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

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
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

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姓名:余治富

指导教师:李向北副教授

专业:艺术学

学科门类:文学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二O一O年十月

The Studies of Ecological Natural Landscape

in School Ground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Profession

By

Yu Zhifu

Supervised by Li Xiangbei

Specialty: Arts

College of Art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April,2010

摘要

我国有近56万所校园和近2000所大学校园,无论在城市核心还是乡镇郊区,这些校园各自都会迅速成为城乡核心部分之一或是本地区的一个区域(教育)中心,对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研究,将对改变这些地区的生态面貌及生态知识的普及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能源紧张、污染加剧、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迫使师生和领导开始思考校园环境问题,而自然生态型校园正好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 世纪下半叶,生态学、绿色建筑等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传统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营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设计理念。

传统的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堂馆院所的规划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代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这些关于校园景观的落后的设计理念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优美宜人,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建设的期待。如何在众多校园面临重新整合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合理地规划利用空间,营造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促进生物多样化,赋予这片土地以生气和灵感,在中小学生思想启蒙之前播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这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文以生态校园为前提,从校园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理论研究入手,提出我国当前在校园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盲目城市化的大背景之下对校园自然景观研究的不足及其问题所在,分析校园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及其主要内容,结合国内外校园自然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提出分别从校园植物景观的合理设计、水体景观自然过渡和生物多样化环境的营造三大策略综合提高我国校园自然环境质量,探讨如何促进校园生态平衡、生物多样化及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意义。通过讨论每种生态自然景观要素在教育中的可用性,探讨在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建设过程当中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及促进生物多样化,并如何被设计与实施的。

关键词:校园,生态,自然景观,生物多样化,教育

ABSTRACT

In China, there are nearly 560,00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oth in urban core areas or rural areas. Those schools are rapidly becoming education or living center in their own areas. The research of the ecological natural landscap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grounds will enhance the ecological appearance and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energy shortages, increasing pollution,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growing re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forcing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n, to construct natural ecological campus just as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an effective way. In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impact of ecology and green building theories is increasingly great, so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 based on utility or function changes into harmony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natural ecosystems to create a new type of sustainable desig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 of hard landscape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outdate concept of campus landscape also can not meet people’s hope to livabl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campus reintegration, how to reasonably plan space, create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enhance biodiversity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and study to bring inspiration and vigorous to these lands and these students’ mind.

In this paper, with premis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y design in school grounds, put forward the current iss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rbanization of school development in China. Respectively, dividing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school grounds into three aspects: animal landscape, wetland landscape and planting landscape, and then on how to promote ecological balance, biodiversity and its significance education value in school grounds.

Keywords:School Grounds, Ecology, Natural Landscape, Biodiversity, Education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1 绪论 (1)

1.1研究的起缘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义 (2)

1.4研究方法 (3)

1.4.1 文献档案法 (3)

1.4.2 调查研究法 (3)

1.4.3 归纳演绎法 (3)

1.4.4 系统分析法 (3)

1.4.5 图表法 (3)

2 校园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理论研究 (4)

2.1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的内涵 (4)

2.2校园生态自然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

2.3校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6)

2.4校园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7)

3 校园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研究 (9)

3.1国内校园自然生态景观成功案例 (9)

3.2国外校园自然生态景观成功案例 (12)

4 校园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17)

4.1植物景观的合理设计 (17)

4.1.1 园林植物的设计原则 (17)

4.1.2 林地设计 (18)

4.1.3 林地边缘 (21)

4.1.4 孤植景观树 (22)

4.1.5 矮林景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6 灌木丛 (22)

4.2水体景观与湿地景观的自然过渡 (24)

4.2.1 生态水体景观的设计原则 (25)

4.2.2 生态池塘 (27)

4.2.3 沼泽地 (31)

4.3生物多样化环境的营造 (34)

4.3.1 小型无脊椎动物 (34)

4.3.2 蝴蛾栖息地 (41)

4.3.3 鸟类栖息地 (45)

5 结论 (57)

致谢 (58)

参考文献 (59)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0)

1 绪论

1.1 研究的起缘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度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在校中学生共有7872.2万人,小学生10071.5万人,共计17943.7万人,另外各类大专院校学生总数约为1400万,达我国人口总数的14.8%之多。1.8亿中小学生,相当于德国人口的2倍,英国人口的3倍。各类大学1983所,中学97144所,小学463635所,无论是建于城市核心还是乡镇郊区,56万多所校园各自都会迅速成为城乡核心区域之一或是本地区的一个区域(教育)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校园的形态和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条件下塑造出来的校园景观势必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现代的校园景观正朝着能够更好地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多功能形态发展[l]。心理学研究指出:“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75%,人的精神较为舒适,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2]”由此可之,自然景观的良好与否,直接或间接地也都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目的及校园功能的完整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自然生态型景观所提供的信息、理念和环境应该能够适合与服务现代素质教育的理想。

与此同时,能源紧张、污染加剧、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迫使师生和领导开始思考校园环境问题,而自然生态型校园正好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 世纪下半叶生态学、绿色建筑等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传统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渐转变为天人合一、注重环境有机营造的新型设计理念。这一切源于:

①生态热对于校园生态的重要影响

20世纪60年代始,环境问题就被世界所广泛关注,从而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生态热”,它促使了人们对环境问题进一步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生态热”虽然仅代表一种思潮,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动了自然生态型校园的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自然生态型校园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环境问题上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当今环境恶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人口的膨胀、资源的过渡开采、环境的污染、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反之,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报复”也让我们开始警醒。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发表了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热内卢召开

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3],由此,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

1.2 研究目的

近年来,在知识经济这一时代背景的推动之下,国家在基础教育的硬软件的投入逐年加大力度,校园无论是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以说当前正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但是传统的大兴土木、亭台楼阁、堂馆院所的规划理念已经不符合当代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这些关于校园景观的落后的设计理念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优美宜人,生态环保的校园环境建设的期待。如何在一片新的土地上合理地规划利用空间,营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促进生物多样化,赋予这片土地以生气和灵感,在中小学生思想启蒙之前播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这些问题急需我们进行探讨和研究。

综上,本文中,笔者期望通过对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为当前的校园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提供建设性指导意义。

1.3 研究意义

对于校园自然生态景观的建设研究意义主要侧重于以下几点:

①生态意义

在校园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热"思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自然生态型校园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人们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意愿。同时,由于在绝大部分地区,无论乡村郊区还是中心城镇,校园都是本地区的区域(教育)中心,通过加强校园生态自然景观的建设有利于提升本地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文章通过阐述生态自然型校园的概念,分别从自然景观三大要素水体、植物、动物三大层面从理论到实践做了全面的分析,探讨现代生态自然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宏观的普遍规律。希望为今后的校园自然景观设计方面提供较为详细,可操作性较强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实施的思路,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校园生态景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②教育意义

环境质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制约着人的行为心理,校园作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思想启蒙,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始阶段的空间场所,自然景观的良益,直接影响着校园环境的综合品质和学生将来环保生态理念的形成发展。20世纪研究结果表明:校园环境越完善理想,学生的正面环境知觉(如校园环境注意、校园环境满意、校园环境感受)越好,负面的环境知觉(如拥挤感)越少,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则是积极行为(如学习兴趣、参与行为)越多,消极行为(如学习压力、人际争执、社会焦虑)越少。我们

