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

苏州园林的美学评价

环艺1210731112 付百川

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中国地理与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风格与特色。文化来源于自然,又区别于自然,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方可谓之“文化”文化精神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可视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或精髓,包括观念层面和知识层面。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人与人关系的总反映,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以及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观点。它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共同决定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一般特征。设计者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则与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等共同决定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苏州园林为最多。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园271个,清代有园130个,可见明清两代苏州园林之盛。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居多,现存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网狮园,留园,怡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畅园,残粒园,壶园,艺园,鹤园,藕园,退思园,曲园等,其中市区对外开放的园区有24处,拙政园,留园已经被列如了国家四大名园。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苏州园林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艺术上极精,在中国和世界上皆为仅见。

苏州园林的美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不仅体现在有山,水,花木,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和谐美上,而且也体现在其所构置的意境美和书法艺术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工美和天然美和谐的统一起来,其美一达到了很佳的境界,无以伦比,古今仅见,而且具有都特的文化内涵,再我国的园林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谈到中国园林的构造就离不开山,水,花木,建筑这四个基本要素,苏州园林亦是这样的。并且苏州园林的美也是有这四个要素所体现出来的

首先,苏州园林中的石大多选自太湖石。由于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丑”的特点;瘦,即石体线条明晰,挺拔俊秀;皱,指石体表面凹凸,高低不平;漏,指石体内部满了孔穴,且空空相套,密密麻麻;透,指石体文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丑,指石体表面千沟万壑,千疮百孔,坑坑洼洼,相当丑陋。可见太湖石充分体现了石之自然美,形态美,艺术美,所以秀美玲珑的太湖石历来就成为人们选园的首选材料。相传苏州狮子林就是有天如禅师借助北宋时期遗留在苏州的太湖石所建造的。

其次,由于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狭小,多用叠石造假山的方法。因此,苏州园林的石之美也正体现在叠

石的手法与造型上。苏州园林叠石的手法相当高超,复杂。叠山时完全遵循自然,依据自然来布局假山,构造山之形态,使只完全没有雕琢的痕迹。叠成的假山达到了“巧于因借,混假成真”的地步,从而使假山不假,反而优胜于真山。同时有的造园者也在遵循自然的时候,发挥大胆的丰富的想象,使山之形象更加美。如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的假山就是代表。狮子林假山的堆山最为曲折,复杂。狮子林假山分为上中下三层,高者立峰突兀与山顶,低者石矶侵于池中。据统计,园内深邃通幽的石洞多达21个,亭亭玉立的石笋多达34个,点缀在山间的小石梁有22座。而大大小小的立峰,更难以计数,仅高度1.5米的立峰就多达32峰。其中著名的有五峰:居中的为雄冠五峰的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吐月峰再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二峰几数十小峰相应成趣。假山上的蹬道,一湖石或清石堆叠,有九条构成趣味不同的进山路线。沿着曲径蹬道上下于岭,峰,谷,沟之间,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欣赏苏州园林的美是一促文化艺术享受,人们不仅达到回归自然、脱去尘劳的目的,并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心灵如水地徜祥自乐,同时也应体味到文人追踪庄惠,超脱世俗的清高人格。例如,园林中的筑山则表达文人归隐林下,放弃官场,追求自然的情趣;理水则又表达文人复朴归初,寝馈山

林的隐士风度。所以苏州园林不仅是一种客观的欣赏对象,而且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入文人对自然,对社会生活的许多感悟,是有诗情画境与哲理玄思的主客观的混合体,是自然与人的完全组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结晶。曾经有人这样讲过,假如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一个长廊,那么苏州园林就是这个长廊的漏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其它的传统艺术;假如中国传统艺术是一个大花园,那么苏州园林就是这个花园中的一个小园,在它内,有通向中国其它传统艺术的捷径。可见,苏州园林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而且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价值。

