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管理体系融合

谈谈管理体系融合
谈谈管理体系融合

谈谈管理体系融合

李葆文

当今的企业被越来越多的体系所困扰。众所周知,质量体系从TQM,到ISO9000系列,再到6西格玛体系;后来又出现环境标准ISO14000系列,杜邦或者诺萨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标准ISO18000

系列,将职业健康加进来又产生了OHSAS, HSE等复合型的标准体系。在汽车制造、组装业先后出现聚

焦于质量的QS9000、VDA6.1,以及后来的TS16949等标准,在制药和食品行业还出现了GMP标准

体系。除了上述体系之外,在成本效率方面出现了丰田生产系统TPS, 继而被提炼成准时化生产JIT和

精益生产LP; 设备管理方面还相继出现了PM, RCM, TPM, TnPM等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平

衡记分卡BSC,以及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方兴未艾。近年来国际上一种“社会责任体系”又应运而生。

企业经常会遇到多体系碰撞的局面。不少高层管理者就像时装表演一样不断的变换着管理体系外衣。由于体系众多且不断变换,让基层员工感到应接不暇,甚至产生很大的抵触。有的员工讽刺说:

我们老板一个月推出一个招牌菜,这个还没消化完,下一个又来了。

这里发生了一个悖论,员工每天来上班是干什么的?他们除了要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应该要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降低费用成本,还要维护好设备,减少停机,做好现场改善,另外还要避免伤害

工友,做好自我安全防范,还要保护环境。似乎所有的体系都要在员工行为规范上有所体现。归根结

底,所有体系真正落地就要落实到每个基层班组和每个员工身上。否则,任何体系不过是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需要过多的增加员工非生产方面的时间投入,让员工更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员工

和企业的管理者都遇到这种两难的尴尬。

企业的高管在导入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企业到底适宜推进何种管理体系?

2.导入的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是并行还是融合?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体系对于所有类型的企业都是最适宜的。尽管质量体系适宜于所有企业,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相对于服务型企业,有形产品制造业里

的质量体系发挥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对于连续作业的石油、化工等流程企业,质量体系、精益生产

就不如人机系统TnPM体系的作用更大。相对于某些环境和安全条件较好的电子加工企业,在游乐场、机场等和人打交道的服务型企业,安全体系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对于汽车制造、复杂机器装备制造、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组装业,精益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企业内部设备较多,设备管理不到位,精益生产目标就很难

达成,因此就要同时导入人机系统TnPM管理。

关于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管理体系是并行、碰撞、矛盾还是融合?笔者认为融合才是大道理!这就牵涉到上述的悖论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越简单的管理越容易执行到位。尽管在企业里不同体

系归属不同部门执行或者推进,但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后都汇总到基层班组的个体员工身上。

如果行为规范可以融合统一,管理表格可以综合简化。让所有执行中的体系精髓融入其中,员工的执

行就会轻松许多,也不会经常发生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的问题。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MQHSE(设

备、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多标一体。而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认识到位并进行

总揽全局的整合,这是普通基层员工决定不了的。

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更加关注成本的节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实施精益生产,当精益生产遇到频繁的设备停机和故障损失,遇到维修费用的居高不下,遇到因为设备

问题而层出不穷的工业伤害和环境破坏,企业就完全“精益”不起来了。而TnPM是解决人机系统问

题的最佳平台,这样精益生产和TnPM就自然而然走在一起了。

这也是TnPM第十一届年会的主题——精益TnPM,体系融合嫁接。

无论是让TnPM坐上精益生产之车,还是精益生产坐上TnPM之车,只要能够让企业更快进步,这都是我们所希望的。

TnPM设备管理一站式解决企业人-机系统难题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体系区别是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9000体系区别是什么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二、两化融合内容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融合 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 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 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的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聚焦点的原则。 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展开。 2、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则。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要确保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 两化融合要一把手亲自抓,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专门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的原则。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断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5、过程方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方法,即: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改进,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6、全局优化的原则。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7、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专业:安全工程 本科生:陈玉龙 指导老师:赵江平 摘要 本文以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对象,在于解决安全管理中单一体系运行存在的缺陷。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发展以及实施措施进行研究。目前企业面临多种安全管理体系,对多种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ISO31000、5S、OSHMS5S、标准化的要求和不同客户的种种要求,如何实现多个体系的一体化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推行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位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成本等好处,现将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融合。 关键词:ISO31000, 5S, OSHMS, 标准化, 多体系融合 1 绪论 1.1 管理和安全管理内涵 近年来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无论对国企还是私企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普遍认识的是:管理是人们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群众的活动,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是劳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设备达到安全水平。使一般民众生活的客观环境具有安

