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执行标准

路灯执行标准
路灯执行标准

高杆灯技术要求技术规格书

一工作范围综述:

主要包括**基**米高杆灯的制造、运输、现场安装和调试(包括所有基础预埋件,如预埋法兰盘、预埋螺栓等)。

二、投标方所提供的高杆灯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GB)或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投标方应执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9-1987,GBJ17-1988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J135-1990

《优质素钢技术条件》 GB/T899-1988

《钢铁制品热镀层技术要求》 GB/T13912-1992

《焊接质量保证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12469-1990

《升降式高杆照明装置技术条件》 JT/T312-19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17-89

三、高杆灯技术参数

本次招标的高杆灯为电动/手动升降式。

1 灯杆

1)所有金属结构(不锈钢件除外)内外表面需热镀锌处理,现场无焊接现象;

2)灯杆不得有影响强度的裂纹、灰渣、焊瘤、弧坑和针状气孔,并且无折破和中断的缺陷;

3)灯杆采用多边形拔销杆,插接式结构

4)插接长度应大于插接处端直径的1.5倍

5)整体安装垂直度不大于千分之三;

6)高杆灯应在风速33米/秒时,摄像机传回的监控画面应保证控制室内操作人员正常观看;

7)杆体整体使用寿命30年以上;

8)灯杆箱门采用暗锁,杆底小门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9)除本身配备的防雷接地系统外,所有高杆灯小门内设等电位联结箱,箱内设6个等电位联结端子;

10)注明杆体材质、杆体的组成情况(节数、壁厚、上下直径)及重量;

2 高杆灯的升降系统;

1)高杆灯按照安装工业电视系统考虑,均采用单升降系统;

2)升降过程中对灯具及摄像机的冲击力量尽量小;

3)升降系统采用灯杆内置独立电动卷扬机构,卷扬机设有专门的止动锁定装置。

可通过线控实现5米外的远距离操作;

4)电动工具与卷扬机之间应装有可调式独立的扭矩限制器,以防止过载;

5)高杆灯采用电动升降机构,电动方式可以点动,断电时要求可以手动操作。

6)升降系统应采用高柔性不锈钢钢丝绳,要求设计安全系数不小于6;

7)升降系统不应对设置在杆体内的电气、监控系统造成损坏。

8)升降机构应设置防灯架脱落装置,保证在钢丝绳断裂时灯架及时卡住不脱落。

3 活动部分

1)灯盘应为钢质框架结构,经整体热浸锌防腐处理,要求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可方便的拆开,便于安装,所有连接件应为不锈钢材质;

2)灯盘预留摄像机安装孔(板);

2)灯排结构连接件、基础螺栓螺帽等均应为不锈钢材料;

3)灯盘为园形结构,照明均匀分布;

4)灯盘或摄像机到达使用位置时必须可靠定位,且定位系统所需的维护量应接近为零,灯盘上限位增加行程开关;

5)灯具或摄像机进行维护时的工作应在地面完成。

4 电气

1)高杆灯照明系统电气部分采用单基分相(三相)控制,每相各自设单独的断路器、接触器,接触器线圈采用AC 220V,每基高杆灯均可实现就地控制和集中远控;

2)电源:50Hz,交流三相五线制,380V/220V;

3)高杆灯的配电控制箱应具有超负荷、短路和漏电保护;

4)断路器、漏电保护器、接触器,断路器、接触器必须附带辅助触点,并且辅助触点必须引出到接线端子上;

5)高杆内的各种供电电缆和通讯电缆应通过专用卡具与钢丝绳可靠连接,随钢丝绳一同升降,自身不承受重量。照明供电电缆要求选用YC优质重型橡套电缆;

6)灯具和光源选用美国GE原装进口成套钠灯(非欧标产品,自带功率补偿,cos?≥0.9),每基高杆灯采用**盏**W灯,灯具质保期为五年,使用期为二十年以上,光源质保期为一年.

7)高杆灯应安装供维修用的400V、32A插座和230V、16A插座各一个,插座用断路器保护;

8) 灯杆顶部照明供电电缆与灯具电缆的连接应设接线盒,接线盒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

9)灯杆顶部设有驱动盘、防护罩和符合规范的避雷针,灯杆基础应预埋接地极,考虑监控的需要,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10)灯杆内应设监控系统、信号接线箱的位置和安装板;

四、提供文件:

1、投标方应提供有关高杆灯杆体强度、挠度等性能的详细计算书,以及电气控制详图;

2、投标方应提供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卷扬机安全使用鉴定、防爆检测报告、钢丝绳测验报告、钢材材质单、热浸镀锌合格证、等一系列认证、认可文件;

3、投标方应提供灯杆底部水平力、垂直力、弯矩的详细计算数据,并提供配套的基础及预埋件设计;

4、投标方应提供高杆灯的详细照度设计图及每基高杆灯的灯具安装及布置详图;

5、投标方应提供堆场每基高杆灯灯具的功率及详细的技术资料说明;

6、投标方应提供不同风速(45米/秒、33米/秒、16米/秒)情况下,安装摄像机位置的挠度及摆动周期数据(注明迎风面积),此数据应准确可靠,否则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损失由投标方单方面负责;

7、投标方应提供高杆灯基础条件图纸(由正规设计院出具)。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编号为CJJ45-2006

2 术语

2.0.1 城市道路urban road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和城市居民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

2.0.2 快速路express way

城市中距离长、交通量大、为快速交通服务的道路。快速路的对向车行道之间设中间分车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2.0.3 主干路major road

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2.0.4 次干路collector road

与主干路结合组成路网起集散交通作用的道路。

2.0.5 支路local road

次干路与居住区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

2.0.6 居住区道路residential road

居住区内的道路及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街巷。

2.0.7 常规照明conventional road lighting

灯具安装在高度通常为15m以下的灯杆上,按一定间距有规律地连续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两侧或中间分车带上进行照明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照明方式时,灯具的纵轴垂直于路轴,使灯具所发出的大部分光射向道路的纵轴方向。

2.0.8 高杆照明high mast lighting

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等于或大于20m的灯杆上进行大面积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

2.0.9 半高杆照明(也称中杆照明)semi—height lighting

一组灯具安装在高度为15~20m灯杆上进行照明的一种照明方式。当按常规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常规照明;按高杆照明方式配置灯具时,属高杆照明。

2.0.10 截光型灯具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0°~65°之间,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允许值分别为10cd/1000lm 和30cd/1000lm 的灯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

2.0.11 半截光型灯具semi-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与灯具向下垂直轴夹角在0°~75°之间,90°角和8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允许值分别为50cd/1000lm 和100cd/1000lm 的灯具。且不管光源光通量的大小,其在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

2.0.12 非截光型灯具non-cut-off luminaire

灯具的最大光强方向不受限制,90°角方向上的光强最大值不得超过1000cd 的灯具。

2.0.13 泛光灯floodlight

光束扩散角(光强为峰值光强的1/10 的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10°、作泛光照明用的投光器。通常可转动并指向任意方向。

2.0.14 灯具效率luminaire efficiency

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2.0.15 维护系数maintenance factor

照明装置使用一定时期之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安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

2.0.16 灯具的安装高度luminaire mounting height

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

2.0.17 灯具的安装间距luminaire mounting spacing

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距离。

2.0.18 悬挑长度overhang

灯具的光中心至邻近一侧缘石的水平距离,即灯具伸出或缩进缘石的水平距离。

2.0.19 灯臂长度bracket projection

从灯杆的垂直中心线至灯臂插入灯具那一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0.20 路面有效宽度effective road width

用于道路照明设计的路面理论宽度,它与道路的实际宽度、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等有关。当灯具采用单侧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一个悬挑长度。当灯具采用双侧(包括交错和相对)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实际路宽减去两个悬挑长度。当灯具在双幅路中间分车带上采用中心对称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就是道路实际宽度。

2.0.21 诱导性guidance

沿着道路恰当地安装灯杆、灯具,可以给驾驶员提供有关道路前方走向、线型、坡度等视觉信息,称其为照明设施的诱导性。

2.0.22 路面平均亮度average road surface luminance

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亮度的平均值。

2.0.23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overal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亮度与平均亮度的比值。

2.0.24 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longitudinal 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luminance

同一条车道中心线上最小亮度与最大亮度的比值。

2.0.25 路面平均照度average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按照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值。

