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翻译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哪些阶段

中国的翻译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哪些阶段
中国的翻译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哪些阶段

1.中国的翻译研究可以大致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答:1)语文学阶段

特点:特点: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既没有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也没有现代文艺学理论的指导,翻译活动和文艺创作活动都看成是一种灵感与悟性的表现,认为禀赋天成,侧重于译者的天生资质,不注重规律性的研究与探讨。

2)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时间形成了以语言学研究为中心的翻译研究热潮。

a.认为语言具有普遍的表达力,用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东西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b.对形式和内容的二分法,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内容上。

c.把语言看成是由几个深层格构成的结构。

不足:

a、过分强调语言的共性,忽视了差异性。

b、增强了二元对立的思想,并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突出了其中的一元,如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突出了内容,从而忽视了语言的多层面性,在主客观二元关系上,突出了语言规的客观性,而忽视了言语者的主体性,也根本没有考虑言语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和规范性,形成了语言逻各斯中心。

3)、后结构主义翻译研究阶段

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辜正坤教授提出的“多元互补的翻译标准”。---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观走向多元性研究的信号和标志。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的翻译研究有些消沉,发展方向也不明显,有向外散开的多元趋势---沉寂期,转型期

多元发展趋势之中,有一种趋势逐渐形成较大的势力,那就是沿着西方文论发展的趋势,从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在此以后,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集中到解释哲学方面的研究,这时西方的苏珊·巴斯奈特、拉菲弗尔、瑞里、斯纳尔·霍恩比等人建立的翻译研究学派的译论逐渐引进,取代了奈达翻译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

2.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各是什么?

三大突破: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

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

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

两大转向:

1)语言学派的转向

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

3.西方翻译理论有哪些主要流派?

艺学派(语文学派、阐释学派)、语言学派(对等派、功能派、认知派)和文化学派(翻译研究学派、解构学派)

最新中国政府部门英文翻译

中国共产党,其他政党及政协相关名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央政治局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中央书记处Secretaria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PC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 the CPC 中央办公厅General Office, CCCPC 中央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宣传部Publicity Department, CCCPC 中央统一战线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对外联络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政法委员会Committee of Political and Legislative Affairs, CCCPC 中央政策研究室Policy Research Office, CCCPC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Work Committee for Offices Directly under the CCCPC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State Organs Work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Taiwan Affairs Office, CCCPC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fice, CCCPC 中央党校Party School of the CPC 中央党史研究室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文献研究室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翻译局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CCPC 中央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Administration 中央档案馆Archives Bureau, CCCP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机构》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and Its Structure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办公厅 General Offices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专门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提案委员会Committee for Handling Proposals 经济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Affairs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Committe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Committee of 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Health and Sports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_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_黄皮书_

