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doc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doc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doc

199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内容

1.产品的合成:以呋喃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Perkin反应制得粗产品,再经纯化得到3一α一呋哺基丙烯酸纯品,干燥并计算产率。

2.产品的分析:用中和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

3.完成实验报告。

二、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

1.主要仪器

标准磨口仪器1套量筒25mL、50mL 各1支

布氏漏斗和吸滤瓶1套不锈钢刮刀1把

电热套1个研钵1副

升降台1个表面皿(贴标签者用于烘干产品)2块铁架台2个玻璃棒2支

水浴锅1个称量瓶1个

烧瓶夹1支不锈钢药匙1把

冷凝管夹1支塑料洗瓶1个

滴定管夹1支碱式滴定管50 mL 1支

防护眼镜1副白瓷板1块

手套(棉、塑料)各1支循环水泵(公用)

漏斗2个烘箱(公用)

烧杯400mL、250mL、150m各1个电子天平(公用)最大称量100g,士0.0001s 锥形瓶50mL、100mL 各2个扭力天平(公用)最大称量100s,士0.005g 250mL 2个台秤(公用)

2.试剂及材料0.1mol/L的NaOH标准液

呋喃甲醛(新蒸)化学纯cp (已装于试剂瓶中)300 mL

乙酸酐(新蒸)化学纯cp 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在天平室)

无水碳酸钾化学纯cp 酚酞指示剂:0.2%乙醇水溶液

碳酸钠化学纯cp 5%硝酸银水溶液

浓盐酸化学纯cp 广泛pH试纸

活性碳已活化滤纸

碎冰沸石

1:3乙醇水溶液称样纸

1:1中性乙醇水溶液(经处理)碎滤纸

3.原料和产品的主要性质

3.1呋喃甲醛相对分子质量96.08浅黄色液体,密度1.16X103kg/m3,熔点一38.7o C沸点161.7℃,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3.2乙酸酐相对分子质量102.1 无色有刺激气味液体,沸点139℃,遇水水解。

3.3 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138.1,无色针状晶体,熔点137℃~138o C,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液中。

3.4 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钠易溶于水:

3.5 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对分子质量204.2

三、操作步骤

1.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的制备

在10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5mL呋喃甲醛(由教师定量供给)、14mL乙酸酐和6g无水碳酸钾(每人一包),装上空气冷凝管,用电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反应开始时应控制加热速度(由于逸出二氧化碳,最初有泡沫出现)。搅拌下趁热将反应物倒入盛有100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固体碳酸钠中和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至弱碱性,加入活性炭后煮沸5~10分钟,趁热过滤。滤液在冰水浴中边搅拌边滴加浓盐酸,至3一α一呋喃基丙烯酸析出完全,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次。粗产品用适量1:3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抽滤,洗涤,尽量抽干。将产品移到贴有标签的表面皿上,烘干(大约需要30分钟)。考生确认已干燥后,由监考教师当场称重,并将产品的重量及外观记录在考生的实验报告上。考生当场将产品用研钵研细,装入称量瓶中供纯度测定用。

2、产品纯度测定

2.1 0.1mol·L-1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用减量法准确称取0.4~0.6g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两份分别于两个2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50mL水使之溶解(必要时可加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每次标定的NaoH溶液的浓度、平均浓度及相对极差。

2.2产品纯度的测定

“用增量法准确称取产品0.27~0.35乙用20~30mL1:1乙醇水溶液溶解,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两次,计算每次所测样品中3—α一呋喃基丙烯酸的百分含量、平均百分含量及相对极差。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 2017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 第1题(10分)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可以计算反应级数、速率和活化能,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碘生成。实验室含碘废液 可回收利用,一般先用还原剂(如亚硫酸钠)将碘还原为I—储存起来,收集到一定量再进行回收。回收时向含碘废液中先加入固体亚 硫酸钠,再滴加饱和硫酸铜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再加入浓硝酸,最后用升华方法收集碘。 1-1写出上述过程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2利用烧杯、圆底烧瓶等仪器设计一简单的实验装置,利用升 华的方式收集生成的碘,画出装置草图,标出各容器中的化学物质。 第2题(10分)为探究菠菜能否与豆腐同食,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实验探究菠菜的某种成分: 有关数据如下: CaCO3的Ksp=2.5×10-9CaC2O4的Ksp=2.5×10-9HAc的 Ka=1.8×10-5 H2C2O4的Ka1=5.9×10-2Ka2=6.4×10-5 H2CO3的Kal=4.2×10-7Ka2=5.6×10-11 2-1请根据上述数据,通过计算说明沉淀A与沉淀B应是什么? 2-2为检验菠菜中是否含有铁,某同学直接取溶液M,加入KSCN 检验,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3你认为菠菜与豆腐同食,在胃中可形成结石吗?为什么? 第3题(11分)回答下列关于磷的问题:

3-1磷可形成多种硫化物,其中P4S3、P4S10比较稳定,在工业 上有较重要的用途,画出两种化合物的结构(其中P4S3有一个P3环)。 3-2在高炉炼铁时,原料中的磷几乎全部还原到生铁中,磷使钢 材在低温下变脆,即产生“冷脆”现象,因此脱磷是炼钢过程的主 要任务之一。工业上在氧气转炉中使用钙基(CaO)法脱磷,写出可能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3PF3、PC13是工业上使用较多的磷的卤化物,哪个化合物键 角大?说明原因。 第4题(9分)回答下列问题: 4-1Li、Mg为对角元素,但它们的碳酸盐分解成氧化物的温度却 相差悬殊。判断其分解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4-2判断BF3中B-F键能和NF3中N-F键能的高低,说明原因。 4-3有报道说:高温下Fe和NaOH反应可得Na,写出反应方程式,并说明能发生上述反应的.原因。 第5题(10分)及25℃时,将(a)1molCaO,(b)1molCaCO3溶于lmol·dm-3的HCl溶液中,放热分别为:(a)193.3kJ,(b)15.02kJ。 5-1将1kg25℃的CaCO3变为25℃的CaO和CO2需多少热量? 5-2及25℃时,该反应的为162.0J-K-l·mol-1,在此条件下CaCO3和CaO何者更稳定?为什么? 第6题(10分)回答下列问题: 6-1请写出No.15磷原子和No.22钛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6-2根据化学键理论,讨论下列小分子的成键情况(中心原子作 何种杂化,原子间形成什么化学键): (a)SO2(b)NO3—(c)CO2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3

多项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CDE ) A :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B :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 和10.0cm ,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 的。 C :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05.032.85Ω±=R 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 [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D :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E :单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往往用仪器误差Δ仪来表示,而不计ΔA . 2.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D ) 3333 343/10)08.060.7(: /14.060.7:/1041.01060.7: /05.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3.请选择出正确的表达式: ( CD ) 3333 34/10)08.060.10( : (mm)1087.9)(87.9 :/104.0106.10 : )(10500)(5.10 :m kg D m C m kg B g kg A ?±=?=?±?==ρρ 4: 10.()551.010() A kg g =? 4.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 ) 333 3/04.0603.7: /14.060.7:/041.060.7: /04.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5.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 BC ) 0.3mm 10.4cm h :D /10)08.060.7(:0.3cm 10.4h :B /1041.01060.7 :33334±=?±=±=?±?=m kg C m kg A ρρ 6.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有: ( AD ) A:由于电表存在零点读数而产生的误差; B:由于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所引起的误差; C:由于实验者在判断和估计读数上的变动性而产生的误差。 D:由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和公式的近似性引起的测量误差;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doc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竞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doc 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项目 (竞 实 验 指 导 项目一 用MATLAB 验证时域抽样定理 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时域抽样定理的验证,加深抽样定理的明白得。同时训练应用运算机分析咨询题的能力。 任务: 连续信号f(t)=cos(8*pi*t)+2*sin(40*pi*t)+cos(24*pi*t),通过理想抽样后得到抽样信号fs(t),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后重构信号f(t)。 方法: 1、确定f(t)的最高频率fm 。关于无限带宽信号,确定最高频率fm 的方法:设其频谱的模降到10-5左右时的频率为fm 。 2、确定Nyquist 抽样间隔T N 。选定两个抽样时刻:T S T N 。 3、MA TLAB 的理想抽样为 n=-200:200;nTs=n*Ts; 或 nTs=-0.04:Ts:0.04 4、抽样信号通过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响应 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 )()()()(2ωωωπωωj H G T t Sa T t h C S C C S +?= 系统响应为 )()()(t h t f t y S *= 由于 ∑∑∞-∞=∞-∞=-=-=n S S n S S nT t nT f nT t t f t f )()()() ()(δδ 因此 )] ([)()()()()(S C n S C S C C S n S S nT t Sa nT f T t Sa T nT t nT f t y -=*-=∑∑∞-∞=∞-∞=ωπωωπωδ MATLAB 运算为 ft=fs*Ts*wc/pi*sinc((wc/pi)*(ones(length(nTs),1)*t-nTs'*ones(1,length(t)))); 要求(画出6幅图): 当T S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试题