2.0.26 路面照度总均匀度uniformity of road surface illumi-nance

路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

2.0.27 路面维持平均亮度(照度)maintained average lumi-nance(illuminance) of road surface

即路面平均亮度(照度)维持值。它是在计入光源计划更换时光通量的衰减以及灯具因污染造成效率下降等因素(即维护系数)后设计计算时所采用的平均亮度(照度)值。

2.0.28 灯具的上射光通比upward light ratio

灯具安装就位时,其发出的位于水平方向及以上的光通量占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的百分比。

2.0.29 眩光glare

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者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或细部的能力的视觉现象。

2.0.30 失能眩光disability glare

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但不一定产生不舒适感觉的眩光。

2.0.31 阈值增量threshold increment

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

2.0.32 环境比surround ratio

车行道外边5m宽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

2.0.33 交会区conflict areas

是指道路的出入口、交叉口、人行横道等区域。在这种区域,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车辆与固定物体之间的碰撞有增加的可能。

2.0.34 (道路)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of road surface)

单位路面面积上的照明安装功率(包含镇流器功耗)。

2.0.35 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

由主站监控的子站,按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

3 照明标准

3.1 道路照明分类

3.1.1 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城市道路照明可分为主要供机动车使用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和主要供非机动车与行人使用的人行道路照明两类。

3.1.2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应按快速路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为三级。

3.2 道路照明评价指标

3.2.1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应以路面平均亮度(或路面平均照度)、路面亮度均匀度和纵向均匀度(或路面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环境比和诱导性为评价指标。

3.2.2 人行道路照明应以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为评价指标。

3.3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

3.3.1 设置连续照明的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3.3.1 的规定。

3.3.2 在设计道路照明时,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诱导性。

3.3.3 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应考虑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中小城市可选择本标准表3.3.1 中的低档值。

3.3.4 对同一级道路选定照明标准值时,交通控制系统和道路分隔设施完善的道路,宜选择本标准表3.3.1中的低档值,反之宜选择高档值。

表3.3.1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标准值

级别 道路类型 路面亮度 路面照度 眩光限制阈值增量T1(%)最大初始值 环境比SR 最

小值

平均亮度Lav(cd/m2) 总均匀度Uo 最小值 纵向均匀度UL 最小值 平均照度Eav(lx)维持值

均匀度UE 最小值 Ⅰ 快速路、主干路(含

迎宾路、通向政府

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道路,位

于市中心或商业中

心的道路)

1.5/

2.0 0.4 0.7 20/30 0.4 10 0.5 Ⅱ 次干路

0.75/1.0 0.4 0.5 10/15 0.35 10 0.5 Ⅲ 支路

0.5/0.75 0.4 — 8/10 0.3 15 —

注: 1 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约30%。根据本标准附录A 给出的平均亮度系数可求出相同的路面平均亮度,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别需要的平均照度。

2 计算路面的维持平均亮度或维持平均照度时应根据光源种类、灯具防护等级和擦拭周期,按照本标准附录B 确定维护系数。

3 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

4 表中对每一级道路的平均亮度和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 “/”的左侧为低档值,右侧为高档值。

3.4 交会区照明标准值

3.4.1 交会区照明宜采用照度作为评价指标。交会区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

3.4.1 的规定。

表 3.4.1 交会区照明标准值

交会区类型

路面平均照度 E (lx),维持值 照度均匀度UE 眩光限制 主干路与主干路交会 30/50 0.4 在驾驶员观看灯具的方位角上,灯具在 80°和 90°高度角方向上的光强分别不得超过 30cd/1000lm 和10cd/1000lm

主干路与次干路交会

主干路与支路交会

次干路与次干路交会 20/30

次干路与支路

交会

支路与支路交

15/20

注: 1 灯具的高度角是在现场安装使用姿态下度量。

2 表中对每一类道路交会区的路面平均照度给出了两档标准值,“/”的左侧为低档照度值,右侧为高档照度值。

3.4.2 当各级道路选取低档照度值时,相应的交会区应选取本标准表3.4.1 中的低档照度值,反之则应选取高档照度值。

3.5 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

3.5.1 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混合使用的商业区、居住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3.5.1 的规定。

表3.5.1 人行道路照明标准值

夜间行人流量区域路面平均照度

Eav(lx),维持值路面最小照度

Emin(lx),维持值

最小垂直照度

Evmin(lx),维持值

流量大的道路商业区207.54

居住区1032

流量中的道路商业区1553

居住区7.5 1.5 1.5

流量小的道路商业区1032

居住区511

注: 最小垂直照度为道路中心线上距路面1.5m高度处,垂直于路轴的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的最小照度。

3.5.2 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机动车道没有分隔的非机动车道的照明应执行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标准;与机动车交通道路分隔的非机动车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度值的1/2。

3.5.3 机动车交通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人行道路照明,当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用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与非机动车道路相同。当人行道路与非机动车道路分设时,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非机动车道路的照度值的1/2,但不得小于5lx。

4 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4.1 光源选择

4.1.1 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应采用高压钠灯;

2 居住区机动车和行人混合交通道路宜采用高压钠灯或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

3 市中心、商业中心等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4 商业区步行街、居住区人行道路、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人行道可采用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细管径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

4.1.2 道路照明不应采用自镇流高压汞灯和白炽灯。

4.2 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4.2.1 机动车道照明应采用符合下列规定的功能性灯具:

1 快速路、主干路必须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

2 次干路应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3 支路宜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4.2.2 商业区步行街、人行道路、人行地道、人行天桥以及有必要单独设灯的非机动车道宜采用功能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灯具。当采用装饰性灯具时,其上射光通比不应大于25%,且机械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实验》GB7000.1 的规定。

4.2.3 采用高杆照明时,应根据场所的特点,选择具有合适功率和光分布的泛光灯或截光型灯具。

4.2.4 采用密闭式道路照明灯具时,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环境污染严重、维护困难的道路和

场所,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灯具电器腔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43。

4.2.5 空气中酸碱等腐蚀性气体含量高的地区或场所宜采用耐腐蚀性能好的灯具。

4.2.6 通行机动车的大型桥梁等易发生强烈振动的场所,采用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实验》GB7000.1 所规定的防振要求。

4.2.7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宜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功率较小的光源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4.2.8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镇流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5 照明方式和设计要求

5.1 照明方式

5.1.1 道路照明设计应根据道路和场所的特点及照明要求,选择常规照明方式或高杆照明方式。

5.1.2 常规照明灯具的布置可分为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双侧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和横向悬索布置五种基本方式(图5.1.2)。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宽度及照明要求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灯具的悬挑长度不宜超过安装高度的1/4,灯具的仰角不宜超过15°;

2 灯具的布置方式、安装高度和间距可按表5.1.2 经计算后确定。

表 5.1.2 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与灯具的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

配光类型截光型半截光型非截光型

布置方式

安装高度H(m) 间距 S(m) 安装高度H(m) 间距S(m) 安装高度H(m) 间距S(m) 单侧布置H≥Weff S≤3H H≥1.2Weff S≤3.5H H≥1.4Weff S≤4H

双侧交错布置H≥0.7 Weff S≤3H H≥0.8Weff S≤3.5H H≥0.9Weff S≤4H

双侧对称布置H≥0.5 Weff S≤3H H≥0.6Weff S≤3.5H H≥0.7Weff S≤4H 注: Weff为路面有效宽度(m)。

5.1.3 采用高杆照明方式时,灯具及其配置方式,灯杆安装位置、高度、间距以及灯具最大光强的投射方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可按不同条件选择平面对称、径向对称和非对称三种灯具配置方式(图5.1.3)。布置在宽阔道路及大面积场地周边的高杆灯宜采用平面对称配置方式;布置在场地内部或车道布局紧凑的立体交叉的高杆灯宜采用径向对称配置方式;布置在多层大型立体交叉或车道布局分散的立体交叉的高杆灯宜采用非对称配置方式。无论采取何种灯具配置方式,灯杆间距与灯杆高度之比均应根据灯具的光度参数通过计算确定;

2 灯杆不得设在危险地点或维护时严重妨碍交通的地方;

3 灯具的最大光强投射方向和垂线交角不宜超过65°;

4 市区设置的高杆灯应在满足照明功能要求前提下作到与环境协调。

5.2 道路及与其相连的特殊场所照明设计要求

5.2.1 一般道路的照明一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常规照明方式,并应符合本标准第5.1.

