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复习资料汇总

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复习资料汇总
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复习资料汇总

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复习资料汇总

1、通信子网与资源子资源:报文处理机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所连接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共享的资源,组成资源子网。

2、计算机网络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也称OIS7层模型,按照顺序写)。

3、根据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全连接型网络和不规则型网络。

4、Internet的起源: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的前身ARPA 于196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ARPANET(阿帕网)。

5、WWW(world wide web,web或万维网)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信息服务类型,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专业技术范畴,并已经进入多个行业领域。

6、电子邮件服务功能:除了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电子邮件服务外,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系统给邮件列表中的每个注册成员分发邮件和提供电子期刊。

7、电子邮件系统常用的协议:POP3协议(即邮局协议,一般用于收信)和SMTP协议(即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一般用于发信)。

8、电子邮件的使用方式:网页方式和客户端软件方式。

9、蜘蛛程序搜索引擎的优点:信息量大、更新及时、不需要人工干预;缺点:返回信息过多,有很多无关信息,用户必须从结果中进行筛选。

10、元搜索引擎的优点:返回结果的信息量更大、更全;缺点:用户需要做更多的筛选。

11、常见搜索引擎网址:①Google: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②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③雅虎: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④一

搜: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⑤新浪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⑥搜狐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⑦网易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12、有损压缩:在数据压缩的过程中,会将部分次要数据弄丢,而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后,其质量略有损失,但仍可基本满足用户的要求。

13、无损压缩:把数据压缩再还原后得到的数据与未压缩前的数据是完全一样的。

14、商业软件:有版权,必须购买才能使用。

15、共享软件: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销售的享有版权的软件。

16、断点续传:指把一个文件的下载划分为几个下载阶段(可以人为划分,也可能是因网络故障而强制划分),完成一个阶段的下载后软件会做相应的记录,下一次继续下载时会在上一次已经完成处继续进行,而不必重新开始。

17、多片段下载:把一个文件划分为几个部分(片段)同时下载,全部下载完后再把各个片段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文件。

18、论坛系统:是从早期的电子公告牌系统发展而来的,因此,现在BBS亦成为论坛系统的代名词。

19、狭义电子商务:也称为电子交易,主要是指利用网络通信手段达成的交易。

20、广义电子商务:包括有电子交易在内、利用网络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亦被称为电子商业。

21、电子商务的要素:包括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3个要素,三者相辅相成。

22、Internet上的资金支付方式:①网上银行②小额支付(手机短信/充值卡/声讯电话/小灵通)③第三方网上支付(支付宝,易付通)。

23、问答网站的优点:iAsk比搜索引擎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因为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24、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位构成。

25、IP地址的分类: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

26、动态IP地址:是指每次连线所取得的地址不同。

27、静态IP地址:每次连线均为同样固定的地址。

28、目前全球共有13个域名根服务器。

29、计算机病毒的分类:①按寄生方式分为引导型、文件型、电子邮件型和复合型病毒。②按破坏性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30、计算机木马的设计思路:把木马程序插入正常的软件、邮件等宿主中。在受害者执行这些软件的时候,木马就可以悄悄的进入系统,开发进入计算机的途径。

31、蠕虫病毒的新特性:①传染方式多②传播速度快③清除难度大

④破坏性强。

32、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33、高级网络保障体系:①实体安全②平台安全③数据安全④通信安全⑤应用安全⑥运行安全⑦管理安全。

34、中文网址的价值:是企业进行网络推广效果较好的服务。企业将产品、服务或行业名称注册为中文网站后,用户无需登录任何网站,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产品、服务或行业名称,就能直接找到企业网站。

35、竞价排名:是搜索引擎提供的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是搜索引擎关键词广告的一种形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传播学教程复习资料知识点.doc

