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重点

逻辑学重点
逻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逻辑概述

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形式有词项、命题、推理,语言形式有词和词组、句子、句群,大体说来,词项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命题是由句子表达的,推理是由复句或句群表达的。

▲学习逻辑知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公务人员掌握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首先,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特点。其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工具性的特点。再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普遍性的特点。

(二)、有助于增强公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错误的论证,甚至貌似有理的诡辩,逻辑思维的运用也会帮助公务人员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四)、有助于提高公务人员表达思想、撰写文稿的能力。

第二章词项逻辑

▲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词项与语词的关系:词项需要通过语词来表达。词项与语词之间还有着一些特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一词多义。另一方面,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如罗盘——指南针,自行车——脚踏车。有时同一词项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甚至幽默诙谐。

▲词项的内涵是指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词项的内容与含义。词项的外延是指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内涵是指词项的意义方面,它说明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外延是词项的数的方面,它说明词项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哪些个对象。

▲词项内涵、外延理解不当,产生的逻辑问题(P9灵活运用,猜为纠错题)

词项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由于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出现词项错用、词项不明、词项混淆、词项赘余、误用集合等多种逻辑错误。

▲词项的种类

单独词项是反映唯一的某个对象的词项,其外延只有一个分子,是指称独一无二的事物。例如“黄河”、“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最高峰”等等。

普遍词项是反映一类对象的词项,其外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所组成的类。例如“化学元素”这个词项,它的外延就包括“氢”、“锂”、“钠”……,所以,它是一个普遍词项。再如“国家”、“植物”、“商品”等词项,其外延是某一事物的类的集合。

空词项是指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其指称的对象的词项。例如“上帝”、“神仙”、“大于3小于4的数”等。

集合词项是指称一类事物的整体的词项,即把某类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词项。例如“经济法汇编”就是指称由若干经济法规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习题集”是把许多习题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的词项。所以,它们都是集合词项。

非集合词项是指称某类事物中的个体的词项,它不以事物的整体为反映对象。当一个词项不指称事物的整体,而是指称这类事物中的个体时,它就是非集合词项。例如当“法规”用来指称、用来表示“教育法”或“教师法”等某一个具体的法规时,它就是非集合词项。“习题”用来表示某一道题目的含义时,它就是非集合词项。

▲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使用不当,产生的逻辑问题(P11,猜为纠错题)

▲词项外延间的关系

同一关系(又可称为全同关系):

指两个词项的外延完全相同,完全重合。(见右图)如:

真包含关系:

是指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另一个词项的部分外延,其中,外延大的词项对于小的词项来说,就是真包含关系。(见图所示)例:

真包含于关系

是指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另一个词项的部分外延,其中外延小

的词项对于外延大的词项来说,就是真包含于关系。(见图所示)如:

交叉关系

是指两个词项间有并且只有一部分外延相同。(见右图)例如: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词项在外延上没有任何相同部分,且二者的外延之和等于属词项的外延。例如:“有罪”与“无罪”、“上诉”与“不上诉”。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词项在外延上没有任何相同的部分,并且两者外延之

和小于其属词项的外延。

第四节正确掌握与词项相关的逻辑方法

定义是指以简明的语言方式揭示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对称

(2)定义词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有被定义的词项。

(3)除非必要,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词项。

(4)定义必须清楚明确。

词项的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内涵以缩小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词项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词项,或者说是由属词项过渡到种词项的逻辑方法。

词项的概括就是通过减少词项的内涵以扩大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词项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词项,或者说是由种词项过渡到属词项的逻辑方法。

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即将一个词项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为若干个小类。

划分的规则

①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它要求划分所得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会出现“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②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它要求每一次划分的标准只能是同一个,不允许对一部分子项的划分采用一个标准,而对另一部分子项的划分又采用其它标准。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则会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③划分的各子项外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它要求划分后所得的各子项外延之间必须是不相容的全异关系。违反划分的这一规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第三章命题逻辑

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并具有真假之分的思想。

命题的逻辑特征

(1)命题总是要对思维对象的情况做出某种断定,即要么肯定,要么否定思维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或关系。

