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内容和方法依据标准 1

检测项目内容和方法依据标准  1
检测项目内容和方法依据标准  1

检测项目内容和方法依据标准

具体检测方法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最终选定的规程、规范来确定,常见检测项目内容和方法及依据标准如下所述。

1 水利工程实体检测

(1)灌浆质量检测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质量检测依据《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及《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进行。

(2)锚索或锚杆质量检测

锚索或锚杆质量检测依据《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7-2007)、《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

(3)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检测

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检测采用钻芯法修正回弹的方法进行,当现场不具备回弹法的测试条件时,采用钻芯法进行测试,现场检测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进行;混凝土结构变形检测可用经纬仪、激光定位仪、三轴定位仪或吊锤的方法检测,操作应遵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的规定。

注:目前国内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装拔出法、钻芯法、煎压法等,但稽察检测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又由于现在混凝土施工时掺加外加剂或粉煤灰的量比以往高,致使单一的方法往往存在检测精度不足,故本办法建议采用取芯修正的方法。

针对回弹法和取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但该规程存在条文简单、检测结果不易评价等缺点,加上采用取芯修正回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混凝土测强问题,故本指南现场检测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和《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进行。

(4)钢筋配置检测

钢筋配置的检测可分为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直径、数量等项目。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数量,宜采用非破损的雷达法或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

必要时可凿开混凝土进行钢筋直径的验证或保护层厚度的验证。现场检测依据《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进行,对结果的评价依据《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 5169-2002)第7.1.2条进行。

(5)混凝土内部质量检测

对混凝土内部质量的检测视检测精度要求可采用超声法、雷达法或冲击回波法,当采用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进行。

(6)填土压实度及碾压混凝土压实度检测

填土压实度的检测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的有关规定进行。

碾压混凝土压实度检测依据《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或《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12-2009)进行。

2水工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测

水工材料、中间产品的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粉煤灰、混凝土骨料、混凝土、钢筋、砂浆、外加剂、沥青、止水材料等九大部分。

(1)水泥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建筑材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水泥品质检验方法见表1。

(2)粉煤灰

粉煤灰是混凝土中常用掺合料,其检测指标有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碱含量,检验标准采用《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程》(DL/T 5055-200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

(3)混凝土骨料

水工混凝土常用细骨料有天然砂(为河砂、山砂等)、人工砂及混合砂(人工砂与天然砂混合而成)等三种。细骨料常见检验指标有石粉含量、含泥量、坚固性、表观密度、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检验标准采用《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粗骨料常见检验指标及试验方法见表2。

表2 粗骨料品质检验方法汇总表

(4)混凝土

混凝土常见检验指标及试验方法见表3。

(5)钢筋

钢筋其检测指标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焊接性能、硬度、弯曲,检验标准采用《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 /T228-2002)及《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 /T232-1999)进行。

(6)砂浆

水泥砂浆拌合物性能指标包括稠度、泌水率、表观密度及含气量,力学性能指标有抗压强度及抗拉强度,耐久性能指标有抗渗性及抗冻性,检验标准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的有关规定进行。

(7)外加剂

外加剂性能指标包括减水率、含气量、沁水率比、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等,检验标准依据《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1999)的有关规定进行。

(8)沥青

沥青性能指标包括密度、相对密度、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脆点等,检验标准依据《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9-2010)、《沥青延度测定法》(GB/T4508-2010)、《沥青软化点测定法》(GB/T 4507-1999)的有关规定进行。(9)止水材料

止水铜片性能指标包括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弯曲性能等,检验标准依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 /T228-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橡胶止水带性能指标包括硬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压缩永久变形等,检验标准依据《高分子防水材料第二部分止水带》(GB18173.2-2000)的有关试验方法进行。

