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河蚌

实验三河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二、实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的外形观察及解剖;

3.瓣鳃纲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镜、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

河蚌的活体和浸制标本、常见软体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生活状态观察

结合你的观察,讨论河蚌的生活方式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二.河蚌解剖

(一)麻醉

将河蚌放入盛有水的锅内,彼此不能相压,然后加温。当水温慢慢地升到35℃左右时,蚌壳逐渐张开,伸出斧足。将水温控制在45℃左右,河蚌就逐渐失去知觉,触动斧足不再收缩时,河蚌已被麻醉。

河蚌被麻醉后的照片

(二)外形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图8-1),确定河蚌的背、腹、前、后、左、右

(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1.经麻醉的河蚌头端向左,腹缘向上,壳顶部靠在蜡盘上,左手从上向下将其按住。用解剖刀柄插入左侧蚌壳与外套膜之间,仔细地将外套膜与蚌壳分离。在解剖盘上握住河蚌时,解剖刀的用力方向应朝向蜡盘。(视频1)

河蚌的外形

2..将河蚌前端向左,壳顶向外置于蜡盘中,进行内部构造观察。去除贝壳后,所看到的覆

盖在体表的一层膜状结构即外套膜。左右两片外套膜将河蚌的身体包住,并围成一个腔,称为外套腔(mantle cavity)。

3.在身体的前后端寻找闭壳肌。闭壳肌呈圆柱形,乳白色,在切痕处可见到有许多肌肉束的断面。

4.在河蚌的后端,可见该处的左右外套膜合在一起,边缘增厚,色泽变深。用镊子轻轻捏起该处上层外套膜,可见到上、下外套膜之间形成两个稍突出的孔道,背面一个较小的为出水孔(exhalant siphon),腹面较大的为进水孔(inhalant siphon),其周围有乳头状突起。

5.仔细观察铰合部下方的部位,可见一个长囊形的淡色区域,如麻醉适度,此处还在轻微搏动,该处就是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围心腔(pericardial cavity)内,围心腔属于真体腔。围心腔外覆有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小心地用尖头镊子捏起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将其剪去,可清晰地见到心脏在围心腔内有规则地跳动。(视频2)

心脏由心室和心耳两部分组成。心室一个,位于背面,壁厚,呈椭圆形,包围着直肠。心耳一对,在心室的两侧下方,为呈三角形的薄膜囊。血液从身体的血窦(blood sinus)流入心耳,在心室的前、后端有血管通出。

去除一侧贝壳后的河蚌 出水孔和进水孔

围心腔 河蚌的心脏

6.在后闭壳肌前方有一团黑色的组织,为河蚌排泄器官的一部分。将围心腔下方的外套膜向下拉,可观察到在围心腔的腹面有一条黑色的管状结构,一直伸到后闭壳肌的前方。这是河蚌的肾脏。

河蚌的肾脏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黑色管状结构为腺体部,管内有黑色的海绵状组织,(前端有短管伸入围心腔,以肾口开口其中,不易观察)。腺体部在后闭壳肌的前面向前折回,成为中空的管道,即肾脏的膀胱部(用手指轻轻将内脏团向下拉,可见在腺体部与围心腔之间有一半透明的管道,如有困难可加水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其末端以肾孔(不易观察)开口于鳃上腔。

