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永平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完整版)永平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完整版)永平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

云南省普洱市

景谷县永平镇

2019年7月10日

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永平镇示范建设区域范围

永平镇位于景谷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9公里,东与本县的威远镇、益智乡相连,南与碧安、勐班、半坡乡毗邻,西与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与民乐镇和临翔区平村乡接壤。全镇国土总面积1467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831米,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1450毫米。耕地总面积15.24万亩,其中水田5.94万亩、旱地9.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09亩。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二)永平镇基本发展情况(依据2018年末数据)

近年来,永平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18年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64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11元,增长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6亿元和6.82亿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永平镇突出特色产业,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提升烟叶生产水平,种植烤烟3.49万亩,收获烤烟10.12万担,烟农实现收入1.54

亿元。大力支持蔗糖产业发展,种植甘蔗4.66万亩,入榨22.9万吨,实现蔗农收入9030万元。完成冬季农业开发25.09万亩,收获产量21.22万吨,实现产值38157万元。稳定发展特色养殖和山地畜牧业,生猪出栏4万头,羊出栏0.3万头,家禽出栏30.1万只,禽蛋产量412吨。淡水渔业、果蔬、花卉、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林禽、林牧、林蜂、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建成永和村犇牧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场,完成岔河村盛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场扩建,有序推进景谷雷沃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冷库项目建设。颁发14245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89万元。

抓住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会战的机遇,全力加快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05.5公里村组路路基改扩建,共计投入4708万元,实施11.1公里直过民族地区村组路硬化,大大提高道路保障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580万元,完成“五小水利”工程209件、人饮巩固提升工程25件、贫困退出饮水保障工程15件,下邦弄水库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在17个贫困村村民小组建成172座公厕、254座垃圾池、36个污水处理池、501个污水检查井、1451座化粪池、276座猪圈和23座牛圈,修建组内道路8.39万平方米,埋设污水管网3.1万米,共计投入6162万元。建成村组活动场所8个,共计投入120万元。实现所有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所辖自然村100%通380V三相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生投入继续增加。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考专科上线率达100%,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列全县第二。以健康扶贫为抓手,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建档立卡群众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发放计生教育奖学金23.08万元,资助独生子女保健家庭3.57万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工作“两线合一”,发放城乡低保536万元、临时救助61.26万元、特困供养187万元、各类优抚补助192.49元。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加强,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扎实推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宗教和顺。生态绿色旅游成效初显,打造昔木水库、七七小组等旅游景点,抓好迁糯、芒岛文化传承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美丽乡村——谷中千景芒岛傣族传统文化节”。现代文化体育工作强力推进,成功举办全县第三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投入510万元,完成30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建设,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基础显著提升。水电移民安置后续扫尾工作稳步推进,后续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非

天保工程区天然商品林禁停伐43.36万亩,完成1700亩退耕还林规划设计和检查验收。加强节能降耗和综合资源利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完成500台节柴灶芯改造,加快中普生物质发电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多措并举推进黄标车淘汰,淘汰报废黄标车264辆,切实改善和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措施,在集镇及重点村开展清河行动,有效提升全镇河湖库渠水质,向“河畅、水清、岸绿、库美”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二、乡村产业发展条件

(一)主导产业发展条件

第一,永平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永平镇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尤其是水利资源十分丰富(永平镇目前拥有: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1座,大小河流34条,水库干渠100公里,坝塘36口)。非常适宜发展种植甘蔗、烤烟、茶叶等产业;同时永平镇拥有富足的耕地资源,全镇国土总面积1465.66平方公里,是景谷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永平镇共有31个村(居)民委员会,共453个村民小组,“国土二调”耕(园)地面积为30.71万亩,2016年以来,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后,实测面积达到44万余亩,人均实测耕地面积达到5亩以上。

第二,永平镇是全县的人口大镇,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全镇下辖30个村、1个社区,453个村

(居)民小组(其中自然村376个),2018年末全镇总人口共20751户73280人(常住人口),劳动力人口49730人。

第三,永平镇地处交通要道,是景谷通往临沧方向的出境要道,也是景谷县城链接碧安、勐班、半坡等乡镇的重要枢纽,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第四,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优惠,一方面鼓励企业带动农户发展,一方面也鼓励农户自立根生、发家致富。(二)产业融合条件

第一,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融合条件。结合永平镇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及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需求,建立甘蔗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和绿色材料为主导、关联配套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目前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及种

