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以及方向介绍

团队名称雷达探测与成像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SAR/ISAR成像、毫米波无源成像空间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

负责人杨建宇

团队成员

正高

杨建宇、杨晓波、皮亦鸣、王建国、

张晓玲、孔令讲、熊金涛副高曹宗杰、范录宏、李良超、师君、黄钰林中级及以下刘喆、闵锐、李晋

团队名称相控阵与自适应处理

研究领域/方向MIMO雷达、阵列信号处理负责人何子述

团队成员

正高何子述、韩春林

副高胡进峰、李会勇、李朝海、夏威、程婷、何茜中级及以下李军、严济鸿

团队名称雷达系统与数字化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毫米波系统

复杂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雷达系统等

负责人汪学刚

团队成员

正高汪学刚、贺知明、陈祝明、吕幼新

副高江朝抒、于雪莲、姒强、周云、王洪

中级及以下王洪、钱璐、邹林、崔明雷、张忠敏、段锐团队名称雷达与定位

研究领域/方向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系统仿真

基于FPGA数字系统设计、稀疏信号处理、目标定位

负责人沈晓峰

团队成员

正高杨万麟、万群

副高沈晓峰、窦衡、周代英、梁菁、黄际彦、郭贤生、张瑛中级及以下冯健、廖阔、况凌、陈章鑫、殷吉昊、邬震宇

团队名称射频无线通信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鲍景富、唐宗熙

团队成员

正高鲍景富、唐宗熙

副高宋亚梅

中级及以下尹世荣、张彪、吴韵秋团队名称集成前端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负责人杨涛

团队成员

正高杨涛

副高杨自强

中级及以下刘宇

团队名称非线性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方向非线性系统的智能控制、计算神经科学、物联网负责人张洪斌

团队

成员

副高张洪斌、张红雨、王刚团队名称电子信息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遥测遥控系统、功率电子系统、雷达系统图像处理、量子物理

负责人钟洪声

团队成员

正高钟洪声

副高唐广

中级及以下李廷军、王宏、陈会、吴义华、王明珍、汪玲团队名称数字射频混合集成电路

研究领域/方向

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射频与微波集成电路、微波测试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何松柏

团队成员

正高何松柏

副高张徐亮、陈客松

中级及以下张雅丽、游飞、万里冰

团队名称电磁辐射与散射

研究领域/方向

天线理论与技术、非均匀介质中的场与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瞬态电磁理论及应用、宽带电磁探测

负责人聂在平

团队成员

正高

聂在平、潘锦、杨峰、杨仕文、胡俊

赵延文、夏明耀、赵志钦

副高阙肖峰、屈世伟、宗显政、孙向阳、杨德强、欧阳骏中级及以下雷霖、刘贤峰、孟敏、管国云、杨鹏、何十全、颜溯团队名称电磁学与应用团队

研究领域/方向

计算电磁学、天线与传播

电磁材料、生物电磁学、纳米电磁学

负责人李乐伟

团队成员

正高李乐伟、康凯

副高唐红艳、陈涌频、班永灵中级及以下李金艳

团队名称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多芯片组件(MCM)

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

微波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系统(HMIC)

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与电路(WSBD&C)和太赫兹技术

负责人徐锐敏

团队成员

正高徐锐敏、张勇、延波、冯林

副高谢小强、王志刚、国云川、谢俊

中级及以下孔斌、胡江、詹铭周、夏雷、王磊、徐跃杭、杨涛团队名称毫米波技术与系统应用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

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固态THz电路与系统

负责人樊勇

团队成员

正高樊勇、张永鸿

副高何宗锐、宋开军、林先其、敬守钊、程钰间中级及以下陈其科、赵明华、张波

团队名称微波技术与天线

研究领域/方向

微波设备、天线系统

电子系统工程、微波测量、微波器部件

负责人韩周安

团队成员

正高唐璞、王建

副高韩周安、陈波、冯梅

中级及以下庞晓凤、方宙奇、何子远、骆无穷、杨红团队名称毫米波电路与系统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微波理论与技术、计算电磁学负责人唐小宏

