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毕业论文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毕业论文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毕业论文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毕业论文

目录

一、隔代教育简述 (1)

二、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现状 (2)

(一)1/4的孩子属隔代教育 (3)

(二)农村教育费用支出仍然是大头 (4)

(三)一半多村庄没有幼儿园 (6)

三、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 (6)

(一)个性发展深受束缚 (7)

(二)心理健康难以保障 (7)

(三)人格培养凸显危机 (7)

(四)道德教育问题突出 (7)

(五)学习状况令人忧心 (8)

四、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研究与对策 (8)

(一)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研究 (8)

(二)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对策 (9)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隔代教育简述

隔代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教育形态。隔代教育既有利,也有弊。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易导致儿童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并影响儿童将来的发展。为此,实践中要研究、建立一种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隔代教育的现状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其一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其二是祖辈对辈的“隔代教育”。在当今中国,“隔代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形态。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和祖辈家长对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两种主要的形态。隔代教育一般在三代家庭和隔代家庭中进行。尽管家庭规模正趋向小型化,但据统计目前我国三代家庭的数量仍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的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的比率愈高。

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今中国,社会更加快速深刻地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包括家庭教育在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中,隔代教育的再度兴盛,不仅深刻改变着家庭教育的现状,而且产生了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与祖辈对辈的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两种主要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事业、进修跟照顾子女争夺时间;另一方面,学校素质教育进入怪圈后不仅学生负担日趋加重。对家长的要求也愈来愈

多。祖辈对家庭教育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当前,家庭中的隔代教育再度勃兴,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基础。隔代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从而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缓解社会保障压力。但是,隔代教育也可能阻碍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激化家庭教育冲突、降低家庭教育质量、加重祖辈多方负担、助长年轻父母的依赖心理。为此,注重协调祖辈和父辈的位置和职责,有机结合祖辈的实践经验和父辈的理论知识,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就成为隔代教育兴利除弊的基本思路。

二、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行列,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接受“隔代教育”。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这些“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使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有关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现状的调查,如下表:

(一)1/4的孩子属“隔代教育”

由父、母在家照顾的农村在校学生不到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在校学生中为留守儿童的仍超过三分之一。有25.8%的家庭是“隔代教育”家庭,占到农村家庭总数的1/4,、、这三个省市的隔代教育家庭的比例较高,都超过了25.8%这一总体水平。此外,有5%是由兄弟姐妹照料;还有4%是托他人代管。

首先,就了解学校软硬件环境以及和老师沟通情况来看。48.6%的父母都自认为能做到这些并对孩子学习的事情非常清楚。作为监护人,有37.5%的爷爷奶奶都至少能做到比较了解学校软硬件环境、经常和老师沟通、清楚孩子的学习状况。六成左右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在与老师做到一般沟通或者更好。在教育理念方面,“一般只是从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来认识孩子的学习状况”的监护人比例最高。

(二)农村教育费用支出仍然是大头

在本次调研的受访村民中,认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收入勉强能维持的所占比重最大,有400户,占比达29.1%;其次是感觉一般的,有382户,占比27.8%;然后是有327户认为教育支出比例较低、压力较小,这部分占到23.8%。综合来看,36.9%左右的家庭认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或高,也就是说,教育费用支出仍是1/3以上农民肩上沉重的负担。

分省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52.7%的家庭都感觉教育支出负担较重。回族自治区、市、省和省四省市情况类似,比例均超过40%。并且以上地方供孩子上学需要借钱的家庭比例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7%)。虽然如此,仍有85.2%的家长表示借钱也愿意加强孩子教育。

就调查的100个村庄来看,有19个被访者表示家里有到了年龄但未上学的孩子。失学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有3个是由于没钱而失学,有1个是由于需要回家种地,有1个是因为初中升高中时考试成绩没达到录取标准而失学,有3个是孩子本人自己不愿意上,有2个是没法上幼儿园,2个是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这说明因经济条件而失学、辍学的情况依然存在,但难以构成失学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的116个村中,33个村的村(居)委会办公人员认为教

育经费不足是村里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32个村认为学生到校交通困难是村里义务教育面临最大问题,有28个村认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是最大问题。

对于“学费太贵”这一说法,近七成人给予否定或者保持中立。对于“学校目前存在乱收费现象”这一说法,总的来说,有26.8%的人是赞同的,有29.4%的人保持中立,有43.7%的人否定了此现象。不同地区看法不同,各省中不认为学校目前存在乱收费现象的村民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回族自治区,累积占到64.5%的村民;其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累积到60.4%的村民。各地均有较大比例农民认为政府对农村学校投入太少。

此外,调查显示,在1479个有效受访村民中,对于“学校教师水平令人满意”这一说法,有51.8%的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有24.8%的人表示比较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此说法。剩下的人保持中立。1504个村民中,过半数人认为“农村孩子的升学机会太少”。分省来看,非常赞同“农村孩子升学机会太少”这一说法比例最高的是回族自治区,高达69.0%。、其次。与此相比,认同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太重这一说法的农民占42.0%,32.1%的人保持中立,有25.9%的人则不赞同这一说法。和广西两地的村民在学生学习压力大这一问题上的持赞同和不赞同的比例相对于其他省市而言都较高。

(三)一半多村庄没有幼儿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