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练习及答案

液压练习及答案
液压练习及答案

第3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习题

简述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作用和类型。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取决于什么?泵的工作压力与额定压力有何区别?

什么是液压泵的排量、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它们的关系如何?

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哪两方面的能量损失?产生损失的原因何在?

齿轮泵压力的提高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齿轮泵的压力?

试说明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流量压力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泵的限定压力和最大流量如何调节?调节时泵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将如何变化?

双作用叶片泵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为什么轴向柱塞泵适用于高压

外啮合齿轮泵、叶片泵和轴向柱塞泵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试比较各类液压泵性能上的异同点。

某液压泵在转速时,理论流量。在同样的转速和压时,测得泵的实际流量为,总效率,求:(1)泵的容易效率;(2)泵在上述工况下所需的电动功率;(3)泵在上述工况下的机械效率;(4)驱动泵的转矩多大?

液压马达的排量,入口压力,出口压力,容积效率,机械效率,若输入流量,求马达的转速、转矩、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各为多少?

某液压泵当负载压力为时,输出流量为,而负力为时,输出流量为。用此泵带动一排量为的液压马达,当负载转矩为时液压马达的机械效率为,其转速为,试求此时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为多少?

某变量叶片泵的转子径,定子内径,叶片宽度。求:当泵的排量时,定子也转子间的偏心量有多大?泵的最大排量是多少?

某轴向柱塞泵的柱塞直径,柱塞分布圆直径,柱塞数。当斜盘倾角,转速,输出压力,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时,试求泵的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所需电动机功率。?

一泵的总泄漏量,式中C——泄漏系数,p——工作压力,当将此泵作液压马达使用时,在相同转速和相同压力的条件下,其容积效率与泵是否相同?试证明。

一液压泵可兼作液压马达使用,设二者的机械损失扭矩相同,在相同的工作压力时,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试证明。

一液压泵额定压力,机械效率,由实际测得:

(1)当泵的转速,泵的出口压力为零时,其流量。当泵出口压力为时,其流量。当泵出口压力为时,其流量,试求泵在额定压力时的容积效率。

(2)当泵的转速为,压力为额定压力时,泵的流量为多少?容积效率又为多少?

(3)在以上两种情况时,泵的驱动功率分别为多少?

一齿轮泵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转速,在额定压力下输出流量,试求该泵在额定压力时的容积效率。

试求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变量段(BC段)的流量压力表达式(泄漏和定于移动时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哪些因素影响BC段曲线的斜率?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弹簧预紧力时斜率会不会改变?

一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如图示。设,试求该泵输出的最大功率和此时的压力。

一斜盘式定量轴向柱塞泵,柱塞直径,柱塞数,柱塞分布园直径,斜盘倾角,已知:在压力时,容积效率;在压力时,容积效率,试求:

(1)压力,转速时,泵的实际流量;

(2)压力,转速时,泵的实际流量。

一液压马达每转排量,供油压力,输入流量,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液压马达回油腔有的背压,试求

(1)液压马达的输出扭矩;

(2)液压马达的转速。

一定量泵向一定量液压马达供油与马达具有相同的参数:,,,若泵的转速,液压马达的负载扭矩,不计管路损失,试计算:

(1)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

(2)液压马达的转速;

(3)液压马达的有效输出功率;

(4)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一限压式变量叶片泵向定量液压马达供油。已知:定量液压马达排量,容积效率,机械效率,负载扭矩,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如图示,设在压力管路中有的压力损失,试求:

(1) 液压泵的供油压力;

(2)液压马达的转速;

(3)液压马达的输出功率;

(4)液压泵的驱动功率(设液压泵的总效率)

第3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习题答案

答:

液压泵作用是把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向系统提供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流。

液压马达的作用是把输入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输出轴转动的机械能,用来推动负载作功。

液压泵的分类:

A)按液压泵输出的流量能否调节分类

液压泵可分为定量液压泵和变量液压泵。

B)按液压泵的结构型式不同分类

答:

液压泵的工作压力决定于外界负载的大小(而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外负载增大,泵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泵的工作压力是指液压泵在实际工作时输出油液的压力,即油液克服阻力而建立起来的压力。

泵的额定压力是指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连续运转正常工作的最高工作压力。

液压泵在工作中应有一定的压力储备,并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和容积效率,通常它的工作压力应低于额定压力。

答:

排量V:液压泵轴转一周,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液体体积称为液压泵的排量。

理论流量q t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理论上可排出的液体体积。它等于排量和转速的乘积。

实际流量q:是指考虑液压泵泄漏损失时,液压泵实际工作时的输出流量。所以液压泵的实际流量小于理论流量。

答:

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

机械损失是指因摩擦而造成的转矩上的损失。

答:

受泄漏大和存在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

采取措施:A)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B) 提高轴与轴承的刚度

C)对泄漏量最大的端面间隙采用自动补偿装置等。

答:

表示泵工作时流量随压力变化的关系。A点为始点表示空载时泵的输出流量(qt)。B为转折点,Pb就是限定压力,表示泵在保持最大输出流量不变时,可达到的最高压力。C点所对应的压力是pc为极限压力(又称截止压力)表示外载进一步加大时泵的工作压力不再升高,这时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为零,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为零。

调整螺钉1改变原始偏心量e0,就调节泵的最大输出流量。当泵的工作压力超过pb以后,定子和转子间的偏心量减小,输出流量随压力增加迅速减小。

调整螺钉4 改变弹簧预压缩量,就调节泵的限定压力。

调节泵的最大输出流量,即改变A点位置,使AB线段上下平移。

调节泵的限定压力,即改变B点位置,使BC段左右平移。

答:区别:

定子和转子偏心安置,泵的出口压力可改变偏心距,从而调节泵的输出流量。

在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中,压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压油腔相通,吸油腔一侧的叶片底部油槽和吸油腔相通,这样,叶片的底部和顶部所受的液压力是平衡的。这就避免了双作用叶片泵在吸油区的定子内表面出现磨损严重的问题。

与双作用叶片泵相反,限压式变量叶片泵中叶片后倾。

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结构复杂,泄漏大,径向力不平衡,噪音大,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都没有双作用式叶片泵高,最高调定压力一般在7MPa 左右。但它能按负载大小自动调节流量,功率利用合理。

答:轴向柱塞泵结构紧凑,径向尺寸较小,惯性力小,容积效率高,目前最高压力可达40MPa,甚至更高,一般用于工程机械、压力机等高压系统。

答:外啮合齿轮泵注意事项:

·泵的传动轴与原动机输出轴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联轴节时,其不同轴度不得大于,采用轴套式联轴节的不同轴度不得大于。受泄漏大和存在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泵的吸油高度不得大于。吸油口常用网式过滤器,滤网可采用150目。工作油液应严格按规定选用,一般常用运动粘度为25~54mm2/s,工作油温范围为5~80℃。泵的旋转方向应按标记所指方向,不得

搞错。拧紧泵的进出油口管接头连接螺钉,以免吸空和漏油。应避免带载起动或停车。应严格按厂方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泵的拆卸和装配。叶片泵注意事项:

·泵轴与原动机输出轴之间应采用弹性联轴节,其不同轴度不得不大于。

·泵的吸油口距油面高度不得大于,吸油管道不得漏气。

·油箱应保持清洁,油液的污染度不得大于国标等级19/16级。

·工作油液的牌号应严格按厂方规定选用。一般常用运动粘度为25~54mm2/s,工作油温范围为5~80℃。

·泵的旋转方向应按标记所指方向,不得搞错。

·应严格按厂方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泵的拆卸和装配。

轴向柱塞泵注意事项:

·泵的传动轴与原动机输出轴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联轴节,其不同轴度不得大于,不允许在泵的传动轴端直接安装皮带轮或齿轮。

·吸油管、压油管和回油管的直径不应小于规定值。对允许安装在油箱上的自吸泵,油泵的中心至油面的高度不得大于,自吸泵的吸油管道上不允许安装过滤器。吸油管道不得漏气。·新泵在使用一周后,需将全部油液滤清一次,并清洗油箱和滤油器。正常使用后,一般每半年更换一次液压油。油液的污染度不得大于国标19/16级。

·工作油液的牌号应严格按厂方规定选用。一般常用运动粘度为16~47mm2/s,工作油温范围为5~80℃。

·油泵的旋转方向应按标记所指方向,不得搞错。

·应严格按厂方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泵的拆卸和装配。

答:齿轮泵: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自吸性好,维护方便,耐冲击,转动惯量大。但流量不可调节,脉动大,噪声大,易磨损,压力低,效率低。高压齿轮泵具有径向或轴向间隙自动补偿结构,所以压力较高。内啮合摆线齿轮泵因结构紧凑,转速高,正日益获得发展。

单作用叶片泵:轴承上承受单向力,易磨损,泄漏大,压力不高。改变偏心距可改变流量。与变量柱塞泵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的优点。

双作用叶片泵:轴承径向受力平衡,寿命较高,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声小,结构紧凑。不能做成变量泵,转速必须大于500r/min才能保证可靠吸油。定子曲面易磨损,叶片易咬死或折断。

螺杆泵:结构简单,重量轻,流量和压力脉动小,无紊流扰动,噪声小,转速高,工作可靠,寿命长,对油中的杂质颗粒度不敏感,但齿形加工困难,压力不能过高,否则轴向尺寸将很大。

径向柱塞泵:密封性好,效率高,工作压力高,流量调节方便,耐冲击振动能力强,工作可靠,但结构复杂,价格较贵,与轴向柱塞泵比较,径向尺寸大,转动惯量大,转速不能过高,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

轴向柱塞泵:由于径向尺寸小,转动惯量小,所以转速高,流量大,压力高,变量方便,效率也较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贵,油液需清洁,耐冲击振动性比径向柱塞泵稍差。

解:(1)

(2)

(3)

(4)

解:

?

