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写作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写作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写作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绪论

一、广播电视写作的范围

?(一)从具体行为、职别来分:

节目策划&媒体策划

?(二)从节目类型来分: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写作;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写作;广播电视言论节目写作;广播电视综艺节目写作以及广播电视广告文案写作等等。

?(三)从节目生产流程来分:

方案写作:节目策划方案、拍摄方案、流程与串联词、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问题单等等;

文本写作:报道词、解说词等等;

推广写作:包装、宣传词等等。

二、广播电视写作的意义

?(一)弥补画面的局限

不能表现过去;不能展现未来;难以直接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完整回答事件全部要素;难以表现不具备形象性的事物。

?(二)弥补音乐音响的不足

不具备形体性;不具备具体性;不具备说明性。

?(三)提高节目制作质量的需要

便于审查内容;便于控制节奏

三、广播电视写作的特征及要求

?(一)总体特征

1、非独立性

2、不完整性

3、较少个性色彩

?(二)具体要求

1、要为看而写

具体、形象、准确

2、要为听而写

容易听、愿意听

为听而写

?语序要符合听觉习惯

为听而写

?多用短句

为听而写

?音节匀称,节拍协调

为听而写

?少用或不用简称

为听而写

?多用口语化词汇

为听而写

?避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

为听而写

?多用双音词

为听而写

?多用平声字

为听而写

?选响亮的字眼

四、广播电视写手的基本素质

?(一)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能力

?(二)了解广播电视产制与节目形态?(三)具备新闻敏感的创新性“杂家”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概述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类别

?消息类

?专题类

?评论类

?谈话类

?杂志类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概述

?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格式要求

声画对应;和其他声音元素配合得当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概述

?(二)内容要求

?用事实说话:交代清楚5个W

?事实的真实性

?内容的价值性

?形象的直观性

?即时感,尽可能用现在时态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概述

?(三)表达要求?a?a4个C标准

?clear

?concise

?correct

?conversational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一、标题的写作

?1、标题的作用

?(1)引人入画

?(2)揭示内容

?(3)加深印象

?(4)衔接分段

?(5)美化荧屏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2、标题的写作要求

?(1)表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宁波万余市民?°抢?±助贵州贫困学子》

?比较:《家具有污染可无条件退货》

?《家具?°污染超标?±可无条件退货》

?(2)传达重要信息,避免假大空

?比较:《宜州由劳务输出大市变劳务输入热土》

?《我市召开2011年交通工作会议》、《市民政局召开2011年民政工作会议》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3)高度概括,避免拖泥带水

?《中国芯海信造》

?《安徽农民?°喜耕田?±》

?(4)画龙点睛,避免鱼龙混杂

?《专家告诫:胎教音乐不可用高频声音》

?《长江上游发现60年前的水雷》

?《云南一农民在楼顶种庄稼》

?(5)巧妙借用,避免单调呆板

?《牛年?°牛?±起来》

?《一脚油门踩到底》

?《半个月亮爬上来》

?《假冒伪劣?°上山下乡?±》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二、导语的写作

?除简短者外,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

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

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

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

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1、导语的写作要求

?(1)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2)高度浓缩,避免和主体重复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3)要有吸引力(巧设悬念)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1、导语的分类

?(1)叙述式导语

?把新闻中最突出、最有新闻价值、观众最想知道的事实用尽可能简练但又平实的语言写在导语例,开门见山,增强观众对新闻的注意力。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2)对比式导语

?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把要说的事实和观点鲜明地突出起来。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3)提问式导语

?用设问的形式,把新闻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突出地、尖锐地提出来,然后用事实作简要回答,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深思。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4)评论式导语

?对所报道的主要事实进行简要的评论,解释其内涵和重要意义,升华主题。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5)描写式导语

?以具体描写开头,或从现场情景、气氛写起,或用典型清洁、细节做引子,或从自然风光的描绘入手,再用新闻事实点出主题思想。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6)引用式导语

?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重要而有新意的语言,放在新闻的开头部分,给人们留下强烈的印象。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三、主体的写作

?(一)从表达方式来看

?第三人称概述

?第一人称目击

?问答式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一)从结构形式来看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1、倒金字塔结构

?报道内容安排前重后轻,观众的关注程度也依次递减。

?2、并列式的结构方式

?一般适用于非事件性新闻报道。

?3、背景介绍式结构

?常用于人物报道、科技报道等。

?4、悬念式结构

?在导语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在主体部分把疑惑层层剥开,让观众随着主体部分的展开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种结构方式常用于一些比较奇特事件的报道。