河蚌的肾脏去掉左侧贝壳、外套膜和鳃的河蚌照片

在围心腔前端两侧有两团呈腺体状结构,即围心腔腺,能吸收周围血窦中的排泄废物,排入围心腔。

7.揭开外套膜,掀起瓣鳃,辨认内脏团(visceral mass)和肌肉质的足。

河蚌的内脏团为结实的块状结构,表面光滑,其下方连接斧状的肉足,在生活状态下足可伸出壳外,插入泥沙中。

掀起外套膜后的河蚌河蚌的口

8.在前闭壳肌的下方有二对小型黄褐色的瓣状组织,外侧的一对为外触唇,内侧的一对为

内触唇,在左右两触唇之间可找到口,为内脏团基部前端的一个小孔。

用剪刀沿着肌肉质的足和内脏团的交界处剪一条切口,用解剖刀小心地把内脏团的一侧体壁剖开,可见到弥散状分布的腺体结构,如呈淡黄色的是卵巢,呈乳白色的是精巢。用解剖刀刀背小心地刮去部分生殖腺,可见到有光滑的管道嵌在其中,此为肠道。肠道在内脏团中盘曲,最后折向背前方,向后穿过围心腔,肛门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背方。(视频3)在前闭壳肌的后方有一团褐色的腺体,称为肝脏,是河蚌的消化腺。用刀背刮去部分肝脏,有一个稍膨大的结构,为河蚌的胃。食道、胃、肠道、消化腺和生殖腺位于内脏团内。

9.在外套膜和内脏团之间有呼吸器官鳃(gill)。河蚌的鳃为大型瓣状结构。肉眼观察鳃瓣(lamina)呈淡褐色,上有波形条纹。

将圆头镊子从入水孔处小心插入,测量一下你能插入多深?这是各鳃瓣通入的管腔,称为鳃上腔(suprabranchial chamber)。剪开鳃上腔,可见到在腔的底部有四排小孔,为各鳃瓣的鳃水管在鳃上腔的开口(图8-11)。从鳃上腔处剪下一片鳃,放在培养皿内,加水后在解剖镜下观察。

内脏团局部放大

掀开体壁后的内脏团剪开鳃上腔后见到的结构

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鳃的表面有许多纵向的波形条纹,每一条即为鳃的一个结构单位——鳃水管(water tuber)。转至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在波纹上有许多条半透明的细丝,即鳃丝(lamina)。在鳃丝背面隐约可见按一定间隔排列着的带状结构,为丝间隔(interfilamentary junction)的增厚部分,它们将鳃丝联接起来形成网格状结构。

河蚌的一片鳃瓣解剖镜下鳃的两条凹槽之间结构为一根鳃水管

10.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波形条纹,在高倍镜下可见波纹的凹陷处有纵行的不透明的条状结构,即瓣(鳃)间隔(interlamellar junction),它们将两片鳃小瓣连接起来。在两个鳃间隔和两片鳃小瓣之间形成管状结构,称为鳃水管。鳃水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在鳃上腔,即在剖开

鳃上腔时见到的成排小孔。用镊子捏起鳃瓣的基部,在解剖镜下观察鳃水管的开口。

上光源下见到的鳃小孔悬浮在培养皿中鳃瓣局部照片

11.如果你解剖的河蚌外鳃瓣肿胀,撕开鳃丝有白色的液体流出,你有幸得到了一个处在繁殖期的雌蚌。(视频4)

受精卵钩介幼虫

(四)瓣鳃纲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的示范。

1、毛蚶(Arca subcrenata)

贝壳呈心脏形,壳表面有放射肋约35条左右,有棕褐色短茸毛,前后闭壳肌发达,肉可供使用。

2、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

贝壳坚厚,卵圆形,壳顶稍突起,向前弯曲。壳表面为灰白或淡黄,并有褐色斑点或带状纹。

毛蚶(Arca subcrenata ) 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 ) 3、僧帽牡蛎(Stream cucullate )

壳小,左壳稍大固着在岩石或它物上,右壳较小,盖在左壳上。

4、贻贝(Mytilue edulis )

壳略呈三角形,表面为黑褐色,光滑无肋,后闭壳肌较大,足小,两壳间有黄褐足丝伸出,用以附着外物,肉可供食用,其干制品即淡菜。

僧帽牡蛎(Stream cucullate ) 贻贝(Mytilue edulis ) 5、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

贝壳呈扇形,常有鲜红、灰白和深紫色的美丽色彩。在贝壳表面有放射肋,自壳顶向前后伸出前耳和后耳,前耳大于后耳,闭壳肌只有一个,很发达,经加工干制后即为名贵的食品干贝。

6、珍珠贝(Pteria )

