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安乐死”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安乐死”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安乐死”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安乐死”

复旦大学法学院:郑飞

【摘要】“安乐死”涉及伦理、道德、法律与医学层面上的诸多问题,既有价值的选择,也存在着事实的判断,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生命尊严”的理想追求与接踵而来的现实困境使“安乐死”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我们必须理性地对待“安乐死”问题,最大程度地平衡理想与现实、生命的神圣与尊严。

【关键词】安乐死合法化生命尊严生命自决权现实困境

【正文】

引言

“安乐死”问题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如此强烈的讨论,在于对其价值选择与事实判断之间的复杂性。而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争议从20世纪30年代延续到现在,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困境都在警示我们:关乎生命即无小事。

一、“安乐死”的概念与演变历程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①安乐死思想并非是现代的产物,它是一种渊源久远的人生哲学思想。早在古希腊,就有所谓“安死术”之说。在我国,对安乐死的一般理解是:“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②根据安乐死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安乐死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和不自愿安乐死。所谓自愿安乐死,指当事人本身自愿、希望且要求安乐死从而被实施;所谓非自愿安乐死,指当事人已经失去了选择或生的能力,但被以仁慈的方式处死或允许其死;所谓不自愿安乐死,指当事人不同意结束他的生命但仍被处死。③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不断有人要求在法律上允许安乐死,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以争取人道死亡权利为目的、推动安乐死合法化的人权运动。二战后,

①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缚伟勋认为,安乐死的译法是日本人首次采用,准确的译法应该是“安易死”(easy death),本意是无痛苦死亡,无所谓乐与不乐。

②韩大元.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清华法学2011(5).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权意识的提高,国家与社会对生命权给予普遍重视,20世纪60年代后安乐死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个人能否主宰自己的生命。荷兰于200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使“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成为国际性的话题。

在我国,安乐死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会议的议案中,我国妇产医学界著名人士严仁英和胡亚美首次提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与其让一些绝症病人痛苦地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地安宁地结束他们的生命。”之后,在多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一些代表一直呼吁安乐死合法化。我国最早的安乐死案件出现于1986年的陕西省汉中市,王明成为身患绝症的母亲实施了安乐死,并因此被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后被法院宣告无罪释放。此后,关于安乐死问题的讨论不时见于报端。其实“安乐死”问题的核心问题在于生命权主体是否拥有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或者决定生命利益的权利。由此带出了安乐死的两面: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困境。

二、“安乐死”的理想追求

1.对生命尊严的追求

赞成“安乐死”合法化最有利的理论基础就在于“生命尊严论”与“生命质量论”。生命既是神圣的,同时生命更是有尊严和价值的。毫无生存希望且处于巨大的身心痛苦之中的病患,维护其生命意味着承受无尽的痛苦,而生命的尊严在不断丧失殆尽。就像重病在身而极力呼吁安乐死的李燕所言:“痛苦的生活不如安乐地死,要么体面地活着,要么体面地死去,灵魂生机勃勃,身体却无能为力。”虽然古语有云“蝼蚁尚且偷生”,但人毕竟区别于蝼蚁,尤其特有的品质与尊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命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生命过程的长短,而是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及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死亡对于这些病患来说已不是正常人所感受的可怕和悲哀,而是一种快乐和解脱”,①那么,允许病患以安乐死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从精神和生理上解除患者的痛苦,是对人类特有的尊严的维护。

2.生命自决权的支持

生命权在本质上属于私权,人对其生命利益享有适度的支配权,故应有免受侵犯的自由。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徐景和认为,公民个人有权选择生存的方式,在特定条件下也有权选择死

①宋鹏丽.论安乐死的合法.[J/OL].中国法院网,(2009-02-23)[2011-12-11].https://www.360docs.net/doc/959416406.html,/html/Arti

亡的方式。①自然人在理性状态下可以支配自己的生命,做出放弃生命利益,选择死亡的决定,解脱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权利。荷兰著名人道主义学者简·格拉道特·范隆始终坚信,“延续一个人的生命与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之间的选择与这种自我决定的权利紧密相关。所有的人都必须被允许自我决定自己的生与死,应当有成文的法律规定保证和保护人们对自己生命做决定的权利,对于死亡不可避免而又遭受极大痛苦的病人来说,满足他们人生最后一个要求是人道的,他们应当有这个权利。”②

3.促进资源合理分配

安乐死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在当前中国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与福利保健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极其沉重的经济包袱。“家属对家庭成员有照料的义务,但是为了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去消耗有意义的生命,是过分的要求,对于上述种类的病人(指脑死或不可逆昏迷或死亡不可避免的病人)家属已承受极大的感情和经济压力,他们处于十分为难的处境。安乐死或把他们从这种压力和为难境下解脱出来。”③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类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本身的有限性的矛盾不断凸显,因此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必要性。对本应适用安乐死的病人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医疗资源,不符合资源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的原则。毕竟有限的资源在绝症患者身上的效用大部分只能延续一段并不长久的却充斥着痛苦的生命。而在中国还有许多地区医疗资源贫乏,常常有人因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而死亡或者造成残疾,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其中或许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安乐死”的现实困境

1.安乐死具体技术操作上的瓶颈

安乐死在具体技术操作上还存在诸多争议的问题。首先,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使病患之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存在疑问;其次,如何判定病患的真实意思,在承受巨大的身理与心理压力时,病患的意思表达并不一定真实有效;再次,由谁来审查个案中“安乐死”请求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如果判断权并掌握在个人手中,而是需要国家的参与,那么这是否又与生命决定权相悖;最后,如何实现对整个流程的监督与反馈,保证安乐死实现原定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技术操作层次的难题需要考虑,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而也