从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经典故事和谚语,可知环境对人所具有的潜移默化与琢玉的作用。因此,顺应基础教育理念的转变,塑造能够促进交往,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充满活力和鸟语花香,适应和满足师生灵活、自由交流的校园环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和追求[4]。

③学术意义

作为资料总结。当前研究校园自然景观,尤其是校园生物多样化方面的学术性文献很少,还不能系统分析介绍校园植物景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及如何利用自然景观设计建设促进生物多样化发展。本论文正是基于当前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建设与发展进行一些思索。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档案法

通过查阅、收集大量与校园生态自然景观有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将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进行提取和整理,为课题研究寻找依据和支撑。

1.4.2 调查研究法

在论文的前期准备及其写作过程中,通过一定的途径,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并拍摄相应的照片资料作为论文的有力支持。

1.4.3 归纳演绎法

根据事实、公理进行思维的一种理性法则,对于学术继承和创新有重要意义。定性资料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即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假说或理论;定量资料分析运用的是演绎法,即事先定好一个理论或假说,然后收集资料以验证这一理论或假说是否成立。

1.4.4 系统分析法

对本课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个区域,应全面的着眼于整个校园自然生态系统设计建设的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考虑问题。

1.4.5 图表法

将文献研究及调查研究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然后借助各种插图、照片、表格来解说事物的一种方法。

2 校园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理论研究

2.1 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的内涵

校园自然景观设计在这些年来开始变得十分流行,基于以下几个理由:自然景观使校园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保护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5]

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遵循天人合一、促进生物多样化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形成符合校园主体生活和发展的生态自然景观体系。[6]

校园自然景观涉及到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是从横跨整个室外空间的大型项目到散落在学校周边的一两个植物群落或花盆。另外,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一个有严格定义的场所或许多分散的边角空间。

有许多景观要素可以被添加到校园自然景观中去丰富场地设计和达到预算的要求。[7]比如灌木丛适合小型生物聚居,几乎不需要花费任何精力就可以被小学生发现。相反的,比如说建造池塘,将会是一个需要相当彭大的开销和劳动力消耗的计划。在设计校园生态自然景观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的特色项目用于在未来的几年内陆续执行,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教育性,这样使得更多的新学生将来也有机会参加了。

每种生态自然景观要素在思想教育启蒙极端都有其应用价值,校园生态自然景观设计建设过程当中应考虑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并促进其多样化发展。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过程当中,校园应作为一个独特的子系统予以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乡环境敏感区域,特别是城市郊区边缘地带等这些城市生态系统,对提高城乡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具有特殊意义。[8]

当今世界著名的“校园规划之父”理查德·道伯(RichardP.Dober,2000)指出,目前己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由他撰写的《校园规划》(Campus Plannin)《校园设计》(Campus Design)、《校园建筑》(Campus Architecture)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最全面和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

2.2校园生态自然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校园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

本世纪初我国各大省市大兴土木修建大学城以来,一场校园城市化的运动随即开展起来。城市西方化,农村城市化已经导致我国城乡建设正在逐步丧失自己的特

色并且正在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而我国校园建设也正在逐渐面临着一场同样的校园城市化的运动,人们误以为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城市广场,华丽的音乐喷泉,梦幻般的霓虹灯等等这些城市景观元素就是现代高品质生活的象征。[9]在西方国家正在反思他们曾经的城市化进程,努力恢复生态平衡,重塑自然景观的时候,我们却正在沿着他们曾经错误的方向前进,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在我国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当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已经引起了西方国家关注,而“以人为本”这个西方“舶来品”却正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城乡规划设计建设,包括校园建设[10]。“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只能服从于“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这一总原则之下。

我国当前的校园景观主要还是由人工景观构成。人工景观完全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城市广场、音乐喷泉等),以传统的实用、功能为主的设计思想为主导,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它常常具有如下缺点:

1)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11]

2)人类系统成为景观中主要的生态组合,大强度的能流、物流通过景观,破坏了原有的封闭的景观生态系统;

3)整个复合系统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相应增大,人类所创造的特殊的信息流渗透到一切过程,许多原有的自然规律正在面临新的挑战;[12]

4)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多样性有着严重而深刻的影响。

②中小学育龄儿童剧减,大学急剧扩招,校园面临重新整合

随着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育龄青少年儿童人口总数剧减,原有的教学资源被严重闲置,师生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地面积、道路面积等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校园空置废弃现象日益严重,重塑低密度校园生态自然空间也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由于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年招生人数在数十年间增长了近7倍达到近800万人,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原有的大学校园已然不能作为师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无法满足学习和生活发展的需求,大学校园资源的重新整合已迫在眉睫,同时,生态校园建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生态校园建设中,如何合理地规划校园生态系统,,是一个急待探讨的课题。

③生态系统的破坏日益严重

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由于:

1)大量的生活污水、实验污水、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肆意排放和无集中管理的造成的环境的重负;

2)由于交往空间的缺乏,人口的膨胀造成了原生态植被的破坏;

3)校内交通工具的增加,导致交通运输污染加剧。

正是基于生态设计的理念与国内校园景观的问题现状,在本文中将对生态自然型校园景观设计建设作了有益的探索。

2.3 校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优化原则

校园生态规划坚持整体优化原则,从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出发,强调生态规划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规划的目标不只是校园结构部分的局部最优,而是要追求校园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最佳效益。校园内各种单项规划都要考虑它的全面影响和综合效益,各类人工建筑物也不能仅考虑本身的华美,而应顾及到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对生态与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此外,校园生态规划还需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

②协调共生原则

在校园生态规划中必须遵循协调共生原则。协调是指要保持校园与区域,部门与子系统的各层次、各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动态平衡;共生是指不同的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的现象,其结果是所有共生者都节约了原材料、能量和运输量,系统获得了多重效益。不同部门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存是搞好校园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部门之间联系的多寡和强弱及其部门的多样性是衡量校园共生强弱的重要标志。

③功能高效原则

校园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将师生聚居的校园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价值转换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次、多途径的充分利用,废弃物利用回收率高。系统的结构、功能充分协调,系统的能量损失最小,物质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高。

④趋适开拓原则

校园生态规划坚持趋适开拓原则,在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的条件下,积极寻求最佳的区域和校园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以充分发挥校园生态系统的潜力,强化人为调控未来生态变化趋势的能力,改善区域和校园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校园生态建设。

⑤生态平衡原则

校园生态规划遵循生态平衡原则,重视搞好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大气环境、人口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园林绿地系统等各要素的综合平衡。合理规划校区人口、资源和环境,建立合理的校园生态功能分区,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⑥保护多样性原则

这里的多样性包括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和校园景观类型多样性。因为校园的物种、群落、生境、人类文明等的多样性影响着校园的结构和功能及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制订校园生态规划时,应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对自然系统和校园景观的破坏。对校园景观中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应加以保护,保存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⑦区域分异原则

校园生态规划坚持区域分异理论,在充分研究区域和校园生态要素的功能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规划、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校园现状,充分利用环境容量,搞好生态功能分区,以利于师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4 校园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这是进行生态校园规划的基础,是根据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结构、特点、环境污染、环境负荷及承载力等问题。在功能分区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区域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及其生态适宜度,提出教工生活区、学生生活区、科研教学区、体育活动区、游憩休闲区、商业服务区、校办产业区等功能区的划分,充分发挥各地段生态要素的有利条件,利用各要素对生态功能分区的反馈作用,促进功能区内生态要素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功能分区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必须有利于师生生活和休息,为师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