1.2 国内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安全体系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外,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向社会化、多方面发展,如环境污染、建筑安全,施工隐患,这些方面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和隐患关系着人民财产和健康的安全,是极其敏感,影响重大;此外,虽然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但是如何管理这些新的工艺和设备,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运行模式;随着社会对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安全体系和制度必须保持与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致性。 1.3 国内外现存的各种多体系概况介绍 今年来,国内外出现各种安全管理体系。我国现大多采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强调安全和质量的统一,更是强调安全与管理的统一。 ISO31000 对各国现有的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并为组织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体系框架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OHSMS是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国际上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它的出现,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并做到了与国际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适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即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中,E代表环境Environment,H代表健康Health,S代表安全Safety。该管理体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绿色环保、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突出对危险有害因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步骤在日语罗马文拼读中的

以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融合为抓手

积极推进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融合 科学构建企业标准体系全面创建行业示企业 —市局(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在国家局科教司、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和省局领导、指导和关心下,在行业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局(公司)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根据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所确立的原则、路径、容和要求,结合管理实际,确立了标准化工作“1234”工程,全面推进市局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市局标准化工作简要回顾及取得成效 (一)“1234”工程推进烟草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经省局推荐,我局有幸成为《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行业标准的承担和试点单位之一,于2012年4月全面启动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下设专卖、营销、物流、安全、企管五个分标委,确立了标准化“1234”工程,即“确定一条思路、把握两个关键、解决三大难题、形成四项成果”,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了市局(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并于2013年8月正式发布了覆盖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标准508项;同时在推行标准体系过程中又遇到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如何融合的难题,我局于2014年1月又启动企业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的创新课题,同年6月结题,并在我局物流中心、专卖和财务等部门试点,同年8月请第三方对运行效

果进行评估,9月起全面推行;2014年9月经省局推荐,我局通过国家局组织标准化示企业专家组答辩;2014年11月通过国家局组织标准化示企业现场认定。具体工作如下: 1、确定一条思路。按照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及试点要求,结合烟草特点,确定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以现代零售终端建设为服务品牌特点、扁平化机构设置为组织方式、服务保障信息系统为监控平台、企业标准体系为评价依据,企业文化为引领,构建具有现代管理特征的烟草标准化管理模式。 2、把握两个关键。通过理清目标与流程、确定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等工作,始终把握好目标始于流程、落于岗位两个关键,突出目标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3、解决三大难题。通过企业标准有效地协调红头文件、制度、体系文件之间关系,解决了体系文件与各类文件有机融合的难题;通过识别流程,在流程的输出端建立目标并将目标要求转化成各类操作性准则,解决了商业企业质量目标难以制定和测量的难题;通过研制企业标准整合集成各类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解决各类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难题。 4、取得四项成果。一是思路创新,将标准化基本原则、要求、容和方法与烟草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烟草特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二是过程创新,以往建设管理体系均依靠咨询师,本次标准体系建设是按照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

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ICS03 DB37 A 00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12-07发布 -01-08实施

目次 前言................................................................................................................. I II 引言................................................................................................................. I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2) 5总体结构 (3) 5.1标准层级 (3) 5.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5.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3) 6工作程序和内容 (4) 6.1风险判定准则 (4) 6.2风险点确定 (4) 6.2.1风险点划分原则 (4) 6.2.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4) 6.2.1.2操作及作业活动 (4)