团队成员

正高唐小宏

副高王玲、肖飞中级及以下吴涛

团队名称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研究领域/方向电磁兼容技术负责人胡皓全

团队成员

正高胡皓全

副高杨显清、王志敏、王园中级及以下包永芳

团队名称微波测试

研究领域/方向微波材料测试及系统、微波器件测试及系统负责人李恩

团队成员

正高李恩

副高郭高凤、陶冰洁中级及以下高源慈、郑虎

团队名称电子对抗

研究领域/方向

电子侦察与干扰、信号分析识别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无源定位

负责人魏平、李立萍

团队成员

正高魏平、李立萍

副高任春辉、彭晓燕、甘露、唐续中级及以下张花国、李万春、廖红舒

团队名称电子对抗与雷达抗干扰

研究领域/方向

电子对抗技术与系统

雷达抗干扰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与系统

负责人唐斌

团队成员

正高唐斌

副高王军、熊英中级及以下皇晓辉

团队名称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

研究领域/方向

图像处理、信息处理

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负责人解梅

团队成员

正高解梅

副高漆进、罗俊海

中级及以下祝崇今、王忠荣团队名称智能识别与视觉感知

研究领域/方向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监控、多源遥感信息融合与智能挖掘机器学习、数字高清技术、视频编解码、图像传输

负责人程建

团队成员

副高程建

中级及以下肖忠、王章静、蒲恬、张萍

团队名称智能视觉信息处理与通信

研究领域/方向图像/视频处理、视频编码、模式识别、多媒体通信负责人李宏亮

团队成员

正高李宏亮

副高刘光辉

中级及以下王正宁、曾辽原、许林峰团队名称数据通信与视频处理

研究领域/方向数字视频、宽带传输、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陈伟

团队成员

副高樊丰、伍瑞卿

中级及以下陈伟、顾庆水

团队名称数字音像研究实验室

研究领域/方向数字音视频及数字广播负责人黄晓革

团队成员

副高黄晓革、甘涛、周南

中级及以下范满平、黄俊、陈新宇、兰刚团队名称抗干扰信号处理与测控技术

研究领域/方向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

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

负责人张扬

团队成员

正高张扬

副高吕明、胡永忠、徐政五中级及以下王晓阳

——其他研究生导师

姓名职称研究方向

薛红喜教授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

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及集成技术

朱策教授图像、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与传输、三维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多媒体信号处理及流媒体

习友宝教授集成系统芯片

李荣宽副教授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系统王锡良副教授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崔荣副高无线电技术

刘欣刚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

段惠萍副教授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

朱红副教授高速实时信号处理技术、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

李雷副教授图像传输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

康祝圣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PF-MEMS 及系统集成、高线性高效率射频微波发射机技

崔红玲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

李颖副高集成系统芯片

熊万安副高自适应及阵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信号处理陈学英副高集成系统芯片

付炜副教授射频、微波、毫米波电路与系统芯片、

集成系统芯片

注:以上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可咨询导师本人或在学院网站、研招网查询。

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科 2012-4-24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doc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 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 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附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 更新:2019-12-25 08:38:28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很关注大学的排名,本文小编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各个大学排名,特地整理了最新的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全国排名和地区排名,本排名是根据是根据2019年校友会发布的最新中国高校排名整理,不作为官方数据。 一、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最新排名榜单品牌校友会榜单年份2019院校名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全国排名20所在省市四川分省排名3院校类型理工排名评分97.83排名星级5院校层次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二、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简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2004]21号),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国腾实业集团合作创办,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现有本、学生17000余名,占地1100亩。学院现设有系(分院)11个,本、专科专业66个,是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