2 条的规定;

2 在行道树多、遮光严重的道路或楼群区难以安装灯杆的狭窄街道,可选择横向悬索布置方式;

3 路面宽阔的快速路和主干路可采用高杆照明方式,并应符合本标准第5.1.3 条的规定。

5.2.2 平面交叉路口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面交叉路口的照明水平应符合本标准第3.4 节的规定,且交叉路口外5m 范围内的平均照度不宜小于交叉路口平均照度的1/2;

2 交叉路口可采用与相连道路不同色表的光源、不同外形的灯具、不同的安装高度或不同的灯具布置方式;

3 十字交叉路口的灯具可根据道路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单侧布置、交错布置或对称布置等方式。大型交叉路口可另行安装附加灯杆和灯具,并应限制眩光。当有较大的交通岛时,可在岛上设灯,也可采用高杆照明;

4 T 形交叉路口应在道路尽端设置灯具(图5.2.2-1);

5 环形交叉路口的照明应充分显现环岛、交通岛和路缘石。当采用常规照明方式时,宜将灯具设在环形道路的外侧(图 5.2.2-2)。通向每条道路的出入口的照明应符合本标准第3.4 节的要求。当环岛的直径较大时,可在环岛上设置高杆灯,并应按车行道亮度高于环岛亮度的原则选配灯具和确定灯杆位置。

5.2.3 曲线路段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半径在1000m 及以上的曲线路段,其照明可按照直线路段处理;

2 半径在1000m以下的曲线路段,灯具应沿曲线外侧布置,并应减小灯具的间距,间距宜为直线路段灯具间距的50%~70%(图 5.2.3-1),半径越小间距也应越小。悬挑的长度也应相应缩短。在反向曲线路段上,宜固定在一侧设置灯具,产生视线障碍时可在曲线外侧增设附加灯具(图5.2.3-2);

3 当曲线路段的路面较宽需采取双侧布置灯具时,宜采用对称布置;

4 转弯处的灯具不得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图5.2.3-3);

5 急转弯处安装的灯具应为车辆、路缘石、护栏以及邻近区域提供充足的照明。

5.2.4 在坡道上设置照明时,应使灯具在平行于路轴方向上的配光对称面垂直于路面。在凸形竖曲线坡道范围内,应缩小灯具的安装间距,并应采用截光型灯具。

5.2.5 上跨道路与下穿道路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常规照明时应使下穿道路上设置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亮度(或照度)和上跨道路两侧的灯具在下穿道路上产生的亮度(或照度)能有效地衔接,该区域的平均亮度(或照度)及均匀度应符合规定值。下穿道路上安装的灯具应为上跨道路的支撑结构提供垂直照度;

2 大型上跨道路与下穿道路可采用高杆照明,并应符合本标准第5.1.

3 条的要求。

5.2.6 立体交叉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诱导性;

2 应提供干扰眩光的环境照明;

3 交叉口、出入口、并线区等交会区域的照明应符合本标准第3.

4 节的规定。曲线路段、坡道等交通复杂路段的照明应适当加强;

4 小型立交可采用常规照明。大型立交宜优先采用高杆照明,并应符合本标准第 5.1.3 条的要求。

5.2.7 城市桥梁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和与其连接的道路照明一致。当桥面的宽度小于与其连接的路面宽度时,桥梁栏杆、缘石应有足够的垂直照度,在桥梁的入口处应设灯具;

2 大型桥梁和具有艺术、历史价值的中小型桥梁的照明应进行专门设计,应满足功能要求,并应与桥梁的风格相协调;

3 桥梁照明应限制眩光,必要时应采用安装挡光板或格栅的灯具;

4 有多条机动车道的桥梁不宜将灯具直接安装在栏杆上。

5.2.8 人行地道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天然光充足的短直线人行地道,可只设夜间照明:

2 附近不设路灯的地道出入口,应设照明装置;

3 地道内的平均水平照度,夜间宜为15lx,白天宜为50lx。并应提供适当的垂直照度。

5.2.9 人行天桥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跨越有照明设施道路的人行天桥可不另设照明,紧邻天桥两侧的常规照明的灯杆高度、安装位置以及光源灯具的配置,宜根据桥面照明的需要作相应调整。当桥面照度小于2lx、阶梯照度小于5lx 时,宜专门设置人行天桥照明;

2 专门设置照明的人行天桥桥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lx,阶梯照度宜适当提高,且阶梯踏板的水平照度与踢板的垂直照度的比值不应小于2:1;

3 应防止照明设施给行人的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眩光。

5.2.10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交叉口的照明应使驾驶员能在停车视距以外发现道口、火车及交叉口附近的车辆、行人及其他障碍物;

2 交叉口的照明方向和照明水平应有助于识别装设在垂直面上的交通标志或路面上的标线。灯光颜色不得和信号颜色混淆;

3 交叉口轨道两侧道路各30m 范围内,路面亮度(或照度)及其均匀度应高于所在道路的水平,灯具的光分布不得给接近交叉口的驾驶员和行人造成眩光。

5.2.11 飞机场附近的道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飞机场附近的道路照明不应与机场跑道上的灯光信号系统以及场地照明混淆;

2 在设计该地区的道路照明时,应符合航空部门有关规定,并应与其取得联系。

5.2.12 铁路和航道附近的道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道路照明的光和色不得干扰铁路、航道的灯光信号和驾驶员及领航员的视觉;

2 当道路照明灯具处于铁路或航道的延长线上时,应与铁路或航运部门取得联系;

3 当道路与湖泊、河流等水面接界,且灯具为单侧布置时,宜将灯杆设在靠水的一侧。

5.2.13 天文台附近的道路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路面上的亮度(或照度)应降低一级标准;

2 路面应采用深色沥青材料铺装,不得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3 必须采用上射光通比为零的道路照明灯具。

5.2.14 对有照明设施且平均亮度高于1.0cd/m道路(或路段)与无照明设施的道路(或路段)相连接,且行车限速高于50km/h 时,应设置过渡照明。

5.2.15 植树道路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新建道路种植的树木不应影响道路照明;

2 扩建和改建的道路,应与园林管理部门协商,对影响照明效果的树木进行移植;

3 在现有的树木严重影响道路照明的路段可采取下列措施:

(1)修剪遮挡光线的枝叶;

(2)改变灯具的安装方式,可采用横向悬索布置或延长悬挑长度;

(3)减小灯具的间距,或降低安装高度。

5.2.16 居住区道路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居住区人行道路的照明水平应符合本标准第3.5.1 条的要求;

2 灯具安装高度不宜低于3m。不应把裸灯设置在视平线上;

3 居住区及其附近的照明,应合理选择灯杆位置、光源、灯具及照明方式;在居室窗户上产生的垂直照度不得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

5.2.17 人行横道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平均水平照度不得低于人行横道所在道路的1.5 倍;

2 人行横道应增设附加灯具。可在人行横道附近设置与所在机动车交通道路相同的常规道路照明灯具,也可在人行横到上方安装定向窄光束灯具,但不应给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眩光。可根据需要在灯具内配置专用的档光板或控制灯具安装的倾斜角度;

3 可采用与所在道路照明不同类型的光源。

5.3 道路两侧设置非功能性照明时的设计要求

5.3.1 机动车交通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绿化带、人行天桥、行驶机动车的桥梁、立体交叉等处设置装饰性照明时,应将装饰性照明和功能性照明结合设计,装饰性照明必须服从功能性照明的要求。

5.3.2 应合理选择装饰性照明的光源、灯具及照明方式。装饰性照明亮度应与路面及环境亮度协调,不应采用多种光色或多种灯光图式频繁变换的动态照明,应防止装饰性照明的光色、图案、阴影、闪烁干扰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

5.3.3 设置在灯杆上及道路两侧的广告灯光不得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和妨碍对交通信号及辨认。

6 照明供电和控制

6.1 照明供电

6.1.1 城市道路照明宜采用路灯专用变压器供电。

6.1.2 对城市中的重要道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广场等区段的照明应采用双电源供电。每个电源均应能承受100%的负荷。

6.1.3 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灯具端电压应维持在额定电压的90%~105%。

6.1.4 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电网络是设计应符合规划的要求。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不宜大于70%。宜采用地下电缆线路供电,当采用架空线路时,宜采用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2 变压器应选用结线组别为D,yn11 的三相配电变压器,并应正确选择变压比和电压分接头;

3 应采取补偿无功功率措施;

4 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6.1.5 配电系统中性线的截面不应小于相线的导线截面,且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

6.1.6 道路照明配电回路应设保护装置,每个灯具应设有单独保护装置。

6.1.7 高杆灯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配置避雷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的规定。