①(2011-11-22)[2011-12-11].https://www.360docs.net/doc/959416406.html,/view/18799.htm

②王晓慧.论安乐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0

就要求十分审慎地决策与设计,否则过犹不及必然生出更多问题。

2.生命神圣论的价值基石

生命神圣论是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与变化,需要完善生命权内涵,提高现代社会成员的生命质量,但这并非简单地否认生命权的神圣性,生命质量与生命神圣从根本上并不矛盾。首先,“现代医学技术发展迅速,死亡的深刻也不像以往那样确定而不可更改,而是成为严格过渡空间,其生的边界随着抢救技术的日益改善而不断拓展,越来越多濒死的病人得到了抢救”。①延缓安乐死的意义在于为可能死亡的病人的生还提供可能性,哪怕是微小的期待。而且医学上的误诊比例是相当高的。如果仅仅以病人的痛苦为理由,过早地限制或剥夺治疗,就意味着剥夺他们可能生存的机会。“在死亡时间的不确定性与患者可能的求生要求的价值平衡中,采取适度的保守哲学与文化判断是必要的。”②

其次,笔者认为生命之尊严本应该附着于生命之神圣。就当前的条件下,生命在人类共享的价值中仍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轻易牺牲或者削弱生命权的“神圣性”并不能给人类带来尊严与自由。韩国学者许营教授指出:“我们必须吸取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如果人的生命权长期被忽视或藐视,必然导致国家的灭亡;如果不能坚持以生命权为顶点的宪法价值秩序,由生命体的个人创造的现代文明也会成为地球上的一句神话。”③将生命神圣这一根基抽离出来空谈人类的尊严是矫枉过正。因此过犹不及,对生命致以最高的尊重仍是当务之急。3.来自社会公共体基本价值观的约束

在安乐死合法化问题上,我们既需要充分地尊重个体自我选择权,但同时也要维护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毕竟个体存在并依赖于社会共同体,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个体的选择必须考虑社会因素。以自杀为例,自杀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其社会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而非完全由个人决定。因此不能简单把“自我决定权”概念运用于安乐死“权”的判断上。在个人能否选择安乐死问题上,社会责任与价值因素是需要考虑的,毕竟生命权个体存在于社会共同体之中,应该接受客观价值的约束。我们必须看到在一定意义上,用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约束个体对生命权所具有的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保护生命权价值,同时有利于完善生命权文化。

4.“安乐死”具有滥用的可能性

对“安乐死”合法化保持慎重的另一重要理由是为了防止其被滥用。若安乐死合法化,

①韩大元.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清华法学2011;5.

②韩大元.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清华法学2011;5.

则安乐死成为公民自由行使的利益选择,其风险也随之而来。荷兰虽然是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但曾经出现穿越国境、逃亡外国,以避免安乐死的现象,许多老年人越来越不相信治病的医生,也对亲属表示不相信。况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与福利保健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在这样的背景下贸然放开“安乐死”,必然存在着因为推卸责任而出现“被安乐死”的隐患,毕竟久病床前无孝子,经济困难和医疗条件缺乏而“不得不死”的情形完全可能出现。“安乐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法,一个前提基础必须具备,即“在最后选择这种结果的时候,应该保证这些公民是因为难以摆脱疾病给身心带来的痛苦,而不是因为丧失治疗机会而产生的心理绝望使然。”①另外如果实施安乐死合法,也有导致医生为摆脱应尽的责任而把安乐死作为借口的可能,这在实际生活中也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必须明白任何微小的法律漏洞都可能被人利用,为谋杀、逃避赡养、摆脱医疗失误等提供方便,造成对生命权的一种侵犯;因此如不能在理念、制度与程序上足以防止可能的权利滥用现象,放慢立法步伐也是值得肯定的,这有利于保护公民神圣的生命利益。

四、结论:如何平衡“安乐死”的理想与现实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众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逐渐高涨,有些国家也一直推动其合法化的进程,但其进展十分缓慢,目前世界范围内安乐死完全合法化的国家只有荷兰与比利时。笔者认为民意倾向和立法进程之间的差距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得出安乐死问题充满着争论,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这里包含了道德、伦理、法律与宪法问题,既有价值的选择,也存在着事实的判断。现有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框架对此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果站在纯粹的生命神圣的价值观,我们无法面对基于病患而追求“生命尊严”的人们的理想追求;而纯粹为了个体的尊严放开安乐死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进退维谷之间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矛盾。

以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安乐死”或许应该获得自己合法地位,但必须承认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文化与制度变迁过程。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如果为了证明“安乐死权利化”,而过分夸大个体对生命的自主权,甚至强化“个体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感”②,或者为了论证安乐死合法化主张自杀的合法化等都是走向另一种极端,在这种非理性情绪的作用下,各种危险也接踵而来,或给个人生命与社会秩序以致命性伤害。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安乐死问题上的相对保守性似乎暗示着国家与社会的一种责任与使命,在涉及生命权的价值问①吴帅.中国为什么不该实施“安乐死”.[J/OL].凤凰网,(2010-08-26)[2011-12-11].https://www.360docs.net/doc/959416406.html,/Opin -ion/society/detail_2010_08/26/2327618_0.shtml.