解:

图a

解:(1)求偏心量

以单作用式叶片泵的理论排量公式计算(忽略叶片厚度)

(2)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最大可能的偏心量emax ,再求出最大可能的理论排量

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最小间隙选为

?

解:

泵的理论流量qt

实际流量q

电动机功率P

解:不相同,因为:

两者虽相同,但液压马达的实际流量Q大于理论流量QT 故

解:不相同,因为:

两者虽相同,但液压马达的实际输入扭矩大于理论扭矩MT 故

解:

第二种情况:

解:

解:设定子半径R,转子偏心量为e当二叶片处于最上位置时其密封容积最小,而到达最下位置时容积最大若不考虑叶片厚度,则每转一圈,二叶片间的密封容积的吸油量近似为:

转子转一圈,共有Z个密封容积,故排量:

平均流量: (1)

式中:

C——常数,

设:——限定压力

——调压弹簧的初压力缩量

——调压弹簧的刚度

——反馈活塞的面积

已知超过后,偏心量e减小,设为定子最大偏心量则偏心量为:

(2)

以(2)代入(1)得Q-P线

(3)

式中:——最大流量,

由式(3)可知:

斜率

在D、B、n、A一定的情况下,斜率与弹簧刚度K成反比,K越大,直线越平坦。改变弹簧预紧力即改变X。斜率不变。

解:在BC线上任一点压力P对应的流量为:

解:

泵排量:

解:

?

解:

解:

题图

五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五年级下册 一二单元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2.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等 我的交流: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我的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复杂。 我的交流: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发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猜想: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 我的方案:取两支试管,倒入等量的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然后向两只试管中滴入同量的碘酒,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 试管1 淀粉液、碘酒、试管 不加唾液 变蓝色 试管2 加唾液 没有变化 我的发现:唾液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填一填 1.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呼吸、排汗、大小便。 2.蓝 3.唾液腺,淀粉,麦芽糖。 4.消化,小肠 5.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生活中的科学: 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2.我们的呼吸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3.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屏住呼吸。 我的交流:不舒服。 我的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我的猜想: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相同。 我的方案:1.收集呼出的气体,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

火柴深入瓶内,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充满空气的杯子里。2.用打气筒通过橡皮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充气,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 我的记录: 火柴继续燃烧 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石灰水没有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 我的发现: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相同。 我的交流: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我的发现: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我的交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我的发现: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填一填 1.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氧气、二氧化碳。 3.不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冬天戴口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小法官 1.对 2.对 3.对 3.心脏和血管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3.血管的种类有哪些? 4.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 观察研究 我的猜想:人在静止、轻微运动和剧烈运动时心跳不一样。 我的方案:测同一个人静止、轻微运动和剧烈运动后的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我的记录:略 我的发现:人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跳动次数不一样。 我的猜想: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 我的方案:观察心脏模型。 我的发现: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我的交流: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我的发现: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 填一填 1. 左,倒置的梨,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 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3.收缩,舒张,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心脏。 4.60——100 5.略 小法官 1错 2.错 3.错 4.对 生活中的科学 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不吸烟、不饮酒。 4.脑与神经 我想研究的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 > 4.0×40=1200 20×25=500 1200+500=1700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11×2=22 11+22=33 4.×40=120 40×20=800 120+800=920 900 乘法笔算 4.3×16=368 368-23=345 5. 12×4=48 13×12=156 乘法笔算 3. 500000 个1 十 1十 相加

四三 2000000500 400 练习一 4.00×20=16000 练习一 4.5×7=455 455×2=910 5.5×60=390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5.2×23=736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9×32=1568 5. > > 连乘 4.×6=18 28×18=504 5. 12×6=72 72×4=288 练习二 5.8×20=1960 1960 6.×3=18 18×2=36

练习二 3. B B 4. 186÷2=62 62×12=744 复习 9.8×12=816张 10. 1小时=60分钟 21×60=1260 11.8×12=936 54×4=208 复习 7.5×30=1350 50×28=1400 8. 17×12=204 17+204=221 9.0×15=450 450÷9=50 第一单元自评 4. > > 8. 24×3=72 26×15=390 15×24=360