评分通则:1.凡要求计算的,没有计算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得分。 2有效数字错误,扣0.5分,但每大题只扣1次。 3单位不写或表达错误,扣0.5分,但每大题只扣1次。 4只要求1个答案、而给出多个答案,其中有错误的,不得分。 5方程式不配平不得分。 6不包括在此标准答案的0.5分的题,可由评分组讨论决定是否给分。 第1题 (14分) 1-1 EDTA 是乙二胺四乙酸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市售试剂是其二水合二钠盐。 (1)画出EDTA 二钠盐水溶液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的结构简式。 C H 2N C H 2H 2C N H 2C CH 2 H 2C COO -COO - -OOC -OOC H H (2分) 答(-OOCCH 2)2NCH 2CH 2N(CH 2COO -)2H H 或CH 2NH(CH 2COO -)22 得2分,质子 必须在氮原子上。 (2) Ca(EDTA)2-溶液可用于静脉点滴以排除体内的铅。写出这个排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Pb 2+ 表示铅)。 Pb 2+ + Ca(EDTA)2- = Ca 2+ + Pb (EDTA)2- (1分) (3)能否用EDTA 二钠盐溶液代替Ca(EDTA)2-溶液排铅?为什么? 不能。若直接用EDTA 二钠盐溶液,EDTA 阴离子不仅和Pb 2+反应, 也和体内的Ca 2+结合造成钙的流失。 (答案和原因各0.5分,共 1分) 1-2 氨和三氧化硫反应得到一种晶体,熔点205o C ,不含结晶水。晶体中的分子有一个三重旋转轴,有极性。画出这种分子的结构式,标出正负极。 (2分) 硫氧键画成双键或画成S →O ,氮硫键画成N →S ,均不影响得分。结构式1分,正负号1分。答H 3NSO 3、H 3N-SO 3等不得分。正确标出了正负号,如+H 3NSO 3-、+H 3N-SO 3-得1分。其他符合题设条件(有三重轴,有极性)的结构,未正确标出正负极,得1分,正确标出正负极,得2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综合与实验讲义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V) -------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讲义 吉林化工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与实验中心 目录 实验七葡萄糖酸锌的制备和分析(综合性化学实验)?????????????????????????????????? 实验八1,2, 4-三唑的制备(设计性化学实验)?????????????????????????????????????? 实验十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

