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1月份,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创企Nest,对于智能家居行业而言,无异于点燃了行业的导火线,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在国内自此铺开。

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中一种高频的智能硬件,自然会被众多玩家盯上,2017年初,正值互联网商业一片红海之际,智能门锁被视为一个新的蓝海领域,当年,智能门锁就迎来了爆发的一年。为此,2017年被称为智能门锁的元年。

智能门锁何以成为行业新宠?

互联网商业更迭的速度之快,竞争之惨烈,大家都深有体会,在此无须赘述。数据显示,2017年智能锁企业的数量从三四百家一下子爆发到了1000家之多,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期,我国智能门锁行业共有生产企业1300多家,近2800个品牌,不仅是传统门锁厂商就势转型,更有家电中的海尔、美的、TCL,安防中的大华、海康,IT中的联想、紫光,ICT中的中兴,互联网中的360等跨界者竞相加入。

而在产销量上,2017年为800万套,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2017年全年的产销量,达到了837万套。智能门锁俨然成为互联网商业的下一个风口。

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智能锁消费白皮书》显示,尽管门锁的需求极其旺盛,但目前我国渗透率仅约为5%,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截至2018年6月,欧美家庭智能锁渗透率35%,日韩60%。我国智能门锁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已有初步发展,但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

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互联网玩家一直在寻求突破,寻找新的入口,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视、智能音响等,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智能门锁作为智能家居中的一件高频使用设备,自然是创建生态家居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问题迭出:智能门锁行业面临洗牌

提及智能门锁,绕不开的一个行业痛点就是安全性,而安全性是用户最为担心的一个点,安全问题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智能门锁的主要因素。

2017年9月,央视发布一则关于“专业黑客模拟攻击智能门锁、电子摄像头等智能家居产品”的新闻,消息一出,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用户的关注与担忧。而关于智能门锁的安全事件不止一起。

今年五月的“黑盒子”事件,一位女士拿着一个被称为特斯拉的“黑盒子”连破了好几把智能锁。该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为智能门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霾。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0月29发布智能门锁消费提示称,经风险监测发现,搭载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安全风险较高,建议消费者尽量不使用或关闭人脸识别功能和远程开锁功能。

尽管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热情依然高涨,但是国家监管局的这一条消息,无异于给智能门锁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安全问题这一行业痛点不解决,智能门锁行业就难以走的长远,而诸多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为刚刚起步的智能门锁行业敲响了警钟,但是,换个角度来想,问题的出现反而促进了行业的成熟,如此想来,并非坏事。

除了安全问题之外,智能门锁产品同质化现象开始逐步显现。

尽管从表面看来,智能门锁行业一片繁荣,新品层出不穷,行业呈现千家争霸的局面,但是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创新的缺乏,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千家争霸的格局并未形成真正的“赛马机制”。在2018安博会展示的众多智能门锁中,较为雷同的外观,C级锁芯、指纹识别等多合一解锁方式已经成为标配,产品本身并无太多新意。

创新的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而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多数企业一味地想要占领市场,真正搞研发的寥寥无几,如此发展策略,不得不说是智能门锁行业的一大败笔。

从2017年以来,智能门锁行业发展过快,企业良莠不齐,监管部门没有制定明确的门槛,于是,互联网公司、家电巨头、老牌安防企业、智能家居创企、传统门锁和五金企业纷沓至来,纷纷入局智能门锁行业。

但是,除了传统智能锁企业之外,其他入局者多数不够专业、不懂产品,大多选择OEM 代生产,所以产品多没有竞争力。大企业有品牌靠代工,而小作坊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却仍打着智能门锁的牌子,增加了智能门锁的行业乱象,不利于消费者对智能门锁的认知。

就像当年的山寨机一样,智能门锁行业也存在着普遍的抄袭现象,为了应对价格战,不择手段地压低成本,降低价格,有的厂家竟然把智能锁价格压到了299元,甚至199元,虽然互联网行业打价格战并不新鲜,但是,如此下去,势必会对真正做研发的智能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影响行业的正常发展。

