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亲子鉴定试剂盒对D7S820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亲子鉴定试剂盒对D7S820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亲子鉴定试剂盒对D7S820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检测结果比较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某一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在组织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供受者HLA的等位基因的相合程度越高,移植的成功率则越高。 学术术语来源——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B*07:110的序列分析及确认 文章亮点: 1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是迄今已知的人类遗传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复合体,在组织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只有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全部配合,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移植的成功率。近几年来,随着中华骨髓库的建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中国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不断被发现。 2 在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常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中,发现1个人类白细胞抗原B基因异常反应格局样本,实验拟采用基因测序方法,以分析和确认其是否为1例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B等位基因。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新等位基因;HLA-B*07:110;序列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碱基;氨基酸;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座;外显子主题词: 组织工程;HLA抗原;等位基因;核酸探针 摘要 背景:近几年来,随着中华骨髓库的建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不断被发现。 目的:采用序列分析确认1例中国人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基因分型技术进行样本

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并应用基于测序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序列及与最相近等位基因序列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该样本人类白细胞抗原B基因座反应格局出现异常;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其B基因座第2外显子序列与所有已知人类白细胞抗原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在所检测的第2、3外显子中,与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B*07:01:02的差异是在第2外显子发生了nt 226和nt 228两个A->G核苷酸取代,导致第76位密码子由ATA->GTG,相应的导致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改变为缬氨酸(V)。将其序列提交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及IMGT/HLA数据库,证实该新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为国际上首次发现,被世界卫生组织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人类白细胞抗原B*07:110 (HM989017)。

(完整版)遗传学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1. 图中所示的事一个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系谱 题解 a:系谱中各成员基因型见下图 (a) 尽可能多的列出各成员的基因型。 (b) 如果A和B结婚,则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PKU的概率为多大? (c) 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正常的,则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患PKU的概率 (d) 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多大? b:1/4X1/3X1/4=1/48 c:1/48 d:3/4 2. 在小鼠中,等位基因 A 引起黄色皮毛,纯合时不致死。等位基因 R 可以单独引起黑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灰色皮毛;当 a 和 r 在一起时,引起白色皮毛。一个灰色的雄鼠和一个黄色雌鼠交配,F1 表型如下: 3/8 黄色小鼠, 3/8 灰色小鼠, 1/8 黑色小鼠, 1/8 白色小鼠。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_rr A_R_ aaR_ aarr 3.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需显性等位基因 A。第二个独立的显性基因 P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两个纯系杂交,结果如下:

AX P AX p aX P aX p AX p AAX P X p 紫AAX p X p 红AaX P X p 紫AaX p X p 红AY AAX P Y 紫AAX p Y 红AaX P Y 紫AaX p Y 红aX p AaX P X p 紫AaX p X p 红aaX P X p 白aaX p X p 白aY AaX P Y 紫AaX p Y 红aaX P Y白aaX p Y 白 解释它的遗传模式,并写出亲本、F1 和 F2 的基因型。 A/a位于常染色体上,P/p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aa 的个体眼睛呈白色, 基因型A_X P_ 的个体眼睛呈紫色,基因型A_X p X p、 A_X p Y的个体眼睛呈红色。 4. 一条真实遗传的棕色狗和一条真实遗传的白色狗交配,所有F1 的表型都是白色的。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有 118 条白色狗、32 条黑色狗和 10 条棕色狗。给出这一结果的遗传学解释。 5. 假设在矮牵牛的花瓣中存在着两种色素,红色和蓝色,者混合呈现出正常的紫色.两种色素的生化合成途径如下的示.“白色”是指该复合物不是色素.(白色的花瓣是完全缺乏色素的结果.)红色素是由一个黄色的中间产物形成的,这个中间产物的浓度在有颜色的花瓣中的含量是很少的.

