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调查报告

粽子的调查报告
粽子的调查报告

粽子的调查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2011年5月25日,通过数字100在线样本库(Assuredsample?)在态度8调查网全国范围内对447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问卷占55.2%、女性问卷占44.8%,受访者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分布基本与互联网人群相符。

九成七的受访者还是会吃粽子,其中四成二的受访者每年多少会吃一点

42%的受访者表示多少会吃一点,40%的受访者会吃一些,15%的受访者每年都吃很多。女性会吃一些的比例要高于男性。

五成五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包粽子

5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会包粽子,36%的受访者表示会包,但现在很少包子,9%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每年还会包一些粽子。

近七成的家包的是三角型的粽子

四成二的受访者比较喜欢吃偏甜品味的粽子

糯米、枣粽和鲜肉粽最受欢迎

34%的受访者偏爱吃糯米,枣粽,男性的比例要高于女性,24%的受访者偏爱鲜肉粽,女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15%的受访者喜欢普通的糯米粽,男性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八成六的受访者知道粽子的来历

端午风俗由来和演变

端午风俗由来和演变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

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典故

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典故 导读: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 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 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 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

元旦的谜语大全及答案

元旦的谜语大全及答案 【篇一:春节谜语大全及答案】 1.欢度春节。(打词牌名一)1.快活年 2.拜年。(打作家名一)2.贺敬之 3.恭禧发财。(打离合字一)3.贺(加贝 ) 4.除夕守岁数钟声。(打商业用语一) 4.年终盘点 5.勿饮过量之酒。(打节日名一)5.春节 6.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打时节俗称一)6.除夕 7.闲话除夕。(打成语一) 7.聊以卒岁 8.不知今岁已除夕。(打成语一)8.忘年之交 9.新春伊始大团圆。(打一字) 10.除夕之夜喁喁不觉晓。(打报刊用语一) 11.灿灿火光相连,岁岁除夕团聚。(打一字) 12.美酒飘香千万家。(打电影名一) 13.岁岁除夕有余粮。(打一字) 14.万象更新一片红。(打中成药名一) 15.除夕之夜乐陶陶。(打常用词一) 16.迷信的人少了。(打一字) 17.年终岁尾,不缺鱼米。(打一字) 18.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打电影名一) 19.除夕恰逢周末。(打一字) 20.而立。(打时节俗称一) 21、今岁除夕(打一字) 22、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春节谜语大全及答案列表 ◎.今日秋尽。(射中药名一)明天冬 ◎.仲尼日月。(射古人名一)孔明 ◎.落花满地不惊心。(射晋人名一)谢安 ◎.降落伞。(射古人名一)张飞 ◎.仲尼日月也。(射成语一句)一孔之见 ◎.南北安全,左右倾斜。(射成语一句)东倒西歪◎.西施脸上出天花。(射成语一句)美中不足 ◎.五句话。(射成语一句)三言两语 ◎.心无二用。(射成语一句)一心一意

◎.游泳比赛。(射成语一句)力争上游 ◎.万年青。(射成语一句)长生不老 ◎.导游。(射成语一句)引人入胜 ◎.铁公鸡。(射成语一句)一毛不拔 ◎.爬楼梯。(射成语一句)步步高升 ◎.戒之在斗。(射唐五言诗一句)莫学武陵人 ◎.除夕守岁。(射论语一句)终夜不寝 ◎.劝君更尽一杯酒。(射离合字一)口口回 ◎.朱门美脯臭。(射离合字一)府肉腐 ◎.十五天。(射国字一)胖 ◎.十个哥哥。(射国字一)克 ◎.两人十四个心。(射国字一)德 ◎.上无兄长。(射国字一)歌 ◎.多一半。(射国字一)夕 ◎.半部春秋。(射国字一)秦 ◎.岳父大人。(射国字一)仗 ◎.草上飞。(射国字一)早 ◎.春去也,花落无言。(射国字一)榭 ◎.今朝泪如雨。(射国字一)漳 ◎.一家十一口。(射国字一)吉 ◎.是非只为多开口。(射国字一)匪 ◎.弄璋之喜。(射国字一)甥 ◎.中央一条狗,上下四个口。(射国字一)器 ◎.一家有四口,还要养只狗。(射国字一)器 ◎.说他忘,他没忘,心眼长在一边上。(射国字一)忙◎.一家十一口(射朝代一)周 ◎.人者何所乐。(射大陆地名一)应山 ◎.锄禾日当午。(射大陆地名一)田阳 ◎.永久和平。(射大陆地名一)长安 ◎.黄昏。(射大陆地名一)洛阳 ◎.一路平安。(射大陆地名一)旅顺 ◎.武陵人。(射台湾地名一)仁武 ◎.四季花开。(射台湾地名一)恒春 ◎.四季如春。(射台湾地名一)恒春 ◎.山明水秀。(射台湾地名一)景美