题上,所谓的立法思维是慎重对待的,否则将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上述难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与实践经验,特定国家或个体的经验不足于为立法政策的选择提供普遍性的依据。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现实面前毫无作为,事实上当人类在安乐死现象面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途径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可以让安乐死问题存在于“合法”与“非法”、“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地带”,以非法律化的力量发挥作用。”①另外,我们可以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一方面放宽吗啡等麻醉品的使用限制,在生理上尽量缓解其痛苦;另一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用更为广阔的视野帮助他们寻找生活中隐藏的快乐与希望,由此创造更多的生命价值。

综而述之,我们既不能以理想代替现实,也不能以现实淡化理想的追求。当人类还在价值与事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时,我们必须理性地对待“安乐死”问题,适度采取保守立场,以更为合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平衡、维护生命的神圣与尊严。

参考文献:

[1]韩大元.论安乐死立法的宪法界限[J].清华法学2011(5).

[2]王晓慧.论安乐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40.

[3]吴靖.安乐死不构成故意杀人罪[J].刑法问题与争鸣.2000(2).

[4]邱仁宗.生死之间——道德难题与生命伦理.台北:台北中华书局,1988.

[5]刘三木,汪再祥.关于安乐死的若干争议问题之讨论[J].法学评论.2004(6).

最新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随笔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随笔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随笔【第一篇】:梦想与现实相互冲突 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有时很困惑,有时也很无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或许这就是人生吧。生活的烙印,好的坏的都已经过打磨,保留在记忆中,要注意随时调整、平和心态。人生就是这样,过去的总要过去,不必在意太多,放下所有的不快乐。人生本就多磨难,平和心态看曲直。任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了,就要试着面对:不必自怨自艾,自叹自责,努力调整自己,只有自己好起来,强大了才能更好的照顾你爱的人。一样的夜空,不同的心境,感悟也就不同。换一种心态,自然就读懂了天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实的生活很无奈。太多的诱惑,让人难以抵挡,甚至让人迷失。生活需要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动力也就有了劲头……有劲没劲靠自省,不断反思往前行,水到穷处亦风景,云卷云舒好心情。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一步一徘徊,一步一迷惘!闯过了就是新人生,闯不过就会织茧自缚,越陷越深……天下万物,适者生存。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积累的越多,人越成熟。经历的多,生命有长度;经历的广,生命有厚度。经历过险恶的挑战,生命有高度;经历过困苦的磨炼,生命有强度;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生命有亮度。 很多时候,梦想与现实是相冲突的,要学会面对,正视,这

样烦恼的指数便会大大降低。如果把人生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你我都是自己的画家,生活的浓墨淡雅都要自己精心着色……人生就是不断的翻山越岭,有艰辛的劳顿,也有一览众山小的畅快。累了,就停一停,喘口气儿,歇一歇,擦擦汗,继续攀登…… 人生本来就不完美,花开即谢,月圆即亏,自然的轮回,几人无泪,谁又无憾呢?珍惜当下,努力争取,尽量减少遗憾。苦与乐,是冤家,也是亲家。最大的欢乐,往往包含在巨大的艰辛之中。犹如明珠藏于大海,宝藏埋于深山。世上没有不能快乐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没有自律便没有自由,没有自由便没有快乐。品味着生命百态,感觉若想真正地快乐,的确不易。因为真正的快乐,需要一颗最单纯、最澄澈的心。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很容易快乐。经历着人生的风霜雨雪,要想保持快乐,不但需要心境清明,更需要智慧。 学会放弃,才有快乐的人生;感悟生活,才会让自己更充实。感谢生活赐予我所拥有的,感谢生活赐予我所没有的。坎坷诞生痛苦,痛苦练就成熟,二者可遇不可求,遭遇了就要面对,欢喜忧伤就在一念之间,选择正视它,就把它变成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常怀律己之镜,心魔除,常怀感恩之心,乐相随。学会放弃,学会深藏,用感恩之心看生活。只有沉淀痛苦,用快乐掩埋心伤,才能让快乐永驻,健康永驻,幸福永驻! 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随笔【第二篇】:梦想与现实很冲突?

浅析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浅析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江西师范大学15级国际教育学院商务英语一班罗哲卿 随着我们不断成长,我们将独自面临着的问题越来越多,而往往在我们面对理想和现实时,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到底是社会太复杂,还是我们太单纯;是现实太骨感,还是理想太丰满;是前程太美好,还是路途太曲折?下面,我将浅析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航灯,指引船舶航行的方向;理想是曙光,照亮夜行者的路梦想是沙漠中的一眼甘泉,让干枯的行者看到生的希望。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首先我们都应该怀有自己的理想,对于这个理想,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理想崇高伟大,有的理想平凡简单,然而重要的是要有理想,有想要追求的目标,又不停止的想要追求的动力。心脏只要还在跳动,思维还没有停止,就要有所追求,就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 周恩来说过,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只有在现实中努力奋斗,日积月累,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这也启示我们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要浑浑噩噩的浪费青春,待在寝室通宵打游戏,远离现实生活,而是应该在大学期间通过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素质拓展活动,多接触现实与社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及素质。只有这样,在出了校园之后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如鱼得水,才能不枉费青春年华。 实际上,很多同学在现实中遇到一点点挫折时,就轻易的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而这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当我们选定了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念,并坚定不移朝着那个理想走下去,挫折只是意味着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其次,我们更应该立足现实,积极实践,通过实践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因为理想一旦脱离了实际,就不再是理想,而成为了空想、幻想。所以理想只有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才能够茁壮成长。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既有弊端又有光明的前途,只有深刻地了解过社会的全部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发展的过程。当然,在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德伯家的苔丝》中克莱尔的人物形象分析

