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理论与实务

知识点-理论与实务
知识点-理论与实务

《理论与实务》第一章总论知识点

1

审计产生和发展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

受托经济责任不断演进

2 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

会条件

资源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

权制

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

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

4 宋代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成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法

1994年8月31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6 2006年2月修订2006年6月1日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

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发布并实施

2010年2月修订于5月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范围、规定了

权限、加强了监督

8 20世纪40年代,内

部审计进入现代发

展时期

主要标志有两个

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

的抽样审计,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9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最早的是暂行规定,后来是若干规定,最后是规定)

10 审计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资料,按一定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11 审计根本特性独立性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人员上独立

12

审计根据审计主体

分类国家审计法定和强制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宏观性

13 内部审计内向性、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

14 社会审计独立性、委托性、有偿性

15

审计按内容分类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审计是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及其他财

政收支真实合法性的监督

16 财经法纪审计

17 效益审计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活动。

18

审计按范围分类全部审计注意全部审计不是详细审计,局部审计也不是抽样审计

19 局部审计详细和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无论是全部审计还是局部审计都可以用祥查法也可以用抽查法

20

审计按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

21 定期、不定期

22 初次、再次

23 审计按地点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

24 审计按组织方式分

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理论与实务》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知识点

1 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国务院设审计署,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2 国家审计机关基本

任务

对政府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等真实性、合法性、

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

3 国家审计机关具体

任务

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法规草案,2、研究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审计工作计

划3、办理审计事项4、指导监督全国各级内部审计,监督全国社会审计工作5、领

导管理下级审计

4 国家审计机关的权

限7条

有权要求提供资料,认为财政财务收支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

正,通报或向社会公布结果,提请有关机关协助

5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

责14条

1、对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监督

2、审计署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

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

计结果报告3、对中央银行4、对国家事业组织5、对国有企业6、对国有资本占控

股地位7、对政府投资项目8、社会保障捐赠等9、国际组织援助贷款项目10、主要

负责人11、法律规定12、专项审计调查13、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4、对社会审计核

6 国家审计机关管辖

范围

根据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署根据需要统一组织或授权时

不受已划定审计管辖范围限制,上级对下级重大事项可直接审计,上级可对部分

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涉及重大机密由审计署专业审计司审计,有争议报请其

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军队系统由解放军审计署确定报审计署备案

7 《审计法》对国家审

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行政和刑事责任)

1、它是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不包括内部和社会审计法律责任

2、是因审计监督

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包括被审计单位及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3、

是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8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

9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义务)

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

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

管理审计3、对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负责人任期责任审计4、固定资产投资5、内部

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评审6、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审计7、其他

10 内部审计机构权限

(权力)

1、要求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等资料

2、参加有关会议召开会议

3、参与研究制定

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制度4、检查现场勘察5、检查计算机系统6、调查取证7、对

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临时制止8、有权暂时封存资料9、提出纠正处理意见以

及改进建议10、对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

11 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公司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事务所

12

社会审计组织业务

范围审计业务:属法定业务,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承办。4条具体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出具验资报告、办理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并出报告、法规中规定的其他

13 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设计制度、培训会计、担任顾问提供咨询、代理记账、代理申报纳税、代办注册登记、资产评估、参与可行性研究

14 社会审计组织权限社会审计组织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查证、鉴定、验资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对于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不当证明的,有权拒绝出具报告,对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15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注册会计师

法)有行政责任、刑

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事务所对承办的业务承担民事责任,第20条遇到3条情形

之一应拒绝出具报告,第21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时不得有的行为有4条(明知

**不予指明),第22条注册会计师不得有的行为7条(不得买卖审计单位股票债券、

索取酬金、委托催收债款、他人以本人名义执行业务、同时在两个或以上所执业、

对其能力进行宣传招揽业务、其他)

16 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处罚的规定:会计事务所违反本法第20条21条规定由省级

政府财政部门警告、没收所得可并处1-5倍罚款,严重的暂停经营业务或撤销;会计师违反20条21条规定由省级警告,严重的吊销证书。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17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证券法)

证券法第223条规定,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

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暂停或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并处1-5倍罚款。对直

接负责的主管警告,撤销从业资格,并处3-10万元罚款

18 社会审计组织法律

责任(公司法)

208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等提供虚假材料的***

19 《刑法》对社会审计

人员法律责任

229条规定,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况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20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

规定

2007年司法解释,存在6种以上情况出具不实报告给利害人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