浅析端午节的传承与发展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分为三大部分:采药祛病、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爱国为民;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端午节在传入日本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在秉承了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中国。本文试围绕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文化与日本固有信仰的结合及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日本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一、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仅以所引诸多命名,就可见端午节起源之复杂。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六种:一是纪念屈原。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是百姓中最流行的说法。二是纪念介子推。《琴操》曰:‘“介子绥割胖股以吱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播山求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三是纪念陈临。《初学记》卷四引三国谢承《后汉书》日:“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理,导人以孝梯。临微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四是纪念曹娥或伍子青。三国邯郸淳写的《曹娥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吁之女也。……盯能抚节按歌,婆婆乐神,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五(伍)君(宋章樵注:伍子青为涛神)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五是祭图腾龙。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端节的历史教育》联系了《说苑·奉使》《战国策·赵策》所记的吴越之民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推论出吴越民族在五月份日照最长的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距今至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六是夏至的演变。宗嚓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有夏至食粽的习俗,隋人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亦云龙舟赛为夏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端午节时值春夏之交,其习俗活动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我们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分为三大部分:采药祛病、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爱国为民;龙舟竞渡,追思先哲。 (一)采药祛病、驱毒避邪 端午节时值阴历五月,气候潮湿多变,此时人体免疫力最低,也是瘟疫流行的季节。鉴于五月多禁忌,民间便相应产生了许多防瘟避疫的习俗。《养生要集》曰:“味苦,小温,生汉中南郑山谷,五月五日采之。”孙思邀《千金方》记载:“(五月)五日取葵自微炒为末,患淋者食前温酒服一钱,立愈。”另外,《艺文类聚》卷四引《夏小正》口:“此月畜药,以镯除毒气也。”人们为了顺利度过这个恶月,采药来驱除毒气。兰草在古代民俗观念中有避邪的功效,以兰草煎汤沐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祛病方法。江苏《如皋县志》:“端午采泽兰煎汤沐浴,昔人所谓浴兰汤者是也。”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香兰乃香草,能辟不祥。”在门上悬挂艾营,是另一种驱邪的方法。《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五月五日,四民并蹋一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镶毒气。” (二)保生护命、爱国为民 避兵灾是端午节的另一节俗。历代的战争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人们在端午节的各种活动中对避兵灾寄予了理想。《荆楚岁时记》谓五月五日以“五

中国粽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粽子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报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本报告对市场集中度的研究采用的计量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CRn指该行业的指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例如,CR4是指该行业四家最大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CRn的值越大,表明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大多数客户都集中到有数的几家企业去了。

关于元旦的谜语【手抄报】-最新范文

关于元旦的谜语【手抄报】 篇一: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包括了元旦的来历 元旦手抄报内容资料包括了元旦的来历、元旦的庆祝方式有哪些、关于元旦的古和诗歌、以及元旦手抄报图片作品给你参考。一、元旦的来历:“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为春节,而以西历的 1 月 1 日为新年。 1949 年 9 月 27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二、元旦的庆祝方式有哪些: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

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三、关于元旦的古诗和诗歌:《如梦令元旦》毛泽东(1930 年 1 月)宁化丶清流丶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元旦试笔》陈献章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丁卯元日》钱谦益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守岁》杜甫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知识手抄报元旦节的名称释义 [ 2013-12-28 13:34 ] 2014 年元旦快到了, 是否在找元旦手抄报的资料和内容?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一份元旦知识手抄报元旦节的名称释义的资料内容,需要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

粽子的发展历史

粽子的发展历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粽子的发展历史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着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粽子和屈原到底有何种关系!

