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白皮书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白皮书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白皮书

一、概述 (1)

1.什么是入侵检测 (1)

2.为什么需要使用入侵检测系统 (1)

2.1. 防火墙的局限性 (1)

2.2. 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2)

2.3.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类型 (2)

3.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的配合使用 (3)

二、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 (3)

1.系统结构 (4)

1.1. 入侵检测引擎 (4)

1.2. 管理控制台 (5)

2.主要功能 (6)

2.1. 网络监控和统计 (6)

2.2. 入侵检测和报警 (7)

3.主要技术特点 (10)

4.典型应用方案 (12)

4.1.监听、检测发生在内网之间的连接和攻击 (12)

4.2.监听、检测外网对内网的攻击 (13)

i

一、 概述

1. 什么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继“防火墙”、“信息加密”等传统安全保护方法之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它监视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发生的事件,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以寻找危及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绕过安全机制的入侵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DS)就是自动执行这种监视和分析过程的软件或硬件产品。

2. 为什么需要使用入侵检测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是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攻击,2001年,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攻击在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2.1.

2.2. 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是阻止黑客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随着攻击技术的发展,这种单一的防护手段已不能确保网络的安全,它存在以下的弱点和不足:

1)防火墙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

防火墙保护的是网络边界安全,对在网络内部所发生的攻击行为无能为力,而据调查,网络攻击事件有60%以上是由内部人员所为。

2)防火墙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

防火墙是依据管理员定义的过滤规则对进出网络的信息流进行过滤和控制的。

如果规则定义过于严格,则限制了网络的互连互通;如果规则定义过于宽松,则又

带来了安全隐患。防火墙自身无法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

3)在攻击发生后,利用防火墙保存的信息难以调查和取证

在攻击发生后,能够进行调查和取证,将罪犯绳之以法,是威慑网络罪犯、确保网络秩序的重要手段。防火墙由于自身的功能所限,难以识别复杂的网络攻击并

保存相关的信息。

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护体系,进行多层次、多手段的检测和防护。入侵检测系统就是安全防护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及时识别网络中发生的入侵行为并实时报警。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很多防火墙都集成有入侵检测模块,但由于技术和性能上的限制,它们通常只能检测少数几种简单的攻击,无法与专业的入侵检测系统相比。专业入侵检测系统所具有的实时性、动态检测和主动防御等特点,1

弥补了防火墙等静态防御工具的不足。

2.3.

2.4. 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工具,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防护,在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受到危害之前进行报警、拦截和响应。它具有以下主要作用:

1)通过检测和记录网络中的安全违规行为,惩罚网络犯罪,防止网络入侵事件的发生;

2)检测其它安全措施未能阻止的攻击或安全违规行为;

3)检测黑客在攻击前的探测行为,预先给管理员发出警报;

4)报告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威胁;

5)提供有关攻击的信息,帮助管理员诊断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利于其进行修补;

6)在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中布置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

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类型

按数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通常是安装在被保护的主机上,主要是对该主机的网络实时连接以及系统审计日志进行分析和检查,当发现可疑行为和安全违规事件时,系统就会向管理员报警,以便采取措施。

(2)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安装在需要保护的网段中,实时监视网段中传输的各种数据包,并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检测。如果发现入侵行为或可疑事件,入侵检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甚至切断网络连接。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如同网络中的摄像机,只要在一个网络中安放一台或多台入侵检测引擎,就可以监视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在黑客攻击造成破坏之前,预先发出警报。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自成体系,它的运行不会给原系统和网络增加负担。

入侵检测系统使用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基于攻击特征的模式匹配法和基于行为的统计分析法。它们各有优缺点:

2

模式匹配法主要适用于对已知攻击方法的检测,通过分析攻击的原理和过程,提取有关的特征,建立攻击特征库,对截获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模式匹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识别准确,误报率低,但它对未知的攻击方法却无能为力,并且当新的攻击方法出现时,需要及时更新特征库。

基于行为的统计分析法对未知攻击和可疑活动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误报率高。

现在优秀的入侵检测系统一般都综合运用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

3. 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的配合使用

将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配合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共同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有多种组合方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1)入侵检测引擎放在防火墙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入侵检测系统能接收到防火墙外网口的所有信息,管理员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来自Internet 的攻击,当与防火墙联动时,防火墙可以动态阻断发生攻击的连接。

(2)入侵检测引擎放在防火墙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穿透了防火墙的攻击才能被入侵检测系统监听到,管理员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攻击真正对自己的网络构成了威胁。如果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了本应该被防火墙过滤掉的攻击,就可以判断防火墙的配置存在失误。

(3)防火墙内外都装有入侵检测引擎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检测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所有攻击,管理员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否有攻击穿透防火墙,对自己网络所面对的安全威胁了如指掌。

(4)将入侵检测引擎安装在其它关键位置

安装在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如企业内部重要服务器所在的子网,对该子网中的所有连接进行监控;