?5、时序结构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四、结尾的写作

?(一)点题式结尾

?在结尾部分亮出了主要观点,点明了报道的主旨。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二)照应式结尾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三)展望式

?在结尾写出当前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四)呼吁式结尾

?对报道中一些亟待解决又涉及面大的问题进一步呼吁,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促成早日解决。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五)抒情式结尾

?以虚映实,调动观众的联想,以优美的意境进一步升华主题。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六)反问式

?这类结尾是以反问的句式在结尾处提出问题,引导观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思索,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大多用于批评性报道。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五、背景的写作

?电视新闻背景是对新闻本体进行解释的附属事实材料,不

是新闻中的独立组成部分,大多安插在主体部分播出。

?(一)新闻背景的作用

?1、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揭示新闻价值,深化新闻主题。

?2、突出新闻的“新”

?3、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一)新闻背景的分类

?1、对比性材料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2、说明性材料

第二节广播电视消息写作

?3、注释性材料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概述

?1、定义

?运用广播(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相事实背后的真相的报道方式。?2、类型

?(1)组合报道: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2)独立报道:解释分析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连续报道:即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过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形式。一般不会少于3篇。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系列报道: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多侧面、多层次、有计划的连续播出的拓展式报道形式。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

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深度报道最重要的一种文体。

?解释什么?

?某些非要用专门术语表达不可的新闻事实,比如法案、法律条文和其他司法文件、跳跃、协定和其他外交文件,以及科研及学术成果等。

?在基本新闻事实的语言抽象基础上,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

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定义:

?第一是记者独立展开调查,

?第二是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第三是这种行为是被掩盖的行为。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二、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

?1、广播电视深度报道说理方式,要注意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

?2、电子媒介长于记录过程,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

?3、广播电视深度报道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与主题挖掘

?1、深度报道的选题类别

?热点:深度报道的天然对象。

?冷点:多为非事件性新闻,线索凌乱,需要主动出击。

?难点:是非难以判断;关系难以处理;分寸难以把握。要求头脑冷静,不可偏听偏信。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2、深度报道的主题确定

?(1)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具有多元主题并存的可能,要处理好单一性和事件复杂性的关系。?(2)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主题具有动态性,随着新闻事实发展而不断深入。

?(3)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具有多维报道取向,提炼主题要处理好事、情、理的关系,以?°理?±为目的。

?(4)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主题具有开放性倾向,体现了价值多元化时代的特色。

?(5)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主题要强调新鲜性,紧扣时代脉搏,甚至引领时代方向。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四、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说理方式

?1、说理原则

?A 事实与事理间的因果关系判断,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B 体现中立立场,避免主观色彩过浓。

?C 表达客观:文字稿中掌握直接抒情、直接议论和间接抒情、间接议论的分寸。

?2、说理方式

?A 用事实说理

?B 用形象说理

?C 用事理说理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四、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方式

?1、叙事体结构

根据事件发生的线性顺序来结构节目。并非对

事件流程的简单描摹,而是在调查过程中极力捕捉

事件本身的复杂性,进而将这种复杂性的横截面清

晰地呈现出来。(包括各种关系、境遇以及体制、

偏见、潜在矛盾等深层原因)

单线条叙事体结构;采用调查手法的叙事体结构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2、论证体结构

?以大量的新闻事实材料、背景材料、言论材料为论据,以事实间的逻辑关系组织材料,最终证明记者对事实的判断。常用的有:归纳论证结构、演绎论证结构、递进论证结构、比较论证结构。

?3、华尔街日报体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借鉴文学写作中的故事化描绘手法,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有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而升华主题。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五、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要素

?1、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常见的开头方式

?(1)串联词常用的开头

?A 新闻性开头

?报道开篇强调新闻事实的新闻性,通过新闻事实自身蕴含的新闻价值,达到概述主题、吸引受众注意的目的。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概述性开头——说明论述的范围和对象或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开门见山,直揭主题——开篇即给出基本观点,使观众了解记者的观点和态度。

?从背景入手,烘托意义。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B 故事性开头

?顺序开头。从新闻事件产生发展说起。

?倒叙。从新闻事件结尾说起。当新闻事件的结果具有重要性或异常性时,将结果提前给出勾起受众更大兴趣。

?悬念或高潮入手。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2)正文常用的开头方式

?正文开头部分内容通常是对主持人播报的串联词内容进行补充、深化或直接展开事件、讲述故事。从报道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有现场画面或现场录音的开头,或由解说词讲述的开头。?A 直接进入事件,顺序开头。