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专科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发展高学历教育。 学科发展定位: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为核心,理、工、经、管、文、艺术、设计和航空等多学科门类专业交叉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成都,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及国民经济建设。 办学理念 秉承“厚德笃学、求实创新”的院训精神,坚持“一个宗旨,三个面向,四类专业”的办学理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院发展为重”的办学宗旨;坚持办学“面向行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坚持在传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办好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类核心专业,经济管理与人文类专业,游戏、动画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航空航天类专业。在办学中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简介7.doc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简介7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 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是一个以“科研、实践、创新、奉献”为宗旨的学生团队,成立于2009 年10 月12 日,前身为解剖实验小组。自成立以来,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始终坚持走在大学生科研立项与社会实践的前沿,以科研成果服务人文社会,以社会实践活动回报社 “挑战杯”大学会。科研团队主要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P)、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暑期社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生学术竞赛活动。 创新是学生能力的核心,创新来源于实践,学术却没有边界,团队将永不止步。在科研活动中团队成员培养了对学术的浓厚兴趣,在学术研究中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如此,由于对学术的兴趣,团队成员学习方向明确学习成绩优异。团队真正实现了以学习为主,学术研究与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医学科研团队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现在,超前规划未来,一步一个脚印,为河南科技大学 更多的医学学生提供学术交流与创新的平台,为取得更丰富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而努力奋斗。 团队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资助项目1 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1 项,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1 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1 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和市级科研项目2 项;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30 余项,其中8 项属重点资助项目。在此期间学习掌握了Western-blot、RT-PCR、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技术、细胞培养、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 染色、罗丹明123(Rho123)染色、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等科研方法,为科研项目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6 篇,其中SCI 收录2 篇,国家级核心期刊5 篇;同时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 项。 2011 年3 月团队以作品“胎儿全身动脉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参加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2 年3 月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 项;2012 年 4 月,团队 5 件创业计划项目参加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作品“瑞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银奖2 项;5 月在河南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作品“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特等奖 1 项和“瑞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荣获金奖1 项;6 月团队作品“河南洛海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河南科技大学唯一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资料讲解

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通信原理期末考题A卷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2013-2014学年第 1 学期期 末 考试 A 卷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考试形式: 一页纸开卷 考试日期: 20 14 年 1 月 11 日 考试时长:_120__分钟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0 %, 期中 10 %, 实验 10 %, 期末 70 % 本试卷试题由_____部分构成,共_____页。 一、某信源的符号集由A 、B 、C 和D 组成,这4个符号是相互独立的。每秒钟内A 、B 、C 、D 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 125、125、250,求信源的符号速率和信息速率。(共10分) 解:信源的符号速率为()5001251252501000/s R symbol s =+++= (4分) 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1111,,,2884P A P B P C P D = === (2分) 信源熵2111113 ()log 13321/28844M i i i H X P P bit symbol ==-=?+?+?++?=∑ (2分) 信源的信息速率为7 ()10001750/4b s R R H X bit s ==?= (2分) 二、对模拟信号()2cos(2000)4cos(4000)m t t t ππ=+进行线性PCM 传输,量化器设计范围为[-10,10],PCM 码字字长为16 位。求:(共10分) 1.无失真恢复()m t 允许的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多少?(5分) 2.量化信噪比是多少?(5分) 解: 1.()m t 的带宽2000B Hz = ,最小采样频率min 24000s f B Hz == 最大采样时间间隔是max min 1/0.00025s s T f s == (5分) 2.()m t 的功率416 1022m P =+= (2分) 均匀量化信噪比 22106.02 4.7710log 6.02 4.7710log 106.0216 4.7710(12)91.09q S n D n N dB ??=++=++ ? ??=?++-= (3分) 三、 已知某模拟基带信号m (t )的带宽为5kHz ,发送端发送功率为P t ,接收功率比发送功率低50dB 。信道中加性高斯白噪声 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 0 =10-10W/Hz ,如果要求系统输出信噪比不低于30dB 。试求:(共10分)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徐维祥创新团队简介 负责人简介 徐维祥 :1963年3月生,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兼健行学院院长。 目前聘任岗位:校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负责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 人才培养背景:151人才工程。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以“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联动发展”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展开轴线,利用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三省集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有利条件,研究产业集群生存基础、演进模式和基于产业集群、产业组织的区域互动发展模式,期望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本创新团队有以下特点:(1)科研合作密切型创新团队本创新团队是在长期、密切的科研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实质性研究GROUP;团队成员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合作科研项目。(2)高学力人才密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9位成员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3)学术梯队层次结构合理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3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3位讲师组成,形成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 研究方向及目标 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是本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团队研究密切关注和追踪国际产业集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依托浙江省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有利条件,围绕产业集