区分等位基因内突变和非等位基因间突变 实验

区分等位基因内突变和非等位基因间突变实验 一、【目的】 1、熟练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 2、能通过实验区分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突变。 二、【原理】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座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基因的一种等位形式变 成另一等位形式,也叫做点突变。 野生型等位基因:将自然界中普遍出现或指定实验用的某一品系的性状作 为“野生型”或“正常”的性状,与这种性状相关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等位基因。 突变型等位基因:任何不同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相同座位的基因称为突变 型等位基因。 正向突变:从野生型等位基因变为突变型等位基因。 恢复突变:从突变型等位基因变为野生型等位基因。 突变体的表型特征: (1)形态突变:突变导致生物体外观上可见的形态结构的改变。例如果蝇的红眼→白眼突变: (2)生化突变: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导致一个特定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如微生物的营养缺陷型 (3)致死突变:严重影响生物体生活力,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可分为显性致死突变(杂合态即可致死)和隐性致死突变(纯合态才致死) (4)条件致死突变;引起生物体在某些条件下致死的突变。如噬菌体的温度敏感性突变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突变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以及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突变发生的越迟,对生物体的影响越轻,对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来说,体细胞发生的显性突变会影响当代的表型,而生殖细胞发生的突变有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内有很多突变位点,所以,一个基因的突变也有多方向性,从而导致一个基因可以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形式——复等位基因。 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多数为隐性致死(recessive lethal),也有少数显性致死(dorminant

遗传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2.积加作用与抑制作用 3.上位作用与下位作用 4.不完全连锁与符合系数 5. 臂内倒位与臂间倒位 6. 三体与双三体 7.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 8.植物的核不育型与核质不育型 9.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 10.减数分裂。 11.测交 12.完全连锁 13.共显性 14.广义遗传力 15.隐性上位作用

16.单体 17.并发系数 18.母性遗传 20.染色体组 21.基因的加性效应 22.臂间倒位染色体 23.相斥组与相引组 24.染色体 25.染色单体 26.着丝点 27.细胞周期 28.同源染色体 29.异源染色体 30.无丝分裂 31.有丝分裂

32.单倍体 33.联会 34.联会复合体 35.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36.基因与等位基因 37.表现型与基因型 38.互补作用 39.积加作用 40.显性上位作用 41.隐性上位作用 42.重叠作用 43.抑制作用 44.多因一效 45.一因多效 46.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47.交换值 48.基因定位 49.连锁遗传图 50.伴性遗传 51.限性遗传 52.从性遗传 53.超亲遗传 54.加性效应 55.显性效应 56.上位性效应 57.遗传率 58.加性方差 59.显性方差 60.上位性方差 61.QTL作图

62.近交衰退 62.杂种优势 63.杂种劣势 64.基因突变 65.突变率 66. 复等位基因 67.母性影响 68.伴性遗传 69.杂种优势 二、简答题 1.显性现象的表现有那几种形式?显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纯系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 3.什么是微效基因、微效多基因和主效基因?它们的作用有何区别?