?B 补充说明串联词内容。

?C 直接切入现场,将观众带入情景。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2、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常见的结尾方式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结尾可分为现场画面或者音响结尾,还有用演播室主持人叙述语言结尾两种类型。

?(1)演播室结尾

?A 收束前文,点题升华

?B 着眼未来,展示预告。

?(2)现场画面(同期声)结尾

?A 自然结尾。

?B 情景对比,烘托主题。

?C 访谈结尾。

第三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写作

?3、特殊的层次标志:总片头和分片头

?所谓总片头,就是广播电视节目栏目标识画面(音乐)后,出现的关于报道的介绍性内容。广播报道中表现为音乐+解说词(或同期声),电视报道是音乐+画面(同期声)或+解说词。

?所谓分片头,是在报道中间出现的承上启下的介绍说明性内容,既可能是上一节内容精华回放,也可能是下面内容介绍,或者兼而有之。表现形式和总片头很接近。分片头又称片花,能够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1、是报道的层次标志;2、是常用的转折、过渡手法;3、能够起到上下勾连作用。

第四节电视评论的写作

?一、本台评论

?就某一重要新闻发表电视台的意见、看法并具有权威性的电视言论形式。

?二、电视短评

?在消息报道前后,对有评论价值的新闻配上编者按语等,由播音员播念的电视言论形式。

?电视短评常以“编前话”、“编后话”、“编者按”等形式出现,是一种口播评论。

?三、电视评论

?电视评论是用较长时间、以某一新闻事实为由、多侧面地作深入剖析的电视言论形式。

?四、电视述评

?由主持人主持的、在新闻专栏节目中播出的述评性电视言论形式。

第二章电视片的写作

?电视片按照主题在产制过程中建构、形成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专题型和纪实型两大类别。

?主题先行且鲜明的专题型电视片与排斥?°主题先行?±、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纪实的纪实型电视片,在生产流程中对于写作工作的要求也大相径庭。一般而言,专题型电视片对于写作工作的要求较高,强调文字的张力与深度;没有文字,则难以形成主题。而纪实型电视片对于写作工作的要求较低,强调在摄制环节中去发现,用镜头和情节本身去?°书写?±;有些纪实型电视片佳作很少使用解说文字,有时甚至完全不使用。

第一节电视片的创作蓝本写作

?一、电视片编导阐述的写作

?编导阐述是指电视编导在电视作品拍摄之前,以书面形式对作品的具体解释和说明。它是编导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表明了编导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体现了编导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

?(一)写作目的

?统一思想

?指导创作

第一节电视片的创作蓝本写作

?(二)写作要求

?认识深刻、思路清晰、要求明确、涉及面广

?(三)写作内容

?1、拍摄作品的基本目的和构想

?2、在作品中药阐述的观念、表达的思想等

?3、作品大体的结构框架,即片子大体的结构顺序与思路,选择何种叙事方式,怎样架构全片内容等

?4、作品的风格样式,即未来片子大致的样式

?5、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和认识

?6、对各个电视表现元素的大致要求

第一节电视片的创作蓝本写作

?二、电视片拍摄提纲的写作

?拍摄提纲在电视片创作中的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它是未来片子的蓝图,是创作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主要思路。一般包括拍摄的基本目的、采访线路、拍摄点和拍摄对象、大致的段落层次、基本的风格样式、视听语言的处理方式等。

?提纲在确定内容的结构时,要形成大致的段落层次,即先拍什么,后拍什么,各部分内容之间如何衔接。一般来说,每一块内容里要有一个中心时空,也就是说要确定拍摄的时间和地点,并有意由其构成中心内容,或者辐射其他时空中的内容。

第一节电视片的创作蓝本写作

?三、脚本写作

?拍摄脚本由画面内容和文字说明词两个系统组成,画面内容是一个系统,说明词也是一个系统,

二者可并列来写。

?1、收集素材与采访要细;

?2、写作脚本实际上就是一个完善构思、完善内容安排的过程。

?3、画面内容的表述文字,应注意可视性、直观性;要写得清楚、明白,指向性强,同时还要注意写得简明、扼要,不必要加过多的描写。

?4、脚本中的说明词在通常情况下并非是解说词。

?5、对于脚本写作来说,设计好片子的开头和结尾也很重要。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一、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