6.1.8 道路照明供电线路的人孔井盖及手孔井盖、照明灯杆的检修门及路灯户外配电箱,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

6.1.9 道路照明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宜采用TN-S 系统或TT 系统,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配电及控制箱屏等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6.2 照明控制

6.2.1 道路照明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并应根据天空亮度变化进行必要修正。宜采用光控和时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6.2.2 道路照明采用集中遥控系统时,运动终端宜具有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开关路灯的控制功能和手动控制功能。

6.2.3 道路照明开灯时的天然光照度水平宜为30lx,次干路和支路宜为20lx。

7 节能标准和措施

7.1 节能标准

7.1.1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应以照明功率密度(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

7.1.2 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大于表7.1.2 的规定。

注: 1 本表仅适用于高压钠灯,当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时,应将表中对应的LPD 值乘以1.3。

2 本表仅适用于设置连续照明的常规路段。

3 设计计算照度高于标准值时,LPD 值不得相应增加。

7.2 节能措施

7.2.1 应按本标准第3 章有关条款的规定,合理选定照明标准值。

7.2.2 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提出多种符合照明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节约能源的最佳方案。

7.2.3 照明器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光源及镇流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能效标准规定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2 选择灯具时,在满足灯具相关标准以及光强分布和眩光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常规道路照明灯具效率不得低于70%;泛光灯效率不得低于65%。

7.2.4 气体放电灯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85。

7.2.5 除居住区和少数有特殊要求的道路以外,在深夜宜选择下列措施降低路面亮度(照度):

1 采用双光源灯具,深夜时关闭一只光源;

2 采用能在深夜自动降低光源功率的装置;

3 关闭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但不得关闭沿道路纵向相邻的两盏灯具。

7.2.6 应选择合理的控制方式,并应采用可靠度高和一致性好的控制设备。

7.2.7 应制定维护计划,宜定期进行灯具清扫、光源更换及其他设施的维护。

附录 A 路面亮度系数和简化亮度系数表

附录 B 维护系数

B.0.1 道路照明的维护系数为光源的光衰系数和灯具因污染的光衰系数的乘积。根据目前我国常用道路照

明光源和灯具的品质及环境状况,以每年对灯具进行一次擦拭为前提,维护系数可按表B.0.1 确定。

表B.0.1 道路照明的维护系数

灯具防护等级维护系数

>IP540.70

≤IP540.65

扩展阅读:

1.https://www.360docs.net/doc/962898766.html,/joyscene

一、高杆灯的介绍

高杆灯:一般指15米以上钢制柱型灯杆和大功率组合式灯架构成的新型照明装置。它由灯头、内部灯具电气、杆体及基础部分组成。灯头造型可根据用户要求、周围环境、照明需要具体而定;内部灯具多由泛光灯和投光灯组成,光源采用NG400高压钠灯,照明半径达60米。杆体一般为圆柱型独体结构,用钢板卷制而成,高度为25—40米指25米以上钢制柱型灯杆和大功率组合式灯架构成的新型照明装置。它由灯头、内部灯具电气、杆体及基础部分组成。灯头造型可根据用户要求、周围环境、照明需要具体而定;内部灯具多由泛光灯和投光灯组成,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

和金卤灯。,照明半径达60米。杆体一般为圆柱型独体结构,用钢板卷制而成,高度为15—40米。

三、高杆灯的使用场所:

高杆灯的使用范围:城市广场、车站、码头、货场,公路,体育场、立交桥。

四、高杆灯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升降式和非升降式。升降式主杆高度一般是18米以上,电动升降操作方便,灯盘升至工作位置后,能自动将盘自动脱、挂沟,钢丝绳卸和。

升降式高杆灯设手动和电动两种升降控制方式,使灯盘可以安全可靠地降到离地面2.5米处,方便维护工作。手动遥控装置引出线的长度为10米,操作人员在5米处遥控灯盘的升降,这样可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升降式高杆灯还配备一段备用电缆,当灯盘降至最低位置时,该电缆一端插入电气控制系统的插座内,另一端插入灯盘上的接线盒内,如此就能对灯盘直接供电,检修灯具。

升降式高杆灯所有灯具的密封等级为IP65国际标准,以防止尘土、雨水的浸入,保证灯泡的使用寿命。灯具的材料一般采用耐腐蚀性好的铝合金板和不绣钢。

五、高杆灯升降原理:

在升降式高杆灯底部的长方形内腔中,除了安装电气控制系统外还安装电动机等升降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灯杆内部,可避免恶劣的室外环境导致升降运动的故障。电气控制系统中设有各种电路过载保护装置。系统中的电路的导电体广泛采用铜基镀银,以保证电气连接的良好接触。升降式高杆灯的升降系统是通过电动机、(电磁制动式)蜗轮蜗杆减速器、安全联轴器、主钢丝绳、副钢丝绳、分绳器及动滑轮组等部件驱动灯盘的升降。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自锁能力强,传动紧凑,传动比很大,为了减小蜗轮、蜗杆变速比,减小上升扭矩,特别增加了一组动滑轮,使灯盘的升降速度小于0.2米/秒。主钢丝绳通过分绳器与灯盘副钢丝绳相连,可避免由于主钢丝的拉伸而造成副钢丝的缠绕。主、副钢丝绳均采用高强度耐腐蚀6*19型不旋转镀锌钢丝绳。升降滑轮组都采用经过热镀锌处理的A3钢支架、不锈钢轴、铜滑轮,确保在正常大气条件下不锈蚀运转灵活。各种紧固件垫圈、卡圈等零件也都采用热镀锌件或不绣钢。灯盘上设有6组导向滑轮组及三组以上制动装置,在灯盘的提升或下降过程中呈120度分布的导向轮沿灯杆表面滚动,保证灯盘不产生摆动。灯盘的导向轮与灯杆表面接触的工作部分表面采用橡胶热压合工艺。为了充分保证灯盘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车,灯盘上升、下降运动都装性能可靠的限位开关,并设有超行程保护。高杆灯灯盘的升降是靠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为了安全防盗,长方形空腔配有密封门,密封门上装有特制的门锁。

智慧路灯智慧照明管理系统

目录 一概述 (3) 1.1背景介绍 (3) 1.2需求概述 (4) 1.3智慧路灯解决方案概述 (5) 1.4智慧路灯系统功能概述 (5) 二方案总体设计 (14) 2.1系统总体架构 (14) 2.1.1设计思想 (14) 2.1.2设计原则 (14) 2.2系统结构 (15) 2.2.1智能照明——打造绿色创新园区 (15) 2.2.2信息发布——共筑园区信息发布平台 (17) 2.2.3智慧安防——出入车辆/人员管理 (18) 2.2.4视频智能监控 (18) 2.2.5无线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 (21) 2.2.6安全城市——一键呼叫 (22) 2.3系统功能概述 (23) 2.3.1系统结构图 (23) 2.3.2系统功能 (23) 2.3.3系统特点 (24) 2.3.4系统基本功能组成 (24) 三新疆伊宁市智慧路灯初步布局方案 (27) 3.1伊宁市智慧路灯布局 (27) 3.2伊宁市智慧路灯初步配置表 (28) 3.3智慧路灯控制中心 (28) 3.3.1总控中心硬件组成 (30) 3.3.2监控中心软件 (30) 3.3.3智能远程监控终端控制器(集中控制器) (30) 3.3.4单灯控制器 (32) 四光纤通信规划 (34) 4.1项目网络通信系统 (34)

4.1.1项目网络通信需求分析 (34) 4.1.2项目网络通信系统架构 (34) 4.1.3网络通信系统拓扑图 (34) 4.1.4主干网络通信系统 (35) 4.1.5设备间网络通信 (36) 4.1.6网络系统设备接入规划 (37) 五CPE无线覆盖通信规划 (37) 六系统工程施工遵循规范 (39) 6.1工程施工注意事项 (39) 6.2施工组织设计 (39) 七工程验收 (39) 7.1验收内容 (39) 7.2验收标准 (39) 八质量保障、售后服务及培训 (40) 8.1服务期限及人员 (40) 8.2技术支持与服务 (40) 8.3电话支持与服务 (40) 8.4现场维护服务 (40) 8.5设备维修服务 (41) 8.6人员培训 (41) 一概述 1.1背景介绍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变得更智慧。 智慧路灯是智慧城市概念下的产物。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利用路灯逐步智慧升级打造的物联网信息化网络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拓展城市智慧化的管理服务。 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智慧照明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智慧城市还处于初步阶段,系统构建太复杂,城市照明是最佳的一个落脚点。 智慧路灯可以融入信息交互系统和城市网络化管理的监控体系之中,而且作为