360 9.4×12=288 288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5.00×4=2000=2 认识吨 2. B C D A 5.4÷5=12 (4) 至少要运13次 练习三 3.千克=2000克 2000÷10=200 200×500=100000=100 4.0+50=90 90×22=1980=1吨980千克练习三 3.÷3=3 27÷3=9 4.00×4=2000=2 第二单元自评 4.000+1000=4000=4 9. ÷8=4 10. 13时-8时=5时 240×5=1200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1.800704011010001 1300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答案汇总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一:基础辨识能力 参考答案 (一) 1海底“黑烟囱”2.逻辑顺序 3记叙、描写、说明 4比喻 5列数字、举例子、摹状貌、作比较等 (二) 1.老太太 2.明线是杉田卖菜,暗线是老太太生活日益穷困 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 4.“她清瘦……女人”,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5.好,因为“纽扣”既是文章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小说人物命运的写照.以“纽扣”为题简要、含蓄。 (三) 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2.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 5.指出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具体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总结论点。 (四) 1.指心灵与他人隔膜而变得冷漠、世故。(答案不惟一,意思相近即可) 2.①——⑨⑩;第一层:叙述家人教育孩子的两件事,第二层:发表自己的感慨 3.记叙、议论;对比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别,为后文作铺垫 4.在竞争中既要争做强者、力争胜利,又要对失败者、弱小者充满同情,可以举学习、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5.“父亲”:轻视体力劳动者,看不起下层人民;“妻子”:认为天真、善良是要吃亏的;“我”:愿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意思对即可) 6.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二:基本分析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 1.导语部分,标题和导语都是对消息核心事实的概括,只不过导语比标题更具体详细。 2.主体部分为第②段;分两层:①②③④⑤ 3.③、④ 4.介绍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是消息的结语部分。 (二) 1.冰雹的形成,冰雹的分类,冰雹的预报 2.分两层;第①段为一层。总说降水的两种形态;第②③④为一层,具体解说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如何预报。 3.不能颠倒,这三段依次说明冰雹的形成、分类以及预报,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顺序合理。 4.表格略 5.只要所写句子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例如:冰雹的危害很大,预报冰雹就很重要 (三) 1.①②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兄弟俩偷羊受到村民的惩罚;③④⑤段是故事的发展,写其中一个兄弟尽心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⑥⑦⑧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老人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2.高潮在文章的最后,老人弥补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徒 3.所有的村民经过老人的身旁,都会停下脚步与老人说上几句话,表达他们的敬意;小孩子也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4.这一生,他似乎是为了他人而活 5.老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6.人难免会犯错误,关键在于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正错误,弥补过失。(意思对即可) (四) 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且每一层都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开头,构成排比 3.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4.文段以议论为主,其中不乏哲理深刻的句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来回答 5.这是一个自由表述题,可从语言优美、哲理深刻、结构清晰等角度选一个进行赏析。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知识辨识

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案一:基础辨识能力 学生姓名:时间:年月日【常见考点】 基础辨识能力指的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具体来说,指能辨识各种文体,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等等。 在中考阅读题中,考查“基础辨识能力”的考点主要有: 1.指出记叙文中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和要素等。 2.辨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3.判别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辨小说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等。 5.识别特殊体裁(如新闻)的结构。 6.辨别文中的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7.判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答题点拨】 解答基础辨识题首先要夯实基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然后在阅读训练中掌握答题的技巧。 比如,辨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看说明的内容。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形态、结构,多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用时间顺序;其他则多用逻辑顺序。 2.看说明的对象。说明某事物多用时间、空间顺序,说明事理则多用逻辑顺序。 3.看标志词、过渡词。如果文段有表时间、空间的词语,则多为时间、空间顺序;如果文段有“为什么、首先、所以”等推理性的词语,则多为逻辑顺序。辨识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答题时先要看文题,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再看文段,确定提出观点的段落;最后抓住概括性的句子即可。小说的阅读重点是对主要人物的辨识,判断的依据不应该是描写人物的笔墨有多少,而应该看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意图靠谁来表达。 【单项训练】 (一)海底“黑烟囱” ①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在东太平洋海底熔岩上,发现的350摄氏度的含矿热液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喷出。矿液刚喷出时为澄清溶液,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形成

四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 我们的食物 我想研究的问题 1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2我们的食物有那些? 3、我们的食物从哪里产生? 观察实验昨日三餐统计: 我的发现:我们每天吃的失误不同,有时搭配不合理。 给食物分类 我的方案:准备不同的食物比如黄瓜、茄子、牛肉、猪肉、苹果、香蕉 我的发现:根据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可以把它们分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 我的收获: 1填一填1)我们的食物有白菜、茄子、大米、小米、面包、猪肉。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肉类、面食类、蔬菜类、三大类 2)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 2、小法官 1)我们家天天吃火腿肠,因此火腿肠应该是主 食( F ) 2)像太空豆角、太空辣椒等是在太空育种的,所以太空蔬菜不来自于大自然( F ) 2 我们的营养 我想研究的问题 1 人为什么需要不同的食物? 2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观察实验: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脂肪?