森林文化与美学

1.举例说明文化与森林、森林文化的关系 2.举例说明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举例说明文明进步与森林兴衰的关系 4.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5.举例说明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6.举例说明森林美及其感受 7.专业学习中的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现象、内容 8.林学与森林文化、森林美学 9.学习本课程的评课意见、建议和改进。 一、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艺术领域包罗万象,但归根结底来源与自然,森林作为自然的一大部分,其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森林文化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森林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物为载体,以情作浆,寓意其中,力求达到物随人意,人物相通的境界。这里所讲的“物”,不仅泛指森秫中的一切生物,而且还把与森林相连的山石泉瀑等森林自然景物也囊括其中。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最早是从对物的利用开始的,而后在相依相融之中。逐渐发展到以物拟人、喻物抒情的境地。因此,森林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森林,是森林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它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物的形态,如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等,同时,又赋予物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应该说,森林文化本身包含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积累与提炼,正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中国文学艺术里面含有很多森林内容。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团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森林和园林的环境。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花草树木成了他们笔下借物抒情的工具,并融人其名篇佳作之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以草木花果作为传递感情之信物,如折杨柳以送捌,插莱萸以思亲,借餐草喻忘忧,托红豆寄相思等等;以飞禽走兽的啼鸣引发幽思愉悦之情,如猿啼凄凉、杜鹃啼血、鸳鸯戏水、莺歌燕舞等等。打开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可以看到无数文学艺术大师被雄奇秀丽的山林泉石之美所陶醉。他们的情感在森林之美、自然之美的熏陶之中得到净化与升华,创作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流芳百世的水墨丹青。 森林给古代诗人墨客们提供了许多的灵气,使他们在豪气万丈的气魄中挥洒诗篇,或在森林的呵护下柔情蜜意、对酒当歌,靠森林中舒适的环境激发出他们的万丈诗篇,而这些诗篇又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杜甫、苏东坡等诗人有许多的名句反映了森林和人的关系,“峨嵋天下秀”是因为峨嵋山林葱茏、线条柔和流畅,充分展示了树木构成的景观魅力。宋朝黄庭坚:“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反映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征。宋之问的“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反映了洛阳颖川森林与人工建筑相融合的美妙景色。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勾画出了山林的清远渺深和诗人雅洁幽独的心绪。 森林是人们贴近自然、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最理想的场所。森林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教科书,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在森林里,可以从领略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之中,接触到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以及景观学、造园学、生态学、仿生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能得到美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熏陶和享受,在启迪中感悟真谛。森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着远古的农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很早以前,我们从小学的课本上就知道了苏州园林,可能读书时候还不太明白,觉得比自己家的旧房子豪华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大,有回廊、小桥、亭子等,然后还有花园,这是苏州园林在最开始给我留下的印象。 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 苏州园林之所以这么多年都还存在,无一处不体现她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和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可以说她是建筑中的上乘瑰宝。并且,因为其经历的不同时代的修建和改造,使其将各种不同的建筑式样和文化相结合,并最终融入其中,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风格。 苏州本来就地处水乡,各种河道水道密布,对于园林的引水入园来说非常方便;并且,附近地区盛产太湖石,非常适合园林中假山的建造;苏州地区富庶,富商云集,人们追求的就是比较舒适精致的宅院,并且也有这个能力去修建,以致建宅之风盛行;另外,苏中本是诗书艺术鼎盛之地,文人墨客、能工巧匠众多,也给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以拙政园为典型,来谈一下苏州园林的特点。 1、苏州园林在古代相对来说占地面积算比较小的,所以她的重点在于场景变换,一遮一掩之间显示出变化无穷。因为空间有限,为了符合中国山水的情趣和意境,就不得不采用假山和树木等进行巧妙的隔离和环绕,显出曲径通幽之感,间或点缀一两点小桥和亭阁,从