端午节、粽子、屈原,这铁三角的关系,就像乾隆、纪晓岚和和珅这三位冤家一样,是剪不断、理还乱。端午节吃粽子到底和屈原有什么关系?标准答案一般长这样: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至于为什么后来流行用艾叶、苇叶或荷叶包粽子呢?南朝梁代的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是这么解释的:“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屈原说,你们投粽子投了几百年,虽然心意可嘉,可惜方法有点不对路,我来教你们怎么包粽子。 这是以粽投江用来纪念屈原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么说起来,是先有屈原投江后有粽子问世?而且屈原还直接主导了粽子的进化史?这事儿怎么听起来这么不靠谱呢?

不妨来较较真。不过,粽子究竟生于何时,现存文献并无明载。不过可以肯定它起源甚早,有学者认为在炊具出现前,便有了粽子的雏形。古代的粽子有两种形制,一种是“角黍”,就是今天常见的包裹的粽子;另一种是“筒粽”,以竹筒装米做成。考虑到以植物叶子包裹食物的饮食习惯流行于南方,而竹子更是南方所产,那么粽子大抵应该是源于南方的食物。“角黍”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角黍的做法是:“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日啖之。”这说明,那时人们吃角黍,是在每年的夏至到端午期间,角黍还算不上端午节的专属食物。之所以叫角黍,是由于它包裹成角状。为什么不是圆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其他的形状呢?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出于模拟牛角祭祀的缘故,因为牛角在古时是祭器,有祭祀的象征意义。 “糭”是“粽”的古体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糭,芦叶裹米也。从米,声。作弄切。” 周处《风土记》称:“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可见古人把两者混为一谈了。再加上南方多水,故“糭”在食用之外,也用于祭祀水神,古人常把蛟龙视为水神:“将贮有

关于元旦的字谜

关于元旦的字谜 篇一:2017元旦晚会猜字谜 1、字谜:七十二小时猜一字答案是:晶 2、字谜: 要一半,扔一半猜一字答案是:奶 3、字谜: 守门员猜一字答案是:闪 4、字谜: 半青半紫猜一字答案是:素 5、字谜: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 6、字谜: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 7、字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猜一字答案是:府 8、字谜:日复一日,猜一字答案是:昌 9、字谜:四面都是山,山山皆相连,猜一个字答案是:田 10、字谜:古时候的月亮,猜一字答案是:胡 11、字谜:三口重叠,不是品,猜一字:目 12、字谜:二小姐,猜一字答案:姿 篇二:新年猜谜语大全 新年猜谜语大全 新年猜谜语大全 岁末一过举世欢(四字祝词)——新年快乐 欢度春节。(打词牌名一)——快活年 寒随一夜去,春随五更来。(打时节俗称一)——除夕

灿灿火光相连,岁岁除夕团聚。(打一字) ——出 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送旧迎新 元旦出世(字谜)——腥 元旦离别去台南(字谜)——酝 元旦落雨(字谜)——一 元旦休二日(字谜)——兀 再有二日是元旦(字谜)——兀 再有三日是元旦(字谜)——儿 元旦社论(猜两字常用词一) ——文明 元旦结婚(猜一省市名)——重庆 元旦写景(猜一艺术品)——年画 元旦初生婴儿 (四字新词)——新新人类 一根头发,身穿红装, 每逢春节,户户找它。——鞭炮 一竿光棍,一根头发,每逢佳节,啪啦作响,飞上天空,五彩喷发!——烟花 欢度春节。(打词牌名一)快活年 拜年。(打作家名一)贺敬之 恭禧发财。(打离合字一)贺(加贝 ) 除夕守岁数钟声。(打商业用语一) 年终盘点 乡村迎新春打一古人 ---庄子(乡村=庄) 儿子迎新春打一古人 ---孙子(儿子=小子=孙)