2)必须有利于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使校园内的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而又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阈值。

②土地利用规划

校园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校园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充分考虑各类用地的大小、地形、气候、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校园用地构成一般可分为科研教学用地、生活居住用地、体育运动用地、休闲游憩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等,它们各自对环境质量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本身又给环境带来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生态规划中,应综合研究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各类用地的选择应根据生态适宜度分析的结果,确定选择的标准,同时还应考虑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在恰当的标准指导下,结合生态适宜度、土地条件等评价结果,划定

校园各类用地的范围、位置和大小。在充分考虑土地条件的前提下,按照生态适宜度的等级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确定用地开发次序,再根据拟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开发次序。

③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园林绿地系统是校园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丰富的美化校园景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园生态规划应制定校园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选定各项绿地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校园内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校园生态平衡的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种类,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校园绿地系统布局应力求自然活泼,摒弃“大色块”的单调布置手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地形设计,建造多样化、多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一般要求:绿地建设应坚持乔木、灌木和草地结合,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保持1∶1 至1∶2 的比例;乔木与灌木的比例可为1∶3 至1∶6 的比例;草地面积则不宜高于绿地总面积的30 %。此外绿化配置应多布置保健植物、色叶植物、花灌木植物、香源植物和多年生花卉,多布置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制定校园绿地系统规划,首先必须了解校园的绿化现状,对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和绿化指标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绿地系统的规划: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各项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面积;

3)拟定绿地的各项定量指标;

4)对过去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提出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

5)编制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及文件;

6)提出重点绿地规划的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还需提出重点绿地的设计任务书,作为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④校园综合生态规划

校园生态系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包括若干亚系统及其子系统,各个亚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要。因此,校园生态规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综合规划,它需要在各个单项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反馈调节机制,以及各分项规划主要措施的相对重要性,以便调整系统内各子系统的比例和格局,作为规划、资源安排以及制定分期计划的基础,确保每一个方面都能获得适度发展而不超越其所允许的限度,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校园的综合生态规划时,基础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包括各类文字资料和有关图件,使校园规划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及时跟踪基础资料的动态变化。

3 校园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研究

20世纪下半叶生态学、绿色建筑等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 传统的以实用、功能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渐转向天人合一、注重环境有机营造的新型设计理念。伴随着许多中小学及高校扩建校园、建设新校区的浪潮, 校园内自然原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3.1 国内校园自然生态景观成功案例

①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打造的是一种生态化的自然景观,采用了“原生态的生物多样化设计”理念。其生态化不是对原生态系统破坏后重建“生态环境”,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生物群落、水系、气候的基础上保留了十个稍大的山体和四条谷地,分别形成山地景观和谷地景观,再加入富有创意的建筑和个性鲜明的雕塑作品等。在保留和显现了场地原有肌理、树木及记忆的基础上,还刻意保留了两栋土墙农舍,少许农田以及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水渠,将原住农民作为学校的“特殊居民”返聘回来种菜养鸡养鱼,保留其农耕的生活方式(如图4.1)。

除植物景观外,川美新校区的水景设计也符合生态性原则。不用机械挖坑,不用水泥将水体团团包围,而是保持原池塘的自然形态,严格保护原有水域、湿地和植被(如图4.2)。在池中加种本土的浮叶水生植物如芡实,沉水植物如金鱼藻和挺水植物如水菖蒲、芦苇等,水岸边加种落叶乔木如银杏,局部还配以常绿乔木月桂、小叶榕等,呈现出在自然基础上加入人工梳理、美化的一种富有乡土植被的生态水池。另外,一些充满多孔隙的生态边坡设计和用自然石材堆砌的景观桥和小亭廊是另一大特色。用乱石堆成富高低错落、疏密有变化的生态边坡,创造了多空的小生物栖地(如图4.3),是一种最简单的“浓缩自然”的方法。川美新校区的景观设计处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打造了一种生态化的、本土的和富有自身特色的自然景观。

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块场地不是一张供设计师任意挥毫的空白宣纸,不是要看它创造了什么,而是看它留住了什么”[9]。

图4.1 由农民和菜地构成的耕地景观

Figure4.1 Landscape Formed by Farmer and Farm 图片来源:自拍于川美

图4.2 原生态湿地景观

Figure4.2 Wetland Landscape

图片来源:自拍于川美

图4.3 小动物栖息地

Figure4.3 Minibeats Shelter

图片来源:自拍于川美

图4.4 校园里采集创作素材的学生

Figure4.4 The students drawing their work in Campus

图片来源:自拍于川美

②沈阳建筑大学

大学校园景观以往比较强调观赏性和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功能,而在沈阳建筑大学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学习和休息空间;保护自然景观,提高校园生态质量,促进生物多样化;供校内外人士参观游览,作为学生认知自然的教学基地,并发挥其教育作用,提高师生、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此外,由于校区大地原本是农业用地,以种植东北大米水稻著称,土地肥沃,低下水位较高,取水方便,所以在其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还突显了“水”的主题,构建了以稻田、作物和当地野草等最经济的元素来营造的一种类湿地自然景观(如图4.5)。同时通过开阔延伸的水面,来组织生活与教学两个片区的总体景观系统。并且在水中饲养鱼类等水生动物及田螺等其他水生微生物,构建完整的生态食物链,并促进水体的净化,与大气的龙潭广场、轴线感明晰的水面、时代感丰富的景观墙、形式多样的亲水平台共同形成了开场的室外自然生态景观。

图4.5 沈阳建筑大学(总平面图、稻田景观)

Figure4.5 Shengyang Architecture College

图片来源:《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

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植物景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康这样追溯校园的起源:“学校是一处适于学习的空间环境。一群人坐在树下就自已的理解进行知识的交流??这便是学校的起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植物造景为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绿化量,改善绿化功能,发挥植物造景对创造优美的学习交流空间、提高自然生态质量、净化空气、促进生物多样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系与地形的处理,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常绿、落叶植物的搭配,叶、花、果形态和色彩的季节变化,用现代设计语言,抽象概括地表现出人与天人合一人与植物共生于大自然的生态设计理念(如图4.6)。整个校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与林木资源库的结合,强调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用性较强,教学实践意义重大,体现了该校“林”的特色。

图4.6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小屋、百草园)

Figure4.6 Jiangxi Agriculture & Forest College

图片来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218.3.86.133

3.2 国外校园自然生态景观成功案例

①英国East Tilbury小学

相对于国内校园景观设计较为注重功能实用性与环境美景度而言,西方国家的校园景观设计更为注重生态环境的建造维护及其教育价值。East Tilbury 小学位于英国英格兰格莱特市,其校园景观由英国著名的Grass Roof景观公司设计实施。在整个工程建造实施的过程当中,充分调动East Tilbury小学学生的积极性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设计之初由学生开具意向景观设施清单。每一种废弃材料的使用和植物品种的选择的使用无不显示着对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尊重(如图4.7),例如,由设计师带领着学生和当地居民设计用原木建造的微生物乐园设置在校园一角,非常适用于甲虫等微生物的生养休息(如图4.8)。绿色屋顶技术在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砖块水泥碎片置于屋顶之上附上培养土是一种非常环保有效

的培养基,并且碎片间的缝隙也非常有利于各类昆虫等生物的生长栖居(如图4.6)。景观类型以植物景观为主,大量运用了草本植物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感,同时也柔化了道路边界(如图4.10)。