(技术规范标准)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热量表技术标准和产品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量表的热量计量原理与主要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 包装与贮存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测量计算流动介质为水,温度为2~160℃,压力不大于2.5MPa的热量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BSEN1434 1997 国际法定计量组织的75号国际建议(OLMLR75) GB/T 778.3—1996冷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JB/T 8802—1998热水表行业规范 G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术语 3.1热量表 用于测量显示水流过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仪器。 3.2整体热量表 由流量传感器、计算仪、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所组成不可分离的热量表。 3.3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水的流量并发出流量信号的部件。 3.4温度传感器 安装在热交换系统中,用于采集热交换系统入口和出口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3.5计算仪 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的信号,进行热量计算存储和显示系统所交换的热量值的部件。 3.6配对温度传感器 在同一个热量表上,分别用来测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的两支温度传感器。 3.7温差 在热交换系统内的热载体水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差值. 3.7.1最小温差

温差的下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7.2最大温差 温差的上限值,在此温差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流量 单位时间通过热量表的热载体水的体积。 3.8.1最小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的最小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2额定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正常连续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3最大流量 热载体水在系统内,有限时间(<1小时/天;<200小时/年)内,正常运行的最大流量,在此流量时,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8.4累积流量 热交换系统内流过的载体水的体积的总和。 3.9温度上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高温度。 3.10温度下限 热量表不超过误差界限时,热载体水的最低温度。 3.11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在温度上限持久工作时,热量表所能承受内部的最大压力。 3.12压力损失 在给定的流量下,系统中热量表所造成的压力降低。 3.13最大允许压力损失 流量传感器在最大流量Lmax时,水流经热量表的压力损失不得超过的规定值。 3.14最大热功率 热功率的上限,在此功率下,热量表不得超过误差界限。 3.15最小热功率 在温差的下限,流量的下限,以及温度的下限所对应的功率。

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方案(常规参数)20150707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榆林兴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5年07月

目录 一、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概述 (2) 二、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依据 (3) 三、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详述 (4) 3.1 采配水单元 (4) 3.2 预处理单元 (4) 3.3 清洗单元 (6) 3.4系统控制单元 (6) 3.5 数据采集、传输和远程监控 (9) 四、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器 (10) 4.1 五参数分析仪(德国科泽 K100 W系列) (10) 4.2 高锰酸盐指数(德国科泽 K301 COD Mn A) (13) 4.3 氨氮分析仪 (德国科泽K301 NH4 A ) (16) 五、项目预算 (18)