群、产业组织与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1、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对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2、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从产业集群健康培育的视角,寻求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3、研究产业集群创新与产业优化组织,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体系、促进产业优化优化组织,从而提高产业组织能力和企业整体生产率。 通过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相结合,使本团队的理论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开发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目标 以学科动态为导向、队伍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支撑、研究开发为目的,使团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更为合理的方向、层次、年龄梯队;加强跨学科交流,研究项目向高(国家级)、大(大型、重点)、新(新理论、新方法)发展,在主要研究方向上有重大进展和创新,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上发表高档次的学术论文,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建设好产业经济学硕士点,为成功申报经济学博士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和国际合作交流,为浙江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与决策支持,使本团队成为服务于我省经济建设,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优化组织,提升我省整体竞争力水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活动简报 2007年9月22号晚上,在朝晖校区A区318教室召开了团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研讨会。会议由团队主要成员之一:郑胜华副教授作主要汇报人,主题为杭州市休闲产业链整合研究。会上先由郑胜华副教授作了主体汇报,然后根据汇报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xxxx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国家、辽宁省、大连市有关科技政策,参照《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教技[2013]3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现状等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推进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三年(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需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团队考核成员需在组建团队前三年内的年度科研量化考核合格。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团队考核人数为

最少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其中,团队负责人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男)或53周岁(女),二级教授不受此年龄限制,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4.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点学科、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5.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各类团队的经费条件为:理工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10万元(含)以上;人文社科类团队(含管理类团队、艺术类专业基础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其中外语、思政、体育类团队人均3万元(含)以上;艺术类团队近三年实际到位经费人均5万元(含)以上。 四、申报和审批程序 1.学校原则上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工作。由拟组建团队负责人向所在学院递交《团队组建申请书》,学院审核并择优推荐上报,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团队。 2.科学技术处(产业办)进行资格初审,符合申报基本条件的,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需要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如无异议,公布获批组建团队名单,并签订团队建设任务书。 3.我校首轮科研创新团队考核合格的负责人可自动入围组建第二

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的

Value Engineering 1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的现状1.1团队组成结构不合理1.1.1“师徒型”组合目前高校很多的团队是有“师徒型” 组成的,即由研究生导师和其学生研究生组成的,这种组合团队人数较少,其学术背景相似,缺乏学科交叉知识和科研经验,知识结构大致形同,所以研究方式方法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一般相似,并且几乎不会改变,只在其擅长的领域,因此,创新性较差。并且,高校晋升职称就是看研究成果,不关注某一课题是否持续的深入地研究,所以产生重大的科技成果较难。 1.1.2缺乏学科交叉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需要拥有不同科学背景、知识结构的人员一起协作完成,但是在我国高校里,一般都是同一院、系或同一教研组成立一个科研团队,其知识领域相近,均是按照其专业化教学划分的,这样就造成了缺乏学科交叉的情况,加大了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互补难度,阻碍多学科交流的团队的组建。所以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普遍缺乏学科交叉,缺乏创新性。 1.1.3拼凑现象普遍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还存在一种现象:申报项目时,人手不够,随便拉人拼凑,这种临时组建的团队,只是为了申报项目,其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其科学论证不足、凑人数、凑成果,形成结构极度不高效的团队。科研人员之间不熟悉,配合性较差,需要的磨合期较长,稳定性又较差,这样既浪费了科研资金,又难以得到较大的科研成果。 1.2缺乏有效的团队管理制度高校科研团队组建以后,使其高校的运作起来就要依靠有效地团队管理制度。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并不完 善,缺乏科学的管理,管理责任也不明确,没有较好的分工,使工作不能及时展开,工作的进行不高效,实行效果不好,即使制定了较好的计划,也无法顺利高效的传达和执 行下去。 另外,负责人忙碌于团队内部事情,无法分身以赢得足够的外部资源和支持,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也大大降低了国内高校科研团队的效率。 1.3考核制度不科学考核制度就是对高校科研团队运作的一把考评的尺子,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才能及时丈量研究进度。考核制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也是调动衡量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的基础,其可以促进团队和谐有序高效的运作。但是目前中国国内高校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科研团队成果一般都归负责人所有,这样极大打击了团队其他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是缺乏公正性的,其团队的凝聚力减弱,不利于深入地研究。 1.4没有良好的科研团队文化良好的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科研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科研团队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和谐、快乐、轻松的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鼓励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 围下,科研团队才会更有信心、 责任心的完成科研项目。2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优化的对策 科研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主要内容,由为数不多的具有知识、技能交叉互补特点的,并且愿意为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目前的科研项目对团队的要求就是:知识具有交叉互补性、更新周期较短,因此,个人很难完成科研项目,就需要组建具有不同科学背景,知识结构的人员一起来完成。但是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起步较晚,组建及管理方式仍处于探索时期,所以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急需优化。 —————————————————————— —作者简介:许敏华(1978-),女,江苏无锡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 向为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的探析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Operation Mode 许敏华XU Min-hua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153)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 Wuxi 214153,China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科研水平的要求也逐渐增高,目前高校的科研团队肩负重任,成为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 提供了人才和知识的储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运作模式仍未达到最佳效果,起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其管理观念和体系仍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存在着团队组成结构不高效、 团队管理制度不完善、团队考评体系不科学、忽略团队文化等问题,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运作模式应从团队的组建、团队内外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团队文化等方面进行改善,从而使其发挥最大效率,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research level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 also gradually increase.At present,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carries the heavy burden,and becomes the bas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raining,provides the talented person and the knowledge reserve,b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operation mode still does not achieve the best effect,has not ye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Its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ystem are still not perfect,our country university research team operation mode should improve the team construction,team management system,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raisal system,team culture construction,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team,the team set up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nagement system,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team culture,improve,so as to make it play maximum efficiency,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in our country.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团队;运作模式;优化 Key words:university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operation mode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83-02 ·283·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建设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组织建设 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家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挖掘高校科研潜力,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高校科研团队是以学术研究中心、课题和项目组等为代表的,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的、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为实现某个科研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凝聚力的正式群体。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团体优势,聚集学科优势,凝练特色研究方向。随着科技合作和科技共享更加紧密,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团队的支撑,团队成了高校科研的基本单位。构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织,能使团队内部和谐统一、通力协作,把在科学研究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科研人员通过团队的形式组织在一起,通过分工合作,分享与交换信息,来完成个人和一般团体所无法完成的更高层次的科研任务。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团队是为了满足现代科学的交叉综合趋势而产生的一种科研组织形式,是在原有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的一种尝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已经决不是某个个体所能独立实现的,建设科研创新团队是新时期科学研究创新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1、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科水平,支撑学科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已使得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个人奋斗无法适应科

