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乡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

二0一一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主要任务 (1)

第二章秦峰乡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 (2)

2.1自然地理概况 (2)

2.2已有资料情况 (2)

第三章技术依据 (3)

第四章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4)

4.1 技术路线 (4)

4.2 技术方法 (6)

第五章权属调查 (7)

5.1权属调查工作流程 (7)

5.2地籍编号 (8)

5.3发送指界通知书 (8)

5.4审核宗地权源材料 (9)

5.5界址调查 (10)

5.6界址标志设置 (12)

5.7填写地籍调查表 (13)

第六章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 (13)

6.1基本内容 (13)

6.2总体要求 (13)

6.3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 (14)

第七章宗地图绘制 (16)

7.1地籍图绘制 (16)

7.2宗地图绘制 (16)

第八章面积计算与汇总 (17)

8.1面积计算 (17)

8.2面积汇总 (18)

第九章质量检查与验收 (18)

第十章主要成果 (21)

第一章概述

1.1目的和意义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为了完成县、乡网络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应用,推广网络化集体土地管理技术模式,实现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动态管理。

开展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主要任务

(1)宅基地地块权属调查和实地丈量,绘制宗地草图,包括宅基地面积和房屋面面积。

(2)宅基地权属调查、实地丈量结果(宗地草图)关联,建立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库软件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供。

(3)对秦峰乡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规整和融合,实现土地利用管理和地籍业务功能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

(4)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实现集体建设用地动态管理。

第二章秦峰乡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

2.1自然地理概况

秦峰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约288天,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954.8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7小时。

秦峰乡位于信州区东北、信江南岸。面积57.2km2,人口38157人。下辖秦峰、下湖、新塘、东塘、五石、老坞、管家、岩坑、詹村、路底、霍村等11个行政村,乡镇府驻秦峰村赵家,距市区14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2.2已有资料情况

(1) 测区内已有2008年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1:10000影像图斑、可作为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的工作范围图及工作部署用图。

(2) 测区附近有江西省GPS C级网点V171、V172、 V173、V183,及上饶市国土资源局布设D级GPS点,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经调查点位保存完好。这些点均可作为测区E级GPS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3) 数字地籍调查区土地登记资料,作为权属调查,制作两表一图和数据建库之参考。

(4)县(市)级勘界成果资料及最新的乡级行政区域、权属界调查资料;

(5)我队(2010-2011)年度在信州区宅基地登记发证项目中测绘的秦峰乡1:500数字地形地籍图;

(6)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调查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7)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资料。

第三章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93);

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2007]54号);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9.《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1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2007]7

号);

1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2007]48号);

1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国土调查办[2008]62号);

14.《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的通知》(国土调查办[2009]1号);

1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16.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四章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4.1 技术路线

1.工作准备。收集资料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建设用地初始调查、初始登记、日常变更、变更登记等登记成果资料以及已有的数字化资料等。对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以我队(2010-2011)年度测绘的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乡1:500数字地形地籍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并填写地籍调查表。

3.借鉴农村土地利用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的经验,在《集体

土地建设用地建库指南》的指导下。建立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完成地块图形绘制、图形和属性关联等建库工作。

4.利用建库后的集体建设用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土地利用台帐,制作宗地图、地籍图。编制文字报告。

5.成果检查与验收。对内外业各阶段成果实行自检、预检、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

工作流程如图4-1:

图4-1 工作流程图

4.2 技术方法

以我队(2010-2011)年度测绘的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乡1:500数字地形地籍图为工作底图,开展宅基地权属调查和实地丈量,绘制宗地草图,包括宅基地面积、房屋面面积。

按照《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数据库建设指南编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流程开展集体土地数据库入库工作。对地块图形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录入相关联的属性数据,借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集图形、影像、属性、文档为一体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数据库。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平台,以大型的关系型数据库为后台管理数据库,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图形空间数据、属性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及其它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借助网络技术,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式,对调查数据进行有效存储与管理。采用数据库优化技术,优化数据结构,提高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的运行效率。