赔偿责任。(明知****而不予指明)

21 防范法律责任的对

策6条

明确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组织的责任、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聘

请专家和法律顾问、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

和职业咨询、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知识点

本章重点突出,牵涉国外的不用看

1 审计准则含义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2 审计准则的作用(重

点,背)4点+两条

1、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2、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3、是审计组织

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4、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另外审计准则的

分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

注意易出错点

审计标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审计准则不

是进行处理处罚的唯一标准;审计准则评价的是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不是评价

被审计单位。

3 国家审计准则七章:总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附则共200条

4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审计工作,或具体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进行自我约束的一项活动。

5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审计机关的分级质量控制

6 审计职业道德严格执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

7 社会审计职业道德其中有一条维护职业声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8 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理论与实务》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知识点

1 审计目标(目标

是具体化,目的

是全面性)

目标和目的

区别

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是目的的具体化。采取

什么样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怎样收集证据等都取决于审计目标。目的具有

全面性和长期性,目标具有局部性和阶段性;目的取决于审计授权人或委

托人。审计目标取决于两个因素,社会的需求和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2 总体审计目标国家审计总目标: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内部审计总目标也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社会审计总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

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

是按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

和治理层沟通

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又分为一般审计目标和个别审计目标。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比较重要

审计就是获取支持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的过程。管理层财务报

表认定包括 1存在和发生;2完整性;3权利和义务;4计价和分配;5反映

和披露。

管理层财务报表认定归为三类:1对各类业务的认定;2对期末账户余额的

认定;3对报表列报的认定

财务审计项目的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各交

易循环

1总体合理性;2真实性;3完整性;4权利和义务;5计价正确性;6截止期

正确性;7过账和汇总正确性;8分类正确性;9披露正确性;10合法性

审计程序国家审计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工作方案

二审计实施阶段:1组成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2调查了解;3编制审计

实施方案;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三审计报告阶段:1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2公布审计结

果;3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内部审计程

一制定年度审计计划;二准备阶段;三实施阶段;四终结阶段

社会审计审

计程序

也分准备、实施、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社会审计实施阶段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测试,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理论与实务》第五章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知识点

1 审计标准跟准则不一

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 审计标准特点层次性、时效性、地域性

3 审计标准的选

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

4 审计证据按形式分类实物、书面、口头、视听或电子、鉴定和勘验、环境证据

5 按来源分类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6 按关系分类基本证据、辅助证据

7 审计证据质量

特征

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和充分性(数量上)

8 审计证据的决

收集、分析、整理分析

9 影响审计证据

决策的因素

风险因素、成本效益因素、重要性因素

10 审计工作底稿作用1是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2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3是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4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5是行政复议和的重要佐证资料;6是总结审计工作和进

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11 分类 调理了解记录、执行审计措施记录、重要管理事项记录

12

编制要求

《理论与实务》第六章 审计取证方法 知识点

1

审计取证模式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账目基础审计

查错防弊,直接取得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质量较高

2 制度基础审计 内部控制入手,大量采用抽查方法,提高了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3

风险基础审计 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 4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两者是反向关系。(重大错报是财务报表在检查前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某一认定存在错报,且重大,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5

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6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按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 顺查法 凭证到账表,工作量大

7 逆查法

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可能遗漏重要错敝事项 8 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按审查取证的范围大小分)

详查法 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9 抽查法 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

10 审计取证的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与

基本方法不一样 具体方法也就是获得审计证据的方法七种: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

11 外部调查 现场调查和函证

12

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计划与实际、与同业标准)、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趋势分析法(年年、月月变动)

《理论与实务》第七章 内部控制及测评 知识点

1

内控

5个作用

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信息资料真实可靠、保进

工作效率提高和经营目标实现、促进国家各项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为通过内控测评方法控制审计风险提高效率提供条件

2

内部控制分类

按控制的目的分 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经营决策控制 按控制的时间 事前、事中、事后。能在事前控制尽量在事前

3

按控制的功能分

按控制的功能分:预防式控制(防止错敝的发生,如授权审批职责分工)和察觉式控制(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敝所实施的控制,如实

物盘点、会计记录核对)

4 内部控制的

局限性

6条

受成本效益限制、对常规业务设置、可能因疏忽误解判断错误失效、

因内外串通失效、滥用职权失效、因环境业务性质失效

5 审计风险模型控制风险(也就是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始终大于0,总是存在一定控制风险,所以内部控制测评不能代替实质性审查