?1、解说词离不开画面

?2、解说词不能简单重复画面

?3、解说词要?°贴?±画面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贴画面要注意:

?1、解说词在表达抽象的概念、理性的思想、道德、观念时,要从画面上具体的事物、看得见的事实出发,有具体逐步写到抽象,由画面上的内容逐步写到画面外的内容。

?2、解说词要为观众对画面的思考和关注留下时间和空间,有效地吸引观众观看画面。

?3、运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资料或讲述过去与未来时,应寻找一个与画面相宜的契合点,使解说内容和画面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二、解说词的作用

?1、补充画面背景,传达间接信息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2、挖掘画面内涵,深化主题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3、连接画面,对画面信息进行整合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4、抒情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三、解说词的布局

?(一)标题

?1、新颖独特、直接吸引力

?2、准确、具体、到位

?3、字数不要多,信息量要大

?4、好听易记,便于流传

?例:《山与海的拥抱》、《让历史告诉未来》、《一撇一捺》、《漂来的北京城、《法网柔情》、《天晴别忘戴草帽》、《朝阳与夕阳的对话》、《沧海一粟》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二)字幕

?1、片头题记

?适合用格言警句式的词语,精辟概括全片的内容或提升出生活哲理。

?还可以采用“故事引言”的方式:在电视片与节目的开头,用字幕简要交代事件背景或故事的开场,自然引入画面的报道。

?相关的法律条文、科学定律、历史掌故、人生格言也可以作为点题式的片头题记。

?忌讳千篇一律,全都写成“谨以此片献给××××”、“隆重庆祝(纪念)××周年”之类的套话。?2、引文

?3、数据排列

?4、利用字幕转移部分信息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三)开头

?开头是整个作品立体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一部作品的开头要用解说词,而解说词的写作构思则要和画面及其他元素综合起来考虑。

?其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在脉络,找到叙述起点。这个起点能够提携整个作品,并且激起观众一睹为快的兴趣。

?如开门见山式、背景介绍式、描写式……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四)结尾

?解说词结尾首先不应该拖泥带水,应是言已尽意未尽;

?其次应该回顾上文,进一步加深观众的印象和认识;

?第三,语言风格应该和全片的解说词相一致;

?第四,考虑和画面及其它声音元素的配合。

?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四、解说词与细节的关系

?1、细节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揭示人物情感世界。

?(3)升华节目的主题思想。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2、如何利用解说词放大细节

(1)注意细节的选择

(2)对细节的放大要注意和整个片子的融合

(3)对熟悉现象的陌生化处理,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感觉

(4)使画面中的内容所包含的隐态信息转化为显态信息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五、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1、解说词的文字中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

?2、多用指示性代词。

?3、数字的形象化处理。

?4、简称要慎用。

?5、段落划分要细,要短,不宜长篇大论。

?6、句式以短句为主,要见标点符号。

?7、解说词要有针对性和弹性。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六、写实类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1、主要是交代背景和间接性、抽象性、概要性的信息。

?2、语言自由、流畅,尽量做到生活化、亲切化

?3、选择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4、语言客观、公正

?5、注重刻画细节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七、写意类电视片解说词的特点

?1、想象和联想丰富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创造意境

?4、注重创作主体的自身的观照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八、专题型电视片的写作要求

?(一)专题型电视片写作的三个前提

?1、要认真领会上级机构的创作意图和基本要求。

?2、加强前期策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精心组织操作。

?3、要有尽可能完备的资料来源、通畅的采访渠道,充分占有资料。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二)专题型电视片对写作的具体要求

?1、文字解说的语言要有比较完整的表述形式。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2、要以具体的细节、情节支撑论述。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3、要善于上下勾连、纵横观照。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4、论述有信息量的保证。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5、文字解说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立意。

第二节电视片的解说词写作

?6、文字解说要有感染人的语言魅力。

?