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德伯家的苔丝》中克莱尔的人物形象分析 克莱尔就身处保守与进步、落后与先进两种力量激烈交锋的时代。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克莱尔接受资产阶级进步思想,有着美好的理想,行为和思想都具有现代倾向。小说一开始就把克莱尔的这种思想倾向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乡社游行”中,三兄弟的打扮:“年纪最大的一个穿着标准的助牧师的服装:白领带、短背心和窄边帽。第二个是标准的大学生打扮。第三个年龄最小,那副外表很难说他的身份,眼神和服装里有一种不服拘管,不随俗流的神奇,表示他还没有找到他的职业的道路。”他洋溢着热情的青春活力,不顾哥哥们的反对,停下来与一群乡下姑娘跳舞,这种行为对于他们的身份来说是不符合规矩礼仪的。克莱尔瞧不起等级、财富等差异,对社会习俗和礼仪表示不屑。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回避宗教事业,决定从事比较艰苦的农业,而且到农村去学习各种农事劳动。能克服中产阶级的身份感跟奶场的工人打成一片,像理解朋友一样理解他们,不但不把他们当作所谓的乡下“哈甲”,而且能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才能。克莱尔的这种思想与他的家庭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克莱尔的家庭是一个牧师家庭,在这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父亲是一位虔诚备至的牧师,母亲是一个对上帝敬畏有加的信女,两位哥哥都上了剑桥大学,再把那座学府当作通向教会工作的垫脚石,最后都成为牧师。克莱尔钦佩父亲老克莱尔对教会事业的虔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却也明白他的狭隘与局限。对两个哥哥看得更清楚,尽管两人“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是中规中矩”,却也看出两个人思想上的庸俗,在他们面前克莱尔我行我素,毫不掩饰因为农村生活而产生的变化。 克莱尔的思想特征不是某一段时期的言行能够体现的,我们可以从他经历的几个较大的人生转折中探究他的思想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苔丝结婚之前,结婚之后,从巴西回来。 婚前,克莱尔有着追求自然、不符合礼教的天性,所以他能够抛开世俗成见,从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选择配偶,爱上了纯真美丽的“自然的女儿”———苔丝,拒绝了父母为他订下的门当户对的亲事。他告诉他的父亲:“像我这样勤苦节俭的农民最好和什 么样的妇女结婚呢?”她“首先要会挤牛奶,取奶油,做鲜美的奶酪,懂得怎样让母鸡和小鸡孵蛋,临时出了事故能够指挥地里全部的工作人员,还懂得对羊和小牛做出评价。” 克莱尔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青年,他摒弃森严的等级制度,背离世俗礼教,追求心心相印、真挚纯洁的爱情。他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对虚伪保守的宗教道德的反抗。他对苔丝的爱情是纯洁的,炙热的,带着田园牧歌情调。他夸苔丝“那挤奶的姑娘真是个大自然的女儿,多么鲜活,多么天然纯真啊!”他对母亲夸耀苔丝“真是浑身洋溢着诗意;她就是诗的化身,她过的就是诗的生活———那种生活舞文弄墨的诗人只能在纸上写写罢了。”他尊重苔丝,抱着郑重婚姻的意图和她接近,克莱尔一次又一次地向苔丝求婚,却被苔丝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在遭拒绝时虽很痛苦,但克莱尔很耐心,虽然不明白苔丝为什么要拒绝自己,但是坚信自己的诚心一定会打动苔丝的。小说中有一段描写克莱尔抱四个女孩过水塘,他因为要帮助其中的一个女孩,而要同时帮助四个,“在他心里,这一番举动有四分之三是普普通通的与人为善。”他向苔丝表明自己的爱情:“娶三个利亚就是为了一个拉结。”正是克莱尔的真情和体贴使“宗教上发下誓愿,要拒绝一切诱惑,决不结婚”的苔丝克服了精神上的压力,重新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答应嫁给克莱尔。

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教育作为一项播撒知识火种、传播精神文明、进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广泛、最受关注的事业,对于人们理想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理想对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远大理想意义非凡。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过很多教育理想,描绘过很多教育蓝图,提出过很多奋斗目标。如建国之初毛泽东曾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7年,毛泽东在他的著名论著《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提出了充满理想色彩和导向性质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 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

“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等理念,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为教育勾画了理想境界,设置了一个个前进的“航标”,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 但是,每一个坚持实事求是态度的人,都不能不面对和承认这样一个现实,这就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 伟大理想与艰难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是科教兴国,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四有”新人,是大力进行教育创新。但很多教育理想难以付诸实践,或在实践中步履维艰。我们切不说义务教育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梁变法、辛亥革命开始倡导算起,直至新中国前进到20世纪末,整整经历了100年,才总算在中国这个国度里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也不说自80年代末在我国大力倡导的“农、科、教”、“经、科、教 ”结合,到现在反而没了声息;也不说毛泽东当年大力倡导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现在反结合得越来越差;也不说我们讲了几十年的教育要超前发展到现在基本上仍 是滞后;也不说我们反对了几十年的“经院式”学校至今仍遍布于中国大地。就说我们已经倡导和实施了十多年的素质教育,上至中央高层领导,下至地方各级党政的