一、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概述 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以自动监测设备——在线水质分析仪为核心,结合现代的计算机(包括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流体取样术等先进技术手段高度集成的一套完整的自动分析系统。它可以有效地分析来水的各项水质参数,并对水样进行自动留样。同时可利用水质模型功能软件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预警,也可以根据实时水质参数之间的关联组合所表现的综合性质,为决策人员提供大量客观详实的有效数据和判断依据。 通常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自动分析仪器、取样单元、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通讯单元和控制单元;除此以外,还包括清洗除藻、纯水、供电、防雷等辅助单元。水样通过取样设备自动抽取到指定位置,由中控设备控制相应的管路和阀门对水样进行初步的预处理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处理,合理分配给相应的水质分析设备,分析设备采用符合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方法对水样进行分析测量,并将测量得到的结果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最后由数据采集设备统一发送到远程服务器。在现场,中控设备通常可以对各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控制,并将测量结果实时显示在中控监视器上。在远程控制中心,一方面通过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平台,可以把接收来自各站点的监控系统相关信息,汇总得到各种数据报表,并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先进的数据平台还能结合水质模型功能软件对水质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以及预测、预警。 本项目监测以下7个常规参数:水温、PH、电导率、DO、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GB 汽车排放标准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missions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Ⅲ, Ⅳ) (GB 18352.3—20052007-07-01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和低温下排气污染物、曲轴箱污染物、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本标准规定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轻型汽车,在常温下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要求,以及车载诊断(OBD)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轻型汽车型式核准的要求,生产一致性和在用车符合性的检查与判定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燃用LPG或NG轻型汽车的特殊要求。本标准也规定了作为独立技术总成、拟安装在轻型汽车上的替代用催化转化器,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型式核准规程。本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的轻型汽车。本标准不适用于已根据GB 17691(第Ⅲ阶段或第Ⅳ阶段)规定得到型式核准的N1类汽车。 解读中国轻型汽车第Ⅲ、IV阶段排放标准GB18352.3-2005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1887965.html, [ 2005-8-30 11:28:29 ] 来源:中国汽车动态网? 李怀斌 [推荐] [大中小] [关闭窗口] 今年4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五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其 中与广大汽车生产企业最为密切的是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 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即中国轻型汽车第Ⅲ、Ⅳ号排放标准),轻 型汽车第Ⅲ号排放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第Ⅳ号排放标准自2010年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DOC)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作为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采用化学法、电化学法、光谱法等分析方法,能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连续在线测量和分析。水质在线监测仪器主要监测对象有: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有机碳(TOC)、总磷、锑、砷、铜、汞、铬、金属离子、pH值、电导率、浊度、溶解氧等。 1 COD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反映了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个指标是为了了解水中的污染物将要消耗多少氧。 1.1 COD在线监测仪器的技术原理 目前COD在线监测仪器的主要技术原理有6种: 1)重铬酸盐法-光度比色法; 2)重铬酸盐法-库仑滴定法; 3)重铬酸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电化学氧化法-氢氧基及臭氧(混合氧化剂)氧化法; 5)电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 6)紫外吸收法(UV法)。 为便于比较,可将以上6种技术原理归为三类:重铬酸盐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吸收法(UV法)。 1.1.1 重铬酸盐法 1)重铬酸盐法根据测得数值的方法不同分为光度比色法、库仑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通常在一定的温度下,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经过高温消解后,Cr6+被水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Cr3+。再使用分光光度计、库仑滴定、氧化还原等方法测得数值,利用该数值与试样中氧化还原物质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2)该类是国家推荐使用的方法,有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广、技术成熟等优点。 3)但该类仪器也存在以下问题:①测量时间相对较长,一旦水质突变,有可能无法及时监测;②通常采用加温或加压的办法提高消解速度,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易故障;③产生强腐蚀性、含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废液,易腐蚀管路,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 1.1.2 电化学氧化法 1)电化学氧化法根据所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分为氢氧基及臭氧(混合氧化剂)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采用三电极设计,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即阳极):该电极头表面镀PbO2,接电源正极,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溶液中的OH-在PbO2的表面放电产生OH 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辅助电极(即阴极):该电极也是铂电极,接电源负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信号电流通过阴、阳两极。参比电极:该电极独立于信号电流以外,自身电位稳定,作为工作电极的电位参照,当水样与电解液定量进入测量池时,有机物被工作电极表面所产生的OH基所氧化,而氧化过程所消耗的电流大小与水样的COD值的大小成线性关系。只要将氧化所消耗的电流信号通过检测、放大与处理就可知与水样浓度相对的COD值。 2)电化学氧化法测量时间较短,运行可靠,OH基通常能将有机物100%氧化,不存在选择性问题,测量范围较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废水。采用该原理的在线监测仪器结构相对简单,由于是链式反应,基本上不消耗电解液。 3)电化学氧化法不属于国标或推荐方法,在应用时,需要将其分析结果与国标方法进行比对试验并进行适当的校正。同时电化学氧化法的在线监测仪器需要添加温度补偿。 1.1.3 紫外吸收法(UV法) 1)UV是Ultraviolet Ray(紫外线)的简称,UV计是应用紫外线吸光度原理,用双波长吸光度测定法测量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的一种自动在线监测仪器。由于各种有机物对254nm的紫外光大多有吸收,通过测定污水对UV254的吸收程度得到UV吸收值,在通过UV值与COD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就可以自动换算出所测水样的COD值。同时UV计利用波长为550nm的参比光可以自动校正浊度、电源的波动、元器件老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2)UV法不用试剂,不用取样,对样品条件没有任何限制,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因此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适用于市政污水宏观监测、水质变化比较稳定的环境,对水中的一大类芳香族有机物和带双键有机物尤为灵敏,对苯类、苯环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建立无人值守实时监控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及时获得连续在线的水质监测数据( 常规五参数、COD、氨氮、重金属、生物毒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并将有关水质数据传送至环保信息中心,实现环保信息中心对自动监测站的远程监控,有利于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各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水质在线分析仪、采样系统、辅助参数监测系统等组成。 其中水质在线分析仪是基于紫外全光谱技术的连续在线式水中有机物浓度分析仪,在水质的在线监测方面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和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相比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与传统的COD化学法在线监测设备想比,在技术上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1秒钟一个数据)实时性高、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从经济效益上讲水质在线分析仪具有运行费用低、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 与现有的紫外单/双波长法(利用污水在254nm处的吸光度与污水中COD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定COD浓度)相比具有测试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宽、维护周期特别长(一般可达到半年之久)、维护量小等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单波长法仅能对有机污染物组分较为单一的污水或者污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组分相对固定的污水进行COD的测定,而对于污染物组分复杂多变的样品由于吸光度与COD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直接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增大。紫外全谱扫描技术则通过污水的紫外光谱数据与有机污染物浓度之间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由于模型本身的外推能力会使测试准确度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间增长而愈来愈高。在检测范围上采用专利型在线稀释装置,可以满足在不更换或调整比色皿的