一扇窗或一扇门中小间大,形成空间上的变化无穷。 2、从审美情趣上来说,苏州园林通过自然的草木、山水加上各种楼阁营造宅院中的自然环境,再结合古朴的带有文化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来表达古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追求,从而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3、苏州园林中大量与文学艺术相关联的书画、雕刻等等,都充满了文人的知识和智慧,显示出古代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并最终形成既能住,又能游玩的独特艺术生活。 如果对看到这里,那么就计划着去看一看苏州园林吧,因为只有你去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那无处不精致的美,那一窗一角都成景的独特艺术,远远不是能通过描述所尽言的。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讲课稿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2012-11-04阅读(38052)评论(0) 相关链接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繁昌芦南初中徐海武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学情分析 首先,这是初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等,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其次,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课文、分析品味语言、鉴赏美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引导、激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特点,探究美,初步学写说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结构、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鉴赏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答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苏州园林: 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第24卷 第4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4 N o.4 2004年8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A ug.2004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4)04-0082-06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中南林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收集了大量的原文文献,综述了起源于德国的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发展和森林美学学科的创立过程;阐述了森林美学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在归纳森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措施;分析了国内森林美学研究滞后的现状,指出了森林美学的理论和应用于当前森林经营大转折形势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林学;美学;森林美学;森林景观;景观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27.5;S688 [文献标识码] A D evelopm en t of Fo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l ica tion i n Forest Landscape Plann i ng ZHON G Yong2de,LUO M ing2chun,YUAN J ian2qi ong (Schoo l of Touris m and M anagem ent,Central South Fo restry U niversity,Changsha410004,H unan,Ch ina) Abstract:W ith lo ts of initial docum ents co llected,the creati on and developm ent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o riginating from Ger m any,and its established p rocess as a subject,are all summ arized in th is paper.T h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fo rest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rned subjects is illustrated.T he p rinci p le of fo rest landscape p lanning is put fo r w ar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 ary of fo rest landscape elem ents.T he p resent situati on that the dom estic research of fo rest aesthetics has fallen beh ind is analyzed,and the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 licati on is expounded w ith a fundam ental change of the idea of fo rest m anagem ent. Key words:fo restry;aesthetics;fo rest aesthetics;fo rest landscape;landscape p lanning;summ arizati on “森林美学”,从词源上讲,是从德语Fo rstaesthetik一词而来的,这是个由Fo rst(森林)和A esthetik(美学)组成的复合词.但是德语中的Fo rst仅指用人工经营和培育的森林,即“施业林”.Fo rstaesthetik一词是v. Salisch于1876年开始使用的,1885年他创立了“森林美学”,正式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施业林美的学说(引自v.Salisch H.Fo rstaestetik,1911).Schw app ach认为v.Salisch的定义狭窄了些,他略作修改,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森林美的学说”[1],他使用的德语词汇是W aldaesthetik这个复合词,W ald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切林地和林木结合的森林有机体;既包括作为森林核心的施业林(林业的经营对象),也包括非施业林,还包括和森林相连的草地. 1 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森林美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国.以英式园林艺术为开端,它使得巴罗克时代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偏好的和常用的地貌形式和造型逐渐被自然形式所取代.这就是说,风景式园林的自然审美倾向引起了人们对森林美的注意.当时个别林主已开始有意识地美化自己的森林. Ξ[收稿日期]2004203214 [收稿日期]2004205212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2D F000021). [作者简介]钟永德(1965-),男,湖南炎陵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从事森林生态、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关于苏州园林的美学思考 摘要: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苏州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具有其独特的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建筑艺术传统文化 正文: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是因为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式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一、建筑美学 北方的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苏州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二、意境美 “曲径通幽”是园林的第一大特点。所谓的“曲径通幽”就是指通过曲折的路径到达幽静的地方。漫步于苏州园林之中,时不时就会走进一幽静的去处,这里景色优美、风光宜人。要构成“曲径通幽”的意境,首先,路径必须是曲折的。走在曲折的路径上,可以赏景,有可以达到“曲径通幽”的目的,既扩大了园林的欣赏范围,又达到了障景的目的。其次,苏州园林的路径都是有去有回的,没有没有沿原路返回的道理,使人们信步走的时候,充分欣赏到园林的美景。 苏州园林的又一个特点是别开生面。苏州园林中由于分景应用充分,使苏州园林与众不同,具有了别开生面的特点。既体现在苏州园林的各园所具有的特色,又体现各园内部景观与众不同。用苏州园林留园内的“又一村”景区来讲:留园的北部景区是一片明朗的月季