面对如此乱象,智能锁行业必将会面临一场全新洗牌。

不仅如此,智能锁行业一旦起来,那么将需要大量的低功耗蓝牙模块,因为在智能锁种大部分都需要一块低功耗蓝牙模块来与手机连接,从而实现APP控制智能锁的各种操作,作为低功耗蓝牙模块厂家的云里物里科技,MS49SF2这款蓝牙4.0模块广泛应用到了各大智能锁中,而且反响也是非常好,所以在智能锁崛起的同时也带动了蓝牙模块厂家的崛起。

智能门锁行业如何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智能门锁虽然站在风口,但是想要起飞,必须做到三点:首先,就是在产品质量上要过关,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其次,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对行业乱象的彻底治理。最后,要做好售后服务。

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以及对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质量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

眼下最迫在眉睫的是对行业的治理,首先对于跨界的互联网企业,有自己的品牌效应,但是在产品的专业性上比较薄弱,所以,互联网企业可以选择与始终专注于智能锁研究的头部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做好品牌与渠道。互联网企业本身目的就是为了占领一个行业入口,没有必要再花大价钱去搞技术研发,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至于做OEM、ODM的企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成功。简单地说就是“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至于其他一些毫无竞争力的企业,被淘汰是其注定的命运。

最后,是对售后服务的保证,因为门锁不同于其他家居设备,客户对产品的容忍度很低,设想一下,如果你因为智能门锁的技术问题而进不去家门,作何感想?所以,售后服务是智能门锁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尽管智能门锁的概念被提出很久,但是智能门锁行业才刚刚起步,想要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势必要经历行业的改革阵痛期。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畅想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畅想 最近看了电影《黑客帝国》一系列,对其中的科幻生活有了很大的兴趣,不觉有了疑问:现在的世界是否会如电影中一样呢?人工智能的神话是否会发生在当前社会中的呢?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程序员成为了耶稣,控制着整个世界,黑客帝国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不是因为飞来飞去的超级人物,而是因为她暗自揭示了一个人与计算机世界的关系,一个发展趋势。谁 知道200年以后会不会是智能机器统治了世界? 人类正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抽象结晶为知识,知识构成智能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广泛而有深入的结合到科学技术的各门学科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她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 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然而,对于什么是人类智能(或者说智力),科学界至今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定义为“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甚至有人同义反复地把它定义为“获得能力的能力”,或者不求甚解地说它“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那种东西”。这些都不能准确的说明人工智能的确切内涵。 虽然难于下定义,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是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迫切要求,同时研究人工智能也对探索人类自身智能的奥秘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每一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都将带动计算机科学的大跨步前进。如果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自然科学的某些相关领域结合,并有一定的理论实践依据,计算机将拥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受控于人类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程序,人类输入指令后让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类,能自主推理,逻辑,判断,学习,进步的智能,而后一种而有吸引力,更增加了人工智能无穷的魅力。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在不断的接近。他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是几个科学家的工作,而是随着社会各学科发展而默默发展的。在智能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机器学习的问题。一旦机器有了学习的能力,谁还(敢)预测未来呢?人类的社会发展其实也是在不断 积累中发展而来,人的智能也就是事实依据库+推理机制所构成了的。当所有领域的定律都能用特定 的公式推理出来,黑客帝国的实现就要到来了。 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创造出具有智能的机器,另一方面是要弄清人类智能的本质,因此,人工智能既属于工程的范畴,又属于科学的范畴。通过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部分替代甚至拓宽人类的智能,使计算机更好的造福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与具体领域相结合进行的。基本上有如下领域; 一、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依靠人类专家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目前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展较早、最活跃、成效最多的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它是在特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 展趋势正式版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往传统的制造方式被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所替代,各个国家均对制造技术产业投入巨大资金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目前提出了多种新型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的制造行业中,数控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它将信息处理、微电子、计算机、数控检测等高科技技术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备了一定的精确度。这些革新对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上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阶段机械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日趋成熟。而智能化是研究者根据人类大脑的构造与功能研究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人脑的特点实现用机械替代部分的人工劳动。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较为明朗,多管齐下,既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水平,又有自身的探索与研发,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机械工程的发展处在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发展十分迅速。 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被机械制造业普遍的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内的最为主要的