国家检测要求及分析方法

一、国家对VOCs监测环保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强调,急需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持久性有机污染(POPs)等重点领域的预防与应急、监测与预警系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支持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环境应急与预警、采样及前处理等的先进环境科学仪器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并进行技术示范和验证,提升我国环境科学仪器的研制能力和水平,促进和带动我国环境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高改善环境质量及环境应急与处置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我国VOCs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外制定了部分VOCs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2.1我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GB/T18883-2002)有5项VOCs 的标准(碳氢化合物4种,含氧化合物1种); 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GC16297-1996)有13种VOCs的标准(碳氢化合物4种,含氧化合物7种,卤代烃2种); 2.3我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GB3838-2002)有VOCs28种(碳氢化合物6种,含氧化合物17种,卤代烃5种); 2.4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中有VOCs23种(苯系物5种,卤代烃18种)。 因此,水、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都有对各类VOCs的限制。 三、VOCs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目标物

最近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四个VOCs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分别在2013年3月1日和7月1日执行。 3. 1 HJ 639-2012:水中55种VOCs的分析(碳氢化合物15种、卤代烃40种),吹扫捕集–GC/MS方法 3.2 HJ 642-2013:土壤和沉积物中36种VOCs分析方法(苯系物9种、卤代烃27种),顶空–GC/MS 方法 3.3 HJ 644-2013 环境空气中34种VOCs的分析(苯系物9种、卤代烃25种),吸附管–热解吸GC/MS方法 3.4 HJ 645-2013 环境空气中21种卤代烃的分析,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浸泡解吸/GC/ECD方法 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中的目标物有苯系物等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烃。 四、环境空气中广泛存在各类VOCs 环境空气中的VOCs来源广泛,不但有天然源、人为源的释放,还有光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来源。 大气与水、土壤等基质不同,流动性很大,大气中的污染物会漂移到很广、很远的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VOCs的监测表明,无论在大城市、边远小城市、甚至远离城市的环境背景监测点,都能检测出80~100余种的各类VOCs。 环境空气中既然普遍存在各类VOCs,各类VOCs又具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双重危害,我国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包含