专题34 高考复习 从性遗传、复等位基因及血型问题

专题34 2019年下半年高考专题复习从性遗传及血型问题 1.在某种牛中,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的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是[ ] A.雄性或雌性,aa B.雄性,Aa C.雌性,Aa D.雌性,aa或Aa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对无角基因h为显性。在公羊中,基因型为HH、Hh均表现为有角;而在母羊中基因型为HH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Hh表现为无角。如果基因型为Hh的雌雄个体交配,则子代中出现无角母羊的概率为 A.1/8 B.1/4 C.3/8 D.3/4 3.已知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据表正确的判断是: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一定是伴性遗传 4.【加试题】在雌果蝇中,胚胎发育所需要的部分养分、蛋白质和mRNA由卵母细胞旁边的营养细胞和滤泡 细胞提供。有一个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产生的mRNA被运送到卵母细胞,从而保证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正常发育,如果此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导致胚胎畸形而且无法存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突变杂合子雄果蝇和正常雌果蝇交配所生的雌性子代不可以存活 B.如果此突变是显性的,则可观察到存活的突变纯合子个体 C.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则对于突变杂合子母体所生的雌、雄性胚胎都有一半可正常发育 D.如果此突变是隐性的,两个突变杂合子的个体杂交,子二代中有1/6是突变纯合子 5.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试分析下列从性遗传 现象:Ⅰ.果蝇中一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a)纯合时,雌果蝇(XX)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基因(a)在雄性(XY)中没有这种效应。另外,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b)为隐性性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2)一对白眼的雌蝇与雄蝇杂交,后代雌雄比为1∶3,则双亲基因型为:。 写出该杂交的遗传图解。(3分) (3)让(2)题中的子代自由交配,其后代的雌雄比为:。 6.雄性蝴蝶有黄色(Y)和白色(y),雌性只有白色。触角棒形(A)和正常形(a)正交和反交的结果都一样。 (4)在下列各组合中,不能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①yyaa♀×♂YYAA ②YyAA♀×♂yyaa ③YYAa♀×♂Yyaa ④YYAa♀×♂yyAa ⑤YyAA♀×♂Yyaa ⑥yyAa♀×♂yyaa (5)一对表现型为黄色棒形和白色棒形的亲本杂交,F1代表现型为雄性3/8黄色棒形、1/8黄色正常、3/8白色棒形、1/8白色正常;雌性3/4白色棒形、1/4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标明亲本的雌雄)。②⑤⑥YyAa yyAa 7.(14分)右图为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 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从性遗传又称性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上受个体性 别的影响的现象。在杂合体中雄性表现为有角,雌性表现为无角。 绵羊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雄都有有角个体出现。现有一只有角 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所生的多胎小羊中,性成熟以后,凡公羊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都 表现为无角。试根据以上事实回答:(注:若性染色体上有角A基因为显性) (1)绵羊的有角基因A是否位于Ⅱ片段?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事实。推测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另一种从性遗传,则无角母羊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绵羊的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请补充完善。 步骤:选择_____________公羊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子代性成熟后表现出来的性状。

全国通用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基因的遗传规律小专题3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学案

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分析 例1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等的个体与含任何三个显性基因的个体肤色一样。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子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 A.27,7 B.16,9 C.27,9 D.16,7 答案 A 解析基因型为AaBbEe与AaBbEe的人婚配,子代基因型种类有3×3×3=27种,其中显性基因个数分别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共有7种表现型。 例2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 该实验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BBCCDDEEFFGGHH aaBBCCDDEEFFGGHH (2)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代花色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子代全为紫花,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形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 1.这类遗传现象不同于孟德尔的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是只要是多对等位基因分

遗传专题归纳

遗传专题归纳 1.复等位基因(多基因决定生物性状)问题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 A、i、I 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 A 对i是显性,I B对i是显性,I A和I 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某些与A、B抗原决定簇类似的糖类的刺激。这些抗体遇到与本身血型不合的红细胞时,就会产生溶血反应,例如一个A血型的人如果输入B型血,会立刻导致体内的抗-B凝集素与B 型红细胞的表面B抗原结合,引发红细胞自溶。相同的抗原-抗体反应也会在B血型的人输入A型血或O型血的人输入其他血型的血液时发生。只有AB血型的人体内没有抗A和抗B,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故曾被称为“万能受血者”;而各种血型的人均可以输入O型血,因此O型血的人曾被称为“万能供血者”。 例1.(2018·西安八校联考)研究发现,豚鼠毛色由以下等位基因决定:C b—黑色、C s—银色、C c—乳白色、C x—白化。为确定这组基因间的关系,进行了部分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据此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6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4种毛色 【解析】:亲代黑×黑→子代出现黑和白化,说明黑(C b)对白化(C x)为显性。亲代乳白×乳白→子代出现乳白和白化,说明乳白(C c)对白化(C x)为显性。亲代黑×白化→子代出现黑