图4.7 废弃物品的再利用

Figure4.7 Using Sustainable Materials

图片来源:Grass Roof 公司提供

图4.8 原木构造的微生物乐园

Figure4.8 Minibeast Garden

图片来源:Grass Roof 公司提供

图4.9 绿色屋顶

Figure4.9 Green Roof

图片来源:Grass Roof 公司提供

图4.10 草本植物造景前后对比

Figure4.10 The Caparison after Planting Herbaceous

图片来源:Grass Roof 公司提供

②美国Casa Grande 高中校园的生态恢复工程

Casa Grande 高中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条名叫Adobe 的小溪流经河流,但是在1880年为了解决Petaluma 市居民的饮水问题,同时由于原有河道污染严重杂物丛生,所以市政府宣布将其改道废弃(如图4.11)。1982年,资深教师Tom Furrer 在讲授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时发现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味,无助的他走在干枯断流的Adobe 小溪旁突然发现何不带领学校的100多个学生进行一个生态复兴计划,口号是“你们会让世界为之不同”,校方也积极采纳了这项计划,作为改善校园环境的契机之一。随后,Tom Furrer 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带领着学生从7英里长河道上清理出了30多卡车垃圾废物(如图4.12),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他有带着学生栽种1100多棵各类树木。与此同时,校方出资6000美元将一间废弃的校舍改造成鱼类孵化实验室(如图4.13),用以孵化Adobe 河曾经盛产的大马哈鱼和鳟鱼,同时供师生从事鱼类研究之用。自1987年始,学生们对市政府不断的进行抗议示威,于1992年终于使得断流了100多年的Adobe 河恢复流通,全体师生近十年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深深感染了美国各界群众,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到目前为止这里已成为年产5万尾濒临灭绝的鳟鱼的孵化基地(如图4.14),共有近3万人次到此参观访问,同时也作为生态科普的成功案例引入了日本的中小学教科书,为了表彰改项目发起人Tom Furrer 为改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努力,2008年5月,美国政府授予Tom Furrer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奖章。

学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方案 (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爱党爱祖国,我为昌航作贡献”的热情,陶冶师生员工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 我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对校园文化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布局、绿化美化等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对新的建筑和景点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基地等都要纳入学校总体设计规划。 据此,对我校前湖校区进行文化景观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一) 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昌航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航空国防特色、彰显昌航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

(二) 以人为本,润物无声。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三) 尊重自然、崇尚生态。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四)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建设,注重积累。 二、重点景观 (一)三航路文化景观建设 1.航空路 建设好航空路两侧的景观,突显航空特色,这里是进入校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学校与城市的结合点,在文化设计上要把亮点在这里亮出来。航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源,在最显着的地方展现航空文化符合学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经在校门口的圆盘上安放一架歼八飞机;在教学一组团C栋的南面水杉前安放陆孝彭塑像;路两侧草坪已经安放了不同型号的飞机,航空文化得到初步展示。 双甲子墙。下一步可以在道路两侧各建一浮雕墙:一面是中国航空事业甲子墙:将新中国诞生以来自主研发的不同历史阶段的飞机模型为内容做浮雕,以反映中国航空事业发展60年的光辉历程。(建议由中航企业捐赠建设并署名,2011年形式建设。)一面是昌航创业甲子墙:将学校在汉口、上海路校区和前湖校区建设过程中有代表性的

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园林植物设计研究

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园林植物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23T10:19:03.0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李月新[导读] 摘要:本文从园林植物设计出发,阐述了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能够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植物设计方法,通过对植物的自然特点,文化特征及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诠释校园文化。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本文从园林植物设计出发,阐述了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过程中,能够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的植物设计方法,通过对植物的自然特点,文化特征及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诠释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园林植物设计 1 背景 1.1 校园景观文化 景观文化是指人与景观长期互动所形成的与景观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体现在景观环境中,它是主客观的有机统一[1]。校园作为一类特色突出的景观场所,常常予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向往。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中山大学的红砖绿瓦、武汉大学的樱花,景观更是成为学校的文化标志。校园景观文化则是以师生为主体的使用人群在对校园内的建筑、山水、园林植物及景观小品等的解读,从而影响教学生活及情感态度,甚至价值观。校园景观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组成的部分,应当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展示学校价值追求的窗口。 1.2 校园景观文化要素 校园景观中的要素主要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及园林小品,校园景观文化的营造也主要依托景观四要素。建筑、山水及园林小品决定着景观场地空间格局的营造,通过不同的材质及组合方式能够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场所精神,所传达的景观文化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但其景观本身却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植物因其具有生命特征,成为景观组成要素中最灵动的一环。它会随四季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其形、其叶、其花、其果使其的观赏性更强。人利用植物为自身生存发展所衍生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丰富多样,园林植物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呈现注定可以更加多样。 2园林植物营造校园景观文化的方式园林植物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其本身的形态或色彩上,同时还包括其风韵美。在校园景观文化营造中,不仅要善于运用植物的自然属性,同时还应挖掘植物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2.1 善用植物自然属性 植物的自然属性除了其本身的形态、色彩、质感、气味等特征外,还包括其所生长的地理环境。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深入的了解植物本身的特点,才能够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中锦上添花。 2.1.1 植物的地域性 地域是指一个具体位置的地区,在很多的方面与其它地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植物种类上也是一样,不同的植物适合不同的生存环境,即使相同品种的植物生长于不同地区所呈现的形态特征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植物地域性特征说到底就是植物的乡土性,而创造景观的文化性基础便是由植物所决定的,乡土植物根植于地方文化,其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根基,使得运用其来创造景观文化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上,首先应该遵循的便是植物的地域性,多选用乡土植物作为景观环境营造的素材,能够更加强化环境的地域特征,独具特色的乡土植物更是能够使校园文化独具魅力。 2.1.2 植物的观赏性 植物的另一自然属性便是其观赏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作为园林景观时,都有其独特的观赏特性。例如木棉、黄花风铃木等植物,因其本身的生长特性呈现出先花后叶的生长状态,在植物抽稍之前满树花朵的情境甚是惹人爱;再如有些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者就能够在景观营造上根据不同的季节展示出不同的观赏形态,从而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还有像猫尾木、大叶紫薇等植物除了会发芽、开花,还有独特的果实形态;另外园林中还有很多的植物,或许季相变化不明显,花朵不够鲜艳奇特,果实不够独特硕大,但是其树体形态足够漂亮,同样也能作为环境氛围营造的材料。 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果是园林景观中最直观的呈现方式,独具地方特色的植物形态、色彩、花果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诠释,在校园景观文化的创造过程中,立足乡土树优先原则,不断的挖掘植物的观赏特性,是体现校园景观文化直接的方法。 2.2深度挖掘植物文化属性 植物除了在观赏性之外,还兼具文化性。人们在欣赏植物的外在美时,往往将其拟人化,赋予了植物人的品格或者象征意义。 2.2.1 园林植物文化象征 中国人作诗作文讲究意韵,在造园上同样讲究意境,而造园的意境除了场地建筑空间之外,更多的意境传达便是通过园林植物。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竹通常被用来隐喻有节的君子,松通常象征长寿,而梅表达的确实不畏环境恶劣的高洁品质;更多常见的如玫瑰月季象征着爱情,杜鹃花花语中饱含着思乡、怀乡之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植物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深厚,运用植物独特的文化象征,来创造植物的意境美,是校园景观文化创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2.2 园林植物文化互动 园林植物的文化互动,主要是指人与植物之间的互动,而衍生的一系列活动,进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校园景观文化。对于植物经营者来说,植物的收获不论是花朵还是果实,都是欣慰的。而由这些所产生的文化互动也是不可估量的。如各类鲜花类植物,满园鲜花的盛开不仅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科研、教育等功能;再如各中果实类树木,在硕果累累的季节既可以看到采摘人的喜悦,同时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慰藉。对于校园景观来讲,花卉的盛开能够美化校园环境,年年岁岁的美景便能形成校园所独具的景观文化;当地特色的果树在校园内的运用,不仅能够起到美化校园的作用,还能增强校园师生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例如有些学校运用荔枝、芒果等果树种植形成郁闭的荔枝林、芒果林,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全校师生共同采摘荔枝的庆祝活动,俨然成了其学校所独具的校园景观,这样的校园景观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观赏的层面上了,更多是是校园师生完全融入参与到了校园景观的形成中,自然形成的校园文化就不会流于形式。