6 内部控制要

5要素重要,金字

塔式

内部控制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

控制的监督。1和3最重要

7

内部控制要

素重点的两

点其中控制环境

包括:当局观念风格、机构设置、董事会、授权与分配责任方式、

员工素质、人事政策、外部影响

8 其中控制活动

(授权、分工、

凭证、实物、独

立)

包括五项:业务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业务批准与执行,执行

与记录,会计责任之间,资产保管与会计,保管与财实核对,信息

系统部门内部,信息部门独立)、凭证和记录控制、实物控制、独立

检查。注意与控制环境五条不能混淆,层次不一样

9

控制活动中

的内容凭证与记录控制定期核对复核与盘点制度(与实物控制的区别先并盘点),银行对账

10 实物控制限制非相关人员接近、专人负责保管、实物防护措施,专人负责保管盘点巡视,定期不定期的财产清查盘点

11 独立检查经办人以外的独立人员核对验证

12 内部控制测

含义

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

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以确定是

否依赖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包括

了解内控也包括内控测试。了解内控的健全性合理性(初评),如果

依赖内控,则进行内控测试包括内控测试的有效性(再评)。

13 责任两个,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建立健全内控并保证有效实施),二是审计人员的责任(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14 内部控制测

四个作用

评价被审计单位内控健全性和有效性据以确定信息可信赖性、评估

控制风险水平据以确定对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时间重点的影响、

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保证质量、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健全和

加强内控的建议,帮助提高效益

15

内部控制测

评的步骤和

方法四个步骤

1.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并做相应记录;

2.对内部控制进行初评,评估

控制风险;3.如果决定信赖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4.对内

部控制进行再评价

16 第一步的方法调

查了解

对内控调查了解取证的方法:询问、检查、观察、追踪有关业务处

理过程,对于被审计单位内控调查结果应以书面的形式记录或描述

出来,常用的记录方法有文字说明法、调查表法和流程图法

17 第二步的方法初

步评价

评估控制风险,经过健全合理性评价,认为内控合理且运行有效或

仅实施实质性审查不足以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证据,应当测

试内控的有效性,如果决定不依赖内控的,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

行实质性审查

18 第三步的方法如即对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也叫遵循式测试。内控的测试方式:

果决定信赖,实施内控测试(可不做)业务程序测试(纵向沿业务过程)和功能测试(横向若干时期同类业务检查)。内控的测试取证方法:检查、询问、观察、重新操作测试内控是否有效执行,不涉及数字无法分析,。注意审计取证的分析、重新计算、外部调查不适用内控测试

19 第四步,对内部

控制进行再评价

有效性。将控制风险量化为百分比:低控制风险、中等控制风险、

高控制风险

20 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就越低。如果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预

防或发现错误,就应将控制风险定为100%

《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第八章审计抽样知识点

1 审计抽样审计抽样可用于内部控制测

试和实质性审查,但它并不

适用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

序。如审计抽样可在检查和

函证中广泛运用,通常不用

于询问、观察和分析

审计抽样不适用于下列情况:检查总体的完整性、

抽样单位较少、总体中每笔业务金额均超过重要性

水平、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检查保证程

度过高、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使用

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 审计抽样的种类

(无论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

都要求合理运用

专业判断)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3 非统计抽样(判断抽样)方便灵活充分利用审计人员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不采用随机原则选取样本不如统计抽样客观;主观判断来推断总体特征,易导致结论不够准确;不能对抽样误差和抽样风险进行计量和控制

4 抽样风险(样本

量越大,抽样风

险越小)

在内控测评中信赖不足

信赖不足就是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没有信赖而实际

应予以信赖的可能性,须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影

响审计效率

在内控测评中信赖过度

信赖过度就是抽样结果使审计人员对内控的信赖超

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的可能性。可能导致审计

人员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

在实质测试中误拒风险

误拒就是抽样表明重大错误而实际不存在这种可能

性,审计人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影响审计效率在实质测试中误受风险

误受就是抽样结果表明没有重大错误而实际存在重

大错误的可能性,容易导致审计人员不正确的结论,

影响审计效果

信赖不足和误拒影响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和误受影响审计效果

5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风

险,即审计人员因采用不恰

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与审

计人员采用的抽样方法无关

难以量化,可通过对审计人员有效的训练,将之控

制在较低的水平

6 审计抽样的基本

程序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确定样

本量、选取样本并审核、评

价抽样结果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抽样基本程

序中的几项重要

内容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总体相关性和完整性、同质性、可辨性、充分性

7 确定样本量四个因素:总体容量、总体项目差异、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精确限度就是允许的误差范围,限度越低,所需样本量越大。反向关系)。三个正向,一个反向