左壳比右壳稍隆起,壳顶光滑,有耳状体,其余都被有同心形鳞片。能产珍珠,为世界著名的产珍珠的母贝。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珍珠贝(Pteria)

7、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壳厚而扁平,后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形帆状翼。右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两枚,左壳有两枚拟主齿和一枚大的侧齿。此蚌是当前人工育珠的良种。

8、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壳薄,黄绿色,略呈长方形,壳顶低,足强大圆柱形,入水管和出水管发达且较长,肉可供食用,经加工干制品成为蛏干。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六)作业与讨论

1、绘河蚌的内部结构图,并标明各主要结构的名称;

2、讨论河蚌的那些形态结构与水生底栖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六、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 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三角 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河蚌的系列实验

一、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了解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 3.心脏搏动与水温的关系。 4.河蚌幼体的观察。 二、材料与用品 (一)材料 活河蚌 (二)用品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炭末水溶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面形。钝圆的一端是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

称为生长线。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2)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入数滴炭末水悬浮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入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作用? (二)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三)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心脏在其内搏动。 2.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人水浴涡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49℃左右。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搏频率)。 4.开始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 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 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 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 河蚌的内部解剖: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河蚌内部结构的观察 实验5河蚌的形态结构与软体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技术。 2、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名的一般特征 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研究变温动物心搏频率与温度的关系。 4、认识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 5※<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活河蚌,蚶、牡蛎、扇贝、蜗牛、田螺、章鱼、乌贼等的浸制标本,贝壳。 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5※<实验步骤> 1、河蚌外形、运动及呼吸的观察 1.1 外形壳分左右两瓣,大小和形状一样,近椭圆形。钝圆的一端是 前端,后端稍尖,背缘互相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隆起部分为壳顶,略 偏向前端,壳表面以壳顶为中心而与壳的腹缘相平行的弧线称为生长线。 两壳在背部相连的地方有富有弹性的韧带,韧带有何功能? 1.2 运动与呼吸在安静无振动情况下,观察生活在培养缸中的河蚌, 可见河蚌左右贝壳被撑开,斧足从壳缝中伸出来。如果振动培养缸,可见 河蚌斧足缩回,紧闭双壳。在河蚌的后端用滴管轻轻注人数滴炭末水悬浮 液,可看到炭末随着水流从近腹侧的人水孔被吸人蚌体内,不久又看到它 随着水流从近背方的出水孔排出来。攴这种水流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生理 作用? 2、河蚌的解剖 用手术刀柄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人,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然后用镊子柄取代刀柄,取出手术刀。将镊子柄用力移近闭壳肌处,撑开 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 镊子柄取出。这时左右壳还能自由关闭吗?为什么?揭开左贝壳,即可进 行实验和观察内部结构。 3、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3.1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可见 心脏在其内搏动。 3.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此温度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 河蚌内配结构損式團 1.前阳壳肌; 2.后阳瓷竝; 3.口;电袖唇; 5.沓首:艮胃:7 F:虫肠:g生M : 直肠:IL JHH;12. 13. : 14阖右腔;is. 02 ;16.也房;17,祥足: 1$出水孔;39入水乳;乩外肾孔; 21 .生殖孔 (1)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 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 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 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 性的,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 组成,夕卜、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的过程:外界的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 水管--- 体外(外界)