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水的功能有更了高程度的开发,理水的手段更加丰富。我国从传统到现代都非常重视水景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水体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具有美学效应和文化意义,符合校园环境设计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下面是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开题报告结合校园水景设计的实例,从设计理念、地域特色、文脉历史、视觉艺术表现、生态环保等等方面探讨现代大学校园水景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合理应用水景,并通过水景来丰富校园建筑物内外空间、引领校园建筑群落,以及组织校园环境小品,同时也注意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注重因地制宜,注重水利资源,注重水循环自净能力的设计策略。 水,柔美而坚韧,质朴而灵动,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独具异彩。水景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起到降温、增湿、减尘、隔噪等的作用;水环境产生的负氧离子能改善人的健康环境;水还具 有良好的美学效应,丰富多样的姿态引起学生们的愉悦的心情;水景设计呈现的不同形式的景观,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1.校园水景的现状 现代校园水景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设计者们都在不断地加大水景的应用,营造出多样化的水景环境,同时也在努力满足这种需求,可是有些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校园的一些喷泉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些

早已干涸的水池等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校园景观水景现象,也是一种很可悲的校园景观水景现象。 2.对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 2.1.设计理念 校园水景设计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是为校园师生服务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水的气息,那么水景设计就应该围绕人的感观要素展开,才能增强校园水体景观的亲和力,否则就成为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因此,校园水景设计要体现:优化校园环境原则、人性化原则、突出校园特色原则。不同的校园,其水景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自身特色,塑造独特景观。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把大片的荷花莲藕搬进校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为师生提供休憩写生场地。 2.2地域特色 在对校园水景的考察研究中发现,地域气候条件的不协调影响了水体景观作用发挥,也形成了南北方校园水景应用的差异性。我国的地理气候特点决定了北方城市季节性非常明显,导致了北方水体景观最显而易见的缺陷:冬季的水体景观效果差。一是枯水期季节性明显;二是结冰时期长达5个月以上(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左右),相当于北方的校园水体景观半年没有景观效益。 2.3文脉历史 校园是一种独特的空间,具有其他空间不能比拟的文化性质,因此校园水景应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更加注重营造和谐、静谧,具有

校园文化 对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认识

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创新环境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独特的文化场所,要充分考虑校 园环境的公共艺术设施的参与性、艺术性以及功能性;建立合理规范的标识导向系统。作为现代校园景观 形象导视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塑造校园文化新形象的核心。 导视系统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同时也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它,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识别系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四个方面。导示(导视),按其字意可理解为导向、指示,引导、视线。 对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原则 人们寻址问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在哪?”“我要去的地方在哪?”“怎么走?”习惯采用传统的“看”“听”“问”“答”的方式,希望得到非常简单直观的解答。首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区划分,采用分级检索、图文的有机结合和实效美观的立体造型进行标识导向设计,以求达到指示清晰、直观、连续的使用效果和统一、融合、人性化的艺术效果。 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内容 在进行标识导向系统设计前,深入分析了解校园的建筑与环境条件、分区布局以及车行交通流线;分析行政办公楼、各学院教学楼、公共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公共活动场所、对外交流场所等建筑内部部门结构、人行交通流线等等。依照从外到内,从大到小的顺序。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分析调研,对标识导向系统先进行分类设计,再进行分级设计。可分为:室内和户外标识导向系统;按对象分:车行和人行标识导向系统。 (1)室内标识导向系统1、1.立地式或挂墙式楼层总索引牌,2.分楼层索引牌,3.楼层号牌,4.各科室名称牌,5.行政办公科室名称牌,6.行政办公室工作职责,7.班级课程表,8.洗手间、开水间、教师休息室等等功能标识牌,9.通道分流吊牌,l0.挂墙式橱窗宣传栏,11.名人名句展示牌,12、公共安全标识牌,13、禁止标识牌。 (2)户外标识导向系统1、校外交通指示牌,2.学校名称标识牌,3.办公楼、教学楼、其它建筑物标识牌,4.学校建筑分布总平面图标识牌,5.立地式分流标识牌,6.立地式带顶棚宣传栏,7.植物知识介绍牌,8.爱护花卉草地标语牌。 (3)车行标识导向系统校园车行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交通标识规范,尽量采用国家或国际通用标识符号和色彩,主要分三级。 一级:在校园外交通道路两旁设置的学校形象标识,明确指示学校的方向和距离,一般由市政管理统一制作安装; 二级:主干道以及南北东西主要入口。一级车行导向牌主要指示校园道路,主要分区及方向。 三级:各分区内道路等;二级车行导向牌指示分区内主要建筑及单位及方向。停车场标牌采用国际通用标志,并显示车位情况。系统标志形状、规格、颜色符合要求,并结合VI系统,展现校园统一、明确、个性化的形象。警告、禁令等标志牌放置于显著无遮挡位置。 (4)人行标识导向系统校园人行和车行要完全分开,人行系统和车行系统并行并延伸到建筑内部,并最终到达构成场所的基本单位——房间。人行标识导向系统是学校对外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其功能不仅仅是标识学校各建筑物的存在,而且具有公众引导和广告宣传的功能,主要分为五级:一级:主入口。上面应有校园地图、分区图、校园建设大事记、导向信息,放于人流密集区域和校园主入口处。二级:规划路与分区内道路等。三级:建筑物前指示标牌,标识建筑内部单位及建筑物介绍。四级:建筑物内部标识。一般包括建筑物总索引或各楼层平面图、楼内公共服务设施等标识、出入口标识等。五级:包括建筑物内各个具体功能房间的标识牌和户外的一些具体标识牌,如门牌、窗口牌、设施牌、树名牌、草地牌等。 对于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的展望,校园文化景观导视设计是校园景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总结学校的发展文脉,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积淀,提炼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把精神与文化底蕴形象化、系统化,把社会对校园的认知和学校自身的意识结合起来,把历史积淀自发形成的精神品质经过挖掘、提炼、培育和塑造,由此校园文化独特的品牌形象。