研工作的要求,科学家之间需要合作,而团队的建设可以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共同完成重大项目的科技攻关,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2、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能更好地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高校的研究工作大多属于创新型研究,这就要求高校科研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思想,阐述见解的渠道,培育了不同学科知识交叉、互补、综合的土壤,容易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与成果。 3、创新团队所创造的氛围可以促使学者自身更快速、健康地成长 如果不参与团队工作,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在学术探究、追求真理的认识过程中,也没有机会敞开胸怀,自觉容纳他人的指点批评,因而容易产生学术上的武断作风和片面性观点。创新团队建设能使大家在平等、民主、自由、活跃的学术气氛中,对学术问题尽心交流讨论、比较参考、批判创新和融化组合,进而去寻找和推敲真理,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二、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组织构建 1、构建原则 (1)适时引导原则 不少科研团队是由于科研人员有相同的兴趣和爱好,在科研项目的合作中自发形成、自组织发展起来的。政府和高校政府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适时引导和培育,营造有利于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环境,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

电子科技大学_通信原理答案_CH5

习题 1. 已知某2ASK 系统的码元速率为1000波特,所用载波信号为()6 cos 410A t π?。 (1) 假定比特序列为{0110010},试画出相应的2ASK 信号波形示意图; (2) 求2ASK 信号第一零点带宽。 解:由1000b s R R bps ==,6 210c f Hz =?, 6 2 102000 1000 b c c b T f T R ?=== (1)一个码元周期内有2000个正弦周 期: 1 1 1 {} n a () 2ASK s t 0 (2)022000b B R Hz ==

2. (mooc) 某2ASK 系统的速率为 2b R =Mbps ,接收机输入信号的振幅40μV A =,AWGN 信道的单边功率谱密 度为18 0510N -=?W/Hz ,试求传输信号的带宽与系统的接收误码率。 解:传输信号的带宽24T b B R MHz ==, 平均码元能量:24 b b A T E =。 ()()22 2 10010 2cos 21cos 422 ,0,2 b b T T b b c c b b b b A T A E A f t dt f t dt E E E E ππ==+=+== ??()2 62 2 618000401040444210510 b b b E A T A N N R N --?====???? 系统的接收误码率: (1) 若是非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 误码率公式,

