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docx

9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docx
9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学案.docx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并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露天煤矿、植被破坏等图片,能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3.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总结相应综合治理的科学措施。

4.通过黄土高原水十?流失案例分析,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

【自主学习】

一、黄土高原自然特征

1.黄十高原的地理位置:在图屮画出以

下五条经纬线100° E, 105° E, 110° E;

35° N, 40° N

黄土高原的范围是:

东起b ________________ 山脉,

两到a __________ 山,

北到d ______ 南到c _________

2.黄土高原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

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形成的

外力作用是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 」

二、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________ ,耕地质量 ______ ,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最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最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U ”

________________ 0

(3)造成当地一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______________ 的发生。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⑴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各种地理要素的___________ 地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十?质___________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均性:多集屮于_________ 季,且多___________ 。

⑷自然灾害的多发性:_________ 、塌陷、___________ 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⑴不合理的________ 利用:采用_______ 的耕作制度;露天________ 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 破坏植被;无计划的建 ________ 、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2)破坏 _______ :如农垦、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______ 着手,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安排农业T.产,实行 ____________ 发展。要以_______________ 为屮心,m缩耕作用地,改十.与治水相结介, 逐步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 _______________ 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最;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 _____________ 工作。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丁?程措施屮,主要包括______ 工程,______ 工稈, ______ 工程。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功能是蓄水保土、___________ 和充分利用光热。

5、生物措施主要是指____________ 匚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一:会跑的土壤

黄土高原在240力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 吨。有外国人惊讶地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屮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图3-1-3)

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什么?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十?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稈是地貌、十?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稈。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

材料一:中国区域图

据图,说明黄土高丿京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主要权区

a

J

)rA!CZDwiAf

1A

*0

(图3-1-2)",讨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与人口增

长的关系,把下列备选答案填入框中。①盲目开垦

草原②人均耕地减少③地力减退④轮荒耕作⑤肥料短缺⑥灾害加重⑦生产条件恶化⑧毁林开荒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归纳总结】

以黄土高原为例,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拓展提高】

材料一: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被称为冋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屮下游和珠江屮下游及福建、浙江、海南、台湾等省。长江流域以南的红壤丘陵地水十?流失面积达67.48万km20裸露的红壤丘陵,被人们称为“红色荒漠二这些地区,人多耕地少,山大坡陡,南量充沛,特别是暴雨多,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在高雨量的冲击

下,很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 造成大幅度减产。仅长江上游35.2万

km2

材料二:屮国气候图及延女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阅读“人口增长和开星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水土流失区的土壤流失量就达15.6亿吨。由于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粗,只有1/3细泥沙进入干流, 2/3的粗砂、石砾淤积在上游水库、支流和屮小河道,给防洪和水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 害。 ''材料二: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图1方框屮I 、、ITK IV 相应内容排序正确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问题1:讨论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试分析其原因?

【合作探究四】据图,说明在甲、乙、丙、丁各地分别应釆取什么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

图 24-5

3、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黄土高原是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②地跨甘、晋、斃等7省区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④粮食作 物以谷了为主⑤ 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年降水量在400mm 左右⑥黄土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

【巩固练习】

读右白然景观图, 1、 该景观主要位于( A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C 、澳大利亚大白流盆地 2、 该景观主要成因为( 完成1?2题:

) B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D 、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A 、地壳运动使其隆起

C 、流水的侵蚀和搬运 B 、风力的侵蚀和搬运

D 、冰川的刨蚀和搬运

A. 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完成4?5题:

4、 下列气候类型与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是() A 、②

B 、②

C 、③

D 、④

5、 试分析这种气候类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A 、 年降水量小,地表径流小,河网稀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土流失

B 、 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是水土流失的更木原因

C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集中,多暴雨,是水十.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Z —

D 、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大,是形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Z —

读图,回答11-12

题。

读下图,回答6?7题。

6、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 、支离破碎,T 沟万壑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7、 近年来该区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B 、矿产开采规模扩大 C 、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D 、风沙危害严重

8、 关于黄十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形成

B. 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地带

C. 位于屮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 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9、 黄土高原水十?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有( A.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陵丘区大 C.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南方丘陵严重 10、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主要原因是( A.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少 C.自然灾害频繁 B. 黄土高原为风成黄土抵抗侵蚀能力较低 D.黄土高原降水时间较南方长 ) B.植被多为次生灌林、矮林,覆盖率低 D.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度

1 4 7

10(月)

1 4 7 K )

(月)

