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

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一组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减的

实验组符合正常条件的一组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即使对于不符合假设的实验数据也不可以篡改或者弃之不用。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在一些探究实验中,实验对象只有一个或实验只做一次的,都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实验数据不够准确,所以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若重复实验的数据,应取平均值。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不宜轻易否定假设,应检查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并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符的,还要分析原因。

但是,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遵循以上过程,有时一些探究活动可以只有其中的部分过程。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明亮环境

实验组阴暗环境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列举实例,让学生区分哪一组是对照组、哪一组实验组。

教师强调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提示:若结论支持假设,则结论与假设相同。

讨论:

①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或: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或: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不行。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或: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

②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答:可以减少误差)

答: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小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4的二、第1小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90(七上)

(1)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或: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课堂练习:

见《双基优化训练》P6的二、第4小题;P26的二、第6小题。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P93(七上)

注意点:

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不需要作出假设。

②抽样时要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3的一、第2小题。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P30(七下)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使馒头变甜。

(3)制定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与假设相同。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理由。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教师强调注意点。

师生共同复习本探究实验,让学生说出对照组和实验组。

课堂练习:

(1)①本实验共设计了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对照组是。(答:二;2和1;3和1;1)

②1号模拟。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2号模拟,但没有。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3号模拟只有。(答:唾液的分泌)

(2)见《双基优化训练》P5的二、第3小题; P40的二、第28小题。5、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95(八下)

(1)提出问题: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水蚤的心率会随着洒清浓度的增大而逐

渐减少。(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

作用越强。)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变量:不同浓度的洒精或烟草浸出液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水蚤心率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

逐渐减少,当浓度达到20%时,死亡。(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

的跳动)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课堂练习:

1、见《双基优化训练》P2的例题、P84的第17小题。

2、见《课课通练习》(八下)P75的第12小题。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复习、分析、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一组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减的

实验组符合正常条件的一组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明亮环境

实验组阴暗环境

对照组::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90(七上)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P93(七上)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P30(七下)

5、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P34(八上)

6、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95(八下)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与除杂专题练习

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与除杂 命题点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xx·邵阳)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D)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2.(xx·临沂)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D)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3.(xx·荆州)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B)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4.(xx·济宁)不使用其他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C)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HCl、Ba(NO3)2 命题点2物质的共存 5.(xx·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3+、Na+、NO-3、Cl- B.K+、Na+、Al3+、SO2-4 C.H+、K+、SO2-4、OH- D.Mg2+、NO-3、OH-、Cl- 6.(xx·十堰)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Ba2+、 HCO-3、SO2-4 B.NH+4、Cu2+、Cl- C.K+、OH-、CO2-3 D.Ag+、Na+、NO-3 7.(xx·荆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HCl CaCl2 C.H2SO4 FeCl3NaNO3 D.NaOH HNO3NH4NO3 命题点3物质的除杂 8.(xx·仙桃)如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B)

中考生物专题一科学探究复习题北师大版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标细解读 的乘积—来表示;在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会发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 到的细胞的数量越_多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亮_ (选填“亮”或“暗”);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数量越 _少_ (选填“多”或“少”),视野越 _暗(选填 “亮”或“暗”)。 2?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构件有 _反光镜、遮光器(或光圈) _。对光时要使视野 变亮可以使 凹面镜_和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则可以使用 _平面镜_和 小光圈 。 3. 有时显微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污点,我们看到的污点只可能在 —目镜、物镜、载玻片 三个地 方,因此判断时只需要移动其中的两个, 如果污点都不动,就在第三个上, 如果移动载玻片 时污点 就跟着动,则证明污点就在 _载玻片_上。 4. 由于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上下倒置、 左右相反的,所以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 则玻片 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所在的位置应该 —相同 _ (选填“相同”或“相反”)。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滴(清水)、撕、展、 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而 擦、滴 (0.9 %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这几个步骤完成的是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 装片的制作。 2.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 然后缓缓放下。这是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 法,我们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 —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_。 3、 染色时要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其目的是 使碘液浸润整 个标本。 三、实验法 1.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C 、作出假设D 设计 〔显微慣的基本结构和功片1>、说明 〔制作115时裝片、模仿 考点全突破 一、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构件有 〔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孤住婆窖,提出値得採気的问貳」 J 描述y —回口科学知识与所笈预问题削冲突所征) BE 、 E . 停取?丽隠的答案提岀可删假阴 [础假谕 作出僮干赫验证的假设] w 拟定探気计划 学会”:选出控制变量] 一尝试 / 谏计对雕试脸〕 能掳匚―旌行班察、靡和实蓟 举会kY 千桥數据的可矗性?邊免偶轿Q 描述试骑感) ?得出结论)辽石不■{试验数据) 、得出u —正确结论) 4 盲爾探気过穆和结论) 目镜、物镜 、其放大倍数可以用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 提出间题 制订计划 丈施计划 表达交流 宴的材料与用具) 收集数据〕 權写探究掘告)