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谈谈你上大学以后的感受体会及今后的目标和打算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在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为了激励我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把大学生活描述的非常美好,我也把大学想象得十分完美、神圣。在我的脑海里,大学校园都是那样幽静、美丽,我手拾红叶,漫步在苍天古树之下,感受岁月沉积下的力量:大学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而又紧张愉快,可以发展自己的感兴趣,弥补高中时期的遗憾:大学老师知识渊博,讲课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同学多才多艺,集体生活温暖可爱。 曾经的我觉得大学生活是那么美好,而我真实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晚上因为玩手机兴奋的睡不着,影响到早上爬起不来,最后一天昏昏沉沉没有精神,长期作息不规律导致我年纪轻轻就脸上起斑,身体素质大幅下降。日常饮食因为没有了父母的精心照料,总是吃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甚至出现缺乏维生素而长时间牙龈出血的状况。因为大学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大学课余时间较多,而我不知道如何安排课余时间,没有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最后导致我在寝室用手机电脑看了很多电视剧,浪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大学的假期也比高中多了不知道多少,本可以用假期为自己好好充电,我却总是用自己今天不想动的借口赖在床上,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我在大学报到之初也参加很多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义工协会支教部,校讲解团,院学生会。但是近一年下来,虽然确实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感到学到的东西还是很有限,长进不大。我在看书方面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了高中老师的精心指导,自己书籍的选择总是要么太难看不懂,要么就是过于容易懒得看。在学习方面,大学的学习没有了频繁的考试,没有了父母老师的督促,老师布置作业完成的期限也大大延长了,我爱拖拉的毛病就更明显了,布置的作业不到最后不做,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大打折扣。这些表现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失望。 我知道虽然我的大学虽然不能像自己幻想的那么文艺小清新,其实我绝对能把大学过的充实且有意义。在课余时间,我可以一个人在自习室做作业,把基础知识学好学扎实。我可以和朋友一起去图书馆看报纸杂志,看名著,做一个有深度的人。然后偶尔一个人听着陈奕迅,的歌到操场跑步,放松自己的心情。每天早上读英语,晚上练听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的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且有意义,让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不是失败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抵抗诱惑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可以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平静平和学习,做到不抱怨,不后悔。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主自立自信 的人,成为一个能坚持做学问的人。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语录集锦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语录集锦 导读:生活中的我自信乐观豁达洒脱,总喜欢追逐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更多的也许是年少的轻狂,不管别人说什么,总是像一头倔驴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语录集锦,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把平淡枯燥的工作做得出色,把波澜不惊的日子过的精彩。 2、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3、活得轻松,任何事都作一个最好的打算和最坏的打算。 4、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限度,特别是信任。 5、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6、有梦想的人偶尔也会犯错,但他能知错就改,继续朝向自己的梦想进发。 7、不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能实现,也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不能圆梦。 8、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 9、梦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就是把梦想作为目标来执着的追求! 10、对坚强的人来说,不幸就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 11、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12、梦想是一只海燕。在心灵的海面上骄傲的翱翔,是一种美、一种积极。 13、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 14、追逐梦想中的思考会让人摆脱平庸,从而挖掘潜能,增长才干。 15、可以不美丽,可以不可爱,可以不温柔,但是一定要诚实和善良。 16、学会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很可怜,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17、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8、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 19、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 20、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虚幻的梦想变成现实,为美梦成真而努力奋斗。 21、知难而上,奋发图强,是竞争的作用;知难而退消极颓唐,也是竞争的作用。 22、没有一定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就是哪儿都没有目标。 23、在任何的童话中都有现实性的成份。

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

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题目:“是社会太复杂,还是我们太单纯;是现实太骨感,还是理想太丰满;是前程太美好,还是路途太曲折”,当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差距、发生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理想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在艰难困苦之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着走下去。 然而现实往往给我们带来的却不是理想所期盼的结果,甚至是相反的结局。我们满怀着伟大而美好的理想,我们希望得到良好的成绩,找到高薪的工作,找到让人羡慕的伴侣,驾着高贵的名牌汽车在城市里悠哉的转悠……然而现实却往往不是这样,我们自以为能拿高分,录取到心目中的高校,结果却是来到不喜欢的学校;我们有着骄人的业绩,却由于不被领导熟悉而不能得到升职的机会;我们自诩怀着对所爱之人满满的爱意,却被他人捷足先登走上婚姻的殿堂……这时候我们会迷惘,是我们错了,还是世界错了,是我们的理想脱离了现实太多,还是现实不容许我们拥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差距,发生了矛盾,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当前现实的一种期望方向,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反映,但不同等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理想的实现需要在现实中通过实践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理想很大意义上依赖于现实。同时,理想在人们心中形成之后便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让人们在现实实践中产生实现这一理想的动力。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理想与现实相互依存。