35° N

11.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屮,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 ?乙 C.丙 D. 丁 12. 甲、乙、丙、丁四地段屮,灌溉条件战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 T

13. 近几十年來,黄河的入海年输沙最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 的

原因是()

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16. 图屮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开凿窑洞的是() A.甲 BZ

C.丙

D.T

17. 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应因地制宜,图中a 、b 、c 、

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其屮,a 最适宜的措施是:

A.打坝建库

B.平整土地

C.种草护坡

D.修筑梯田

18、下图表不我国备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 下图完成相应的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刀公顷的省级行政 区

-右 _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_ 、 _______ 0

C.屮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D. 屮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人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进行综 合

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14-15题。

14. 梯田田坝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木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木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木平行

15. 梯出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A.坡向

B.形态

C. 土壤类型

D.物质组成

ffl

右图所不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不意图 (单位为米)。读图判断16?17题。 in

d 四处地形不

图例 <10° mnD 100?500 局;| 500-4 000

>1000

缺贵料单位万公顷

(2)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白然原因是 。

(3)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白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屮B 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冋答下列 问

题。

(1)A 处地形区名称是 ________ ,它在白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500—等高线(米) 图 1

108° 110

图例—一河流

图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成因是 根据图1和图2所尔资料,分析B 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坏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区名称为 ____________ ;乙为 ________ 平原,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称,在地质构造 上属于 ________ 0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为“五岳” Z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 著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屮的最大高弟可能为 米。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 、B 、C 、D 四处,最适宜建窑洞的绘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a 、b 、c 、d 四处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__________ o

20、读我国某省区不意图

及加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按要求完成

形围界流城脉会 地范省河长讪省 某区士亠2

A. a-平整土地,建成农耕区B、b?营造防护林,拦泥护坡

C、c■修筑水平梯田,建林果基地

D、也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①风力较大;②夏季多暴雨;③物理风化作用强;④植被破坏严重;⑤土质疏松,具有垂直节理;⑥风力侵蚀、搬运作用;⑦风力的沉积作用;⑧流水的沉积;⑨流水的侵蚀、搬运;⑩口气温羌大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范文

课题: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课时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出并理解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露天煤矿、植被破坏等图片,能分析说明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二、学习过程 1、复习巩固 讨论黄土高原如何形成? 2、尝试学习 黄土高原 一、 项目概况 位置内陆腹地、_____中上游与_____上游地区 范围自然区域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行政区 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 全部或一部分 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如吕梁山、六盘山)外,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 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二、 项目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危害概述 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社 会经济的发展 表现 使耕地土层变薄、_________流失、耕地质 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____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悬河” 造成当地_________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 灾害的发生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_____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特殊:它处于从_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 _____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_区过渡的地区。 (2)高土质地特殊:黄土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_____的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___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_______等时有发生。 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翻转课堂学案)

第三节黄土高原(试用) 2014.3 一.黄土高原---中华文明的摇篮! 1. 请你通过各种媒体查找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做好记录以便与大家分享! 2.了解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我国地区。 (2)范围:(完成下表,并将界线填入下图中) 二.黄土高原的形成--- “风成说” 请你结合课本和视频(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57067288.html,→日志→黄土高原风成说)试着完成下面问题。 1.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于、和地区。 2.【小组讨论】请你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说一说支持“风成说” 证据。 3.【秀秀你的思维】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你还有哪些推测? 三.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请你结合课本和视频(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57067288.html,→日志→水 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试着完成下面问题。 1.黄土高于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填下面表格。 2.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及华北平原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小组讨论】结合课本图 6.34,请你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植被覆 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4. 【小组讨论】请你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 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并做好记录。 5.黄土高原长期水土流失形成了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形成特 有的黄土地貌景观,有、 、 和等。 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2. 【小组讨论】请你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关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还草的利于弊。 试金石(梯级选择题) 1.黄土高原的范围 ( ) A.东至太行山脉 B.北连内蒙古高原 C.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地区 D.南抵达秦岭 E.北大致以阴山为界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 ( ) A.一马平川 B.支离破碎 C.石灰岩广布 D.沟壑纵横 E.冰川广布 F.崎岖不平 3. 右图是某人在我国黄土高原拍摄的一幅 景观照片。照片中的地表景观是 ( ) A.黄土塬景观 B.黄土梁景观 C.黄土峁景观 D.吕梁山景观 此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而成 B.风力堆枳而成 C.流水侵蚀而成 D.流水堆积而成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 ) A.植被覆盖率低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C.不合理的开矿 D.过度放牧 E.降水集中于夏秋季且多暴雨 F.黄土质地疏松 5.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改善环境的措施有 ( ) A.合理植树种草 B.陡坡地建梯田 C.因地制宜安排农业活动 D.全部发展畜牧业 E.所有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梯级选择题评价方法 传统的选择题对于学生的课后评价并不能科学的评价和反馈,“梯 级选择题”可以较为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课堂、课后评价,选项分成 以下几种:①正确项(选对后得分);②干扰项(证明学生掌握 不牢固,选择后减分);③否定项(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点没有掌握 或理解,选择后该题为零分)。