专题1 科学探究

专题1科学探究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学了环节动物后,特意找了一些蚯蚓来研究其形态和运动,他研究蚯蚓的方法主要是(A) 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模拟法 2.有的生物学实验需要测量数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 B.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取其中一组的数据即可代表实验结果 C.实验时用更多的同样材料同时进行实验,也是开展重复实验 D.重复实验需要保证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 3.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为了了解黄冈市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可以选用调查法 B.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圈养起来观察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要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视野中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 二、非选择题 4. 目前校园“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某大学社团随机发放问卷两千份进行调査,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及健康危害情况统计表 (1)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__抽样调查法__(填“普查法”或“抽样调查法”)。 (2)表格中“轻度社交障碍”评价的是哪方面的健康状态?__C__(填字母)。 A. 身体 B. 心理 C. 社会适应 (3)从表格数据分析,使用时间为__6小时以上__的学生出现颈肩痛的比例最高。 (4)下图是健康危害情况占总人数百分比的柱状图,请你将图补充完整。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__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走走吗?(合理即可)__。 5. 陈同学在参观养鸡场活动中,发现鸡舍内总是亮着灯。他对此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鸡的产蛋率与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料的种类、饲料的用量等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 10个3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0个4W,光线均匀,, 18小 时/天,85% 18小 时/天,91% 12小 时/天,81%(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每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上表的饲养的条件中__温度(合理即可)__等都要相同。(写一个即可)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与__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__等有关。 (3)陈同学进一步探究鸡卵(鸡蛋)的结构,他用放大镜观察到卵壳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再将鸡卵浸没在50℃左右的温水中,发现卵壳上有很多小气泡出现,该实验证明__卵壳表面有很多气孔__。 (4)陈同学实验后联想到:与鸟一样,也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卵壳的另一个动物类群是__爬行动物__。 6.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中考化学总复习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课时2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试题1

课时2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知识点及内容分值 2016填空29(3);30(2)合成纤维的鉴别;铵 盐的检验 1+1 2015选择5 鉴别羊毛和涤纶、 NH4NO3和NaOH、除去 NaCl中的BaCl2 2 2014选择、探究5A;35(一)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 钠溶液;水蒸气的检 验 2+1 2013实验探究35(四、五)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 检验 2 2012选择11C 用熟石灰检验铵态氮 肥 0.5 2010实验探究35硫酸铜的检验;铁单 质的检验 4 2009选择、实验14A;36(4)二氧化硫的检验;二 氧化碳的检验 0.5+1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分值为1~4分,多在选择题、实验填空题中考查,在探究题中也有涉及。预计2017年中考中仍会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可能性很大。 河北8年中考真题演练 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2015河北中考5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C )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2.(2014河北中考5题2分)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A.鉴别碳酸钠和 氢氧化钠溶液 ) , B.除去氧气中的 氯化氢气体 ) ,C.测定空气中 的氧气含量 ) , D.验证化学反应 前后质量守恒 ) 3.(2009河北中考13题2分)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饱和氯化钠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为了把它们区分开,同学们提出了以下方法:①蒸发②测密度③测导电性④测pH ⑤加入氯化钠⑥加入食醋,你认为可行的是( A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 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专题一科学探究小测验