实验七补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的综合实验(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葡萄糖酸锌是近年来开发的的一种补锌四品添加剂。人体缺锌会造成生长停滞、自发性味觉减退或创伤愈合不良等现象,从而发生各种疾病。以往常用硫酸锌作添加剂,但它对人体的肠胃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吸收率也比较低。葡萄糖酸锌则有吸收率高、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特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补锌添加剂,特别是作为儿童食品、糖果的添加剂,应用日趋广泛。 合成葡萄糖酸锌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两大类。葡萄糖酸锌的纯度分析可采用络合滴定法。 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如下目的: (1)学习和掌握合成简单药物的基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葡萄糖酸锌的合成。 (3)进一步巩固络合滴定分析法。 (4)了解锌的生物意义。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酸锌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不适味,溶于水,易溶于沸水,15C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不溶于无水乙醇、氯仿和乙醚。 葡萄糖酸锌是以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锌(或硝酸锌)等为原料直接合成。其反应为: Ca(C6H ii O7)2+ ZnSCH = Zn( C6H"O7)2 + CaSC4 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产品纯度差。 在pH?10的溶液中,铬黑T (EBT)与Zn+形成比较稳定的酒红色螯合物(Zn-EBT),而EDTA与Zn+能形成更为稳定的无色螯合物。因此滴定至终点时,铬黑T便被EDTA从Zn-EBT中置换出来,游离的铬黑T在pH 值在8?11之间的溶液中呈纯蓝色。 Zn-EBT + EDTA = Zn-EDTA + EBT 酒红色纯蓝色 葡萄糖酸锌溶液中游离的锌离子也可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因此EDTA滴定法能确定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三、实验用品 1 .仪器 台秤,蒸发皿,布氏漏斗,吸滤瓶,电子天平,滴定管(50mL),移液管(25mL),烧杯,容量瓶。 2.试剂 葡萄糖酸钙,ZnSO4.7H2O,硫酸(1mol/L),乙醇(95%), NH3.H2O- NH4CI缓冲溶液(pH~ 10),活性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简称EDTA,AR),Zn 粒,氨水(1 : 1),HCl (6mol/L),铬黑T (s,1%)。 四、实验步骤 1.葡萄糖酸锌的合成。称取葡萄糖酸钙4.5g,放入50mL烧杯中,加入12mL蒸馏水。另称取Zn- SO4.7H2O3.Og,用12mL蒸馏水使之溶解,在不断搅拌下,把ZnSO4溶液逐滴加入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加完后在90°C水浴中保温约20min,抽滤除去CaSO4沉淀,溶液转入烧杯,加热近沸,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趁热抽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10mL95%乙醇(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并不断搅拌,此时有胶状葡萄糖酸锌析出,充分搅拌后,用倾析法去除乙醇液,得葡萄糖酸锌粗品。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答案

199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答案 第一题(12分) 要点1:1.52×29.0g·mol-1=44.1g·mol-1,这种气体是CO2(2分) CO2物质的量:2.94L/22.4L·mol-1=0.131mol;(2分) (或CO2的质量:0.131mol×44.0g·mol-1=5.78g) 要点2:由上面的计算可知一种物质为碳酸盐:MCO3。(M=Mg) 设M为常见元素Mg,则MgCO3质量为0.131mol×84.3g·mol-1=11.0g; (若设M=Ca,则CaCO3质量为0.131mol×100g·mol-1=13.1g>12.0g; 不合题意。若为Na2CO3(106g·mol-1)也不合题意)故M=Mg(6分) 注:若没有对CaCO3的讨论,只给3分。 要点3: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稀碱的另一种物质是SiO2 (不可能是M2O,MO,M2O3): [32.0/(28.1+32.0) ]×100%=53.2%(符合题意)(2分) 化合物的化学式:MgCO3,SiO2 第二题(10分) 1.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在一定的温度下,A和B两种物质能达到完全互溶。(2分)2.某些物质如H2O和(C2H5)3N,C3H5(OH)3和间-CH3C6H4NH2存在低的临界温度的原因是它们在较低温度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氢键破裂,所以溶解度反而减小。(4分) 3.H O H N C2H5 C2H5 C2H5 +O H H C2H5 C2H5 C2H5 N(2分) (若画为1个H2O和2个(C2H5)3N分子形成氢键也给2分) CH2 CH 2 OH OH OH NH23 CH2 CH 2 O OH OH H H H N3 CH2 CH 2 OH OH OH CH3 NH2 +(2分) (氢键位置不同、生成1、2、3个氢键或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第三题(12分) 1.A 的化学式Cr(NH3)3O4或CrN3H9O4(写成其他形式也可以)(2分) A 的可能结构式如下图:(4分)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 3 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则间接测 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 (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1 23 2 289y x N y x ?+?=? 2* 。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 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C. 用它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为mm 004.0±。 100%E X δ = ?相对误差:无单位;=x X δ-绝对误差:有单位。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教务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总体情况 2013.01