第三章电视方案写作

?电视生产流程或某一环节的具体计划,或对电视生产流程中的某些问题制定的规划。?策划文案又叫策划方案或策划书。文案的写作就是把策划的构思用文字和图表确定并表述出来,形成一份可操作的“施工图纸”。

?写作格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一个是不同的策划内容。另一个因素是不同的电视品牌对策划文案的标准和要求不同。

?电视频道策划方案

?电视栏目策划方案

?电视节目策划方案

?问题单、晚会台本与串联词、流程与串联单等等。

一、电视栏目策划案的写作

?(一)基本思路

?1、主题要单一,继承总的策划思想

?在电视策划活动中,首先要根据电视机构本身的实际问题(包括策划活动展开的具体时间、地点、预期投入的费用等)和市场分析的情况(包括竞争对手当前的媒介行为分析、目标观众群体分析、观众心理分析、电视产品特点分析等)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进行SWOT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分析。

一、电视策划案的写作

?2、直接说明创新点和利益点

?3、围绕主题进行并尽量精简

?4、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

?5、切忌主观言论与唯数据论

?6、变换写作风格与破除形式主义

一、电视策划案的写作

?(二)格式类目

?1、策划方案的名称

?“3·15策划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12年…3·15?晚会策划案”

?2、策划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一一写明。

?3、写明策划方案的完成日期,如有修订,写出是第几稿、在什么时候修订。

?4、策划方案的宗旨。为什么进行策划?目标是什么?核心概念又是什么?

一、电视策划案的写作

?5、策划方案的主体内容需要详细说明。

?频道定位、栏目类型、栏目名称、节目形态、选题规划、制作团队、进度流程、收视预期等等。

?6、同类竞争者分析。

?7、社会—媒体环境分析。

?涉及目标受众、时间段位、收视偏重等方面内容。

?8、投入与收益分析。

?在资金投入中,包括分项制作费用、推广费用、人员成本等;在节目收益中,包括广告、线下活动等。

?9、其他备案事宜。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一)电视谈话节目文案写作

?《对话》一期具体节目策划案的基本格式:

?节目表现目的、节目切入的角度、节目的新闻性、节目卖点设计、节目高潮设计、嘉宾介绍方式设计、表现形式创新设计、戏剧化因素设计、节目的基本话题设计(争论点、对话点或说什么的话题设计)、开场设计、结尾设计、人物组合设计、特殊观众设计、主持人总结设计。

?《艺术人生》三个版本的文案形式:

?故事版节目文案——结构板节目文案——录制文案(导演阐述+谈话内容+谈话结构+主持人提问设计+开头结尾)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开场白:

?1、简单议论,直奔主题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2、聚焦嘉宾,以人带事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3、摆出事实、提出问题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4、观众参与、调动气氛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结束方式

?1、由嘉宾作简短的总结

?2、现场观众与嘉宾进行交流

?3、进行总结

?4、赠送礼物

?5、以嘉宾的表演和展示结束

二、电视节目策划案的写作

?(二)晚会台本写作

?1、晚会台本的功能

?确定晚会的主题思想

?阐释晚会的艺术追求

?确定晚会的结构框架

?揭示各种艺术形象

?开掘深层内涵和“潜台词”

四、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

?2、台本类型

?A 文学台本

四、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

?B 编导工作台本

?(1)通过它阐明本台晚会的意义、内容与总要求。它是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工作蓝本,是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原则。

?(2)通过它阐明总的创意设想。

?(3)通过它提出对音乐、舞美(包括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焰火等)创作的总要求。

?(4)通过它叙述清楚大得框架结构。包括每场每段时间分配、人员调度等。如果一些有关重点、难点、动情点、闪光点都已有摄像,也要详细加以描绘。

?(5)通过它向工作人员“揭秘”。

四、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

?C 电视导演台本

?(1)电视导演工作台本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通过电视手段充分展现总编导的意图。

?(2)发挥电视特点,通过镜头进行二度创作。

?(3)电视导演的工作台本,既是写给自己工作的备忘,也是写给参加电视直播或转播的工作人员的。它的艺术性与技术性都很强。

四、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

?3、串联词

?串联词是将一次节目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串联为有机整体的语言文字形式。串联词是晚会台本中的骨干部分,既是功能性的,又要具有审美价值。

?A 串联词的作用:

?体现节目主旨,升华节目主题

?提示内容要点

?激发受众联想

?引导观众收视

四、主持人台本与串联词

B 串联词的表现形式:

自述式

朗诵式

交流式

旁白式

介绍式

号召式

抒情式

引导式

Click to edit subtitle style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者是( ) A.机动记者 B.特派记者 C.地方记者 D.特约记者 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是( ) A.信息完整 B.比较复杂 C.有稳定性 D.有待证实 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是( ) A.设计提问的问题 B.接近采访对象 C.联系采访人 D.拟好采访提纲 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 A.少讲多听 B.见机行事 C.善于提问 D.启发诱导 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的( ) A.事前观察 B.同步观察 C.事后观察 D.现场观察 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的是( ) A.采风 B.考绩 C.游记 D.探访 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 A.梁发 B.黄远生 C.邵飘萍 D.王韬 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属于( ) A.情况积累 B.信息源积累 1