安装在内部两个不同子网之间,监视两个子网之间的所有连接。

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的监听端口可以接在共享媒质的集线器(Hub)上、交换机的调试端口(span port)上、或专为监听所增设的分接器(Tap)上。二、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是由瑞星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网络安全产品,它集入侵3

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视功能于一身,能实时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利用内置的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上发生的入侵行为和异常现象,并在数据库中记录有关事件,作为管理员事后分析的依据;如果情况严重,RIDS-100可以发出实时报警,使得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系统结构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它主要由入侵检测引擎和管理控制台两部分组成。

1.1. 入侵检测引擎

入侵检测引擎为专用硬件设备,可以安装在标准的机架上,一个检测引擎可以保护一个网段。

检测引擎有两个以太网接口:数据捕获口和查询管理口。

检测引擎的数据捕获口接在被保护网段上,它以隐身模式从网络线路上获取数据,然后调用相应的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如果发现异常事件,则调用告警器,由其根据预定义的处理规则,决定调用相应的响应模块。响应模块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向系统管理员或被攻击主机报警,也可以主动切断发生攻击的连接。

4

查询管理口接在管理主机可以访问的网络上,它是管理控制台和引擎进行通信的接口。

检测引擎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引擎包含的功能模块有包捕获模块、虚拟机模块、攻击特征库、过滤器模块、智能分析模块、记录器模块、报警模块、磁盘管理模块等。

检测引擎具有在线升级功能,升级包括攻击特征库的更新和软件程序的更新。

检测引擎的接入对被保护网络是透明的,它对被保护网络的任何流量和请求均不做反应,不影响被保护网络的性能。

1.2. 管理控制台

管理控制台是对检测引擎进行配置、管理和数据查询的软件程序,它可以安装在内网的管理员主机(Windows 2000/NT操作系统)上。

此外,为了加强对引擎进行访问的用户的管理,RIDS-100系统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用户管理机制,每个管理用户配有一把电子钥匙,内装有该用户的密钥和加密算法。用户在对系统进行管理时必须插入自己的钥匙并输入正确的口令。

部件名称产品形态安装方式在系统中的作用

5

入侵检测引擎硬件即插即用监听被保护网络,检测攻击,实时报警,存储检测到的信息。

管理控制台软件

安装在管理员主机

(Windows2000/NT)

对引擎进行管理、配置,查询数据。

电子钥匙硬件即插即用实现用户一次性口令认证。

2. 主要功能

RIDS-100主要包含两大功能:网络监控和统计、入侵检测和报警。

2.1. 网络监控和统计

2.1.1. 实时监控

1) 内外网连接情况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将内外网之间的连接情况实时地捕获下来,并以动态连线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管理员从图上可以直观地了解当前内外网之间的连接和访问情况。

2) 网络流量的实时统计

6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包,实时分析出网络流速,并按不同的应用协议统计网速,最终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在指定

的时间段内。各应用协议的流速和总的流速的变化曲线,为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

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1.2. 网络统计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提供强大的网络统计功能,它可以从传输层、应用层、主机三个不同层次详细地统计和记录内外网的连接和流量情况,并将它们保存在引擎的数据库中,供管理员查询和分析。

1) 传输层统计按TCP,UDP,ICMP三种协议进行统计;

2) 应用层统计提供HTTP,Telent,FTP,Mail应用协议的统计分析;

3) 流量统计提供每小时内外网之间总的流量统计、内部主机访问外部站点情况

以及流量月报表三种功能。

网络统计的层次统计的内容

TCP协议

UDP协议

传输层

ICMP协议

HTTP协议

Telent协议

FTP协议

应用层

Mail协议

内外主机连接统计

主机流量统计(包括月报表)

内部主机

总的流量统计

2.2. 入侵检测和报警

虽然网络攻击方法层出不穷,但有很多方法在原理上很相近,我们通过对这些攻击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归类,并按类编制了过滤器,每个过滤器可以检测一大批类似的攻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过滤器的检测效率。

RIDS-100将目前已知的1300多种网络入侵事件划分成了5大类:拒绝服务攻击,非授权访问尝试,预攻击探测,可疑活动和其它。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子类,如下表。

攻击大类 攻击子类 攻击描述及示例

拒绝服务攻击 与ICMP有关的攻击 利用ICMP包的DoS攻击,如ping flood,ping of

death攻击等

7

Win IGMP 攻击

利用IGMP 协议的攻击,如IGMP,Asking 攻击等 Land 攻击

Land 攻击,如land 等 邮件炸弹

大量发送电子邮件的攻击,如aenima20,divint3攻击等 SYN flooding

SYN 洪水式攻击,如synflooder, melnuke 等 UDP flooding

利用UDP 包的洪水式攻击,如mstream, trinoo 等Winnuke

各种OOB 攻击,如Dosnuke,wnuke 等 对NT 的DoS 攻击(及其

它)