222 2 00222BPF n b A A A R N B N σ===γ //2 4092( 5.11221 5.11.0306102 ) b E N e P e e e - ---=≈==?γ4表 (2) 若是相干解调:由相干解调误 码率公式得(最佳), 100 1.269810 40b e E P Q Q N -??===? ? ? ? ? 也是MF 接收机的结果。 3. 某2FSK 发送“1”码时,信号为()()111sin s t A t ωθ=+,0s t T ≤≤;发送“0”码时,信号为()()000sin s t A t ωθ=+,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级通信工程大类-简版

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名称: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专业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扎实的通信、网络、信息感知与处理基础理论,宽厚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国际视野。同时,将各层次学生活动、科技活动、创新计划和课程体系融合,形成训练体系,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和创新能力。 1、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现代通信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或研究生继续深造提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工程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通信设备和网络系统以及相关模拟与数字电路、软件与硬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科学研究、管理和教育等工作,能持续学习与发展,并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具体分为4个方面: ●具备通信工程与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 识,掌握某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 ●在本领域适当的工程应用中,能运用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发现与研究问题,设计合理 的解决方案; ●在通信工程与相关领域的职业工作或研究生学习中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能有效进行 科技交流与合作,胜任团队的领导或成员角色;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有能力持续学习与发展,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2、网络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现代网络技术的高级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或研究生继续深造提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网络工程与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工程素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设备和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数据通信、协议与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网络建设、运维与管理、性能评估、科学研究和教育等工作,能持续学习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大二上学期英语期末复习资料

Unit 1 lesson 1\2\3\4\6 Unit 2 lesson 1\2\5\6 这学期课程范围 Final Test Section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20 points) 书上原题三段,CET-4模拟对话 Section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30 points/3 passages) 书上原题两段,CET-4模拟一段 Section 3 Vocabulary, structure and grammar (25 points) Section 4 Cloze (or matching, 10 points) 取自课文 Section 5 Composition (15 points) 期末要交一个,书面的project 截止日期,下周结束前(字数不限,根据内容质量打分)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view Essentials Unit 1 Lesson 1 Language points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R & D equi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ubstantial funding sponsor defense exploration act process professorships conduct federal agency

private-sector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findings scientific circles at firsthand specialize in… bring prestige to… be involved in… be judged on… not just… but also… It … that … (emphatic sentence) I believe…; I think…; I suppose…; I guess…;I feel…; In my opinion, ...; In my view, …; As I see it, …; From my point of view, …;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Grammatical highlights: Relative clauses (Page 76; Page 3 Exercise e & f) Input (Reading Page 2 Exercise b)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及其对策

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团队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西方现代企业,后因企业员工以其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而迅速扩展至教育、管理、经济和社会领域。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因此,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目的,针对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或学术方向,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由若干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2]。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研究平台、专业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文化等。科研创新团队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共同的学术目标,这是团队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团队成员的工作追求和行动方向。 二、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活动基本组织管理模式是课题(项目)制。课题(项目)制是指按照公平竟争、择优支持的原则,确立科学研究课题,并以课题(项目)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研究、和管理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课题(项目)制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但是,由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利益约束、引导政策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科技创新的基础组织表现为分散化和小型化,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大多是自发形成的,单一学科、单一部门的团队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团队少,大多是在原来的学科组或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团队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我国高校的学科组织虽然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校院系的三级结构、二级管理模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型大学中行政色彩极浓的科层结构模式;就学校而言,具体表现为:学术权力集中于行政系统,行政行为包办科技创新团的学术事务现象比较严重,使团队的学术权力没有多少生存和发挥的空间;具有参与决策及管理职能的学术权力过于虚弱,代表学术的广大教授和学者的发言权和参与管理权不够,导致行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的主从关系错位即使为了共同的学术目标组成了科研创新团队,由于受到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思想意识壁垒的影响,他们也普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除了体制障碍之外,团队内部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科研团队成立后,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期末考题2009期末通信原理A卷及解答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二零 零九 至二零一零 学年第 1 学期期 末 考试 通信原理 课程考试题 A 卷 ( 120 分钟) 考试形式: 一页纸开卷 考试日期 2010 年 1 月 12 日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 15分 分, 期中 10 分, 实验 5 分, 期末 70 分 一、 填空题(共20分,共 20空,每空1分) 1、在线性PCM 系统中,编码位数每增加1比特,量化信噪比提高 6dB 。 2、PCM 编码过程包括___抽样_____、____量化_____和____编码____三个步骤。 3、对于MSK 信号,其调制指数h 为 0.5 ,其相位在一个码元周期内的变化量为 2π ± ,在码元的分界点 上其相位变化特点是 相位连续 的。 4、对于QPSK 信号,其每个符号所传输的比特数是为 2比特 。 5、对于给定的数字通信系统,信道噪声功率谱密度越大,则系统误码率越 大 ,眼图张开度越 小 。 6、0、1等概的双极性二进制NRZ 信号,若接收机抽样判决器输入端的信号峰值为10v ,则该判决器的最佳判决门限为 0 。 7、同等情况下,8PAM 信号比2PAM 抗干扰能力 差 ,8PAM 信号比2PAM 传输效率 高 。 8、在2ASK 、2PSK 、2FSK 三种信号中,有离散载波分量的是 2ASK 、2FSK 。 9、设数据速率是 1000bps ,二进制单极性 RZ 信号、双极性 NRZ 信号、2DPSK 信号及QPSK 信号 的第一零点带宽分别为 2000Hz , 1000Hz , 2000Hz , 1000Hz 。 10、 信道复用的三种基本方法是 频分复用, 时分 复用和码分复用。 二、 对于A 律PCM 系统,求(10分) 1、 当输入信号归一化抽样值为0.56-时的输出二进制码组;) 2、 将30路话音信号按时分复用的方式复合成一个数据序列,求该数据序列的比特率。 (提示:A 律13折线主要参数见下表)