高中地理 3.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学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土高原例 【教材分析】 有关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因此可以让学生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包括表现(危害)、成因、治理措施。 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了解人地矛盾是造成本区域水土流失的本质。 3.掌握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及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探究治理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环保观念,区域在资源开发(如开采煤矿)、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2.淤地坝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这是一首原生态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多媒体播放:陕北歌王贺玉堂《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黄土高原例 师:这首民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 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师:很好,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 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 师: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造成了生态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投影:黄土高原) (新授) (板书)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的概况 师:大家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生: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师:面积——面积30多万平方干米; 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概要

《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毛梅6119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分布、原因。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脆弱的环境与尖锐的人地矛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德育目标: 1.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地区分布。 2.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四、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高级的重点、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提问)同学们,请问环境问题,指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今天给同学们讲述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1 第六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点题并板书]] [学生阅读前言,教师引导总结一、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蚀、风蚀)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二、水土流失的现状:。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5(1)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有180 )分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2 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山坡平原A组 2 图图1 ) 松土岩石()

( 山坡山坡B组 4 图图3 山坡山坡C组 6 图 5 图 大雨小雨 D组山坡山坡8 7 图图(组织学生讨论)请问每组图中,哪种情况下水土流失更严重,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略 2 (教师总结)同学说的有一定的见解,但不够完整,准确。下面先让看1、2两图,来学习这个问题。 A组:1、2两图中地形上存在差别。2图是山地,坡度较大,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 B组:(提问)再看3、4图,同样是山地,但地表性质不同,3图为岩石,4图为松土,哪里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什么? (答)岩石与松土区别在于,岩石质地坚硬,松土破碎。所以水土流失与地表物质的性质有关,松散的、破碎的地表为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质条件。 C组:再看5、6图相比,6图的植被条件好,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植被可减小降雨时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使地表径流量减小,流速减缓。此外,植物的跟系还具有蓄水源、固定土壤的作用。D组:(提问)再来看最后一幅图,降水情况不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分析呢?答:8图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水土流失,降水强,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侵蚀、搬运作用强烈。 【电脑显示】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如下: 1、从地形上看,山地、高原易起水土流失。 2、从地表性质看,疏松、破碎的地表易引起水土流失。 3、从降水强度看,降水强度大,易起水土流失。 4、从植被状况看,植被覆盖越少,越易起水土流失。 (过渡)我们讨论了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那么还有那些人为因素呢? 【电脑显示】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图片 (学生总结)略 【电脑显示】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如下: 1、人为破坏植被。如:滥砍、滥伐、过渡放牧等。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滥垦、开矿、修路等。 【教师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分析相关问题的钥匙,请注意理解应用。 (提问)对比分析我国的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而西欧平原的水土流失较小的原因。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 作者:杨秀梅 摘要:水和土壤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如果离开水和土壤,那么人类将失去生存基础,文明也将难以继续。但是黄土高原上由于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如今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总面积为64万km2,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关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1.2 气候差异比较大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中岩石圈和大气圈相互影响;大气系统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地域和季节性,降水年际变率大,时间变化上降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 2.5mm左右,下降速度高原东部明显快于西部,年降水存在2~4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年、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全区以一致变暖为主,高原中部变化幅度大于周边,气温上升速度年平均气温为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系 3、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综合治理的措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必修二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问题:谁记得? 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 经济子系统:条件 社会子系统:目的 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包括三个同样的子系统。 生态环境是基础,所以首先要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开发不当、森林开发不当等 ——水土流失[ 概念:原因与表现 探索活动的图。——流走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 我国的现实状况 问题:哪些地区易出现水土流失状况?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状况等。 问题:分布: 耕垦历史悠久的地区和丘陵地带,黄土高原最严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蚀山地。)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读图2—1-2,黄土高原的范围: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包括省份:青、甘、宁、内、陕、晋、豫七个省区。 面积:5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5万,占83%,严重流失的为28万,占52%,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16亿吨。 其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形地势: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丛、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河流:中上游 土壤:黄土 人文环境: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文化水平低,70%以上为贫困地区 河流域的谷物播种面积虽约占全国的38%,却因为每亩粮食产量平均只有60多千克,在水土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255000 【主题名称】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选题意图】水土流失是自然灾害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主要考察内容之一。对于它的概念、影响因素,教材的讲述较为抽象、繁琐,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选题试图通过对比试验的微课程,帮助同学们认识水土流失,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完成难点突破。 【内容来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适用对象】高二上学期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水土流失。 2.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3.通过此课程,同学们能意识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提前录制实验微课程。 1.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借助微课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将个人答案及时传送给教师。 2.课上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在微课帮助下,对疑难问题实施集中突破。 【知识类型】推理演算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 【预计时间】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用1分钟的时间导入水土流失:选择水土流失背景图片,加上音乐和配音讲解,让同学们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提出设问:什么是水土流失?能否列举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背景音乐、解说词,让同学们首先对水土流失产生强烈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6分钟观察、操作实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一下自然因素。请同学们体验实验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第一组实验,将土壤、草皮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水量与泥沙量。 第二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淋至木板上。一种喷水流量大,速度快;另一种喷水流量小,速度慢。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第三组实验,将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条形木板上,堆成形状大体相近的两个平面。将条形木板倾斜度调至不同,分别将装满清水的喷壶在相同的高度淋下,比较两个托盘的水量与泥沙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产生理性的认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分钟完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几种主要自然因素:植被、降水强度、地形。还可以为大家补充其他因素,如土壤构成等。得出的结论为:区域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地形起伏大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完成学习目标,领悟树立正确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亮点】 1.借助生动的课堂实验、有趣的实验过程展开地理教学,极大地提高了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上海市地理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行为体验”)(案例编号: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案例标题: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整节□),课□案例形式:课内(片段√ ;□)否实施(是√