教育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

教育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怎么办? ——教育在现实和理想中突围【原创】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李冠超 站在理想与现实的交叉口,我们也曾徘徊过!作为一名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则应是重中之重!或许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我们无法左右的现实情况,与我们的教育理想可能相悖,但是没有挫折的教育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是苍白的!我们应该坚信:只要用心处之,用我们的真诚付出和勇敢面对,就一定会成功!而且这样的成功才会是坚不可破的!现在常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的不可估量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一大考验,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看到天空绚丽的彩虹!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能无法改变现实,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用自己的实践去努力创造奇迹!这就如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一样,我们满怀信心地对每一个孩子用心关爱,真诚教育,可是难免会有个别孩子的结果让我们很无奈、很失望!这些年来,我慢慢有了一种感觉:曾经在校几乎天天被批评,甚至常常问题倍出的孩子,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去帮助他;在他人眼里似乎一无是处的孩子,我们给予充分的爱!无论结果如何,当他走出校门后最感激的是我,从他们那里这些年我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也许在当时,我总是很生气,甚至很无奈,但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孩子记得我们的爱!也许一开始我们都会因为这些孩子而付出了几乎全部精力,可是坚持就会让我们最终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和快乐! “付出总有回报!”的确应该感激这些孩子,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的历练和成长!如今的教育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也就如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一样,挫折和困难只是暂时的,唯有努力,我们才能改变、才能成功!一味的抱怨,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相反会让我们更加被动!有信仰和理想的教育者,就一定能在现实和理想的夹缝中找到一线光明,独辟蹊径,创造出辉煌!正如达尔文的话“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案例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案例3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分拨中心改造路径 编写者:赵中平、张杏树 晚上7点,位于保安机场附近的SF速运一级分拨中心开始忙碌起来。此时, 在分拨场外排队等候的,是满满堆放着全天从各分部、点部取回来的外寄包裹的儿十辆货柜车,等待被分拨场快速清空。 分拣的场面很壮观:在月台上是十儿条可移动伸缩式皮带机,可以直接伸到货柜车厢里面,还可以自山调节高度。有了这件利器,在货柜车里卸包的员工就舒服多了,省力、速度快不说,野蛮装卸、损坏包裹的情况就根本没机会发生了。 货物上了皮带以后,汇流至主流水线,进入分拣大厅,大厅里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儿十位员工站在流水线的两边,精神高度集中,不停查看着在流水线上快速移动的每件包裹,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中转场分拣快件是以人匸判断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各自负责一块U的地区域,分拣员工需要根据包裹运单上的客户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地区号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区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拖下来,这可是件需要眼明手快、手脑并用的体力活。 属于同一区部的快件被拖下来以后,由各区的操作人员根据运单上的详细地址,把快件按分部分成堆,在做完收件巴枪后装车。(巴枪即手持式扫描仪,做收件巴枪是指用扫描仪读取一次运单上的条形码,记录该包裹已经被本中转场分拣完毕,准备装车发往目的地。然后该条码信息被传到信息系统中,客户就可随时查询到自己的包裹到了什么地方,日前处于什么状态。下同) 还有一部分包裹是同城件,当然,同城件在送往中转场之前分部已经和外地件做了区分,单独送到同城件分拣区域进行分拣,在同城件的分拣中,中转场的仓管员要根据皮带机上的快件运单的收件方地址,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分部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拉下来交给各分部的仓管员,仓管员做完收件巴枪后把快件装车运回分部派送。 深圳是SF速运业务最繁忙的区域,深圳机场一级中转场也是其乔吐量最大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JIAO SHU YU REN ·JIAO SHI XIN GAI NIAN 200905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感受到这一点。当大学生在思想上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就会发生犹豫,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甚至对原有的信念产生动摇。 一旦矛盾得到解决,他们则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正确看待这种矛盾是很必要的。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的大学生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用理想来否定现实”,进而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不满。这种把现实当作理想要求的倾向,不但会导致对现实的全盘否定,还会对理想丧失信心,最终抛弃理想。还有的青年大学生出现了 “以现实否定理想”的倾向。他们往往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宁愿抛弃理想,认同现实,甚至认同和美化现实中的消极现象。这是对现实理想丧失信心的表现。社会上一度流行的“告别理想”“告别崇拜”“告别革命”的思潮,以及所谓“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口头禅,就是这种“用现实否定理想”的思潮。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以及下岗、就业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法制法规等来加以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辨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比如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因此,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他们相一致的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在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让学生敢于面对现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正确认识和看待理想和现实。 在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理想毕竟只是一种设想,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必须依靠实践。 著名的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经打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可见,要达到理想的彼岸是要付出代价的。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着困难和挫折,理想之舟的航行处处会碰到急风恶浪。因此,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最根本的途径是要靠自己扎实的实践。 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决定了追求理想的过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 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吃苦。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然是困难的。贪图享乐、只知坐享其成的人绝不能实现某种理想,而且事实上这样的人根本不会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追求理想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艰苦奋斗不是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个人理想,但即使是个人理想,它的实现往往不是仅凭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他人的帮助和配合。而且, 个人理想又是以社会理想为背景的,它的实现往往以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条件。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目前,我们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要胸怀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从行动上,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中国的实际,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不懈的奋斗中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姜 嬿 29

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其实区别很大!