我的方案: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 我的发现:白纸上有油渍出现,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淀粉 我的方案:在一块馒头上滴上碘酒 我的发现:馒头上出现了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如何验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我的方案: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瘦肉在酒精灯上 我的发现:有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 3)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用力在纸上挤压花生米,花生米会在纸上留下油渍,这说明花生米里含有脂肪。 2、小法官 1)从食品包装袋上可以获得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等信 息( T ) 2)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维生素( F ) 3 饮食与健康 我想研究的问题 1、怎样饮食才是科学的? 2有营养的东西有多少? 3为什么我 们要吃有营养的东西? 4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 观察实验

四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2、桂林山水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波澜壮阔) 的大 海 (无瑕) 的翡翠 (峰峦雄伟) 的泰山 (水平如镜) 的西湖( 新生) 的竹笋 (连绵不断) 的画卷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 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①桂林山水甲.天下。甲: 第一句意: 桂林山水的美景是天下第一。②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碧: 碧绿游: 游赏。句意: 荡舟漓江,观赏 桂林的山水,好像进入了无比美妙的画境,令人心旷神怡,流恋忘返。读写平台。 1、读课文片断,填空。这样的 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①“这样的山”,指桂林奇、秀、险的山;“这样 的山水”指漓江静、清、绿的水。②其中,围绕、倒 映两个词语把山和水联系起来,这是“画卷”的主体。再加上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的点缀,使人觉得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③与“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句子是: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给下面 的段落加标点,再仿照文中句式,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几句话。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清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瑕的翡翠。我看见过波涛声汹涌的长江,游玩过直拔云霄的仙女山,却没看见过长沙寿湖这样的景。长寿湖的水真清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似乎听到周围中的鸟语,长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各种景物,仿佛可以荡漾出绿色的波纹; 长寿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瑕的翡翠。拓展空间1、由山和水(海) 组成的成语有许多,试着写一写: 山 ( 清 )水 ( 秀 ) 山 ( 高 )水 ( 长 ) 山( 光 ) 水( 色 ) 山 ( 盟 )海 ( 誓 ) 山 ( 珍 )海 ( 味 ) 山( 南 ) 海( 北 ) 2、仿照例子,写出自然景色的四字词例: 日薄西山: 月落乌啼日出东方日入大海 艳阳高照月色朦胧: 阳光灿烂星光暗淡星光璀璨月明星 稀水天一色: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春光明媚奇花异草阅读 短文,完成练习 1、查字典,填出“解”的读音,再写 出语句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处。解(jiě) 懂,明白。 2、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回答括号时的问题 (1) 成千盈 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句子这样写好在哪里? ) 答: “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小天使”比喻孩子们,这样写突出了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2) 这 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 答: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体会 到了海棠花开得多,密密层层的,很美,让人觉得充满 勃勃生机,还觉得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 3、记金华的双龙洞查字典,写出带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十来进.: 指一个院落。进.学校读书到。颜色各异.: 不同奇花异.草奇异用带点的词语造句无论……都……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同学们都准时到校上课。时而……时而……小红在湖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4)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课外阅读能力训练

课外阅读能力训练 复习内容:课外阅读能力训练。 复习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训练题型和基本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复习难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准确把握人物思想。 复习过程: 一、质疑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之《课外阅读能力训练》。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教家是谁?(孔子) 你知道他说过一句关于“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知识”的名言是?(温故而知新) 二、问题激趣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 生:喜欢。 师:读故事之前,请同学先同老师闯关,把学习方法的秘密互相交流. 第一关:入关:遇到不识的字怎么办? 1.查字典:用部首查字法,找准字的部首(几画),再到相应的部首目录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找到相应得页数去拼读。 2.可以请教。 第二关 :闯关:多音字如何读正确? 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例:教师上数学课时,教我们数数。 shǔ(数一数) jiāo(教书) 数教 shù(数字) jiào (教学) 第三关:升级: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 1、利用工具书。 2、结合生活实际。如《乡下人家》中的“捣衣”。 3、结合上下文理解。(常用方法) 第四关:飞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抓文章的重点句概括。

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一句话。 2、分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什么,然后把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普罗米修斯》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 3、抓住过渡句来归纳主要内容。 4抓住主要标题来归纳主要内容。 第五关:腾空: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如:《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 2、善于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学习人物品质。 如:《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3、找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闯关成功,请同学美美的读故事,展示学习本领。 一棵树上的两种果实 有两户人家相邻而居,以院墙相隔,墙东栽了一棵石榴,墙西栽了一棵樱桃。开花时节,姹紫嫣红,分.(fēn fèn)外妖娆。两家人经常坐在树下乘凉、吃饭, 因为有了两棵树,他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时间久了,两棵树的枝条开始向外生长,逐渐蔓过了院墙的界限,石榴的枝条跑向了墙西,而樱桃的枝条也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伸向了东邻。 又到了开花时节。东家开始给石榴打药了,因为石榴树上生了许多的虫子。他给石榴打完药,仔细观察了一番,竟然发现樱桃蔓过来的枝条上也有害虫。他想了想,觉.(jué jiào)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家的石榴引起的。于是,他重.(chónɡ zh ònɡ)新配了药,沿着蔓过来的枝条将药打在樱桃枝上。过了几天,他竟发现所有的害虫消灭得无影无踪。他感到很快乐。 一场大风后,残花遍地,西家人动手给樱桃破损的枝条进行了捆绑。捆绑完时,突然发现越过院墙的石榴也是体无完肤,他想,东家的主人可能出差了,要是几天不回来,石榴就会错过花期。他想着想着就动起手来,也将石榴的残枝进