专题一科学探究小测 班级:姓名:分数: (2011.云南)47.(6分)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组数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亮处(只)8 7 7 9 7 8 9 8 )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是。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2013云南47)(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①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h;②选取 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 能吸收二氧化碳);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2h;④取a、 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 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叶片a______,叶片b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云南)47、(6分)(2014?云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加入物质37℃水浴恒温滴加碘液检验 ①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10分钟2滴,摇匀 ②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10分钟2滴,摇匀 ③淀粉糊2毫升+???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1篇考点聚焦模块五科学探究第19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跟踪突破

第19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第1课时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C) 2.(2015,连云港)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C) 3.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D)

D 比较石灰水和肥皂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并 立即将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对照 二、实验及探究题 5.(2016,哈尔滨)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探究物质的含量等。因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__C__(填“A”“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__都属于混合物的分离__。 (2)在反应C+CO2===== 高温 2CO中,具有氧化性的反应物是__二氧化碳__。请写出一个两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一种化合物体现氧化性,另一种化合物体现还原性)__3CO+Fe2O3===== 高温 2Fe+3CO2__。 6.(2016,宜昌)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 验 编 号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 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 气中的高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 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 究 实 验 设 计 实 验 分 析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 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 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 同外,还要控制__滴加 的饱和石灰水的量__ 相同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 热水整杯变红时间比 冷水要短,由此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影响 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有__温度__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 钉生锈,右边试管中铁 钉无明显变化,上述实 验__不能__(填“能” 或“不能”)得出铁钉 生锈的条件7.(2015,福州)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索,能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 过程与方法 从生活、自然现象的实例中引出物理问题,使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有亲近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使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以“提出问题”这一要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型课。在知识的内容上则是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的问题。本节设计为三段:声音的世界、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每一段都与生活和自然相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根据课本P32图3一l、图3—2、图3—3、图3—4素材制作声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 师:在这声音的海洋中,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导纲:下发导纲 3、自学设疑:学生自读课本,尝试完成导纲中的基础练习题,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1)、组长主持组内互讲完成1-6题答案统一; (2)、组长主持组内讨论完成导纲中创新练习题。 (3)、教师精讲: 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

主题一+科学探究教案资料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师生共同复习 总结科学探究的 一般过程,教师 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 实验:根据选出 的变量设置实验 组和对照组。 ? ? ? 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实验组 符合正常条件的一对照组 : : 4、实施计划: 按照所制定的计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1)

科学探究专题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 主备人:穆建英审核人:穆建英 复核人:刘娜定稿人:樊雷使用人: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了解常用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对照试验,分辨对照组和实验组;并能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 二、考点比重:10%-15% 三、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通常包括六个环节,分别是、、、、、。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疑问句,句意完整,句末是问号。巴斯德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2)作出假设:应是个人对所探究问题的观点,应是一个陈述句,句意完整,句末是句号。巴斯德的假设应该是。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以及所需要的等。 (1)探究方法:在生物学探究过程中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并用。巴斯德探究肉汤变酸的主要方法是。 (2)变量、对照试验: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 (3)对照组、实验组辨别:在对照实验中,各项条件都正常且适宜(即自然生活状态)的为对照组,对所探究的条件或因素进行调控的为实验组。如巴斯德实