6.2.2风险点排查 (4) 6.2.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4) 6.2.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4) 6.3危险源辨识 (4) 6.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4) 6.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 6.4风险评价 (4) 6.4.1评价方法 (4) 6.4.2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5) 6.4.3风险点级别确定 (5) 6.5风险控制措施 (5) 6.5.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5) 6.5.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5) 6.5.2.1基本原则 (5) 6.5.2.2评审 (5) 6.5.3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5) 6.6风险分级管控 (6) 6.6.1风险分级 (6) 6.6.2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6) 6.7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 7文件管理 (6)

探索多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

探索多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9-06-24T16:13:28.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龙江燕雷冬梅[导读]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2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解决多体系并行带来的问题探索一套解决方案,即建立多标一体管理体系,将多个标准融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用一套文件制度、一套表格满足多个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活动。 关键词:多标一体;业务流程;行业标准;管理体系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纷纷依据行业标准、相关方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全面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 1 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目前企业运行的主要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各体系都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文件,并通过了第三方认证。这些管理体系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实践,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效益,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各管理标准自成体系,没有很好地聚焦客户,忽略了原本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建设,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性差,文件接口不清,多“体系”交叉运行,体系审核重复进行,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加重了基层管理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贯标的实际效果可能被忽视,同时也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 多个管理体系并行,与业务体系不能协同。 企业在导入各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时,往往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为了认证而构建体系,没有真正融合自身经营发展的特点。在推行管理体系时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业务重点,造成管理的重复和浪费。 1.2 各体系管理范围不同,共同要素交叉重叠,相互关联部分协调性差,缺乏全局统筹。 不同的管理体系由各专业职能部门分管,这些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文件和审查方法,范围纵横交错,多套“体系”交叉运行、接口不清晰甚至冲突。各认证体系之间与企业既有的业务体系相互脱节,业务重点没能有效指向企业经营目标。 1.3 多套管理体系并行,加重基层管理负担。 多套管理体系其审核标准不同,运行时各自都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文件、表格记录,造成记录表单庞杂繁多,各种审核、检查活动频繁开展,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容易使基层员工出现抵触心理和敷衍了事的情况,影响体系运行效果。 综上所述,多种管理体系单独运行存在较多弊端,建立多标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是现在乃至今后几年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2.1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高管理效率。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多个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在每个阶段的业务中,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运行,在战略管控部门设立体系办公室,从战略层面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资源,并对各业务单位的体系工作进行协调,各专业体系管理单位依据各标准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对体系工作进行精准定位,深挖管控模式,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1.1 各管理领域可以优势互补。 在统一的规划和管控下,各业务阶段设置过程老板,对本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和协调,各管理领域推跨越部门墙甚至拆除部门墙,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业务流程接口通畅,融合后其管理优势更加明显,可相互取长补短。 2.1.2 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进行管理,出现问题后可从多重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以PDCA的管控模式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 2.1.3 降低管理和认证费用,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寻求一体化审核公司开展审核活动,通过一体化审核,一次审核,获得多张认证证书,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较少的时间,达到多个目标,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检查和审核过程中,基层单位仅需拿出融合后的这一套管理体系文件和表格记录,即可完成审核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思路。 探索建立一套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公司业务流程,采用过程方法、风险思维、精益思想、两化融合、归零管理等理念和方法,借鉴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将多个管理体系融合在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中,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专业标准要求,并覆盖企业整体、实现企业管理系统整体优化的经营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等专业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从而在一个企业内形成用一套制度文本支持全方位管理、使用共有要素并能够有效运行的单一集约化的管理体系。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的融合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融合在企业高效运作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规范运营,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通过介绍内控发展的历程、它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一扇实现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融合的创新发展之窗,来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提高一体化体系管理的水平,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初级阶段:内部控制系统理论(1936至20世纪80年代末)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着力于保护资金安全及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后者着力于提高经营效率和确保既定的管理政策。这一理论是内部控制的外延得到拓宽,也是其内涵更加丰富。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 (二)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理论(1988年至1992年)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局限性在于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纠错防弊上,内部控制的范围的目标也显得消极和狭窄。也正因如此,才使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观点的提出是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首次使用“内部控制结构”一词,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确定内部控制结构包含3个要素:控制环境、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领域。同时,考虑到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不再细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 (三)最新成果:整体框架理论(1992年至今)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颁布其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部描述内部控制的报告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1994年,该委员会又对报告进行了增补。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简称三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由相互关联的5个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人是诸多环境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即使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还包括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等等。 (2)风险评估。在变化万端的环境中,任何单位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对风险的了解和估定是必须的,建立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机制,发现、甄别、分析、管理、控制风险也是必须的。重要的前提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从整体上和单个层面上制定与不同作业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

