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滑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于,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

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3、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四、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

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语文园地八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好似“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导入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五、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趣味语文

1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教案

(1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火烧云》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难点: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相信大家都应该看到过云。说说你们所看见过的云是怎么样的?(生: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天空中乌云密布,将要下雨,乌云滚滚而来等等)。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 (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时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边读边标出生字词语。 做到不多读,少读、漏读,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通顺为止。 给课文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形式领读。 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四)、美读课文,自由反馈。 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品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的。 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用了7个“……了”的句式。回答:在同样的霞光照射下,为什么大白狗和小金猪的颜色不一样? 火烧云颜色变化,(注意:红彤彤的读音)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运用了三种不同形式词语写出色彩多,让学生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完成语文同步练习中1找规律,填卡片。 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反复读中体会火烧云变化之快,三幅图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火烧云下去:恍恍惚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让学生借助想象或结合生活实际,也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描述。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八、板书设计:火烧云 颜色变化多、快: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一、课文理解及原文填空.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长空中最后的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诗句中,尽、孤、独、闲几个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2、《望洞庭》(唐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山水水一片翠绿,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青的田螺.】这是一个比喻句,白银盘指洞庭湖,青螺指君山.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洞庭山水和谐之美. 3、《忆江南》(唐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 这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是熟悉的意思,“胜”是超过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能不忆江南?”采用反问的修辞,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之情. (2)能不忆江南?【反问】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美景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2、《桂林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既画龙点睛概括全文,又与首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遥相呼应.】这样的山指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静、清、绿的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 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作者看到的景物的特点:洞口:像桥洞、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漆黑、宽广、奇特. 4、《中彩那天》主要内容: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彩票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一课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火烧云》原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火烧云》原文 及教材理解原文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 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教案设计 【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⑵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 ⑵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去画,画完再说,训练动手及说话能力。 ⑶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 3、xx渗透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为: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2、解决方法为: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想了解火烧云吗?想了解些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板书记录。) 二、初读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全册)

文字介绍:四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 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 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 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 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内容 班级姓名 1 《桂林山水》 作者陈淼,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山的特点:奇、秀、险。“林山水甲天下”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既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 2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游双龙洞的过程。游览路线是:路上见闻——洞口——外洞——孔隙(由外洞入内洞)——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 3 《七月的天山》 作者:碧野,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在新疆)的景物。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语文园地一 描写大自然风光的古诗诗句 (摘自园地一)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译: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B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译: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面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山外还有无数重山 C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译: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江水也更显清澈, 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下,江水犹如一条白练(秋江暮景图)。 D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译: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E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译: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东岳泰山为首。(P13 )五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太湖、巢湖。(P13 )

小学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火烧云(苏教版)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指定的词语写一段话。 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美的能力。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火烧云 启发提问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解题: 火烧云是非常美丽的红色云霞,他在日落或日出的时候出现,课文里对火烧云的情景又非常生动地描绘。 初读课文 自学课文: 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由轻声读课文。 理解下列词语: 高寿梨黄沉静葡萄镇静跪威武霞光狮子揉眼睛茄子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适时辅导。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试读课文。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哪里呈现的什么景象?其中那几句写得特别有趣?为什么? 这一自然段应当怎么读? 齐读。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色彩变化怎么样? 把烧改成红好不好?为什么? 这个自然段应当怎么读? 齐读。 第3~5自然段。

指读。 提问,、导读。 这三个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变成像哪些动物的形状?第三自然段怎样写马的出现、变形、消失的? 第四自然段怎样写狗的出现、变形、消失的? 第五自然段怎样写狮子的出现、变形、消失的?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几个自然段应当怎么读? 第六自然段 指读。 火烧云下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想一想,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齐读。 总结课文 第三课时 指导完成练习4 出示小黑板: 红通通 茄子紫 红通通是写什么颜色? 通通表示什么意思? 课文里还有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吗?黑洞洞黄澄澄白茫茫绿油油 茄子紫表示什么意思呢? 葡萄灰梨黄苹果绿桔红水蓝 指导背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诵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复习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背、默)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2课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世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把视线投向天空,去欣赏空中美妙的景观。(出示ppt)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叫“火烧云”。(板书课题: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自学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来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1)、我会认。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合作探究。(ppt)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什么叫“火烧云”,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在“红彤彤”这个词组里应该读作tōng。我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从这个句子看出火烧云的什么特点?(红) 具体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红彤彤,烧,着了火) 现在,老师把这句话改一改。这样改,好吗?为什么?(PPT