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0年5月May. 2010 第21卷第3期VOL.21 NO.3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黄皮书”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1960-1978年翻译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现象。这便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一度影响不小的“黄皮书”。本文检讨这套书的缘起、目的、选目方式、翻译和出版,最后分析了这套书的接受、影响和特别作用。 关键词:“黄皮书”;翻译选择;接受;特殊作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0)03-0043-05 王友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一、文化怪胎“黄皮书”:缘起与目的 “黄皮书”乃中国1960-1978年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文学产品。因其封面十分简单,常用黄色胶版纸作封面封底,封面或封底印有“内部发行”字样,故俗称“黄皮书”。其中不乏后来发生深刻影响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它的存在表明1960-76年的中国一方面拒绝包括苏联在内的当代欧美日外国文学,否认其合法性,拒绝与之公开发生关系,别一方面又有压不住的强烈翻译需要。有趣的是,其中不少译著到80年代摇身一变“扶正”了,从“内部”到“公开”;其中部分作品给特殊年代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黄皮书”缘于中苏两党生重大分歧之初。其前身是分歧初起之1957年便开始选译的“内部参考”作品,如苏联的《不单单是面包》(1957)。与其前身相对应者,是1957年3月1日《参考消息》由刊物变为报纸,4开4版。“黄皮书”作为批量翻译的书籍,其正式启动略晚一点,在59年12月至60年1月北京新侨饭店的一次会议上启动[1],与此同时《世界文学》编辑部奉命编选《世界文学参考资料专辑》,陆续出版。“黄皮书”前后历时约19年,正式启动前的1957-59年可谓预备期,文革初期4年(1967-70)停译,1977-78年是其尾声。其正式批量翻译在60年代初。最初推出的“黄皮书”并非黄皮裹身。据参与其事的秦顺新回忆,出 了十几本“内部发行”之后,主其事的林默涵找人文社总编韦君宜商量,建议统一采用不显眼的土黄色作封面,人文社照办。后来文化界、读书界袭用“黄皮书”专指60-70年代翻译的“内部发行”的外国文学书(不过70年代始见白皮、灰麻麻的纸作封)。它前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上海方面偶尔参与,具体由人文社的副牌“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充任出版者;后期上海方面参与程度高,与人文社共同负责。“黄皮书”仅是皮书系列内的一大类,类似的还有“灰皮书”,译著更多。“灰皮书”指内部翻译的“修正主义”和欧美历史、传记、政治、理论等社科著作,由人民出版社负责,商务、中央编译局、世界知识出版社参与其事,当时人民社的副牌“三联”亦参与。 出版界资深文化人陈原先生这样描述非常时期的这两类书[2]: 六十年代初,反修的热浪席卷全国,出版了两套很别致的所谓修正主义的“反面教材”:一套用灰色纸作封面封底,习惯上称之为“灰皮书”,一套用黄色纸作封面封底,叫“黄皮书”。灰皮书收录社会科学论著,包括考茨基、托洛茨基、布哈林、赫鲁晓夫等人的著述或评传;黄皮书则收录所谓“修正主义”文学作品。 承担“灰皮书”部分任务的原商务负责人陈翰伯先生曾经在文革中一份交代材料里谈及这个任务的缘起:“1961年底或1962年初钓鱼台反修小组,康生同志通过包之静要几 收稿日期:2010-01-15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视野 的文学通化研究》子课题“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家翻译群体研究”(项目编号:GDUFS211-2-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友贵,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 国文学,中国20世纪翻译文学史,翻译史,文学翻译。

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1.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学者候林平将历史上人们对“翻译”定义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义: (1)第一阶段是传统语文研究阶段,这时候对翻译的定义是比喻式的,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有令呕秽也”,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 (2)第二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阶段。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言文本材料的替代。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则如下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3)第三阶段是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 在《翻译语言学》理论中,卡特福德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体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过程。 关于翻译的定义中国较为熟悉的有以下几种: 1)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3)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以形形色色的《圣经》译本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阶段发生于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其中有大量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希腊典籍。 第四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第五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后,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不仅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作品也有很大兴趣,如莎士比亚等,东方文学译品也相继问世。 第六个大发展阶段在二战结束至今。二战后西方经济稳定为翻译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特点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代大不相同,取得很大进展。机器翻译的出现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手工翻译的挑战,也是人类翻译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 翻译事业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一次翻译的高潮出现在东汉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以佛经为主,佛经的翻译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明朝后期至鸦片战争期间,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西欧各国的基督经籍、科技、哲学、文学等著作。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期间翻译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四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我国的翻译事业得到了大解放,翻译活动也进而进入一个最兴盛,最繁荣的发展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历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翻译的历史。中国的翻译事业源远流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传统,早在史前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翻译活动。在这一岁月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带着自身显着的特点。翻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事业”,翻译不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或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与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有关。历史上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进行探究和梳理,以期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特定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关键词:新中国,翻译,历史,翻译学家,成就。 中国翻译史概述 翻译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活动与交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④“如果把手势语、图形文字之类的也算作语言,把符号翻译也算作翻译的话。那么,显然翻译的历史也就与语言的历史同时开始”①。虽然古代原始社会的口译或笔译无文献可查,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原始社会不同部落间的交流一定是离不开翻译的。以我国为例,据《周礼》和《礼记》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翻译的官职了,如《周礼·秋官》中说:“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秋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马祖毅1998:2)。从这段记述来看,当时的“象胥”是一种官职,其职责就是翻译。 漫长的中国翻译史,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至1949年前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最需要了解的“大众文化”,即无产阶级文化。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列主义,前苏联社会政治书籍和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初期国家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和主要价值参照。此时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瞄准了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品,即“红色作品”。这种出版物有利于教育人民和打击“资产阶级”。在“红色作品”中,马列着作被放在了首位。“1953年1月成立了马列着作专门编译机构——中央编译局。它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着作”②,因为这些译作将作为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翻译事业呈现出新的面貌,翻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1949年前,中国的翻译活动有着明显的“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翻译特征,而在1949年后,翻译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翻译局等机构,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献等。正如矛盾在1954年的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 在过去,极大多数的文学翻译工作,是在分散的、自流的状态中进行的。从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作品的选择,常常是凭借译者个人主观的好恶来决定的,而往往很少考虑所翻译的作品,是否值得翻译,是否于读者有益,为读者所迫切需要;有些译者甚至对自己是否胜任这一翻译,也考虑得很少。......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国际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翻译事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多种挑战,无论是翻译研究的多元化要求还是翻译师资队伍的培训、翻译服务业的完善等,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找突破。针对翻译现状的不同面,究竟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本期“热点聚焦”精心汇编了分别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的四位专家就“中国翻译现状窥探与反思”这一话题进行的多视角探讨。他们或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出发点深入探究国内翻译研究现状,或直面国际翻译学界领军人物,从国际视角提出中国翻译发展方向的参考,或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方向)试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现状,或从伦理建设角度给予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启示。因篇幅所限,各位专家的成果并未全部呈现,只望以此提供多种思考角度,读者能从宏观方面了解当前中国翻译发展的前景与问题,并反求自身,探索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和贡献方向。 我国翻译研究现状考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2013)的统计与分析 当前,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现象的综合考察与分析已成为各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客观评价当前中国翻译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走向、提高中国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国家社科基金翻译类项目(2000—2003)进行详尽地梳理。 研究发现我国翻译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以语言学科为主体,翻译研究的多学科发展趋势明显;

