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主要旅游资源介绍

剑阁县主要旅游资源介绍
剑阁县主要旅游资源介绍

剑阁县主要旅游资源介绍

一、剑门关

“剑门蜀道”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剑门关是其核心景区。“剑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并称四川省四大名胜,以“雄秀奇幽看四川”的形象品牌而闻名。

剑门关剑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位于剑阁县东北部。北坡陡峭,峻岭横空,南坡渐缓,沟壑交错,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有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为秦蜀交通的咽喉。古蜀道就从剑门隘谷通过,是沟通中原和巴蜀经济、文化的动脉,亦为兵家必争之地。以“蜀北屏障”、“两川咽喉”闻名于世。

剑门关隘位于大剑山中断处,东峰营盘嘴和西峰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两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平地拔高150多米,长500多米。“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大剑溪水绕崖穿石,向北流出隘口。蜀汉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成为军事要塞。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为飞檐三重,甚为雄壮。清朝修复后的关楼,仍为三层。民国24年冬,修筑川陕公路时,将关楼拆毁,改成公路。

1992年,剑阁人民政府在古关楼遗址附近重修仿清关楼,占地189㎡,高17.1m。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剑门关关楼严重受损,经专家鉴定需重建。2009年2月,经省建设厅批准,受损关楼拆除,在原明清关楼旧址重建。

剑阁道在剑阁县东北的小剑山两河口至大剑山关隘,长30里,是古金牛道南段的险峻路段。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小剑至大剑山连山绝险之处架设飞梁阁道,并在大剑关隘口垒石筑门,立剑门戍,设阁尉,驻兵防守。故称“剑阁道”。隋开皇初毁剑阁道。

剑阁驿道隋毁剑阁道后,另辟石道,经昭化古城上天雄关,过达摩戍,至剑门关,与古蜀道(金牛道)连接。

自古以来,剑门关经过上百次战争,无一战例是从正面强攻奏效的。三国蜀汉末年,大将军姜维以三万人马拒魏将钟会十万大军于关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王树声指挥下,从剑门关后奇袭,浴血奋战,攻破天险,取得重大胜利。

剑门山的另一特色是雄中有秀,险中有幽。岭壑森林植被茂密,梁山10万松,气魄宏大。更有“剑门细雨”,是蜀中四大景观之一,陆游诗曰:“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既有雄、险、幽、秀集于一体的自然景色,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古蜀道,古战场,古关楼,古建筑,古摩岩碑刻等文物古迹甚多。古往今来,吸引许多名家、诗人、墨客来此观光览胜。晋张载,唐王勃、李白、杜甫、岑参、王维、李商隐,宋王安石,陆游等,途经剑门,留下近千首描写剑门关的诗文。唐李白《蜀道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杜甫《剑门》诗称:“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当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和文学家郭沫若等亦在剑门留下足迹和墨迹。电影、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巴山儿女》、《镖王》、《药王张仲景》和一批专题片、纪录片都在剑门关、翠云廊拍摄。

七十二峰“剑门七十二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诸峰排列,若锯齿状,固若金汤。清人有诗云:“大剑小剑如刀攒,七十二峰成剑关。”“七十二峰”是泛指剑门山峰之多,其实共有山峰数百座,形成横锁巴蜀的天然屏障。

小剑关位于剑门关隘以西10余公里的双旗村。山势酷似剑门关,也是峭壁中断,两崖倚天,如刀劈斧砍,小剑溪从中流出,人称“小剑关”。小剑关比之大剑门关,山势更险峻,山峰更奇峭。

姜公祠、姜维墓位于剑门关营盘嘴。三国蜀汉末年,大将军姜维于此屯兵,凭险据守,魏将钟会久攻难下。刘禅降魏后,令姜维投降,姜维及其部下将士闻讯,怒目切齿,以刀砍石。古人有诗感叹,“当年后主已亡国,此地姜维尚守城。”

姜公祠位于剑门关内古道左侧,后人立祠纪念姜维。祠里有楹联,“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丹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姜维墓,修筑川陕公路时移墓于姜公祠前。墓长2.8米,高1.5米。墓前原有张群书《汉大将军姜伯约之墓》碑及“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水昭千秋英灵”楹联。2008年,按照剑门关景区创4A级景区的总体规划,将姜公祠重新规划打造为姜

维广场,并在其上方建立红星广场。

邓艾墓邓艾墓坐落在北庙乡孤玉山,墓为土冢,周围砌石,墓前立有高3米,宽1.3米石碑,书刻“魏征西将军邓艾之墓”。1967年,墓穴被掘,发现墓道至墓门,以青石修建,两石棺,相距2米,每棺穴长3米,高1.8米,宽1.4米。为邓艾父子合葬墓。墓侧有邓艾庙,始建于唐;现存清代建筑正殿遗址。原有邓艾父子塑像。两侧木刻对联:“越天险已入蜀,战未生还,漫诩将军夸智勇;筹万机而擒王,身能死决,堪称父子是英雄。”清翰林李榕考证认为:“艾父子因叛逆罪就戮,其本营将士舆艾尸首,怵于严罚,不敢归葬,择所莅之地坟穴而封树之。”

钟会故垒在剑门关外七里坡(今剑门镇高峰村)。此处与营盘嘴遥望相对,山势平缓,靠古蜀道,魏将钟会率十万大军攻蜀,在此屯兵与姜维对垒,后人称为“钟会故垒”。

剑门关景区还有以下景点:金牛峡、后关门、石笋峰、梁山寺、雷霆峡、翠屏峰、仙峰观等、剑溪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志公寺等(详《基础资料汇编》)。