2021年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欧阳光明(2021.03.07) 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未来的住宅建筑能得以智能化,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兴起不过十多年时间,它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席卷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居住建筑绿色概念的兴起提供了背景,同时绿色居住建筑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在当今的住宅设计中,生态居住区的提法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卖点,它似乎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特别是各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居住区更是被炒得火热,不可否认,这样的主题口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也不否认这也是消费者精神方面的某种向往。不难看出,无论住区冠以什么样的主题,它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亲近

大自然为出发点。任何的主题都是以绿化为基础,只有绿色才是永远的主题。 智能建筑前景性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筑面积约为4亿平方米,政府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住宅项目面积约为16亿平方米。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智能建筑行业,搭乘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列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按照我国建筑开工面积,可推算出年度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即每年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筑的智能工程总投资约为3200亿元,政府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住宅建筑项目的智能化工程总投资大约800亿元,两项市场规模合计为4000亿元,并且这个市场规模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着。作为提升用户舒适性和便捷性的智能化系统,近些年受到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追捧,并逐步成为其提升房地产项目“含金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2、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并广泛的应用于社区建设中。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门禁已开始在深圳一些高档社区的单元门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不少网络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社区也开始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设备。 所谓“智能住宅”(Smart Home),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趋势论文

丁松老师的作业,15级信管班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趋势 1 / 20

摘要:人工智能,简称AI,它是当今最火的一门科学,是研究使计算机来完成能表现出人类智能的任务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的智能计算机,以及使计算机更巧妙些实现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近代,在电气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数理逻辑、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导致其非常复杂,所以其研究领域也分成许多方面,从最开始的博弈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到现在大热的深度学习。其应用领域,也非常之多,比如机器翻译,语音交互,ORC,图像识别,智能驾驶等等。自从谷歌的阿法狗在围棋打败了人类棋手,人工智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各国,各大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争取在新时代把握先机,把握未来。人工智能即将在无人驾驶,机器翻译,语言交互等应用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即使如此,人工智能现在还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向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巨大的困难。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发展趋势,神经网络,运用 2 / 20

