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课程名称: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考核方式:

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课程

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

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

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械检查,来揭

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

的基础医学理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

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

的一把钥匙。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

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

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

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

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

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1

实验一体格检查方法和一般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重点是间接叩诊法。【掌握】一般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是血压

的测量和淋巴结的触诊方法。三、实验内容: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触、叩、听,重点是叩诊方法 2.一般检查 (1) 全身状态检查① 全身状态检查包含的内容。

②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征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血压测量的要点与注意事项。③ 发育、营养状态的评价,体型的分型。④ 意识状态、语调、语态、面容和表情、体位、姿势、步态与疾病的关系及检查与评价方法。(2) 皮肤:皮肤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常见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3) 淋巴结:淋巴结分组,检查方法与检查顺序。淋

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体温表、血压计、体重秤、软尺、听诊器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体温表损坏、血压计水银泄露后参照“有害物、毒物处理办法”。 2

实验二头颈部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眼(眼球运动及震颤、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鼻窦压痛以及甲状腺的检查。三、实验内容:1.头部:头颅、头发眼:结膜、巩膜的检查方法,翻上眼睑;眼球运动、震颤的检查;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角膜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耳:外耳道的检查方法和内容,乳突压痛的检查。鼻:外形,鼻腔的检查,鼻窦的检查方法。口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2.颈部:颈部:外形与活动。血管:颈动脉的视诊与触诊,颈静脉的视诊。甲状腺:视诊、触诊与听诊。气管的检查方法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手电筒、压舌板、听诊器、棉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3

实验三胸廓及肺脏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胸廓及肺脏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肺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熟悉】胸廓的体表标志;常见肺脏疾病的体征;【了解】乳房的触诊。三、实验内容:1.胸部的位置、胸部检查的方法和顺序。2.胸部的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人工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分区、肺和胸膜的界限。3.胸壁、胸廓和乳房。胸壁: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4.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胸廓外形、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

节律。(2)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3)叩诊:叩诊的

方法和影响因素、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肺界的叩诊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胸部异常叩诊音。(4)听诊:胸部正常听诊音的类型及分布、异常呼

吸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罗音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语

音共振的机制及其类型和临床意义、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5.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肺部体征的特点。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

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

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4

【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

各种正常呼吸音的分布及特点,熟悉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

的听诊特点;体会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的感觉。1、正常呼

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

呼吸音 2、干罗音:哨笛音、鼾音 3、湿罗音:大水泡音、中水

泡音、小水泡音、捻发音 4、语音共振 5、胸膜摩擦音 5

实验四心脏及血管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心脏以及血管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心脏的触诊、叩诊和听诊;【掌握】周围血管的检查;【熟悉】常见心脏疾病的体征。三、实验内容:1.心脏检查(1)视诊:包括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异常搏动的观察及意义。(2)

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及心包摩擦感的触诊方法及临床意义。(3)叩诊:叩诊方法,心浊音界各部分组成及心浊音界的叩诊、扩大的临床意义。

(4)听诊:瓣膜听诊区、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常见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第一、二、三、四心音的形成原因及听诊要点。心音改变的临床意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听诊要点及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2.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脉波强弱、紧张度及常见脉波类型。 (2)血压测量方法及变动的意义。 (3)常见动静脉杂音的常见原因、周围血管征。 3.通过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熟悉常见心脏体征的特点。四、学时: 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 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 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6

【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模型,掌握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了解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律失常、附加心音、心音分裂和心包摩擦音;体会心包摩擦感的触诊特点。 1、正常心音 2、心音改变:第一心音增强、减弱;第二心音增强、减弱3、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心律失常:窦不齐(呼吸性)、早搏、二联律、房颤 5、舒张期奔马律 6、心音分裂:第一心音分

裂、第二心音分裂。 7、心包摩擦音 8、触诊心包摩擦感 7

实验五腹部、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一、类别:训练、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腹部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液波震颤以及肝脾的触诊、移动性浊音;【掌握】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的检查顺序及内容,重点掌握生理反射、病理

反射以及脑膜刺激征的检查。【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常见腹部疾病的体征。三、实验内容:1.腹部检查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1)体表标志 (2)九区分法及各区主要脏器视诊 (1)注意事项 (2)腹部外形:

膨隆(气、水、包块)、凹陷。全腹还是局部异常及其意义。 (3)呼吸运动:

消失的临床意义。(4)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的辨别及意义。(5)胃肠型和蠕

动波:胃型及肠型的临床意义。(6)皮疹、色素、疤痕、疝、搏动的检查

和临床意义。触诊 (1)注意事项和检查手法。 (2)腹壁紧张度、压痛及

反跳痛:检查方法,全腹或局部腹膜刺激症的临床意义,常见腹部疾病

压痛点。(3)肝脏、脾脏、胆囊、肾、膀胱。(重点为肝脾触诊及Murphy 征) ①触诊方法。②触诊内容及意义。 (4)腹部包块:触诊内

容及正常腹部可触及的脏器。(5)液波震颤:方法及意义。(6)振水音:方

法及意义。叩诊 (1)正常腹部叩诊音。 (2)肝区叩击痛、肝浊音界:异

常的意义。 8

(3)移动性浊音:方法及意义,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方法。

(4)脾脏、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方法及意义。(5)肾区叩击痛。听诊 (1)肠鸣音:亢进、消失的意义。 (2)血管杂音、摩擦音的意义。2.四肢脊柱(1) 脊柱弯曲、活动度、压痛和叩击痛的临床