植农户签订了甘蔗种植协议及购销协议,已形成了以农产品甘蔗为原料的糖料加工产业链。

第二,农旅融合发展条件。永平镇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生态条件,同时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目前,永平镇生态绿色旅游成效初显,昔木水库、七七小组等旅游景点打造初具规模,迁糯、芒岛文化传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美

丽乡村——谷中千景芒岛傣族传统文化节”的举办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条件

本地龙头企业资源丰富,具备雄厚的实力,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联农带农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依托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该公司座落在景谷县永平镇西郊,占地面积405亩,筹建于1985年,1987年2月建成投产,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甘蔗1000吨/日,1994年技改扩建达到1500吨的日处理能力,2001年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改造,使日处理甘蔗能力达到了2000吨),着眼培育糖料基地建设,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并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收购协议,辐射带动农户4000多户,形成产销链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四)技术研发应用条件

在县农业农村与科学技术局和永平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与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合作,建立甘蔗试验示范基地,用于甘蔗品种的研发、试种及推广,为永平镇甘蔗产业的长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绿色发展、品牌建设等条件

1.以农业生态保护的绿色发展理念已形成。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原则,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建立基本农

田保护区,严禁乱占耕地。二是防止工业污染农业,对属于布局不合理,资源、能源浪费大的,对环境污染严重,又无有效的治理措施的项目,坚决停止建设;对已建的工艺落后、污染危害大、又不好治理的工厂企业,有计划地关停或并转。三是控制农业污染,通过农业部们配合、宣传引导农户在农业生产时将秸秆过腹还田、多使用有机肥、低毒、低残留肥料,严禁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四是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育草生态工程,严格控制采伐,严历打击森林野外用火。

2.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一是定期回收农药瓶、农药袋,将用于农业生产的残膜、化肥袋等由农民分类回收,进行集中处置。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严格控制秸秆焚烧,通过秸秆粉碎还田、作为生物质能量、建筑加工、食用菌生产,编制稻草艺术等方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100%。

3.采用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合理选择甘蔗生产基地和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甘蔗作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来生产安全和营养双重质量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甘蔗产品。

三、思路目标

(一)项目实施思路

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健康发展和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结合永平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在“产业兴旺”下功夫,加快推进主导产业提质转型,全面提升标准化生态农业相关技术装备水平和现代农业经营效益水平,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和产业融合模式,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模式,努力创建农业产业示范强镇,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益更高。

(二)任务目标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镇为载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聚焦甘蔗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培育,多要素聚集,建设一个由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构建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的产业集群,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近期目标:成功创建农业产业示范强镇。镇域内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永平镇甘蔗种植面积占全镇农业种植产业面积

的40%以上,年产甘蔗达30万吨,年产值达1.2亿,农业总产值达9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1:3。

远期目标:维护农业产业示范强镇的创建成果,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甘蔗种植面积占全镇农业种植产业面积的50%以上,年产甘蔗达50万吨,年产值达2亿,农业总产值达10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1:2.5。结合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加强与企业对接,强化原辅材料供应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和绿色材料为主导、关联配套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四、规划布局

(一)规划原则

一是聚焦主业、集群发展。壮大主导产业,聚合资源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激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二是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多方参与、协同推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政府指导作用,引导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积极参与,形成同向发力、协同推进的格局。

(二)总体布局

根据永平镇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镇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以迁毛、团结、倮练、兴华等村的甘蔗种植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本镇以甘蔗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镇域内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生产标准。核心基地规划面积80000亩。

五、建设内容

依托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着眼培育糖料基地建设,以甘蔗试验示范基地为样板,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把永平镇打造成绿色生态糖料生产基地。

(一)新植甘蔗。计划新植30000亩。

(二)宿根留养。2019年宿根留养面积约45000亩。

(三)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糖厂改扩建。

1. 制炼车间。对炼制车间进行升级、更新、改造。

2. 锅炉车间。对锅炉车间改造更新升级。

3. 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四)蔗区机耕道路新扩建。

1. 蔗区机耕道路新建。计划蔗区机耕道路新建60公里。

2. 蔗区机耕道路扩建。计划蔗区机耕道路扩建40公里。

六、资金测算、使用和管理

(一)资金测算

1、新植甘蔗。预计投资2300元/亩,计划发展30000亩,合计69000000.00元。其中:

(1)种苗:460.00元/亩,3万亩共计1380.00万元。

(2)种植:劳务投入300.00元/亩,3万亩共计900.00万元。

(3)机耕:每亩150.00元,3万亩共计450.00万元。

(4)肥料、农药、薄膜:每亩需590.00元,3万亩共计1770.00万元。

(5)管理费(含砍工费):每亩800.00元,3万亩共计2400.00万元。

2、宿根留养。预计投资1380.00元/亩,2019年保有面积约45000亩,小计62100000.00元。其中:(1)肥料和农药:每亩需480.00元,3万亩共计1440.00万元。

(2)管理费:每亩800.00元,3万亩共计2400.00万元。

(3)机耕:每亩150.00元,3万亩共计450.00万元。

3、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永平分公司糖厂改扩建。计划投资8500.00万元。其中:

(1)制炼车间。对炼制车间进行升级、更新、改造,共计4250.00万元。

(2)锅炉车间。对锅炉车间改造更新升级,预计需要1420.00万元。

(3)电力系统。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预计需要2830.00万元。

4、蔗区机耕道路新扩建。计划投资640.00万元。其中:

(1)蔗区机耕道路新建。计划蔗区机耕道路新建60公里,10万元/公里,共计600.00万元。

(2)蔗区机耕道路扩建。计划蔗区机耕道路扩建40公里,1万元/公里,共计40.00万元。

(二)资金使用管理

成立以镇财政所所长为组长的专项资金管理小组,编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好资金监督工作。

1、资金使用,程序必须规范。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及时跟进、全程参与严把资金流向、项目建设、检查验收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使用高效。

2、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积极抓好事前监控,严防使用单位擅自调整、变更项目、降低标准、缩小规模。对项目扶持资金严格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严格执支付制度。

3、强化资金拨付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财政、审计部门认真审查项目预算、严把资金拨付程序,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和政府采购制度,及时掌握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拨付资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加大对资金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的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纠正项目建设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督促各

有关部门管好用好项目建设支持资金.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使企业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加大了融资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产品成本降低,效益显著增加,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品牌创建,知名度显著提升,形成利润持续增长发展模式,主导产业产值达2个亿以上。

(二)社会效益

(1)延长产业链。产业融合发展后,各经营主体从全产业链的视角来谋划自身发展,积极前伸后延,打通产业链各环节。

(2)提升价值链。各经营主体从产业各个环节挖掘新的增值空间,将价值提升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生产环节,挖掘资源稀缺性、特异性,重点发展特色产品、绿色产品;通过扶持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打造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基地,在加工环节,适应消费群体、消费方式转变,细分消费市场,通过精深加工实现增值。

(3)共享利益链。通过项目实施,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了农业的综合效益;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本地农民更多的参与甘蔗产业建设;让农民不仅获得基地产

品收益,而且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财产性收益,总体收益水平快速提高。

(4)催生新业态。各经营主体紧跟科技新前沿,瞄准消费新趋势,将“互联网+”、“生态+”等现代新理念引入生产经营活动,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建立健全甘蔗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

(三)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在合理选择蔬菜基地和加强植物检疫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甘蔗作物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来生产安全和营养双重质量都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高产、优质、无公害的糖料产品。

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用新的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甘蔗生长的生态环境,进行生产。

八、支持政策

依据产业扶持政策,给予种植农户产业扶持资金和用于产业发展的小额信用贷款。

九、组织保障

(一)领导机制

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工作;

组织镇村干部、种植大户、企业家到农业龙头企业参观考察,兴办各种形式的技术讲座和培训班;积极引进农业专业户和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种植甘蔗产业等农业产业。(二)运行机制

2.1建立安全创建责任制

全力确保资金运行全程安全和项目建设全程安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把“安全”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示范镇创建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督查和管理,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各项工作按程序、守规矩、重实际、讲实效,合法、规范使用好项目支持资金,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将项目建设安全工作列入承办单位的目标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示范镇创建工作安全无事故。

2.2 实行政府招标采购制

除用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扶持奖励以外的所有项目资

助的物资按照国家标准实行招标采购。镇政府转变职能,规范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调控和导向作用,夯实政府采购“阳光工程”建设的基础。

2.3实行补助奖励公示制

所有得到项目资金扶持、帮助的对象,都是在认真遴选、层层把关,以镇或以村进行公示基础上进行落实,做到程序规范、操作阳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项目支持资金用得准、用得明、用得清,让领导和群众都放心。