(2)命题具有真假之分。凡是符合实际的命题就是真命题,凡是不符合实际的命题就是假命题。

命题和语句的关系:任何命题都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而且,只有通过语言文字构成

的符号串,我们才能分析命题的形式。但是,语句和命题并非一一对应的。

⑴并非任何语句都能直接表示命题。

⑵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⑶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示。

第二节简单命题(即简单判断)

直言命题

是指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也可将其称为性质命题。它是以主谓式语句表达的命题。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

构成:直言命题是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个部分组成的。

直言命题的种类: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

单称否定命题

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是指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情况。

如果在一个直言命题中,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称为是周延的;如果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仅仅是断定了其外延中的一部分,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第四章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命题得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核心——三段论

定义:三段论是由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组成:任何三段论都是由三个不同的项和三个不同的命题所组成,并且每两个直言命题只有一个变项是相同的。

1、三个不同的项是指小项(指结论中的主项)、大项(结论中的谓项)、中项(两个前提中的共同项)。

2、三个不同的命题是指大前提(含有大项的前提,它是由大项和中项组成的)、小前提(含有小项的前提,它是由小项和中项组成)和结论(由小项和大项组成)。

三段论的公理是:如果某类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它的部分对象也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

三段论推理必须遵守以下几条逻辑规则,这些规则是判定一个三段论推理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并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一个结论;

两个特称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也必然是特称的。

※推理的分类: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按照传统逻辑的观点,凡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的结论的推理,称之为归纳推理。同演绎推理相比较,归纳推理有自己的特征,它们主要是:

1、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从一般到个别,即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推出特殊性的结论;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则是从一些个别性、特殊性的知识出发,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2、归纳推理对前提的要求不同于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归纳推理则要求前提必须是真实的。

3、归纳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蕴涵关系、必然联系;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则是诱导关系、或然联系。

4、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知识范围。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中秘然推导出来的,所以结论未超出前提的范围;而归纳推理不是从前提中必然推导出来的,所以结论有可能超出前提的范围。通过归纳,人们能大大地拓展知识的范围。

二、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具体形式。

三、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就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类似或相似的属性,并且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还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某一相应的属性的推理。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

※(重点,自看!!)逻辑的基本规律通常认为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命题的内容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猜为改错题)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两个判断(或概念),不能同时都断定为真。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悖论(猜为改错题)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互相矛盾的中必有一真,不可能都假。由于A与非A穷尽了一切可能,即或者A真,或者非A真,二者必居其一,除此之外,没有第三者。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猜为改错题)

排中律只是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就同一对象而言的。失去了这些条件,排中律就不起作用。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 、不可同真,可同假 D 、可同真,不可同假 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 A 、SAP B 、SEP C 、 SIP D 、SOP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逻辑学考试重点

