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并感受到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缺乏认识。因为质量单位并不象长度单位那么直观,特别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更多的是关注它的大小、长短等表面特征,而对质量的轻重关注较少。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呢?教学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是由老师来代替。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么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操作活动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可是学校里没有用千克作单位的秤,老师用的都是自己到外面去借,更别说是每组一个了。于是,我布置了学生课前预习:(1)到超市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用手掂一掂(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我自己还事先准备了: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苹果、1千克枣、1千克鸡蛋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先交流超市里看到哪些物品重1千克,再把我事先准备好的各种1千克物品拿出来让学生亲手掂一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等活动,真正在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又感受到轻重不能光看包装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激发起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学生在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方面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成的情况相对是比较好的,基本都能解答,对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部分学生叙述不完整,在填写单位名称的时候,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想一想自己的填写是否合理的,这样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估计物体重量的时候掌握的比较薄弱,因为做这样的题目学生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先找出最重,然后找出最轻的,最后剩下的物品再进行比较,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在完成这类题目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教学反思(全册)

Unit 1 第一课时 课题: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Part A Let’s learn 课型:词汇课 Learning aims a.我能借助读音规则、录音和图片,在老师的帮助下,听、说、读、写四会 单词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 cinema, hospital,能读懂句子 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并能在情景中运用,达到语音清晰,语 调自然。(重点) b.我会借助图片,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实际情境中模仿范例写句子,达到书 写规范,格式正确。(难点) 学习过程: Step 1:Warm-up 1. Greeting. 2. Everyday English :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3. Introduce every group name and evaluation system(介绍组名和评价机制) 4. Show the learning aims. 5. Let’s review.(通过提示写出next的同类词,复习三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 册学过的单词:in,on,under,behind,in front of。句子: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 Step 2:Pre-task stage Using the pictures to lead out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pattern of this lesson.(通过图片和熟知的句子,师生以问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science museum, post office, bookstore, cinema, hospital Where is the … ? It’s next to the …. Step 3: While-task stage 1.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ape. 2.Read after the teacher. 3.Read with your partner and recite the words https://www.360docs.net/doc/96299200.html,ing the pictures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比尾巴教案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 曲阜市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完丽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生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2、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生:啊,我们没有尾巴啊? 师:对啊,我们是没有尾巴,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你知道哪些有尾巴的小动物呢? 生:猴子有尾巴。老虎有尾巴。兔子有尾巴--------- 【“摸摸你的长尾巴”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抓住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他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朋友的知识面真广,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出示尾巴词语卡片),(指名1-2个读)。巴的拼音宝宝上面少了什么啊?(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谁会读?【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注意“尾巴”的轻声,此时此刻,出现“尾巴”的卡片,提醒学生要读轻声,真是恰到好处。】 4、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他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他们要比什么呢?出示课件“比尾巴”——指名读,齐读。【把动物王国搬进教室,让孩子再现各种动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详细上课讲义

《克和千克》教学设 计详细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文安县高头小学: 刘丽娟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本班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悟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生活意识。 教材准备 2分硬币1个,小正方体2个,回形针5枚, 1元硬币1个,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请大家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闭上眼睛掂一掂有什么不一样?那个重一些? 我们所说的重量其实准确的应该叫做质量。看来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你知道计量物体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呢?(克,千克,斤,两,公斤,吨) 2明确目标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知道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预期效果 凭我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加上你的细心体会一定能把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二、拓展教学 任务一 (一)任务呈现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2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2 作为任教六年级英语的我,这无疑是一个挑战,通过将近一年的教学,下面结合新课标,谈一谈本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其实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景,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使交际灵活多变,轻松自然,易于引导。可以使死气沉沉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情感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尽力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

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评价,注意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以及客观性。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帖最后由 ljalang 于 XX-10-29 11:37 编辑 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第6课《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6 比尾巴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鲜。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通过“摸尾巴”“与小动物打招呼”等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会读对话等层次,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尾巴的资料,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地感受到动物们的尾巴样子有趣,而且各有各的用处,还让学生在创编儿歌的过程中主动地运用了语言。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 (2)导学: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动物。)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吗?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预设: 我见过马的尾巴。马的尾巴长长的,和长头发一样。