水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2007-2-1 HJ/T341-2007水质汞的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2007-5-1 HJ/T342-2007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3-2007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汞滴定法(试行)2007-5-1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5-2007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6-200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2007-5-1 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2007-5-1 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2005-11-1 HJ/T195-200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6-2005水质凯氏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7-2005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8-2005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99-2005水质总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200-2005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2006-1-1 HJ/T164-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2004-12-9 HJ/T132-2003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2004-1-1 HJ/T96-2003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7-2003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8-2003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99-2003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1-2003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2-2003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3-2003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104-2003总有机碳(TOC)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2003-7-1 HJ/T86-2002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2002-7-1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2003-1-1 HJ/T70-2001高氯废水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氯气校正法2001-12-1 HJ/T71-20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2002-1-1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兽药残留检测项目 本项目全面考察学生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禽畜肉中抗生素残留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样品预处理、样品检测(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不作为考核点,但选手制备样品的回收率和RSD值将根据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计分)、数据处理(提供统一打印图谱,考核选手根据图谱计算检测结果的能力)和离线色谱工作站操作4个环节的基本操作与过程的整体把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文明和操作安全意识。 本项目预处理现场操作要求每个参赛队员在2.5个小时内完成。色谱工作站操作和数据处理分别要求在45分钟和60分钟内完成。 赛项为个人赛,包括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污染检测共3个分项,每名选手分别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比赛。每位参赛选手可以有一名指导教师,参赛选手须为2016年新疆在籍同校高职学生。以学校为单位组成参赛队,安排领队1名。 农残、兽残检测竞赛项目的试样前处理过程将由参赛人员现场操作完成(过程评分)。试液的上机测定由赛项专家组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专家按规定统一进行(仪器操作不作为选手考核点)。选手制备样品的回收率和RSD值将直接根据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计分(结果评分)。为了考核参赛选手图谱解读及数据处理能力,将提供统一的打印图谱,考核选手根据图谱计算回收率和RSD值等数据处理及正确填写检测记录单的能力(结果评分)。此外,开展离线色谱工作站软件使用操作考核(色谱工作站软件由赛项专家组指定)(结果评分)。 重金属检测竞赛项目考察选手试样预处理(样品消解液由组委会提前准备好,样品消解不作为考核点)(过程评分)、上机测量(过程评分)、数据处理(结果评分)等全部过程。 竞赛流程 (一)竞赛日程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常见的塑料检测标准和方法 检测产品/类别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 号 名称 塑料1 光源暴露试验方 法通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则ISO 4892-1:1999 2 氙弧灯光老化 汽车外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527:2004 汽车内饰材料的氙弧灯加速暴露试验SAE J2412:200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SO 4892-2:2006 /Amd 1:2009 室内用塑料氙弧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459-06 非金属材料氙弧灯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5-05a 塑料暴露试验用有水或无水氙弧型曝光装置的操作ASTM D2565-99(2008) 3 荧光紫外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ISO 4892-3:2006 汽车外饰材料UV快速老化测试SAE J2020:2003 塑料紫外光暴露试验方法ASTM D4329-05 非金属材料UV老化的仪器操作方法ASTM G154-06 4 碳弧灯老化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ISO 4892-4:2004/ CORR 1:2005 塑料实验室光源曝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6422.4-1996 5 荧光紫外灯老化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荧 光紫外灯GB/T14522-2008 6 热老化 无负荷塑料制品的热老化 ASTM D3045-92(2010)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GB/T7141-2008 7 湿热老化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溅和盐雾效应的测定ISO4611:2008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GB/T12000-2003 塑料8 拉伸性能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ELISA & CharmⅡ 一、前言: 1、现状 目前兽医用药几乎占据了所有抗微生物药物的50%,因此食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和共生菌不可避免的成了耐药菌。在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100万吨的抗生素被释放到生物圈中。欧洲动物卫生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Animal Health ,FEDESA)对欧盟和瑞士抗生素使用统计数据表明,仅1997年用于人类健康的抗生素达5460吨,用于动物健康的抗生素达3465吨,用于动物生长促进剂的抗生素达1575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我国,由于兽医用药制度的不完善及一些养殖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及相应的检测监督体系不健全,药物的滥用现象更为严重,动物产品中兽药的污染时有发生。其潜在的致癌、致畸作用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水产品中氯霉素含量过高,欧盟委员会于今年1月作出禁止中国动物源食品进口的协议,使得我国水产品对欧盟出口严重受挫,虽然现在部分产品开始解禁,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美国、日本等国也开始高度关注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我国出口动物性产品进行限制。在现代文明的世界,健康第一的贸易法则将是关税、价格、质量所不可比拟的,政治上的友好往来无法替代经济贸易中的游戏规则。 2、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类的危害 2.1耐药菌株的产生 抗生素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永远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矛盾的两个方面,细菌耐药非正常增加,往往是抗生素的非正常使用的结果。早在1920-30年青霉素问世时,Dr Fleming就提出了青霉素的耐药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药的出现,耐药性菌株也接踵而至(即包括药物选择压力的结果也包括细菌自身的进化)。抗生素的副作用以及耐药菌株的存在将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临床亚治疗水平的抗生素更容易促使抗性基因的转移,比如对动物进行低水平四环素治疗,其粪肠菌群由对四环素敏感逐渐变成抗四环素最后发展成对其它药物也产生抗性。在长期的生活中,恰恰是人类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成了耐药基因的储存库,并不断的将耐药基因转移给致病菌,并在人和动物中交叉传播,尤其是释放到环境中耐药菌的危害更为严重,可造成耐药基因的迅速转移。 2.2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被人们食用后,除了加速人体内耐药菌株的进化之外,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往往威胁人类尤其是孕妇和婴儿的健康,这一点在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CPE质量检验 目录 一、原料检验 1.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2. 原料采购标准 3 .原料标准和试验方法 4. 原料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5. 原料的分析 6. 原料的采样 7. 原料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二、中间控制检验 1. CPE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2. CPE中间控制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液氯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4. 中间控制项目的分析 三、产品检验 1.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2 .产品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氯化聚乙烯的分析 4. 产品结果的判定 5. 产品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6. CPE采样 7. CPE用包装袋采购及检验规定 四、分析专用仪器信息、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分析专用仪器 2. 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与分析专用仪器安装相关的公用工程 4. 分析专用仪器目前使用状况