苏州园林教案

13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 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 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 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师:中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那么,想去苏州园林 游览吗?那可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去不了,怎么办? 生先学习《苏州园林》这课。 师你真聪明!那么咱们打开课本107页——《苏州园林》,咱们“神游”苏州园林,不花钱的。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的体会 3、辨明字音: 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二、学习分析课文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咱们齐读这一段。

景观评价

3.1.1评价的理论基础 对城市景观现状进行评价(评估),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城市景观现状评价分为三类: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市民对于城市景观质量体验的评价。其中可分为市民(或专家)对于城市景观体系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和对于特定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评估。其成果多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着眼于评价主体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宜程度的评价。与之伴随的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指标是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的经验值。 3.综合性评估 着眼于城市景观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以确定城市整体风貌和发展方向。体验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通常都要在对于城市景观现状的综合性评价中运用到。这种评估的结果,大都是一系列的综合指数值。 评价必然地带有价值标准。在对城市景观现状评价中,评价所依据的价值尺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同一城市的景观状况,其评价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本次研究的价值标准除基本的视觉美感外,对构成城市景观整体风貌的各个侧面都纳入评价项目。以文章开篇所述“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为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具体的说,城市景观现状评价还包括4.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城市景观现状的美学质量评价是评价的核心。对其美学质量的评价,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它不仅取决于城市景观物之客体,而且受评价者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甚至受审美时的心境、情绪等主观条件的深刻影响。现在,世界上景观美评价的学术流派主要有四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经济学派。其中专家学派以形式美评价为主,这也是景观美的主要体现。 5.景观现状价值评价 城市景观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还应进行资源性或其经济性的评价,作为产业,有规模和容量要求,还要考虑其可以进入性以及区位条件等。 6.景观影响评价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则是景观现状、评价中涉及内容最广的评价,目的是防止景观的人为破坏,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景观影响评价中,首先要作景观影响因素的识别,也就是要搞清有那些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景观现状;其次要进行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1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摘要】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颇享盛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价值;艺术;文化;自然 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旅游者。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一、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是江南园林群芳荟萃之名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强调自然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因而造园就尽可能地避免人工的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师法自然”。中国古人认为自然山水是美得典型,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极力达到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的效果,力求以山青绿水构成园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州园林》教案1 “三维”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深入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 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 3、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 “学、导、练”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 感知—感悟—感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 苏州园林图片 2、导语: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

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 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 二、揭示学习目标: 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 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 3、品味作者深情。 三、作者简介与题解: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 四、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 五、合作探究: (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第一段:总印象:标本) 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 2、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 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 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 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 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 3、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 (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 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 第7段:每一个角落—图画美