校: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学 丽小贺师:教写撰 转021-661256658020话:电系联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上海地区初中生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地理新课内容。本册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教学,前面分别是: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商业贸易、环境问题等五部分。最后区域篇里设置了本课内容。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本课内容的设计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追究特征的成因,从而寻求治理的措施,达到人地和谐的前瞻性目的。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行为,体验水土流失在当地很严重的原因。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是成熟的初中生了,而且本校的七(1)班是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更可贵的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毫无问题。笔者感觉,和年龄尚幼的学生相比,老师的创新性是有限的,本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刮目相看。因为本人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一些任务,更是

不在话下。整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提点协助一下。 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水土流失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内容都用到,学生只接受了该理性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没有感性体验。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最容易感知水土流失的原因。所以,笔者在本教学内容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 2.情感目的:在准备实验阶段,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装置的制作,没有同伴的配合是做不了的。即使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几位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顺遂,所以,前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和同伴合1 作的乐趣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动手解决各种问题,所以,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参与的学生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圆满完成工作。学生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提升自己的观 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斜坡装置的制作: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部分,该内容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这一主线来编写的。每一个专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疏松的黄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生态建设。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的形成原因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二课时了解其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掌握进行生态建设的措施。本节微课的设计,主要是解决第一课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这一难点问题。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学习《黄土高原》之前已经学习了《东北三省》,对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加之以前对水土流失的知识也有所涉及,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本课的教学。本课内容从理解上较为抽象,为了照顾不同学情,我设计了针对A、B、C三层学生的三个微课视频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资料、从资料中 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日常生活中水土保持的具体做 法,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知道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并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 3、树立“爱护家园,珍爱环境”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 地观。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频,在欣赏黄河壮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黄”——泥沙含量大,壶口瀑布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从而引出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二、合作探究 要求:请同学们分层次选择资料,回答相应问题。 (一)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资料一:学生演示《水土流失》实验视频(明确从植被覆盖率、土壤性质、坡度大小、降水强度等方面逐一进行实验演示,观察水土流失情况) 资料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释”文字资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C层:观看实验视频并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释”文字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B层:观看“水土流失”实验视频,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小组合作、探究,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A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图释”文字资料,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运用知识,应用生活 C层: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减缓水土流失的方法有哪些?在生活中应如何应用? B层:针对目前全国严峻的水土流失形式,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如何做? A层:针对目前全国严峻的水土流失形式,思考治理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土壤的导学案