第五章权属调查

作业单位拟定组织由20人组成的10个权属调查小组,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作为权属调查工作底图,在上饶市国土资源局信州分局的配合下对土地使用者的宗地位臵、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定、调查、记录。土地分类按照2007年8月10日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登记。

5.1权属调查工作流程

图5.1 权属调查工作流程

5.2地籍编号

调查区内地籍编号按乡(镇)、村、宗地三级编号,乡(镇)、村坊、宗地号均用自然数,三者之间用短线连接,如1-2-4代表第1乡(镇)第2村坊中的第4宗地。为使地籍号编排有规律,在完成整个村的权属调查后,根据宗地在相关位臵图上的位臵关系,按《规程》规定,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由“1”号开始顺序编排,然后再把每宗地的地籍号补充到权属资料中。宗地界址点编号,以村坊为单位统一按自然数编号,一般以宗地编号顺序编排。

5.3发送指界通知书

1.统一宗地编号

各权属调查组的工作人员,负责对本辖区的单位和宗地发送指界通知书。在发送指界通知之前,应根据各个村坊内的宗地接合图对各宗地进行统一编号,并标明界址点和编号。每村坊应尽可能的小,以村坊之间互不相连、宗地内没有贯通道路为原则(即有道路、河流等明显的线状隔离地物分界)。

2.发送指界通知

根据工作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工作底图控制范围将指界通知书由调查员专人送达相关单位,并预约时间到现场指界。在指界通知书送达收件人时要由收件人在文件收到簿上签名,以免将来对某些不出席现场指界的人造成未收到通知的情况。每次

发送指界通知一般以村坊为单位发送一次。各权属调查组要保管好指界通知签收簿,随宗地资料一并移交。

5.4审核宗地权源材料

1.权属调查依照本设计书第三章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土地权源材料或证件是证明土地使用者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土地的权属审核必须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用地现状为依据和重书证的原则。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仍有不少土地使用者的土地权源证件不全,甚至有些用地单位无土地权源证件,给地籍确权工作调查带来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确权工作中应根据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制定具体规定。

2.权属材料调查的主要内容

(1) 土地权属来源材料调查;

(2) 土地权属性质调查;

(3) 土地使用者法人资格及通讯地址调查;

(4) 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调查;

(5) 单位性质与土地坐落位臵调查等。

有土地使用证的,指界人应持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地籍图、用地批复等相关材料到现场指界。土地使用证和政府批准用地的文件是土地权属材料的最主要证明,是土地权属调查的第一证明材料。

5.5界址调查

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核心,是进行地籍勘丈的依据。因此,在现场界址调查中按照《规程》等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1.权属调查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应该结合确权,严肃查处侵占、乱占、多占土地等的违法行为;②尊重历史事实,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确权,而不是“悬而不决”;③充分考虑提高土地利用、使用效益;④严格依照《规程》中的技术要求,确保确权的工作质量,减少人为误差。

2.现场调查时,调阅已有的宗地确权登记档案材料,认真核对原界址位臵,对原来的界址没有变化的,均确认原界址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界址,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重新设臵界址点。对原宗地内住宅、办公用地相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将住宅、办公、厂区分开划宗;

3.对一宗地被道路分割开的,应分别确认宗地的界址;处于不同图幅的不单独划宗;

4.由于历史原因,对于个别单位用地情况错综复杂,是本次权属调查的难点,也是调查的重点区域,调查时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同一权属单位存在不同用途用地时,应依据实地用途分别单独划宗;②变更调查时原权源材料用地类型与实地不符时,以现状为准调查登记;③周围个别村庄占用其他已批地单位、其他单位建筑物占用别的单位的情况,调查时暂时依据土地使用现状确定

宗地界线,土地登记时权属确立由三方(国土资源部门及用地双方)参考原权源材料协商解决。

5.调查区内包含有十几个村庄,村庄依据用地单位逐户划宗调查。

6.三方共同认界:即本宗地及邻宗地法人代表或委托指界人亲自到现场会同调查员三方共同认界,当场设臵界标,并由指界人签字确认;