8 评价抽样结果形成结论四条: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

9

审计抽样中样本

的选取方法随机选样法

简单随机选样法(乱数表)、系统选样法(等距选样

法)、分层选样法(先分层然后再随机)。(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都可以使用此法,但统计抽样必须使

用随机选样法)

10 非随机选样法非统计抽样中选取的方法,(不是以精确的数学概率为基础,样本的代表性难以确定)

11 属性抽样法(在

内控测试中具体

运用)

是用来推断总体中具有某一

特征的项目所占比率的统计

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在内部控制测试中的具体运用。一般适用

于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审查中的业务测试

属性抽样的样本

属性抽样中的样本量由总体

容量、预计总体误差率、要

求审计结论的精确限度、可

靠性程度四个因素决定。

因为总体容量通常忽略不计,所以抽样参数包括:

预计总体误差率、可容忍误差率、可靠性程度

12 变量抽样法(在

实质性审查中运

用)

是一种能够对总体数量余额

作出估计的统计抽样方法

(金额)

分三种方法:单位均值估计法、差异估计法、比率

估计法

13

变量抽样的三种

方法单位均值估计法通过几个样本的单位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和总值

14 差异估计法样本记录值与审计值的差异来推断总体记录值与审计值差异。

15 比率估计法审计值与样本值的比率来推断总体审计值与记录值的比率

《理论与实务》第九章审计报告知识点

1 审计报告

的作用

两大类:针对所有,

针对国家审计和社

会审计

1、2、3、4、5、

2 审计报告

根据详略

分简式审计报告和

详式审计报告

社会审计报告很简单是简式报告,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报告是详式

审计报告

程度 3

国家审计报告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

两者差异:报告主体不同、报告对象不同、格式不同、法律效力不同

4

国家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审计报告基本要素

1、标题;

2、文号;

3、被审计单位名称;

4、审计项目名称;

5、内容;

6、审计机关名称;

7、签发日期

5

国家审计报告的内容

审计依据、基本情况、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真实合法效益)、以住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建议采纳情况、发现违反规定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移送处理意见、改进建议 6

国家审计报告的撰

写要求

1、形式结构上;

2、内容表达方面;

3、行文用语方面

7

审计决定书(国家审计特有)

1、主要内容;

2、审计处理处罚措施(处理有责令二字,处罚包括

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和考虑因素;4、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对财务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财政收支审计决定不服的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政府裁决,最终决定)

8 国家审计报告和决定书编审程序 8条:审计组起草、征求意见、核实、业务部门复核、审理、审定、签发、公布结果

9

审计结果公布

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众公布审计结果

10

国家审计报告 审计结果报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每年向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

关于上一年度审计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结果的报告

11

审计工作报告(开

展本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基本情况、审计后整改情况)

审计工作报告是受本级人民政府委托,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审计上一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的报告。 12

内部审计报告 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

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报告日期、其他 13

社会审计报告(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

基本内容 1、标题;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8、事务所名称地址盖章;9、报告日期

14

社会审计报告的类型

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含有说明段、强调事项段、

其他事项段或其他任何修饰性用语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含其他报告事项段但不含有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也是标准审计报告

15 非标准审计报告

1.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6

2.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17

非标准审

计报告之

2:非无保

留意见审

计报告保留意见

1、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注册会计师认为错报单独或汇

兑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2、在无法获取充

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

报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18 否定意见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如果认为错报单独或累计起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

19 无法表示意见

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认为未发现的错误对财务报表可

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

《理论与实务》第十章效益审计知识点

1 效益审计含义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有效性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

2 效益审计的特

1、审计目标不同;

2、审计范围和方向不同;

3、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不同;

4、所运用的审计方法

3 效益审计的程

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

4 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的关键问题

5 准备阶段

做为效益

审计评价

标准有

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国家行业地区性正式标准;专业机构研究或制

定的;公认良好的实践标准;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其他国家

的;单位自行制定的;有关利益相关人的

6

效益审计的方

法效益审计

常用的数

据收集方

审阅、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准试验法

7 效益审计

常用的数

据分析方

法定量分析法:比率分析、比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效益与成本比值)、回归分析(有因果关系两类数据)、成本效果法(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价值分析、目标评价、目标成果法、事前事后法、标杆法、评分法