3 / 20

第一章人工智能 1.1人工和智能含义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心灵(包括无意识的精神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1.2人工智能的简介 使机器具有自主能动能力这一愿望,从古希腊甚至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一个著名演绎推理——三段论代表着他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想探索步伐;中世纪神秘主义者Ramon Llull构建了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回答”问题的机器;近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当时数字计算机研制成果显著,对编写有原始推理思想的程序有质的帮助;今天的各国在智能研究领域都有了重大发展,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大狗机器人bigdog。 广义来讲,人工智能就是人造物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往往依靠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人工智能有不同的理解,其概念也随 4 / 20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家对中国智能停车场产品市场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结构、技术水平、市场供需情况、影响未来5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5年市场趋势及发展规模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这个沸沸腾腾的市场环境之下,大家都能保持自己对市场清晰的认识,也希望智能停车场市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有序、良性的发展状态中。 品牌优势将会逐步体现 ——石家庄优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陈杰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停车场产品成熟度较低,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实际上还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设备没有形成主流品牌,能提供成套设备的厂商更少,用户在设备选型时存在困难。一般的制造商生产规模都较小、技术力量弱,在品质管理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难度。 但市场对价格又很敏感,这样的矛盾实际上促使很多厂商在制造产品时一味简化工艺来降低成本,致使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简陋,自然性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优创产品面向公路和停车场两个市场,具有很好的生产规模,通过提高产量来控制成本。市场是技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许多一味走低价路线但品质很低的产品会逐渐地淡出市场,品牌的优势将会逐步体现,许多未形成品牌的产品其竞争力也会很弱。 目前市场上停车场主要设备,如电动栏杆机(或称道闸),一般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蜗轮蜗杆驱动甚至皮带驱动。这些产品采用比较陈旧的技术,性能自然不令人满意,表现在噪音大、起落太慢、栏杆抖动不平稳,以及比较致命的是寿命较短,不适应稍大型的停车场,又比如自动发卡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除进口以外,可靠性普遍很差,在很多停车场都是瘫痪状态,其他很多产品情形相似。 市场趋势: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 ——北京澎达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张晓曦 中国智能停车场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公司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发自己认为较好产品来占领市场,发展前景很好。 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车场市场的发展要看是否有政府导向,如果有会有一个良性发展,如果没有还是各自为政,但总的来说停车场市场会向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国外的停车场市场发展,是分几步走的。临时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为卡片收费管理、打孔纸票、条码纸票、磁条纸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磁条纸票。收费方式发展过程为出口收费方式、中央收费方式、自动收费方式。固定客户停车管理发展过程为磁卡、近距离感应卡、有源远距离感应卡、无源远距离感应卡、还有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编码遥控停车管理系统等等。中国的智能停车场市场发展也会跟着国外的发展走,但发展过程会比国外快。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王鑫涛16151228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未来 关键字: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I 正文:近几年,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热门,尤其是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赛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在人们之间也是越来越普遍地被谈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不少职业围棋手认为,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围棋职业九段水平,在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经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那么,阿尔法围棋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厉害?阿尔法围棋(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密斯·哈萨比斯、大卫·席尔瓦、黄士杰和与他们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一层神经网络会把大量矩阵数字作为输入,通过非线性激活方法取权重,再产生另一个数据集合作为输出。这就像生物神经大脑的工作机理一样,通过合适的矩阵数量,多层组织链接一起,形成神经网络“大脑”进行精准复杂的处理,就像人们识别物体标注图片一样。通过上述所所,可见现在的人工智能已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相当先进的程度了,那么,人工智能又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它的未来又会是如何?我在这里就说一下自己对人工智能浅薄的见解。

一、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人工智能在21世纪必将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的科学演变已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发展到系统的“逻辑计算”。人类正在将信息工程学逐步提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从而出现了“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等科学的迫切需求。而加速扩大“信息处理”层面来说,现有的计算机的处理数据能力是匹配不了的,缺少领域专业“智能”。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已无法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全球的信息科学正在逐步形成,Al作为现代信息科学发展的核心。从古至今人们对提及智能相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只不过在计算机没有发明之前,没有任何高科技辅助工具能解开智能的奥秘。