7.指界人要具备法定资格。现场指界人必须是土地使用者的法人代表或户主,并出具身份证明、法人身份证明。法人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可由委托代理人指界但必须出具代理人身份证明及指界委托书;

8.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使用一宗地的,能查清各自使用部分的,须法人或委托代理人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委托书、协议书等证明材料。否则按协议分别计算各自在共用宗的分摊面积;

9.经双方认定的界址,待界址点测定完后必须由双方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土地使用权是单位的必须加盖公章,是个人的可盖个人印章加签名,或签字按手印;

10.存有争议的界址,由调查员参照《规定》等法规和争议双方的权源材料作现场调解处理。对不能现场调解的,在调查记事上写明双方争议原因,并按《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在权属调查工作底图上用虚线画出有争议的界线,并呈报国土资源部门处

理;

11.指界人违约缺席的,依据《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指界人认定界址后,如没有合法的异议,又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进行处理。

5.6界址标志设臵

设臵界标是保证地籍勘丈的重要依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之一,有利于地籍日常管理,界桩必须由调查员在双方指界人在场时设臵。本次调查使用界标的种类和范围如表1。

界址标志设臵种类表1

建筑物上的界址点统一要求设臵距离地面高度为 1.5m,墙基突出时,以墙基为准并做相应的标识,界址标志按《规程》附录C要求样式设臵。土质地面上的界址点统一要求埋设灰桩,灰桩一般要求深度为0.45m,要求先打孔再填充石灰并在灰桩周围用石灰撒一直径20cm的圆圈,一般情况下不再埋设水泥桩,因为水泥桩既影响市容又容易丢失。对水泥地面上的界址点,要求打入钢钉,并用红色油漆在钢钉周围画一直径为10cm的圆圈。

一般情况下不再设臵其它类型界址点标志。

5.7填写地籍调查表

地籍调查表是权属调查过程中填写的主要表格,调查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认真填写,做到:

1.记录真实,图表一致,项目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2.填写内容不得涂改;

3.将宗地的权源材料情况、宗地的界址情况、权属有无纠纷及界址勘丈等情况真实地记录在调查表的权属记事、调查员和勘丈记事栏中;

4.地籍调查表与原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不一致的,按实际情况填写,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原因。

第六章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

6.1基本内容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

6.2总体要求

⑴以秦峰乡为单位建立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

⑵系统以GIS平台为基础,满足各级数据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

⑶系统应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管理,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等功能。

6.3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

(1) 行政界信息入库

根据行政区划分及村坊划分情况,在前端图形编辑系统中,依调查情况划分村坊分界线。形成测区行政界文件,然后导入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数据库。

(2)标准分幅图图幅信息入库

根据建库区地籍图分幅要求,建立全区信息系统的分幅数据库。分幅信息的建立目的是保证标准分幅图的正确,同时为保证地籍调查表中宗地所在图幅号的正确。

(3)数据整理

将建库区数字化地籍数据根据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数据整理,生成以村坊为单位的标准交换数据格式。数据整理包括在村坊数据基础上对建筑房屋的闭合处理、房屋楼层、结构输入、界址点编号的检查、修正等。

(4)建立地物楼层、结构信息

通过系统功能并参照实际调查数据,以村坊为单位结合实地调查的资料进行对照检查,输入区域内主要房屋的楼层、结构信息。

(5)拓朴结构检查

检查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满足要求的导入数据库。数据检查应包括地物是否位于宗地内部,宗地界址线连接是否正确,本宗界址点是否存在问题,与邻宗关系是否有拓扑矛盾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找原因及时修改,然后再次进行检查,直至无错为止。

(6)地籍数据入库

将格式化后的并经过严格检查的数据,由地籍信息系统中的测量数据入库功能进行自动入库。

(7)属性数据入库

将地籍调查表的属性数据通过地籍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库。需安排另一操作员对照原地籍调查进行交叉检查及保证录入数据的正确。同时进行权属审核数据入库,将已发证的权利人的审核表情况资料输入系统。

