.利用球半径、截面圆半径、球心到截面的距离构建直角三角形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主要途径. 题型一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例1 (1)已知球的表面积为64π,求它的体积; (2)已知球的体积为\f(500,3)π,求它的表面积. 解(1)设球的半径为R,则4πR2=64π,解得R=4, 所以球的体积V=4 3πR3= 4 3 π·43=错误!π. (2)设球的半径为R,则错误!πR3=错误!π,解得R=5,

所以球的表面积S =4πR 2 =4π×52 =100π. 跟踪训练1 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则它的体积是( ) A .64π B.\f(64π,3) C .32π D .\f(32π,3) 答案 D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题意可知4πR 2 =16π,故R =2.所以球的半径为2,体积V =错误!πR3 =错误!π. 题型二 球的截面问题 例2 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错误!,则此球的体积为( ) A .\r(6)π B.4错误!π C.4错误!π D.6错误!π 答案 B 解析 如图,设截面圆的圆心为O′, M 为截面圆上任一点, 则OO ′=错误!,O′M =1. ∴OM =错误!=错误!. 即球的半径为\r(3). ∴V =43 π(3)3 =4错误!π. 跟踪训练2 已知长方体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r(3),\r(5),\r(15),则它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9π 解析 如图,是过长方体的一条体对角线AB 的截面,设长方体有公共顶

球的表面积公式的四种推导方法

解法一 用^表示平方 把一个半径为R的球的上半球切成n份。每份等高。 并且把每份看成一个圆柱,其中半径等于其底面圆半径。 则从下到上第k个圆柱的侧面积S(k)=2πr(k)*h 其中h=R/n r(k)=根号[R^-(kh)^] S(k)=根号[R^-(kR/n)^]*2πR/n =2πR^*根号[1/n^-(k/n^)^] 则 S(1)+S(2)+……+S(n) 当 n 取极限(无穷大)的时候就是半球表面积2πR^ 乘以2就是整个球的表面积 4πR^ 解法二 这是重积分的应用问题 首先知道这个定义:若和数∑ΔAk(k=1 到n)存在极限,设极限是A ,则称A是曲面S的面积,即A=∫∮√(1+fx′^2(x,y)+fy′^2(x,y))dσ 半经为r的球面积A,球心在原点的球面方程是x^2+y^2+z^2=r^2 第一卦限球面方程是z=√(r^2-x^2-y^2) Zx'=-x/√(r^2-x^2-y^2) ;Zy′=-y/√(r^2-x^2-y^2) ∴√(1+Zx'^2+Zy′^2)=r/√(r^2-x^2-y^2) A=8∫∫√(1+Zx'^2+Zy′^2)=8r∫∫dxdy/√(r^2-x^2-y^2) (设x=tsinθ y=tcosθ)=8r∫(定积分0到π/2)dθ∫(定积分0到r)t/√(r^2-t^2)d t =4πr∫(定积分0到r)t/√(r^2-t^2)d t=4πr(-√(r^2-t^2))⊥0到r=4πr^2 注;√(x)表示根号x. 解法三 设球的半径为 R,我们把球面任意分割为一些“小球面片”,它们的面积分别用△S1,△S2, △S3......△Si...表示,则球的表面积: S=△S1+△S2+ △S3+...+△Si+... 以这些“小球面片”为底,球心为顶点的“小锥体”的体积和等于球的体积,这些“小锥体”可近似地看成棱锥,“小锥体”的底面积△Si 可近似地等于“小锥体”的底面积,球的半径R 近似地等于小棱锥的高hi ,因此,第i个小棱锥的体积Vi=hi* △Si,当“小锥体”

圆的面积公式探索

数学有形思想无痕 ——圆的面积公式的探索 董文华 一、在折剪中悟“极限” 师: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圆是最美丽的平面图形。现在我们举行一个“小巧手”比赛,每小组都备有纸和剪刀,想办法剪一个圆,比一比谁剪的最漂亮(小组活动后交流) 小组1:(举起两个纸片)我们小组先是随意剪,怎么也剪不圆。对折一次再剪,剪了半圈,这次剪得好多了,但是仍不太圆。 小组2:我们小组把纸对折了两次,剪了圆弧的四分之一,剪起来比较接近圆。 小组3:(举着剪好的像花瓣一样的纸片)我们小组遇到了麻烦,把纸对折三次,剪了一刀展开后像一朵花一样。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这种情况 小组4:我们小组刚开始也出现了这些问题,试了几次后发现了窍门,纸片折好后应该尽量剪直线,这样才能避免剪出花瓣形状。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大家可以再尝试着剪一剪。 (学生再次尝试,不断发出惊喜的声音。每个小组纷纷把最得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想一想,圆是个曲线图形,为什么要“直着剪”展开后才会更圆 学生1:受刘徽的“割圆术”的启示,正多边形最接近圆,“直着剪”其实就是剪了一个圆内的正多边形。 学生2:剪的时候,要尽量的多对折,剪出的边越多越接近圆。 师:认真观察黑板上我们的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们刚才剪“圆”时,对折时留下了许多折痕,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和圆弧围成了许多近似的小三角形,折的次数越多的作品越接近三角形。 学生2:圆其实可以看成是由一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组成的。 二、在探究中巧“转化” 师:如何求圆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小组活动后交流) 小组1:我们把圆对折三次平均分成8个小三角形,三角 形的底是圆周长的1 8,三角形的高也就是圆的半径r,推出 圆的面积公式:1 8×2∏r×r÷2×8=∏r2; 小组2:折的次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多,我们可以这样想

球体积、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球体积公式R V 3 3 4∏ = 推导过程 图一 图二 对于一个球体,直接求它的体积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可以利用转化的思想,在球体内 放一些大小不同,高度相同的圆柱。(如图一)当每个圆柱的高度越来越小时,所有圆柱的体积和就会越来越接近于球的体积。当圆柱的高无限趋于0时,所有圆柱的体积和就是球的体积。(如图二)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求球的体积。 设球的体积为V ,半径为R ,每个圆柱的高为a ,则半个球中有n ?? ? ? ?∈=Z n a R n ,个圆柱。 图三中的圆为球的一个轴截面,其中的矩形是圆柱 的轴截面。圆的圆心为原点,所以这个圆的方程式为 R y x 2 2 2 = + 。 在y 轴左侧,从左到右圆柱的序号(用b 表示)分别为1,2,3,…n,则圆柱底面圆的半径 ()[]R a b R r b --- = 12 2 (注意:01 =r ) 图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111122 2 2 2 2 2 2 2 2 2 2 22 22 222 32 221 22 32 22 1321... 1..21212...44212...442...0 (2) n a n a a n a a R a n R R a R R a R r r r r r r r r V V V V a n R a R n a R a R aR n aR aR a a a a a a a V n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