传播学定义: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传播学的研究体系:八大理论板块:传播科学论、传播过程论、传播主体论、传播客体论、传播载体论、传播对象论、传播方法论、传播环境论。 Laswell 5 W模式衍生:传播者研究、传播内容研究、受众研究、媒介研究以及效杲研究.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根本原因:1、传播媒介发展迅速,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2、经济层面:企业为推销产品、树立形彖而做的大量广告与传媒相互依赖。 3、政治层面:政党利用媒介作为斗争的工具,如政党报纸。 4、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是战争的影响 5、这一时期,与传播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 化人类学等充分发展,为英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直接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2、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纳粹迫害流亡到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A欧洲源流 塔尔德“模仿理论”和齐美尔“传播网络理论” B美国源流 杜威:实用主义(目的)、实证主义(方法) 库利:“镜屮我”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评估自我。 帕克:芝加哥学派领袖“社会互动理论” 米德: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李普曼:“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 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拉斯韦尔:模式、3项基本功能 2、卢因:提出“把关人”的概念 3、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 4、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影响最大) 5、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创立(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问题,而且为传播学勾画了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并使Z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1)香农:提出“噪音”和“冗余信息”等问题 (2)威纳:控制论与传播。《控制论》,使控制论成为与信息论具有同等重要影响的20世纪新兴科学。 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根木分歧在于社会观与传播观的差异。 批判学派:(1)法兰克福学派一一批判学派的大本营 (2)英国文化研究派 (3)多伦多学派:麦克卢汉、英尼斯 麦克卢汉奠定其媒介思想的三本著作:《古登堡群英》(1962年)、《理解媒介:人的延伸》(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 (4)政治经济学派 定量研究:是目前各国传播学界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假设不能更改,只能证实或证伪。 定性研究:假设可以变化,随时可以修改。 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定义: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十大步骤:1.选择主题: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 2.决定样本或普查 3.定义要计算的概念

写作基础教程复习资料

汉语写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题15分 2、判断题10题10分 3、填空10题10分 4、名词解释5题15分 5、简答题2题10分 6、800字以上的命题作文40分 一、名词解释 1.写作素养: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应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质能与修养。 2.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与事理。 3.第二手材料:人们通过阅读以及其他方式(如通过试听设备),也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这就是间接材料,即第二手材料。 4.鉴别材料: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一项工作。 5.储材:即储存材料,指作者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6.审题: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7.思路: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8.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大而分之,语体可分为文章语体与文学语体两种。按表达方式划分,语体又可分为叙述型语体、描写型语体、议论型语体、说明型语体、实用型语体。学霸还可以去看:写作规律、文章体裁、主题与客体、题材、素材、观察、感受、主题、笔在意先、结构、层次、段落、线索、过渡、照应、白描、语言素养等的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作为第一自然的“物”作用于大脑,大脑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提炼而得到“意”,“意”反作用于“物”选材剪裁而得“物象”,“物象”定体谋篇选技用词作为第二自然的“文”。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和郑板桥的《定则与化机》中所描述。 2.材料的意义、种类。 (1)意义: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先占有材料,这是由写作的目的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是主题的支柱,写作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为之;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瘪无力的,材料用得不够的文章,也会显得单薄、瘦弱。 (2)种类: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间接材料(第二手材料)请看名词解释3:;发展材料,是在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 3.储材的方式(正确途径):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与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标记式、评点式、摘录式、索引式、心得式)、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4.鉴别材料的真与假:是否能反映生面貌活的真实、是否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表象虚假,本质真实、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Internet应用》复习题(1)(含答案)

《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复习题- 单选题 1. 以电话拨号方式连入Internet时,不需要的硬件设备是( B )。 A.PC机B.网卡C.电话线D.MODEM 2. MODEM的主要功能是( D )。 A.将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B.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 C.A和B都不是D.兼有A和B的功能 3. Internet上各种网络和各种不同计算机间相互通信的基础是( C )协议。A.IPX B.HTTP C.TCP/IP D.X.25 4. 下面的合法IP地址是( C )。 A.210;144;180;78 B.210.144.380.78 C.210.144.150.78 D.210.144.15 5. 关于域名正确的说法是( D )。 A.没有域名主机不可能上网 B.一个IP地址只能对应一个域名 C.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 D.域名可以随便取,只要不和其他主机同名即可 6. 下面协议中,( C )不是一个传送E-Mail的协议。 A.SMTP B.POP C.TELNET D.MIME 7. 用E-Mail发送信件时须知道对方的地址。在下列表示中,( B ) 是一个合法、完整的E—Mail地址。 A.center.zjnu.edu.cn@userl B.userl@center.zjnu.edu.cn C.userl.center.zjnu.edu.cn D.userl$center.Zjnu.edu.cn 8. 下面对E-Mail的描述中,只有( D ) 是正确的。 A.不能给自己发送E-Mail B.一封E-Mail只能发给一个人 C.不能将E-Mail转发给他人D.一封E-Mail能发送给多个人 9. 从E-Mail服务器中取回来的邮件,通常都保存在客户机的( B ) 里。 A.发件箱B.收件箱C.已发送邮件箱D.已删除邮件箱10. HTTP是一种( C )。 A.程序设计语言B.域名C.超文本传输协议D.网址 11. 网页是由( C ) 语言编写而成的。 A.C++ B.C C.HTML D.FORTRAN 12. www.cernet.edu.cn是Internet上一台计算机的( B )。 A.IP地址B.域名C.协议名称D.命令 13. 以匿名方式访问FTP服务器时的合法操作是( A )。 A.文件下载B.文件上载 C.运行应用程序D.终止网上运行的程序 14. Telnet是把本地计算机连到网络上另一台远程计算机上进行访问,下面的( c ) 是Telnet所不能做到的。 A.共享远程计算机上的应用软件B.共享远程计算机上的图片 C.控制远程计算机的电源开关D.共享远程计算机上的全部数据 15. IP电话是利用Internet实现远程通话的一种先进方式,使用IP电话替代国际长途电话的最大优点在于( B )。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 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 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学与信息科学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提高两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和特殊规律。(一宽一大) (二)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3、社会学视点和信息科学视点结合的传播概念: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独有—多人共有。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第二、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①“传播和社区有共同词根,彼此不可分。”(施拉姆)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也可是横向的。 ③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其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三、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传播都是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 第四、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否则传而不通,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它们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传播的另一些重要属性。 3、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一)传播学及其类型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2、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社会传播同样具有系统性。 4、社会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A.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具有典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制约的各部分构成,能对个人信息进行处理的有机整体(完整的信息系统 B.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间的信息传递)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 C.群体传播——(主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如家庭、亲友、社交圈等)是更大的系统,它不仅存在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在社会化完成之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节:写作的定义: 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 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 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 (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 (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 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第六感觉: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Internet应用教程考试试题(11春)