(8)分幅图注记、宗地图注记及道路、河流数据通过地籍信息系统的查询功能进行必要的注记修改,然后通过系统功能自动入库。

(9)打印证卡、图形

随着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数据库的建立,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的输出功能,提供打印服务。打印归户卡、登记卡、土地使用证,输出宗地图、标准分幅图等。

第七章宗地图绘制

7.1地籍图绘制

1.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1) 内图廓线长度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对角线误差不大于图上0.3mm。

(2) 图廓点、控制点和坐标网的展点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其它解析坐标点展点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

2.地籍图的绘制

(1) 地籍图采用数据库管理软件,根据调查区内的图幅信息,自动进行分幅后,叠加图廓,使用喷墨绘图仪绘制出标准分幅的地籍纸图。

(2) 图廓整饰及图内注记使用的各种字体的注记大小均按《规程》附录F的要求执行,图廓西南角测绘机关注记“上饶市国土资源局”和测图单位,前者在右,后者在左。

(3) 权属界址线使用0.3mm红色线划绘制,界址点用0.8mm 的红色圆圈绘制,水系用蓝色绘制,其它线划及注记一律用黑色表示。

7.2宗地图绘制

(1)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在以村坊为单位的基本地籍图上,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自动生成宗

地图,再经过编辑处理后,使用喷墨绘图仪喷绘出宗地纸图。

(2)根据宗地的大小一般采用A4幅面,面积较大的宗地可采用A3幅面,当宗地图的内容较多,图上负载量较大时,可进行适当的取舍。宗地图采用每宗一图,并根据宗地大小确定宗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必须为整百的倍数)。

(3)宗地图的内容包括本宗地号、宗地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界址点号、界址边长、相邻宗地号及相邻宗地界址示意线、指北针等。与相邻宗地的界址示意线一般绘10mm长,与本宗地相邻的街巷、旱地、绿地等均按实际情况进行注记说明。

(4)界址点、界址线用红色,水系用蓝色,其余用黑色表示。

(5)宗地图的整饰,原则上同《规程》附录F4。

第八章面积计算与汇总

8.1面积计算

(1)宗地面积计算,在以村坊为单位的基本地籍图上,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自动生成宗地面积计算表,并打印输出。成果输出后以村坊为单位装订成册。

(2)面积计算采用全解析法,以权属宗地为单位,用周围的界址点坐标进行计算。

(3)相邻乡、村界线转折点坐标,一般按道路中心线图解

确定,并且公用。道路、空地等占地面积,一般是利用周围宗地界址点坐标及村界转折点坐标计算;村坊外围的耕地(旱地)、菜地、水系的占地面积一般采用明显地物点的坐标计算。

(4)面积计算表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

(5)界址点坐标取位至1mm,界址边长取位至1cm,面积取位至0.1m2。

8.2面积汇总

(1)各村坊宗地面积计算完毕后,均应进行“以村坊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和“以村坊为单位的调查面积成果表”。

(2)面积汇总由管理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并使用打印机打印后以村道为单位进行装订。

第九章质量检查与验收

该调查区地籍调查成果,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执行二检一验制度,即生产单位的过程检查和院级最终检查,最后甲方组织验收。检查验收的内容,按照《办法》和《验收规定》执行。各级检查工作应作好检查记录。

检查工作应认真实施,作业组对自己的成果经100%的内业检查并根据情况进行外业检查后及时提交分队或项目组进行过程检查,对过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修改后,提交院专职检查人员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图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办事指南 一、受理范围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实行分级预审。需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由审批、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预审。 2.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预审意见。 3.需报国家、省、市预审的建设项目用地,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部应出具初审意见,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预审 二、审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7号)。 三、申报材料 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申请预审的报告(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拟选址情况,拟用地情况、拟用地类型和集体土地面积,补充耕地初步方案等) 3.项目总平面布局图或线性工程平面图,以及辅助附属设施的总平面布置图、用地位置(线性走向)示意图。 4、需审批的建设项目还应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荐合一的只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补充耕地初步方案(涉及占用耕地的)。对拟采用委托补充方式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项目,应说明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标准以及确定缴费标准的依据和资金安排落实情况 6.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县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相关图件 7.对拟占用基本农田的,应通过选址方案比选等方式说明确需占用的理由 8.对拟占用基本农田比例超过50%或面积超过35公顷的,应附专家论证意见