2)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文学体裁、典籍文献、语料库技术成为研究重点;3)重视本体与微观研究,强调文本信息的转换与阐释。 与此同时,中国翻译研究也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研究创新乏力; 2)社会应用性、政策咨询性研究匮乏; 3)中译外研究不足,特别是翻译效果调查与分析亟待加强; 4)研究模式单一,定量研究方法不充分,跨学科研究方法待加强。 由此,本文从指导方针、研究主题、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规划。以下是简单分析报告: 一、翻译研究的描述性分析 1. 统计介绍:根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类别划分,以2000年至2013年为时间节点,调查8大类项目: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成果文库、中华学术外译。 2. 统计结果:21世纪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量达31675项,其中语言学类达1926项,翻译类达360项。翻译类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比重有所提高。 3. 项目类别比重:一般项目比重最大(47%),其次是青年、西部、后期项目。近年来,翻译类重大重点项目增长迅速。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设立以来增长迅猛,近三年平均增长幅度是85%。 4. 学科分布:语言学科比重最大(48%),其次是中国文学、宗教学、哲学等。重大重点项目中哲学学科比重最大(主要是外国哲学著作的翻译与研究)。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经济学比重最大。人口学、考古学、外国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尚未进入此项目,可成为未来实践型翻译项目关注的对象。

中国政府部门英文缩写

-------------------------------------------------------------------------------- From: lijunjiwoaini@https://www.360docs.net/doc/956308250.html, Subject: Date: Sun, 11 Nov 2007 20:46:40 +080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央政治局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中央书记处Secretaria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PC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 the CPC 中央办公厅General Office, CCCPC 中央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宣传部Publicity Department, CCCPC 中央统一战线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对外联络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政法委员会Committee of Political and Legislative Affairs, CCCPC 中央政策研究室Policy Research Office, CCCPC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Work Committee for Offices Directly under the CCCPC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State Organs Work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Taiwan Affairs Office, CCCPC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fice, CCCPC 中央党校Party School of the CPC 中央党史研究室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文献研究室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翻译局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CCPC 中央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Administration 中央档案馆Archives Bureau, CCCPC to have a crush on (someone); to feel an instant magnetism; to catch one‘s eyes;to hit it off; to have the hots for (someone); to be attracted to each other. 这些片语,都是描写男女间互相倾慕,两情相悦,有吸引力或一见锺情。 例如: * He (she) has a crush on her (him) (他对她十分爱慕) 。 * He felt an instant magnetism when their eyes met. (他们见面时,他立即感到磁性般的吸住)。 意指女的外表吸引; 如果是she felt ……那么就是指男的外表吸引。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我国家机构有关人员职衔规范译法(中英文对照)