2015示范区景观设计解读34页

示范区景观设计——精炼的造园手法解析东莞黄江金地湖山大境 郑州海马公园 泉州鲤鱼湾 成都花样年·君山

在线出版专题 11 示范区景观设计——精炼的造园手法解析 段妮静/谢丹小中见大,是示范区景观展示的作用与目的,即从小的空间里看到整体楼盘景观的未来状态,是整个小区景观亮点的浓缩显示。景观设计在楼盘中是如此重要,直接影响着楼盘的销售状况。 如何在示范区有限的空间中把景观亮点更好地展示出来呢?在示范区中,由于空间因素的限制,精炼的布局规划以及特色的造园方式是示范区景观的设计重点,都直接决定着景观效果。设计中往往通过把主题景观、功能分区明确地区分开来或者有效地串联起来的布局规划或动线设计方式,有效性、精炼性地把景观展示出来。同时采用独特的风格营造、融合周边景观资源等造园手法,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高品位、高质量的楼盘“浓缩”景观。

东莞黄江金地湖山大境 递进水域轴线 生态度假园林 金地湖山大境以原生态、自然的度假酒店园林形式作为景观主线,运用递进化的水境理念串联成律动的水域空间,结合建筑简约法式的新古典造园风格,并通过开敞的前花园和精致的湖岸花园的设计,达到生态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将原生态的山湖打造成自然度假复合社区,回归到轻松休闲、自然健康的惬意生活。 区位概况金地湖山大境地处黄江新城中心,东莞前庭、深圳后院,莞深高速直达项目,半小时生活圈辐射莞深。项目山环水绕,内揽纯澈湖泊,外拥天然山林,是莞深黄金生态轴心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设计理念项目以大湖为中心,三面山体环抱,拥有近万亩连绵起伏的山体与茂密的树林,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全自然极致私占的格局。基于项目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开发意愿,设计师力图挖掘场地丰富的景观元素,以纯天然的山湖为依托,画山为疆,揽湖为境。设计手法上突破传统度假模式,以度假复合社区的功能构架为基础,结合简约法式的新古典造园风格,通过规划、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实现生态资源的共享。 景观轴线——递进水域设计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地势的高差,以水域为景观设计重心,引山林活水入园,并运用递进化的水境理念串联成律动的水域景观轴线,形成景观主题。同时,以景观游泳池、坡地水景和国内最大住宅瀑布的形式将私家庭院的功能酒店化,扩充湖岸花园和私家庭院的功能,使每一户的私家庭院都能够直接临湖。 设计手法——共享生态资源私家庭院设计结合简约法式的新古典造园风格,巧妙运用了“对景”、“借景”、“障景”等手法,突出环境与建筑的渗透性,与公共景观相互融合,给人们带来宁静、闲适的度假感受。而800米私家林荫道、1公里长的三级循环叠水溪流、六公里环山清心栈道、壮观的丛林半 山瀑布、烂漫的樱花谷等充满东方意境,展现山湖风光,使生态景观得到合理利用。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景观的方案设计,欢迎参考! 概念界定及其重要地位 校园色彩可分为校园建筑色彩以及校园景观色彩。其中校园建筑色彩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教学楼、宿舍、服务用房建筑色彩等,而校园景观色彩则包括除建筑立面之外的其他色彩,为植物、构筑物、地面铺装、景观小品色彩等,是校园外部空间各个构成要素所呈现的色彩面貌。拥有一个优美合理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舒适便利、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思维。19世纪著名政治家罗伯特欧文系统提出了环境决定性格学说,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使人获得善良、高尚的品格。色彩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凌驾于形态之上。景观的一切构成要素只要诉诸于视觉,必受色彩影响,因此研究景观色彩具有现实意义。校园作为城市中特殊区域,其历史、文化底蕴与使用性质就决定了它特殊的色彩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体现学校性质、发扬校园文化的责任,它可以反映地域精神。 校园景观色彩研究现状 笔者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和优秀硕士论文数据

库,搜索关键词为“校园景观”。由于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所以为加强数据针对性,主要以设计类专业的论文为样本。此次共收集相关论文1992篇,时间跨度为XX年—XX年,并从研究范围、研究环节、研究方法和景观要素和设计原则五个大方面进行了分类。其中大多数论文可归纳出明确的研究对象,分为景观小品、道路、植被、空间、色彩、声和照明等,共210篇。关于植物的论文居多,有81篇。色彩有6篇,主要涉及建筑色彩和校园色彩规划。虽然我国校园景观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个别元素研究也较为详细,但关于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的研究可参照文献较少。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色彩研究的重要阶段,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和日本色彩规划研究机构都较具深度,还将其纳入了城市规划实践中,力图消除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我国色彩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是一个新领域。虽然在城市色彩、景观色彩学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理论,但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设计专题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理论。需从相对系统的城市、景观、园林色彩理论中找寻借鉴。目前校园特别是高校倾向于快速扩建,使得色彩规划往往被忽视,实践性较弱。在文献中关于校园景观色彩的论述大多从植物配置、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且大多围绕建筑,缺少针对性、深入的论述。 高校自身景观色彩的统一格局 现对武汉市综合性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景观色彩进行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一) 为更好地展现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文化底蕴,提高校园景观品质,学校拟在校园绿地广场建校园景观雕塑,把学校的城市精神、历史沿革、文化元素以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广大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师生、家长认知我校、记住我校。现特组织开展“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加范围 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等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教师、雕塑创作爱好者等艺术创作团体和个人均可参。 二、征集时间 自发布之日起至**年7月10日止。 三、总体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充分展现我校文化内涵,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和我校近几年所取得的成就。 (二)要按照雕塑所在点位雕塑主题和周边场地环境进行设计创作。(雕塑主题及场地环境参见各点位介绍资料) (三)每个设计单位或者个人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征集点位进行设计创作。 (四)设计方案要做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创意独特,构思新颖,力求雅俗共赏;校门浮雕要做到层次丰富,相互协调呼应,功能性与整体性强。 (五)设计须原创,此前未以任何形式发表和公开使用,拒绝模仿雷同。作者应保证其作品未侵犯他人权利,也不存在任何法律纠纷,否则,由此引发的责任概由作者承担。 四、设计点位 (一)北校区教学楼间广场绿地。(主题内容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标志性雕塑) (二)一食堂北侧绿地。(主题内容与师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以温馨、静态、柔美为指导思想) (三)学校3号大门入口浮雕设计。(主题内容与建筑相关,体现建筑文化) 五、设计方案提交 (一)所有设计方案须同时提交A2彩色幅面平面打印原件稿和三维电子方案,并附明确的设计理念说明,注明作者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电话。 (二)来稿请寄: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第二教学楼建筑与艺术系303办公室 联系人:温唯一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六、评选方式及奖项设置 (一)组织专家的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 (二)每个点位设计方案分别设立一、二、三等奖各1名。其中:一等奖奖金3000元人民币;二等奖奖金2000元人民币;三等奖奖金1000元人民币。 (三)获奖公告将于**年9月初在学校公布。获奖者应在公布后1个月内与学院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联系,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七、注意事项 (一)凡投稿均视为同意本公告的所有内容并受其约束。 (二)获奖的设计方案所有著作权均归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所有作品原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三)本次方案征集工作相关事宜由雕塑方案征集工作组负责解释。 校园景观设计方案(二) 一、项目位置及规划范围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摘要】文化是高校的命脉,将文化的因素合理的融入景观环境中成为现代高校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新老校区间的文化传承,并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及学科特色。本文以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为实例分析,阐释当下校园景观中的文化的表达方式及景观元素的结合。 【关键词】校园景观;校园文化;中医药文化 【abstract】culture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university,the cultural factor reasonably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moder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andscape design.cultural landscape of campus design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old campus, and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takes ji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exampl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sent campus landscape in the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landscape elements. 【key words】campus landscape, campus culture,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抚州,新校区位于金巢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昌大道东北区域,设计面积约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景观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提升大学校园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和环境。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营造校园文化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价值;策略 从普及高等教育和高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校园改造升级建设进入了高潮期。老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遍地开花。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营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但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景观设计,例如湖北某民办高校中的假长城景观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校园景观求大求新,忽视了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价值,“千校一面”的情况突出。鉴于此,对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很有必要,使校园环境景观不仅承载生态、美观的功能性作用,更能体现校园文化,使大学师生在适宜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 一、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原则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是校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成体系的系统化工程。在师生对校园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价值也更加显现。一方面,学校教育的范畴不仅仅是若干平米的教室,而是整个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具有审美意蕴、功能性和文化传承性,能够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交流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其价值体现在学校软实力上,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为推广大学品牌的助推器。同时校园环境景观也能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文力量更强。所以说,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景观元素堆砌,更要结合校园的地域性、文化积淀,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环境景观。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有个性、凸显自身优势,但其设计共性和原则基本一致,就其规划设计原则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需要考虑与校园整体风格一致,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色彩、设计语言、形态要与校园建筑、校园文化协调统一。景观个性不能掩盖整体性风格,要实现校园环境的完整。 第二,文化性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性,另一方面是营造积极、开放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厚重感,同时要考虑满足师生学习交流、生活活动的需求和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第三,生态性。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地域性、经济性和绿色可持续相联系。凭借校园地理特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尊重地域气候特点和植被规律,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避免大拆大建。使建设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减低,同时要融入绿色可持续理念,使之能良性循环。 二、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元素众多,例如交通道路、雕塑小品、植被、建筑等,本文从大学校园几处代表性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场所入手进行策略分析。