六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第一课病毒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有多少种? 探究与体验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用点84消毒液,通风换气等。 一、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 (2)菌丝 (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 (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 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2.细菌有什么特点? 3.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4.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 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腐生细菌 (4)72次108次 三、馒头发霉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 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 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我的方案:取四片同样的馒头,分别标上1.2.3.4号,将1.3号馒头分别滴上水,2.4号不滴水,用4个透明塑料袋分别密封好4片馒头,将1.2号放在温度较高的阳台上,3.4号放在温度较低的室内。每天按时观察,把观察的现象和出现的部位记录下来。 我的发现: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如何防止物品发霉? 我的交流:许多食品、衣物、日常用品等,如果不妥善保管就会发霉坏掉造成损失。 我的发现:为了防止食品、衣物等易发霉的物品,应该放在通风降温的地方,用防腐剂真空包装等方法防止发霉。 我的收获 1、有食物、衣物、日常用品 2、真菌 3、真菌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患病,有益的 2、生活中的科学。 真菌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你知道有哪些? 有利的一面:利用真菌制作食品、调料、药品等 有害的一面:会使人类或其它生物患病 四、食用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蘑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区别有毒蘑菇? 3、你知道的食用菌有哪些?

《综合教程》同步练习答案

基英1同步练习答案 Unit 1 I. Multiple Choice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DACBD 6-10:CDBCD II. Word Derivation 1. unknown 2. brevity 3. confrontation 4. laughter 5. loneliness 6. gravity 7. dreamy 8. unlock III. Blank Filling: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a suitable word or expression. 1. noted 2.hoarse 3.shudder 4.con spicuously 5.brief 6. haven 7. rest 8.giving in 9.an guish 10.summon IV. Translation

1. If we do not confront and overcome these internal fears a nd doubts, we cease to grow. 2. All the data illustrates that agricultural reforms need t o go hand in hand with general economic reforms. 3. When you go away, don’t leave the laptop on the de sk. Lock it away somewhere. 4. An irresistible strength seemed to well up within him as he thought of his mother who had been dead. He de cided never to give up before realizing his aim. 5. My roommate and I hit it off from the very first day we moved in, probably because we have something in co mmon. Unit 2 I. Multiple Choice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1-5:ABBBD 6-10:BDCDD II. Word Derivation 1. sorrowful 2. superiority 3. mechanical 4. sc ornful

阅读能力训练及答案.doc

阅读能力训练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 1. 酒 事 于德北 17岁那年,我离开了学校,走上了社会.我父亲是一个古板而严谨的人,他当时是一家报纸的副总编,在人群里总有点面子,特别希望我能去一家好一点的高中重读.我生来就倔 ,小事还犹豫,大事从来是一去不回头.当时,我外语不好,数学不好,考上大学的希望十分渺茫,所以,我毅然选择离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漂泊. 我曾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力工。 力工的活苦,没技术,让人瞧不起。不像钢筋工、架子工、木工、电工那么气派,受人尊敬。力工像杂役,什么地方缺人都得顶上。 心中就苦闷。 苦闷也没有办法,因为,这毕竟上自己的选择。 那年夏天,雨水大,工期被耽误了,大家都很着急。有一天,我被分到李师傅带的混凝土班,跟着大家打立柱。一天的任务是11根立柱,打到下午的时候,云彩就来了。李师傅抬头看看天,凭空叫了一句:“爷儿几个,加把劲,抢雨前干完了,我管酒。” 我知道这个李师傅,他是建筑公司的劳模。他有一个疯老婆,已经疯了三十几年,但三十几年里,李师傅从来没让她磕着、碰着,从来没让他弄脏了衣服,从来没让他走失过。 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师傅有一个女儿,刚刚上大学,李师傅的负担不轻,平日里花钱节省人人尽知。 “真管酒?”有人问。 “管!” 李师傅平时是一个话语极少的人,他这一喊,有一点一诺千金的意思,身边的人陡然增了一股劲,硬是抢在倾盆大雨下来之前,把立柱打完了。 酒、肉都有价,酒是9毛钱一斤,肉是8毛钱一盘。 六个人,围坐在工棚里,大呼小叫地吃开了。 我不会喝酒,自然往后挪挪身子,我感到有点冷。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扶住了我的后背,并用力地往回拢了拢。 是李师傅。 他把发乌的饭盒递到我眼前,说:“啁一口。” 我摇了摇头。 “啁一口。” 语气是命令似的。 我接过饭盒盖,抿了一口里边的白酒,顿时被呛得咳嗽起来。 李师傅拍了拍我的后背,鼓励说:“再啁一口。”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二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三下科学基训一单元答案 P1 2.怎样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 用手推小车。静止的小车动起来了。 用积木搭个山洞,让小车钻。小车能否过去山洞跟山洞的人小,和用的力人小有关P2 有关系. 1(1)力,力(2)力,推力,拉力。推力,拉力。 2.设计一个高且光滑的滑梯,小车从滑梯上部滑下,会跑得又快又远。 P3 2、滑梯里有哪些学问? 双手按在桌面上向前推。感觉很费劲。 找个同学,在地面上推拉他。感觉很费劲。 与物体表血?粗糙程度育关。与物体接触血积、表曲粗糙程度有关。 P4 1、(1)摩擦力(2)粗糙程度,粗糙,人,光滑,小(3)重,轻 2、润滑油有润滑的作用,减少了摩擦力。 P5 2、玩跷跷板时,育哪些有趣的现象。 找个比我瘦的同学一起玩。我一下就把他翘起来了。 P6 在杠杆左右两边,多次放钩码试验。 只要距杠杆尺屮心一样长,两边放的钩码数一样,杠杆尺就可以平衡。