我见过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长。 我见过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结: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 2.板书:“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师补充:要读得又轻又短。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导学: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尾”和“巴”这两个字? 预设: 尾:偏旁记字法,上面一个尸字头,下面一个毛字。 联想的方法记:身体的后面长一条毛茸茸的尾巴。组词:尾巴狗尾草凤尾竹 巴:数笔画的方法记;减一减,色——巴。组词:尾巴巴住结巴 3.过渡: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它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它们要比什么呢? (板书:在“尾巴”前加上“比”) 4.认读课题。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六小学王利珍 【教学设计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 2、《克与千克》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5-87“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轻和重,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难点: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关键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更好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 【教学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猜想验证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盐1千克、500克各一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鸡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乒乓球、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等。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英语单元教学反思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学反思 本课单词比较简单,其中science museum一次读音有些难,可以多加练习。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能用Where is the …?It’s next to the bookstore.等类似的句子询问和回答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之前方位词学了不少,都可以用上去,还可以补充“between,opposite”等等方位词,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词汇量。本课的重点句型Where is...?学生以前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教师通过运用学生已学的词汇进行说唱热身,从复习教室里的椅、门、电视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的相对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问答,激活旧知,做到学以致用。小学生虽然识记迅速,但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呈现新知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新知学完后,教师不能急于让学生表达,而是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在学生听懂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教师用游戏来巩固句型,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放松,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可逐渐让学生接触技巧性的规律,加强学生的规律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升华所学知识。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 A Let’s learn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学习表示出行方式的短语和如何询问和回答日常出行的方式、询问的常用语句。这个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兴趣十足,投入度较高。 课堂教学中,我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及短

语便于学生理解短语的意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单词学习中,我还给每个单词都标注了音标,在无形中让学生对音标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解常见字母的发音。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于生活并进行交际,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便于学生更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交际。 本课我设置了很多练习,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及时巩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难度,学生在无形中已掌握了所学知识点。 本节课中我还有一些扩展补充,但由于我们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我会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实践,继续钻研,使自己的课堂丰富生动。 Unit 3 My weekend plan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能听、说、读、写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I’m going to have an art lesson. 2、能够理解对话大意;能够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角色表演。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 are /is …going to do ? I’m going to …He/ She’s going to …They are going to …提问及作答。4、学生能够合理计划自己的活动。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在Warming up部分,我采用了TPR活动复习了学过的词组,并通过与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材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部编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课文编儿歌。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今后的课堂中,我将重点进行朗读的训练。 下面根据评课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思。 集中识字环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从音、形、意三部分一一落实。在课上我只让孩子多种形式记住了读音,或许他们暂时是记住了这个字,但过后也会遗忘得快。表面上他们是会读,但这个字的内在联系无法在脑海中形成记忆,不利于孩子在生活中使用汉字。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也会注重多种形式让孩子记住生字,象形识字、加一加、生活识字等方法都可以运用到课堂中。认字从词语中扩展,先熟悉词语再识字是否可以让孩子多层次地识记生字?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生字搭配本课要学习的生字,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让孩子从词语中学习生字,形成知识的迁移。但是应该改进的是,可以尝试只出示本课生字的拼音,突出本课生字,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不然会造成混乱,把握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正音环节,“巴”字的轻声我只在课文题目中强调,在后面的学习中就没注意纠正,也是我需要吸取的教训,因为一年级的正音非常重要。 指导写字环节。“巴”先于“把”书写,也是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左右结构的字要指导孩子观察左窄右宽,而不是我把答案说出来。标准的统一问题,让孩子观察字的时候,是遵循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关键笔画。当然,在展示写字,评价孩子书写时,也应该严格遵守这一标准。同时要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孩子纠正自己的错误,巩固写字。 朗读的标准。朗读分为三个步骤:把字读准;流利朗读;落实。再每次要求朗读时,应该提出具体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要求读准字音,然后是流利,最后才是有情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环节,我应该只要求读准字音,在我指导朗读之后,就应该要求流利、有节奏,多种形式朗读的过程中,适当点评,让孩子明白优点和不足,在下一次朗读中就应该有所改进,而不是一昧地追求读的次数,朗读水平只停留在原地踏步的状态。可能是我太纠结于问句的问题,反复地纠正学生的语气,最后得不偿失,有时候可以适当地放手,在老师的示范下,让孩子自由地朗读。 语言的精确性和有组织性。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提高,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地追求,话说好了就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舒适,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反思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塔山小学邹影静 【教材分析】 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了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理念】 说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比、尾、巴、短、把、猴、松、鼠、扁、最、公、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4、会写“云、公、车”。 【教学重点】 1、能认读12个生字。 2、会正确书写“云、公、车”。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朗读问句。 【课前准备】 六种动物的贴图,词语卡片,小黑板,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放录音(熊猫主持人说话)。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引入课堂教学活动──参加森林王国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比赛。