城市道路路灯照明设计说明

道路照明设计总说明 设计规范及依据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安全要求》IEC 60598-2-3:2002 《广东省LED路灯地方标准》(DB44/T609-2009) 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GB/T24907-2010 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12】113号印发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 道路照明工程概况 工程范围: 本次设计为xxxxx路灯工程,路长约为xxxxm。 道路设计路面沥青路面,路幅总宽为31m。 道路标准断面为:米人行道+米道+米车行道+米人行道 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路面平均亮度:Lav≮(Cd/m2)(维持值) (3)路面亮度均匀度:Lmin/Lav≮(维持值) (4)路面平均照度:Eav≮15(lx)(维持值) (5)路面照度均匀度:Emin/Eav≮(维持值) (6)眩光限制:采用半截光型配光灯具 (7)诱导性:好 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灯具布置: 本工程道路沿线机动车道照明均采用双侧对称布置方式,灯杆立于道路两侧人行道,灯杆杆中心离机动车道路边缘石,悬挑长度为。机动车道照明采用单臂双头的LED灯,灯具安装高度13m,灯源功率2×120W;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照明采用单臂单头的LED灯,灯具安装高度6m,灯源功率45W;所有灯具建议采用半截光型进口灯具,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路灯灯杆采用钢质锥形杆,并且应该采用热浸镀锌或铝材喷涂对灯杆和灯臂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本工程照明灯具灯杆间距原则上为30m,实施时应根据公交车站、交叉路口等分布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LED路灯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GBT24907-2010《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且应当符合《广东省LED路灯地方标准》(DB44)中LED路灯参数要求。 供电设施: 本设计采用10KV电源环网供电及配电,并由路灯行业管理部门最终确定10KV电源接入点位置。10KV高压外线工程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供电部门设计。本工程设置1座露天安装方式的路灯专用箱式变电站,要求其配置温显及防凝露装置。考虑到交通信号灯及将来沿线公共照明与公共市政设施的用电要求,路灯箱变容量取120KVA。本工程设置三遥式节能型控制器1台。施工前,请先报供电部门确定高压线接入位置。 配线选型和敷设: 低压供电方式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选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全线穿管埋设。保护管在人行道下采用穿电缆用PE(?63)硬塑线管埋地敷设,离人行道边线;过街处采用外套承压玻璃钢管。保护管埋设深度:人行道下,车行道下,局部地段可视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玻璃钢管两端均设电缆检修井。 配电系统选用TN-S接地制式,每根路灯电杆须可靠接地。除接地干线始端与变压器接地连接外,每支路灯及线路的末端还需重复接地,同时采用Φ16钢筋把每支路灯相连并构成环形接线,其变压器工作接地及重复接地,电阻R≯4Ω的所有灯具均自带避雷小针,防止直击雷。配线到每个照明器的连线均采用双塑绝缘铜芯电线。 施工注意事项 本照明工程实施时,应要求灯具生产商作照度复核计算,并提供相关数据,本设计要求沿线照明效果:平均照度(维持值)不小于15lx,均匀度不小于。 本设计中机动车道单臂路灯电杆高度暂定为米、灯臂长为米,实际灯杆高度及灯臂长实施时可稍微调整。灯型必须由业主确认后方可进行调整。 灯具生产商应向灯杆制造商提供灯具安装仰角及安装口径,试灯后应进行照度实测复核。 电缆敷设时不经同意不允许开断施工,电缆对接应采用电缆附件加热压缩绝缘工艺。 路灯箱变基础应根据箱变制造商提供的基础设计图施工。 路灯箱变的最终位置确定,业主应同路灯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做好协商工作,设计已根据现场实地情况及路灯供配电要求作了相关的备用预埋管设计,业主必须在横穿管施工前落实好路灯箱变定点工作。 本工程实施所用器具和材料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必要时可增加工地现场的抽样实测。 本工程应实施施工招投标和施工监理制,任何对设计方案的修改都必须得到设计方的认可方能实施。 应配合桥梁于隧道施工做好电缆保护管及灯座的预埋与预制工作。 平面图中所注“A,B,C”为该路灯的接线相序。 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光源要求及照度计算 光源要求:LED效率>90lm/W,灯具效率>88%,平均寿命>50000小时,显色指数>75。 机动车道平均照度:Eav=N*^*U*K/D*B=1x21600**30*=>15Lx,满足规范要求。 经计算,人行道平均照度:Eav=N*^*U*K/D*B=1*4050**30*=>10Lx;满足规范要求。 经计算,机动车道LPD值为:LPD=m2

智慧路灯解决方案

智慧路灯综合解决方案 城市道路智慧照明呼之欲出

智慧照明,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城市传感器、电力线载波 /ZIGBEE通信技术和无线GPRS/CDMA通信技术等,将城市中的路灯串联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具有根据车流量、时间、天气情况等条件设定方案自动调节亮度、远程照明控制、故障主动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智慧路灯可以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大幅节省电力资源,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降低维护和管理成本并利用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对海量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包括民生、环境、公共安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得城 市道路照明达到“智慧”状态。 智慧路灯是智慧城市的最佳入口和服务端口 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路灯,是最密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便于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智慧路灯未来是物联网重要的信息采集来源,城市智慧路灯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入口,可促进智慧市政和智慧城市在城市照明业务方面的落地,实现城市及市政服务能力的提升。 政策频出,大力推广智慧照明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智慧城市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智慧城市新政频出,我国多个城市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高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路灯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仍然会得到政策支持。 目录 1. 城市道路智慧照明 (4) 智慧路灯是智慧城市的最佳入口和服务端口 (9) 2. 我国路灯规模巨大 (12) 路灯存量巨大且稳定增长 (12)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推进路灯建设 (14) 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加快路灯的基础设施建设 (15) 3. 智慧照明技术比较和效益分析 (17) 电力载波和ZIGBEE通讯 (17) 城市道路智慧照明建设效益明显 (20) 政策频出,大力推广智慧照明 (21)

公园路灯设计规划方案.docx

景观路灯设计 园区路灯景观的作用 作为园区中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既提供照明的功能,还具有 白天与夜晚双重景观作用:白天,路灯作为园区家具,对提升园区品位有很大 的影响:夜晚,路灯清晰地勾勒出园区的第二轮廓线。更重要的是,路灯为园 区游客创造了安全,舒适的夜晚交往环境,促进了园区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园区景观的塑造离不开灯光,特别夜晚景观与路灯和景观照明息息相关。 与景观照明不同,路灯对园区景观的作用首先在于其功能性,即路灯的照明效果——照度和亮度,眩光控制,诱导性,光色等指标以及由它们所构成的人工 照明环境;其次,路灯本身的艺术性,级路灯的园区家具属性——造型,高度,色彩,布置方式和内容也是园区景观的重要影响因素。 路灯布局的设计 根据曼陀山庄的主要道路的形状和树木遮挡的情况,路灯间距采用 15 米间距(有些灯会根据遮光情况稍作调整),灯杆高 4 米,加上太阳能板一共高 米,路灯灯杆距离道路距离为 30~80 厘米(视具体情况而定)还有些路段由于 树木生长太高,因此,决定不装路灯。 路灯样式的设计 因为公园不同于住宅区,所以路灯的样式不能选择高雅或者复杂的样式, 还要考虑到公园的景观特点,因此,路灯的样式应该简约大方,颜色较为艳丽。综合多方面以及美观的考虑,推荐以下几个样式供选择参考 1、花坛中间的多灯头大功率路灯 2、太阳能 xx: 3、园区道路路灯 4、太阳能路灯 智能路灯控制

路灯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和一些传感器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其主要功能为对太阳能电池板给蓄电池充电过程进行控制,保护蓄电池,使蓄电池能够有最长的寿命。 *对灯光进行调节,通过计算机程序使灯光强度按照一定规律变化,以增加夜间路灯点缀花园的视觉效果。 *增加其他的功能,比如能够自动感应人的靠近,如果有人靠近的话,路灯自动点亮,并缓慢闪烁,人走之后延时十分钟自动熄灭。*能够根据不同时刻来调整灯亮的方式,或者调节等的亮度以节省电能的消耗,控制器通过判断时间(暂定为下午五点半,因为冬天下午五点半天已经黑了)和光线的亮度低于某一值时,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就将灯打开,在晚上十点半以后自动熄灯。