2.4 实施科技推广培训制

为切实提高广蔗农对甘蔗新品种、新种植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镇农业服务中心结合示范镇创建落实好相应的培训计划。一是组织甘蔗大户、种植能手、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切实发挥甘蔗生产的骨干带头作用;二是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作为技术更新的重要载体,强化科技支撑,全方位提高甘蔗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值;三是通过培训,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甘蔗主导产业的发展。

2.5落实示范创建保证制

为加大项目推进工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创建保证机制。一是明确责任,进一步强化项目推进责任落实机制,由分管领导牵头,明确落实责任单位,全过程服务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健全协调推进机制。三是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对各责任单位、行政村落实项目推进情况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确保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三)宣传策划

要采取多种形式,大造舆论,积极推介我镇农业主导产业优势资源和优势产品,形成全镇支持和发展甘蔗主导产业的

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各村组及相关部门要把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宣传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对农民对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各自在宣传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精心组织实施,全力做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宣传工作。

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动员,做到政策到手、干部入户,充分利用村组广播、宣传横幅、微信、QQ、发放宣传资料等平台、手段,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有声势地组织宣传活动,真正做到让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相关部门,分片开展专项督查,进一步推进宣传动员工作的落实,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赵川镇2021年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文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达到“三个先进”,即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达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三个一体”,即园区集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规

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分布性相融合的原则,与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突出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围绕我市优质粮油“十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种养“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工程建设,在目前全市拥有千亩以上特色种植、万头以上生猪、100万只以上家禽和百头以上奶牛等257个特色种养小区范围内,2021年度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至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特色种养小区发展到500个,其中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00个。 四、标准条 被列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需同时符合下列条: 1、具备一定的种养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

农村产业园策划方案

农村产业园策划方案

农村产业园策划方案 【篇一:都市农业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 广州.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 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前言(柯)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根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广州市城市战略发展将由“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战略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梯度空间架构、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随着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重点推进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是推动广州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2007年,南沙区政府曾经对南沙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在推进珠三角其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上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落实园区建设工作,增强园区规划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园区现有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南沙区提出建设

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都市高效农业新思路,南沙区政府引进莱蒙集团(广州市莱蒙水榭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对园区进行统筹开发,特委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制《南沙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广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紧密衔接相关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于2010年12月完成初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多方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后于2011年3月形成本《规划》初稿。 本《规划》以国家、省级地方法规与政策为依据,顺应广州城市和农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从南沙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出发,在重点分析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园区的建设以“智慧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标准农业生产”四大板块为框架结构,着重把农业、休闲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并根据 战略选择对四大板块二十个功能区、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建设进行规划,最后提出保障园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措施,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 1.1 规划背景及由来------------------------------------------ - 1 - 1.1.1 政策背景------------------------------------------- - 1 - 1.1.2 项目背景------------------------------------------- - 2 - 1.2 规划原则------------------------------------------------ - 3 - 1.3 规划范围------------------------------------------------ - 3 - 1.4 规划期限------------------------------------------------ - 4 - 1.5 规划依据------------------------------------------------ - 4 -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 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 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 营体系。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20年,灵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 持用新理念开启新征程。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求真务实作风、勇 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 出发点,抓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农民组织 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将一年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 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牵头,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主抓, 驻村干部和农业、林业、财政、畜牧等干部为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骆 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根据灵关镇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制订了粮食生产和发展茶叶、蜂蜜、畜禽、苗木、林木为主要特产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灵关镇五年发展规划。 3、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挖掘信息,及时报导灵关镇产业发展状况,年内向上级报送农业及产业信息稿件12篇,有关材料、报表按时按要求上报。 二、基地建设 1.稳定粮油产业: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巩 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 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粮食播面稳

农业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生态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生态园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镇*** 项目性质:新建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 (3)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3) 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3) 1.5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4) 1.6效益分析 (5)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7) 2.1项目区选择 (7) 2.2地理交通与自然条件 (7) 2.3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 (9)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3.1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0)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 (15) 4.2地下水资源量 (15) 4.3现状需水量分析 (17) 4.4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18) 4.5灌溉水质分析 (19)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 (20) 5.1上位规划 (20) 5.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5.3规划目标 (22) 5.4功能定位 (23)