C.思想积累 D.知识性资料积累 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属于( ) A.易地采访 B.巡回采访 C.交叉采访 D.实地采访 10.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是( ) A.个别和一般 B.局部和整体 C.领导和群众 D.个体和整体 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 A.新鲜性 B.接近性 C.重要性 D.显著性 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何”问题,其提问方式属于( ) A.闭合式提问 B.激发式提问 C.开放式提问 D.诱导式提问 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于( ) A.上下结合 B.点面结合 C.纵横结合 D.正反结合 14.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 A.实际工作 B.具体生活 C.主观感受 D.客观事实 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是( )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 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 C.新闻例子越多越好 D.新闻材料越少越好 16.“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法?( ) A.开篇点题法 B.形象导入法 C.先声夺人法 D.清音有余法 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通讯称为( ) A.速写 B.访问记 C.巡礼 D.侧记 2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一

新闻采访写作知识点一 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真实包括整体真实以至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 用事实说话,作为一条报道原则,一种实践方法和技巧,这是新闻写作最大特点和优势,是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等文体最显着的标志。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新闻要素的选择依据其新闻性和宣传性,在新闻要素是“何事”是核心,新闻报道必须有两个要素,其中必须有“何事”。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快,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 新闻写作上的“慢三拍”现象是指:采访慢、写作慢、传播慢。 边缘文学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文学、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历史上第一家以中国人民为阅读对象的控中文报刊,其中的《月食》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条消息。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yes《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S

《广播电视概论》复习提纲2018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三、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事业的关系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电磁波的传播原理 二、声电转换及电声转换原理 三、光电转换与电光转换原理 四、三基色原理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环节 一、节目制作 二、节目播出 三、信号传输 四、信号接收 第四节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演进中的广播媒介形态 二、技术演进中的电视媒介形态 【主要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发明与发展的技术简史 2、识记技术演进史中的代表人物 3、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 4、了解广播、电视传播的主要技术环节 5、了解技术演进中的广播、电视形态 【复习题】 1、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广电传播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 2、简述赫兹、马可尼、费森登、福斯特对广播发展的主要贡献 3、简述尼普科、贝尔德和法恩斯沃斯对电视业的主要贡献 4、无线电波有几种类别?广播、电视各用哪些类别的电波? 5、调幅波和调频波有何区别? 6、彩色电视是采用什么原理实现的? 7、世界彩色电视的制式有哪几种? 8、广播、电视传播包括哪几个技术环节? 9、节目播出包括几种方式? 10、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媒介新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何作用? 12、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二章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二、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四、西方传播产业简况 第二节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一、大陆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二、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简况 【主要内容】 1、识记世界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 2、了解历史各阶段各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简况 3、广播电视的体制类型及其特点 4、广播电视的发展与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复习题】 1、简述美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2、简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3、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有哪些类型及特征?(对不同体制做出分析和评价) 4、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为何?请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与节目生产 第一节广播电视节目系统 一、新闻类节目 二、文艺类节目 三、社教类节目 四、服务类节目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 一、广播语言 1、广播语言的声音要素 2、广播语言声音要素的组合模式 3、广播传播的语言要求 二、电视语言 1、文字语言 2、声音语言 3、画面造型语言 4、镜头语言 5、蒙太奇语言 6、声画关系 第三节广播电视从业者素养第四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 一、广播电视节目的设计阶段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 共20分 结合实际 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 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 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 试拟一个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 5分 2、采访对象 8分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 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 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 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 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 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 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 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 共32分 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2020年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 A.采访与写作 B.采访与报道 C.采访与录制 D.采访与传播 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 A.持续性 B.连贯性 C.持久性 D.变化性 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题材。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 A.领导的活动 B.各级会议 C.突发事件现场 D.群众实践 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 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宣传价值 D.理论价值 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 B.参与人 C.知情人 D.旁观人 1

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 A.集体访问 B.多个访问 C.个别访问 D.目标访问 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 A.人物访问 B.问题访问 C.争论访问 D.综合访问 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 A.及时笔录 B.补充笔录 C.现场笔录 D.过后笔录 11.观察主要是通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 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 A.交叉采访 B.巡回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 A.初始心理反应 B.原始心理反应 C.条件反射 D.下意识 14.报告文学() A.只有新闻性 B.只有思想性 C.只有文学性 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 15.新闻叙事要突出() A.静态 B.动感 C.抒情 D.议论 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 A.形容词多于动词 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 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 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 A.多事一报 B.一事一报 2