针对Windows NT 的攻击,如针对Wins.exe, TCPSVCS.exe 的攻击等 对WEB 服务的DoS 攻击

针对IIS 的拒绝服务攻击,如iiscrash,iishack 等 端口扫描

如各种基本的商品扫描方法 扫描—ICMP

利用ICMP 包进行的扫描,如L3retriever ping 以及webtrends 扫描器的扫描。 扫描探测—UDP

利用UDP 包进行的扫描,如named Iquery 探测等 扫描探测—TCP

利用TCP 包进行的扫描,如christmas 扫描,空扫描等 FTP 口令猜测

FTP 口令猜测,如ftpcrack POP3口令猜测

POP3口令猜测,如emailcrack 等 预攻击探

Windows 系统登录口令猜

Windows 登录口令猜测,如多次尝试登录windows 系统 NetBIOS

各种利用netbios 的可疑活动,如SMB IPC$存取等包含病毒的邮件(POP3,

Part1)

取回携带病毒的邮件,如triplesix 蠕虫,newapt 蠕虫等 包含病毒的邮件(POP3,

Part2)

取回携带病毒的邮件,如freelink 蠕虫,nail 蠕虫等 携带病毒的邮件(MAIL,

Part1)

发送携带病毒的邮件,如Resume 蠕虫,Y2K zelu 特洛伊木马等 携带病毒的邮件(MAIL,

Part2)

发送携带病毒的邮件,如prettp park 木马,zipped 文件木马等 IP 层上的未知协议

未知协议检测 可疑活动 利用WEB 服务进行的可疑

活动

利用http 服务漏洞实现ping of death ,如cxjnuke2,3等 对coldfusion 文件的非授权存取

利用coldfusion 的攻击,如利用检验邮件,发送邮件等的攻击 对Frontpage 文件的非授

权存取

利用Frontpage 的攻击,如利用register.htm, form_results.htm 等的攻击 未授权的

尝试访问 利用HTTP 服务的弱点

利用IIS Unicode 漏洞的各种攻击,如unicode 等 8

缓存溢出

各种缓存溢出攻击,如针对X86 linux imapd4,imapd5等的攻击 WEB—CGI 存取企图

利用web cgi 程序的攻击,如php.cgi 存取企图,rwwwshell.pl 存取企图等 WEB—IIS 存取企图

利用或针对IIS 服务器的攻击,如_vti_inf,carbo.dll 等 对Web 服务的存取企图 其它的针对或利用web 服务进行的攻击,如

netscape 服务器目录查看,Apache source.asp 文

件的存取等

Backdoor

各种后门的检测,如netbus, backorifice 等 和Finger 有关的活动

利用或针对finger 服务的攻击,如finger bomb,finger 探测等 与Ftp 有关的可疑活动

利用ftp 服务的漏洞进行的攻击,如ftp whoot 口令,ftp cwd ~root 等 恶意邮件—Antijunk 1.0

恶意邮件攻击,如Antijunk 等 RPC 协议解码

利用rpc 服务进行的攻击,如portmap rstatd 请求,portmap mountd 请求等 其它 恶意邮件—Outlook 漏洞恶意邮件攻击,如outmail 等

每个子类中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攻击方法,例如,缓存溢出子类中就包括了70多种缓

存溢出攻击方法。采用这种大类——>子类——>具体攻击方法的分类,既提高了攻击检测的效率,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管理。

RIDS-100的检测引擎是带状态的,它通过对IP 分片进行自动重组,并在引擎内部维护

每个TCP 会话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利用IP 分片所进行的攻击,并能够对TCP 连接的前后数据包作关联性分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准确率。同时,它还对标准协议中的非正常流量进行分析,从而能够识别出利用这些协议漏洞进行的新的攻击。

RIDS-100根据危害程度的不同,将检测到的入侵信息划分成3个级别:轻度危险,中

9

度危险,高度危险。

危险级别 分类原则

指行为本身对网络主机和资源造成的威胁较小,但它们通常是更严重攻击的轻度危险

前奏,应给予关注。如端口扫描,口令猜测等。

指行为本身对网络主机和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其破坏性不是很严重。中度危险

如蓝屏炸弹,winnuke攻击等。

指行为具有高度的危害性,如黑客已获得了某台主机的管理员权限。如木马,高度危险

缓存溢出攻击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需要实时响应和报警的方式。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如下的报警和响应方式:

通知管理主机;

通知被攻击的主机;

发送e-mail(当与网站配合时,可以给手机发短信息);