专题土壤 1.考纲要求: ①土壤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②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中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土壤 1、概念: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2、土壤的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等营养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的综合反映。 从相态组成来看,土壤肥力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土粒和土壤有机质以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土壤液体是土壤水分,因溶解着多种养分物质,实际上是稀薄的土壤溶液。气体是土壤空气。 土壤三相物质的体积比因环境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固体占50%;液体和气体占50%,气体和液体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来源于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施用的有机肥。虽然有机质仅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土壤肥力上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著的。通常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一般为黑色或暗棕色,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50%~65%)。腐殖质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够使黏土疏松,砂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影响腐殖质形成的因素有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反应及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值。 3、土壤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着生-----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矿物养分)(死亡,有机质积累)(形成肥力)(淋滤、淋失) 4、一般土壤剖面分层 ①有机层,枯枝落叶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②腐殖质层,呈灰黑色或者黑色,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 ③淋溶层,色泽较淡,由于淋溶作用而致使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④淀积层,由上层淋溶下来的物质,淀积在这里,通常比较紧实、粘重,不透水,矿物质养分比较丰富。 ⑤母质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多疏松的风华碎屑物质,为粗糙砂粒或粘重的胶泥,不具备土壤结构。 ⑥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是坚硬的岩石。 5、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 (1)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导学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及黄土地表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目标。 1、播放有关黄土高坡视频,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形区吗? 2、展示学习目标。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一)自学互动一:文明的摇篮 1、小组合作,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阅读教材P24,图6.25及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来。) 位置、范围: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北连____________(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_____;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二)自学互动二:黄土文明和黄土风情 阅读教材P23—25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黄土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2、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设计者:王明琳 课程标准内容: 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复习: 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 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地区都发生了由水土流失引发的自然灾害。我们的家乡-- 荣成地处山东半岛低山丘陵区,而我们学校门口就是一片绿化带,因为原来园林局就没有种植草皮,再加上部分学生踩踏,绿化带中有三分之一没有草皮,我校地势比绿化带低一些,每逢大雨天,学校内外就有大量的带有黄土的雨水流进学校,导致学校师生要经常清理下水道,防止堵塞,造成排水不畅。由此提出了荣成是否存在水土流失这个课题?我们调查了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文局、水利局、园林局等相关人员,得知我市受地形、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开山采矿现象普遍存在,破坏了植被,依然存在120 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我校对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整合,开发了《水土保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增强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参与到保护水土资源的行动中来,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对实验操作充满了兴趣。但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学生受实验经验的限制,可能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适当地给予点拨。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采访等形式,了解水土流失的现象、原因及治理的措施; 2.学生通过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降水、土壤疏松、坡度的关系,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制定补绿行动方案,增强水土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水土的行动中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降水、土壤疏松、坡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习文章】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我知道了吗?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我清楚了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三、学习过程 复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述: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

__________以北 包括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个省区。 面积:__________km2,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__,占__________,严重流失的为__________万,占__________,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__________亿吨。 黄土高原区域地理特征: 、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__________向__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 地形: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_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土壤:__________。 2、人文环境: (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①

第一节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学习目标: 地理实践力: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区域认知:了解区域水土流失的概念;联系中国水土流失概况,学会使用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综合思维:根据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使用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思维。 人地协调观: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难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其的反馈,自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点。 家国情怀: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特色地域文化,为家乡的发展献言献策。 二、教学过程: (一).必备知识感知(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等。 (2)水土流失 ①概念: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②我国分布: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①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②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特征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得该地区自然条件不稳定,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4.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对黄土高原人为的破坏。 措施类型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紧密结合 [特别提醒] 提升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而植被的破坏与当地人口的增长、生产力水平低下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使当地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合,并通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减少人口增长对植被的破坏及对土地利用的压力。 (二).地理实践力小组合作探究(重难问题解惑,学科素养形成) 〖探究点1〗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材料一自2018年7月3日起,黄河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洪,实行调水调沙,是小浪底最壮观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掀起排排巨浪。(见下图)

黄土高原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③、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地貌景观:塬、墚、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唱歌曲《黄土高坡》,师你知道歌曲中唱的黄土高坡指的是我国的那 一个高原吗?对这个高原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原。 二、合作学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概况。同学们请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回答 1、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北) 师:同学们继续看图,由图例可知红色的虚线表示的是黄土高原的范围,请沿这虚线指出高原边缘的主要地物。找出本区主要跨越了那些省份,并在图上标出。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找到的请举手。 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主要省份有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1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来源于中亚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考考你: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形成中什么风向起主要作用吗?学生回答请看视频:“榆林地区的沙化现象”它是“风成说”的有力证明。 风吹来的高原地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请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看图回答) 师:3、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注意字的书写)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