验中,A组接近自然状态,空气中微生物通过竖直的瓶颈很容易落入肉汤,为组;B组通过弯曲的瓶颈使空气中的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为组。 (4).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依照制定的计划实施,完成后针对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如结果不够成功,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再一次进行探究。 巴斯的实验的结果是:3天后,A瓶肉汤,B瓶肉汤,且B瓶肉汤4年后仍新鲜如初。由此可得出结论是。把B曲颈瓶的瓶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不久,肉汤也浑浊变质了。这进一步说明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是从空气中进入的。 四、典型案例 1.种子的萌发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表是王芳同学利用菜豆种子进行的5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完整的菜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份,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请回答: 分析各组种子所处环境条件:在甲、乙、丙、丁、戊五组实验中,各项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萌发(且接近自然状态)的是组,因此,该组应为组。其余组中,乙控制了、丙控制了、丁控制了、戊控制了,各控制了一个环境因素,因此,本题中能够形成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甲和戊,变量是;甲和丙,变量是;甲和丁,变量是)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2)选择甲和丁对照,所探究的问题应是? (3)分析甲、戊两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光______(填“是”或“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甲、戊两组中均有1~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戊和丁能否形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主题十 科学探究

主题十科学探究 一、考标要求 考向预测: 科学探究:从近三年云南省和昆明市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来看,考试难易度为中,题型为简答题,考查的主要内容为:1.会根据探究目的和题意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2.寻找变量;3.能据变量找到符合的一组对照实验;4.据实验现象和题意得出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二、核心知识梳理 考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直接用肉眼或借助辅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影机、录音机)去观察,有时还需测量。 如:在野外用摄像机拍摄野生动物的举动;测量一段时间内根的生长速度;观察蚕蛹羽化成蚕蛾的过程并记录等。 2.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作出分析、整理,得出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当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选择抽样调查法。 如:检验某一食品质量;调查昆明市中小学学生的近视率;调查我国男女比例等等。 3.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如:比较不同地层中生物化石的分布,以认识生物的进化关系;比较叶脉的形状以区分单、双子叶植物等等。 4.推测法: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如:推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5.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1)主要方法——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那个条件。 (3)对照实验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4)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重复性原则、对照原则。 考点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六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讨论和交流。 三、典题分析 考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原创)下列不属于同一种探究方法的是() A.了解昆明几种常见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B.为了解各年龄段市民对生“二胎”的看法 C.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电视栏目,每时每刻记录下滇金丝猴的取食习惯 D.调查西山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 解析:A、B、D都是根据调查目的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整理和分析,属于调查。C属于通过肉眼或借助工具去观察,属于观察。 正确答案:C 练习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等量的同种蟋蟀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B ) A.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调查法

专题一科学探究课标要求及七要素例析

专题一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尝试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及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能收集数据和资料,尝试评估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能描述实验数据,能对信息进行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与结果问的差异,能注意未解决的矛盾,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7.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有与人合作的意识. 七要素例析: 一、提出问题 1.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 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请你分析以上情景,提出一个你认为 应该探究的问题:。 2.你仔细观察过这样的喝水杯吗?一般的杯口都有供拧紧的螺丝口, 杯子盖的顶端有一个橡皮垫圈.某同学倒了一杯热水(如图1所示),并将 杯子盖拧紧,过了一会,竞拧不开盖.你能帮助该同学把杯子盖拧开吗? 请说出你的办法(注意不能损坏杯子):。 根据这个现象,请你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图1 问题二:。 3.用力拉开铁弓能将箭射得很远,但使用竹弓就不同了;将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幅度,钢尺能把桌上的小球弹得很远,而塑料尺就不同了.分析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探究的问题: 。 解析:提出问题这类题,首先应结合题目的要求去提,不能提与题目情景不一致的问题, 如题2中为什么倒入热水后杯子拧不开.其次应能从不同现象中抽取本质相同 的东西,如题1中歼击机速度改变,足球、铅球从静止到运动是运动状态的改 变(或惯性的表现).歼击机轻,足球与铅球质量不同,由此可提出质量与运动 状态改变(惯性)有无关系;题3中都发生弯曲,即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箭、 球运动的远近,即形状的程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有关吗? 二、猜想与假设 1.如图2所示是运动员滑冰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

