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专练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高频考点专练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高频考点专练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选择题

1.(2015·河南六市二模·24)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

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 B.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

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2015·河南濮阳一模·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2015·北京东城二模·12)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

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

《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

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4.(2015·北京昌平二模·14)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对这种墓葬制度有影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 D.宗主督护制

5.(2015·福建宁德二模·13)以下对图7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正

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

②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

③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④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6.(2015·福建龙岩一模·1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

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

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家国同构观念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

7.(2015·福建福州一模·1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8.(2015·福建漳州一模·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9.(2015·天津红桥一模·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

10.(2015·湖南怀化二模·24)右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

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B.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C.利于周朝文化远播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

11.(2015·湖南衡阳二模·24)“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

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

12.(2015·湖南衡阳三模·24)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13.(2015·湖南岳阳二模·2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14.(2015·湖南怀化一模·24)“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

A.奴隶主贵族B.战国的“平民”

C.封建地主阶级D.西周的“国人”

15.(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4)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

A.主张政治改良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

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张复古倒退

16.(2015·安徽淮北二模·1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17.(2015·安徽合肥一模·1)《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 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

18.(2015·安徽黄山一模·1)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

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19.(2015·安徽安庆三模·12)右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徽

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

莫重于祠。”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

的是( )

①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②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

③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④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2015·安徽马鞍山三模·12)右图是古代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

图》,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该年画体现了古代中国哪一观念( )

A.重男轻女 B.多子多福C.安土重迁 D.返朴归真2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2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考察监督维护分封23.(2015·江苏盐城三模·1)“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鲁 B.齐C.燕 D.宋

24.(2015·江苏淮安四模·1)《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 )

A.促使西周强盛 B.强化宗法体制 C.导致诸侯割据 D.促成秦朝统一

25.(2015·江苏南通一模·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

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26.(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27.(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 D.促使了礼崩乐坏28.(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

①维护权贵利益②注重公平正义③重视宗法伦理④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9.(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30.(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24)(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周初是最早由文献流传于后世的时期,《书经》是儒家经典的一种,书中包含了自建周以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经成熟

C.儒家学者否定了周克商是历史的进步 D.周人注重寻找权利合法化的依据

二、非选择题

3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1)(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3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21)(12分)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参考答案

BBBAB ADACB AAAAA ACCCB DDDCB BBCBD

31.【答案】(1)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2分)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32.【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2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分)

分封制和宗法制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 夏朝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制度,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是十分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商朝是一个弥漫着__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借助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二、封邦建国(分封制) 1. 建立: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开始推行分封制。 2. 建立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3. 内容 ⑴最高统治者:。 ⑵分封对象:是分封主体,异姓封国包括、,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⑶分封内容:是分封的主要内容,还可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 ⑷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等。 4. 作用 ⑴通过分封,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⑵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⑶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⑷消极: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的权力的集中。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 目的:为了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 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 内容特点 ⑴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 ⑵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大宗小宗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隶属关系。 4.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问题探究】主题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及关系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南部 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题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 内容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 理诸侯国,保卫国家。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 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 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 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 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 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 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 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 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众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 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 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 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是周王姬 姓封国。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 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 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 志着分封制极致灭亡。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2]。 井田制 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 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私田。春 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高考真题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3.(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4.(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答案】C 6.(2014·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西周分封制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主要内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 (1)分封制:含义、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标志。 ①含义:封邦建国(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和先代帝王后代。侯在封国 内有世袭统治权,对 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目的:为巩固奴隶制统治 ③对象:A、同姓王族 B、异姓功臣 C、先代王族之后 ④主要诸侯国: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主要有鲁、齐、燕、晋、宋等。 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⑥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⑦分封制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统治范围。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⑧分封制崩溃的原因: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旧的分封制度不适合生产力发展) ⑨标志: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宗法制:含义、目的、最大特点、实质、宗法等级体系、影响。 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②目的: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家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简单地说,就是维系封建统治。(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中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③最大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④实质: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⑤宗法等级体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⑥影响:当时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A、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B、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3)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B、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重点、难点破解】

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精准培优专练(20210211124316)

