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掌握 学习数学的方法,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为终 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自信欲望氛围发展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 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 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已去探究,致使学 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失去了 学习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封闭自己; 变得不主动,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不和同学交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和对学习的兴趣。 面对这个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标改革明确指出教师的使命不应 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 获取知识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 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

展、创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我 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初中课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一、了解数学,产生 自主探究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 的兴趣》。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 维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 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 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 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我总结 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 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 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 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如在教学分数时,我联系学生熟悉的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进行导入, 问学生①、八月中秋是什么节?②、中秋节一般会吃什么?③、同学们

喜欢吃月饼吗?④要把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吃, 每个人可以分多少? ⑤、 如果要你来分, 你会怎么分?学生听到这些问题思维很快就活跃开了, 因为八月中秋是他们每年都会过的重大节日,非常熟悉;分月饼的事情有 绝大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做过,大脑中可以很快呈现出这种印象,不抽 象。 所以举手回答的学生明显比以前多了,大家都很愿意去思考,回答也 非常流利。 这样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完课本中的知识,明白学习数学就是 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营造了一个活跃、和谐的良好课堂 教学氛围。 2、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 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 固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 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的。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分别准备好直径不同的 圆和一些毛线,上课时引导学生用毛线绕圆一周,测出毛线的长,根据测 得每个圆的走私和所测毛线的长,让学生分别用圆的周长直径 =?这个公 式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从探索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 径的 3 倍多一些。 当学生发现这个现象时,奇怪极了,忍不住问我老师,为什么我们每

个圆量出的周长和直径都不同,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却一样呢?我根据学 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的这种心理引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这 得出的 值,就是一个定值。 这样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同 时因为这个结果是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师强灌给他们的,所 以不易遗忘,记忆深刻,同时促使学生想更深层次地去学习数学,总结出 更多的规律,乐于探究数学。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学习的兴趣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 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 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 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毫 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最大的需要就是别人的肯定。 尤其是小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 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 的语言进行教学, 这堂课在轻松、 愉快、 和谐中顺利完成; 而另外一个班, 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 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 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 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

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控制自 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 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数学。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是最好的教师。 唯有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 才能更进一步地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自我诘问, 善于联想,善于推断,见人之所未见,获人之所未知,并产生积极主动的 动力自主探究学习。 二、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赏识教育是以人为 本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 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 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可以从下面两点做起 1、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教学中我们学会遇到一些学生上课不听,眼神呆滞,傻傻地坐在自己的座 位上, 从不举手发言, 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基础相对较差、 缺少学习的自信、 对学习恐惧、害怕而又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周围鄙视的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把他们当作透明人轩之不理,也不能去克意地打 击他们,更不能心急地在短时间内要求他们改变以前的一切,定下一步登 天进步神速等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我们只要用平常心对他们,把 他们跟其他同学放在同一个位置,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在教学中把目光多

停留在他们身上,因为教师的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给学生 极大的影响,更何况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 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老师同样很赏识我,这样每个学 生都在心理有个警钟,老师关注着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知道自己能 行、是最棒的。 北京一些学生流传着我能行的歌中有一句相信自己能行,才会我能行。 让学生吃透这句话,战胜自己。 教师也要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出发进行教 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 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 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 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 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 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三、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 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 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 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

比如在教学《体积》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图,回忆乌 鸦喝水这篇课文,然后问学生一开始乌鸦喝到水吗?后来喝到了水吗?它 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回忆故事和逐步 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马上就会想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样就激 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 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 习作铺垫。 四、提供预习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 生自主发展的核心。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 解最深刻,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质疑,对书本质疑,对数 学公式质疑,对课题质疑等,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结合我镇推出的质疑· 引探式自主学习的 教学模式,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学 生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前面我们学过为了更便于计算,把圆转化成 长方形计算面积,那圆柱可不可以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这些问题都是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由于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学起来也就会更认真。 所以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 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每次上新课前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质疑质疑,把有疑问 的地方和不懂的问题写在提问本或课本上,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学生质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质疑可以促进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发展,学生一旦有了疑问 就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他的求知欲也更强烈了,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 的自主探究的氛围。 五、让学生合作交往,促进自主探究的发展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 新教学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同桌合作学习是教师常采用的一种 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我表 现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动开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地组织和引导学生 合作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探索空间更加宽广。 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两幅中国地图让学 生观察,分几个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请一名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 识,每名学生都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合作交流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课堂发言的机会有限等 缺陷,也培养也学生听、说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为主 旋律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数学。 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 的教学观,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 把促进学习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 与的欲望和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 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数学。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中心小学魏秋菊