和银,说明银(C s)对白化(C x)为显性,故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10种。根据四组交配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可以确定显性程度为C b(黑色)>C s(银色)>C c(乳白色)>C x(白化)。由于四种等位基因间存在显隐性关系,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3种毛色。 【答案】A 例2.(2018·潍坊检测)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4种,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情况为:T 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T B控制黄色素的合成,T C控制蓝色素的合成,T D控制白色素的合成,含有相应色素植株开相应颜色的花。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含T D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可能性。 (2)现有4种纯合植株(每种均有若干株),如何确定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一种准确关系用“>”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若用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不含T D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T A T A、T B T B、T C T C、T A T B、T A T C、T B T C6种。 (2)4种纯合植株为T A T A、T B T B、T C T C、T D T D,要确定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只需让四种纯合植株两两相互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即可确定相互之间的显隐性关系。(3)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可判断T A>T B、T D>T C,T A和T B对T D和T C为显性或T D和T C对T A和T B为显性。 【答案】:(1)6 (2)让4种纯合植株相互杂交,即进行6组杂交,若有3组子代开红花,2组子代开黄花,1组开蓝花,则显隐性关系为T A>T B>T C>T D(意思对即可) (3)T A>T B>T D>T C 或T D>T C>T A>T B 2.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的三大成因 (1)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又叫做半显性,其特点是杂合子表现为双亲的中间性状。如紫茉莉,红花品系和白花品系杂交,F1代既不是红花也不是白花,而是粉红花;F1互交产生的F2代有三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1:2:1。金鱼草的花色也是这样。安大路西亚(西班牙南部一个区域)鸡的羽毛,家蚕的体色,马的毛皮,金鱼身体的透明度等都属于此类不完全显性。

遗传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生物通过繁殖的方式来繁衍种族,保持生命在世代间的连续,保持子代与亲代的相似与类同,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的本质就是遗传物质通过不断地复制和传递,保持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与类同,与此同时,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包括环境差异与遗传物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变异。 2、遗传变异: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只有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这种变异叫遗传变异。 3、遗传学: 经典定义: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现代定义: (1)在生物的群体、个体、细胞和基因等层次上研究生命信息(基因)的结构、组成、功能、变异、传递(复制)和表达规律与调控机制的一门科学--基因学。 (2)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名词解释: 1、性状:在遗传学上,把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3、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把F2中显现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现象。 5、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占有同一位点,但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同一性状发育的两个基因。非等位基因指位于不同位点上,控制非相对性状的基因。 6、自交:F1代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叫自交。 7、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叫回交。 8、侧交:F1代与双隐性个体之间的交配叫侧交。 9、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是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性状得以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是肉眼看不到的,要通过杂交试验才能检定。如cc,CC,Cc。 表型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肉眼可以看到的。如花的颜色性状。 10、纯合体、杂合体 由两个同是显性或同是隐性的基因结合的个体,叫纯合体,如CC,cc。由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结合而成的个体,叫杂合体,如Cc。 11、真实遗传 指纯合体的物种所产生的子代表型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现象。纯合体所产生的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能真实遗传,杂合体自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要发生分离,它不能真实遗传。 名词解释: 1、染色体与染色质:是指核内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无定形物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复合体,以纤丝状存在于核膜内面。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两者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的不同形态。核内遗传物质就集中在这染色体上。 2、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3、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直径10nm,其核心是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共8分子)构成的扁球体。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联会:分别来自父母本的同源染色体逐渐成对靠拢配对,这种同源染色体的配对称为联会。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及分析教学文案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 及分析

复等位基因遗传试题及分析 华兴高中:刘春荣 1、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基因决定雌株。G对g、显性,g对是显性。如:Gg是雄株,g 是两性植株, 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Gg和G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本题涉及复等位基因及基因的显性等级的问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考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从题意可知,Gg、G均为雄性,不能杂交,A项错误;两性植株为gg或g,最多可产生两种配子,B项错误;两性植株gg-可自交可产生雌株,C项错误;在D选项中,两性植株群体(有gg和g两种基因型)内随机传粉,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gg×g、g×g,gg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子,gg和g杂交的后代也有1/2的为纯合子,g个体自交后代有1/2的为纯合子,则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肯定会比杂合子高,所以D选项正确。 2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表。若W P W S与W S 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A. 3种,2∶1∶1 B. 4种,1∶1∶1∶1 C. 2种,1∶1 D. 2种,3∶1 解析分析表格可知,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表现为W>W P>W S>w,则W P W S与W S w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为:W P W S(红斑白