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其实区别很大! 这句话应该很多人理解“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还在大学的毕业生们肯定对工作怀揣着很多理想,工作很幸福美好,但是真正的工作真的很美好吗?真的不是,下面就跟着人才赢行来看看理想中的职业和现实到底区别有多大? 一、设计师 理想中的设计师,是最fashion、最in的职业,不论是时装设计、珠宝设计,还是平面广告设计、室内设计,只需要每天坐在环境优雅的办公室头脑风暴,开一开脑洞,想一想创意,了解当下最前沿的一些资讯就好了。偶尔在某个安静的咖啡厅里,一边听音乐一边拿着纸笔写写画画,惬意极了。 然而事实是,这真的只是臆想中的设计师生活。有个朋友是做室内软装设计的,每天的日常有两项:一是将她的设计方案发到聊天群里,让朋友们帮忙比较挑选;二是对甲方爸爸的疯狂“控诉”,声泪俱下的哭诉她的加班日常。 加班的原因,无非也只有一个:改! 简单粗暴地说,设计师像一个终日对着电脑熟练地操作着Photoshop的高级技工,不断听着来自同事、老板、客户的种种意见,将自己的亲生作品一点点修改的“面目全非”。 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不仅要有极高的理解力和极强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更要能扛得了压,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包容且不厌其烦,最关键是还要能接受得了高强度的加班。 二、广告人 俗话说得好,广告人,内心住着贵族,过得却像只狗。 “广告狗”不是白叫的。广告业向来被认为是年轻活力、充满创意的行业,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鲜趣事,而且工作内容有趣,工作时间自由,是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年轻人不错的职业选择。 虽然广告行业对外看起来时尚高端,工作潇洒而自由,但其实身处不同岗位的广告人,都可能会碰上棘手繁琐的事情。比如作为负责通内达外的AE,最头疼的就是遇到一个不通情达理的客户,给了一个不清不楚的case,费尽心力做出一个brief,最后还要和客户百般周旋让其接受提案。而最惨的莫过于创意/文案,作为广告链条的下游,一般都是下午才开始工作,熬夜率高达99.99%!而且如果想到好的创意不能被客户接受或者是没有足够的成本去执行,才更加不是滋味吧。 三、投行&咨询 通常来说,投行和咨询管理公司被认为是极其高端顶尖的两个行业,人们头脑中塑造出的典型的精英形象往往来自与此。

【思修】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是人通过计算人所处的自身环境条件,所心理本能想达到心理愿望! 现实,就是人通过一定了解所完成目标认识到所完成理想的环境条件! 自身环境条件是人简单的认识到认为自己可以达到理想的条件(反之,如果人认为自身条件不能完成目标时,就会不形成理想了,或是有这样的理想,也会放弃理想。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会去计算自身的条件与实现理想条件的差异性,也去进行想实现理想的想法与行动。即此人给感觉不太现实,太幼智。),现实条件往往是后期通过了解,或是为了完成理想进行时发现环境条件。就产生两者的差异性,即矛盾。处理两者条件的差异性,要看完成目标自身能力与非能力条件所占的比例,哪个重要些。如自身能力与完成能力差别大时,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一定培训能力,能否达到完成理想的能力条件。当然也有完成时非个人能力环境条件占主要,那么只有放弃了。如你想当美国总统的理想,必须有美国国籍,有党派,有执政经验,有个人威望,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等等多种个人条件能力,你会发现实现条件能力会很难,会本能放弃的。所以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很现实。 所以处理现实与理想,用中国人的话,就是量力而行。 当然有很少宏观条件的变化,为理想你一步成功,但这种情况出现机会很低,就如中6+1的体育彩票一样的想法一样,梦想出现奇迹一步到位完成理想,那就是痴人做梦! 当然往往我们现在对现实中许多条件的变化认识有限,很多的变化时产生的效果,我们人本能认为这归于运气好,或是运气坏!其实这在科学上定义为宏观条件变化。而我们个人的意识,便相对性成了微观了。所以会有一些人,不去计算完成理想的自身能力条件与外部条件的条件,去完成理想时,意外让他成功的完成理想,他会本能的产生一个想法,就是认为他运气好!其实这就是运气好的观念由来。当我们不能成功的完成理想时,人会本能的发现完成理想条件的差别性,产生了现实观念,真的很现实哦! 所以对待现实与理想,第一,要学会量力而行,第二,真的想完成,就要认识完成理想的外部条件(宏观条件),激发自己的斗志,通过学习所达到理想的科学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去完成理想。即学习,再学习,做好准备,去实现理想。

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分析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现实生活中,理想的的实现总是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相对统一的,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实现自身理想的先决条件。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很多的理想在现实中建立。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形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目标进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高考奋战的日日夜夜,现在想起来,依然能够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师哥师姐们却提醒我们:开启了神秘的向往已久的象牙塔之门,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生命历程中一条新的起跑线。人生只是刚刚开始,在起跑线上就展示出自己的风采,赢在起跑线上并非那么简单。 走进大学不仅仅意味着远离父母亲人,也不仅仅意味着收拾大包的行李,更意味着要面临“改变”,我们要适应新的环境,要直面自己的成长,要独立地生活学习并且为自己的将来开始谋划。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不可或缺的成长的烦恼和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沮丧与彷徨。于是,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 进入大学后,我们常常会有失落感,总觉得:哦!大学就是这个样子啊。哪怕是再好的大学,身在其中也感觉不出她的好来……空虚,也是我们进入大学后很常有的感觉,日子一下子从中学时代如弦上箭般的紧张转变为无拘束的状态,人也很容易的变得懒散……班级的概念不管在大学里还是在自己的心里都并不明显……有时候讨厌地嘲笑某些老师的“无知愚蠢或者单调”,殊不知将来会在社会上碰到很多钉子……面对“如此多的不公平”,一味地抱怨却鲜有人来安慰……很少去图书馆,就这样慢慢地就浪费了一大笔财富……整天当宅男,与电脑游戏、QQ为伴……以上的种种完全没有了高中那充实的样子,也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也就是这样自己一手造就的……我们是要圆梦而不是做梦! 在这座美丽的象牙塔中,我们发现自己的周围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进入大学后,我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更快的学习节奏、更高的学习要求和更多的学习课程,我们要尽快从中学阶段的“学会”转为大学阶段的“会学”。想做个优秀的大学生,那学习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啊! 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同学,也许是第一次在千里之外负笈求学。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照顾,告别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我们难免会感到不适应。这时就不会再有抱怨母亲的唠叨和远离束缚的小小欣喜。从现在起,我们要就要离开父母的荫庇,独立的面对生活,勇敢的迎接挑战。我们的生活由我们自己来做主!进入大学,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爱情……)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情谊,不仅将伴随我们度过四年的求学时光,而且将成为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所以用真诚的心面对身边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人生更为美满。 进入大学,我们就开始亲密的接触网络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和快捷;利用不好就会陷入网络的种种虚幻之中。网络本身