完整word版,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与未来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与未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之一(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很多科学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展之迅速给人类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的改善,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无可限量。 1.人工智能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冷落。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首次提出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显著的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通用问题s求解程序、LISP表处理语言等。但是由于消解法推理能力有限以及机器翻译等的失败,使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重视问题求解的方法,而忽视了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专家系统出现,使人工智能研究出现新高潮。DENDR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Y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PROSPECTIOR 探矿系统、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等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人工智能引向了实用化。并且,1969年成立了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IJCAI)。 第三阶段: 80年代,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在1982年开始了“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即“知识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KIPS”,其目的是使逻辑推理达到数值运算那么快。虽然此计划最终失败,但它的开展形成了一股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 第四阶段: 80年代末,神经网络飞速发展,。1987年,美国召开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宣告了这一新学科的诞生。此后,各国在神经网络方面的投资逐渐增加,神经网络迅速发展起来。 第五阶段: 90年代,人工智能出现新的研究高潮。由于网络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连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由单个智能主体研究转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不仅研究基于同一目标的分布式问题求解,而且研究多个智能主体的多目标问题求解,将人工智能更面向实用。另外,由于Hopfield多层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使人工神经网络研究与应用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2.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应用 (1)“人机大战”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堪称经典的“人机大战”。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另一派主要是以国外诸多知名公司如:HONEYWELL、西门子、江森等公司,在我国的楼宇控制中占据较大市场比重的“现场控制总线”派,采用的总线技术有LONWORKS、CAN 、BACNET mod bus、C bus 等。此类产品的成本较高,在智能大厦中的占有率较高。由于价格等问题,在社区的市场中还未普通被人们接受。 还有一类(以国内安防产品厂家为主)以485 总线通信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小区的控制管理平台,其优点是成本低,但抗干扰的能力差,通信速度慢,在较大规模的社区的实时控制应用中就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国内外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智能建筑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智能建筑的体系极其功能,讨论智能建筑的发展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智能建筑,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 一、何为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有美国人最早提出的。美国建筑学会定义: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紧随其后,日本和欧洲也对智能建筑给出了定义。而我国智能建筑方面的建筑起始于1990年北京发展大厦被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我国在2008年10月正式实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在该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智能建筑现状 智能建筑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兴建的最多。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多年来,相继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NEC总公司大楼等。日本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此外,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智能建筑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日中天。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2.我国智能建筑现状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有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数幢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后相继出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一千四百栋,基本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据国外预测,本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被认为是本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也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智能建筑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极大发展。智能建筑要想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等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关键要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磊(10计本) 学号: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 IT)、卡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公司以及国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不久前,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智能”1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Intelegere是从中进行选择,进而理解、领悟和认识。正如帕梅拉·麦考达克在《机器思维》(machines who thinks,1979)中所提出的: 在1"智能"源于拉丁语legere,字面意思是采集(特别是果实)、收集、汇集,并由此进行选择,形成一个东西。