花),W P w(红斑白花),WSWS(红条白花),W S w(红条白花),所以其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应为:2种1∶1。 3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l 浅紫色、P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Pm>Pl>Pvl(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企鹅(PlPv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 ) A.1中紫色∶1浅紫色 B.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 C.1深紫色∶1中紫色 D.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 解析本题涉及有关复等位基因的相关问题。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d 时,子代全为深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m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中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浅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v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深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综上分析,选项A、B、D均不可能出现,只有选项C有可能。 4 、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3三个等位基因I A、I B、i决定,通过调查一个由400个个体组成的样本,发现180人是A型血,144人是O型血,从理论上推测,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应该有( ) A.24人 B.36人 C.52人 D.76人 解析在本题中,A型血的人(基因型为I A I A或I A i)占的比例为 180÷400=0.45,O型血的人(基因型为ii)占的比例为144÷400=0.36,假设i的基

不同对基因、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对基因、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对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述的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是分别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现象。这种类型的题目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赘述,如:如:北京卷4、福建卷27、四川卷31等。而在生物界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情况,如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控制生物同一性状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表现型,这种现象叫做基因互作。F2表现型的比例仍然是9∶3∶3∶1,但它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所产生的9∶3∶3∶1的性状组合比是完全不同的。如: 鸡冠的形状很多,除我们常见的单冠外,还有玫瑰冠、豌豆冠和胡桃冠等。其形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P和p、B和b)控制,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如下表:基因组合 P和R同时存在 (P_R_) P存在,R不存在 (P_rr)

R存在,P不存在 (ppR_) P和R都不存在 (pprr) 鸡冠形状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冠 如果把纯种豌豆冠的鸡跟纯种玫瑰冠的鸡交配,F1代的鸡冠是胡桃冠,它不像任何一个亲本,而是一种新的类型;F1代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代,它们的鸡冠有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大体上接近9∶3∶3∶1,其中胡桃冠和单冠是新出现的两种类型。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认为胡桃冠的形成是由于P与R的互作,单冠是由于p与r互作的结果。 2.2 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都是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现象F2代出现两种表现型,比值为9∶7。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如: 香豌豆中,只有当C、R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否则都开白花。白花品种A(CCrr)与白花品种B(ccRR)杂交,F1代(CcRr)全是红花,F2代红花:白花是9(C_R_)∶7(3C_rr、3ccR_、1ccrr)。这里的C、R即为互补基因。 2.3 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单独存在时能表现相同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新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3种,比值为9∶6∶1。如: 安徽卷4.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普通遗传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普通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 2. 不完全显性 3. 干扰(干涉) 4. 伴性遗传 5. 狭义遗传率 6. 复等位基因 7. 转座因子 8. 部分二倍体 9. 母性影响 10. 隔裂基因 11. 联会 12.等位基因 13.位置效应 14.数量性状15.回交 16.同源染色体 17.转化 18.雄性不育 19.基因频率 20. 双三体 二、填空题 1. 以豌豆为材料进而提出分离与组合定律的是,利用果蝇研究提出提 出基因论是,比德尔利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2.基因型AABbDdEeFfGG的个体可产生种配子,自交可产生种基因 型类型,其中纯合基因类型种。 3. 人白化症由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a)控制遗传,某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 基因型为和。 4. 家蚕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型和型,而蝴蝶的性染 色体为型。 5.遗传学中重组率也称为__ _。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时,重组率为___ _, 当两对基因为完全连锁时,重组率为__ __。 6. A与B连锁,则AABB和aabb杂交称为,aaBB和AAbb杂交称 为。 7.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和杂合体性母细胞在减 数分裂的前期I都可以形成凸隆起来的瘤状物或环状形象。 8. 马铃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2个二价体,因此马铃薯属于倍 体。 9. PCR反应的基本步骤是、、。 10.死细菌与活细菌混合在一起后基因实现了重组,这叫。两种细菌以 噬菌体为媒介实现了基因重组是。 11.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__ __期配对,在___ ___期分开,染色单体在___ ___期分离。 12.大麦现有纯合密穗染病(AAbb)材料和稀穗抗病(aaBB)材料,两基因自由组合。想用这两个材料杂交以选育稳定的密穗抗病品种,所需类型第___ 代就会出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1)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 ~ 1940 )——遗传学的诞生和细胞遗传学时期 标志: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 成就: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创立连锁定律(Morgan,1910),提出“基因”概念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 ~ 1960) 标志:“一基因一酶”学说(Beadle&Totum) 成就:“一基因一酶”学说(1941,Beadle&Totum) ,遗传物质为DNA(1944, A very,Hershey&Chase),双螺旋模型:(1953,Watson&Crick),转座子:(1951,McClintock), 顺反子:(1956, Benzer) (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时期(1961~1989) 标志:操纵子模型的建立 成就:操纵子模型的建立(1961,Monod&Jacob),深入了解基因(破译遗传密码、重组技术、反转录酶、合成酶、内切酶、核糖酶、转座子、内含子、DNA测序、PCR等)(4)基因组-蛋白质组时期(1990 ~ 至今) 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启动 成就:2003年4月14日美、英、日、德、法、中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物理图),从基因组角度研究遗传学 2、遗传学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学 遗传学,生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行为遗传学遗传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1)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四个阶段: 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S期:DNA复制时期; ③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 ④M期(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①前期: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当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 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至前期末,核仁逐渐消失,核膜开始破裂,核质和细胞质融为一体。 ②中期:在此期纺缍体逐渐明显。着丝粒附着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向细胞的赤道板移动。 ③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各自移向一极。染色体的两臂由着