主动切断发生攻击的连接。

当与防火墙配合使用时,还可以自动通知防火墙,暂时关闭发生攻击的连接。

3. 主要技术特点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的目标是:全面,准确,高效,稳定,安全,快速。全面是指能检测已知的各种攻击方法,并能对未知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准确是指检测的结果准确,误报率低;高效是指检测引擎的运行效率高,由于现在的网络速度越来越快,只有高效的引擎才能在检测时不丢包;稳定是指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全是指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由于引擎中保存了大量检测到的敏感信息,因此对其自身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快速是指对新的漏洞和新的攻击方法反应快,系统升级简便。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采用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主要技术特点有:

1)将基于特征的检测法和基于行为的统计分析法有机地结合,能实时检测5大类1300多种已知攻击,基本涵盖了现有的各种攻击方法,并通过总结网络攻击的规律,采

用行为判断方法,建立了智能化分析模块,使其具有一定的对未知攻击和可疑活动

的识别能力。

2) 实现了带状态的检测方法,对网络攻击识别准确,效率高。由于攻击者可以利用IP分片来进行攻击,或将攻击数据分散到TCP连接的多个数据包中,如果只是孤

立地检测每个数据包,就可能检测不出这些复杂的攻击。RIDS-100采用IP分片重

10

组和TCP会话状态维护技术,不但可以检测利用IP分片的攻击,还可以真实、完

整地监测整个TCP会话过程,对TCP会话的各数据包进行关联性分析,从而确保

了检测的准确性。

3) 实现了对协议的分析检测,提高了系统对未知攻击的分析能力。网络攻击之所以猖獗,与网络协议中的各种安全漏洞密切相关,通过对标准协议中的非正常流量进行

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利用这些协议中的安全漏洞所作的攻击。RIDS-100实现了对

HTTP、FTP、telnet、SMTP等高层协议的分析检测。

4) 配置管理简便灵活。

系统允许管理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检测的范围和内容以及报警的方式。

5) 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易于升级和维护。

入侵检测引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结构,各功能模块担负着一定的作用。这种模块化设计易于引擎进行升级。例如:当有新的攻击出现时,只需对攻击特征库进行更新;对新的协议检测,只需增加相应的新的功能模块即可。

6) 分布式检测、集中式管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需要保护的网络中安放多台入侵检测引擎,用一个控制台从远程进行集中式管理,利于全网安全策略的统一。

7) 具有强大的自身保护能力。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安全产品,经常会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因此其自身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了多种自我保护手段:

i 完善的用户访问控制机制和管理信息的加密传输。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用户认

证机制,为管理员配备了专用的电子钥匙,只有经过密码强认证的用户才有

权登录系统;控制台和入侵检测引擎之间的信息采用加密传输,防止敏感信

息的泄露。

ii 详尽的系统审记日志。该系统提供了对自身的详细审计功能。

iii 对外的隐身性。该系统将管理口与监听口分离,监听口不带IP地址,当把管理口接在内网时,攻击者无法从外网探测到入侵检测系统的存在。

iv 完善的磁盘空间管理。系统的磁盘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有一定的机制,保证系统始终有足够的空间维持正常运行。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了完善、

灵活的磁盘空间管理机制,可以用时间和空间双重因素控制磁盘空间的配额。

11

4. 典型应用方案

4.1. 监听、检测发生在内网之间的连接和攻击

图4.1监听、检测内网中发生的所有连接和攻击时引擎的安装方式

12

4.2. 监听、检测外网对内网的攻击

图4.2 用于监听、检测外网对内网所做的攻击时引擎的安装方式 13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模板