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长期的联系。从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神话般的巨钟和机械自动机开始,人们已对机器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某些智能活动进行直观联系。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新技术已使我们所建立的机器的复杂性大为提高。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 i(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从1956年正式开始的,这一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例如能够求解微分方程、设计分析集成电路、合成人类自然语言,而进行情报检索,提供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的多模式接口,应用于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以及控制太空飞行器和水下机器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熟知的IBM的"深蓝"在棋盘上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因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模仿人脑的思考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过远而走入低谷,但是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以指数级增长,同时网络技术蓬勃兴起,确保计算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来运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4:34.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梁勇[导读]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身份证号码:45252619710902XXXX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本文通过传统的建筑折射,结合智能化和绿色建筑的剖析,发现了在当前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再结合科学发展实践的学习,对智能化绿色建筑 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开拓了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的对策,使智能化绿色建筑能够成为文明生态建设的主要过程。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国可生产能源增长的步伐,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这类浪费型的需求仅靠我国可生产能源的生产来供需,势必难以长而久的支撑。因此不得不从大规模地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这将不仅耗费大且占用的人力物力也极其惊人。在当今普及比率较低的情况下,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建筑实际的领域中占取比例不多,要积极的从现实生活中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所以,智能化绿色建筑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建筑行业发展应当十分密切。正因为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市场投入量日益迅速地增长,且受到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力扶持,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推进即将迎来发展趋势的黄金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依靠着建筑信息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科技、节能环保的材料等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将科技的创新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如何做好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工作,我们将着重分析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二是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以下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一)当前的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极其不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苏醒”的初级阶段跨向“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支撑和储备的缺口非常大,与能化绿色建筑的飞速发展拉大了更大的差距。现有的智能化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建筑专业知识虽强,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和认知还不够。因此要在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栽培方面,要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要求从业人员满足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建立、实施实行专技人员持证上岗的可执行制度。(二)管理方法不合理,技术管理不科学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不高,认为智能化绿色建筑打的是个旗号或招牌,很多质疑是来自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本身的误导,对概念根据就不了解,从建筑技术管理来看,它是引导建筑建设实施、结束的主导路线,不仅包括材料节省、节能设施有效的利用,确实是对社会很多好处。而对施工企业来说,在建造期间,如考虑市场的接受和建造成本太高,就会对投资产生排斥的心理影响。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一)调整规范智能化绿色的管理观念规范智能化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周期的实施,利用整个管理人员进行团队培训,提高意识并投入现实管理中,改变观念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节能环保和减少污染融入到工作中,真正的为最终用户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和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管理平台。(二)建筑形态艺术完美结合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且使建筑具有文化、审美价值,不同的建筑要求体现美的价值也有所不同,而不是对称均衡就显得庄严,适用范围和协调性也不同。总归会给整个建筑形态的外系表达更显得有活力。(三)要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应具有耐久性强、维护便捷、不散发有害物质、艺术效果好的特征,如: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墙面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虽造价相对偏高,但人民对节约资源、投资回报和环保的执著追求,会被广泛应用起来且与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吻合。(四)融入绿色设计设计创新,如: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给建筑物降温且增扩城市绿化面积,给城市的增添了无机“制氧机”并增促了城市的“呼吸”,增添了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融入节能设计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尽可能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建筑主要立面朝向和主风向不同向,可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实现室内的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源做功的时间,降能节耗;利用自然采光和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五)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围绕环保、节能降耗展开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将高智能化技术设计应用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实现建筑智能化。建筑高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是以建筑为平台,结合建筑设备、光\声控技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将结构、系统、管理服务捆和管理,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便捷的环境,以为人民造福。 三、结语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提升,人们对未来的住宅将在现有的高层次基础上,提升或升级到更高生活的要求,建筑未来发展的主题已无法圈限于建筑安全、建筑质量和建筑外观上的要求,特别是已逐步推进采用的高新技术高档住宅,不仅采用了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规划和设计,还达到节能环保的最终目的,给人民展现了全新的居住环境体验,体现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和提能降耗的热情膨胀地持续攀升着。参考文献: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一、地产行业转型正在进行时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中风光程度一时无两,近些年尽管楼价依然高涨,可是房地产行业趋冷或者现阶段是行业严冬的叫法屡见不鲜。19年7月中下旬一则“7个月271家房企破产”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瞩目,有公告显示信息,截止7月23日,19年全国共有271家房地产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在其中也包含全国500强房地产企业,禁不住让大家感慨房地产行业广泛兴盛的美好时光已经渐行渐远。 不难看出地产行业的新一轮的大转变序幕在19年已经慢慢打开了,房地产企业现阶段面临的窘境除了外界的调控政策的限定,也与本身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地产行业如果依然怀着售卖商品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地产智能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朗 现阶段传统式地产商的形象顺向服务和经营变化,地产逻辑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地产商已经积极地寻找转型发展道路。尤其是伴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5G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推进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万科地产、碧桂园、绿城集团等行业大佬早已提早布局,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与地产业务流程的结合,促进地产企业战略转型,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呈现本身的竞争能力。 以往几十年间在中国修建的高楼大厦数不胜数,在总数迅速发展之后,怎样在品质上寻求转变,这里所述的“品质”,并并不是传统定义上品质,只是房屋的质量,及其它可以给与顾客的生活质量。智能化早已变成许多地产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发展前景,这不但是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地产智能化市场的需求旺盛 近些年智慧城市基本建设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智慧城市是尝试打造出一个对外开放高效率的生态体系,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的日常生活感受。当然所谓的智慧城市在电力能源运用、低碳环保上拥有更高的规定,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离不了地产商的加入,而传统式的地产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的需求显得有些乏力,智能化城市基本建设的需求将加快地产智能化的过程。 另外伴随着全国各地精装房政策地持续颁布,好像也在预兆着无毛坯房时期的来临。地产行业的精装修房的占比愈来愈高,智能化变成许多地产商的选择,从智能化品类到全屋智能,尤其是全屋智能与精装房之间拥有高度契合,对房地产商来讲精装修化、智能化会变成一大产品卖点,商品股权溢价空间极大。 当今住宅的消费主力正向年轻一代迁移,他们针对房地产的要求与过去大不一样,对“家”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且丰富多彩,他们更期待得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感受。住宅客户的要求所形成的转变,尤其是对智能家居系统乃至智慧社区的要求持续提高,驱使房地产公司务必展开转型发展。 四、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以智能化为方式,传统式地产运营模式将迎来全新商业模式。而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合自然是在发展趋势的逻辑当中,地产商将智能家居系统融入到地产新项目中为其增加市场销售闪光点,尤其是在智能门锁、智能摄像机、智能音响等火热品类的推动下,地产家居装修智能化正慢慢变成一种新气象。 智能家居系统的市场容量已经逐渐扩张,有数据信息显示,全球智能家居系统市场容量在二零二一年将突破千亿美元,但在其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地产融合时仍必须认清难题,品类早已不能满足销售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