8 定性分析法:内容分析、程序分析(对管理程序检查)、案例研究、逻辑模型法(逻辑流程)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的时间是( ) A.1948年12月1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2月1日 D.1955年3月1日 2.信用中的货币主要执行( ) A.价值尺度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流通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3.《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国债投资的风险权数为( ) A.0 B.10% C.20% D.50% 4.马克思认为利率的决定因素是( ) A.国家经济政策 B.资金供求状况 C.企业承受能力 D.平均利润率 5.多数国家采用的商业银行制度是( ) A.连锁银行制 B.单一银行制 C.分行制 D.跨国联合制 6.中国人民银行摆脱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个关键性步骤是设立( )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7.商业银行的速动资产通常被称作( ) A.一级准备 B.二级准备 C.公开储备 D.未公开储备 8.商业银行同业拆借资金只能用于( ) A.固定资产投资 B.弥补信贷缺口 C.解决头寸调度中的困难 D.证券交易 9.当事人互相信任是信托行为成立的( ) A.核心 B.桥梁 C.基础 D.依据 10.不动产分割证书上的不动产是指( ) A.厂房 B.专用设备 C.房屋 D.土地 11.可以不.经保险人同意而转让的保险合同是( ) A.人身险合同 B.汽车险合同 C.运输险合同 D.盗窃险合同 12.法律意义上的保险是一种( ) A.经济行为 B.合同行为 C.执法行为 D.盈利行为 13.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 ) 页脚内容1

4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2017年4月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金属货币制度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选项】 A.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银本位制、金本位制 【答案】A 【解析】国家货币制度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其有效范围一般仅限于一国之内。较为规范、完善的国家货币制度是在16世纪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沿着历史的脉络看,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 【考点】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2.【题干】下列关于商业信用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融资方向无局限性 D.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答案】B 【解析】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现为: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以商品买卖为基础,因而规模受到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其次,商业信用存在着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一般很难逆向提供。再次,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3.【题干】消费者在专卖店以分期付款方式买入计算机的信用形式属于()。 【选项】 A.消费信贷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答案】D 【解析】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消费信用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反映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 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 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 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 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 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 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

2017年10月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2017年10月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 【选项】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答案】A 【解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考点】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的演变 2、市政债券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答案】C 【解析】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其中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国家信用 3、商业票据有效性的依据是 A、商业活动内容 B、取得票据的过程 C、交易规模 D、票据的真实性 【答案】D 【解析】商业票据是一种无因票证。商业票据的有效性与商业活动的内容和取得票据的过程无关,只要票据是真实的,付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付。 【考点】信用——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 4、在多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实际利率 B、差别利率 C、基准利率 D、行业利率 【答案】C 【解析】基准利率实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 【考点】利息与利率——利率的计量与种类——利率的种类