我国家机构有关人员职衔规范译法(英文)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委员长 CHAIRMAN 副委员长 VICE—CHAIRMAN 秘书长 SECRETARY—GENERAL 副秘书长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委员 MEMBER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COMIMITTEE/COMMISSION OF THE NPC 主任委员 CHAIRMAN 副主任委员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 主席 CHAIRMAN 副主席 VICE—CHAIRMAN 秘书长 SECRETARY—GENERAL 常务委员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956308250.html,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主任委员 CHAIRMAN 副主任委员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 主席 PRESIDENT 副主席 VICE-PRESIDENT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PRC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CMC) 主席 CHAIRMAN 副主席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五、最高人民法院SUPREME PEOPLE’S COUT

中国西方翻译史测验复习题

发给学生:中国、西方翻译历史(第一次测验复习题) 中国、西方翻译历史 填空 1译界一般认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史当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西域安息国人()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算起。 2支娄迦谶有位门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三人均为月支国人,故并称(“”)。3东晋初至隋末这一阶段佛经翻译家开始研究翻译理论,并出现了有组织的官办翻译机构,译经由私译开始转变为()。 4()在对般若经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理论。就是说,翻译时有五种情况译文容易失去本来面目,有三种情况不易处理。 5彦琮,今河南省西平县人,我国隋朝的一位佛经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他在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译经经验,提出了译人(“”)。 6我国佛经翻译时期的特点是:一、时间长(前后长达一千多年);二、译量大;三、译者多为________ 。 7中国翻译史的第一时期,即佛经翻译时期,可分为______ 个阶段。 8同治元年(1862年)6月,因为精通外文的人才奇缺,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_____, 直属总理衙门。这是一所培养翻译人员的外国语学校,也是一个官办翻译机构。 9翻译沙翁剧作成就最大、最有才华者,当推_____ 。他在10年间共译出莎剧31个半,出版了《莎士比亚戏剧集》和《莎士比亚全集》。 10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______ 改名为译学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1.1635—1637年意大利人艾儒略翻译的《天主降生言行记略》八卷本问世,成为______ 最早的汉语节译本。 12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以后,我国的翻译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开始被介绍到中国;翻译中,_______ 开始取代文言文;涌现出了以____ 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13________ 翻译的高尔基的《海燕》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程度。这篇短短几百字的散文,竟数次修改,字斟句酌,前后达十年之久。 1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这30年间,翻译工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______ 的翻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武器。 15______ 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人说他狂妄,他觉得自己狂而不妄。 16_______、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英文版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对介绍我国国粹精华功不可没。 17______ 是罗马神父中最有学问的人,他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结束了拉丁语中《圣经》翻译的混乱现象,使拉丁文读者有了第一部“标准”《圣经》译本,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 18. 11世纪中期大批阿拉伯语作品流入西班牙。阿拉伯文学作品的输入使西班牙中部古城托莱多成为当时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成为欧洲的“_______ ”。

中国翻译简史

Chapter1中国翻译简史 Three peaks of translation in history 1)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classics: the first peak 支谦,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2)the translation of book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peak 徐光启(科学译祖),李之藻 3)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classics: the third peak 1,严复 信faithfulness,意义不背原文 达expressiveness,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最准确、最生动的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雅elegance,译文本身的古雅 《天演论》《法意》《原富》《名学》》《群己权界论》 2,梁启超 学术界的鸿儒用资产阶级思想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3,林纾 儆醒人心,反帝救国;开创中国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巴黎茶花女遗事》,《王子复仇记》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19 to 1949 4, 鲁迅对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的重要贡献 (一)开辟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潮流 (二)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大变革 翻译思想 (一)“易解、丰姿”双重标准 (二)“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 5,瞿秋白 大众化原则,“绝对正确,绝对白话文”的思想 翻译《国际歌》 6,郭沫若重译家责任, 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的翻译动机 7,林语堂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8,朱光潜 西方美学翻译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49 to the present time 9, 茅盾 “神韵说”;创造性翻译论 10,傅雷 神似说强调原文精神和韵味的重现 11,钱钟书化境论,强调译者流畅、地道的本族语 12,王佐良 以诗译诗;为读者着想, 译文要可靠、可读