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介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ASIC 技术、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资料暂缺 电子工程学院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四川省品牌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 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信息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系统中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 遥测遥控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测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集成电路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浅谈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文章论述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对高校科研团队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首先抓好科研团队的组建,明确目标是科研团队建设的起点,选好科研带头人,促进成员团队协作精神的确立;其次,提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科学管理,以制度促进科研团队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建立系统 化、科学化的激励机制,优化科研团队工作环境。 标签:科研团队;建设;管理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研水平在内容上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迅速拓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研究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研人员单枪匹马的个人研究模式已不再完全适应当前的科研潮流,科研团队凭借自身特有的组织优势、效率优势已逐渐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的主要承担者。科研团队,就是由一定数量的、技能互补的为实现共同的科研目标组织起来的科研人员,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创新为主要工作内容,以科研项目或学科为桥梁而结合起来的组织。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科研事业发展的趋势,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往往由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团队成员的学科知识互补下共同攻克重大科研难题。高等学校目前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科研任务,许多高校组建了形式不一的科研团队,并在高等学校科研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是我国科研队伍的主力军,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如何加快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已 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在建设创新性国家和科教兴国的进程中,科研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研创新活动对高校事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科研工作要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且还需要由优秀人才组成的优秀科研團队。科研团队有着合理的组织分工、共同明确的目标、任务等,这均有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等,便于相关科学知识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设备、资金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科研团队建设在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竞争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高校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所大学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集聚此类人才的科研创新团队必然 成为高校的建设重心。 二、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培育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介绍,专业,评价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其办学主体,作为合作者提供办学硬件设施。现有系(分院)10个,本、专业40余个。 学院创建于2001年,坐落在享有“”美誉的成都,位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高新西区,占地1159亩,规划面积1500亩。现有本科、专科学生近17000名。学院学科门类配套,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现有系(分院)10个,本、专科专业40余个。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863 IC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MOTOROLA成都软件中心、Intel、、迈普、国腾等众多知名紧邻学院,依靠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人才实践基地,以及面向行业“走出去、请进来”的立体组合式项目实践,使得学院培养的兼有扎实功底和强劲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受到社会欢迎,2003年8月,学院被 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学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积淀和独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力,借助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包括与、、、和、MOTOROLA公司、IBM公司、CISCO 公司等企业建立的项目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在工程实践领域具备突出攻坚能力、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产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的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1] 学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百叶路1号邮编:611731 学院现有8个实验教学中心,共54类94间各类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1546平方米。8个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图形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文理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院广泛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推进对外交流。全院有学生实习基地总数28个,各类合作企业135家;与国外合作院校达到15所,共涵盖11个国家和地区。学院先后与英国剑桥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斯坦福厦大学,比利时鲁汶联合工程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微软、MOTOROLA、IBM、SAP、育碧、暴雪、阿里巴巴等国内外院校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院系,专业: 航空分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服务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