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区别 许加立 一直以来对教学模式的讨论和研究从来没有停过,但都因考试制度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主流。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老师按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和考试成绩情况的反馈,了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的。 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发展主观能动性的,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少甚至几乎没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学工具,教材是教与学的内容。学生的成绩直接反影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室的讲台是老师的舞台。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围绕老师转,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下来,老师的道德修养、学识品位、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学校都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判老师的教学水平。老师要干出成绩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以教材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进行教学,围绕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学生的视野局限于学校和教科书。 自主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传统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有难度、有坡度的问题,以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达到自主探究的目标。 另外,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自由地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创造力。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积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多究善究,大胆质疑问难,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或与同学互相讨论交流,或是成组互相研讨,甚至是全班进行集体探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开拓思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共同进步。 相比之下很显然,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符合,负担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改革势在必行。

小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及其优秀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及其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是在探究学习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依据教学实际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操作模式。模式是由理论基础、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实施条件组成的一个体系。 1.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该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目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发现中学,即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的态度、发现的能力。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一般法则,并用之来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方法。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各教学单元及每节课的内容、学生认知发展的现状,做到既明确又要有可操作性。其实施条件包括教学策略,教师所处的角色等。 2.小学英语课堂探究学习的操作程序。 考虑到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和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笔者认为:在课堂探究学习中,以小学英语教材为基本内容,形成“激疑──探究──建构──迁移”的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是适宜的。“激疑”

是指创设情、境(情景和语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刺激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以整合成课堂教学目标。“探究”是指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调查、资料分析、观察、思考、比较、推理、假设、验证、讨论和交流等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自主中积极探究语言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确定假设;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事实为论据验证假设,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假设加以修正和完善。“建构”主要是指通过归纳、内化(顺应、同化)、反思、评价等方法对语言运用的规律进行总结,用“再次发现”的方式以形成自己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迁移”是指将形成的认知结构或学习能力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应用到新的情景中,解决新问题或解释新现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科探究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侧重点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分别采取三种活动形式: ·微型探究活动:是指利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开展的短时间的探究活动。 ·课时探究活动:是指为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利用完整的课堂教学时间(1-2课时)开展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作业: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拓展学习内容而布置的课外作业。诸如设计“自助餐”式作业,生活型作业,创造型作业,调研型作业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笔者曾布置“找一找身边的英语”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并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输入量,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通过完成该项作业,学生找到了“BS”,“WC”,“stop, pause, on,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浅析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但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落实新课标的思想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彻底的改变,对学生态度上不放心,行动上不放手,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实际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学生会没会,教的任务完成与否,至于学生会不会学,用多少时间学,用什么方式、方法学,都很难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在区领导的“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倡导下,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我也深入思索了我的课堂应努力的方向,认识到课堂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深入学习名校名师教学模式的成功范例及相关理论知识后,我初步构建了自己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里,教师的教是一种引领、指导,学会学不会,学好学不好,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的自由与权利、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艺术必须服务于学生,老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运

用智慧,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就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绝不替代。 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模式的基本环节是:(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四)总结回顾,整理评价,反思提升。下面对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分别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创设一定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结题报告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稳步扎实推进,《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参与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对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看,历史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率低,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削弱,因此,历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参与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就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作为我的研究内容。 1、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性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发展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构建学生主体,培养创造能力,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全面发展,因而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等战略,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终身发展愿望和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由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调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转换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比重,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上的学习方式的实质是自主学习。因