六、需要青岛海晶提供的资料 1. 原料标准及试验方法 2.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3. 分析专用仪器档案资料(仪器说明书,采购资料,使用状况等) 4. 分析试剂和玻璃仪器采购厂家信息 CPE质量检验 一、原料检验 (一)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LG公司HDPE 熔融指数MI5(CE6040)=0.45±0.05g/10min 190℃ MI5(CE2030)=1.5~2.0 g/10min 190℃ MI5(CE2080)=1.4±0.2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2% ≤63μm <5%(CE6040)<15%(CE2030) 125—315μm >60%(CE6040)>50%(CE2030/CE2080) 125—250μm >55%(CE6040)>45%(CE2030/CE2080)熔点(DSC)法133℃—139℃(CE6040) 131℃—137℃(CE2030 GE208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三厂HDPE 熔融指数MI5(L0555P)=0.50±0.10g/10min 190℃ MI5(L2053P)=1.6—2.4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5% 过筛 <125μm ≤5% 熔点(DSC)法136℃—139℃(L0555P ) 131℃—136℃((L2053P)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N220P)=0.60±0.10g/10min 190℃ 熔融指数MI5( ( MI5((N230P)=2.0±0.20 g/10min 190℃

(完整word版)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ZY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作业指导书 HJC-ZY62-2014 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 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参考《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送审稿)》 自2014年03月01日起实施编写:贺鹏审核:王强批准:杨凯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针对应用于不同场合的铅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以下简称“仪器”),规定了两型仪器的检测范围。 I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005~0.2)mg/L,??型仪器的检测范围为:(0.2~2)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作业指导书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3306 标牌 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标样核查check with standard solution 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判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定量下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 在满足示值误差要求的前提下仪器能够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 3.3 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仪器完成某一标准溶液或水样测量后对下一个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3.4 标样加入试验回收率recovery 仪器分别测量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前后的实际水样,计算加入标准浓液后测定值的增加量相对于理论加入量的百分率。 3.5 零点漂移zero drift 在未对仪器进行计划外的人工维护和校准的前提下,按规定周期连续测量浓度值为检