第六章建设内容 (24) 6.1花卉苗木引进 (24) 6.2***种植 (25) 6.3新建机井 (26) 6.4购置安装变压器 (26) 6.5铺设供水管网 (26) 6.6田间道路 (26)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26) 7.1设计依据 (26) 7.2功能分区与布局 (27) 7.3工程设计 (27)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9) 8.1概算依据 (39) 8.2编制方法 (40) 8.3投资概算 (42) 8.4资金筹措 (43)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26) 7.1设计依据 (26) 7.2功能分区与布局 (27) 7.3工程设计 (27)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9) 8.1概算依据 (39) 8.2编制方法 (40) 8.3投资概算 (42) 8.4资金筹措 (43) 第九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44)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

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制格式及要求

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制格式及要求 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制格式及要求来源:省局计财处作者:局办公室日期:2013 年04月02日访问次数:38 项目主管部门:*** 省农业厅项目承担单位: 负责人及电话: 项目法人代表: 项目设计单位: 设计证书编号: 项目设计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设计单位: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 工程设计资质等级: 工程设计号: 单位法人代表: 副总工程师: 工程设计负责人: 工程设计参加人员: 目录 第1 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 1.2 项目主管单位 1.3 项目建设单位 1.4 项目责任人

1.5 项目建设地点 1.6 指导思想和目标 1.7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9 项目建设期限 1.10 项目预期效益 第2 章编制依据 2.1 初步设计编制依据2.2 设计指导思想及特点第3 章建设地点基本条件 3.1 地理位臵 3.2 气候及土壤条件 3.3 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3.4 场区配套条件 第4 章技术工艺方案4.1 项目技术来源与技术水平4.2 种猪生产工艺设计 4.3 新品种,系,育种方案第5章工程建设方案 5.1 、土建工程 5.2 、田间工程 5.3 、仪器设备 5.4 、引种 第6 章项目设计概算6.1 概算编制依据 6.2 项目投资概算 第7 章资金筹措 第8 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8.1 建设期限 8.2 项目实施进度 第9 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9.1 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9.2 运营期的组织管理第10 章项目效益分析10.1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生态效益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范运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朔城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项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 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重点围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选择和确定有关项目。对预期明确、前景良好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续建设。 2. 效益先导的原则。项目选择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来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入世后农业的竞争力。 3. 建设先行的原则。选择项目以领导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程度和建设先行程度为重要依据。土地治理类项目必须是土方工程已基本完成或计划先行启动的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必须具备一定基础,新建项目原则上不予入库。 4. 统筹兼顾的原则。项目选择要注意类型的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安排土地治理类和基地类项目,也要注重多种经营类和科技类项目的配套,以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功能。同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使建成项目产生综合效益。 5. 集中布局的原则。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年一期的要求,统筹规划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土地治理类项目,做到相对集中连片。着力培育有带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天台村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共和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共和镇地处牟定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土面积244.05平方公里。全镇辖24个村(居)委会,196个自然村,308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21388户,总人口73690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3人)。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全面形成,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基本形成“五个一”的产业结构,即一粒粮、一株烟、一头畜、一棵菜、一片林。一粒粮,2007年,我镇推广种植了3.7万亩的优质米稻,完成县、镇两级水稻多样性栽培示范样板1万余亩,粮食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一头畜,2007年,我镇生猪存栏3.4万头,出栏3.3万头,共建成优质仔猪养殖示范村24个,共有母猪养殖户4550户,饲养母猪7449头,生产仔猪10.3万头,实现仔猪产值1388.6万元。一棵菜,2007年,种植荷兰豆270亩,种植大葱120亩;采取土地“反租倒包”的方式,发展西瓜种植400亩,产量达1200吨,实现产值240

万元。一片林,我镇一方面是加快林改工作和发证进度,让农民早吃“定心丸”;另一方面是以此次林改工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制定各林区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在林上资源和林下资源上下功夫,寻求林业发展新突破。目前已在清河、中屯和军屯3个村委会种植核桃共2700亩,加快发展林上资源,同时,加强林业管护,促进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我镇明确了“五个一”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工作思路已经明确,即大春着力抓好烤烟、优质米稻栽培和良种繁育、商品蔬菜等,小春在压缩常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扩大油菜、荷兰豆、商品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我镇将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措施的落实,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立足镇情,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我镇在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在优质化和特色化上做文章。在种植业上,依托区位、水源、田块等优势,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优质米稻栽培和水稻良种繁育、荷兰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生态园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七月