国培培训模块5答案

模块 5 活动 1 第 1 步
观摩与思考 1\请认真阅读“模块 5 资源” → “教学案例,选择观看“教学案例”。 ” 2\研究案例中的资源及课件中的资源使用特点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长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中资源选择对应哪些知识点的学习?
课件、教案、然后每个地方的版本又不一样,形
教学资源有哪些类型?
20分钟
教师在使用资源时占用的时间有多少?
ppt
所选择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何种形式的课件?
便于学生形象的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课件使用的效果如何?有哪些优点或不 足?
请您观看和分析教学资源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和您观看这些教学课件后的感 想,填写在“模块 5 资源” → “作业模板” → “活动 1”中的《课件在学科

教学中运用分析表》中。 请选择一个案例,就本案例教学课件使用情况、课件类型、制作软件、 教学中的作用、 使用方式以及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所体现 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1、描述概念科学性:课件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问题表述的准确性:课件中所有表述的内容要准确无误。 3、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 4、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模块 5 活动 2 第 1 步
思考与练习 阅读 “模块 5 资源” → “作业模板” → “活动 2” 中的 《教学资源明细表》 。 打开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资源明细表》所列项目进行分析,考虑使用哪 些教学资源,将想法记录在下面的笔记框中。 上传教学设计(提交的教学设计必须是.doc 文件)
知识点
资源 名称 型
素 材类 平

来源 间
使 用时
应用方式 和作用
1 练习
练习 本
文 用 文 本 合

开发、现有和教材中的
12 分钟
巩固知识, 加深理解 归纳小结, 拓宽思维空 间
2 小结
关于 概率的 总结

现有
1.5 分钟
3 1.练习:初试身手,过关斩将和抢答题。 2.关于概率的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深深地感觉到,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概率的世界里,当我们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就是初中科学常用得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就是在研究与解决问题得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得因素与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得大小,而保证其它得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得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得表格上得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得问题就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就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她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就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得方法,也就是中考出题最多得方法。 在初中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得有: 1、蒸发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得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得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8、重力势能得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得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10、探究电流与电压得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得关系12、探究电流做功得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得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14、探究电磁铁得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她、二胡 等弦乐器得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 相同得条件下,发声得音调还可能与弦得粗 细、长短及弦得材料有关,于就是想通过实验 来探究一下自己得猜想就是否正确,上表就是 她在实验时控制得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得音调与弦得材料 得关系,您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得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您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得全过程,所采用得合理顺序应该就是: 。(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得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您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得实验名称: 。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得某种特性,某小组得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她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得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与200克得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与计时器测量水得温度随时间得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得热量相等) 表1 m1=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2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得温度就是得。)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与第三行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得初步结论就是: ,放出得热量与降低得温度成正比。

(全国通用版)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篇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课时16 基本实验操作练习

练习 课时16 基本实验操作 一、选择题 1.(xx邵阳中考)在xx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C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2.(xx湖州中考)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A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3.(xx河南中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收集氢气)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xx中考)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A.检查气密性) ,B.CO2验满) ,C.干燥气体) ,D.过滤搅拌) 5.(xx邯郸一模)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练习 ,A.读出液体的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移开蒸发皿) 6.(xx聊城中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D ) ,A.倾倒液体) ,B.蒸发食盐水) ,C.滴加液体) ,D.稀释浓硫酸) 7.(xx唐山路南质检)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使用试电笔) ,B.测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pH) 8.(xx苏州中考)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C )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9.(xx石家庄42中二模)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D )