二、古蜀道—翠云廊

古蜀道地处四川盆地北缘,行政区划属广元剑阁县、元坝区、朝天区、绵阳梓潼县。范围包括:古蜀道北线的剑阁—昭化段、西线剑阁—梓潼段、南线剑阁—阆中段的两侧各500米范围内的古柏和驿道附近有古柏分布的林场。

蜀道全长326公里。其中,蜀道北线和西线(主游线),广元明月峡→昭化→剑门关→翠云廊→石洞沟→普安镇→拦马墙→梓潼七曲山大庙,198公里。蜀道南线,普安镇→

龙源镇→白龙→鹤龄→苍溪→阆中,128公里。

蜀道现存古柏12351株。其中剑阁境内7886株,占64%,路段长151公里。

蜀道古柏的栽种从先秦至明清均有分布。上个世纪70年代,林业专家对驿道两旁的古柏进行了抽样调查,在8个路段的1979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的有7株,1.8米至2米的有86株,1.5米至1.7米的363株,1米至1.4米的854株,1米以下的669株。对1株胸径1.55米的古柏进行了年轮测定,确认树龄在1700年左右。

区域内野生动物较丰富,有陆生和水生动物300余种,其中的猕猴、黑熊、大鲵、白尾鸡、猎隼、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在300公里的线路上,分布着数目众多的千年古柏行道树,这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完全有条件打造“国家景观大道”,与美国红杉树国家公园的著名的风景路“巨树大道”相比,毫不逊色。

今存古柏密集成廊的路段,有汉阳镇翠云廊、抄手乡石洞沟、凉山乡拦马墙等等。

翠云廊:即“大柏树湾”。长约800米,古柏茂密,有剑阁柏、帅大柏、阿斗柏等。距汉阳镇(石洞沟)5公里,108国道连接。2006年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拦马墙:拦马墙在凉山乡政府以东北2公里处,从普安镇清凉桥至凉山铺约8公里的青石铺面的蜀道是古驿道原貌保存最完整的一段,路边砌成石墙,为防止车马坠入沟中,称为“拦马墙”。堪称蜀道交通活化石,有十分珍贵的学术

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石洞沟:汉阳镇西行3公里,便到了石洞沟。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途中,在此安营扎寨,至今还有阅兵台,烽火台,饮马槽等遗址。路面全由青石铺砌而成,古柏夹道,环境幽深古朴,最能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

剑阁驿道古柏是历代形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二千余年,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据史料考察和民间传说,驿道上大规模植树有四次。

第一次在先秦。蜀王命令人民在蜀道植树,后人称古柏为“皇柏”。

第二次是三国时。张飞为巴西太守(今阆中)时,因传达军情政务羽书频繁,张飞令士卒在路旁“植树表道”,故人称古柏为“张飞柏”。宋庆元三年,剑州武连县令何琰刻《种松碑》,碑文引用晋人郭璞语“县路翠、武功贵,县路青、武功荣”,今碑存觉苑寺。

第三次在宋朝。宋仁宗诏令,入蜀道路“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令逐铺兵士,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

第四次在明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璧大规模整修驿道,以青石砌路,倡导在路旁大量补植柏树10万株。

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种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种植的。1963年3月21日,朱德游览翠云廓谈及古柏栽植年代时说,“可能张飞栽了,后来李壁也栽了。”

几乎每株古柏都有自己的名字、掌故和传说。如劲枝横空的称“关刀柏”,树根合抱顽石的称“赑屃柏”,两树枝叶交合相依的名“夫妻柏”,相传蜀后主刘禅避过雨的树称“阿

斗树”,七八人才能合抱的称“元帅树”,其他如“状元柏”、“美女柏”、“罗汉树”、“老虎树”等等。

翠云廊古驿道的养护和管理,历代都有一套组织机构,且日趋完善.由中央政府兵部和工部双重直接管理,及至清代,构成了军事、治安、邮释、交通一元化的完整体系进行管理。据《四川省通志》嘉庆本卷88《武备、释传、铺递》载,仅在上自陕西省接界,下至绵阳止,这段道路就置了14个驿站和56个铺递。每驿配置马匹10匹一30匹,马夫3人一10人,扛夫20人一30人;每铺置司兵2人一4人,这些常设铺递司兵除负责治安、盘洁、邮传任务外,并负有协同乡约地养护和管理行道树的责任。

三、鹤鸣山道教造像和唐摩崖石刻

鹤鸣山在剑阁古城普安镇城东1公里许。相传汉张道陵跨鹤往返其间,鹤常栖鸣于山,因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建白塔,又称塔子山。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鹤鸣山道教造像和唐摩崖石刻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三绝”是指北朝至唐摩崖道教造像、唐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刻、唐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碑刻:不仅具有很高的道教学术研究价值,并且是是珍奇的书法实物和艺术珍品(详《基础资料汇编》)。

四、剑阁古城

自唐宋以来,剑阁境内郡、州、府、县治地多在普安。解放后,普安镇为剑阁县县城,是四川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直至2003年,县城迁往下寺镇。

1.钟鼓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始建于明正

德年间,明末毁于兵火,民国17年利用原石坊基础重建。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楼基占地面积115平方米,楼分三层一底,通高15.9米,顶层高3.5米,二三层各高3.6米,气势宏大、古朴典雅。