培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 (2017高考卷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圭寸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 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 王弟” “周公长子” “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o 【答案】A 典例2. (2014高考卷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 .河北 C.陕西 D .山东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 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C 卜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 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分国制的异同 一、西周分封制 周朝时候流行两句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流行的程度就跟今天我们的一些房地产口号类似,这两句易学好记的流行语,毫无疑问是自上而下流落民间,因为它强调国家的土地归属问题,普天之下,土地都是周天子的,个人无权拥有,有钱想买也没有。除非是天子分封给你,获得分封之后,世代享用,但是不能转让买卖。那么,周朝的分封制是什么呢?为什么周天子要制定此制度?它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利弊?它为何鼎盛一时又为何走向衰落呢?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个等级之间政治上是上下级关系,血缘上以宗法关系为主,姻亲关系是补充。西周实行分封制,在较长时期曾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周武王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也彼此战争,周天子都管不着,战国末年,周王室完全丧失了分封大权。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通过这种“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是一层接一层的。 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二、西汉分国制(郡国并行制) 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先后分封了一批功臣和子侄为王侯。高祖在世时,就削平了异姓王的叛乱。后来同姓王势力逐步壮大,西汉的分国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族,异姓不王的传统也就从西汉开始了。那么,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西汉的分国制为西汉带来了什么?最后结果如何呢? 西汉初年,统治者继续采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治,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这些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影响中央集权的巩固,由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实质是什么 分封制是古代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实质,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分封制的含义指的就是将国家的一些地区土地用分封的手段分别赐予臣子或者宗室,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行使自己的统治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们必须时刻听从君主的命令和号召,将君主作为唯一可以主宰的权力,其实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的含义,那么分封制实质是什么呢? 分封制在赋予诸侯藩王们一定权力的同时,依旧将最高的统治权放在君主的手中,不管诸侯国如何的出色始终要受到君主的控制,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实质上还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尽管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让诸侯更加自由和独立,可是分封制实质已经限制住了诸侯的地位,毕竟分封制的实质是为了巩固这宗奴隶君主制度的一种手段。 同时分封制的实质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分封制只能在君主强大的时候使用,否则一旦君主没办法掌控诸侯,这种奴隶制度会产生很大的反弹,甚至可以致使中央集权全部瘫痪,就犹如齐桓公上位之后,诸侯之间战乱不断的现象一样。分封制的实质已经将统治阶级的主要目的说了个清清楚楚,其实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然后将一些小的权利富裕各个诸侯,这样一来既可以将政权控制的更加稳

定,同时也让诸侯国之间不再发生矛盾。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设想,但是可惜的是分封制的实质已经暗示了最后的结局。分封制的实质上还是有很多缺陷的。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从很早之前古代君主就实行了分封制,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延伸,分封制一直在古代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分封制不仅可以巩固国家君主手中的统治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统治阶级由于利益和权力等原因产生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政治制度。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 分封制的内容体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或者宗室的要求,同时也规定了这些人在享有权利时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呢?分封制的内容是君主将土地和人民作为赏赐给功臣、贵族的后代或者宗室的一种手段,然后在各个地区组成诸侯国或者藩地,那么这些诸侯或者藩王在当地就享有了一定的统治权力,当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依旧要保证他们随时听候君王的命令,并且要将赋税和产物上交给君王,在君王有需求的时候还要协同君王作战等等,这就是分封制的内容。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从分封制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诸侯和藩王虽然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统治权,但是这种权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才显示出来的,归根结底这一切最终还是集中到君主的身上。也

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国古代史(1)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选择题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D.规定义务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 A.①B.②C.②③D.③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该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 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世袭制 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 12.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的稳定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一:分封制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 年)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表现: 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 (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 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 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 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 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1年高考历史备考必知考点(一) 北京田子刚

高考历史 押题猜想 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历史押题猜想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会这样考】 (1)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历史遗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等,设置选择题。 (2)考查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的理解。 (3)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1)从知识要素(目的、内容等)入手,分别把握两种制度。注意从新的角度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如它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2)真正理解两种制度的表里关系:分封制是表,反映的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或臣属关系);宗法制是里,反映的是宗族中的父系血缘关系(大、小宗关系)。 (3)明白分封制、宗法制并不只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许多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典型的如西汉初、西晋、明初,但此时的分封制只是对郡县制的补充;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西周,延及整个封建社会。 (4)熟悉近几年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高考试题,加强对没有考查的知识要素的复习。 (5)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如西周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之间的关系、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礼乐制度等;注意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如井田制与分封制存废的关系、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对分封制的影响;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间的比较,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等。

押题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虽不是始于西周,但是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完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A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答案为B。 押题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 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 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发生在战国时期。分析各选择肢,①错在“全面”;②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士阶层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主要内容:⑴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 有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⑵受封者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向周天子交纳贡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他民族。作用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对后世哪些朝代产生了影响所有朝代。。。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1.分封制 目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防止商代遗族叛乱 (3)适应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的不断发展 (4)根本:巩固西周的统治 主要内容:1.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遗族 2.受封诸侯国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受封诸侯在其疆域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含答案

(一)复习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单项选择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二、综合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知识坊: 周朝诸侯国的类型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人的义务: 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 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 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 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 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 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中考历史复习考点3 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考点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深度解读: 西周的分封制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以至于明王朝时期, 太祖朱元璋还进行过分封番王。这种既赋予诸侯的权利,又规定诸侯的义务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天子的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当时来说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诸侯的强大与诸侯位的世袭制,最终是削弱了天子的统治集权,与当初实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简述层次(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直击中考:在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多以选择题行事出现。主要考 制。(1)分封的目的: 。 (2)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 和 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 的命令;向天子 ;平时 ,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 , (2010年·佛山)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 关系是 A .王都与封国都邑 B .均为封国都邑 C .王都与郡府 D .均为郡府 【解析】这一题考察的是分封制,镐京是当 时的西周天子所在地属于中央政权所在地,而曲阜是诸侯国的府地。 【答案】A

、 (07·连云港)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 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8·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4、(09·汕头)《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5、(09·恩施)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6、(08·汕头)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10·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10·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10·滨州)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10·扬州)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反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西周为加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B .分封制赋予诸侯的权利也规定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 C .分封制没有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 D .分封制也是最终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徒有虚名的原因之一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