中考化学基础复习主题训练五科学探究练习

主题训练(五) [范围:科学探究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图C5-1 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图C5-2 4.区别下列物质所用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5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可能只有氧气一种气体 B .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 .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 .一定是氧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6.将CO 、CO 2、H 2、HCl 、H 2O(气)和N 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下列物质:①浓硫酸;②饱和氢氧化钠溶液;③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的剩余气体是( ) A .N 2、CO 2、H 2O B .N 2 C .N 2、HCl D .N 2、CO 2 7.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图C5-3 A.图甲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丙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丁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9 10.(6分)课外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一根铜丝,在铜丝一端滴上一滴石蜡,用酒精灯加热铜丝的另一端。 [实验二] 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Ni)丝分别与50 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1) (2)由实验二得出锌、铜、镍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1.(4分)为了研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C5-4 (1)①中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如图C5-5所示。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2019-2020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共存与除杂专题练习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 2020中考化学复习主题五科学探究第18讲物质的检验、鉴别 、共存与除杂专题练习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命题点1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20xx·邵阳)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D)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2.(20xx·临沂)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D) A.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 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氯化钡溶液 D.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观察颜色 3.(20xx·荆州)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 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将上述溶液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做如下实验:各取少许,将 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 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甲是(B) A.碳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稀盐酸 4.(20xx·济宁)不使用其他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 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 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C)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HCl、Ba(NO3)2 命题点2 物质的共存 5.(20xx·齐齐哈尔)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Fe3+、Na+、NO、Cl- B.K+、Na+、Al3+、SO2- 4 C.H+、K+、SO、OH- D.Mg2+、NO、OH-、Cl- 6.(20xx·十堰)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D) A.Ba2+、 HCO 、SO B.NH 、Cu2+、Cl- C.K+、OH-、CO D.Ag+、Na+、NO-3 7.(20xx·荆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B)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命题点3 物质的除杂 8.(20xx·仙桃)如图是小勇设计的分离KCl和MnO2固体混合物的流程图,图中的数字序号所对应的操作步骤错误的是(B)

主题一科学探究——显微镜的使用考点分析+例题

科学探究一一显微镜的使用 中考说明要 求: 观瘵实验 丛本技能和关专建蛮然 普通光学显嗽饨的使用利恤吋験片的制作- 观索申用虫咎叭細胞斗物的取自* 迖功、杓性 2.观粲爭科爭杆的细胞和纽织 jtw案现象*堆出冋题J作出合理的股役: 选择桥当的丈脸材Mi设订刘腮实验i通过 实験条件的控制获得可為的实验数分析实鮭 数作岀推理利刊断,得出夕扫仑 3.探究椚林対水施心率的影啊 4.探宛彫吶駅归威斬蚓外加的环境囚素 5探宛种子萌堆的条件 6.撅究比合作用的条CK 原料和产物 7.探允发生在U腔厲的化学消化 实马釦号核内容 主要考点梳理 1.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 用 光学部件包括:反光镜(电光源),对光线进行折射和放大物像的物镜、目镜,控制光线多少的遮光器。 机械部件包括:调节焦距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安 放玻片的载物台和其中央的通光孔,支撑显微镜 的镜座、镜臂和镜筒、镜柱 等。 2.显微镜的成像过程 光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 暗) — —转 载物台 通光孔 目撓镜柱 载物台的通光孔(下有遮光器,可调节光线强弱) 玻片标本(可透光的材 料) 物镜(低倍物镜先对通光 孔) 目镜(折射、放 大) 观察者的视网膜(视觉形成的感受器)

C .向上移动装片 D .左右移动装片 3.显微镜的使 用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 H ■ ②视野污物可能出现在玻片标本上(移动玻片污物移动)、 物镜上(移动玻片和目镜污物都不动,转动转换器后消失) 或目镜上(转动目镜污物移动),镜头需要用擦镜纸清洁。 ③准焦螺旋用于对焦观察。调节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大幅度升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镜筒在很小范围内升降,还可以将模糊的物像 调清晰。 ④移动玻片,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相反 (像在哪里, 移向哪里),更换放大倍数观察。 4临时装片的制作 ①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是透光的。 ②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a.擦b.滴(口腔上皮一一生理盐水,番茄果肉/洋葱表皮一一清水)c.取d.放 e.盖: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充分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一 —中央亮、边缘黑、圆形)f.染: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对侧用吸水纸吸引) 主题一科学探究一一显微镜的使用例题 1.(海淀二模)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永久装片, 结果如右图所示。若要观察成熟区细胞,下一步操作应该 是( ) A .调细准焦螺旋 B .更换高倍物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