包装设计历史和发展

第一章 包装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与现代文明一样,现代包装适应着现代生活的需要。而在历史的漫长岁月里,包装则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步伐而发展起来的。在包装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包装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化的。就以包装物的含义而言,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装物,即人类用来盛放和包裹食品或用品的器物;而狭义的包装物,则单指商品市场所流行的销售包装——商品的包装,它不仅是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器物,更多的蕴含着保护商品品质、传达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的内在品性。对于这两种含义,在远古是不能作明显区分的。只有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品的包装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通观包装设计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可分为包装设计的萌芽时期、包装设计的成长时期和包装设计的发展时期。 第一节 包装设计的萌芽时期 在原始社会的条件下,包装设计处于萌芽时期。 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来临时,远古先民在长期的群居生活和辛勤劳作中,将大自然恩赐的竹、木等植物的茎叶,动物的皮、角等天然材料,如:树叶、竹叶、荷叶、芭蕉叶、树皮、牛皮、羊皮、葫芦、驼鸟蛋壳、海螺壳、竹筒、牛角、骨管等,用来作容器。这些未作加工或仅作简单的加工就被用来盛放和贮存生活必需品的自然物,就是原始形态的包装。在原始形态包装中,用葫芦、竹筒或椰子壳等现成的自然物作为液体容器,可算是最方便的包装。用来包装固体物品的,以竹、草等自然物作材料编成的箩筐,起源也很久远。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表示容器的文字,其中“蒉”(音:愧,Kui)就是用草或柳条编的筐。 在山东省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上,曾出土骨针管4件。它们是用来包装缝纫Array 用的骨针的容器。其中用兽肢骨制成的一件骨针管,长9·5厘米,内贮细骨针8 用鸡胫骨制成一件骨针管,长6·3 使用和贮存保管,采用骨管作为包装容器,可谓“巧夺天工”。 利用自然物作为包装的习俗,在我国至今仍有所保留:用荷叶包装食品; 包装润肤油;特别是端午节的粽子, 老少喜爱,真可谓“千古包装”。 陶质容器的出现,是古代包装史上的巨大进步。它是最古老的人造包装容器。与直接利用竹木等自然物作材料的包装容器相比,它通过人的加工制作,已经改变了原料本来的属性,而获得许多新的特性,包括耐用性、防腐性、防虫性、造型的可塑性等。因此,被大量制作,并逐步改进和美化。 早期的陶器,迄今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都有所发现。而其中最早的首推我国广西柳州大龙潭鲤鱼嘴遣址出土的绳纹陶,距今约有12000余年的历史。据考

星巴克市场调研报告

星巴克市场调研报告 星巴克本质上就是一家快餐连锁,它需要讲究效率。下面是星巴克市场调研报告,为大家提供参考。 1971年,星巴克创立,在随后的40多年时间里高速发展,以独特的“第三空间”概念培养了忠实的顾客,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本文以市场进入战略的视角解读星巴克成功走向世界的原因,以及在全球扩张过程中的失败,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的市场进入战略,希望对中国餐饮企业的国际化有所借鉴意义。 1、星巴克的市场进入战略分析 1971年,杰拉德鲍德温、戈登波克和泽乌西格尔三个朋友于西雅图创办了美国星巴克国际咖啡有限公司。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收购星巴克,与他旗下的“天天咖啡”合并,带领星巴克走过了数个里程碑,并开始了全球化发展之路。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星巴克在美国市场趋于饱和后,将目标瞄准海外,首先登陆日本,并将传统的直营方式改为特许经营与合资,后用同样的方式登陆中国,但是在21世纪初,星巴克开始在中国慢慢收回代理权,采用直营的方式发展。星巴克的这一举动表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及时调整战略,以更好适应企业发展。下面分析星巴克在海外扩张过程中的市场进入战略。 2、进入模式的选择 星巴克进入外国市场,要了解如何选择最佳进入模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凭借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获得回报,所以企业的最佳进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性质。星巴克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并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进入策略。 21技术诀窍 如果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专有技术,对于这样的企业,要尽可能地避免技术授权与合资经营安排以防技术失控,而建立全资子公司可以减少技术被盗用的风险。 22管理诀窍 许多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运营管理,这样的企业失去对技术接受方或合资者管理技能的控制的风险并不大,通常有严格的国际法保护这些服务企业有价值的资产――品牌。所以服务企业适合采用特许经营与建立子公司混合的方法来进行全球扩张。 星巴克没有高科技、没有专利,它的成功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科学的商圈和店址的选择、典雅的店堂设计、科学的连锁运营管理、不断地创新等。显然,在星巴克的国际化过程中,更加适合特许经营与建立子公司的方式进入新的市场。 3、星巴克在各国的进入模式介绍 1995年,星巴克在美国拥有700家门店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星巴克开始寻求海外机会,第一个目标市场是日本,在日本大获成功后,又进军欧洲