(1)一样多,屮心相等(2)平衡原理,托盘、指针盘、游码、祛码、毁子(3)左盘,右盘,银子(4)跷跷板、天平秤。 P7 2、弹簧里有哪些用处? 找个带弹簧的圆珠笔弹弹试试。圆珠笔里的弹簧能使笔弹起来。 找个拉力器试试。拉力器的弹簧有力量。 不同材料的物品压缩或拉伸后形状的变化不一样。 P8 1、(1)要恢复到原來形状的(2)沙发,弹簧秤,拉力器,圆珠笔,皮球。 2、做沙发和车辆的减震。 P9 2、利用磁铁能做哪些游戏? 磁铁的朋友丿应该是铁制品。拿看磁铁,吸实验。 P10 能吸住的就是磁铁的朋友。 不一样,实验材料:回形针数个,磁铁一个,实验过程:用磁铁的左端,屮间,右端分别吸冋形针。 能隔着物体吸铁。实验材料:磁铁,口纸一张,冋形针数个,隔着门纸用磁铁吸冋形针。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P11 拿一根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找两块磁诙,互相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1页共16页有干扰。把磁诙放在正在收听的录音机旁边。录音机会受到干扰。 1.(1)圆形磁铁、长方形磁铁,形状。(2)吸附,吸铁。 (3)磁诙两端的磁性人。(4)南北,两,南极,S,北,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 沁园春雪积累与运用1.qìn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2.⑴娇艳美好。⑵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作品。⑶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⑷指称雄一世的人物。⑸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3.⑴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⑵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词牌填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5.⑴对偶夸张⑵拟人理解与鉴赏1.日本帝国主义陕北2.北国雪景英雄人物3.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望惜5.这样写使得群山与高原充满了勃勃生机。以银蛇飞舞比喻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比喻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6.不能。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是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拓展与提高一、1.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2.寒秋。橘子洲头。“我”看湘江北去。3.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4.“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5.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二、1.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照万代。新时代的我们会踏着先烈的脚步,不辜负如此多娇的江山。让我们自豪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我的选择:丙理由:《沁园春雪》这阕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甲曲的“哀伤”很显然不适合这首词。乙方案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不是咏雪的抒情长调,而是一曲爱情的悲歌,也不适宜作这首词的背景音乐。丁方案《红色娘子军》节奏较快,不宜选为朗诵的配乐。只有丙方案的《安妮的仙境》节奏舒缓,柔美中隐含着刚劲,适合作为《沁园春雪》的背景音乐。 2 雨说积累与运用1.pǔ suō dǒu lì gù zhì qiǎng bǎo yīn lǚ xuān rǎng 2.禁锢:束缚,强力限制。襁褓:背婴儿用的宽带子和包婴儿用的被子;泛指背负、包裹婴儿所用的东西。喧嚷:大声叫嚷。探访:访求;探望。安息:安静地休息(多用于悼念死者)。3.禁锢干涸;喑哑明暗;蓑衣衰老;条缕镂空4.⑴润物细无声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两三点雨山前⑷春潮带雨晚来急5.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6. 郑愁予错误理解与鉴赏1.在这两节诗中,“雨”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诗中洋溢着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这两节诗,应当用喜悦、轻快的语调朗诵。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是不会“笑”的,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作者希望孩子们勇敢、乐观地生活的愿望。3.示例: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也缀满了水珠,那不是串串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带着泡沫一般的情怀,静静地滑落。 4. 拟人;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5.略拓展与提高1.人生人生的目标生活的坎坷和艰险能给人以休息的港湾2.这首诗表现的是人应该勇敢地承受人生的坎坷。3.这一句表现出诗人的昂扬斗志、尽管人生坎坷艰险如大海,但心中对人生的航向不迷茫。这是诗人的人生体验,也是诗人给予读者的启示。 3 * 星星变奏曲积累与运用1.颤凝慰疲覆僵朦胧2.D 3.B(点拨:游动的正确解释为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4.朦胧诗舒婷顾城理解与鉴赏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星星“颤抖”形象地表现人灵魂受到禁锢时的苦痛。生活的压抑,精神的不自由让人的心灵寒冷孤寂,因而颤抖。 2.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5. 光明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在黑暗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 6. 示例1: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