最新两化融合管理手册(GBT23001-2017) 编号: 版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X年X月X日起实施 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状态:受控

目录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0.4两化融合方针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可持续竞争优势 5领导作用 6策划 7支持 8实施与运行 9评测 10改进 附录1组织结构图 附录2职能分配表

0.1企业简介

0.2发布令 公司各部门: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主要依据《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和修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是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总纲要,既适用于本公司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保持,也适用于本公司向第三方申请认证注册的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已经批准,现发布实施,全体员工均须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并追求持续改进得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确保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胜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手册的管理执行本公司《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总经理: 日期:

0.3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司新型能力,实现公司持续稳定的竞争优势。经公司高层研究决定,任命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 1、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全面负责公司两化融合日常管理工作,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2、提出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3、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4、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性。 5、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7、提升公司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总经理: 日期: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 (试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4年12月15日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评定管理组织 (1) 3 评定机构要求 (1) 4 评定人员要求 (2) 5 评定管理平台 (2) 6 评定程序 (3) 6.1 初次评定 (3) 6.1.1 受理评定申请 (3) 6.1.2 制定评估审核计划 (3) 6.1.3 实施评估审核 (4) 6.1.4 形成评估审核报告 (5) 6.1.5 不符合项的纠正和纠正措施验证 (6) 6.1.6 给出评定结论 (6) 6.1.7 评定决定 (7) 6.2 监督审核 (7) 6.3 再评定 (8) 7 评定证书 (9) 7.1 评定证书的有效期 (9) 7.2 评定证书要求 (9) 7.3 评定证书的暂停 (9) 7.4 评定证书的撤销 (10) 7.5 评定证书的变更 (10) 7.6 评定证书的使用 (11) 8 监督与管理 (11) 8.1 信息保留与公开 (11) 8.2 申诉、投诉、举报及处理 (11) 8.3 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信用等级管理 (12) 8.4 抽查与复核 (12) 9 其他 (12) 10 附则 (1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1 适用范围 1.1 本办法用于规范对企业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工信部公告〔2014〕3号)建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的评定活动。 1.2 本办法明确了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及其绩效的评定和监督要求,强化评定过程管理。 1.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应遵循“自愿、独立、公开、公正”的原则。 2 评定管理组织 2.1 设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专家委员会(简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作出专家结论。评定专家委员会设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 2.2 设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简称评定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管理、协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制订完善评定工作细则、流程和方法,管理评定机构及评定人员等。评定工作委员会设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接受联盟指导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的指导,其日常工作由联盟秘书处承担。 3 评定机构要求 3.1 评定工作委员会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定机构从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 3.2 评定机构应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3.3 坚持咨询与评定分离原则,禁止评定机构为其利益相关方提供评定服务。 3.4 评定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固定的办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2)有10名以上符合条件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 3.5 评定机构至少应公开以下信息: 1)可开展评定的主要业务范围; 2)评定机构授予、保持、变更、暂停或撤销评定及其证书等环节的程序和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的管控,满足公司新型能力提升的需求,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控,特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过程进行控制。 引用文件 QB/LHCW01.0—2014《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术语 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指工业通信网络设施、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3.1 等加工设备、检测和监控设备,以及计算机、服务器等信息设备设施。 4 职责 4.1 设备科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固定资产(动能类、结转类)投资计划;负责零星设备(除信息化设备)的采购招标、技术协议及合同签订;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工业控制设备设施; 4.2企管部负责计算机和服务器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管理;负责编制年度信息类固定资产需求计划,负责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备设施;负责信息化维保服务的采购; 4.3采购部门负责信息化设备采购招标及合同签订; 4.4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业务需要提出设备设施的需求,参与到设备设施维护和升级改造过程,监控设备设施日常运行状态,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5 内容和要求 5.1 工业设备设施管理 5.1.1 设备设施投资管理 5.1.1.1 投资项目需求的识别 各业务部门根据生产管理的需要,识别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并编制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提交设备科。 5.1.1.2 投资项目的计划及目标制定 设备科在接到各业务单位次年度部门项目投资计划后,应组织编制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纳入固定资产项目管理范畴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进行控制。 5.1.1.3 投资项目计划的评审及批准 设备科组织评审小组对《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5.1.1.4 投资项目计划的实施 设备科按照通过评审、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项目签批,并组织实施,具体按照Q/ CW n 12 .04—20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策略