项目名称:***生态园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镇*** 项目性质:新建 目录

第一章项目摘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规模与范围 (3) 1.3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3) 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3) 1.5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 (4) 1.6效益分析 (5)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7) 2.1项目区选择 (7) 2.2地理交通与自然条件 (7) 2.3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 (9) 第三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10) 3.1项目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0)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与供需平衡分析 (15) 4.2地下水资源量 (15) 4.3现状需水量分析 (17) 4.4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18) 4.5灌溉水质分析 (19) 第五章总体规划及目标任务 (20) 5.1上位规划 (20) 5.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5.3规划目标 (22) 5.4功能定位 (23) 第六章建设内容 (24) 6.1花卉苗木引进 (24) 6.2***种植 (25)

6.4购置安装变压器 (26) 6.5铺设供水管网 (26) 6.6田间道路 (26)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26) 7.1设计依据 (26) 7.2功能分区与布局 (27) 7.3工程设计 (27)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8) 8.1概算依据 (38) 8.2编制方法 (38) 8.3投资概算 (40) 8.4资金筹措 (41) 第七章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26) 7.1设计依据 (26) 7.2功能分区与布局 (27) 7.3工程设计 (27) 第八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38) 8.1概算依据 (38) 8.2编制方法 (38) 8.3投资概算 (40) 8.4资金筹措 (41) 第九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 (43) 9.1组织机构设置 (43) 9.2实施管理 (43) 9.3实施进度 (45) 9.4工程验收 (45) 9.5技术服务 (47)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境内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 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1天,是典型的农业县。 全县共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459个村民小组,3.16万农户,农业人口11.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2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达到175536万元,比上年增加25567万元,增长17.1%;农业总产值达到1379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371万元,增长14.4%;其中种植业产值72851万元,牧业产值21719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1977万元,比上年增加9150万元,增长14.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4002万元,牧业增加值1236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7.6%。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农牧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符合金塔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截止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6家,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28家,番茄加工企业1家,脱水菜加工企业4家,白酒酿造企业3家,粮食、油脂加工企业13家,瓜子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销售企业1家,制种企业1家,养殖企业1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2家,鹅肥肝生产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带动全县1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400多元。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形成组织有力、指挥有方的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四大班子联席会、人大例会、政协常委会经常听取、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为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县上专门建立了四大班子包挂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科学、及时的指导,确保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对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环节、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纳入年度目标,实行定向目标管理,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参与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县直相关单位对口扶持制度,实行领导、部门、企业三级承包制,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带动能力强的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县、乡、村领导干部及科技示

恒辉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定)

恒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示范点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主管单位:湟中县农牧和扶贫开发科技局

项目建设单位:湟中县恒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期限:2017年5-8月

恒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第一批切块农牧业发展资金的通知》,《青海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本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恒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2.项目主管单位:湟中县农牧和扶贫开发科技局 3.项目建设单位:湟中县恒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4.项目建设地点:湟中县拦隆口镇上寺村 5.建设内容:修建直径为8米的木制结构水车1个;观光休息亭2座;观光长廊80米。 6.建设期限:2017年5—8月 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木制水车1个、投资6.4万元;观光休息亭2座、每座2.6万元,投资5.2万元;观光长廊80米,每米1425元,投资11.4万元。合计投资23万元,其中,省级第一批切块资金2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3万元。

8.效益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将吸引越来越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客人,大大提高综合收入。预计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宣传、举办各类活动等形式,在餐饮、采摘、农家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年吸引游客20000人次,年营业额可达200万元,纯收入可达20万元。 二、建设单位简介 青海恒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湟中县拦隆口镇上寺村,地处位于西纳川腹地,在省城西宁市西北部,海拔2434米,距西宁约30公里,距县城湟中37公里,与109国道、西湟、大湟公路相同,园区总占地面积占地面积360亩,修建日光型节能温室135标准栋,其中休闲区采占地52亩,建有餐饮区、休闲区、采摘区、娱乐区及自助就餐区。园区总投资1700万元,现有管理人员7名,当地务工人员130人。主要种植油桃、辣椒、丝瓜、芹菜、茄子、苦瓜、黄瓜等品种。 公司以“扶贫、富农”为发展宗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示范,免费提供种子、种苗、技术培训,引导农民住转变传统观念,规范技术标准,带动了周边130余户农户在基地发展蔬菜种植,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今后公司将推行先行的管理模式,依托交通及设施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