9.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还应提供以下材料: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专家论证意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听证会纪要 四、审批时限 20个工作日 五、收费事项 无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2 开放性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 ..................................................... 4 功能需求 ................................................................... 5 应用托管: ..................................................................... 6 物流增值应用系统 ............................................................... 7 物流交易撮合 ............................................................... 7 公告板 ..................................................................... 7 第三方认证 CA ............................................................ 7 货物追踪 ................................................................... 7 装运管理 ................................................................... 7 运输工具调度 ............................................................... 8 进出口申报作业 ............................................................. 8 费用结算支持 ............................................................... 8 合同&协议管理 .............................................................. 8 物流平台构建模式 ............................................................... 9 商业服务框架 .............................................................. 10 商业连接器 ................................................................ 11 供应链集成 ................................................................ 12 社区管理 .................................................................. 13 竞拍服务 .................................................................. 14 目录管理 (ASP 模式) ....................................................... 15 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列表 .......................................................... 17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 ...................................................... 18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竞争优势 ................................................ 19 营销战略及经营计划 ........................................................ 20 利润来源 .................................................................. 21 发展前景 .................................................................. 2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14T13:10:13.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安维霞[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城市中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完成建筑工程最终的建设目标。 陕西正衡工程项目管理有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城市中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完成建筑工程最终的建设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应用技术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当今我国建筑事业也进入到了关键发展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对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建筑工程结合管理现状,应用先进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从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自行管理、业主委托承包管理、管理承包模式等。但无论是哪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着些许问题,这就需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 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意义表现在:(1)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并未发展成熟,法律层面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否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推动企业发展。当今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一个项目公开招标,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的建筑企业竞标,为了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树立企业形象,同时也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的壮大企业;(3)与时代发展理念相契合。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在科研、创新当中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完成建筑工程管理任务。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还不够完善,体制上还存在着不足。管理模式上的差异实则就是体制上的差异,如果管理模式存在着缺陷,会给整个建筑工程造成影响,无法顺利进行施工。当今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筑行业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模式不够成熟,存在着诸多阻碍。部分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成本支出,会减少管理部门的支出和人员数量,导致管理岗位缺乏合理性。 2.2缺乏管理意识 在建筑工程日常管理当中,很多人都缺乏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建筑工程建设阶段也存在着重施工、轻管理的情况,部分企业为了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导致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不匹配,无法全面发挥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无法彰显人员、资源的价值,最终导致的工程最终施工质量不达标、安全隐患多。意识决定着行动,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性质、机制认识不到位,造成工程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管理工作十分依赖行政手段。 2.3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新时期下,我国建筑企业已经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新建工程也都是以高层建筑为主,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复杂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与管理的难度。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除了一些技术性非常高的细节性工作,很多项目都是通过自供材料、施工设备完成的。因此即使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投入了财力和人力,但由于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以及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无法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管理工作也不够规范、科学。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 3.1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模式创新需要确定组织机构,明确工程建设体制,并完善或新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确定了制度方案,需要加强管理机制的落实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机制创新可以有效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进一步开拓潜在市场。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企业竞争力需要综合企业实力、市场机遇判断力,而项目管理质量作为衡量企业实力的一部分,建筑市场发展趋势也要求企业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所以想要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项目部管理工作,这样即可企业盈利水平。 3.2管理观念创新 想要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强管理者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优化资源配置、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思维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来说,需要以市场需求作为出发点,认识到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放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上,并将具体创新内容落到实处。在管理模式创新中,不能固定在某个模式上,而是通过不断采用契合实际的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施工管理方案创新需要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工程管理内在要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创新原则对方案进行优化。 3.3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了几十年,为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驱动力,为国家创造了更多财富。但在建筑工程传统管理模式下,随着合同的签订也诞生了项目经理。项目部虽然代表了施工企业,但由于不是企业本身,所以难以承受所有的责任。很多项目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只考虑自身利益,无法将项目部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给建筑工程建设留下隐患。项目经理拥有决策权、指挥权、处置权,虽然企业会采用责任书的方法约束项目经理,但是约束性并不强。这就需要创新管理组织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完整的组织机构,将项目部划分为多个子部门,对项目管理的空间、主体进行延伸,包括市场跟踪、投标、签订合同、履约等全过程,采用全过程管理模式完善项目部组织机构,每个子部门都要设立负责人,并明确负责人的工作标准、范围、权责,这样即可实现建筑工程组织管理层面上的创新。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项目