技术资料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33GHz×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2 Quad CPU Q6600 @2.4GHz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6.0/7.0 GIS软件:ArcGIS Server 9.3 WEB服务:IIS6.0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严重程度修改紧急 程度 评定准则实例 高必须立即 修改 系统崩溃、不稳定、 重要功能未实现 1、造成系统崩溃、死机并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2、系统不稳定,常规操作造成程序非法退出、死循环、通讯中断或异 常,数据破坏丢失或数据库异常、且不能通过其它方法实现功能。 3、用户需求中的重要功能未实现,包括:业务流程、主要功能、安全 认证等。 中必须修改系统运行基本正 常,次要功能未实 现 1、操作界面错误(包括数据窗口内列名定义、含义不一致)。 2、数据状态变化时,页面未及时刷新。 3、添加数据后,页面中的内容显示不正确或不完整。 4、修改信息后,数据保存失败。 5、删除信息时,系统未给出提示信息。 6、查询信息出错或未按照查询条件显示相应信息。 7、由于未对非法字符、非法操作做限制,导致系统报错等,如:文本 框输入长度未做限制;查询时,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未做约束等。 8、兼容性差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如:使用不同浏览器导致系统部分 功能异常;使用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导致系统部分功能异常。 低可延期修 改 界面友好性、易用 性、交互性等不够 良好 1、界面风格不统一。 2、界面上存在文字错误。 3、辅助说明、提示信息等描述不清楚。 4、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任务,没有及时反馈给用户任务的处理状态。 5、建议类问题。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节引言 通过电子手段对一个组织信息库的恶意攻击称为信息战(information warfare)。攻击的目的可能干扰组织的正常活动,甚至企图对组织的信息库造成严重的破坏。对信息战的各种抵抗措施都可归结为三类:保护、检测、响应。 保护 (入侵的防范)指保护硬件、软件、数据抵御各种攻击的技术。目前各种网络安全设施如防火墙及VPN,各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易攻击性扫描等都属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检测 (入侵的检测)研究如何高效正确地检测网络攻击。只有入侵防范不足以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任何系统及协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可能是协议本身也可能是协议的实现,还有一些技术之外的社会关系问题,都能威胁信息安全。因此即使采用这些保护措施,入侵者仍可能利用相应缺陷攻入系统,这意味着入侵检测具有其他安全措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响应 (入侵的响应)是入侵检测之后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损失评估,根除入侵者留下的后门,数据恢复,收集入侵者留下的证据等。这三种安全措施构成完整的信息战防御系统。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之一,它通过监测计算机系统的某些信息,加以分析,检测入侵行为,并做出反应。入侵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系统信息包括系统记录,网络流量,应用程序日志等。入侵(Intrusion)定义为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使用者以及不正当使用(misuse)计算机的合法用户(内部威胁),危害或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行为。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实现入侵检测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入侵检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是可以检测的。入侵检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入侵检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其间出现了许多研究原型与商业产品。 入侵检测系统在功能上是入侵防范系统的补充,而并不是入侵防范系统的替代。相反,它与这些系统共同工作,检测出已经躲过这些系统控制的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第二道防线。 一个理想的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能以最小的人为干预持续运行。 ?能够从系统崩溃中恢复和重置。 ?能抵抗攻击。IDS必须能监测自身和检测自己是否已经被攻击者所改变。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胡征兵1Shirochin V.P.2 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 摘要 Internet蓬勃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Internet来传递和处理各种生活信息,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介绍现今热门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本文先讲述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及分类,并分析了其检测方法和不足之处,最后说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IDS公司和产品。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防火墙 1 引言 随着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日益依赖于Internet进行通讯,协作及销售。对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些安全解决方案应该能够阻止入侵者同时又能保证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安全访问。虽然防火墙及强大的身份验证能够保护系统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侵扰,但是它们对专业黑客或恶意的经授权用户却无能为力。企业经常在防火墙系统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在Internet入口处部署防火墙系统来保证安全,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1]。 2 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詹姆斯·安德森[1]在1980年为美国空军做的题为《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他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威胁的分类方法,并将威胁分为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为三种,还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他的理论成为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及开发的基础 , 他的工作成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其它入侵检测系统的出发点。 Denning[2]在1987年所发表的论文中,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式做出定义:一般而言,入侵检测通过网络封包或信息的收集,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并且能在入侵行为造成危害前及时发出报警通知系统管理员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包含3个必要功能的组件:信息来源、分析引擎和响应组件。 ●信息来源(Information Source):为检测可能的恶意攻击,IDS所检测的网络或系统必须能提供足够的信息给IDS,资料来源收集模组的任务就是要收集这些信息作为IDS分析引擎的资料输入。 ●分析引擎(Analysis Engine):利用统计或规则的方式找出可能的入侵行为并将事件提供给响应组件。 ●响应模组(Response Component):能够根据分析引擎的输出来采取应有的行动。通常具有自动化机制,如主动通知系统管理员、中断入侵者的连接和收集入侵信息等。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依照信息来源收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Host-Based IDS)的和基于网络(Network-Based IDS);另外按其分析方法可分为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AD)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MD),其分类架构如图1所示: 图 1.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架构图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二)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网上招聘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背景: 如今网上招聘越来越普遍,但有些招聘系统的综合性能不是很好,

比如系统的冗余、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完整性等等都有待提高,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针对本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二、实验内容 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网上招聘系统项目客户端系统测试的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环境简介 1、软件名称:网上招聘求职系统 2、软件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招聘单位提供招聘、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管理员提供管理网站公告、友情链接和网站会员的管理功能。 3、用户:求职者、招聘单位、管理员 4、开发者:ZSS ●系统数据度量 ●系统结果评估 用户群:1、项目管理人员 2、测试人员 范围:该文档定义了客户端系统测试的结果,总结了测试客户端的

职位查询、网上提交简历、在线答题的基本功能,以及支持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性能,给出了测试的结论。 2.1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 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2.2缩写说明 HR--- 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MVC---Model-View-Control(模式-视图-控制)的缩写,表示一个三层的结构体系。 2.3测试类型 a、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功能定义部分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b、非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非功能定义部分(如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等)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c、测试用例:测试人员设计出来的用来测试软件某个功能的一种情形 2.4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网上招聘客户端需求说明》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网络安全技术 习题及答案 第9章 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 1.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