00654新闻采访写作200610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 961年5月,有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报纸工作人员是什么人?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2.新闻记者能不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并采访到新闻,关键就在于记者有没有( ) A.理论水平 B.社会责任心 C.新闻敏感 D.新闻功底 3.《中国之西北角》的作者是(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瞿秋白 D.范长江 4.记者在采访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注意划清的界限,除了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外,还有( ) A.报道计划与客观实际 B.事物的第一性与认识的第二性 C.实际情况与新闻报道 D.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5.记者要想获得新闻线索,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 ) A.惟一途径 B.最佳方式 C.根本途径 D.惟一方式 6.记者采访中的工作路线是( ) A.依靠组织,深入实际 B.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C.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D.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7.采访中记者要明确报道思想,就应当( ) A.善于开动脑筋 B.多跑领导机关 C.了解社会情况 D.吃透“上下两头” 8.总的来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 ) A.基本一致的 B.既一致又不一致的 C.存在一定矛盾的 D.相辅相成的 9.采访的平时准备,主要包括学习理论政策,了解全局情况,广泛积累资料,以及( ) A.坚持深入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多方增长知识 D.多方结交朋友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广播电视概论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蓝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国家各自采用了不相同的方式,这便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帕尔制、塞康制。 2、广播电视数字化浪潮: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就是在节目制作、传输、接受着三个重要环节用数字字节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在这三个环节中流动。采用数字技术后,家庭电视机不仅能看到几百套电视频道,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听到数字广播节目,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获得如电视政务、电子商务、即使天气预报、股票信息等大量的资讯信息和服务。 3、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者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4、文化的维模原理:文化的维模原理是指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一种选择和自我保护的作用,当所传播的文化有利于原有文化模式的维护时,便让容易被接受,并作为一种新的营养补充到文化机体中;而如果外来的文化对原有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或破坏性作用时,便会竭力阻止。 5、文化优势扩散原理:是指先进发达文明程度较高或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相对优越性的文化其核心是创意,容易得到传播和扩散。也就说优势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反之亦然。广播电视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播。 6、广播电视语言: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等,都属于我们所说的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正是由于这些语言元素的存在,准确地表达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使广播电视成为现代文化的一个集散地。 7、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队列,他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有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 8、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以及代表媒介经常出外从事采访报道的记者。 9、一体化采访:一体化采访是指记者将幕后采访与录音、镜前采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同一时段内即完成幕后采访的任务,又完成录音、镜前采访的任务。一体化采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采访方式,它适应于一般性的动态新闻,尤其突发性事件新闻的采访。 10、分期式采访:分期式采访是指将记者前期采访和录音采访、镜前采访分阶段进行,先进行前期采访,在掌握了新闻的基本情况后,再拟定报道计划和录音、拍摄提纲,进行录音、镜前采访。这一采访方式适合于非事件性新闻及新闻专题报道。他的优点是:报到时间上较为宽裕,能对新闻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而有利于新闻向深度开掘。 11、蒙太奇: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铺陈、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 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现场观察 4.参加会议 5.蹲点 6.查阅资料 7.改写 8.问卷 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 10.网络采访 主要形式: 1)直接转载信息 2)组织网络调查 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 4)查阅资料(真实性) ●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 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 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新闻报道策划 一、缘起 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 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年11期《新闻战 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