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名称英文翻

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名称英文翻译 中共中央总书记General Secretar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政治局常委Member,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政治局委员Member,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书记处书记Member, secretaria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中央委员Member, Central Committee 候补委员Alternate Member …省委/市委书记Secretary,…Provincial/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组书记secretary, Party Leadership Group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President/Vice Presiden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Chairman/Vice Chairman,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 主任委员Chairman 委员Member (地方人大)主任Chairman, Local People's Congress 人大代表Deputy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国务院总理Premier, State Council 国务委员State Councilor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 (国务院各委员会)主任Minister in Charge of Commission for (国务院各部)部长Minister 部长助理Assistant Minister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 “复译”、“转译”之争 陈 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 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 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 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 CHEN Yan 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由同一原本的不同译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形成了首译与复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由译本所据原本的不同,形成了直接翻译和转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因已有的译本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和需要,复译是翻译家常有的选择;因翻译家所掌握的语种等因素的限制,转译也常常是译介外国文学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复译和转译是相当普遍的译本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的译作,也有不少过多背离原文的转译本和重复平庸、乃至滥竽充数的复译本,对于复译和转译的是非功过,翻译界有着见智见仁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鸣。 一、复译之争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复译普遍存在,数量较多。尤其是1930年以降,复译越来越常见。在已出版的各种译本中,复译本的数量占一多半。许多著名翻译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梁实秋、周扬等都参与了名作复译。复译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复译的出现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翻译方法不断更替的一种表现。晚清时期,翻译家普遍采用豪杰译的翻译方法,对原作多有增删、改动。五四以后,主张尊重原文的翻译家,使用逐字译和直译的方法重新翻译就成为必然。其次,复译的出现也是现代汉语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的体现。由于现代汉语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文白夹杂、五四时期的中外杂糅阶段,直到30年代后才逐渐趋于定型,所以30年代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译文老化,不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也就需要复译。这就是30年代前后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形成第一个复译高峰的原因之一。这股潮流对翻译文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抄译、乱译等不良现象,引起人们对复译的反感、认识上的分歧及学术上的论争。 邹韬奋指出,复译不太经济,应该翻译那些有价值的未曾译过的书。(邹韬奋,1920)茅盾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 我们以为如果真要为读者的“经济”打算,则不但批评劣译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主张复译是必要的救济。如果劣译出世,一方加以批评,而一方又能以尚有第二译本行将问世的消息告知读者,这倒真正能够免得读者“浪费”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茅 001

中国各部门的英文翻译

中国各部门的英文翻译-中国各机构英语翻译 信息产业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主席团Presidium 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办公厅General Office 秘书处Secretariat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Credentials Committee 提案审查委员会Motions Examination Committee 民族委员会Ethnic Affairs Committee 法律委员会Law Committee 财务经济委员会Finance Affairs Committee 外事委员会Foreign and Economy Committee 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内务司法委员会Committee for Internal and Judicial Affairs 华侨委员会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ttee 法制委员会Commission of Legislative Affairs 特定问题委员会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Special Questions 宪法修改委员会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政府部门英文翻译

中国人民团体,协会名称英译 测绘学会Society of Geodesy, Photogrammetry and Cartography 地震学会Seismological Society 国际金融学会International Finance Society 国际战略问题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海洋学会Society of Oceanography 科普学会Popular Science Society 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Na t’l Council on Cultural and Art Work for Children 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Nat’l Children’s Work Coordination Committee 全国史学会China Society of History 宋庆龄基金会S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中国笔会中心Chinese Pen Centre 中国标准化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China Welfare Fund for the Handicapped 中国出版协会Chines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中国道教协会Chinese Taoist Association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Chinese Television Artists Association 中国电影家协会China Film Association 中国法律质询中心Chinese Legal Consultancy Centre 中国法律会China Law Society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中国佛教协会Chinese Buddhists Association 中国福利会China Welfare Institute 中国歌剧研究会Chinese Opera Research Institute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中国国际法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Association for Int’l Understanding of China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中国会计学会China Accounting Society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ThreeSelf Patriotic Movement Committee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es of China 中国基督教协会China Christian Council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asurement 中国金融学会Chinese Monetary Society 中国考古协会Archa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hina Society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Nat’l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UNESCO 中国联合国协会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美术家协会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China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China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