深圳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A 3.B 4.C 5.C 6.A 7.B 8.B 9.C 10.B 11.B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 BD 14.AD 填空题: 15.达尔文森林古猿非洲、亚洲、欧洲 16.(1)树栖地面地形和气候的变化(2)前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 (3)人类不但会使用还会制造工具 拓展练习 17.(1)①使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②前肢解放并使用工具。 (2)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前肢解放,双手通过使用和制造工具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促使人 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适应地面环境。 第二节人的生殖 基础练习 单选题:1.D 2.B 3.D 4.C 5.D 6.A 7.B 8.B 9.D 10.B 11.B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AD 14. AC 填空题: 15.(1)B 四肢(2)脐带胎盘物质(3)不对,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4)卵细胞显微镜蝌蚪游动 16.(1)[7]睾丸(2)[1]卵巢雌性激素(3)[3]输精管不会 拓展练习 17.(1)[2]卵巢(2)[1] 输卵管(3)[3]子宫新生命(4)胎盘和脐带(5)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D 3.B 4.B 5.D 6.C 7.C 8.A 9.C 10.D 11.D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CD 14.AD 填空题: 15.喉结增大长胡须、阴毛腋毛(或月经来潮乳房增大) 16.青春精液子宫内膜脱落,血管破裂出血 17.突增神经系统智力发展 拓展练习 18.(1)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青春迅速发育(3)月经遗精 (4)胚胎发育的场所分泌黏液(5)b c d (6)生理心理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培养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欣赏能力、迁移应用能力,它们呈现一种递进的阶段性,前后关联,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能力纵向系列。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因此,中学生要想达到这样的阅读目标,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 具体说,是指认知字形、认读字音、了解字义,初步获得课文表层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顺利进行认读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两项,一是视读的广度,这指视知觉范围的大小,初中学生视视读广度是以词和短语为单位,高中学生则能以句子为单位。准确认读表现在对一些音形义混淆、容易读错、容易写错的字以及对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准确认读还表现在,认读时不错字,不减字、不增字、不重字、不倒字。读得正确,不仅能锻炼语言的感知能力,而且能促进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它以敏锐的语感能力为核心,要求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 一般地讲,不发声的默读由于省掉了发声器官的发音过程、听觉分析器的分析过程,直接经过视觉分析器将文字信息传给大脑,所以较之诵读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能快速有效的辨识字词篇章所表达的概念、意旨,认读速度也就越快。汉语表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板块”性状,在中心意义——“神”的统摄下,流水一样发展,这就要求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加大视觉范围和认读广度,尽可能多地抓住词句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板块单元的意旨。 2.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因素。 阅读中的理解是对课文中词句、段落、篇章、写作方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整个理解过程是按照对语言形式到对内容的理解,对部分到对整体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深对语言形式和部分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规律来完成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从写词句入手,经过判断和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活动,达到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才算读懂了一篇课文。这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分解和剖析。要能够理解词句的含义,尤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前后关照,统摄整体,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散而关联的思考途经;要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分析材料和中心、材料和材料的关系,分析材料使用的详略、先后,分析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从整体感知入手到局部咀嚼体会,进而归纳整合,形成新的整体感知,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他们理解的心理特征也就不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对内容复杂的课文,往往以偏概全;对没有中心句的段或不是判断句的论点、缺乏概括能力。在归纳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时,有时夹杂次要因素,有时又遗漏某些重要成分,或不大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往往会生搬硬套原文中的某些句子,作机械拼凑。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较之初中学生有所提高。在阅读中,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抽象出最基本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但他们在阅读中往往忽略某些深层意义或潜在内容。在揭示寓意较深的内涵或提炼某些复杂的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时,仍然把握不准。另外,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如高中学生,尤其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因此阅读时,初中学生只能就一个方面、一个层次或一般问题质疑,而高中学生则可能在更多的方面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质疑;初中学生主要在内容方面提出问题,高中学生则能在内容和形式,乃至语言风格方面提出问题。 3.评价欣赏能力 是指对课文的美的感知、体验和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和评价和欣赏。高中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接近成熟,开始初步形成某些人生价值观念,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明显的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阅读中选择性和稳定性有了明显发展。这些特点使他们已经具有相当的评价欣赏能力,有对阅读材料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乃至语言风格进行判断辨析和鉴赏。由于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上的不足,致使他们在思维和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样在评价欣赏作品时也往往会反映出来。例如,当他们读到某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作品时,就以为整个社会是漆黑一团;当他们看到揭露某些干部腐化堕落的文章后,就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评价欣赏能力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以指导。这是建立在对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读者对作品所表达的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高明或笨拙、有益或有害等方面作出判断,从而真正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