污水处理及检测方法

国联质检Untied Nations Quality Detection 权威检测 污水处理及检测方法---国联检测提供 国联污水检测中心专家介绍,污水处理按照其作用可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物理法处理构筑物较简单、经济,用于村镇水体容量大、自净能力强、污水处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况。污水检测中心专家解释到。 2、生物法:污水检测中心专家介绍,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处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污水检测中心专家介绍,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化学处理法处理效果好、费用高,多用作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作进一步的处理,提高出水水质。 污水检测涉及项目: 第一类污染物 总汞、烷基汞、总镉、总烙、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第二类污染物 PH、色度、悬浮物、BOD5、CODcr、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铜、锌、粪大肠菌群等 部分检测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是按行业来制定的: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2008)》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01)》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14470.3-2002)》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 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品耐黄变的测试方法标准 耐黄变试验机的试验方法如下:一、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测试鞋用帮材、底材,塑胶,线材等浅色和白色纸品对近似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耐黄变程度的试验方法。2、本标准规定了A法和B法两种试验方法。B法不适用于仲裁及精密科研开发工作3、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白色或者浅色帮材和底材的测试。 二、原理1、A法太阳灯法 (灯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自然太阳光长时间照射下容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太阳灯及加热控温装置模拟自然的环境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太阳光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2、B法紫外线灯管法(灯管式耐黄变试验机) 根据浅色或者白色制品在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下易发生颜色变黄的现象,以紫外线照射式样,在规定的时间内,观测样品表面颜色发生的变化,确定样品的变色程度,从而判定材料在紫外线辐射下耐黄变的能力。 3、可比性 A法和B法因光源不同,两者没有可比性 三、试验装置 1、A法 1)、试验箱:试验箱工作室安装太阳灯泡光源,其所发生的光线近似于太阳光,箱内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呢自由控制,并具有使温度在±2℃范围内的调节装置。2)、光源:选用功率为300W、电压为220V的螺旋灯口的灯泡,灯泡的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为280到400毫米,并且有部分可见光。灯泡紫外线的强度为25±0.4W/m2 。灯泡每使用1000H后必须更换。3)、试样架:式样架是由托盘、托盘支撑杆,并且可以调整式样装置的高度,式样架下部安装有旋转盘,带动托盘旋转以保证试样照射均匀。式样托盘转速为3 ±1r

水质在线检测教程

一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 COD cr 定义: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意义:测COD是为了了解水中的污染物将要消耗多少氧.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 测量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K2Cr2O7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K2Cr2O7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NH4)2Fe(SO4)2`6H2O 回滴(黄-蓝-红褐色即为终点).根据(NH4)2Fe(SO4)2`6H2O的用量算出水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测量过程中一般以Ag2SO4作为催化剂,HgSO4掩蔽CL-干扰. 公式: COD cr(o2,mg/L,)=(V0-V1).C×8×1000/V 2 NH3-N 定义:水容易中的NH3-N是以游离氨或离子氨形式存在的氮. 氮的种类: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NH3-N、和有机氮. 意义:鱼类对非离子氨比较敏感,为保护淡水水生物,水中非离子<0.02 mg/L. 实验室测量方法:①纳氏试剂光度法②水杨酸-次氯酸盐比色法

3 TN:指水中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 测定方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在水样中加过硫酸钾并高温消解,然后在220nm紫外光处测量吸光度,通过吸光度计算TN浓度的方法. 4 TP:P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测定TP的意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 检测分析方法:第一步可由氧化剂K2S2O8将水样中不同形态的P转化为磷酸盐;第二步测定正磷酸,从而求的TP含量. 测定方法:K2S2O8-钼蓝法 ①K2S2O8消解 原理:K2S2O8溶液在高压釜内经120℃加热,产生如下反应: K2S2O8+H2O→2KHSO4+?O2 从而将水中存在的有机P、无机P和悬浮P氧化成正磷酸. ②钼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原理: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被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则变成蓝色络合物,通常即称磷钼蓝. 保存:由于磷酸盐可能吸附于塑料瓶壁上,故不可用塑料瓶储存,所有