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大偏差的行为,无法准确判别出攻击的手法,但它可以(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判别更广范、甚至未发觉的攻击。 (4)入侵检测系统弥补了防火墙的哪些不足? 网络防火墙是指的是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 防火墙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防火墙可以阻断攻击,但不能消灭攻击源。入侵者可以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而绕过防火墙; 防火墙不能抵抗最新的未设置策略的攻击漏洞。 防火墙的并发连接数限制容易导致拥塞或者溢出。而当防火墙溢出 的时候,整个防线就如同虚设,原本被禁止的连接也能从容通过了; 防火墙对待内部主动发起连接的攻击一般无法阻止; 防火墙本身也会出现问题和受到攻击; 防火墙不处理病毒。普通防火墙虽然扫描通过他的信息,但一般只扫描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不扫描数据的确切内容,对于病毒来说,防火墙不能防范。 防火墙是一种静态的安全技术, 需要人工来实施和维护, 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但不代表设置了防火墙就能一定保证网络的安全。入侵攻击已经见怪不怪,对付这些入侵者的攻击,可以通过身份鉴别技术,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技术,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等,但这并不完全可行。所以静态安全措施并不足以保护安全对象。因此,一种动态的方法是必要的。比如行为跟踪、入侵检测技术。但是,完全防止入侵目前看是不现实的。人们可以尽力检测出这些入侵,以便采取措施或者以后修补。 (5)简述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点。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优点: 能够监视特定的系统活动,可以精确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规则。 不需要额外的硬件,HIDS驻留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其包括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其它的共享资源等。减少了以后维护和管理硬件设备的负担。 适用于被加密的和交换的环境。可以克服NIDS在交换和加密环境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 缺点: 依赖于特定的操作系统平台,对不同的平台系统而言,它是无法移植的,因此必须针对各不同主机安裝各种HIDS。 在所保护主机上运行,将影响到宿主机的运行性能,特别是当宿主机为服务器的情况;通常无法对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大量攻击行为,做出及时的反应。

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WD_QP_3-04_QR_01 V 4.0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承包商登记、撤销登记业务 及数据应用 系统功能测试报告 (版本V1.00.00)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一)编写目的 (1) (二)背景 (1) (三)参考资料 (1) 第二章任务概述 (2) (一)功能测试目标 (2) (二)功能测试范围 (2) (三)功能测试方法 (3) (四)功能测试过程描述 (3) (五)功能测试环境 (4) (六)功能测试时间及测试人员 (4) 1测试时间 (4) 2测试人员 (5) 第三章测试记录及结果分析 (5) (一)功能测试项细则 (5) (二)测试结果记录 (6) (三)测试结论 (6) 版本记录

第一章引言 (一)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功能测试阶段的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环境、测试时间、以及测试结果记录,并对系统最终的缺陷进行评估分析,为后续系统性能调优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的系统维护提供参考。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管理者。 (二)背景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积极推进承包商登记监管数据联网应用系统的建设,规范承包商登记流程,推动市场主体基础数据库建设。同时,开发撤销登记业务功能,规范撤销登记流程,加强对企业撤销登记业务的监管。 在现有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之上,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按照专业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流程,结合外资登记管理业务特点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建模,提升数据价值,推进信息技术与外资业务之间的融合,为领导决策和业务管理人员提供支持,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外资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满足不同业务人员的需要。 (三)参考资料 《承包商登记_需求阶段_用户需求说明书_v1.00.00.doc》 《承包商登记_需求阶段_系统功能说明书_v1.00.00.doc》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入侵检测技术毕业论文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开题时间2016年10月20日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业作品题目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学生姓名徐盼 学号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201401班 指导教师刘烨 完成日期2016年11月20日 目录

摘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网络安全角度来看,防火墙等防护技术只是被动安全防御技术,只是尽量阻止攻击或延缓攻击,只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不但攻击手段层出不穷,而且操作系统、安全系统也可能存在诸多未知的漏洞,这就需要引入主动防御技术对系统安全加以补充,目前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就是入侵检测技术。 本文从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入手,研究、分析了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应用、信息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及其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入侵,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 第一章绪论 入侵检测技术的提出 随着Internet高速发展,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传递信息,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文件处理,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结信息能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黑客攻击日益猖獗,防范问题日趋严峻:具WarroonResearch的调查,1997年世界排名前一千的公司几乎都曾被黑客闯入;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2014-2015第二学年) 论文题目: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7.3

1引言 1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1 3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3 3.1以Denning模型为代表的IDS早期技术 3 3.2中期:统计学理论和专家系统相结合 4 3.3基于网络的NIDS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4 4结语 5 参考文献 6