2.古城垣及箭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时已具规模,明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总长1852米,高8米,墙厚7米,城势雄伟。现仅存南门、小南部左右两侧城墙467米。剑门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今仅存南门箭楼。其面积为58平方米,高7.5米,两檐二层,古朴雄伟。楼下为古城门环状石拱,高

3.5米,宽3.4米,门洞深

4.5米。安装的两扇铁皮乳钉门,厚10厘米,可以启闭。门外石柱上刻“吉祥花”等浮雕。门额刻“秀分阆苑”四字。

剑阁古城文物、景点还有:宋学宫、宋圣寿寺、宋南样寺、明二贤祠、宋古井、明广济桥、唐开元寺遗址、龙泉、安乐泉(详《基础资料汇编》)。

五、觉苑寺

位于武连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名弘济寺。宋元丰时赐名“觉苑”。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由山门,天王殿、藏经楼、大雄殿组成。

觉苑寺大雄宝殿内壁上,明代天顺初年,主持僧智静主持完成《佛传》壁画的绘制。

大雄殿的四壁高4米,上绘制《佛传》壁画,内容是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整个画面为174平方米,分为14铺,

215幅。每幅大小不均,一个故事一幅画,画首以四字款题,前后衔接,成为佛祖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

觉苑寺壁画规模宏大,内容完整,构图巧妙,造型优美,运笔流畅,形象逼真。绘画使用朱砂、石绿、石黄、赭石等矿物质颜料,历经五百年沧桑之变,迄今还保持比较鲜艳的色彩。觉苑寺明代壁画,张澜、张大千等大师赞之为“艺苑奇珍”。

《唐魏文贞公故里》碑,原立古驿道上,今觅得残碑移存寺内。

六、红色旅游资源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 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剑阁老县城东门右侧城墙上,幅长11.4米,宽1.7米,字大16厘米。楷书阴刻,共173字,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政治部刻制。

此外,还有剑门关红军战斗旧址、红军标语石刻44幅、马鞍山红军战斗遗址、大路河红军遗址、小房头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升钟起义死难烈士陵园、“一?九兵变”遗址。

七、新县城—下寺镇

下寺镇位于剑阁县北部,剑门关外,距剑门关10公里,距老县城普安镇45公里,距广元市45公里,距成都市225公里,位于成绵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之旁。镇域面积74.55平方公里,清江河绕城流过。大、小剑溪自南汇入。地形多为平坝、丘陵,最高点为石子梁,海拔1145米。

下寺镇境,东晋时,桓温入蜀“于晋寿置剑阁县,属梁州”,治地在今下寺镇大仓坝,即“小剑故城”。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改下寺乡为下寺镇,属广元县宝轮区。1985年,广元建市,1986年属广元市中区。1991年,下寺镇划归剑阁县,成立下寺经济开发区。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剑阁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普安镇迁往下寺镇,即剑阁县新县城。新县城规划,修城坝为行政管理中心,大仓坝为旅游接待中心区,拐枣坝为工业和教育区。

八、翠云湖

翠云湖(原名杨家坝水库)位于108国道线东侧,盐店乡境内,剑门七十二峰峡谷之中。1993年建成蓄水26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库区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1994年,更名为翠云湖,列入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翠云湖已进行了一些初步开发,建有牌坊、亭阁、度假宾馆等,开辟有游艇游乐项目,是避暑休闲的良好场所。

九、五子山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位于盐店场西北10余公里。龙门山东南之脉由江油县入境,至盐店乡内突起五峰,如五指并立,称“五指山”,又名“五子山”。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地面高程数百米,是县内的最高山峰,数十里外可见其雄伟奇姿。在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系闻溪河源头,洞深莫测,内有怀抱石、黑水潭、鬼门关、阎王塘、一碗水等景象。泉水清澈甘冽。区域内民风古朴好客,川北民居建筑富有特色,颇有“桃源”之意境。

十、化林大队

“化林大队”,即今鹤龄镇化林村。20世纪70年代,“化林大队”与山西大寨大队一样,全国闻名,素有“北有大寨,

南有化林”之称,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

现在化林村面积9.6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501户,1970人,总耕地2028亩,建成了全县第一条通村油路。200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8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天的化林,正在迈向“小康示范新村”。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长寿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热点,南通有着丰富多样的长寿旅游资源,本文在对现有资源条件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对南通发展长寿旅游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能够对推动南通长寿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南通;长寿旅游;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日益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追求“健康与长寿”成为热门的旅游主题。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游客开始热衷于各类长寿养生旅游产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就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区,人们被该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长寿文化氛围、淳朴的民族风情所吸引,纷纷到巴马旅游度假。国内学术界也从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产品开发、资源价值分析、气象保障等多个方面对巴马长寿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1—5]。地处江苏的南通市同样是有名的“长寿之乡”,该市的如皋更是被评为“世界第六长寿之乡”,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本文从对该地区长寿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入手,探讨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前景。 1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的特点 1.1 长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的最新评选结果,南通的如皋、如东、启东等地均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如皋140多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00多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为南通提供了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涵盖饮食资源(“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如皋萝卜皮等)、节庆资源(如皋长寿文化艺术节)、长寿习俗(尊老敬老风尚、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积极的心态)、综合性长寿养生文化基地(中国长寿城,包括中华长寿博物馆、东方大寿星园、养生学院、温泉养生度假、国际长寿论坛等功能区)等方面。 1.2 资源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可进入性较好 南通位于江苏“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临上海、苏州,区位优势明显。一般而言,长寿旅游目的地往往处于偏僻地区,或者是高寒地带,而南通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从对外交通来看,近几年,宁通高速、新长铁路、兴东机场、苏通大桥、沪通铁路等交通通道的建设使南通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内部交通来看,南通已经建成覆盖各县市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各景区之间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联动,这就为更大限度地挖掘客源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

