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概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

生态系统。以下是对四川省自然概况的整理。

地理特征

- 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2°54' - 108°50',北纬26°03' - 34°19'之间。

- 面积:四川省总面积为485,000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4.73%。

- 地形: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南山地等地形。

- 气候:四川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多。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钛矿石等。

- 水资源:四川省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如长江、嘉陵江、

青海湖等,水资源丰富。

- 森林资源:四川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

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 生物资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自然景观

- 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九

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野生动植物。

- 峡谷:四川省境内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如壶口瀑布、锦江峡

谷等,风景秀丽。

- 山峰:四川省是中国山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著名的四

姑娘山、贡嘎山等山峰,山峰壮丽。

- 湖泊:四川省有一些美丽的湖泊,如青海湖、若尔盖湖等,

湖泊宁静优美。

总结

四川省自然概况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特征使得四川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域,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保护其独特之美。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 97 度 21 分~108 度 31 分和北纬 26 度 03分 ~34 度 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 51分钟。现辖 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 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 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辖区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 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 或 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 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 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

自主命题考点:四川地理概况

自主命题复习考点:四川地理概况 绝对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27oN—34 oN之间 一、位置:经度位置:大部分在100oE——108oE之间 相对位置:大致在秦岭、大巴山以南,云贵高原以北,巫山以西,金沙江以东; 与陕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相邻。 二、自然地理特征- 西部横断山区(属青藏高原):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地势崎岖;(成因:(1)内力 地形:作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发生褶皱隆起。 (2)外力作用:为亚热带湿润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 东部为四川盆地,盆地西部为成都平原,中部为丘陵,东部为平行岭谷区。 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冬季由于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受寒冷气流的影响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气候:所以冬温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霜期长。盆地内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 横断山区为“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山气候,西部高原光能资源丰富。 主要属于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金沙江及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年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大,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无结冰期; 横断山区多幽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 植被:大部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部横断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 黄壤、红壤——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河谷,地带性土壤。 土壤:水稻土(耕作土壤):_四川盆地有机质丰富,属肥沃的土壤非地带性土壤。 紫色土:四川盆地,富含P、K,属肥沃的土壤。 资源:(1) 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原因①为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河流众多。③河流多流经高山峡谷区,落差大,水流湍急。) (2) 矿产资源丰富:攀技花一一铁矿(钒、钛磁铁矿) 四川盆地——天然气 自贡——岩盐 (3) 生物资源丰富(原因:①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②西部山高谷深,垂直地带性显著。) 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暴雨、旱涝、倒春寒。(成因与季风气候有关) (2)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多发、西部高山区还多发地震 西部地震、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的原因:①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高山峡谷相间,地势起伏大,受重力作用明显。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多发④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严重。 四川盆地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①盆地四周山地环绕,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受重力作用明显。②③同上的③④ 三、人文地理特点:

四川省情

四川人文地理概况: 简称“川”或“蜀”, 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邻:东—重庆;西—西藏;南—云南、贵州;北—青海、甘肃、陕西 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全国第五大省 行政区划: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1个县(市、区,其中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地形地貌: A多山与高原。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 B地貌类型齐全。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齐具,总体为东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C浅丘和平原为主。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D西高东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高低点:最高点—西部贡嘎山(横断山脉); 最低点—南边长江之滨(泸州市合江县) 气候:亚热带范围,温和湿润。 古人评四川: 三国诸葛亮《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入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四川之最: 二滩电站——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大 蜀郡郡学——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 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 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 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 东部盆地——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 全国唯一:

羌族聚居区;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 世界第一:钒、钛 全国第一: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座)数量; 松杉植物种类; 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 省内河流年径流量(3000亿立方米); 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5处); 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 生猪数量; 2008年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 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 西部第一: 人口8127万;两院院士57名;高等学校90余所; 2008年四川GDP,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经济指标; 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布原盐、白酒、纯碱等产品产量; 2007年粮食总产量,油料产量;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7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一、成都: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内陆特大开放城市 3.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 4.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 5.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 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7.国家卫生城市 8.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9.国家园林城市 10.国家森林城市 11.国家“双拥”模范城(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12.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13.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14.联合国颁发:人居奖、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二、人口: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次于山东,河南) 三、民族: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全国唯一),藏族聚居区(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 四、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 一、经济概况 四川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科教大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总量居全国第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增长13.9%;实现进出口总额646亿美元,增长9.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居经济大省前列。 四川地域面积辽阔、市场潜力巨大,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有48.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8107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西部12省区市的1/4,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2014年一季度四川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绝对数 (亿元) 增速 (%) 全国增速 (%) 增速在前八位 经济大省位次 GDP 5878.5 8.1 7.4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 8.7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 12.7 12.0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0 1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94.2 17.4 17.6 4 外贸进出口1054 14.7 14.7 —公共财政收入832 11.4 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7 9.8 9.8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2 12.5 12.3 —