等位基因

图1.26显示了野生型等位基因对隐性等位基因的显性优势。当一个杂合子有一个野生型的等位基因和变异的等位基因时,野生型等位基因控制了酶的产生,从而是显性。 对整个基因结构来说,变异是随机发生的,最大的可能性是对基因功能的损坏甚至摧毁。这就解释了隐性变异的本质:它们代表了功能的缺失,因为变异基因的酶的产生被阻止了。 要作为一个更全面适用于所有异多聚体蛋白质的理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的学说可以更精确地表示为一个基因一个多肽链。 顺反子 如果每个基因中的改变引起隐性的变异,从而阻断了活性蛋白质的产生,那在一个基因中应该有很多变异。很多氨基酸的代换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足以阻断它的功能。同一基因中的不同变异称为复等位基因,它们的存在使变异等位基因之间有可能产生杂合子。当两种变异具有相同的表现型,而且在基因图中相距很近时,它们可组成等位基因。然而,它们也可能是不同基因中的,只是它们产生的蛋白质参与了同一反应。互补实验就是用来测定它们是否在同一基因内的。先要得到两种变异的杂合子,以两种变异体的纯合亲代。 如果变异在同一基因中,亲代的基因型表示为M1/M1和M2/M2,一个亲代提供M1等位基因,另一个提供M2等位基因,杂合子的基因型为M1/M2。没有野生基因型,所以杂合子具有变异的表现型。如果变异体在不同基因处,亲代的基因型为M1+/M1+和+M2/+M2,每条染色体都有一个基因的野生型拷贝和另一个基因的变异型拷贝,杂合子的基因型则为M1+/+M2。亲代各提供了一个基因的野生型拷贝。杂合子的表现型为野生型,两个基因称为具有互补作用。 图1.27提供了互补实验的更精细的描述,如果我们只考虑单个变异的位置,不考虑它们是否在同一基因,双杂合子具有两种构型。在顺式中两个变异均在同一染色体,在反式中它们在不同的染色体上。这些构型的相对影响取决于变异是否在同一基因中。 反式就是我们刚说的实验,两个拷贝都有变异的基因。 在顺式中,一个基因组产生具有两个变异的蛋白质,另一个没有变异,既是野生型。那么当两个变异均在一个基因中时,杂合子的表现型取决于构型。反式时它是变异体,顺式时是野生型,这种比较为顺反互补实验提供了基础。两种变异以反式进行互补,如果不行,顺式将作为对照组检验是否有野生型存在。 相对的,当变异体位于不同基因上时,如图下部所示,构型与构型之间是无关的。任何一种情况下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拷贝和一个野生型基因的拷贝。 当两个反式的变异不能互补时,我们推论得两者影响同一个功能,所以它们被归入同一互补组。我们认为一个互补组就是一种分立的基因单位,这种单位的学名叫顺反子。两种在同一顺反子的变异不能以反式互补,互补的产生意味着不同的顺反子间的变异。一个顺反子实际上就等于一个基因。我们将在第6章重述这一点,并在第30章中详细讨论,那时会意识到在有些情况下需要一个更复杂的定义。 如果两个基因以反式互补,那么它们产生的蛋白质就是独立发挥功能的。生成的产物称为反式作用物。我们认为它们代表可混合的分子。 只有不同基因能互补的规则也有例外,就是当该基因产生的多肽链是同多聚体的亚基时。在野生型细胞中,活性蛋白质有几个相同的亚基组成,但当一个细胞有两个变异的等位基因时它们的产物以两种不同的亚基聚成蛋白质。两种变异可能有补偿作用,即是单种变异的蛋白质是不活性的。两种变异组成的蛋白质可以是活性的。这种作用叫做等位基因间互补作用。