一、中心概况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前身为物理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是学校首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创新能力优秀人才”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的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构建教学平台,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实验室搬迁到化工楼E座一、二、三楼,实验室面积和教学仪器设备不断增加,五年多来,累计投资33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的环境改造及仪器设备的更新,现有实验室面积1040m2,仪器设备总台数895台。根据学校“实验中心-实验室-实验分室”的管理模式,2010年数理学院成立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院教学资源,2011年学院成立了数理学院实验中心,下辖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统计学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分为力热综合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机房、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室四大部分组成,承担全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创新与演示实验、部分学生课外科技制作和部分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了管理规范、教学规范。针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物理思想突出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性强的项目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体系包括演示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其先进性(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综合性(理论方法应用)、实用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针对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获批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校级实验实践类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1.008 Zr Nb M 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Ac-Lr H Li Be B C N O F Na M g Al Si P Cl S K Ca Sc Ti V Cr M 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Rb Cs Fr Sr Ba Ra Y La Lu -6.9419.01222.9924.31 39.1040.0885.4787.62132.9137.3[223][226]44.9647.8850.9452.0054.9455.8558.9363.5558.6965.3910.8126.9869.7212.0128.0972.61114.8204.4118.7207.2112.4200.6107.9197.0106.4195.1102.9192.2101.1190.298.91186.295.94183.992.91180.991.22178.588.9114.0116.0019.0030.9774.92121.8209.032.0778.96127.6[210][210] [210]126.979.9035.454.003 20.18 39.9583.80 131.3 [222]He Ne Ar Kr Xe Rn 相对原子质量 Rf Db Sg Bh Hs Mt 第1题 1976年6月里,美国科学家们参加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一次物理学会议上,提出一份报告,讲到发现一块含钍的独居石矿石,上面有一环状“大洞”,直径80~100微米,显然是被矿石内含有的超重元素放射性放出的射线破坏的,经X 射线探测,证明116号、124号和126号元素存在。 1.116、124、12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哪族? 2.用氪-86照射铅-208,可获得293118,293118发生α衰变可得116元素,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姓名 学校 赛场 报名号 赛区 省市自治区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0.5°=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0.5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0.5mA 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0.4mA, 电压表一格0.1V 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0.08V ,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 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 ”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0.2ms/div ”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8.6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9.8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9.8×0.0002)=510.2 U 有效=8.6÷根号2=6.08V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1.0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0.1mA,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最大误差0.075mA,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0.5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完整版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首先,这一学期我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安排,以积极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为学校的物理课程的教育、教学尽责尽力。本学期实验室完成了课程规定的所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出色地完成了学校相关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开展的学生实验效果好,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颇多。 其次,努力做好自己的实验室工作。在这中间,努力挖掘实验室的资源和潜力,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学生每人都可以独立进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动手能力。 第三、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到帐册完备,手续齐全。在实验室的工作中,我们实验室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实验室的

各项规章制度到已经到位,帐册资料也已经全部登记造册,为广大师生的实验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了更加严格规范,在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中,做到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小组实验,必须做到先实验通知单,再安排相关的实验活动。每一次的实验后都要的实验记录,有实验信息反馈和意见。对于承购的实验用品,新物品进入实验室后,马上进行验收,并登记造册入室入柜,进入专项管理程序。对于破损物品,有记录、赔偿登记,有当事人的鉴字和证明,报损后及时记入相关台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第四、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我们实验室在完成实验室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平时抽空积极做好卫生工作。基本能做到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时时以整洁、美观的面貌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平时,只要你走进实验室,看到的就是窗明几净,教室里没有乱七八糟的纸屑。橱柜里的物品做到一尘不染,仪器设备清洁完好。让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五、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适应新任务、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认真学习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对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以便其它物理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今后,我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继续钻研书本,深入实验室,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怎样解决等问题。并向其它物理教师学习,更好地为我校物理教学服务。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 2008年4月19日 说明 1. 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 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 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 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 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 4.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 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 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 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 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 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 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 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 。体系标准压力。 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 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 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 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 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 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为标准溶液的基本滴定反应。分析结果的计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72187