11春季农经专业班 《Internet应用教程》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Internet是国际互连网络,下面()不是它所提供的服务。 A、E-mail B、远程登录 C、故障诊断 D、信息查询 2、E-mail地址的通用格式是()。 A、主机域名@用户名 B、用户名@主机域名 C、用户名&主机域名 D、主机域名&用户名 3.Web上每一个页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这些地址称作统一资源定位器,即()。 A、URL B、WWW C、HTTP D、USL 4、如果你的E-mail地址为news@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则E-mail服务器名为()。 A、news B、public C、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D、https://www.360docs.net/doc/9615981387.html, 5、子邮件地址格式中@右边是()。 A、用户名 B、本机域名 C、密码 D、服务器名 6、HTTP是:() A、超文本标记语言 B、超文本传输协议 C、搜索引擎 D、文件传输协议 7、在网页浏览中,用户要想获得网页的最新信息,需单击下面的哪个按钮。() A、主页按钮 B、收藏按钮 C、刷新按钮 D、后退按钮8、应用软件都有自己主要功能,在选用软件时应该针对自己的需要。王老师想对一张图片作一些处理,作学校网站主页上的一幅图片,请问他应该选用下面哪种软件() A Photoshop B 写字板 C Microsoft Word D 记事本 9、.下列哪项不是ISP提供的服务() A、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B、信息发布代理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 D、为用户构建网站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发件箱:暂存准备发出的邮件;已删除邮件箱:存放已经发出的邮件。 B、发件箱:暂存准备发出的邮件;已删除邮件箱:存放准备删除的邮件。 C、发件箱:存放已发出的邮件;已删除邮件箱:存放准备删除的邮件。 D、以上都不正确。 11.在IE浏览器是设置主页的方法是:() A、“收藏夹”菜单添加到“收藏夹”。 B、“文件”菜单“另存为”。 C、Internet选项对话框中的IE浏览器属性中的主页。 D、Internet选项中的建立连接文件。 12、IP地址也可以用4个十进制表示,每个数必须小于()。 A、256 B、64 C、1024 D、128 13、在Internet上对每一台计算机的区分是通过()来区别的。 A、计算机的匿名 B、计算机的域名 C、计算机的用户名 D、计算机所分配的IP地址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复习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 一、名解 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 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 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 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 1、传播的基本特点 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版)复习资料(第一至第十一章)

第一章绪论 1、定义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不同 ①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②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 ③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故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3、民间文学的发展阶段: (1)发轫阶段: ①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作为一门学问,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启蒙思潮,并成为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起是中国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学术思想相撞击的结果。 ②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有意识将其看做科学研究对象,以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发行《歌谣周刊》,并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学术,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种重要资料,另一个是为文艺的,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的诗的发展道路。 ③歌谣研究会中断后,1927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发行《民俗周刊》,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20世纪30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民俗学会、北京中央研究院民间文艺组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④20世纪40年代,“俗文学派”与社会-民族学派等的成立,均对民间文学的发展造成影响,而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界树立起重视民间文艺、尊重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新风尚,(许多解放区的文艺家,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建立后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骨干力量,)把这一事业推向了新的发展。 (2)发展阶段: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大革命以前,即“17年”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历程,民间文学各类机构成立,如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使民间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 ②文化大革命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如各省市均成立民协组织,民间文学出版物大量涌现,理论研究空前活跃,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发表等,对民间文学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和发展,都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丰硕成果。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 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享用和传承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 ②口头性:民间文学又通常被人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民间文学用口头语