一、“逻辑”的含义 主要含义有四种: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法。3、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4、指逻辑学。 二、思维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其中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形式结构的类型,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例如,在“所有S都是P”中,“所有……都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词项变项,可以用不同词项去替换。再如,在“如果P,那么q”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这种变项叫命题变项,可以用不同命题去替换。 三、“Pv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假,q假时,pv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四。、“P→q”的逻辑性质 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时,P→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习题: 1、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任何一个命题都对思维对象有所陈述,不论正确与否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值,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必须根据客观事实来判定。 2、下列语句中,表达命题的是(D) A请你坐下 B您贵姓 C噢,原来如此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命题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D) A命题所陈述的内容不同B自然语言形式不同 C命题变项不同 D命题常项不同 4、下列命题中,不表达复合命题的是(C) A会憎,才会爱B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C这个班的同学全都到齐了D并非参加民主运动的人全是马克思主义者 5、只有他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会原谅他,这一命题可以转化成这样一个蕴含命题(C) A只有他不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不会原谅他B只有我原谅了他,他才诚恳像我道歉 C如果他向我道歉,那么,我原谅他 D如果我原谅了他,则他诚恳像我到了歉 五、一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会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换句话说,有效的推理能够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而一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能保证真前提不出假结论,换句话说,无效的推理从真前提不必然推出真结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效地推理形式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必然的,具有逻辑保真性;而无效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逻辑保真性。 六、析取命题三条规则 1、肯定其中一支,就能肯定它与任意析取支的析取式 2、否定一部分析取支,就能肯定剩下的析取支 3、肯定一部分析取支,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七、蕴含命题推理规则: 1、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2否定后件肯依否定前件;3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习题: 1、推理是由一个或一些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句群。 2、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三部分构成。 3、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推理形式 4、一个正确的推理必备的两个条件是前提真实和形式有效 5、在析取命题推理中,肯定一部分支命题,不能否定剩下的析取支 6、航天号飞机的失事或是设备故障,或是认为的破坏;已查明失事的原因确系设别故障。因此,可以排除人为破坏。 ( 此命题有效) 7、如果患有感言,一定会有厌食症状;我最近常感厌食,因此,我准是患了肝炎( 此命题无效) 8、如果是杀人凶手,则必然进入过犯罪现场;某青年进入过犯罪现场,所以,某青年是杀人凶手。 (此命题无效) 八、任何词项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逻辑特征。 词项的内涵是词项所指称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外延是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对象范围,也就是具有词项所指称的本质属相的一切对象。 九、词项的种类: 1、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一个还是一类,可将词项分为单独词项和普遍词项。 2、根据词项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一集合体,词项可以分为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十、词项下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和被定义项须是全同关系。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定义过宽:指定义项外延大于被定义项外延。(2)定义过窄:指定义项外延小雨被定义项的外延。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同语反复,如果被定义项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就叫同语反复。(2)循环定义:被定义项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叫循环定义。 3、定义必须用精确的科学语词。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有:(1)含糊定义:就是定义项包含着晦涩难懂的语词。(2)以比喻代定义。比喻只能对思维队形进行形象的描绘,并不揭示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所有比喻不是定义。 十一、对词项划分须遵守以下规则: 1、火焚后子项的外延之和应该等于母项外延。违反该规则所犯的错误有:(1)划分过宽: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2)划分过窄:是指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2、每一次划分必须坚持同一标准。同一个母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词项。 3、划分以后的各个子项之间应是全异关系。违反该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子项相容”。 十二、性质命题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部分组成。主项是表示思维对象的词项;谓项是表示思维对象性质的词项;量项表示主项指称的对象数量,分为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两种;联项是将主谓项联结起来的词项,分为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两种。 十三、性质命题的种类: 1、全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都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具有P的属性。例如:“所有团员都是青年人”。该命题形式结构简记为SAP,逻辑中又称为A命题。 2、全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所有S不是P,该命题陈述主项S中的全部分子都不具有P属性。例如:“所有的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全称否定命题的形式结构简写为SEP,又称为E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4、特称否定命题。其形式结构为:有些S不是P,简写为SOP,被称为O命题。该命题陈述主项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P属性。 十四、三段论推理的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三段论是通过中项的媒介爱你作用而使得大小项外延关系确定,从而得出必然性结论的。如果两前提中只有两个不同的词项,它们在前提中就势必重复出现,这样就不可能组合成结论命题,因而不能构成三段论推理。如果两个前提中出现四个不同的词项,那就表示两个前提命题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同的词项,这样就没有一个共同的词项起媒介作用,也无法构成三段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段论推理中,大项和小项的外延关系式通过中项的媒介作用来确定的。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那就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 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言命题 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 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 A 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 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 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逻辑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那么它们() ①常项和变项都相同②常项相同,变项不同③常项和变项都不同④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2.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①前提的真假②前提与结论的内容联系③结论的真假 ④前提与结论间的形式联系 3.如肯定p∧q,而否定p∨q,则()的要求。 ①违反同一律②违反矛盾律③违反排中律④不违反逻辑基本规律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小前提是E判断,其大前提是()。 ①MAP ②PAM ③MEP ④PIM 5.“《家》、《春》、《秋》是巴金的小说”和“《家》、《春》、《秋》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两个判断()联言判断。 ①都是②前者是而后者不是③都不是④前者不是而后者是 6.a“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判断()。 ①都是A判断②a是A判断,b不是③都不是A判断 ④a不是A判断,b是 7.若"非p→非q,""非p∨非q","p->q"均真,,则()。 ①p与q均真②p真q假③p假q真④p与q均假 8.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①矛盾②反对③下反对④差等 9.据真值表,以下判断形式中与p→q具有等值关系的是()。 A.pΛ非q B.非pΛq C.Pv非q D.非pvq 10.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①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③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④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11.“间接论证是通过论证与论题相关的其它论断假,从而论证论题真的论证方法。”这里的“其它论断”是指与论题具有()关系的论断。 ①可同假②不可同假③可同真④不可同真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①常项——量项②太阳系——地球③《鲁迅全集》——《药》 ④亚洲——中国⑤变项——支判断 2.下列依据概念间内涵与外延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①定义②划分③分类④限制⑤概括 3.以下各栏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结论SOP的是()()。 ① MAP∧SIP②POM∧SAM ③MEP∧MIS④PIM∧MES ⑤MEP∧SAM 4..有人提出蛋黄的黄色跟鸡所吃的植物性饲料有因果联系。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更可靠的实验方法有( ) A.对同一批蛋鸡逐步增加或减少植物性饲料 B.化验比较植物性饲料与非植物性饲料的营养成分 C.选择品种等级完全相同的蛋鸡,一半喂植物性饲料,一半喂非植物性饲料 D.选择一