工业废气检测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工业废气检测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 ?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71-2001?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 空气和废气检测项目 检测产品/类 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序号名称 空气和废气1苯系物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 法 HJ 584-2010 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 版第六篇第二章第一条(一)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 色谱法 2甲醛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第一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GB/T 18204.26-2000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1995 电化学传感器法《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7-2004 3氨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GB/T 18204.25-2000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4二氧化硫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5可吸入颗粒物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二章第二条中流量采样重量法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 618-2011 6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 15432-1995 7氮氧化物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 479-200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43-1999 8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 GB/T 15435-1995 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一章第三条定电位电解法 9硫化氢 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 版第三篇第一章第十一条和第五篇第四章第十条亚甲基蓝分 光光度法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1742-89 10总烃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 604-2011 11氰化氢国家环保总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第三篇第一章第九条和第五篇第四章第七条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2非甲烷总烃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管理汇总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营管理方法 1、定期进行仪器现场巡查,进行必要的校准、维护、维修、耗材更换工作。以 保障仪器准确可靠运行。 2、负责每天进行一次仪器运行状态检查,如发现问题则在第一时间解决。 3、按仪器运行要求定期对系统进行校准,以保证仪器数据的准确有效。 4、应对在线监测站建立专人负责制,制定操作及维修规程和日常保养制度,建 立日常运行记录和设备台账,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接受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台账检查。 5、应每月向有关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作运营工作报告,陈述站点在线监测系统的 运营情况。 6、安排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负责运营维护工作。 7、应备有常用耗材与配件及必要的交通工具,以保障维修及时。 8、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指导、考核,及时汇报重大事故或仪器严重故障的情 况。 一、日常管理 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制度 1.1操作人员应按国家相关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1.2在线监测仪器在有效使用期内应通过检定或校验。应具备运行过程中定期自 动标定和人工标定功能,以保证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采用国家级样品,若采用自配标样,应用有证标准样品对自配标样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应在标准值确定度范围内。标样浓度应与被测废水浓度相匹配。每周用国家认可的质控样(或按规定方法配制的标准溶液)对自动分析仪进行一次标样溶液核查,质控样(或标准溶液)测定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标准值的±10%,若不符合,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并记录结果。 1.4样品的测定值应在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内。 1.5按照国家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实际水样比对试验,比对试验时,实验室 质量控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比对试验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请见《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于考核基数规范(试行)》(HJ/T355-2007)中的表2,比对试验相对误差值应满足HJ/T355-2007表1中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 一. 目的: 二. 范围: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四. 尺寸检验原则 1.基本原则: 2.最小变形原则: 3.最短尺寸链原则: 4.封闭原则: 5.基准统一原则: 6.其他规定 五.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2.湿度 3.清洁度 4.振动 5.电压 六. 外观检验 1.检验方法 2.检验目距 3.检测光源 4.检测时间 5.倒角、倒圆 6.批锋、毛刺 7.伤痕 8.刀纹、振纹 9.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10.污渍 11.砂孔、杂物、裂纹 12.防护包装

七.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1.基本要求 2.检验方法: 3.测量方向 4.测量部位 5.取样长度 八.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1.基本要求 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 九.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1.基本要求 3.检测方法 十.螺纹的检验 1.使用螺纹量规检验螺纹制件2.单项检验 十一.外协加工件的检验规定 1.来料检验 2. 成品检验计划 十二.判定规则 附注: 1.泰勒原则

一. 目的: 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二.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造、锻造、钣金、冲压、焊接加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齿轮、蜗杆的检验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 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计数抽样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Q/HXB 3000.1抽样检查作业指导书 Q/HXB 2005.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HXB 2005.1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