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 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 研讨开始集中 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 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 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三、作用 (3“是”、2“标志”、3“有利于”) 三个“是”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 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两个“标志” 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 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三个“有利于” 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 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 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 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自学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自学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二) 31.评论式导语写的好坏,是与记者的目光是不尖锐,分析问题是否深入,见解是否深刻中肯息息相关的。 32.评论式导语缺点 ①可能使新闻拉长 ②稍不注意,容易掩饰报道中事实的不足 ③过分着眼于抓结论 33.提问式导语 把新闻报道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然后用事实加以回答,这实际上是设问手法,在叙述性写导语作中的运用。 34.设问是为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用提问或反问方式把确定的思想表达出来一种积极修辞手法。 35.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提问 ①抓住读者关心或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提问 ②抓住读者未知而欲的新鲜事来设问 ③提问时可从读者已知的引出未知的,从读者熟悉的事物引出他陌生的新闻事物来,这更会激起他了解新闻的兴趣。 36.提问式导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的问题别太多 ②回答问题时别拖泥带水,经干脆利索为好 ③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内容不空洞,应具体 ④别不问场合的应用 37.对比方式导语具有什么效果 ①使事实的变动显得更加鲜明 ②显示新闻事实的意义 ③突出矛盾,产生悬念 ④京戏平板为跌宕有势 38.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①党的文件 ②各种重要会议 ③报纸 ④读者采访,电,稿 ⑤记者招待会 ⑥自己细心观察 ⑦广播,电视,互联网 ⑧领导人讲话 ⑨专业消息来源 ⑩广交朋友,建立关系网 39.怎样培养新闻的敏感 ①新闻敏感来自熟悉,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吃透两头,上头方针政策 ②来自熟悉掌握各方面情况 ③来自研究,分析,连贯对比的思索 ④来自于政治责任感,探索精神,勤奋精神 ⑤来自于记者磨炼,刻苦,认真探索本身的精神

⑥来自于记者敢于破除陈旧的框框 ⑦来自于记者善于积累材料 40.准备工作有临时常性和经常性两种相辅相成 41.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 ①明确采访目的 ②熟悉采访对象 A. 对象大致经历 B. 主要成就 C. 性格,爱好 D.情绪,亲友关系 ③学习有关政策 ④知识方面准备 ⑤准备一些问题 ⑥设计作战方案 42.什么是访问 是记者通过与被访问者的谈话,向客观事实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①从形式上分为:现场访问,正式、非正式访问 ②从内容上分为:因人访问,因事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 43.如何选择被采访对象 ①唱主角的,他本人是新闻中的主角,或者是他虽不是新闻的中心主角,但他提供的材料将构成新闻主要事实 ②唱配角的,他本人在新闻中处于次要地位,或他提供的材料只构成新闻事实的一部分。首先,先把唱主角的访问对象选择好,也不能忽视选择唱配角访问对象。 44.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性质 ①繁杂性 ②双向性 ③对等性 45.愿意接受采访的种类 ①社会代言人 ②团体或个人利益出发,希望大众媒介为其主持公道 ③交往的应用 46.怎样使采访融洽 ①选好适当的采访时间与地点 ②注意第一印象 ③自尊自信 ④寻找媒介,消除隔合 ⑤态度热情,诚肯 47.提问的艺术 ①因人而异 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③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④提问具体 ⑤两面性 ⑥提问讲方式:正问,反问,追问,侧面提问

《广播电视概论》备考复习资料

☆考试背诵版☆《广播电视概论》备考资料 一、填空题(10x2'=20分) 1.无线电广播诞生日——1906年12月25日,费森顿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 2.我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3年,大来洋行ECO 我国第一座公营广播电台——1927年,交通部天津无线电台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 3.我国第一条电视广告——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参桂养荣酒” 我国第一个恢复广告的电台——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 4.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1924年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播出《危险》 我国第一部广播剧——1933年4月,上海一私营电台播出《中国与回忆》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播出的《嘴上叼花的人》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一口菜饼子》 5、广播电视主要包括:科技特性和社会特性两方面 6、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新闻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7.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主要包括:声音和画面 8.声音的三要素:语言、音乐、音响 9.画面的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 ~ 四分法: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类节目。 六分法:①新闻类节目②言论类节目③知识类节目 ④教育类节目⑤文艺类节目⑥服务类节目 11.广播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板块式、杂志式。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新闻节目的体裁:语言新闻、录音报道、实况广播、广播对话。 14.电视新闻节目类型: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言论类新闻节目。 15.广播电视评论的特性:①新闻性②政论性③社会性 16.教育性节目的类型: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17.文艺性节目的特性:兼容性、渗透性、综合性、连续性。 | 1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类别:①策划、制片、编辑、导演、导播 ②撰稿③技术人员④媒介人员 19、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策划方法、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20、策划七大原则:喉舌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集体原则。 21.现场摄录(新闻摄录)有三种手段:挑选、等待、抢录。 22.受众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基本受众、参照受众、特约受众、潜在受众。 二、名词解释(6x5'=30分) 1、广播电视——是运用电磁工具把信息信号同时供给特定地区大批受众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2、播音语言——是专职播音员语言,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贯穿于各个新闻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 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⑦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⑧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⑨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⑩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ia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①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②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③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④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⑤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⑥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1.5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记者的修养 2.1作风修养:①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②工作作风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2.2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