2013年四川有关经济指标 指标绝对 数 增幅 或提 高率 增幅或提高率 在前八位经济 大省中的排位 GDP(亿元)26261 10.0 1 #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 9.9 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90 12.1 —#人均GDP(元)32454 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355 13.9 1 城镇化率(%)44.9 1.37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2368 10.1 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895 12.8 1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11579 1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1049 16.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754 19.5 4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45.9 9.2 4 #出口额419.5 9.1 —#进口额226.4 9.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2784 15.0 —旅游总收入(亿元)3877 18.2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09.6 -7.8 —#出境旅游总人数(万人)74.2 10.4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05.7 0.2 —#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03.6 5 —#在川世界500强企业(家)269 ——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亿元)8698 11.6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美元)63.4 11.5 —累计境外投资企业(家387 ——铁路营运里程(公里)3518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5046 ——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26.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47667 15.9 —

中国地理-四川省

四川省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走势,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为四川盆地,盆周为丘陵、山地,西部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川西高原(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000小时—1600小时。 四川幅员辽阔,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是中国第5大省。全省总人口8800多万,列全国第4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2.3%,列西部第1位。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 一.四川省地形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二.四川省气候概况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 ≥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 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

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及概况

四川省矿产资源分布及概况 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北靠甘肃和陕西,南连云南和贵州,西依西藏和青海,东接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和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中国第5大省区。全省人口8300多万,在全国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居第3位。四川是自然资源大省,是天赋的“聚宝盆”。其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4,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矿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13.3%的铁、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它们分别是:第1位:钛矿、钒矿、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玻璃用脉石英,共计7种;第2位:天然气、锂矿、芒硝、碘矿、盐矿、晶质石墨、石棉、云母、砖瓦用砂岩、霞石正长岩、石榴子石,共计11种;第3位:铂族金属、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毒重石,共计5种;第4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镉矿、铸型用砂岩、蓝石棉、玻璃用白云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共计8种;第5位:磷矿1种。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天然气、铁、钛、钒、铂族、轻稀土、硫铁矿、磷、芒硝、岩盐、玻璃用石英、石棉、石墨、炼镁白云岩等1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煤、铅、锌、银、饰面大理石、水泥原料等矿种,虽然探明储量较少,但开发强度大,产量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迄至1997年底,四川省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种155种的60%。矿产资源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乱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已发现矿产132种,占全国总数的69.52%;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0种,其中:黑色金属矿5种,有色金属矿12种;贵金属矿3种;稀有、稀土、分散元素8种;能源矿5种、分散元素5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8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I6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28种,遍及全省大部分地区。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钒嗽、锤、银、白垄、天然气等12种矿产居全国第1位(钒、钦居世界之冠);铁、镐掘、石棉、岩盐、溶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1种列全国第Z位;锌、饿、钾长石、硅藻土、铂族等5种居全国第3位。已有63种矿产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其中铁、钒、钦、锰、铅、锌、铜、煤、天然气硫铁矿等矿产开发均有一定工业规模,在西南或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四川概况

四川概况 省长:魏宏 省会:成都市 省政府地址: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30号 邮政编码:610016 省政府网址: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619172116.html,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形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多山和高原为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12.9%、5.3%、4.7%。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气候 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东西部差异很大,总分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有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 土地 全省土地资源分为8个一级利用类型,45个二级利用类型和62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概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 生态系统。以下是对四川省自然概况的整理。 地理特征 - 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2°54' - 108°50',北纬26°03' - 34°19'之间。 - 面积:四川省总面积为485,000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4.73%。 - 地形: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南山地等地形。 - 气候:四川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多。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钛矿石等。 - 水资源:四川省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如长江、嘉陵江、 青海湖等,水资源丰富。 - 森林资源:四川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 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 生物资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自然景观 - 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九 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野生动植物。 - 峡谷:四川省境内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如壶口瀑布、锦江峡 谷等,风景秀丽。 - 山峰:四川省是中国山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著名的四 姑娘山、贡嘎山等山峰,山峰壮丽。 - 湖泊:四川省有一些美丽的湖泊,如青海湖、若尔盖湖等, 湖泊宁静优美。

总结 四川省自然概况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特征使得四川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域,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保护其独特之美。

四川简介概况

四川简介概况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偏西,东经97°21′至108°12′,北纬26°03′至34°19′之间。四川东临重庆,南接贵州和云南,西连西藏,北靠陕西,东北与甘肃相连。四川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 四川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境内有四川盆地、大巴山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地势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复杂的地貌。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重要河流贯穿全境,湖泊众多如成都平原的成华湖、眉山市的洪雅湖等。四川的自然景观著名,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四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四川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有川剧、川绣、川菜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和美食。四川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道观和寺庙,如青城山、峨眉山等。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四川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等。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茶叶等。四川的工业也发展迅速,有钢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有丰富的水电和火电资源。四川的交通十分便利,有成都、重庆两个国际机场,还有成渝高速铁路、成渝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四川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元,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四川的民俗风情独特,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 总的来说,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四川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四川的发展前景广阔,将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概况 中英文