调研诗城西路路灯实施施工图设计说明

cheng 路灯施工图设计说明 1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奉节县城市道路、管网整治及完善工程已进入到三期工程,截止2013年,已经完成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项目范围的划分:本次奉节县城市道路、管网整治及完善工程(三期)包括了平湖街、布谷巷、报国路、新竹巷、彩云街及彩云街支路、诗仙西路、明月巷、诗仙东路、草鞋街,项目总长11.5公里,详见项目位置图。 (2)项目内容 本项目设计范围为诗城西路(2327.998m),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含病害整治)、人行道铺装透水地砖和青石路沿石、地下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建设、垃级筒更新、树圈设置、路灯改造更新、完善消防设施、更新标志标线标牌工作。 本次设计为路灯改造项目,原有路灯灯具设置在道路边上的电线杆上,现根据实际调查以及业主要求,沿道路重新设置路灯灯杆,路灯供电主线沿道路敷设。待城市供电线缆下地工程实施后再实施本次设计的路灯工程,以防路灯灯杆与原有电线杆出现线路碰撞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本册为路灯施工图设计,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路面为沥青混泥土路面,双向2车道。标准车行道宽度7.5米。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上阶段批复意见 意见:路灯均采用LED光源。 2.2上阶段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执行情况 执行情况:已把所有涉及到高压钠灯的内容进行修改,设计光源选择与原高压钠灯相对应效果的LED光源。 2.3主要规范及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5)《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7)重庆路威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甲方(奉节县信达市政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书; (8)业主提供的1:500项目区域地形图; (9)我公司现场实际情况调查资料。 3设计范围 (1)道路照明系统。 (2)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 (3)道路照明防雷及安全接地系统。 4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

路灯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灯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涪陵区武陵山至太阳坳森林防火通道工程K0+000~K1+928、375段建设项目。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设计全长约为1928、375米,双向4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18米=2 m(人行道)+7m(车行道)+7m(车行道)+2m(人行道)。本图纸应与道路、给排水、电气等其它专业图纸一并配套使用。 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2、1上阶段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执行情况 上阶段初步设计审查无意见。 2、2主要规范及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5)《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7)设计合同及委托书 (8)本公司道路专业提供得相关资料及图纸 3设计范围 (1)道路照明系统。 (2)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 (3)道路照明防雷及安全接地系统。 4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 (1)考虑低压供电电缆得电压损失(保证其末端电压不低于始端电压得95%),供配电系统经济性以及预留用电负荷,本项目设置3个户外环网结线箱式变电站。变电站高压进线电压为10KV,由就近得城区供电网络引来,出线采用220/380V电源,三相五线制配电。10KV外线由业主委托电力部门进行专项设计。 (2)本次设计B1#户外箱变容量为63KVA,设置在武太路道路桩号K1+430道路左侧人行道外侧,详见路灯工程平面图DS-04。B1#箱变供电范围K1+040到K1+928、375全长路段以及武石路道路桩号K0+000到K0+170,供应道路照明用电并预留容量供后期广告与景观照明用电。 本次设计B3#户外箱变容量为63KVA,设置在武太路道路桩号K0+540道路左侧人行道外侧,详见路灯工程平面图DS-04。B3#箱变供电范围K0+000到K1+040全长路段,供应道路照明用电并预留容量供后期广告与景观照明用电。 (3)户外箱式变电站防护等级不低于IP56。变压器负荷率按70%计。 (4)无功补偿:所有路灯灯具均设单灯功率因数补偿至0、85以上,在箱变内再设集中补偿,补偿后得功率因数达到0、92。 (5)路灯控制:前期采用时间控制与手动控制相结合得方式,并预留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类型与照明处协商后决定,路灯控制后期统一接入路灯管理处得四遥控制系统,在箱变内预留控制器得位置。 (6)节能标准与措施: a、该项目为城市次干路,照明设计标准: Eav=15LX , Uo=0、4 , UL=0、5 ,TI<=10, LPD<=0、7w/m2。计算得实际功率密度LPD=0、69/m2(包含镇流器功耗),Eav=16、25lx。 b、本工程采用PT智能照明控制新型节能技术,采用上半夜稳压节能,下半夜降压减流节能, 要求节能效率不得小于20%,解决了夜间过压照明造成得能源浪费,并有效地延长灯具得使用寿命,在不同时段设置不同得照度标准,解决了在传统得间隔关灯方式夜间照度不均匀得问题,该系统配备远程通信接口,供管理处远程四遥控监控,在箱变内统一安装。 c、当PT智能照明系统出现故障时,采用备用节能设计半夜间隔关灯方式,(关掉不超过半数得灯具),以节约电能。在仅全夜灯运行方式下,保证在道路得直线段,路面亮度不低于所有灯具全开时得50%,道路交叉口,路面亮度不低于所有灯具全开时得100%。 d、选用高效节能镇流器。 e、光源采用高光效、寿命长得高光通钠灯。 设计选用LU-HO-250W、LU-HO-150W、LU-HO-100W高光通钠灯进行照度计算,光源技术参数

城市路灯智慧照明系统的设计

城市路灯智慧照明系统的设计 摘要:笔者主要从智慧照明相关技术、智慧照明系统设计等几方面概述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关键词:智慧照明;路灯照明;设计 一、智慧照明相关技术 1. CED照明光源与驱动技术 (1)新型 CED(Control Effcient Discharge)光源简介 节能照明光源目前主要是集中在了 LED 节能光源产品的研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实验,人们发现 LED 在白光照明中显色性偏低,给人眼带来刺眼的不舒服感官,而且 LED 产品的光衰比较严重,在路灯照明的实践中人们已经逐渐发现了 LED 产品的诸多不足之处。黑龙江省工大国鑫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年研究的光学技术成果,研发的新型高效节能CED 光源,是对普通氙气金卤灯基础上深层开发的双电弧氙气灯,具有高效、智慧、高显色、宽色温、长寿命、有效光效高、光污染小、透雾性好、均光性强、价格优等显著特点。 采用新型高效 CED 节能照明系统光效可达 100Lm/w 以上,比高压钠灯节电70%,比 LED 灯节点 10%以上,但成本仅为 LED 灯的 60%。CED 的有效光效大于钠灯和 LED 灯,因此在大功率照明方面,对比效果见图 1-1。 图 1-1 CED 光效对比图 (2)CED 电源驱动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电感式镇流器对电网造成严重污染,黑龙江省工大国鑫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 CED 照明系统专门设计的智能型节能电源系统具有多项独有技术。 CED 专用高效电子镇流器,系统整体效率可达 93%,远远高于钠灯所用的电感式镇流器,在节能方面单此一项可节电 20%-30%。 动态节能照明电源采用国际最新电力电子技术,通过 AC-AC 矩阵变换实现合理功率控制与分配以达到节能目的。采用“光控+时控”的混合控制策略,由嵌入于控制电路中的智能化控制软件调节 PWM 控制信号的占空比,进而调节设备输出的电能量幅值,实现按需照明、智能照明、人性照明。 2. 短距离无线组网技术 目前,短距离无线组网主要技术是 Zig Bee 技术,它以 IEEE 802.15.4 协议为基础。工作在 2.4GHz 频段数据传输速率为 250kbps/s,标准传输距离为 75m。 本项目使用 Zig Bee 技术实现路灯末端控制传输,优势在于通讯频段多,组网能力强,无通讯费用,Zig Bee 技术低成本、功耗低。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实现多种路灯控制方式。 二、智慧照明系统需求分析 1. 控制设备组网分析 控制设备组网方式,采用两级网络结构。控制终端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Zig Bee 技术,实现近距离无线组网,主控制器与服务器之间采用 GRPS 网络实现远程网络传输。这样的网络结构设计,一方面发挥了 Zig Bee 网络低成本的优势,同时解决了 Zig Bee 无线网络传输距离有限的问题。基于两级网络结构,整体城市路灯被分为若干个 Zig Bee 区域网络,每个 Zig Bee 网络控制几十个路灯,覆盖若干个