摘要: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使用者也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大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本文先介绍入侵行为的概念和演化,然后按时间顺序,沿着技术发展的脉络,回顾了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历史和实践的观点,透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发现保护资源和数据的安全,让他免受来自恶意入侵者的威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提到网络安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一种静态的访问控制类安全产品通常使用包过滤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适当配置的防火墙虽然可以将非预期的访问请求屏蔽在外,但不能检查出经过他的合法流量中是否包含着恶意的入侵代码。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入侵检测系统(IDS)应运而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将电子数据处理、安全审计、模式匹配及统计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被检测系统的审计数据或直接从网络捕获数据,发现违背安全策略或危及系统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本文主要讨论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这个概念出自James P.Anderson在1972年的一项报告,随后的30多年中,概念本身几乎没有改变。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从最早期的计算机安全开始,人们就密切关注恶意使用者破坏保护机制的可能性。早期系统多为多用户批处理系统。这个时期,主要的威胁来自系统的合法使用者,他们企图得到未经授权的材料。到了20世纪70年代,分时系统和其他的多用户系统已成气候,Willis H Ware 主持的计算机安全防御科学特别工作 小组提供了一项报告,为处理多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篇报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7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进行构建多级安全体系的系统研究。 1980年4月,詹姆斯·安德森(James P.Anderson)为美国空军做的题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首先为入侵和入侵检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架构,这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他在论文中给出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方面的概念: 威胁(Threat)可能存在有预谋的、未经认可的尝试: ①存取数据; ②操控数据; ③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 危险(Risk)意外的和不可预知的数据暴露,或者,由于硬件故障、软件设计的不完整和不正确所造成的违反操作完整性的问题。 脆弱性(Vulnerability)已知的或可疑的硬件或软件设计中的缺陷;使系统暴露的操作;意外暴露自己信息的操作。攻击(Attack)实施威胁的明确的表达或行为。 渗透/入侵(Penetration)一个成功的攻击;(未经认可的)获得对文件和程序的使用,或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 威胁概念中的③包括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盗用计算资源也属于这个类别之内。 一般来说,外部入侵者的首要工作是进入系统。所外人,也可能是合法用户,但违规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资源。另一方面,除了拒绝服务攻击外,多数攻击都需要入侵者取得用户身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网络计算已经相当普遍,渗透和入侵也更广泛。但许多厂商和系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项目名称] 系统测试报告 1测试内容及方法 1.1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软件系统测试计划》进行,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用户接受度测试等内容。 1.2测试方法 正确性测试策略、健壮性测试策略、接口测试策略、错误处理测试策略、安全性测试策略、界面测试策略 1.3测试工作环境 1.3.1硬件环境 服务端 数据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应用服务器: 处理器:Inter(R) Xeon(R) CPU E5410 @×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8G

硬盘空间:500G×2,RAID0 客户端 处理器:Inter(R) Core2 Quad CPU Q6600 @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内存空间:2G 硬盘空间:200G 1.3.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SP2 客户端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GIS软件:ArcGIS Server WEB服务: 2缺陷及处理约定 2.1缺陷及其处理 2.1.1缺陷严重级别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文由heisjay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戚 技术 人侵检测系统的发展厉史 华中科技大学 摘 DIS 涂保东 要:从大量史料中整理出入侵检测系统(}n七ru]s的历史进程 : , 。。 eciDteto 。 n ys s et m , IDS )研究与开发的历史 , 为人们了解 把握

目前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提供参考 }Ds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发展历史 网络安全 很早以来人们就认识到用户的行为进行适当监控络恶意的和错误的操作 应对网以阻止 etm Dl(田 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nnte「e 。 ’‘ 被 Dete et!on 网od e l “ 正式发表 。 De

旧g 用在早期的{ t A网(AR尸)上监控 保障网络数据 re o 用户的验证信息 这是第一个基于规 , 在该文中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抽象模型模型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入侵者: 与运行的安全 。 入侵检测思想在二十 te tn多年前就已萌穿随着I的蓬勃发展近几年来旧S得到了较深入的研则的专家系统模型采用与系统平台和应用环境无关的设计针对已知的, 使用系统的模式与正常用户的使用模 式不同 , 因此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跟 系统漏洞和恶意行为进行检测 为构