吴文化之苏州园林

吴文化之苏州园林 摘要: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苏州园林名胜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美体现在自然、空间、人文之中,古朴精妙,既有自然闲趣,又有精雕细琢,小巧玲珑,委婉细腻,常使人留恋往返。 关键字:园林、历史、美、自然、空间、人文、吴文化、发展。 正文: 一、园林历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汉族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二、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甲天下,集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之大成。正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其之精髓无不被前人后人所瞻仰,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正如一位含蓄优雅而又不乏迷人的媚的古典美女。这种建筑给生活,给环境增添了不少的的美感与情趣。同时人们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依山伴水的自然怡情,其然身心健康两者皆宜,其极致展现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博大与奥妙。 (一)自然美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从假山堆叠的巧夺天工、争奇竞秀与两岸石块的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从“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至叶老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的充分肯定;从对花墙廊子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所致的幽深含蓄之美至角落处补上几竿竹子和几棵芭蕉的诗意与雅致,或大笔渲染,或细笔勾勒,活脱脱一个中国式的古典美的世界,这与中国人所追求的自然灵动、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审美倾向一脉相承。通过有限的空间大大展示了花草树木、石子楼亭的自然美。 (二)空间美 苏州园林都很小,但游人却并不感觉其小,正是这种独特的空间结构处理,让游人深刻体会到其空间美。苏州园林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咫尺之地,造就出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的山林野趣。 现在让我们分析造就其空间美的原因: 1 、空间分割:世间所有园林的面积都是有限的,而苏州园林的面积更小,想在咫尺间营造出千沟万壑、层次多变、处处有景、方方有境的如诗如画般的园林胜境就需要在造园之初将其完整规划。虽然这样的规划没有固定样式,但还是有道可循的。但在宏观地进行控制上艺术地把握大局。所以说苏州园林中的水在其功能上既起到了分割全园的作用,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 1中国园林文化 1.1中式园林特色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 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 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自然美的主旨,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利用地势特点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范文一 一、本文着笔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二、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就是画意美,教学时应尽可能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 三、本文以说明为主,有时也穿插使用了议论、描写等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时应适当分析,这是教学难点。 四、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领会,认真辨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查字典等有关工具书,掌握生字的字形、读音,了解文中部分字词的意义。学习本文多样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教学重点]: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全文的结构布局。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方法,领会描写句、议论句的作用。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的美学思考 摘要:“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文章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森林景观和它的美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美学;环境;森林;景观; “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领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乡村,人们都喜欢游憩于广博深谧的森林,去欣赏、体会森林景观那无与伦比的美学韵味。森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观点看,更多的是森林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有风貌与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所以在进行森林景观相关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所工作区域内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进一步讲,森林景观美学讲求的不但是产出纯粹的美丽风景,更讲求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是以美为起点,对美学、环境美学、森林美学和森林生态景观营建等方面的综合深入的研究。 一.美学 在经典美学著作《美学四讲》中,作者李泽厚认为美学一词较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审美学,意指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关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东方与西方较为相似,东方为阳刚与阴柔之美,西方则为崇高与优美。关于“美”的字面意义,在《说文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羊”和“大”(古人以羊长的肥大为美),体现出了农耕文明一种淳朴朴素的形而下的审美取向;而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羊”和“人”的说法(人载着