2、揭示课题:比尾巴(正音,强化轻声。) 指名2~3人读读(正音,强化轻声。) 评价过度:小朋友度得又清楚又响亮,真是热情的拉拉对。 二、认识参赛选手(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1、猜选手。 那么,今天的比赛,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让我们来猜一猜(师说谜底学生猜)。 2、学生猜,教师将相应的图片及词语贴在黑板上。 认读“猴子、鸭子、松鼠”(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注意读准轻声。) 3、比赛太热闹了,其他的小动物都等不及了,也跑了过来,它们是谁呢?(出示贴图“孔雀、公鸡、兔子”)哎呀!它们忘了挂排了,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读牌,同桌商量把牌子送给谁,指名上台贴词卡,男女分读,齐读)。 4、小动物要出场了,让我们最后喊一喊它们的名字,为它们加油吧!(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比赛项目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10《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1.准备好6种小动物的卡片、头饰、尾巴图。 2.学生的学案 给动物加上尾巴的图,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今天,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咱们的同学参加当小裁判,你们想去吗?那么,它们要比什么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板书:比尾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识字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呢?先听老师读读课文。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3、黑板上有一些字是红色的,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看看这些字,你最想先学哪个字? 根据学生说的字,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4、你的方法很好,谁还有其他方法? 5、同学们想的办法真棒!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字,同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记得快?(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并及时指导认识新偏旁:矢、八、鸟。) 三、指导朗读 1、(装做听小动物说话的样子)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小动物还说:谁能

根据这些生字把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再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汇报) 2、课文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答的呢?谁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指名读,指导问句的朗读方法,再指名读。) 3、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想给每一个同学的机会,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练习读一读,看看谁读得好,就请谁为大家表演。(学生练读,指名读。) 4、(装做小动物的说话)刚才,小动物们又夸奖同学们啦!它们说,咱们班的同学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好,不过,不知道你们生字写得怎么样,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生字写好吗? 四、指导写字和做游戏 1、请同学们看书后生字表,有几个生字是需要我们写的?你们能读一读吗?(生读) ⑴这三个字里都有一个笔画,也是一个新笔画:撇折。 ⑵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字的关键之处。 ⑶指导书空。(师逐个指导生字,先书空,再指导书写。) 2、小动物对同学们写的字非常满意,他们想请你们参加一个游戏:安尾巴。请拿着动物尾巴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看一看,拼一拼,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 3、我们完成了小裁判的任务,让我们和小动物说再见,回到课堂中来吧! 五、开展想象 过渡:你们想当作家吗?我们也来编几句让老师来欣赏好吗? 提示: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翘? 谁的尾巴像剪刀?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8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 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根据物体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 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学会换算。教学难点: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进行灵活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秤、光盘课件、实物

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认识秤面,认识千学生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1、2、3、4 等数字刻度和kg ) 问:你知道kg 表示什么吗?讲述:kg 是千克的符号(板书:千克(kg), 称某种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 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 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的指针指着2 呢?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⒊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 千克的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作单位,现在你能告诉我这袋红枣有多重吗? 指名说一说一袋红枣的重量。在小组内用手掂一掂,体会1 千克有多重。再掂一掂一袋木耳有没有1 千克重,用秤称一称木耳,看一看木耳的重量够不够1 千克。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大米,轮流用手拎一拎,真正感受1 千克的实际重量。 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 1 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 千克大米 ①1 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把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 千克鸡蛋。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鸡蛋,学生轮流拎一拎并估计它的重量,合作数一数1 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学生计算后,指名交流。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相较其他的年级是比较有压力的,因为面临着学生的升学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所以对于六年级的英语教学是一个挑战。下面简单地回顾一下上半年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其实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景,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使交际灵活多变,轻松自然,易于引导。可以使死气沉沉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经典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 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

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 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部分生字,会写“云、公、车”三个生字。认识笔画“撇折”和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读好问句。 3、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问句,知道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幻灯片课件、小动物的彩色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1、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2、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 ???发,摸摸你的尾巴。

生:啊,我们没有尾巴啊? 师:对啊,我们是没有尾巴,可小动物们有尾巴呀,你知道 哪些有尾巴的小动物呢? 生:猴子有尾巴。老虎有尾巴。兔子有尾巴…… (“摸摸你的长尾巴”使学生和老师拉近了距离。抓住时机 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与他们进行朋友似的交流,诱发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朋友的知识面真广,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小动物。我 们一起来看“尾巴”这个词语宝宝,(出示尾巴词语卡片),(指名1-2个读)。巴的拼音宝宝上面少了什么啊?(声调),没有声调,要读轻声,我们把巴读得又轻又短,谁会读?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注意“尾巴”的轻声,此时此刻, 出现“尾巴”的卡片,提醒学生要读轻声,真是恰到好处。)4、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他们进行了 一场大比赛呢!(课件1)他们要比什么呢?(课件2)“比尾巴”──指名读,齐读。 (把动物王国搬进教室,让孩子再现各种动物形象,这样的 教学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尾巴大赛呢?(课件出示词语和拼音),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读对了,他们就出来了(课 件3)。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就亲热地和它打个招呼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