哩厚,江究! --漳州旅游资源介绍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 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 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 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 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 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 区,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 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 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 市。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漳州系历史文化 名城,是闽南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早于一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 里繁衍生息。686年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 则天敕建漳州郡,迄 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历史。历史上人才荟 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32‰。2015年GDP2766.6亿元,增速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财政收入274.75亿元。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境内有客家人数十万。

第一站:南靖土楼 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 生于宋朝时代, 明、清朝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 延续至今。福建 土楼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山 区大型夯土民 居建筑,依山就 势,布局合理, 吸收了中国传 统建筑规划的 “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 筑材料,是一种 自成体系,具有 节约、坚固、防 御性强的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 生土高层建筑 模式。福建土楼 的建筑材料甚 为奇特,由粘 土、糯米、红糖、 竹片、水组成, 建成的土楼冬暖夏凉,具有很强的抗台风、抗地震能力。 曾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第三站的拍摄地。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行资源,促进旅行业的快速增长和连续进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行整体形象鲜亮、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行强市,依照《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和《旅行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行进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行区在编制旅行进展或旅行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畴 本规划范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进展时期。近期:2006~2018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8~2019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连续(成熟)进展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行局《旅行进展规划治理方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判》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行进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2005; 6.《江苏省沿江旅行进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都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行业进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连续进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和谐进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南通概况和几个景区

南通概况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濒黄海,南临长江,背负江海平原,市境三面环水,呈准半岛状,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不仅是江苏重要的交通门户,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素有“江海门户”之美誉.南通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大海,由于长江淤泥不断沉积,才逐渐形成陆地。南通现辖3市(启东、海门、如皋)2县(海安、如东)4区(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区),全市总面积85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770万,其中市区人口214万。 南通自古就有“崇川福地”之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以传统轻纺为主体,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电力、船舶、冶金等多门类相配套的现代制造业体系,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基地和发达的修造船基地,也是闻名全国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1984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沿海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南通交通便捷,南通港与世界150多个港口通航。苏通长江大桥通车后,南通实现了与上海的全方位接轨,全面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南通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具有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自然景观。一城居中,三镇鼎立,村舍田畴,点缀其间。沿江五山拱立,市区濠河环抱,山水相映,风光如画,实为长江口理想的游览胜地。 南通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物阜民丰,从文荟萃.位于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同样为国家4A 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一直香火旺盛,声名远播。位于狼山两侧的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以其娇小玲珑、别具一格的“水石盆景”之美而久负盛名。五山成弧形排列,高低错落有致,陆上望去似精巧的“旱盆景”,水上看又宛若俏丽的“水盆景”。 江风海韵,风光绮丽。市中心的濠河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30华里的濠河环抱古城,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 南通的宝塔以其独特的风格流传于世,“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中插” 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鲜”南通文蛤,以其色美、形美、味更美的独特优势,博得了不少食客的青睐。用它制作的菜肴有“天下第一鲜”、“文蛤饼”、“土司月斧”、“如意蛤卷”、“芙蓉蛤仁”等品种,其中“天下第一鲜”、“文蛤饼”都已分别列入了江苏名菜点十大热菜和十佳小吃的补充品种行列。 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江海大地还孕育了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著名数学家杨乐及2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机构和市场,使近代城市应当具备的功能一应俱全。南通,虽然地方不大,实现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并非最早,然而一个当时的县级城市所具备的近代城市的功能竟如此之集中完备,如此之典型,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誉为全国唯一的“模范县”。也正因为如此,吴良镛院士经考证后才断言:“张謇先生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这是对近代南通城市建设成就科学的概括。

南通狼山风景区旅游营销策划

个人作业 南通狼山风景区营销策划 课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专业旅游管理_______ 学生姓名薛锦芬_______ 班级BD 旅游081 学号0821103107 完成日期2010 年12月

南通狼山风景区旅游营销策划 --- 灵山紫琅,佛佑一生 一、狼山风景区综合分析 一)地脉分析 地脉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包括地质、生物、气候、水体等自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是一个地域自然景观、人文活动以及社会心理积淀的地理基础。 1、交通条件 南通拥有江海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长江下游冲击平原,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它与常熟的福山隔长江对峙,形式险要,向为长江门户,被誉为“江海第一山”、“江山佛门圣地”。狼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边缘,处于上海一小时通行圈内,接受江浙沪旅游区的辐射,为景区提供了重要的客源市场。从南通市内看,狼山景区紧邻城市新区核心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市南部拓展轴上,随着新区的大规模建设,其已由城郊型的景区变成城市城区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 狼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与黄海交汇处,长江三角洲边缘,南通市南郊,由位于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狼山而闻名,其区域交通非常便捷。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与上海、苏州等华东城市联系紧密,北部则以沿江公路与苏北城市联系,使得景区的主要客源(华东和苏北地区)能够方便的出入,外部可进入性好。通过景区边缘的T 形城市快速路疏港路、啬园路方便地实现与市区、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与转换,交通便利。 2、自然地理条件 狼山风景区位于长江与黄海交汇处,长江三角洲边缘。景区内包括狼山、军山等五座山体,山林茂密,是南通城市的绿心。景区一面临江,拥有长达40 多公里的滨江景观岸线。同时,狼山风景区还是省级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现有森林面积118 公顷,园内森林覆盖率达96%,区内有植物11科437 种,各类树木近50万株,其中古树名木110株,最古老的圆柏已有510 年树龄。 (二)文脉分析 隋以前,南通已是沙洲,人烟稀少,先民“俗尚淳朴,好节约”。至唐, 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谦和相处,“性轻扬而尚鬼好祀”。宋时,产盐业发达,移民迁入,商贾往来,“民俗朴厚而不争,好学而文实”,“风土与扬州并盛,号小扬州。”明朝,南通城