华润销售示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慈溪中央公园三期销售示范区 景观设计任务书 委托方:华润置地(宁波)发展有限公司 受托方: 1项目名称 慈溪橡树湾小区三期(中央公园)销售示范区 2设计背景 展示项目品质、树立高端社区形象,促进三期产品销售。 3设计范围 设计区块位于项目三期南入口建筑回廊以北、32#楼和33#楼以南、27#楼以东、36#楼以西,占地约为2300平方米;其中两个样板户型、大堂、品牌展示通道及大堂外约20平方米的灰色空间由建筑完成。(具体详见任务书附件) 4设计内容 4.1设计依据 1委托方提供的电子图、规划方案文本及设计要求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4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5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2005.11.30 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7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2设计深度及内容 4.2.1设计深度 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需满足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2.2设计内容 销售示范区用地范围内的室外景观及其他相关景观配套设施之设计,包括周界围墙、植栽、地形、园路及场地铺装、水景及其设备(如有)、景观构筑物及其他硬景部分的内容、景观给排水及照明系统、景观家具、室外营销道具(导示牌、刀旗、精神堡垒)、雕塑(如果有)等,并保证完成后的效果与设计目标接近一致。 5设计要求 5.1项目定位: A.慈溪高端客户的终极居所,精装修豪宅,套总价约300~1000万。 B.客户主要组群为处于金字塔尖的再改善型客户,民营企业家为主,少部分企事业高 级管理者及高级公务员。 C.主要居住者特性:平均年龄约40岁,有高端房产置业经历,对楼盘品质的识别力强; 要求小区业主较纯粹(均为高端同质人群),关注细节,要求小区设计人性化。 5.2建筑特色: 项目三期住宅设计采用经典的ARTDECO风格语汇,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结合线脚、材质等来塑造清晰明确建筑形象,塔楼式退台、对称构图、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则体现了建筑挺拔稳重的建筑个性。 5.3景观设计原则: 1、遵循项目规划设计立意,结合建筑风格,突出尊贵感和创新精神。 2、设计布局要求达到场地的最大化利用,景观的空间尺度舒适、景观的场景感强。 3、硬景设计强调细节的精细以及与建筑环境的融合度。 4、植栽设计的苗木选择上要求结合示范区开放计划,达到最佳的成景效果。 5、突出个性化的设计主题,融入文化元素避免景观环境的呆板和空洞。 5.4景观设计细则: 1、处理好设计区块与三期已建成的入口景观轴线在空间上的过渡及转换关系。 2、考虑到周界围墙的收口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设计应与建筑外墙高度协调并具有较

华润销售示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doc

合同管理制度 慈溪中央公园三期销售示范区 景观设计任务书 委托方:华润置地(宁波)发展有限公司 受托方: 1项目名称 慈溪橡树湾小区三期(中央公园)销售示范区 2设计背景 展示项目品质、树立高端社区形象,促进三期产品销售。 3设计范围 设计区块位于项目三期南入口建筑回廊以北、32#楼和 33#楼以南、 27#楼以东、 36#楼以西,占地约为 2300 平方米;其中两个样板户型、大堂、品牌展示通道及大堂 外约 20 平方米的灰色空间由建筑完成。(具体详见任务书附件)

4设计内容4.1 设计依据 1 2 3 4 5 6 委托方提供的电子图、规划方案文本及设计要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宁波市城市绿化条例2005.11.30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7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2 设计深度及内容 4.2.1 设计深度 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需满足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2.2 设计内容 销售示范区用地范围内的室外景观及其他相关景观配套设施之设计,包括周界围 墙、植栽、地形、园路及场地铺装、水景及其设备(如有)、景观构筑物及其他硬景部分的内容、景观给排水及照明系统、景观家具、室外营销道具(导示牌、刀旗、精

神堡垒)、雕塑(如果有)等,并保证完成后的效果与设计目标接近一致。 5设计要求 5.1 项目定位: A.慈溪高端客户的终极居所,精装修豪宅,套总价约300~1000万。 B.客户主要组群为处于金字塔尖的再改善型客户,民营企业家为主,少部分企事 业高级管理者及高级公务员。 C.主要居住者特性:平均年龄约 40 岁,有高端房产置业经历,对楼盘品质的识别力 强;要求小区业主较纯粹(均为高端同质人群),关注细节,要求小区设计人性化。 5.2 建筑特色: 项目三期住宅设计采用经典的ARTDECO风格语汇,通过建筑形体的变化、结合线脚、 材质等来塑造清晰明确建筑形象,塔楼式退台、对称构图、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则体 现了建筑挺拔稳重的建筑个性。 5.3 景观设计原则: 1、遵循项目规划设计立意,结合建筑风格,突出尊贵感和创新精神。 2、设计布局要求达到场地的最大化利用,景观的空间尺度舒适、景观的场景感强。

景观示范区课题研究框架9.1

客户体验空间——景观示范区课题研究 一、景观示范区——内容: 售楼处前场空间、示范区空间、样板间庭院 二、景观示范区——目的: 1.销售价值:形成海信特色、打动客户、提升溢价能力 2.设计价值: ①提高工作效率,景观示范区模块复制率达到60%; (景观小品、户外家居配饰复制率,交通流线空间布局关系) ②规划设计阶段,对售楼处、客户体验空间选址提供设计依据。 三、景观示范区——竞品分析(完成时间:9.25) 1.交通流现分析: 展示区入口前场景观停车场售楼处景观展示区样板间(保利,龙湖原山) 2.功能空间布局: ①售楼处前场空间设计 ②样板示范区空间设计 3.周边环境处理: ①有利资源处理方式: ②不利资源处理方式: ③与市政交通关系: 4.设计亮点: ①交通流线 ②绿化景观 ③硬质铺装 ④景观主题 ⑤氛围营造(户外家具、软装配饰、景观小品) ⑥服务品质 四、与我公司示范区对比分析(含成本分析)(完成时间:10.10) 1.依云小镇11#地块: 2.依云谷: 3.东北庄售楼处 五、景观示范区标准化成果:(完成时间:11.30) 1.边界处理标准化 ☆售楼处前场景观: ①不利资源: 围挡+绿化封闭; ②有利资源: 借助市政绿化带绿化软景营造 ☆示范区: ①不利资源: 围挡+绿化封闭;