元旦字谜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旦字谜大全 篇一:元旦谜语大全及答案 篇一:迎新年晚会谜语大全 谜语大全及答案 1、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就不见。(猜自然物)答案:雨 2、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的越高?(答案:温度计) 3、有一位老太太上了公车,为什么没人让座?(答案:车上有空位) 4、一间屋,叁个门,里面只住半个人。(猜用品)答案:裤子 5、用椰子和西瓜打头哪一个比较痛?(答案:头比较痛) 6、制造日期与有效日期是同一天的产品是什么?(答案:报纸) 7、为什么有家医院从不给人看病?(答案:兽医院) 8、胖妞生病了,最怕别人来探病时说什么?(答案:多多保重)

9、稀奇稀奇真稀奇,拿人鼻子当马骑。(猜一物)答案:眼镜 10、一只狗,站门口,打一枪,就开口。(猜一物)答案:锁头11、小红与妈妈都在同一个班里上课,这是为什么?(答案: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 12、读完北京大学需要多少时间?(答案:一秒钟足够) 13、黑人和白人生下的婴儿,牙齿是什么颜色?(答案:婴儿没有牙) 14、在罗马数字中,零该怎么写?(答案:罗马数字没有零) 15、数字0到1之间加一个什么号,才能使这个数比0大,而比1小呢?(答案:加个.成为0.1) 16、什么东西说父亲是不会相碰,叫爸爸时却会碰到两次?(答案:上嘴唇和下嘴唇) 17、金太太一向心直口快,可什么事竟让她突然变得吞吞吐吐了呢?(答案:金太太在吃甘蔗的时候吞吞吐吐) 18、请仔细想一想,你所见到的最大影子是什么?(答案:地球的影子,即每天的晚上) 19、公共汽车上,两个人正在热烈的交谈,可围观的人却一句话也听不到,这是因为什么?(答案:这是一对聋哑人) 20、什么东西愈生气,它便愈大?(答案:脾气)

包粽子的来历

包粽子的来历 【篇一:粽子的来历】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笑说厨娘藕复松。 【篇二:粽子的来历】 春秋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震远同湖州粽 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速冻食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生产实习专题调查报告 题目:速冻食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学号:2010013260 专业年级:食品质量与安全10级 学生姓名:李姗姗 指导教师:杨保伟 完成日期:2013.10.10

速冻食品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速冻食品作为中国传统食品产业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 在政府支持、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产企业的产品渗透率都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整个行业的年增长率平均超过20%。其中,2004年冷冻、冷藏食品业的年销售额已接近500亿元人民币。内销的米、面类产品占据主要的冷冻食品市场份额,受欢迎的种类分别有:饺子、汤圆、包子、馄饨、馒头、花卷、烧卖、粽子等。目前,该行业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规模较大的食品制造业之一。速冻食品也已成为中国城市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食品之一。同时,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速冻食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些以农牧业为主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面粉加工业、畜牧养殖业、蔬菜加工业作为整个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产品种类、产品结构等方面也在随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旨在掌握泰安市消费群体对速冻食品的消费情况,从而为西苑速冻食 品厂提供可靠的市场数据,以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满足市民消费需要。 二、调研时间、地点、方式 2013年8月11日至8月12日,我和同事在泰安市泰山区三大超市门口,向广大市民发放调查问卷。 三、调研结果分析 3.1被调研人群体特征分析 在本次对泰安城区速冻食品市场的调研中,有282人参与调研,其中男性占被调研人数的比例为49%,女性所占比例为51%;这部分人群的年龄集中在20~50岁之间,其中20~30岁所占比例为56%,30~40岁所占比例为23%,40~50岁所占比例为12%,因此此次调研结果能准确反映出20~50岁之间的速冻食品重度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 在被调研人群中,月收入水平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1000~2000元所占比例为43%,2000~3000元所占比例为23%;而月收入低于1000元者所占比例为20%,而高于3000元者所占比例仅为12%,因此此次调研结果集中反映了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普通购买力消费者的消费特征。 而在分析被调研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时发现:高中以下学历者所占比例为38%,大专学历所占比例为32%,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为28%,而研究生学历仅为3%,可见大专以上学历者占被调查人数的多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的提高,也证明了目前泰安市进入了高素质消费时代。