河蚌

8河蚌 简介 河蚌Anodonta读音:[hébàng]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蚌目珠蚌科无齿蚌亚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和北非。大部分能在体内自然形成珍珠。 河蚌外形呈椭圆形和卵圆形。壳质薄,易碎。两壳膨胀,后背部有时具后翼。壳顶宽大,略隆起,位于背缘中部或前端。壳面光滑,具同心圆的生长线或从壳顶到腹缘的绿色放射线。胶合部窄,无齿。斧足发达。雌雄异体。卵在春季受精,约2个月可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卵若在秋季受精,胚体在母体内越冬,次年春季发育成钩介幼虫排出体外,钩介幼虫排出体外后,均需寄生在鱼体上,待发育成幼蚌后脱离鱼体,沉入水底,营自由生活。肉可食,亦为鱼类、禽类的天然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有的种类可用做淡水育珠。 中国习见种背角无齿蚌(A. woodiana woodiana)壳长可达200毫米,外形呈角突卵圆形,两壳膨胀,后背缘后部有翼,后背部有3条自壳顶发出的肋脉,最下条肋脉位于贝壳中线上。多栖息于淤泥底、水流缓慢和静水的水域,分布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内。雌雄异体。在江苏3月份性腺成熟,成熟卵在雌体外鳃中受精发育,约在4~5月钩介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寄生于鱼体,待发育成幼蚌后,沉落水底生活。为淡水育珠蚌,但产珠质量次。肉供食用。贝壳为中药药材。 外形和内部结构 外壳 无齿蚌具有两瓣卵圆形外壳,左右同形,呈镜面对称,壳项突出。壳前端较圆,后端略呈截形,腹线弧形,背线平直。绞合部无齿,其外侧有韧带,依靠其弹性,可使二壳张开。壳面生长线明显。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壳腹缘并行的外套痕;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

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6 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 一、实验目得: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得观察,了解软体动物得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得 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得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得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得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得浸制河蚌标本 2、河蚌得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蛏、 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得外部形态 河蚌得外形 (1)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得部分; (3)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得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得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得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得左侧,右侧为河蚌得右侧。 3、河蚌得内部解剖: (1)把河蚌得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把解剖刀得刀柄伸进河蚌左侧得壳与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与左侧得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得刀面伸进去,把河蚌得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得贝壳掀起,露出河蚌得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得闭壳肌、缩足肌与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得后闭壳肌与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得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得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5)去掉左侧得外套膜,露出左侧得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得,反之为雄性得。瓣鳃得结构:由外鳃小瓣与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得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与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得毛细血管,鳃就是河蚌得呼吸器官。 水流经鳃得过程:外界得水---入水孔---外套腔---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水管---体外(外界)。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动物学河蚌系列实验实验报告河蚌的解剖与观察实验报告 一、课题名称:河蚌系列实验二、文献综述:动物学实验(白庆笙、王英永编著)(高等出版社)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解剖观察河蚌内部器官的。 2.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特 征及其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 3. 了解变温动物心博频率与温度的关系。四、实验条件: 1 、实验:活河蚌。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恒温水浴锅、温度计、解剖器具、解剖盘、载玻片、滴管。 3 、实验药品: 炭末水混合液。五、实验原理和方法: 方式,河蚌是典型的代表;六、实验步骤设计 1 (1)外形壳分左右两瓣,钝圆的一端是 2

扭转刀柄,将壳稍撑开,缝隙,再以刀锋紧贴左贝壳内表面切断 前、后闭壳肌及其附近的肌肉,将镊子柄取出。揭开左贝壳。 从入水口沿鳃上腔边缘至唇瓣至前闭壳肌腹缘剪掉左侧外套膜, 即可进行实验和内部结构。 3 、心脏搏动与水温关系 (1 )在内脏的背侧,即贝壳绞合部附近找到围心腔,仔细观察, 可见心脏在其周围搏动。 (2 )将河蚌置于盛有室温水的水浴锅内,让水淹没心脏,记录 此温度下每分钟心博次数。 (3 )将预先制好的冰块放入水浴锅内,使水温逐渐下降,直到 4C 左右。此时心脏基本不跳动(心博频率)。 (4 )逐步加温,用温度计随时测量水温。水温每升高1~2C,记录一次心率

4 、内部构造观察⑴ 原位观察 ?前闭壳肌和后闭壳肌;伸足肌、缩足肌?外套膜、外套腔、外套线;入水管、出水管?斧足?呼吸系统:鳃瓣、(从出水口剪开一鳃瓣的鳃上腔)鳃小瓣、瓣间隔、鳃丝、丝间隔和鳃上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操作:沿鳃的上缘 剪掉左侧腮?? ,即 ?? 5 、钩介幼虫的观察 11 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贝1条1 2 、河蚌的解剖 内部构造的观察(1)原位观察 ?斧足?呼吸系统:鳃小瓣、瓣间隔、 循环系统:观察河蚌的心脏(心室、心耳)、动脉干