踪记录来识别入侵者的异常使用模式 从而检测出入侵者违反系统安全性的o情形Den旧g的模型是许多旧S原型 。 究和广泛的应用 1980 年 4 月Jam g es P A n des 「。on 发 ‘’ 建入侵检测系统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品同P架随后S日完成了与sA四AR的合为其提交了第一款实用的旧S产 1985 表著名的研究报告 rT卜eat Comp an ute「 eeur、t丫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 1. 引言 1.1 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它的一些利益的驱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官方机构网站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近年来由于对电子商务的热切需求,更加激化了各种入侵事件增长的趋势。作为网络安全防护工具“防火墙”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措施,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 IDS)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1.2 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入侵检测技术国外的起步较早,有比较完善的技术和相关产品。如开放源代码的snort,虽然它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但它也是各种商业IDS的参照系;NFR公司的NID等,都已相当的完善。虽然国内起步晚,但是也有相当的商业产品:天阗IDS、绿盟冰之眼等不错的产品,不过国外有相当完善的技术基础,国内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摘要:Internet蓬勃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互 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Internet来传递和处理各种生活信息,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之 而来的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从 专利文献的视角对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与入侵 检测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基本情况,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分支及其发展路线。 关键词:入侵检测,主机,网络,混合型。 1、概述 随着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日益依赖于Internet进行通讯,协作及销售。对 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增长。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 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 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 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 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 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 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 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 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 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一般而言,入侵检测通 过网络封包或信息的收集,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并且能在入侵行为造成危害前 及时发出报警通知系统管理员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入侵 检测系统应包含3个必要功能的组件:信息来源、分析引擎和响应组件。 2、专利申请分析 2.1入侵检测技术专利申请年代分布 图2-1示出了入侵检测技术专利申请的年代分布情况,可见,入侵检测技术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专利申请,进入二十一世纪,入侵检测技 术专利申请逐年大幅递增,到了05、06年左右达到了一个极大值,从06年开始,往后的五年申请量逐渐减少,到了10年前后达到了一个极小值,随后又开始逐 年递增,并且在近三年达到了一个峰值,考虑到17年和18年存在部分专利尚未 公开的情况,该峰值或许还会增大。总体来说,近二十年入侵检测技术专利申请 量是逐年递增的,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增强,入侵检测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这催 生了越来越多的专利申请。 2.2中国入侵检测专利年申请量分布 图2-2示出了入侵检测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年代的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知,2000年中国 才开始有关于入侵检测的专利申请,之后的十几年里,中国关于入侵检测技术的申请量逐年 递增且增幅明显,截止目前,尚有大量的专利申请未被公开,按照走向来看,2018年中国关 于入侵检测技术的专利申请量有望创造新的峰值。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计算机技术 起步晚,因此在2000年前后才出现了关于入侵检测的专利申请,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且重要的问题呈现在面前,很多非法分子或者合法用户的不当使用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针对这些行为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制止或者预防,入侵检测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文章主要简综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检测方法。 标签: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误用检测;异常检测 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数据的安全问题随之出现,传统的防火墙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但是由于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外部访问不经过防火墙;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的威胁等,防火墙就无能为力了,它并不能对已经进入计算机系统或者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威胁进行检测;访问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权限来防止越权行为,但是很难保证具有高级权限的用户对系统所做的破坏行为,也无法阻止低权限用户非法活动高级权限对系统所进行的破坏;漏洞扫描系统是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用户提供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以便用户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它虽然可以发现系统和网络漏洞,但无法对系统进行实时扫描,入侵检系统可以进行实时扫描。 发现入侵行为就是入侵检测。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的核心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从其中看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动作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目的是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以便发现各种攻击操作、攻击结果或者攻击动态。进行入侵检测的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它能执行所有的入侵检测任务和功能,监视或阻止入侵或者企图控制系统或者网络资源的行为,它可以实时检测入侵者和入侵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最大化的保证系统安全。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发现入侵活动的特征、对检测到的行为自动作出响应、记录并报告检测过程及结果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的四个部分。 入侵检测系统从系统结构看,至少包括信息源、分析引擎和响应三个功能模块。信息源的功能是分析引擎提供原始数据今夕入侵分析,信息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入侵检测的效果,要使检测网络系统软件具有完整性,必须使IDS 软件自己有很强的坚固性;分析引擎的功能是执行入侵或者异常行为检测;分析引擎的结果提交给响应模块后,响应模块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措施,阻止入侵行为或回复受损害的系统。分析引擎包括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和统计分析。响应可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主动响应就是系统自动或者以用户设置的方式阻断攻击过程或以其他方式来阻断攻击过程;被动响应是系统只报告和记录发生的事件。响应包括简单报警、切断连接、封锁用户、改变文件属性,最大的反应就是

系统测试报告(详细模板)

xxxxxxxxxxxxxxx 系统测试报告 xxxxxxx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网络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第章入侵检测系统

第9章入侵检测系统1. 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D 4) C 5) A 6) D 2、简答题 (1)什么叫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有哪些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就是依照一定的,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尽可能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网络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主要有: ●识别黑客常用入侵与攻击手段 ●监控网络异常通信 ●鉴别对系统漏洞及后门的利用 ●完善网络安全管理 (2)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哪几种?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混合型三种。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是网络上的数据包。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混合型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它为前两种方案提供了互补,还提供了入侵检测的集中管理,采用这种技术能实现对入侵行为的全方位检测。 (3)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哪几种?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有两种,一种基于误用检测(Anomal Detection),另一种基于异常检测(Misuse Detection)。 对于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事件的特征,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如果检测到该行为在入侵特征库中,说明是入侵行为,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基于误用的检测技术对于已知的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 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6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测试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计划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3测试结果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执行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易用性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性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靠性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4测试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