四川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处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800万。 With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es, beautiful scenery and rich produce, Sichuan is reputed as “a land of abundance”.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Sichuan province covers an area of 485,000 k㎡and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88 million.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最大基地。 Sichuan boasts of rich resources with 110 million kilowatts of hydropower to be exploited. Sichuan is the largest base for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and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ity from Western China to Eastern China. 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产资源132种。其中钒、钛、天然气等矿产储量居全国之最。 132 mineral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deposits respectively of vanadium, titanium, natural gas and light rare minerals all rank first in China. 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 Biological resources are diversified with great varieties. Sichuan is one of China’s 3 major forest regions and 5 major pasturing regions.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一地质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东接重庆,南连贵州和云南,北衔甘肃和陕西,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的结合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第二、三级地形阶梯,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地貌 四川地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貌东西差异大。一龙门山、大凉山的主脊线为界,四川地貌可以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东部是四周山地环绕、中间低陷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地势低矮,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阶梯中相对凹下的部分。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属于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 2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四川跨越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四大地貌区之间。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四川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四川地势此起彼伏之悬殊是四川自然景观和农作物都具有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地面高低悬殊,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四川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坝子)、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大类,以及除海洋外全国其他地貌类型在四川几乎都有分布。 三气候 四川地处亚热带,由于面积辽阔,东西不地貌差异大,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气候差异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四川是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份之一,东部盆地属于湿润温暖的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是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西南部是冬干夏湿的西南季风气候。四川气候的复杂也体现在气候垂直分带类型多。 2气候差异显著。据热量、降水、日照的差异,四川的气候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区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盆地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霜雪少见。同时盆地区降水也较丰沛,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川西南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 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日照丰富,多风较干燥,冬寒而夏凉。 四水文 四川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受构造和地貌的影响,东部四川盆地的河流呈不对称向心状水系。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貌特征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是第二台阶上相对凹下的部分,盆底海拔200—750米。盆地大致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界,极其完整,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纪的红色岩系,又有“红色盆地”之称。盆西平原区,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11‰。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的美誉。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比高多20—200米。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南西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谷地海拔300—500米川北米仓山、大巴山米仓山、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山岭海拔1500 —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是山势雄伟、岩溶发育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含凉山州全部,总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该地貌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0万平方公里。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海拔高程,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

四川概况中英文

四川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天府之国” 的美誉。地处中国西南和长江上游,幅员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人口8800 万。 With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es, beautiful scenery and rich produce, Sichuan is reputed as “ aland of abundance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Sichuan province covers an area of 485,000 k m2 and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88 million.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水能资源可开发量 1.1 亿千瓦,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最大基地。 Sichuan boasts of rich resources with 110 million kilowatts of hydropower to be exploited. Sichuan is the largest base for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and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ity from Western China to Eastern China. 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产资源132 种。其中钒、钛、天然气等矿产储量居全国之最。 132 mineral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deposits respectively of vanadium, titanium, natural gas and light rare minerals all rank first in China.

四川概况

【四川概况】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川西为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海拔4000~4900米,东部是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在盆地的的西部是6000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俗称“川西坝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由于地势的多样性,四川的气候各地有明显的差异。东部是盆地,所以亚热带气候明显,四季较分明,冬季温暖、春季干旱、夏季炎热、秋季多雨。西部是高原山地,因此气候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变化不明显,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气温低,气候随地势的变化明显。复杂的地势造就了四川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沉淀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成都旅游景点介绍】 武侯祠:坐落在市西南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武侯祠建于唐,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杜甫草堂:草堂位于西郊浣花溪,总面积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史法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穆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置身其中,让人既有发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青羊宫:位于市西南郊,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现存建筑是清代陆续修建的,主要的建筑有灵祖殿、乾坤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唐王殿。 宝光寺:位于距离成都18公里的新都县城北,有一塔五殿十六院;宝光寺内塑罗汉500尊,佛、菩萨、祖师77尊,在中堂塑有千手千眼观音。都江堰:在四川灌县城西,距离成都55公里,是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时这里也是风景优美、古迹丰富的游览胜地。 青城山:青城山距灌县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周围约120公里,是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全山尚存遗迹38处,其中著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三岛石、祖师殿、朝阳洞、上清宫以及天然图画、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 乐山大佛:距离成都167公里,在三江汇合的地方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凌云大佛,它的头长14.7米,宽10米,耳朵长7米,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总高度达71米。 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于1996年12月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以绚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历史、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中外。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和耿达两个乡,距离成都140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有景色秀丽的英雄沟、银广沟等游览点,偶尔还可以看到野生大熊猫。

最新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 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一.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 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2.7%。。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 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