1-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完)

1-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完)

《动物生物学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gy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开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教学中,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掌握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观察和实验方法。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求:实验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综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课前预习,切实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观察,启发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制片和观察技术,了解代表动物的基本形

态结构,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如实进行原始记录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同时强调科学求实精神。 四、评价 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实验一、细胞的制片与观察和细胞大小的测量 目的要求: 1 学习动物细胞标本的涂片制作法和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学习并掌握测量细胞大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 制备口腔黏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2 利用显微镜测微技术测量小鼠肝细胞及其细胞核直径。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测微尺 计划时数3学时 实验性质必做 实验类型基础 每组人数20人 实验二动物组织的制片及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一般制作方法。 2掌握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2 观察四类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 主要仪器设备:显微镜

实验6河蚌解剖观察

实验六、河蚌及其它软体动物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河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掌握瓣鳃纲的主要特征,理解河蚌等瓣鳃类动物适应底栖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一些重要的经济种类,初步了解瓣鳃纲分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验材料: 1、提前一周用水冲洗的浸制河蚌标本 2 、河蚌的钩介幼虫整体装片;蚶、牡蛎、贻贝、栉孔扇贝、文蛤、杂色蛤仔、竹蛭、三角 帆蚌、褶纹冠蚌、珠蚌、河蚬、船蛆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用具: 显微镜、蜡盘、解剖刀、尖嘴镊子、解剖剪等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 河蚌的外形 (1 )贝壳:左右两瓣,等大,近似于卵圆形,合抱于体外,所以河蚌称为双壳类; (2)壳顶:为两壳背方之隆起的部分;

(3 )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呈痛心员圆排列的弧线。 (4)、铰合部:左右两壳在背部相连饿部分,其两侧有具弹性的韧带。 2.河蚌有前后、背腹、左右之分: 把河蚌拿在手中,使其壳顶向上,河蚌钝圆端朝前,稍尖端超向自己,那么:壳顶为背部,与之相对的为腹面;钝端为前,尖端为后,那么左侧就为河蚌的左侧,右侧为河蚌的右侧。 3.河蚌的内部解剖: 河蚌内部结构棋式图 1.前田壳肌;£.后阳壳竝;3.口;电泌卮; 5.音營:?胃:T.肝:艮筋:g. 士殖腺: 10.直肠:薛肛门;12.SSJ 13.肾脏:J4團创腔;15一心荃:述.」创房: 17.祥足;16出永孔;19.入水孔;20.外酌L ; 21 ?生殖孔 (1 )把河蚌的左侧向上放在蜡盘上 (2 )把解剖刀的刀柄伸进河蚌左侧的壳和外套膜之间左右移动,使外套膜和左侧的壳尽可能分离,然后把解剖刀的刀面伸进去,把河蚌的前、后闭壳肌紧贴左贝壳割离,把河蚌左侧的贝壳掀起,露出河蚌的左侧外套膜、左侧两个瓣鳃、及内脏团等、 (3)肌肉:前端有一个比较大的闭壳肌、缩足肌和一个伸足肌;后端有一个大的后闭壳肌和一个后缩族肌。 (4)先观察一下,在河蚌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5)去掉左侧的外套膜,露出左侧的两个瓣鳃,如果外瓣鳃肥厚,则说明此河蚌为雌性的, 反之为雄性的。瓣鳃的结构:由外鳃小瓣和内鳃小瓣及二者之间的瓣间隔、腮上腔等组成, 外、内鳃小瓣由许多鳃丝和丝间隔组成,从而形成了很多鳃小孔;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是河蚌的呼吸器官。

实验四 河蚌

实验三河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河蚌外形及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一般结构及其特征,认识软体动物门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 二、实验内容 1.河蚌活体观察; 2.河蚌的外形观察及解剖; 3.瓣鳃纲常见和重要的经济种类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解剖镜、解剖器具、解剖盘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 河蚌的活体和浸制标本、常见软体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河蚌生活状态观察