南通港概况

南通港 一、概况 南通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区的北翼,地理坐标为东经120度10分至120度55分,北纬31度40分至32度43分,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0万,市区面积224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通州、启东、海门、如皋四市(县级市),海安、如东两县,崇川、港闸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狼山旅游度假区四区。 南通港区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是海轮进入长江的第一个港口,离上海吴淞104公里,距长江口191公里,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东出大海可与我国南北沿海各港及世界各国和地区通航;通过长江可联系上游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和云、贵、陕等地。南通港区后方港池引河与通吕、通扬运河、苏北河网及京杭大运河相贯通。港区陆域与市县公路相连,204国道、328国道纵横全市。通过宁(南京)――(南)通一级公路沟通苏北。经横跨长江的通常、通沙、海太汽渡与沪宁高速公路和苏南公路网相衔接,公路四通八达。 南通口岸是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下属吕四海港二类口岸。南通市是我国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口岸拥有海岸线206公里,长江岸沿线230公里,蕴藏着可贵的深水资源,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4座,其中集装箱专用泊位3座。港口年吞吐量1600万吨以上,外贸年吞吐量300万吨左右。已开通南通--日本、香港、韩国定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中南通港已成为全国十大港区和长江第二大港,与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 长江南通段宽8公里,水深10米以上,江面开阔,河势稳定,具有发展造、修船业的良好条件。南通已拥有修造船厂13家,船舶产品生产厂55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修船基地。其中"南通远洋船务工程公司"(COSCO)的南通号浮船坞(15万吨级)为国内最大修船坞。近来新的大型造船项目相继落户南通,并已进入施工工作阶段。 港口拥有仓库面积27,000平方米,堆场面积100,0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60,000平方米。 二、航道 南通航段指30号灯浮与老海坝灯桩联线到浏黔与施翘河口信号杆的联线总共为98.8公里,该航段处于长江下游的A级航区,江面开阔,风浪较大,感潮明显。 航行于南通航段船只主要经白茆沙、浏海沙、通州沙至南通港水域,最大通航船舶吨级在3万吨级左右,一般吃水不超过10.5米。 国际航行船舶(下称船舶)离浏河锚地上驶至南通港区,须驶经白茆沙水道、通州沙水道以及南通水道。 白茆沙水道范围上自徐六泾下至浏河口,全长44.6公里。白茆沙水道是长江的浅险航道。江心有白茆沙体,航道分为南北两道,本水道上窄下宽,多叉并存,水流分散,河床平面形态复杂,江心散沙和暗滩变化频繁,航道航槽多变。

南通旅游资源总结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濒黄海,面向上海与苏州、无锡、常州,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现辖四市、二县、三区,辖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万。 南通江风海韵,风光绮丽。这样一个城市注定着它的旅游资源也蒙上了多样的色彩。蜿蜒30华里的濠河环抱全城;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是江苏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区,区内有千年古刹广教寺、鉴真东渡出海遗址、骆宾王衣冠冢、康熙御书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迹;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如皋水绘园、定慧寺;如东海上迪斯科;通州戏剧古镇石港;海门蛎蚜山;启东圆陀角。人文、休闲、生态皆囊括其中。 1、历史性旅游资源 南通市历代人文荟萃,明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清末状元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南通因此被誉为“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 ①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东南濠河之滨,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博物馆,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它融中国古代园囿与近代博物馆于一体,是一座“园馆一体”的城市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历史建筑别具特色,苑藏文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人们参观、学习、游览、休闲的理想场所。 ③南通城市博物馆是南通市政府最近几年建造而成。在这里,南通市城市规划一清二楚,与南通博物苑的长远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②其他博物馆有:南通风筝博物馆、纺织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给水技术博物馆、张謇纪念馆、南通民间艺术馆、南通建筑博物馆、海安博物馆和个簃艺术馆,可见南通旅游历史的厚重性。 2、江海性旅游资源 追江赶海。南通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个驿站。漫长的江海岸线使南通具有滨江临海城市的迷人神韵。南通有稀有淡水鱼类127种,是鳗鱼、长江水系中华绒鳖、蟹苗种的天然产区;有近海鱼类130多种,贝类资源蕴藏量达8万吨以上,“天下第一鲜”文蛤的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吕四渔场为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盛产带鱼、鲳鱼、大黄鱼、小黄鱼、梭子蟹等水产品。 ①位于入海口北端的圆陀角风景区,是中国最早升起太阳的地方。南通的海滩平展开阔,一望无际,等到潮退,游客可以赤脚踩在松软的滩涂上,一只只鲜活的文蛤从脚边冒出来,随手捡起,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旅游项目——海上迪斯科。 ②南通另一大代表之一的濠河,原是南通的护城河,史载“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濠河担负着防御、排涝、运输和饮用的重任,被称为“人身脉络”。而宽窄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回荡漾,鸥飞鱼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誉为城市的“翡翠项链”曲水回环,绕城而流,景观丰富,林木葱郁。乘船游览濠河,游客可以领略到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特别是濠河夜色,流光溢彩,两岸灯火辉映,树影婆娑,水上桨声灯影,乐声阵阵,泛舟景深处,如梦如幻,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3、佛法性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书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经由思考和凝练,形成毕业论文的研究主题和范围,为论文开题做好准备;能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拓宽视野,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要求: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⑵以花溪公园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景点设计,形成内容丰富的旅游路线,以期能有效地发挥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塑造高原明珠——花溪公园的特色空间形象,为其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使花溪公园独特的喀什特地形地貌得到全方位的绽放。 ⑶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9)标准。 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⑸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1、花溪公园概况 花溪公园坐落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区,花溪区北临南明区、乌当区,东与龙里县相邻,南接长顺县、惠水县,西与清镇市、平坝县接壤,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是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海拔11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花溪区内,建于1937年,占地800余亩,是贵州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是贵州三颗“高原明珠”之一。公园内形成了主要以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的特色城市休闲旅游地带。不但是附近的居民优良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花溪区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2、花溪公园周围环境概况 花溪乃取其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花溪河畔有小山数座参差其间,或突兀孤立,或蜿蜒绵亘。那里山环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迭,形成方圆十多公里的名胜风景区域。它包括“十里河滩”、“天河潭”、“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青岩古镇”、“黔陶幽境”等8个景区。 “高坡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出自于景区的高坡乡,那里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乡的苗族有不少传统的民族节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场”