遗传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生物在以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的种族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的特征相似的现象。 2、核酸:是一种以核苷酸为基本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所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含有可以传递的遗传物质。 3、基因:是有功能的DNA片段,含有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基因组:一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所携带的一整套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5、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6、开放阅读框:结构基因中从气势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的这一段核苷酸区域,期间不存在任何终止密码,可编码完整的多肽链,这一区域被称为开放阅读框。 7、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新的与亲代模板结构相同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8、转录:是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依赖于DNA 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9、翻译:由核苷酸序列转换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10、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DNA的载体。 11、染色质:细胞分裂间期,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均匀的网状、丝状的物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12、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所包围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相细胞器。 13、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围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相细胞器。 14、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他们互称姐妹染色单体。 15、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16、联会: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并精确配对的过程。 17、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通过联会形成的复合结构。 18、核型分析:指把受检个体的核型与同种生物的正常核型或核型模式图进行比较,鉴别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变异的一种方法。 19、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没有联会,姐妹染色单体没有交换,子细胞中有成套遗传物质。 20、减数分裂: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有联会,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子细胞中只有体细胞的一半遗传物质。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二、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在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中,Mendel都是假定一对基因控制一个单位性状的,其实基因和性状远远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些单位性状并不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是受两对甚至许多对基因控制的。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同一个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基因间的互作(interaction of genes)。 例如,鸡冠形状的遗传。鸡冠的形状很多,最常见的是单片冠。此外,还有玫瑰冠,豌豆冠和胡桃冠。不同形状的鸡冠是品种的特征之一。 单片冠×单片冠→→全部是单片冠 胡桃冠×胡桃冠→→全部是胡桃冠 玫瑰冠×玫瑰冠→→全部是玫瑰冠 豌豆冠×豌豆冠→→全部是豌豆冠 玫瑰冠×豌豆冠→→全部是胡桃冠; 上述第5个组合的F1×F1:胡桃冠×胡桃冠→→93胡桃冠:28玫瑰冠:32豌豆冠:10单片冠 豌豆冠的鸡和玫瑰冠的鸡交配,子一代的鸡是胡桃冠,子一代间相互交配,得子二代,子二代中有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和单片冠,大体上接近9:3:3:1。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子一代的鸡冠不象任何一个亲本,而是一种新类型;子二代中既有两个亲本的类型,又有F1的类型,此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类型。怎样来解释这种遗传现象呢? 假定控制玫瑰冠的基因为R,控制豌豆冠的是P,且都是显性,那末玫瑰冠的鸡不带有显性豌豆冠基因,其基因型为ppRR,与之相反,豌豆冠的鸡不带有显性玫瑰冠基因,其基因型为PPrr。前者产生的配子全为pR,后者为Pr,这两种配子受精得到的子一代是PpRr。由于P和R的相互作用,出现了胡桃冠。子一代的公鸡和母鸡都产生PR、Pr、pR和pr四种配子,且数目相等。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应该出现四种表现型,胡桃冠(P-R-)、玫瑰冠(P-rr)、豌豆冠(ppR-)和单片冠(pprr),其比例为9:3:3:1。P 和R相互作用,形成单片冠。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的9:3:3:1不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比例,而是一个单位性状的不同相对性状之比。这是基因互作的典型例子。两对基因的互作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同一个单位性状,当它们同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决定一种性状(相对性状之一)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或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 香豌豆花色的遗传 香豌豆有许多不同花色的品种。白花品种A与红花品种O杂交,子一代红花,子二代3红花:1白花。另一个白花品种B与红花品种O杂交,子一代也是红花,子二代也是3:1。但白花品种A与白花品种B杂交,子一代全是紫花,子二代9/16紫花,7/16白花。 从子一代的表现型看,白花品种A和B的基因型是不同的,若相同,子一代应该全是白花。品种A和B均有不同的隐性基因控制花色,假定A有隐性基因pp,B有隐性基因cc,品种A的基因型为CCpp,B为ccPP。两品种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CcPp,显性基因C与P互补,使花为紫色。F2中,9/16是C-P-基因型,表现为紫花,3/16是C-pp,3/16是ccP-,1/16是ppcc,均表现为白花。 P 白花品种A × 白花品种B CCpp ccPP F1 紫花 CcPp ↓ 自交 F2 9C-P- : 3C-pp : 3ccP- : 1ccpp