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19-08-07T13:31:28.81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作者:潘琳莉 [导读] HSE 管理体系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引导企业全员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因而其在诸多石化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 摘要:石化企业的安全标准化,主要是为了满足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设计和制定的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HSE 管理体系则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的主要体系,其核心就在于控制风险和识别危害。新时期背景下的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尤其是应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在注重安全标准化实施的同时还要注重 HSE 管理体系的应用,并切实强化对其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助力。 关键词: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化;HSE管理体系;强化整合 石化企业的安全标准化,主要是始终以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思想,在运作过程中采取“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循环模式,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更加标准和规范以及系统化的一种标准。在石化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SE 管理体系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引导企业全员参与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因而其在诸多石化企业中被广泛的应用。 1 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二者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从这两种管理架构而言,二者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一是二者均注重安全管理,且核心就是在安全管理中进行预防和评估。二是就运作模式来看,二者大致相当。均是采取的“计划→检查→行动”的过程,从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企业安全绩效,达到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三是就执行方式来看,二者主要采取的是“领导监督+管理支持”的方式,这样在推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规范的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安全责任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二者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区别。就管理要素而言,安全标准化管理中的要素等级分别较为分散,而 HSE 管理体系中则分布了以及等级和二级等级要素。由于二者的不同和相同,强化二者之间的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当二者整合之后,在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能促进管理系统功能的提升,而且还能强化管理效果。在没有整合的情况下,不管是管理资源调配、管理要素协调、管理体系接口均存在较大的变速,而正是由于二者分开实施而导致工作动态的变化更加复杂。所以强化对其的整合,就能有效的对所有的工作实施调配处理,尽可能地将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性降低,促进石化企业内部管理成效的提升,最终在企业生产中发挥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而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整合之后,还能将管理工作中各种重复性的工作减少,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优化,同时还能避免员工培训计划和复合性评价以及日常监督等工作的重复,最终将二者整合之后将重复性工作减少。此外,还能将事业企业的经济负担减轻。这是因为石化企业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分开实施多种管理体系势必会导致企业经济负担的增加。而将二者整合就能有效的降低这方面的费用,最终有效的在安全管理中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完善。所以又从另外几个方面验证了二者之间的整合就显得有必要。 2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二者整合策略 2.1 石化企业整合下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思考 一是就要素模式来看。对二者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的目的是确保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在整合之后,能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由于二者存在的公共要素与专业要求多,所以在整合时必须区别的对待。也就是对这 2 个体系的公共要素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确定,再对每项专业要求职能进行划分,并对每项要素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将五大管理要素进行整合。 二是就文件模式来看。对二者的体系文件进行有机整合时,需要我们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性的进行人员安排和机构的设置,以及职能的划分和员工接收水平和体系文件实施程度等诸多因素,对体系文件进行整合,尽可能地达到一步到位的整合。这就需要将整合程序的文件和制度文件的数量负荷安全标准化管理和 HSE 管理体系认证的需要,并编制专业的制度文件。 三是就整合体系来看,为了确保整合体系得到高效的运行,我们必须确保在运行整合体系时输入所有负荷安全标准化和 HSE 管理的体系要素。在体系运行文件不仅要将安全标准化的制度文件涵盖,而且还要包含 HSE 管理体系中的程序文件,整合后的管理体系的运行,首先应建立方针与目标;其次应设置组织机构,并进行职责的划分;再次应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做好资源的配备;最后是培养有资质的的内部评价人员,确保管理体系的文件得到严格的执行。 四是就整合管理体系的保持来看,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以及做好组织体系的内部评价,同时还需要强化数据方面的分析,才能更好地对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预防,最终有效的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2.2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切入点思考 管理体系整合的切入点,主要是结合这两种体系共有目标对管理体系的作用进行确定,再结合其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结构整合和设计,对组成体系的子系统进行确定。所以在体系整合时,主要是采取横向聚集与横向添加的方式。也就是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横向写作,并整合有关要素。也可以是将多个要素融入现有体系后生成新要素。例如将安全标准化中的方针目标子要素和 HSE 管理体系内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等子要素的横向拒合,就能成为整合后的安全管理体系内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要求。但是二者的整合并没有主次之分,均是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着力。 2.3 石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整合的步骤思考 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首先就应成立专业的整合机构,对整合机构的要求较高。其组成和副组长分别由最高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代表,而组员则由每个智能部门负责人来担任,并且适当的引导专业人员与员工代表参与进来。而在成立整合机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计划的制定,由组长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整合计划的制定,并在计划中对整合的目标和任务以及要求和思路进行明确,从而更好地在整合过程中对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其次就是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企业全员的培训,引导其意识到强化整合的必要性,并整合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加强对现状的调查,对企业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对整合设计的内容进行确定,例如整合模式、组织机构、公共要素等,均需要在整合设计中体现出来,并对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尽可能地确保管理手册的编制、程序文件和制度文件的编制、支持性文件的完善、新文件的发布等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最后是强化运行整合,也就是确保整合后的体系得到高效的实施,从而对组织内部管理步骤进行不断的简化,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将企业在体系维护中的资源投入降到最低。