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学国际化的新动态

中医肿瘤学国际化的新动态
中医肿瘤学国际化的新动态

中医肿瘤学国际化的新动态

【关键词】中医肿瘤学国际化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在于稳定瘤灶,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带瘤生存时间等方面。“带瘤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疗效有别于当前西医治疗的显著特征。那么,如何将这些优势进一步推广,并且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呢?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人们对中医药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医药走国际合作的道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几年,与中医肿瘤学科密切相关的事件不胜枚举,现略举一二。

1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启功

为推进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7月4日发布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该计划是中国政府首次倡议制定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计划,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构筑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该计划主要包括六项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其中包括肿瘤、艾滋病等中医药防治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2007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花宝金主任医师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获准立项,其中就包括《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国际合作研究》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结肠癌术后根治率的国际多中心示范研究》两个肿瘤子项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国际合作研究》主要通过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合作,推广适用该治疗方案,借助前瞻性队列研究,以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等为终点指标验证中医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可重复性的同时,对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再次进行优化、完善,同时摸索建立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特色,并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疗效评价标准,最终为制定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指南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结肠癌术后根治率的国际多中心示范研究》选择结肠癌高发且治疗水平一流的国家挪威作为对照队列,同期观察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国内西医治疗组Ⅱ、Ⅲ期结肠癌的1、2、3年的复发及转移率和5年根治率,确立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高Ⅱ、Ⅲ期结肠癌根治率的作用。

2 中美签订中医药科学研究协议

2006年4月10-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在美国马里兰州签订了双方共同发展中医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合作协议。美国NIH是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医学科研实体,其下设的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心(NCCAM)是美国政府1999年成立的专事支持传统医药科学研究的机构,每年资助科研经费约1.2亿美元,已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支持了近千项传统医药的科研项目,影响着西方发达国家对传统医学的定位与科研走向。近两年来,中美双方经多次交流,积极论证,确定在针灸基础与肿瘤临床研究、复方治疗、个体化诊疗等方法学研究领域为优先合作范围,并将在培育中美科学家之间的科研合作、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以及专题学术与研讨会议等方面共同予以支持。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举行了“中医药与癌症研究”的首次国际会议,并与美国NCI的分子免疫调节实验室进行博士后联合培养。

3 国际学术交流得到了加强

2005年11月15-17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召开了“WHO西太区中医肿瘤循证医学临床指南研讨会”,与会代表包括WHO 西太区官员,中国、韩国、日本、越南、蒙古等国专家30余人。由中国专家主持起草的《肺癌中医临床指南(草案)》引起了各国专家的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