结合你的观察,讨论河蚌的生活方式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二.河蚌解剖 (一)麻醉 将河蚌放入盛有水的锅内,彼此不能相压,然后加温。当水温慢慢地升到35℃左右时,蚌壳逐渐张开,伸出斧足。将水温控制在45℃左右,河蚌就逐渐失去知觉,触动斧足不再收缩时,河蚌已被麻醉。 河蚌被麻醉后的照片

(二)外形观察 1.观察河蚌的外部形态(图8-1),确定河蚌的背、腹、前、后、左、右 (三)内部解剖和观察 1.经麻醉的河蚌头端向左,腹缘向上,壳顶部靠在蜡盘上,左手从上向下将其按住。用解剖刀柄插入左侧蚌壳与外套膜之间,仔细地将外套膜与蚌壳分离。在解剖盘上握住河蚌时,解剖刀的用力方向应朝向蜡盘。(视频1) 河蚌的外形 2..将河蚌前端向左,壳顶向外置于蜡盘中,进行内部构造观察。去除贝壳后,所看到的覆

盖在体表的一层膜状结构即外套膜。左右两片外套膜将河蚌的身体包住,并围成一个腔,称为外套腔(mantle cavity)。 3.在身体的前后端寻找闭壳肌。闭壳肌呈圆柱形,乳白色,在切痕处可见到有许多肌肉束的断面。 4.在河蚌的后端,可见该处的左右外套膜合在一起,边缘增厚,色泽变深。用镊子轻轻捏起该处上层外套膜,可见到上、下外套膜之间形成两个稍突出的孔道,背面一个较小的为出水孔(exhalant siphon),腹面较大的为进水孔(inhalant siphon),其周围有乳头状突起。 5.仔细观察铰合部下方的部位,可见一个长囊形的淡色区域,如麻醉适度,此处还在轻微搏动,该处就是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围心腔(pericardial cavity)内,围心腔属于真体腔。围心腔外覆有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小心地用尖头镊子捏起外套膜和围心腔膜,将其剪去,可清晰地见到心脏在围心腔内有规则地跳动。(视频2) 心脏由心室和心耳两部分组成。心室一个,位于背面,壁厚,呈椭圆形,包围着直肠。心耳一对,在心室的两侧下方,为呈三角形的薄膜囊。血液从身体的血窦(blood sinus)流入心耳,在心室的前、后端有血管通出。

河蚌解剖及其他软体动物门

河蚌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壳顶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 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

探究河蚌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探究河蚌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1)以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全面提升素质的质量观为主要指导理念,通过自己观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和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努力体现实验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主体性、层次性和探究性等特点。 (2)紧扣关键词“探究”和“特征”,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相对应措施。 2、理论依据 以《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 3、教学特色 (1)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协助学生构建以“特征”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和以“探究”为核心的水平结构,依据结构性教学原则,体现的是的“知识——水平双主线”特色。 (2)依据动机性教学原则,激发学习情趣的方式新颖,提出一些要求体现情感的目标。 (3)具体教学要求符合《生物学课程标准》,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的是整体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以学案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依据的是启发诱导、教学最优化原则。 (5)导学案具有记录实验现象、表现原因、分析过程、归纳实验结论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以探究实验活动来整合知识和水平要求,体现教学的“知识——水平双主线”特色。知识以重要概念为核心,而其中又要以“河蚌适合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主,以“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为辅,以“特征”知识为基础来理解“关系”。河蚌特征选择了:外形、内部结构、运动、呼吸等,这些特征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合。为有效突出水平重点,故只对探究水平中的“实行观察和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提出了水平要求,而对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给予确定性的安排。 2、学情分析 附近有黄河支流、浇灌农田的坝,我们学校的学生经常见到河蚌,很多学生还养了河蚌,但是不了解它。所以以河蚌为学习材料学生兴趣很浓。但学生自主探究水平还较低。 3、教学条件分析 优点:相对应的实验器材学校基本有。 缺点:实验室无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