以内部评价为例,在编制内部评价计划和检查表时,需要对两个体系的内部平家垸进行确定,并根据计划要求,在现场加强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17-06-19T13:59:02.45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6期作者:李建平[导读]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职业健康安全都是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品管部内蒙古包头 014033) 【摘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职业健康安全都是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研究的产物。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都是强调预防为主PDCA动态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通过文件化和监控程序,完成体系的建立工作;已建立体系的企业,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完善程序文件,增加操作性,把体系运行效果提高到更高层次,可避免认证和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6-0204-02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在石油企业中已推行多年,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则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两者各有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同时建立和运行这两个管理体系,为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资源,有必要对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整合。 2.两体系的不同点 政府不强制企业创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由单位自主决定。政府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并达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由认证机构颁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进行监督,与企业生产许可、安全生产许可等资质无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推进,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在限期内必须达标,否则将依照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责令其停产整顿;对整改过期仍不能达标的企业,依法给予关闭处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强调流程的管理,偏重于软件建设。通用一个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其主体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某一个单元。安全生产标准化有3个级别,三级是最基本的标准,评审的分数必须达到一定的分值才能获得相应级别的证书。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对管理的标准进行量化,偏重于现场工作环境及人为作业安全和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 3.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的融合 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要深入性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加以融合,在分析其融合方案时,要加强对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的融合。在展开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方案进行探讨时,着重对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展开了融合分析,在遵循控制有效和提高效率的基本企业生产原则基础上,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关于安全生产的要求,结合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对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则进行查漏补缺,以此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实现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有机融合。 3.2 制定共同的目标及管理方案 新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方案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要求为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为辅。在符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结合实际,进行内部的检查、纠正以及完善,确保能够建立有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长效体制;当相关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后,借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按照标准规范要求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不断自我完善,从而使得整个石油企业拥有持续改进的良好循环运行模式。 3.3 企业员工的培养融合 工作人员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对冶炼企业的安全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时,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融合。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对企业员工展开了定期的培训,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并熟悉了安全生产的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性的要求。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养融合,充分实现了冶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为促进企业的安全性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文件控制有机融合 两者体系的融合基础是要素的融合,新的融合管理体系运行基础是体系文件控制,主要是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QHSE管理体系各项规程、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合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准则文件来规范新融合体系的运营。在制度层面上,可将两者核心制度、规范标准和操作章程进行深入融合。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是健全的核心制度,与QHSE管理体系管理行为手册进行相互响应和融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制度、预防风险与管控、事故应急处理响应等管理行为指导书,同时在制定同一的管理标准时,综合考虑PDCA 运营模式的过程方法,达到新融合体系动态管控和不断改进完善等特性。融合的安全操作规程是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规范、步骤和程序以及QHSE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于一体,通过对仪器装置、电气设备、不同岗位、管理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目的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5 两者有机整合的流程 (1)进行调查摸底。特别是已建立体系并运行的单位,要充分理清现有体系运行模式是否存在重复或漏项,准备在整合过程中同步解决。(2)制定整合计划。通过明确整合模式、通用要素和特定要素划定,建立能够整合和需单独设置的文件、制度、记录清单,并确定责任人和整合期限。(3)实施整合。文件编制完成后,对照两者标准要素要求,组织评审,重点核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涵盖所有要求;之后进行文件发布、试运行。期间要重点关注运行控制效果,以及文件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并进行阶段性运行检查、评估。