湘菜的发展史

湘菜的发展史 --09级旅游管理张越一历史由来: 湖南菜简称湘菜,从它自成体系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声播海内外,并同其它地方菜系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烹饪这一充满勃勃生气的整体,凝成华夏饮食文化的精华。 湖南省境内人类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发现的有30000处之多,其中以洞庭湖平原地区和湘江河谷地带分布尤广,出土文物又以饮食器皿为多,可见饮食文化在湖南的悠久历史。 湖南古称“南蛮”,战国时境内主要居民为楚人和越人。当时饮食由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已形成了与中原地区不同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一直沿袭到两汉。从《楚辞﹒招魂》中可以看到,当时湖南一带食物来源主要有种植物大米、小米、黄梁及野生水禽类野鸭、大雁、天鹅和甲鱼、乌龟等,烹调技艺主要有烧、烤、煎、煮、蒸、炖、醋烹、卤、酱10种,形成了酸、苦、咸、甜诸味,其中酸、苦很具地方特色。《楚辞释》中云:“大苦,豉也。”指两千年来湖南民间调味品豆豉﹔至今浏阳出产的豆豉仍闻名全国。 到了汉代,湘菜的地方风格已很突出。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食单》中对当时的饮食有详细的记载。《食单》中有精美菜者近100种,其中内羹一项就有5大类24种,另还有72种食物,如鱼肤,牛腰、鹿骈、濯鸡等。这时湘菜的烹调方法也发展到16种,羹、炙、煎、熬﹔蒸、溜、胎、脯、腊﹔炮、醢等,佐料主要有盐、酱、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这时独具特色的酸味菜也很多,《食单》中就有酢莱和酸羹10种。 到了唐宋,中国封建社会已步入成熟期,这时饮食文化在形式上刻意求新,湘菜也不例外,浓、香、淡的风格已经确立。形式上对菜看不加很重的修饰,以求完整地保存原料的自然形态,并且都有说道。一条鱼象征连年有“余”,若有桂花鱼还有“富贵”的意思,以鸡代凤。以鹿寓“禄”,以羊为“祥”,龟鹤则象征长寿。这时的湘菜的菜单已按生日、婚丧、升迁等事分类,沿用至今。 明朝末年辣椒由南美移植中国,湖南地处亚热带,湿润多雨,土壤适宜辣椒长生,,而且辣椒具有驱寒,祛风湿的功效,能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在湖南喜食辣味食品的人逐渐增多,湖商人嗜辣也渐渐出名。辣味菜也成为湘菜富有特色的部分,湘菜中的辣味有很多讲究。分为酸辣、麻辣、糊辣、油辣、香辣、脆辣、鲜辣、苦辣几种,其中与川菜不同之处,就是湘莱辣味莱忌糖。在湘菜样式上,辣椒还作为点缀材料,如名菜“麻辣仔鸡”就有尖红椒与青蒜装饰,使人见之思食。不过您到湖南旅游不用担心﹔现在湘菜宴席一般只有两道辣味菜,当然湖南家常菜仍以辣为主。 二现阶段情况: 近现代湘菜发展已很有规模,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中国菜系之一。晚清至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 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下面有整理的全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欢 迎阅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 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下 面有整理的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 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 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20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 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 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 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 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 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 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 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 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粽子的国学文化

粽子的国学文化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粽子,端午节的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屈原投江而发明的祭品。迄今为止,粽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另有民间传说: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端午在即,中之杰为广大顾客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游戏互动及国学讲堂,让人们在享受美味之余,更深入了解中华国学文化。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稻草灰汤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北方的粽子,多是糯米所做,蘸白糖食用。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 离开家乡一直出差在外,大江南北的跑,很难吃到可口的饭菜,正宗的家乡口味就更是做梦才有。我是从小就爱吃粽子的,不管过节与否,粽子都是我的主食。可是在外漂泊的几年里,却从来没有再吃到过家乡糯米的那种清香,现在的粽子样式五花八门,却再也难找到最初的味道,只留下不纯正的粽叶,多糖精的枣馅、肥腻的肉蛋。 可是直到有一次出差到朋友的家乡,正赶上端午,她急忙的给我送来一袋粽子,本来没报希望的我只小小的咬了一口“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心中竟想到了这句诗,这正是纯正的“竹叶粽”的味道。低头看到“中之杰”三个字...... 后来,我留在了这里,再后来,她成为了我的妻子......

粽子的来历及传说

粽子的来历及传说 导读: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的来历一】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

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来历二】 古代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