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南通旅游市场的游客旅游方式、逗留时间等数据分析,探讨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剖析制约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深层因素,并提出开发南通沿海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南通 [作者简介]周丹,中共南通市港闸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江苏南通,226005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11)08-0072-0005 南通是江海门户之城,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于江海交汇之处,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南通是灵山秀水之城,以其山水相依、城河相拥的格局形成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南通是田园悠闲之城,是近代中国最早由国人独立经营、全面规划、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城市。 南通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拥有海岸线210公里,启东市圆陀角,可以见到长江入海,东海和黄海也在此分界,三水交汇,加上寅阳观日的独特自然景观,蔚为壮观;东灶港为天然渔港,交通便捷,商贾云集,盛产各种鱼虾蟹贝,是一个繁荣的渔港,并且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南通

的沿海旅游资源在长三角都市圈乃至在全国都享有独特的 优势。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开发力度较低,从而导致了产业发展滞后,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如何利用较为良好的沿海旅游资源条件,激发南通沿海旅游的后发优势,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产业地位,是促进南通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南通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客源地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江苏省内。目前南通现有的景区景点形式功能单一,缺少亮点,缺乏特色,狼山和濠河风景区也只是区域性的旅游产品,沿海旅游的主导功能不突出,尚未得到市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目前认可度仅仅在江苏,还不能在全国性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但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临近的上海和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是南通市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二)旅游方式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南通市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主要有个人旅游、家庭亲朋、单位组织三种方式,另外还有少部分游客为旅行社组织。对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客源地游客旅游方式的分析发现,江苏省内家

福建旅游资源分析

神圣的妈祖朝觐 1、简介 常言道,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妈祖庙。 自北宋始,妈祖成为广泛流传于我国沿海地区的传统神祗,历经几千年融合厚造,其信奉日渐扩大,我国沿海沿江甚至沿河地区都建有妈祖庙。尤其在港、澳、台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信众1700多万。在海外,妈祖信仰已传播到美国、巴西、阿根廷、法国、丹麦、日本、韩国、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等近30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妈祖信众2亿人,妈祖庙近4000座,形成了从我国沿海地区到世界各地影响颇大的妈祖文化信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分析 福建莆田,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的故乡。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福建莆田从软硬件方面,充分发扬了妈祖文化,各种旅游节、祭祀活动层出不穷,福建也因此获取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然而,虽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福建依然没有将妈祖文化捏合到位,没有将妈祖文化升华为妈祖信仰,更没有将莆田提炼成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导致了在同质化竞争的重重包围中,没有突围成功。 3、策略 谨以此,今后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之大发展,务必抓住以下两点。 (1)、打造并贯彻落实“妈祖在这里诞生”的妈祖信仰之核心灵魂。 (2)、以莆田为中心,整合全福建妈祖旅游资源,从软硬件上,将莆田锻造为妈祖信仰的“麦加”、“耶路撒冷”从而带动福建旅游业大繁荣。 动人的惠女风采 1、简介 福建泉州,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惠安女。 50年代,惠安妇女集体修筑了一个大水库,这是新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一个重要见证。60年代,8名惠安女跨海开发大竹岛的佳话曾名闻全国。改革