目录 第1章方案总述 (1) 1.1 前言 (1) 1.2 项目背景 (1) 1.3 项目目标 (2) 1.4 项目建设原则 (2) 第2章系统建设规划 (3) 2.1 项目建设目标的理解 (3) 2.1.1 项目建设范围 (3) 2.1.2 项目建设内容 (3) 2.2 分行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 (4) 2.2.1 分行数据平台一期建设目标 (5) 2.2.2 分行数据平台二期建设目标 (5) 第3章整体设计方案 (5) 3.1 系统设计方法论 (5) 3.1.1 方法论 (5) 3.1.2 设计原则 (6) 3.2 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11) 3.2.1 数据平台逻辑架构 (11) 3.2.2 数据采集设计 (14) 3.3 数据平台数据体系 (19)

3.3.1 数据架构设计 (19) 3.3.2 数据模型设计 (21) 3.3.3 灵活查询功能架构 (29) 3.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29) 3.4 数据平台应用体系 (32) 3.4.1 统一报表平台 (32) 3.4.2 数据图表化展示 (82) 3.5 数据平台设计关键点 (90) 3.5.1 数据平台性能保障 (90) 3.5.2 时间窗口 (98) 3.5.3 备份策略 (99) 3.5.4 数据模型的历史数据存储 (99) 3.5.5 源系统变更影响分析 (101) 第4章软件及推荐硬件设备配置方案 (102) 4.1 系统软件方案 (102) 4.1.1 统一报表平台 (103)

第1章方案总述 1.1前言 我们衷心感谢贵行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为贵行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议书,并通过我们的方案建议书为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帮助。 我们期盼与贵行共同努力,以我们在兄弟分行和其他银行实施同类项目的经验以及我们使您的愿景变成现实的能力,为贵行IT建设增添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们与贵行的真诚合作启动一个良好的开端。 该项目除了可以用宇信易诚所具有的经验和技术为贵行提供帮助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与贵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宝贵机会。我们为这个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正反映了这一点,我们愿意建立一个灵活的商务策略,和服务质量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来满足贵行的需要。 1.2项目背景 随着贵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不断增多,业务数据量的规模也在急速膨胀。分行数据整合平台作为贵行的数据整合中心,需紧密衔接