英语写作基础考试试题(1)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语写作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597 全部题目用英文作答。 I.重写句子(15 points,1.5points each) 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Example: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n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in many ways.(periodic sentence) In many ways, the history of English words is the history of our civilization. 1.I like roller-skating. I like ice-skating better.(compound sentence) 2.If you sit by the window facing the sun on a sunny winter day, you may feel nice and warm.(loose sentence) 3.Mary put the steak on the grill. The charcoal was burning evenly.(complex sentence) 4.His valuable papers were destroyed in the fire. Tom called the insurance company.(complex sentence) 5.I asked my friend if we should tip the driver when the bus tour ended.(periodic sentence) 6.Your uncle married my aunt. He is rich. She is poor.(simple sentence) 7.Jerry is smart. He should be able to handle eighteen credits this semester.(compound sentence) 8.I returned to school following a long illness. The math teacher gave me make-up work to do, but the history teacher made me drop her course.(compound-complex sentence) 9.Jack applied for a job. He went for an interview. He was hired.(parallel structure) 10.Meet me in the courtyard for dessert when you finish doing the dishes.(periodic sentence) II.改写病句(15 points,3 points each) Correct the errors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1.The rain might last for a while, clouds covered the entire sky. 12.In the evening we would swim in the lake and dancing afterward. 13.That woman just bought her dog a milk shake in a red skirt. 14.To pass the course, your term paper must be handed in on time. 15.Harry wouldn’t make a good negotiator he doesn’t have the patience. III.标出主题句(15 points,5 points each) 16.Choose the best topic sentence from the group below. Write the choice in the blank. A.I eat a lot of homemade ice cream. B. Homemade ice cream is my favorite.

《Internet应用教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Internet应用教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考核试题 网站建设类:Internet(120分钟)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计30分) 1. 采用ISDN上网的最高速率是() A. 128 KBIT/S B. 64 KBIT/S C. 33.6 KBIT/S D. 56K BIT/S 2. Internet技术主要由一系列的组件和技术构成,Internet的网络协议核心是() A. ISP/SPX B. PPP C. TCP/IP D. SLIP 3. 对应OSI参考模型,与IP处于同一层的是() A. SMTP B. UDP C. FTP D. ICMP

4. ( )协议用来将IP地址映射为MAC地址 A. TCP/IP B. RARP C. ARP D. MAC 5.TCP经()次握手建立连接 A. 1 B. 2 C. 3 D. 4 6.以下属于C类IP地址的是() A. 101.78.65. B. 3.3.3.3 C. 197.234.111.123 D. 23.24.45.56 7. ( ) 是电话拨号上网的必备设备 A. MODEM B. 网卡

C. HUB D. 路由器 8.以下不正确的IP地址是() A. 202.100.100.1 B. 202.100.100.250 C. 202.100.100.254 D. 202.100.100.256 9.INTRANET 是() A. 局域网 B. 广域网 C. 企业内部网 D. INTERNET的一部分 10.文件传输使用()协议。 A. SMTP B. TELNET C. ARP D. FTP 11. WINDOWS 98提供的拨号网络适配器是() A. MODEM

辽大 文学院考研书目推荐

辽大文学院 030304民俗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主编,许钰、董晓萍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民间文学教程》(第二版),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第一版),【美】乔治·瑞泽尔著,杨淑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人类学、社会学相关知识综合测试参考书目: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民俗学》(新版),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②文学概论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部分),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50101文艺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版),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杨守森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复试:面试 复试科目:文学理论、美学理论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南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美学》(修订版),朱立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现当代文学史②中国古代文学史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①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 《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申小龙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复试:面试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修辞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 A 、人文性 B 、计划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 A 、规范性 B 、流变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 A 、年龄与阅历 B 、情感与情绪 C 、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 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 A 、前写作 B 、写作 C 、后写作 D 、反思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 A 、叙事散文 B 言情散文 C 、明理散文 D 、描写散文 2、散文的特征包括 ( ) A 、自我的定真性 B 、取材的真实性 C 、对象的广泛性 D 、表达的自由性 3、评论文可分为 ( ) A 社会评论 B 文艺评论 C 学术评论 D 思想评论 4、表达方式包括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 A 人文性 B 综合性 C 个体性 D 创造性 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修辞 3. 语体 1.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