苏州园林环境点评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学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班级:11级农经S班姓名:韩玉杰学号:110714350 第一题: 苏州园林环境点评 苏州园林主要为宅园,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 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灵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多为中国的文化精英,因此在构筑苏州园林时,也综合运用了中华先人数千年来积累的生态经验。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环水抱的环境生态、静观自得的心理建构和文气氤氲的艺术氛围,构成了“美好的、诗一般的”梦幻境界,也成为了风水佳穴的实践标本。 依照传统风水学的观点,宅园选址以四灵模式为最佳。四灵即中国古代表示方位的四个神兽: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苏州园林的选址也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它的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前池(朱雀)、后山(玄武)、左河(青龙)、右路(白虎)等环境要素和相对方位。 苏州园林当中的耦园就处于大吉之地。耦园的南(前)有河道,楼厅、重檐楼阁、藏书楼殿后,北面(后面)又枕河,西(右)有大路,东(左)为流水。耦园东面还有城郭雉堞,岗阜逶迤,草木葱茏,形成了山环水抱、山青水秀的天然地形。这种地形使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是完整、安全、均衡的环境构图,构成了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 风水学上讲,住宅的大门是房子的嘴,主吸纳灵气,所以,住宅大门的朝向最为重要。苏州园林一般坐北朝南,大门朝向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其中又以东南为最佳,风水中称东南门为“青龙门”。门边置屏墙,避免气冲,屏墙呈不封闭状,以保持“气畅”。苏州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人,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正南属“离”卦,阳气最旺,惟“帝王”和“神”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苏州园林大门很少有朝正南开的。拙政园的住宅大门偏东南,也避开了正南的方向。耦园住宅取离卦朱雀门,“当门一曲抱清川”,门临由西向东的内城河,明堂开畅,阳气最旺.门前原有八字照墙,呈不封闭状,以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清风徐来,风柔气聚,缭绕有情,也避免外界直视。 风水学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苏州园林的遣园者电非常注重对植物树种的选择,网师园、狮子林门前庭院都植有槐树,以符“槐门”之称,古意犹存。耦园正厅天井中植有两株金梓,轿厅庭园内则有两株玉兰,狮子林大厅的前后都种了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之意。沧浪亭草树郁然,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通往住宅,住宅三面环水,左右都有林木相遮蔽,前竹后水,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苏州园林中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处”、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苏州园林的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葱茏之间,植物的色、香、姿、声等,可以组成独立的景观,也常被用作其他景观的组合材料:槐阴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这样配置都是为了符合美的规律,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 苏州园林追求的是超功利的人生境界,推崇淡泊、平和,不求奢华。苏州园林色彩淡雅,避免强刺激的大红色和金黄色。园林中的植物常绿者多于落叶者,绿色给人平静安定之感,有利于营造恬静幽雅、空明澄净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典范。不但居住环境如此,室内陈设也力求达到“不令人俗”的功效。古书、名画、古瓶、雅石等,布置在博古架上、轩窗边、几案上,这些体现着“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的“韵物”,既富于文化底蕴,又充实、滋养着园林主人自身的精神生活和人格内涵。退思园九曲回廊用新石鼓体将“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诗句镶嵌在九个漏窗中,将园景“诗化”。狮子林将“古琴、棋盘、函装线书、画卷”四雅塑成了四个漏窗,文气氤氲。 苏州园林创造的诗化的环境,是一种艺术养生模式,它建立在中国重人生、重道德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苏州园林的建造者追 求“外适内和”,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并重,体现了中华先人对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第二题: 学习古代建筑学与环境的心得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的课程,我们知道了,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无论是城楼建造的箭楼阁楼,皇城的左祖右社,坛庙祠的祭祀之礼,还是陵墓的依山之势,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对于天地神灵的敬仰;无论是塔还是石窟都诉说着中国道教的兴起与发展;无论是牌楼、园林还是民居住宅无不描述了环境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 风水学强调建筑应该要“面南朝阳”,中国处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阳光基本上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了。为了让居住环境更加向阳,不至于过于昏暗,人们一般将建筑朝向南边。而且在冬天,中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寒冷的偏北风,而炎热的夏季,又有从太平洋而来的季风,为了能冬暖夏凉,南面较为开阔,西、北、东三面环山以遮挡呼啸的北风,为最好的建筑格局。 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人们为了适应大自然,有更好的生存条件,风水学里对有相应的理论,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阳宅十书》记载:“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风水大师许少锋介绍,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明确的方位概念,《礼记.曲礼上》记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风水宝地不仅要前面有开阔的明堂,后面有高大的玄武,左边有青龙,右边有低矮的白虎,也要讲究龙、砂、水、向等。在现代的城市建筑中,不仅要考虑到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系统,而且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水质,地形构造,以及水纹、植被等。风水大师许少锋介绍,只有各种因素互相协调,相生相长,才能激发生旺之气,才能缔造出风水宝地。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的风水观念主要是基于农业村社民居而提出来的,注重住宅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强调物质世界和谐与精神感受舒畅的高度协调。到了后来,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