建设用地预审

一、建设用地预审定义: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依法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土地利用事项进行的审查。 二、预审遵循的原则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 (四)符合国家供地政策。 三、预审的权限划分 (一)需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二)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三)应由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应由省政府或省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核准的输电线塔基、钻探井位、通信基站等小面积零星分散建设项目用地,由市、州、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四)涉密军事项目和国务院批准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建设用地单位直接向国土资源部提出预审申请。 四、提出预审的时间 (一)需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建议书批复后,可研批复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二)需要核准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核准前,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三)需要备案的建设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由建设用地单位提出预审申请。 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需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的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预审申请。 五、预审的程序 (一)由建设用地单位向负责预审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申请。 (二)应报国土资源部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位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但建设项目选址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单位向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审初审申请,由市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提出初审意见,转报国土资源部。 (三)应报省国土资源厅预审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单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 谭之石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谭之石 发表时间:2016-11-10T15:39:30.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5期作者:谭之石[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在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肇庆市文明房地产有限公司广东肇庆 52602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在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相应有效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管理能否全面顺利实施是解决好项目与企业关系的关键。因此,必须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不断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施工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是建设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基础,保证建筑企业不会被快速变化的社会所淘汰,能够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在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改善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将责任管理体制更好的落实到日常施工中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速度和质量,为企业未来进一步扩大规模奠定扎实的基础[1]。 其次,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建筑企业的建设理念和施工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设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做到节能减排,对施工技术也应该进行积极的更新,合理的使用国家新型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施工整体的质量,提升建筑企业整体的形象,从而增加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对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也能大幅度提升企业内的管理效率,对施工工艺和机器设备进行更新,保证符合国家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2]。 最后,管理技术模式创新是保证建筑企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对建筑行业来说是新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建筑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为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一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其包括施工前对合同的管理,也包括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以及贯穿工程施工始末的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对前期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不到位,导致施工团队没有严格按照合同上规定的内容进行项目施工,相关的责任制度没有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导致安全质量和建设速度方面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建筑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安全质量管理也成为衡量现代化建筑企业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情况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以及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都可能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失误,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整体形象,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进程;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导致竣工后期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而且任务量大,出现成本大额超支的现象,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目标利润[3]。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的有效措施 为了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对施工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建筑企业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为建筑企业长远发展做准备[4]。 (一)创新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有序进行施工工程的保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管理层应该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管理技术模式的束缚,从而促进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首先,企业的领导人员要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对自身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够快速应对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科学、高效的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其次,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技术模式,然后将先进的得管理理念进行落实,促进创新型管理理念的实施进程,保证达到管理的预期效果。 (二)创新企业日常管理机制新型的管理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保证项目各个环节施工能够有序的进行,新时代的管理机制应该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从基层员工的角度出发,对其生活和工作情况及时的进行了解,对出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自信心,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机制,用奖惩制度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对目前很多建筑企业内部员工作不积极主动的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结合基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综合考察结果,进行公平公正的奖励和惩罚行为,然后将安全责任制度严格落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强化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对于工程中出现安全质量方面的问题,能够快速的进行处理,将损失程度最小化[5]。 图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三)创新全面的管理体系将建筑企业内部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让各个部门能够高效的运转,明确企业自身的优缺点,强化企业管理方面的弱势。企业创新全面的管理体系,能够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前期可以对施工工程项目方案进行优化,保证其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施工任务,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在竣工后期,减少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度,保证为企业下一环节的进行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使得工程能够最快的达到竣工使用状态,合理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避免超支现象的出现,造成经济收益减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施工管理对工程的进行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进行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以能够提升建筑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建筑行业大力的发展。参考文献:

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中嘉华诚业务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2011年6月