南通概况

南通概况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居长江入海口北岸,南临长江,东濒黄海,三面环水,形同半岛,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是江苏沿海南北交通的枢纽。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0万。 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5度。境内河流交织成网,分为淮河水系与长江水系。 五六千年前,南通大部分地区还是茫茫海域。从公元前一世纪到20世纪初,经过四次大规模的沙洲并接,南通境域基本形成。 唐代以前,南通地区以县为最高地方行政单位,五代以后曾设有路、州、直隶厅、军、监、县几种地方行政单位。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初南通城设为静海军,不久升为通州,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通州由海路北上可达齐燕辽东,南下可抵闽越,沿江南可至三吴,西可到楚蜀。四通八达,因以为名。 辛亥革命后,1912年民国政府废州厅设县,为了与河北省的通州(俗称北通州)相区别,改称为南通县,南通之名,即始于此。1949年2月南通解放,建南通市,南通县仍然保留,县治移至金沙镇(今南通县改称通州市),市、县分治。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南通市管辖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崇川、港闸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 100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1853-1926)在家乡南通兴实业、办教育的基础上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兼容西洋风尚,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影响及于全国。在中国近代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张謇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办工厂、开农垦、修水利、兴教育、发展交通,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张謇通过中国近代史上这一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将滨江临海的南通建成为一个“新世界的雏形”,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处于江海之会的南通是一座富有灵气的水城。宽阔清澈的濠河静静地穿过城市中心地区,象一条缓缓飘动的玉带,给城市增添了动感美。濠河两岸,有全国最早的博物苑和韬奋纪念园、张謇纪念馆、沈寿艺术馆、赵丹纪念亭、王个簃纪念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等。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建筑相映生辉,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入夜,华灯齐放,泛舟濠河,可体验“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南通城南,有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一的狼山及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合称“狼五山”,矗立在长江岸边,绵延4.5公里。登山可观海阔天空的水天美色,可览阡陌交通的田园风光。自古以来,五山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文天祥、王安石、米芾都在这里留下了诗篇墨迹,这些又为五山风景增添了醇厚的文化底蕴。 郊县如皋是著名的长寿之乡和花木盆景之乡,如皋古城由内外双城河环抱,其格局世所罕见,城内有苏北名园水绘园、定慧寺和中国如皋花木大世界;海门有海上奇礁蛎蚜山、江海风情园和中国最大的家纺市场叠石桥家纺城;启东有中国四大渔港之一的吕四渔港、有江海交汇的圆陀角;通州戏剧古镇石港镇、生态休闲胜地开沙岛;海安被称为中华花鼓龙舞之乡,有青墩遗址和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如东有著名的海上迪斯科――南黄海踩文蛤基地。 南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门类齐全。旅游纪念品有通派风筝、通派盆景、沈绣、剪纸、红木雕刻、扎染、蓝印花布、启东版画等。到南通旅游可以欣赏通剧、僮子戏、如东跳马夫、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优.选)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 (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课题名称: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林雅瑜(1) 田芳芳(6) 邱志康(8) 所在院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级

泉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影响力小,在国内旅游中的地位不明显。政府部门对其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城市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离旅游大市还有一段距离。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为区域旅游开发和投资结构分析提供依据,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分层次,突出重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例如政府旅游门户网站、地图、地名录、百度百科、旅游志等相关资料,通过这次资料的整理,可以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种类和分布特征。 一、泉州市旅游概况 泉州市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全市风景奇特,古迹众多,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处,其中国家级14处,省级44处,在福建省首屈一指。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泉州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为泉州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亦使泉州成为福建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泉州市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全市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均有。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清源山、清净寺、天后宫、府文庙、崇福寺、李贽故居、承天寺、铜佛寺、县城隍庙、通淮关岳庙、释迦寺、玄妙观、花桥慈济宫、富美宫、白耉庙、铁炉庙、圣公宫一峰书院碑记及梅花石等。非物质的闽南文化生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为南音(泉州弦管)。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0项,为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惠安女服饰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7项,为打城戏、晋江高甲戏(柯派)、泉州五祖拳、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晋江水密隔舱造船技艺、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闽南民居(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惠安县)、闽南民居(蔡氏古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市)、闽南民居(杨阿苗民居)营造技艺(鲤城区)、灵源万应茶、泉州灯会、南安英都拔拔灯、晋江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嗦啰连”习俗、蟳埔女生活习俗等。全市旅游资源单体90%集中分布在旅游业发达的惠安、洛江、泉港三个地方,且新发现的120多个旅游资源单体也主要分布在这三个地方。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

南通市旅游景区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南通市旅游景区行业研究报告

————————————————————————————————作者:————————————————————————————————日期: 2

南通市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言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其投资规模处于稳步增长阶段,截至2013年底,全国5A级景区达到175个。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其对旅游的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旅游景区不断提升其运营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越高,其对旅游景区的口碑营销效果越好,将直接促进旅游景区的经营效益。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南通市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南通市旅游行业现状、重点旅游景区运营现状、南通市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旅游景区服务策略;最后对未来几年南通市旅游景区开发前景及投融资战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旅游景区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旅游景区未来投资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当地政府、旅游开发企业、运营企业等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南通市沿海资源评价