出示:把“烧”字改成“红”字) 【预设】 1.不好,用这个“烧”字,给人一种强大的气势,“红”字就显得十分普通。 2.用“烧”字,不但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还有一种动态美。 3.用“烧”字,才符合“火烧云”这个名字,让人清楚“火烧云”这个名字的由来。 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体会。作者用的这个“烧”字,十分精当。不但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而且还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火烧云上来时的状态,气势强大,富有动感。看,这就是火烧云,鲜艳无比,光亮耀眼。(PPT出示图片) 我们已经了解了火烧云名字的由来,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教师小结】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读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片段 火烧云上来了,那它发生在什么时候?画出相关语句。(夏天的傍晚。晚饭过后——傍晚,乘凉——夏天。) 【教师引导】抓住了关键字词来回答,真会读书。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的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红红的,红的了,金的了,紫

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作者及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 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 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 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 [1-2]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 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 东台山人。1962年移民来美国,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 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著有《醉云集》等。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 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柏吉尔(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译者顾均正。作 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著名的有《琥珀》 徐星,中国作家、文化学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1956年生于北京。1977年,当兵,开始写作。1981年,复员,半年后到全聚德烤鸭店 工作。在这半年中,他创作了小说《无主题变奏》。 刘忠范,1962年10月出生,吉林九台人,物理化学家,北京大学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 聘教授,“万人计划”杰出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 会会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1-2]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三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本班学生有57名学习,他们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

四年级语文教案《火烧云》

四年级语文教案《火烧云》 认识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难点: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相信大家都应该看到过云。说说你们所看见过的云是怎么样的?(生: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天空中乌云密布,将要下雨,

乌云滚滚而来等等)。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吧。 (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时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边读边标出生字词语。 做到不多读,少读、漏读,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通顺为止。 给课文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形式领读。 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四)、美读课文,自由反馈。

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品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的。 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用了7个......了的句式。回答:在同样的霞光照射下,为什么大白狗和小金猪的颜色不一样? 火烧云颜色变化,(注意:红彤彤的读音)让人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运用了三种不同形式词语写出色彩多,让学生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完成语文同步练习中1找规律,填卡片。 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反复读中体会火烧云变化之快,三幅图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火烧云下去:恍恍惚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火烧云还有哪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让学生借助想象或结合生活实际,也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描述。 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八、板书设计:火烧云

四年级语文火烧云3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3 浙江省杭州市始版桥小学王能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马 变化快忽然形状变化多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超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1、《记的双龙洞》是著名作家叶圣先生写的,上个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2、《万年牢》作者是新凤霞;《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管桦;《生命生命》的作者是杏林子;《花儿的勇气》是著名作家骥才写的。 3、海伦·凯勒是一位盲人作家,她的作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4、这个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关于他们的传说很多,如: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 5、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6、《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二、课文理解及原文填空。 1、《山水》一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山水甲天下”的“甲”是居第一位的意思。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 作者用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山指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静、清、绿的水。 2、《记的双龙洞》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做人要做万年牢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5、《尊严》一课使我明白:做人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6、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7、自然之道就是指大自然的规律,它告诉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的规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8、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从鲸的身上得到

小学四年级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火烧云》是省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是已故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课文描写的是傍晚时候,火烧云上来时颜色变化之多,形状变化之快的美丽景色。因文章用词之讲究,描写之细腻,现已编录在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第一单元里。 设计理念:以读代讲,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会2个生字,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和形状变化快进行观察的方法,积累优美词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仿照课文描写的方法,说一段火烧云变化快的内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美 1.介绍当地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 你们家乡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呢?能向我和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吗?(生畅谈)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现代女作家萧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

火烧云上来时的壮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火烧云》(板书并让生读读: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火烧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在文章当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验美 1、在文章当中找到这句话了吗? (生说后课件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请生个别读这句话。(2—3人读)你感觉这句话哪个地方写得比较好?(生畅谈)相机教学生字:彤 (2)再读这句话(带着学生的体会,2-3生个别读) (3)(课件出示)看着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再次读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3—6自然段,想想作者描写火烧云上来的瞬间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1)(交流)请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颜色变化多,形状变化快) (2)(个别)读第3自然段 (3)有哪些颜色?找出来读读(请个别生说) (4)(课件出示,分组分类读)红彤彤金灿灿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