A、马歇尔——勒纳条件 B、J 曲线效应 C、蒙代尔分配原则 D、一价定律 【答案】D 【解析】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定律”为基础。所谓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一样的。【考点】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解说 6、贷款承诺降低了商业票据发行人的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系统性风险 【答案】B 【解析】贷款承诺降低了商业票据发行人的流动性风险。 【考点】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 7、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以不同的价格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售完为止。这种国库券发行方式被称为 A、荷兰式招标 B、美国式招标 C、英国式招标 D、德国式招标 【答案】B 【解析】每个购买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这是国库券发行市场中典型的“美国式招标”;如果发行价格按照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这是“荷兰式招标”。 【考点】货币市场——国库券市场——国库券的发行市场 8、份额总数可变且投资者可在每个营业日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的是 A、公司型基金 B、契约型基金 C、开放式基金 D、封闭式基金 【答案】C 【解析】按照投资运作和变现方式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可以无限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数是不固定的。 【考点】资本市场——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 9、公司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 8 元,若该股票某日的收盘价为 10元,每股盈利为 0.5 元,则该股票的市盈率为 A、4 B、6 C、16、 D、20 【答案】D 【解析】市盈率是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10÷0.5=20。 【考点】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股票的流通市场 10、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主要投资于分红高的质优蓝筹股和公司债券等的基金类型是 A、收入型基金 B、平衡型基金 C、成长型基金 D、货币型基金 【答案】A 【解析】收入型基金是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主要投资于盈利长期稳定、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幼儿园)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察应聘人员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 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熟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熟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幼儿、幼儿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保教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具有一定的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熟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尤其是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具有筛选并整合图画、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于保教工作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信息处理能力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西方学者:交易媒介、计价单位、价值的贮藏。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6 规定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56 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57 10、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59 11、金块本位制:这是市场上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智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了解)59。 1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黄金(了解)59。 1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60 14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61 17、区域货币一体化: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18、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 1 纸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 银行券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 存款货币 4 电子货币 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19、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 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一)计价单位 (二)交易媒介 (三)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偿还赊销款项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二、财富贮藏职能 20、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改名为欧盟;1995年12月,欧洲货币局正式确定欧元为统一货币;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 第二章信用 18、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67 19、经济范畴信用与道德范畴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最大区别是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20、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个人部门(是货币资金的盈余者,是主要贷出者)、非金融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政府部门(净需求者)、金融部门(信用媒介)、国外部门。69 21、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即直接融资。简接融资: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实现货币资金互通有无即间接融资。二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关系。 2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自优缺点:直接融资优点:1、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金合理配置;2、加强资金提供者对需求者的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可长期使用的资金; 4、没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利,因此成本较低。缺点:1、便利度及成本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影响;2、风险要高于简介融资。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便利;2、分散投资,安全性高;3、具有规模经济。缺点:1、减少了资金供给这对资金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2、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收益。70 24、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71 25、信用风险: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71 26、按信用参与主体可将信用分为: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间以赊销、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信用)、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间接信用)、国家信用(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付的一种信用形式)。72 2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局限性,其次在信用存在的方向上存在局限性,再商业性用存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28、商业票据:是指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面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命令式票据,而后期是一种承诺式票据。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包括: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流通转让。 29、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74 30、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74 31、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74 3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资金,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中介的只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提供的信用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76 3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76 35、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国家信用工具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担保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也被称为市政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由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信用仅次于中央政府债券。78 37、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分期付款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只需付一部分货款,然后按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其余货款和利息。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38、消费信用的作用:1、有利于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2、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3、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但也有不利影响: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2、过度负债,会使消费者负担过重,影响经济生活的安全。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真意义上符合国际标准的信用卡。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 39、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85 40、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89 41、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89 42、市场利率:有货币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90 43、官定利率:是指由有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90 44、行业利率:是指由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90 1 / 5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

全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与答案

全国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与答案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2、市政债券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3、商业票据有效性的依据是 A、商业活动内容 B、取得票据的过程 C、交易规模 D、票据的真实性 4、在多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实际利率 B、差别利率 C、基准利率 D、行业利率 5、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马歇尔——勒纳条件 B、J 曲线效应 C、蒙代尔分配原则 D、一价定律 6、贷款承诺降低了商业票据发行人的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利率风险 D、系统性风险 7、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以不同的价格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售完为止。这种国库券发行方式被称为 A、荷兰式招标 B、美国式招标 C、英国式招标 D、德国式招标 8、份额总数可变且投资者可在每个营业日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 的是 A、公司型基金 B、契约型基金

C、开放式基金 D、封闭式基金 9、公司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8 元,若该股票某日的收盘价为10 元,每股盈利为0.5元,则该股票的市盈率为 A、4 B、6 C、16、 D、20 10、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主要投资于分红高的质优蓝筹股和公司债券等的基金类型是 A、收入型基金 B、平衡型基金 C、成长型基金 D、货币型基金 11、期货合约的特点不包括 A、在交易所内交易 B、流动性强 C、采取盯市原则 D、保证金额高 12、投资者预期某种金融资产价格要下跌时一般会买入 A、美式期权 B、欧式期权 C、看跌期权 D、看涨期权 13、下列关于金融远期合约表述正确的是 A、每日结算 B、流动性强 C、竞价确定交易价格 D、标准化程度低 14、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中不包括 A、股本 B、未公开储备 C、重估储备 D、长期次级债务 15、银行卡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表外业务 D、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16、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来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被称为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

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料 一、课程概要 《金融理论与实务》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和基本制度规定。既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等金融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现代金融经济运行一般形式规范、原则、操作程序,又着力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 其内容既具有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又具有微观性、个别性、策略性、适用性的特点。故本课程既是经济学的具体和深化,又是金融经济本身运动规律和运行规律、规则、经营方法的概括与升华。 学习《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金融工作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弄清金融的基本范畴;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金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 第一章货币 一、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 $ 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 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 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 二、考核知识 1.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 — 2.领会:

a. 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b. 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 c. 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 d. 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e. 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 三、辅导材料:(理解) ) 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 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 一、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 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 — 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 2.领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