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问题是“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以及“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授课内容:

一、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1、新闻事业中心的东迁与争夺新闻阵地的斗争

1945年9月10日,南京《中央日报》复刊;上海和其他地区国民党党营报刊的复刊或新办;国民党报团组织的出现;1946年4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其总社迁回南京;1946年5月5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迁回南京。

1945年8月16日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创办的报刊《新生活报》;1946年6月3日《群众》迁上海出版;“中联广播电台”--党在国统区唯一的一家广播电台;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报刊的创刊和复刊;资产阶级民营商业性报刊的发展。

2、“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1945年8月7日,黄炎培《延安归来》;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中国共产党支持国统区出版界这场斗争;9月后,运动扩展到新闻界;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国统区进步新闻文化界提出新的斗争目标;国民党没有放弃新闻统制政策。

羊枣生平;1945年8月28日,重庆谈判期间《中央日报》宣传方针的调整;

《新华日报》同《中央日报》、《和平日报》、《大公报》的论战。

3、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衰落

国民党对新闻界实施全面统制政策;对广播等事业有关法规的日趋完备;国民党摧残《新华日报》、《群众》;报业中心上海遭国民党当局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转入“地下”秘密出版发行;“文萃三烈士”;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相关报刊。

“第三条道路”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既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强调在中国建立一种类似于美国的民主政治。有人认为其实质是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国共两党对“第三条道路”的态度。

《观察》与储安平

二、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1、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华北:原在阜平出版的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于1945年9月12日迁至张家口市出版,首改为对开四版,成为解放区第一份在城市出版的大型日报。

中共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市创刊,日出对开四版;在山西兴县出版的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于1946年1月改版为《晋绥日报》,发行地区较前大为扩展;山东:《烟台日报》、《新威日报》;

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中版),于1945年12月9日在淮阴地区的清江市创刊;1946年12月26日停刊;1947年3月27日,延安《解放日报》终刊。

1945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中版)创刊。

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边区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

中共吉林省委机关报《吉林日报》于1945年10月10日在吉林市创刊;

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于11月1日在沈阳创刊,自1946年5月28日起在哈尔滨市出版。

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工作并试验播音;9月1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呼号XNCR;“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5年8月20日,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1946年下半年转移到佳木斯,并于9月13日起改组为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由中共中央东北

局领导;1945年8月24日,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6年10月转移到阜平山区,并改组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于1947年元旦开播。

2、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

1946年4月,新华社在国内已建成总分社9个、分社40多个;“全党办通讯社”;业务上提出了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进业务学习等任务与要求;1947年3月14日,新华社与解放日报社大部人员撤离延安;“四大队”及其主要工作任务;新华社临时总社;新华总社。1948年3月,新华总社分批离开太行向平山转移;组织机构调整充实;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8年5月23日起在平山播音;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创刊;实际上发挥党的全国性机关报作用。

194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创刊,由原《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组而成。

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宣传报道:《解放日报》加强了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新华社的军事报道网;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消息、评论,如《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别了,司徒雷登》等;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

1、简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2、简述“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的背景,结局如何。

3、《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

●试题考核方式

简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简述“第三条道路”的报刊出现的背景,结局如何。其他知识点以选择题为主。

●参考资料: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主编《中国新闻史文集》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晋绥日报》在反“客里空”运动中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运动的意义,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奠基的过程。

●基本要求:

1、重点把握反“客里空”运动

2、重点把握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3、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问题是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授课内容:

一、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土地改革的宣传报道:以满腔的热情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土改路线、方针与政策;大量刊登揭发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罪恶的报道与材料,积极反映农民的呼声,为农民伸张正义;

土地运动初期右倾错误;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反“客里空”运动意义:一是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时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二是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左”、“右”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1、人民新闻事业的再发展与走向全面胜利

《新石门日报》——《石家庄日报》

《内蒙古日报》《吉林日报》《新民主报》《东北日报》

城市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提出:城市新闻宣传工作“左”的倾向;《石家庄日报》;1948年下半年起,有关城市新闻工作方针的指示与决定的发出;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加强新闻纪律,改变工作作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修养。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深刻阐述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马列主义的修养;政策路线的知识;正确的基本态度;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新华社等主要新闻机构提出了改进与加强新闻报道问题:强调新闻报道要有全局观点;强调努力扩大报道范围;城市工人运动和经济建设;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迅速、简练。

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清理、接管旧有新闻事业;对于外国人在华新闻事业:帝国主义国家、外国私商进行清理;对于旧有新闻事业的工作人员区别对待、妥善处理。

1949年2月1日,华北《人民日报》北平版内部试刊,8月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949年3月25日,新华通讯社迁入北平;6月24日,新任社委会成立;1949年6月25日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9月27日成立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7月13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会在北平成立

2、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全面崩溃

1948年,国民党系统的新闻事业发展到了顶点:国民党党政军系统主办的报纸遍布全国;新闻通讯事业在这一时期进入鼎盛时期。

惯用的宣传手法: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歪曲事实,造谣中伤。

国民党“中央”字头的新闻机构陆续前往台湾:“中央日报社”、“中央通讯社”、“中央广播电台”

北平《华北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南京《中央日报》—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

●作业布置及思考问题

1、简述反“客里空”运动。

2、简述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界有何重要讲话?其要点是什么?

●试题考核方式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简述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界有何重要讲话?其要点是什么?其他知识点以选择题为主。

●参考资料: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主编《中国新闻史文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