智能路灯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五章详细设计 5.1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 5.1.1 模块描述 本模块主要是完成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用来使单片机能正常工作,由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组成。 5.1.2 单片机元件介绍 晶振电路: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其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其输出端为引脚XTAL2。其中XYAL1接外部晶体的一个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个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若采用外部振荡器,该引脚接收振荡器的信号,即八次信号直接接到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节外部晶体的另一端,在单片机内部接到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当采用外接晶体振荡器时,此引脚可以不接。 复位电路:复位操作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上电复位,另一种是按键复位。按键复位具有上电复位功能外,若要复位,只要按图中的RESET键,电源VCC经电阻R1、R2分压,在RESET端产生一个复位高电平。上电复位电路要求接通电源后,通过外部电容充电来实现单片机自动复位操作。上电瞬间RESET引脚获得高电平,随着电容的充电,RERST引脚的高电平将逐渐下降。RERST引脚的高电平只要能保持足够的时间(2个机器周期),单片机就可以进行复位操作。 单片机:各引脚功能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LED智能路灯照明系统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LED 智能路灯照明系统 张晓晖,杜学东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系统本着充分利用太阳能供电,并且实现路灯照明系统的智能化为目的,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自行设计了一套太阳能LED 路灯智能照明系统。在该系统中以单片机与模数转换器构成数据采样模块,实现蓄电池的过充与过放保护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显示蓄电池的电压和当前时间;通过光敏电阻感知外界环境亮度,实现LED 路灯的开启与关闭;无线模块实现对LED 路灯人为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性高、节能、智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蓄电池过充;过放保护;AT89S51;ADC0809;无线收发;光敏电阻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36(2012)07-0128-04 Solar LED 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 based on the micro control unit ZHANG Xiao -hui ,DU Xue -do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China ) Abstract:The Solar LED 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 makes full use of the solar power supply for the purpose of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with AT89S51MCU as the control core.In the system the data sampling module composed by MCU and the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to realize the battery overcharge and over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Digital tube display circuit displays the battery voltage and current time.Through photosensitive resistance to percei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brightness ,to realize the opening and the closing of the LED street lamp.Wireless module to realize the LED street lamp artificial control.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stable performance ,high real -time performance ,energy -saving ,intelligent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battery overcharge ;over discharge protection ;AT89S51;ADC0809;wireless transceiver ;photosensitive resistance 收稿日期:2012-01-06 稿件编号:201201016 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0DX026);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0LG24);青岛经济技术开 发区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0-2-43) 作者简介:张晓晖(1965—),女,山东青岛人,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政府坚持的基本国策,目前国家大力倡导既环保又再生的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的开发,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本文基于此,结合单片机设计了一种太阳能LED 路灯控制器,利用太阳能对蓄电池充电和LED 路灯照明,并且具过充电、过放电保护功能、可根据白天晚上亮度自动启动和关闭LED 灯等智能功能的路灯照明系统。 1系统总体结构 图1为该系统结构图[1-5],由7个模块组成,分别为主控 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显示模块、过充电保护模块、过放电保护模块、光控模块和遥控模块组成。1)主控模块主要负责数据处理与外部电路控制;2)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用于采集蓄电池两端的电压并将其转化为数字量输出;3)显示模块主要用于显示当前电压和时间;4)过充电保护模块主要用于避免蓄电池被过度充电而损坏;5)过放电模块主要用于避免蓄电池过度放电而损坏;6)光电模块主要用于根据白天和晚上的亮度自动启动和关闭LED 灯;7)遥控模块主要用于实现对LED 灯的人为控制 。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主控及数据采集模块 主控及数据采集电路[2]如图2所示,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和 A/D0809芯片,其中单片机P1口向数码管发送显示数据;P0 口连接A/D0809芯片数据输出端,用于接收模数转换的数据;ALE (30引脚)连接A/D0809的CLOCK 端,用于给A/ D0809提供时钟信号;P2.7,P2.6分别用于控制过充过放电 电子设计工程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第20卷 Vol.20 第7期No.72012年4月Apr.2012 图1系统结构框图 Fig.1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128-

路灯工程设计说明

路灯工程设计说明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设计理念: 道路路灯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功能性要求,保证合理的照度水平、路面亮度及照度均匀度。另一方面,照明不应过度追求路面的高亮度,应保证合理的、符合规范的功率密度。对于绩溪路的照明设计,我们遵循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美观简洁为原则,在满足道路功能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节约造价,节省能耗,提供舒适安全的照明环境,提高道路利用效率,美化、亮化城市环境。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 1. xxx的道路照明。所含内容包括平面布灯设计。 三.主要设计依据: 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四.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1. 设计标准:(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指标; (3)考虑城市道路的性质和规模。 2. 设计参数: (1)标 平均亮度Lav=0.8cd/m2,均匀度Lmin/Lav=0.35 平均照度Eav=18Lx,均匀度 Emin/Eav=0.35 采用截光型灯具,诱导性好。 (2)道路交会处: 平均照度Eav=22Lx,均匀度 Emin/Eav=0.4 照明功率密度LPD=0.9W/m2。 五.道路照明设计: 1.负荷计算: Pe=108.68kw. Kx=1. COS=0.9. Ijs=182.96A 2. 灯具的选用: 灯具选用高光效灯具(效率达75%以上),灯具仰角15%%D。光源电器选用GE、

OSRAM的成套产品。每盏灯具均需设置保护开关。 3. 灯杆的布置: (1)标准路段: 本路段路灯采用双侧交错布灯的形式,沿绿化带中央布置,间距35m,交叉路口等路段做适当调整。 (2)T字路口:在T字路口尽端设置投光灯,在保证照度要求下同时提供诱导作用。 4. 照度计算: 照度计算结果为: 平均亮度Lav=1.14cd/m2,匀度 Lmin/Lav=0.35 平均照度Eav=20.3Lx(新),匀度Emin/Eav=0.35 照明功率密度LPD=0.67W/m2 照度计算结果高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中规定的照度标准。 5. 路灯配电 (1)每个路灯配电箱的设置为:6路出线回路,其中1路为道路照明,3路预留,2路为景观预留照明,上述道路照明配电回路采用VV电缆,到各灯具时采用防护等级为IPX8的防水绝缘穿刺线夹配出支线向灯具单相供电。 (2)每个路灯配电箱进线处设电表计量,并且该电表具有远程抄表功能。 (3)各道路照明的出线回路每相均设电流互感器和电流变送器,其控制方式为自动/远控。 (4)路灯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并牢固,安全。路灯基础图最终以中标单位提供的为准 6. 防雷接地: (1)本工程接地系统采用TT制,在各路灯配电箱及每盏路灯旁设接地装置。路灯配电箱,金属灯杆及构件、灯具外壳等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所在处的接地装置可靠焊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路灯配电箱每个出线回路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3)灯杆的检修门及路灯配电箱,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 六.路灯的管理和控制:

路灯设计方案

路灯设计方案 一、选择负载: 1,选择30W 12V 2.5A LED路灯,每天连续亮灯4小时。 每日用电量:2.5Ax4H=10A2H 二、选择太阳能电池板: 选择峰值功率75W,峰值电流4.4A, 峰值电压17.2V太阳能电池。 查得武汉地区年最低日照时数为2.928H。 1,组件日均发电量:4.4Ax2.928H=12.88 A2H 注:2.928H由资料查得计算出的武汉是12月份最低日辐射量,计算出的日照时数。 2,电池组并联数:2.5Ax4H/12.88 A2Hx0.9x0.9=10 A2H /10.43A2H≈1 3,电池组串联数:12Vx1.43/17.2v=17.16v/17.2v≈1 三、蓄电池计算: 连续阴雨天为5天;选择浅循环蓄池,最大放电深度为0.5;电池规格12v,120 A2H。武汉地区年最低平均温度约-3o,其低温修正系数约为0.92。 1,蓄电池平均放电率:5天x4H/0.5=40 修正系数:0.96 2,蓄电池容量:10 A2Hx5x0.96/0.5x0.92=104.3 A2H 3,蓄电池串联数:12V/12V=1 4,蓄电池关联数:104.3 A2H/120 A2H≈1 四、控制器选择: 1,应满足电池板的额定电压、蓄电池充电电流、额定负载电流的要求。(见配置单及说明) 五、安装: 1,方位角:(13H-12H)x15+(113 o -116 o)=12 o 2,倾斜角:30.63 o +7=37.6 o 2,灯头距离地面6米,太阳能电池距离地面6米。 3,灯体横向间距 15米纵向间距 21米 5,蓄电池:蓄电池装入地埋箱后放入水泥池。 6,控制器内置灯杆中,开孔带锁。 注:方位角是依公式计算出的大概角度,最佳方位角和倾斜角可通过软件计算。 六、维护 1,在工作不正常或无法工作时。 2,定期查看控制器上显示蓄电池储电的状况。 3,LED灯头偏暗淡时。 4,当需要时进行维护或维修时。 七、价格: 灯头:900元 太阳能电池板:5380元 蓄电池:2100元 蓄电池地埋箱:130元 控制器:98元