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重点关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要求是否得以实施。 4.结语 企业研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Q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十分有必要,两种体系的融合,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进行标准、制度互补,安全生产责任制更加完善,安全操作行为更加规范,新的融合体系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地指导工作,能够井然有序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强化安全管理理念和氛围,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和高效管理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公司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有机融合是可行的、必要的,同时对同行业具有借鉴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QES三体系融合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QES三体系融合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在市场竞争与发展中起到 重要作用。实践与理论表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QES三体系之间存在很多 共同点,融合两者具有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中以此为切入点,分析融合企 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QES三体系的措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QES三体系;融合措施 更多的组织希望能够将管理体系的共性部分整合为一致的要求,以避免管理的复杂性、 重复性和要素失衡性,因此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时,应重视与组织内部相关管 理体系的融合工作。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作用 1.1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就是创新,创新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点。知识产权制度与 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基本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推 动企业技术革新。首先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被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起来,这样对企业持续不断创 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待良性循环形成之后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存在保证其能够放心的进行,企业掌握住 成果的独占权,这样不仅满足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利益也有较强的维护作用。 1.2增强企业竞争力 知识产权的利用和保护是企业在技术竞争方面的主要表现,技术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商 品之间的竞争,专利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 效的管理知识产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因为企业生存维持的前提和基础都是技术。知识产权管理之所以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主要是对企业的智力成果采用了合适的方式 来保护,结合企业其他方面管理和运营的方式,将企业技术上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QES三体系融合优势 企业组织的管理过程实际是通过各类管理要素驱动的过程,管理效果取决于各要素之间 是否能够实现良性互动,即在时间维度方面达到协调一致,在空间维度方面实现互补。防止 各要素在发挥作用时出现节奏不统一、权重不均衡等现象,影响组织效率和目标的实现。知 识产权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虽有不同的要素和管控重点,但各要素在驱动 企业发展过程中并无先后和边界性限制,综合企业内、外部管理要求,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与三体系融合构建是必然趋势,而多体系融合建设具有以下优点: 2.1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 企业最高管理者在管理体系融合后的组织里做决策,可以置身于更加全面和有机的环境中,有效地消除管理盲区和解决管理要素不全面等问题,进一步夯实决策基础,以实现快速 决策、科学决策,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 2.2加深沟通提高决策效率 融合后的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组织各部门不至于站在 割裂的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决策,进而规避了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危机,影响组织目 标的实现。 2.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四个管理体系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可基于总目标的一致性整合构建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等管理体系文件。四体系统一建设、内审,甚至接受外部统一审核,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规避文件“泛滥成灾”和“文山会海”的尴尬局面。从组织财务角度考虑,能够有效节约开支, 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QES三体系融合 3.1组织融合建设 知识产权、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四个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原则方面均强调了领导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四年

录 言 ............................................................................................. ................................................. I 言 ............................................................................................. ................................................ II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与定义............................................................................................... . (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 (2) 总要求.............................................................................................. .. (2) 文件要求.............................................................................................. . (2) 4.2.1 总 则.......................................................................................... (2) 4.2.2 文件控 制.......................................................................................... (2) 4.2.3 记录控 制.......................................................................................... (3) 管理职责............................................................................................... .. (3) 最高管理者.............................................................................................. (3) 管理者代表.............................................................................................. (3) 以获取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3) 两化融合的方针.............................................................................................. . (3) 两化融合的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