逻辑学试题

《逻辑与思维技巧》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逻辑与思维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属于逻辑学范畴,是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作为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方法、规律的学科,逻辑科学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素质负有重要的责任。因为逻辑科学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思想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科学对于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保障思维的严 谨性与科学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并把所学到的逻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逻辑技能及思维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 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思维能力支撑。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逻辑与思维技巧》作为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思维科学,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二是它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推演技巧的应用。 ~ 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 作为学生,为了学好本门课程,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做到:第一,要认真阅读教材,在尽可能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中的基本概念、规则、逻辑形式,包括公式、符号等,并力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由 此及彼,融会贯通。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的有: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矛盾关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题型 一、填空题(约10分) 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 三、简答题(约10分) 四、分析题(约50分) (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 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 逻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见自测题) 第二章概念 1、明确概念的定义 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 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 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 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 (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 (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 (3)定义错误 (4)划分错误 (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 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 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 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 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 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 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 (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 (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 (4)充分条件 (5)必要条件 (6)充要条件

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 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 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 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 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 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 2、能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 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 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 6、掌握话涵的运用 第六章基本规律 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 第七章论证 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 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 反证法: 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 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 ?p q ( q为明显的错误) ?q ??p( 即p) 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 归谬法: 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反驳:p(即证明p为假) 思路:假定p为真 p q (q为荒谬结果,或是假判断,或自相矛盾) ?q ?p ?p为真,根据矛盾律,所以p为假 逻辑学自测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思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形式。 2逻辑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方发源了,这三个地方是:古代中国、

逻辑学试题B卷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逻辑学》课程试题B卷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特别提醒: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考核纪律,违规者将受到严肃处理。 一、 C. 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 D. 逻辑常项不同但是变项相同 2. 对于a、b两个概念,如果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而且,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那么 ,a、b两个概念具有() A. 全同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全异关系

3. “没有一个人是生而知之的。”这判断是() A. 全称肯定判断 B. 全称否定判断 C. 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4. SIP与SOP之间的关系是()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等差关系 D. 下反对关系 B. 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 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 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0. 选言证法是通过先论证与原论题相关的其他可能性的论断都不能成立,然后确定论题真的 一种间接论证方法。其依据的是() A. 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B.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C.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D. 联言推理的合成式 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符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1. “我国着名森林有小兴安岭森林、西双版纳森林等”中,“森林”属于() A. 集合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普遍概念 E. 负概念 2. 下列概念的概括或限制,正确的有() 6. 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 同时否定SAP与SIP B. 同时肯定p∧q与p∨q C. 同时肯定必然非p与可能p D. 同时肯定?p∧q与p∨?q E. 同时肯定SIP与SOP 7. 一个三段论,如果其结论是假的,那么其推理式和前提必定是() A. 推理式无效且前提中有虚假 B. 推理式无效或前提中有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