目录 1总体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的优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实施效果................................................................................. 错误!未指定书签。2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总体架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组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组网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资源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组网方案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应用拓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应用设计需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应用拓扑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云计算能力升级扩展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 网络带宽资源升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 计算资源池(池内存池存储池)扩展流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3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软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投标方案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项目概况 (6) 1.3.项目建设目标 (7) 1.4.项目建设内容 (8) 1.5.项目特点及重难点 (11) 1.6.项目建设标准依据 (12) 2.项目需求分析 (13) 2.1.平台建设整体需求 (13) 2.1.1................................................. 建设指标要求 13 2.1.2................................................. 平台技术需求 13 2.1. 3................................................. 平台安全需求 14 2.2.平台系统应用对象分析 (14) 2.2.1...................................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工作人员 14 2.2.2...................................... 条线业务部门及相关领导 15 2.2. 3................................................. 社区办事居民 15 2.3.业务需求分析 (15) 2.3.1................................................. 业务功能分析 15 2.3.2................................................. 业务流程分析 16 2.4.平台功能需求 (18) 2.4.1................................... 公共服务事务受理服务需求 18 2.4.2............................................ 业务整合对接需求 19 2.4. 3................................................. 后台管理需求 19 2.4.4................................. 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需求 20 2.5.业务梳理及规范与标准制定需求 (21) 2.6.配套硬件建设需求 (21) 2.6.1.......................................... 网络与安全设备需求 21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8-09-11T16:16:15.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宋雷徐强客晋 [导读] 摘要: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施工技术管理好坏,直接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全面研究了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准提升对策。 山东永锋置业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1100 摘要:从目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来看,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施工技术管理好坏,直接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全面研究了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准提升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技术;技术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建筑行业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自身的能力培养是十分关键的,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技术管理水平提升这一方面入手,通过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帮助建设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打造优秀的施工队伍,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1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现在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的不断进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范围也占据着重要的部分。施工技术能够造成到建筑行业的稳步进展,其施工素质的好坏对建筑的总体工程都会产生改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把控水平的提升需要管理人员优化对设备的把控。在当前进展速度较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应该将自我的特点进行强调,提高对全新设备的使用的次数。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上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慢慢提高,合理科学有效的施工科技可以将建筑施工成本进行把控,保证成本在合理的部分之下进行,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的情况能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进展运转,建筑工程规模比较大,其施工时较为繁琐多样施工技术包含着许多部分,需要技术超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把控,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的存备。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进展状况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在进行施工时,企业应该将建造进行全面的把控,较少工程造进行交错时的问题出现,优化对各项施工技术的施工程序进行把控控。以严格的技术管理作为重点把控要点,将建筑工程的运转进行实行性的把控,将最后的素质工程发展到更高的素质,并且综合实际将施工成本投入降低。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2.1软土地基深层拌和法 现阶段,深层拌和法在黏性土、粉土与淤泥性土层上使用较多,黏性土层即为承载压不足120kPa的黏土。如果土层或者泥炭土的腐蚀性较强,则利用预实验能有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如果土质之间存在不同,那么使用深层拌和法加固土层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岭石或者蒙脱石等矿石的黏土,而一些腐蚀性较强主要成分为氯化物、伊利石等物质的黏土,这种方法就不适合酸性土。利用水泥搅拌法可以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压,有效稳固地基边坡,防止出现地基沉降等问题。 2.2钢筋施工技术 在现在的城市创建中,为了满足抗震以及人们居住的需要,一般主体构建创建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在建筑中起着组织结构支持的作用,其对建筑物的素质有着较大的帮助。当前建筑物的性质以及对组织构造的支持作用作用,其对建筑物的随之有着良好的帮助。 2.3混凝土泵送的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因为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对混凝土泵的技术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在高层房屋建筑混凝土泵技术的使用当中,应当挑选适宜的比例,工程开工之前均应当依照相关设计配置不同级别的混凝土,在法定试验机构将级配试验做好,待测试报告出来后,依照配比做好相应试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按照试验结果执行。混凝土的泵送应当现在现场将混凝土泵机布置好,混凝土输送管道装备得当,将输送管道给予固定,通过泵进行水泥浆的传送,再进行泵送混凝土。 3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切入点,故此,做好准备工作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要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前,要先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勘察,根据勘察人员的勘察情况写成勘察报告,进而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之后,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对于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进而提前讨论,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第二,在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查。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前,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审核,对于采购施工材料的厂商进行排查,不合格的厂商进行淘汰,之后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审核,质检人员在进行施工材料的购进中,对施工材料的规格、品牌等进行记录,进而做好资料的整理,进而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 3.2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过程中,进行技术交底过程能够更好的确保施工的正常开展,在建筑工程当中,各个分项都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尤其是对于隐蔽性的工程,以及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在进行技术交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细致,确保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操作人员能够对于施工设计方案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是需要以合同文件当中的质量条款作为依据的。工程质量的好坏会涉及到材料、工艺以及维护等多个方面。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过程如果需要采取新型的技术和工艺,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不管程度如何,都应该认真对待,对其制定相关的处理方案。 3.3雨季施工的技术控制 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要形成相应的技术控制。尤其是在整个雨季施工的控制中要做好合力的工序安排。在为了防止浇筑混凝土出现天气影响的情况下,相应的做好各种雨具的形成时间,在做好相应防护工作的基础上,对于各种天气情况形成相应的准备。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合理地安排。在浇筑的过程中,注意天气预报的情况,在暴雨来临之前,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要加强电缆电线的施工检查以及加固方面的处理,对暴雨期间的电器设备使用情况,要对电源进行全部切断的处理,在保证施工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编织布的基础上,作为一些相应的机具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对整个雨季时候的施工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

方案-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

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