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不代表理想破灭,而是给了你有用的回馈,让你修正你的理想;2)不要陷入极端的现实主义或理想主义; 3)乐观向上:“你相信你能或者你不能,你都是对的”; 4)每一个目标都应该有时限: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可衡量的目标,可行性会大大增加。 理想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没有无现实的理想,也没有无理想的现实,理想与现实困扰着每一个大学生。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处理。怎样将理想变成现实,怎样将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作为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处理理想与现实出现的种种模式,应学会如何去引导,从而引领他们迈入幸福之门。 理想,是我们骨子里想要追求甚至在梦里都想要的东西;而现实,是不管我们想不想接受却必须接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理想,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是美好的,但理想的形成又是以现实为前提的。同时理想高于现实,比现实美好得多,所以它才能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可以说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而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需要理想不能以个体的主观意识去设定,理想的设定必须以现实为前提。 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正确地、全面地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的威逼下,或在利益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就降低理想的标准,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而弃理想于不顾。在他们的眼里,物质利益的第一的,理想是为个人所服务的。 不断地调整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正确的理想自我与进步的现实自我相统一,二者向一致的方向发展,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案例3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案例3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分拨中心改造路径 编写者:赵中平、张杏树 晚上7点,位于保安机场附近的SF速运一级分拨中心开始忙碌起来。此时,在分拨场外排队等候的,是满满堆放着全天从各分部、点部取回来的外寄包裹的几十辆货柜车,等待被分拨场快速清空。 分拣的场面很壮观:在月台上是十几条可移动伸缩式皮带机,可以直接伸到货柜车厢里面,还可以自由调节高度。有了这件利器,在货柜车里卸包的员工就舒服多了,省力、速度快不说,野蛮装卸、损坏包裹的情况就根本没机会发生了。 货物上了皮带以后,汇流至主流水线,进入分拣大厅,大厅里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几十位员工站在流水线的两边,精神高度集中,不停查看着在流水线上快速移动的每件包裹,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中转场分拣快件是以人工判断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各自负责一块目的地区域,分拣员工需要根据包裹运单上的客户地址或电话号码的地区号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区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拖下来,这可是件需要眼明手快、手脑并用的体力活。 属于同一区部的快件被拖下来以后,由各区的操作人员根据运单上的详细地址,把快件按分部分成堆,在做完收件巴枪后装车。(巴枪即手持式扫描仪,做收件巴枪是指用扫描仪读取一次运单上的条形码,记录该包裹已经被本中转场分拣完毕,准备装车发往目的地。然后该条码信息被传到信息系统中,客户就可随时查询到自己的包裹到了什么地方,目前处于什么状态。下同) 还有一部分包裹是同城件,当然,同城件在送往中转场之前分部已经和外地件做了区分,单独送到同城件分拣区域进行分拣,在同城件的分拣中,中转场的仓管员要根据皮带机上的快件运单的收件方地址,把属于自己负责的分部的快件从皮带机上拉下来交给各分部的仓管员,仓管员做完收件巴枪后把快件装车运回分部派送。 深圳是SF速运业务最繁忙的区域,深圳机场一级中转场也是其吞吐量最大

模板-2020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

2020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 答案(一) 2020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题及答案(一)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 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答:成为德智体美 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 学生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殷切期望。(1)德是人才素质德灵 魂(2)智是人才素质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条件(4)美是人才素 质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八容八耻)? 答:以热爱 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 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4.学《思修》课 意义? 答:(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 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 富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 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5.理想含义,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 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

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1)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是多方面多类型的(3)具有现实性(4)具有预见性(5)是一定社会关系产物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8.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生理想的实现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现实。所以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条件。(一)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是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二是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一句话,“理想只能是现实的某种反映。”三是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它并不脱离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四是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旧的理想实现了,又会有新的理想鼓舞和激励着人们。理想转化为现实,现实产生理想的过程会循环往复,无终无止,由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人们全身心地去开拓进取。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要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树立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人生理想。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二)努力走出理想认识上的误区 1.走出“渺茫论”的认识误区在认识社会政治理想问题上,“渺茫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这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对共产主义的科学含义没有把握准确。共产主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二是指由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所揭示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最高奋斗目标的现实运动,即共产主义实践。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从产生到现在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也有80多年的历史。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共产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高目标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第二,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一遇到挫折便动摇、怀疑,失去信心。第三,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看不见,摸不着”,就怀疑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现实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制度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可能性,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2.走出“怀疑论”的认识误区持有“怀疑论”观点的人,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存在种种疑虑。毫无疑问,进行理想教育要注意层次性,要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要用共同理想来动员、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但是,这一切与宣传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矛盾。既然共产主义是科学真理,既然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反倒不能宣传了呢?而且,理想本身具有超前性。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产生在物质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的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事实证明,理想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高于一定阶段的社会政治制度,而且可以高于一定阶段的大多数人的思想水平。如果否认这种高于和超越,完全拘泥于现实,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就只能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宣传,人们也就失去了长远的、根本的、明确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3.走出“实惠论”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