②有利资源: 借助市政绿化带绿化软景营造 2.客户体验空间布局及流线设计标准化 ☆售楼处前场景观流线标准: ① 保利 ☆景观示范区流线设计: ①龙湖原山 3.景观主题设计标准化: 主题要素:雕塑、景亭、廊架、水景、绿化… ☆售楼处前场景观: ☆景观示范区主题设计: ☆庭院样板间主题设计: 4.室外家居配置标准化 1)景观小品 2)户外家具 3)软装配饰 六、标准化元素(风格)与成本造价分析

校园文化与当地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设计实践与研究

校园文化与当地文化在校园景观中的设计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5T16:44:04.700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2期作者:郑平勇 [导读] 学校不仅是作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场所,而且也要向学生传授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文化,而当地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基础。 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怎样更好地去设计校园景观?怎样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所处的当地文化有效地结合运用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这些问题都需要校园景观设计者在之后的景观设计上所要融入结合的。因为校园文化与当地文化是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与灵魂,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因此学校不仅是作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场所,而且也要向学生传授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文化,而当地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融合和基础。 关键词:校园文化;当地文化;校园景观设计 一、引言 校园景观对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校园景观能够体现出校园文化与文化特色,对于学生有积极地影响作用。近几年很多高校在不断的扩招扩建,改造老校区,建立新校区,在建设时设计者们也越来越注重将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区域当地文化也是作为近几年校区建设改造的重点渗透内容,因为当地文化代表着该地区的人文习俗与民俗习惯,与周身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本地特有的当地文化[1]。将当地文化结合在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设计的建筑物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校园文化与当地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时间与应用。 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概念就是学校本身所拥有并在之后不断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我们把它称之为校园文化。在现代教育中,校园文化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文化是不会因为时间的进步而会衰退的,它永远的保持青春与活力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心灵,激发出学生存在的潜能。校园文化是校园内独居一格的精神文化环境,包括了校园园林景观、建筑物、学风校风、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拥有着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师生情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其组成部分有教师、领导等,教学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与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主要内容,主要方式是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 三、当地文化 将当地文化运用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会让校园景观设计具有开放性与生态性。从生态方面来说,基于当地文化的校园景观设计,首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保护校园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要以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无论是什么样的校园景观设计都是要以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基础产生的,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绝对静止的状态[2]。所以,校园景观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以校园景观设计是否合理作为判断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对于外部环境是否能更明确的了解与转化,让当地文化与校园景观设计更加良好的结合起来,以此促进结合了当地文化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 四、校园景观 现在对于景观的概述是指某一种具体类型的自然景色或是特指某一地区、地域的景色,通常也指自然景色。在驴友眼中的景观是作为一种资源;对于房屋开发商来说,景观就是城市的街景;在艺术家的眼中景观又是一种资源;建筑家眼中景观是建筑的配景,也能看出,不同的人对于景观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景观大致可分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就是在大自然中天然形成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它创造出来的;人文景观就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识在后期进行创造或是改变的景观[3]。 校园景观与这些景观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不仅是校园内部的景色,而且也是文化景观的一种,是将多种景观元素综合在一起的景观。组成的内容就是校园里的道路、绿化、建筑等多种元素。这些景观不单单能够展示校园景观的功能与结构,在视觉上也给人们带来了美感,这种美感就是其的文化底蕴与教育精神,反映着校园的文化、精神,向师生展示出正能量。 五、校园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入校园景观设计的实践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想要更好地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的当地文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景观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学校全体的师生员工,为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提供方便,校园景观设计就是属于全体学校师生的,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此,校园景观设计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氛围与生活环境。设计师在进行前期的景观设计时首先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原则,要符合学校师生的需求。同时,学校师生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景观的设计工作中,要多与设计师交流,表达自己内心对于建筑设计的想法,为校园景观设计献出自己绵薄之力。由师生与设计师一同建设的良好的校园景观设计,不仅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了校园文化,也让彩玉设计的师生们感到愉悦和自豪,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4]。 2.重视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几年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于周边自然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保持高度的重视,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也逐渐的将绿色的生态理念渗透在景观设计中,这样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口号,也为校园未来的发展提供不解的动力。所以,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的前期,在学校周身的自然资源上要尽可能的做到对其的保护和有效地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源污染程度,做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校园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人工环境景观,校园里的动植物、水源等都对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改造或是重建校园建筑时,要对原有的地面植物和土地等进行保护,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倡导绿色建筑,追求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原则,让设计出的校园景观具有自然、生态、绿色、环保的特点,建造和谐的景观环境,做到当地文化环境与校园环境和谐发展[5]。 3.集合当地特色文化,建设特色人文景观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与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并且繁衍生出了各种的地域特色文化,这些有特色的当地地域文化也

亚新_《示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范本》

示范区景观设计任务书 (xxx项目) 发包人: 设计人:

使用说明 ?本范本供具体项目的设计管理人员在编制相应设计任务书时参考使用。使用 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以利于范本的更新和完善。 ?本范本是在公司过往使用的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管理要求,做适 当扩充调整;并结合公司过往开发经验,依据国家及郑州市相关规范、规程与标准编制而成。 ?本范本的体例(即文件的编排形式,用正体字表示的部分)具备模板的意义 对实际任务书的编制有重要提示作用;但其中具体条目(即文件中用斜体字表示的部分)仅为参考示例其表述方式、相关数据以及具体条目的数量需结合实际项目确定。 ?本范本中所列的尺寸,未注明单位的按毫米记,注明单位的以所标注单位为 准。

目录 1 项目名称 (1) 2 设计背景 (1) 3 设计范围 (1) 4 设计内容 (1) 4.1设计依据 (1) 4.2设计深度及内容 (1) 5 设计要求 (2) 5.1项目定位: (2) 5.2建筑特色: (2) 5.3景观设计原则: (2) 5.4景观设计细则: (2) 6 设计限价 (3) 7 设计成果要求 (3) 7.1方案阶段 (3) 7.2施工图阶段 (4) 8 设计进度要求 (4) 9 附件 (5)

1项目名称 XX项目销售示范区 2设计背景 展示项目品质、树立高端社区形象,促进产品销售。 3设计范围 设计区块位于项目XX,占地约为XX平方米;其中两个样板户型、大堂、品牌展示通道及大堂外约20平方米的灰色空间由建筑完成。 4设计内容 4.1设计依据 1委托方提供的电子图、规划方案文本及设计要求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 6甲方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2设计深度及内容 4.2.1设计深度 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需满足景观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2.2设计内容 销售示范区用地范围内的室外景观及其他相关景观配套设施之设计,包括周界围墙、植栽、地形、园路及场地铺装、水景及其设备(如有)、景观构筑物及其他硬景部分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