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成为新课程得以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从教育学的关系角度分析,教育方式对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本项研究还有较为现实的作用。 3、由当下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现在虽然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将学习放在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压制之下,体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灌输给自己的知识,而在学习的行为上又依靠教师的教育或是管理手段来敦促,只是自身本应具有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渐渐消失,课堂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势,培养出的都是一令一动的机器。为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活动积极健康的发展,加强课程的科学性,提出本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主体参与是“学习者在自我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寻问题结果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亲身体验。”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强情感、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努力达成以下目标: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局面,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2、在课堂探究中体验知识生成、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活动记录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时间: 2009年11月12日 出席对象:专兼职教科员、课题组全体人员 执教人:周广雨 主要议题:对郝天宏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进行研究 记录人:韩静 主要内容记录: 周广雨: 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 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 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庄善惠: 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 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薛令山: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使高中语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广大语文教师也做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我认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语文教学方法上着手,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真钻研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哈市138中的“643”教学模式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我决定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谓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导学探究,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针对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学教案引领学生预习、自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理解本课知识做铺垫。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问的方式可以教师向学生提,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即使错了,多给一些指导及鼓励,多给予真诚帮助。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预习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信息技术课上要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上要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中心小学王剑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传统的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代替传统的“课本为本”,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在学生心中,就会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明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这就是“任务驱动”。因此,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一定要明确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无论是理论性 第 1 页共3 页

较强的课还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都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看懂书的内容及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如在讲到“搜索引擎”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文,搞清楚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作用有哪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以及常见的搜索引擎服务有哪些等。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搜索引擎”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性学习过程是以“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的,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查看帮助或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如在讲授“图文混排”一课时,我只是出示了一些word作品,我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通过阅读教材、查看帮助、浏览网络、相互讨论等方式,做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图文并茂的文档。二节课后,我已经看到不仅有普通的文档,还有以贺卡的形式发送给我了。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自己能切实掌握书本知识,而且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时,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第 2 页共3 页

(完整版)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案例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学案例 【针对问题】 以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发现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案例】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探索和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湘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五节。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发展空间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难点:探索“HL”,灵活运用全等的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式 采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的方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提问):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能具体表述它们的含义吗?想一想

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哪些条件后它们全等? (学生回答)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 (提问):上述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适用吗?为什么?两直角三角形已具备什么条件?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还需几个条件?差的两个条件有哪几种情况?对每种情况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学习,在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要发言。最后组内代表汇报。)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几种情况进行点拨、小结,特别是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一步思考探究。如学生常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觉得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在判定它们是否全等时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对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我不敢肯定,但又说不出为什么?等等。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动手探究。如画一个直角边为3cm,斜边为5cm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与同伴画的相比较,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点拨。) (三)归纳总结、得出新知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我们探究出的这一结论?谁来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回答,并基本上能得出结论: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是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特有的方法。) (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总结下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审视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教育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教育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生命的灵气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限制了思维,束缚了思想,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和目的,既不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升华。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是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被看成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浅谈自主探究教学的四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浅谈自主探究教学的四个环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 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探究课程改革环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 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分析资料,自主获取新知识、并用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学习中慢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物理这样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应怎样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呢?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初步了解要学习的新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学习到差不多20%的新知识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住。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实际上是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课后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这样就节约了课堂的时间。当然,为了让学生的预习更加有效果,教师应该配合学生的自学知识,给学生一张预习学案,学案要求不仅有知识,还要有能力的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学案,了解那些课本上基本知识及衍生知识或需要更加深入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预习学案,自己思考一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学案对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的框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在学案的帮助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了学生主动的思考知识 __,学习的效果及状态不言而喻。这也是新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精神的精髓。 二、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预习,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形成了一 些自己的认识;配合教师的预习学案,进一步了解了新学知识点,并形成了自己认知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批阅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知识学习的不足以及知识认识的错误,给出相应的结论。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式自主探究,在研究学习小组中,把一个组的成员根据学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的教学模式研究 教研室张邦杰 注:本教学模式是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以数学学科的研究为模板。 一、教学现状 自去年负责教研室初中学段的教研工作以来,我和教研员老师们一起视导了20多个初中校门,并对学生做些300多份问卷调查,仔细的调研了我县初中教学现状,在我们的一线老师里发现很多素质优秀,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今年我县的中考成绩在全市获得第一名,就与每一位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努力息息相关。这一学年来,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我发现我们县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只安排,不指导,不跟踪,不落实。 误区二:课堂教“重结论,轻过程”。主要表现在一些概念、公式、定理课上成习题课,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误区三:课堂教学“重教、轻学”。教师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一听了之”,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 误区四:解题教学模式化、程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 误区五:教学方式封闭。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疏于创造。 综上所述,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 二、改变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已非常成熟。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 杰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 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数学 学习并非是一个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 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 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 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 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结 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2再创造教学理论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即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学校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1.自主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