遗传学复习题

遗传学复习提纲 绪论 1、遗传变异遗传学 2、遗传学发展简史 3、列举模式动植物,说明它们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染色体学说)? 2、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中心法则发展历史 2、基因的概念 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重点: 三大定律的内容和验证方法 棋盘法和分枝法计算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 显隐性的相对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 两对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分离比,根据后代分离比确定控制性状基因的对数和作用的方式。什么是重叠作用/重叠基因、上位作用/上位基因、互补作用/互补基因?(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概率论、条件概率、加法定理、乘法定律、二项式在计算后代特定基因型和表现型概率中的应用 应用两点测交和三点测交进行基因作图,并发率和干涉的计算 X2检验在遗传分布适合度中的应用 名词解释: 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复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外显率、表现度、连锁群、并发率、重组率、两点测交、三点测交、基因作图、共显性、镶嵌显性、纯合体、杂合体,自交、杂交、正交、反交、回交、测交,显性、隐性、纯系、真实遗传、表型模写

思考题 在1900年之后,孟德尔定律取得了哪些发展? 简述三大定律的细胞基础。 基因的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四章连锁遗传分析 重点: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 XY XO ZW ZO 2、区别限性遗传、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3、性连锁遗传 4、利用试验数据进行重组率、符合系数的计算。 名词解释: 性染色体常染色体限性遗传、伴性遗传,连锁与交换、重组率、遗传距离、两点测交、三点测交、双交换、干扰、符合系数、基因座位、连锁群 思考题: 1.了解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分别举例说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各种类型)、环境决定性别和基因决定性别的情况。 2.常染色体在性别作用中有无作用?性激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如何? 3.什么是伴性遗传、X-连锁、Y-连锁、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掌握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的遗传方式(要求懂得进行遗传分析)。 4.理解连锁与交换的细胞学基础。理解连锁与交换及重组率和遗传距离的关系。 第五章真核生物的遗传分析 1.名词:基因组、C值、C值悖理、N值悖理、卫星DNA、基因家族,卫星DNA,假 基因,灯刷染色体,卫星DNA、Alu家族、四分子、顺序四分子、非顺序四分子 2.什么是染色体的单线性?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3.重点与难点 a)如何确定基因与着丝粒是否重组?如何计算基因与着丝位之间的重组率? b)如何利用四分子分析确定两个基因间的距离?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分析 1.名词: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转化、接合、转导、中断杂交试验,致育因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