小区住宅小区路灯照明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路灯照明系统的设计 小区室外路灯照明系统的设计,对一般的城市、校园、居住小区、大的厂矿生产及生活区的室外路灯照明设计有一定的适用性。小区室外路灯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满足道路照明亮度、均匀度、眩光等规范要求,布局合理,耗电少,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管理等,达到提高道路照明技术水平的目的。 照度;评价标准;光源;灯具;配置方式;供电控制 室外路灯照明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方便。现在许多新建的小区面积大,且功能配套多,环境优美又复杂。 现场了解情况后,在地形图上标出初步的点位,画出草图,经过讨论之后出正式图。施工前再按正式图到现场逐步确定具体灯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后落实准确位置,施工时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解决具体施工问题。 1、照度分类 在现实生活中,看见的大部分物体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的。因此,可把照度分为三类:垂直照度(e v)、柱面照度(e c)、半球面照度(ehs)。 1.1 面部识别夜晚,在住宅区内人们相遇时彼此识别是设计时要考虑的要素,与面部识别最密切的照明参数是半球面照度。研究表明,行人在4m左右,相互看清对方脸部至少需0.8lx的

半球面照度。而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看清路上的行人和障碍物,主路或支路最少垂直照度不低于6lx。 1.2 确定方位对小区内道路照度考虑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每条主路、支路口及楼幢名称标牌上的照明,在夜晚应当使每个来访者准确确定方位,快速找到自己所要探访的人家。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寻找到达现场。 2、照明评价标准 夜晚,行人照度和住宅小区居民对路灯照明的需求可以概括为:行人路灯照明应能为行走和辨别方向提供方便,并且有助于面部的识别。居民在家中,路灯照明有助于发现来人和不受光照干扰(特别是眩光)影响休息。 两者还有共同的照明要求:一是美化亮化住宅小区环境,方便生活,增强人们对现代社会的幸福感;二是具有防御暴力,防止故意破坏和犯罪的功能。满足以上要求的最重要评价标准是照明水平(照度)、均匀度、眩光控制。 2.1 照明水平(照度)——住宅小区照明设计应能足以显现道路路况、线型和障碍物,使行人辨清前行方向,安全地行走。行人流量小的住宅区平均照度5lx,最小照度1lx基本能够满足要求。而在人车流量混合性交高的小区道路,其平均照度应不低于8lx。 2.2 参照《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表 3.5.1规定,采用下列标准值。

城市道路路灯照明设计说明

道路照明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规范及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7.《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8.《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10.《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安全要求》GB7000.5-2005/IEC 60598-2-3:2002 11.《广东省LED路灯地方标准》(DB44/T609-2009) 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12.《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GB/T24907-2010 13.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12】113号印发广东省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 二、道路照明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本次设计为xxxxx路灯工程,路长约为xxxxm。 道路设计路面沥青路面,路幅总宽为31m。 道路标准断面为:3.75米人行道+11.75米道+11.75米车行道+3.75米人行道 2.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2)路面平均亮度:Lav≮1.0(Cd/m2)(维持值) (3)路面亮度均匀度:Lmin/Lav≮0.4(维持值) (4)路面平均照度:Eav≮15(lx)(维持值) (5)路面照度均匀度:Emin/Eav≮0.35(维持值) (6)眩光限制:采用半截光型配光灯具 (7)诱导性:好 三、道路照明设计 1.道路灯具布置: 本工程道路沿线机动车道照明均采用双侧对称布置方式,灯杆立于道路两侧人行道,灯杆杆中心离机动车道路边缘石0.5m,悬挑长度为1.5m。机动车道照明采用单臂双头的LED灯,灯具安装高度13m,灯源功率2×120W;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照明采用单臂单头的LED灯,灯具安装高度6m,灯源功率45W;所有灯具建议采用半截光型进口灯具,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路灯灯杆采用钢质锥形杆,并且应该采用热浸镀锌或铝材喷涂对灯杆和灯臂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本工程照明灯具灯杆间距原则上为30m,实施时应根据公交车站、交叉路口等分布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LED路灯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GBT24907-2010《道路照明用LED灯性能要求》,且应当符合《广东省LED路灯地方标准》(DB44)中LED路灯参数要求。

路灯工程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道路路灯的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功能性要求,保证合理的照度水平、路面亮度及照度均匀度。另一方面,照明不应过度追求路面的高亮度,应保证合理的、符合规范的功率密度。对于绩溪路的照明设计,我们遵循以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美观简洁为原则,在满足道路功能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节约造价,节省能耗,提供舒适安全的照明环境,提高道路利用效率,美化、亮化城市环境。 二.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 1. xxx的道路照明。所含内容包括平面布灯设计。 三.主要设计依据: 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四.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1. 设计标准: (1)按城市Ⅲ级道路照明标准值设计 (2)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指标; (3)考虑城市道路的性质和规模。2. 设计参数: (1)标 平均亮度Lav=0.8cd/m2,均匀度Lmin/Lav=0.35 平均照度Eav=18Lx,均匀度Emin/Eav=0.35 采用截光型灯具,诱导性好。 (2)道路交会处: 平均照度Eav=22Lx,均匀度Emin/Eav=0.4 照明功率密度LPD=0.9W/m2。 五.道路照明设计: 1.负荷计算: Pe=108.68kw. Kx=1. COS=0.9. Ijs=182.96A 2. 灯具的选用: 灯具选用高光效灯具(效率达75%以上),灯具仰角15%%D。光源电器选用GE、OSRAM的成套产品。每盏灯具均需设置保护开关。 3. 灯杆的布置: (1)标准路段: 本路段路灯采用双侧交错布灯的形式,沿绿化带中央布置,间距35m,交叉路口等路段做适当调整。 (2)T字路口:在T字路口尽端设置投光灯,在保证照度要求下同时提供诱导作 工程设计说明(一)

路灯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单灯控制

城市路灯照明 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贝宁电子科技开发 2017年10月

目录 第1章建设背景 (3) 1.1 城市照明存在的问题 (3) 1.2 发展智慧照明的必要性 (4) 第2章建设意义和建设目标 (5) 2.1 建设意义 (5) 2.2 建设目标 (6) 第3章建设容 (6) 第4章平台建设方案 (7) 4.1 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 (7) 4.2 路灯集中控制器 (10) 4.2.1 遥控功能 (11) 4.2.2 遥测功能 (12) 4.2.3 遥信功能 (12) 4.2.4 遥调功能 (12) 4.2.5 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12) 4.2.6 卫星自动校时功能(GPS) (12) 4.2.7 报警管理功能 (13) 4.2.8 系统安全管理 (13) 4.3 单灯节能管理系统 (13) 4.3.1 节能规划方案 (14) 4.3.2 单灯控制节能 (15) 4.3.3 单灯管理节能 (15) 4.4 多路电流检测系统 (18)

4.5 路灯线缆监测报警系统 (18) 4.5.1 自动报警 (19) 4.5.2 抗干扰 (20) 4.6 软件平台 (20) 4.6.1 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软件(pc端) (20) 4.6.2 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软件(手机端) (21) 4.7 节能分析及社会效益 (22)

第1章建设背景 1.1城市照明存在的问题 随着照明设施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城市照明设施是城市管理部门目前的最大课题。此外,大量的维护工作和维护成本及不宜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在当前形势下,采用以往的过于粗放、被动、无监督和评价机制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照明管理的需要,创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城市的照明管理和亮化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 一、监控管理方式落后且维护成本高 目前城市照明管理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时钟控制方式,特别是重大节日或阴雨天不能根据需要进行亮灯情况调整,不能对单灯进行控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天气突变、重大事件、重要节日灯)及时校时和修改开关灯事件,无法实现按需照明;路灯运行情况无法实时、准确监控,出现灯具故障或路灯控制器损坏造成白天亮灯情况,无法及时反馈到监控中心;另外,缺乏路灯故障处理情况跟踪、分析机制,影响照明生产管理考核,从而影响到领导的管理决策判断;路灯的数量非常多,并且分布非常广,而现有的照明设施故障发现机制主要采用人工巡查模式,工作量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还可能留有盲区。 二、能源消耗大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城区道路照明和亮体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路灯和景观灯数量日益增加。城市照明用电的电能消耗越发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政策;目前无法实现按需照明,造成了30%-40%的电能浪费,同时造成了光污染,并且极大缩短了灯具的寿命。 三、照明设施损坏所带来的大面积停电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