一.填空题 1. 选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注意用 棘轮 推进,防止损坏仪器,并注意记下零点读数,请问这零点读数是指 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砧台相接 情况下的读数,利用它作 修正测量数值 用途 2. 请读出下面游标卡尺测到物体的长度及B 类不确定度A 图:±0.001cm B 图:±0.003cm (主尺上最小分度值为1mm ) 3. 在碰撞实验中,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对气轨作 水平 调节,计时器选 加速度a 功能,挡光片选 U 形。 4. 用数字毫秒计测量周期时选 P4功能,预置数等于2×周期数+1 (请写出计算公式)。 5. 在液体粘度的测量这实验中使用的分析天平其极限误差为 ,( 6. 对测量值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一般先估计它的极限误差Δ,再取U B (x 7. 请问如以米为单位只测一次一物体的长度,用米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四 位极限误差为 0.001m 、用50分游标卡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五位极限误差为 0.00002m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六 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 、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 六 位极限误差为 0.00001m 。 8. 在本学期所做实验中, 弹性模量的测定和线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利用了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 9. 组合测量可用 图解法 、 分组计算法 、分组求差法 、 最小二乘法 四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出最佳直线参数。 10. 甲测得一物体质量为1Kg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0.05g ,乙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0cm ,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为0.05cm ,测说明 甲 测量的精密度高。 11. 改正m=155000cm ±1000cm 应写成±×105cm 12. 单位变换t=±= ±×102 s 13. 写成科学表达式x =±esu 应写成±×10-8 esu 14. 计算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用停表测量一个单摆的周期,每次累计50个周期,测量结果为(50T)=±,由此可得单摆的周期T= ± s ,T 2= ± 。 15. 计算不确定度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a=±0.04mm ,则其一个面的周长4a 的不确定度为0.2mm ,一个面的面积a 2的不确定度为4mm 2,正方体的体积V=a 3的不确定度为3×102mm 3,V 1的不确定度为 2×10-8mm -3, 16.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必须理解课本10页公式(0-7-4)]写出不确定度表达式y=2ab/c 2,(a ≠b),a 、b 、c 的不确定度为U(a) U(b)和U(c),则y 的不确定度为

实验室建设报告.doc

关于实验室建设报告 (中学二级物理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现代化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增强学校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落实我校的“把四中建设成教育强校”的目标,使我校实验室建设与州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设备要不断补充和更新。在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基本达标后,要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学校实验室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现对我校实验室建设现状作以下小结:一、现状不容乐观 总的来说,我校物理实验室建设存在着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实验场所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认识没有到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还未正式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畴,现行的中考只是采用笔试,虽然试卷中的实验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但还是纸上谈兵,因此老师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惯用“一只粉笔二本书一节课”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做实验工作量大、麻烦、费时,因此不愿意花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只热衷于加班加点在黑板上“画实验”,嘴里“讲实验”,只注重“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由于教师如此,学生就养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习惯,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常用教学设备不会用,部分学生连常用教学仪器也不认识,常规实验操作也不会做。 2. 实验人员配备不足 实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根本没有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个理、化、生教师不仅要兼管理、化、生日常教学、电教以及多种实验工作,与国家实验

人员配备编制相差甚远。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到实验室领取和准备实验,这样造成专业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专职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工作,也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各项建设不到位 1、实验室建设、配备不到位 由于受思想认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是原有教室改造而成的,因此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面积达不到新标准要求,有些学校即使新建了实验室,也由于缺乏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不采纳实验室建设标准,使实验室无法正常使用。目前,我校物理实验室缺乏排气和供水设施。还有就是实验设施落后,设备陈旧,例如物理仪器室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有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稳定性较差,给实验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2、制度建设不健全 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有了制度,实验室人员才能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从而使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效益化,而我校实验室的制度基本健全,只是缺乏专职实验员,导致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3、实验档案建设不到位 各种资料的收集建档,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又能客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效益,还能提高实验室教学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是评价实验教学改革的素材和依据,我校实验室档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不健全,资料收集整理不是很规范。 4.实验室硬件跟不上 从实验仪器设备上看,在惠水县“两基”、“普实”验收工作的推动下,及时补充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仪器质量差,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