南通市沿海资源评价 南通沿海海岸线长约220公里,海岸带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1万公顷,是各类资源的集中区,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沿海资源概况 (一)滩涂资源 南通市海岸带面积13240平方公里,其中:潮上带面积近30万亩,潮间带270万亩,潮下带400万亩。另在长江入海口有永隆沙、兴隆沙两岛屿,面积30.3平方公里。到2004年末,全市在沿海地区先后围垦二十多次,围垦海涂56.4万亩,相当于全市沿海地区总面积的24%左右。 (二)港口资源 江苏岸外发育着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辐射沙洲,以南通市老坝港附近为中心,形似指状向四周辐射伸向外海。地貌形态上沙洲与水道相间,以“脊”、“槽”结构为单元。南通市如东岸外黄沙洋、烂沙洋和启东岸外的小庙弘水道,向西深入较多,水深大,两侧有沙洲掩护,形成一个较隐蔽和较为稳定的深水通道,是建设深水港口的理想位置。 1、洋口港:位于辐射沙洲中的最大一条主潮汐通道——烂沙洋水道,该水道其宽为2.2公里以上,一般水深17米以上,该通道西端深入沙洲,形成了水深20米以上、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深水区。无需疏浚即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进港,适当疏浚可满足20万吨船舶进港要求,是我省沿海唯一可建10-20万吨深水大港的理想港址。2008年,洋口港初步通航,我市港口由江河时代跨入江海时代,结束了我市只有江港没有海港的历史,港口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吕四港:利用辐射沙洲南部最大的一条潮汐通道——小庙弘水道,该水道不需疏浚能满足5万吨级的船舶每天可乘潮进港,稍加疏浚10万吨级船舶可通航。经过研究表明,吕四港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100多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约40个,10万吨级泊位20多个。其中,大洋港区可兴建港口电厂、大型煤码头、第四代大型集装箱及散货商业港。在蒿枝港区,可建大型冶金及金属加工企业。在连兴港区可兴建石油化工基地,其外海可建30万吨级以上的原油中转单点系泊工程。

福建导游词福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_0921文档

2020 福建导游词福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_0921文档 EDUCATION WORD

福建导游词福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_0921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希望你们喜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谢谢观赏。 各位亲爱的来宾: 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欢迎来到美丽的东山岛。东山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众多,是明代闽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学者黄道周的故乡。今天我将带大家游览国家四A级景区风动石景区。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称的东山风动石一直是岛上人民引以为荣,视为珍宝的自然景观。现在它已经是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诗云:“风吹一石万钧动”,这是对风动石最好的写照。大家请看,耸立在陡崖上的风动石,高4.37米,重约200吨。狂风吹来时,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仰卧盘石上,用

你双脚推推看,不过可别把它推倒了。站于风动石下。它摇摇欲坠,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你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处看风动石象仙桃,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掉下的七彩石,搁在这里,斜放于盘石之上,两石叠在一起,如情侣般亲密,时有动摇,但却永不分开;大家随我走上台阶,站在这台阶上看风动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刚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还滴溜溜的转,转眼间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关于风动石,还有段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海上倭寇侵扰东山,企图抢走这奇异的风动石,用了数艘兵舰,套上绳索,他们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听“嘣”了几声,绳索全断了,倭寇纷纷落入海里,十分狼狈,风动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与周围景色交相辉应,难怪文人墨客会在这里留下“这里风景独好”的赞叹。风动石以奇险摇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不是风摇石而是石摇风”。 沿着这条幽的小路,大家随我去参观景区内另外一处很有地方特色的名胜古迹——东山关帝庙。关帝庙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请看,它那燕尾式飞檐,弯月起翘,鸟兽凌空。显得轻巧灵动。屋脊上雕有八仙过海和唐宋120个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种瓷料剪贴镶嵌而成,长年风吹日晒,色彩鲜艳不变。这种剪瓷、嵌瓷工艺,都是闽南古建筑的传统技艺。东山关帝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庙。据传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前曾到此求得吉签,而后收复告捷,将士对关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诚昭日月,义气薄云天。”关帝以其忠、信、义、勇而德行天下,数百年来被闽南人民视为保护神。

南通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南通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一、南通旅游资源概况 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由长江北岸古沙嘴不断发育、合并若干沙洲而成,属长江下游冲击平原,与上海、苏南隔江相望。现辖四市二县三区: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海安县、如东县,崇川区、港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789万,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独特的地理环境,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南通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1.江海自然资源 南通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濠河静静地环抱着老城区的中心,在她的两岸,有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师范学校等,现代化城市景致与历史文化建筑巧妙结合,衬托出南通市浓郁的文化底蕴。以此形成了南通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市区长江之畔,有全国佛教八小名山狼山以及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沿江拱形排列组成的狼山风景名胜区。在海安县,有青墩遗址和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海安县被称为中华花鼓龙舞之乡。在如皋市,有苏北名园水绘园、绿园、定惠寺等旅游景点。在如东县,有海边滩涂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放风筝之旅”等特色旅游项目。在通州市,有戏剧古镇石港镇和生态休闲农庄。在海门市,有海上奇礁砺蚜山和中国最大的家纺城——叠石桥。在启东市,有中国四大渔港之一吕四渔港,有万里长江入海口——圆陀角,远看水天一色,近看江水海水泾渭分明,自然风光尤为独特。 2.历史人文资源 南通市历代人文荟萃,明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特别是100多年前的清末状元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城市建设,以南通城区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把世界近代城市物质、精神文明的诸多要素包容其中,被誉为“中国一个理想的文化城市”。从世界范围看,“一城三镇”格局的近代南通城,比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英国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提出还早。2002年7月,两院院士、我国规划建设界的泰斗、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在通实地考察后,向海内外学术界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命题。 3.风土民情资源 隋以前,南通已是沙洲,人烟稀少,先民“俗尚淳朴,好节约”。至唐,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谦和相处,“性轻扬而尚鬼好祀”。宋时,产盐业发达,移民迁入,商贾往来,“民俗朴厚而不争,好学而文实”,“风土与扬州并盛,号小扬州。”明朝,南通城市繁荣,经济发达,“风土庞厚,民俗淳雅,甲诸维扬。”史志中始有婚丧喜庆的岁时节令记载。如正月初一要“种田”,立春要“烧春”和“打春”,元宵要“放哨火”,端阳吃“和菜”、重阳登狼山、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