智能建筑发展史及其未来广阔前景

智能建筑发展史 一、世界第一栋智能大楼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 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 安装的是UTBS公司。 二、日本智能建筑的发展 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以及后来的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 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三、智能建筑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 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四、中国智能建筑的反展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 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 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 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 的地方标准出台。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 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主任李航上台演讲。 李航: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感谢新智元以及大会组委会提供这样的机会。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现在人工智能很热,大家有很多期待、也有一些不安;有一些正确的认识也有一些误解;有一些合理的宣传,也有一些误导。对我们做AI的,用AI 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期待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在更遥远的未来,我们对AI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期待,进行什么样的努力。我的报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我们对人工智能AI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一下诺亚方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及通信领域做的一些工作。 大家知道人工智能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首先看一下人的大脑和计算机到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个资料是从MOOC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计算机和人的大脑在规模上已经相当了,人的大脑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元,10的15次方个突触,大概一千亿个神经元,一千万亿个连接。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有10的10次方个晶体管和稀疏连接。人脑和计算机达到同等的规模,但是在架构上是非常不同的,人脑拥有紧密联系,计算机是稀疏连接的。处理的速度上,计算机有很大的优势,基本上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是人脑的处理速度的100万倍。但是人脑进行的是并行处理,计算机进行的是顺序处理,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人脑能够做并行处理,在处理某些问题上效率比计算机更高。 从能力的角度来看,计算机往往擅长能够用数学模型很好刻画的任务。

但是计算机不擅长做什么事?我们不知道怎么样用数学去刻画的任务,这个恰恰是我们人脑擅长做的事情,我们人脑平时做的感知、认知的处理很多都是很难用数学模型,至少现在很难用数学模型去刻画的。 我的第一个观点,强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实现还是不太清楚的,强人工智能希望计算机能够跟人做同等以上智能性的事情。至少从几个方面来看,从情感、创造力和自由意志这几个角度来看,强人工智能是非常困难的。这些都是人的智能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特点,但是我们不清楚这些重要的人的智能特点是否能在现代的计算机上去实现。 情感,喜怒哀乐是人最基本的情感。现代科学知道,这个情感基本是在人的大脑边缘系统产生,也就是说在人的下意识产生情感。比如我们最典型的代表的情感,恐惧。当你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状况的时候,你会瞬间感触到危险,这时候大脑边缘系统杏仁核产生大量的化学物质,你的心跳会加快,血压上升,能够促使你全身采用必要的行动,之后这些信息传到大脑,你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下意识的情感在很快的时间里就做出了这样的反应。这样的情感在智能体的智能活动里面其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会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感的话,他是不是做事情变得非常理智,它的判断是不是都是理性的?结论不是这样的。有一些病人非常不幸大脑因为受伤,情感部分的功能丧失,后来观察这些人时发现,离开了情感,他们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 创造力。人很重要的特点是拥有创造力。创造力的主要特点是把看似不相关联的东西关联在一起。认知学者,比如George Lakoff做了很多研究。人的创造力可以从语言中发现出来,人在语言中使用的比喻就是创造力的体现,比如我们说在微信里面潜水就是一个比喻,就是一个暗喻,这个比喻实际把两个看似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