意义。 (2) 四肢和关节:形态异常的意义,运动功能和活动范围。肌力与肌张力的检查方法。3.神经系统检查(1) 脑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检查方法与临床疾病诊断的关系。 (2) 浅反射、深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 (3) 病理反射的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4)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方法。四、学时:5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直尺、叩诊锤、软尺、竹签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 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 4.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5. 注意爱护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 9

【提高部分】利用“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腹部检查模型,掌握肝脏、脾脏的触诊、莫菲氏征、压痛与反跳痛。与模拟人的腹式呼吸相配合,注意触诊手法。 1、肝脏肿大 2、脾脏肿大 3、莫菲氏征阳性 4、阑尾压痛点压痛及反跳痛 10

实验六体格检查方法复习一、类别:训练、示教性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系统复习全身体格检查的内容,熟练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达到操作到位、动作规范、结果准确。三、实验内容:观看全身体格检查录象。按照顺序进行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卧位检查一般情况和生命征→

头颈部→前侧胸部,然后坐起检查后背部(包括肺、脊柱、肾区、骶部),然后卧位检查腹部→上肢→下肢按照实验中心编写的体检内容及顺序进

行操作,做到脱稿、熟练、规范。四、学时:5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直尺、叩诊锤、软尺、竹签、血压计、棉签、红色特种笔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方法,训练规范化的操作手法4.注意爱伤观念5.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11

实验七、八体格检查考核一、类别:验证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通过实验要求学生逐一考核同学的全

身体格检查,每位同学30分钟,扣分标准为体格检查200条。具体要求:漏项不得分,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的项目不得分,做错的项目不得分。三、实验内容:每个同学在30分钟内完成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漏项不得分,手法错误相应扣分。四、学时:5×2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听诊器、直尺、叩诊锤、软尺、竹签、血压计、棉签 12

实验九正常心电图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掌握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以及正常心电图的表现,写出心电图分析报告。三、实验内容:1.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各波段组成命名及心电图导联体系。2.心电图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心电图心率及各波段测量方法、

心电轴测量及临床意义。心脏循长轴转位的概念。4.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5.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及正常参考值。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电图图片、分规、多媒体六、实

验中注意事项:1.正确操作心电图机2.爱护心电图图片3.书写正规的心电图报告 13

实验十异常心电图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房室肥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三、实验内容:1.心房、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2.心肌缺血心电图类型及临床意义。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分期及定位诊断标准。 4.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性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5.心脏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6.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7.介绍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的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8.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心电图图片、分规、多媒体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爱护心电图图片 2.书写正规的心电图报告 14

实验十一血片制作及血片观察一、类别验证、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技术;【掌握】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其分类计数的方法;【掌握】各种白细胞分类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三、实验内容: 1. 血片染色的原理:瑞士染色原理; 2. 血片制作的操作过程:选择部位—消毒—采血—推片—染色—镜下观察; 3. 血片观察的内容:(1)红细胞:大小、染色、形态(2)白细胞:计数100个白细胞并分类计数,包括:嗜中性粒细胞(N)杆状核、分叶核,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3)血小板:成簇或散在(4)

寄生虫及其它 4.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示教; 5. 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示

教; 6. 实验结束提交血片观察报告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染色缸、玻璃片、白瓷碗、特种红色记号笔、75%酒精棉球、脱脂干棉球、一次性采血针、镜油、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遵守实验守则,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 3.按照教师示教的操作手法进行实验 4. 注意生物安全,避免造成个人污染5.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15

实验十二红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核象、网织红细胞及正常骨髓及临床常见血液病骨髓像特点一、类别验证、示教性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束臂试验及出血时间的测定。【了解】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及与疾病的关系;初步认识骨髓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形态学特点;了解几种常见血液病的骨髓象特点。三、实验内容: 1. 红细胞的异常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常见疾病; 2. 白细胞的核象变化及临床常见的中毒性改变; 3. 棒状小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 网织红细胞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分析; 5. 骨髓细胞的发育规律及正常骨髓像特点; 6. 临床常见血液疾病骨髓像特征; 7. 束臂试验; 8.出血时间测定。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血压计、直尺、听诊器、出血器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遵守实验守则,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

的操作手法进行实验 16

实验十三尿液常规检查及粪便录像示教一、类别验

证、示教性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分析;【了解】粪便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三、实验内容: 1. 尿液的一般形状检查; 2. 尿液的化学检查;

3. 尿液的显微镜下观察;

4. 粪便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5. 半自动血

凝仪示教; 6.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示教。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显微镜、玻璃片、尿液分析仪、离心机、天平、半自动血凝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次性塑料试管、一次性尿杯、尿八联试纸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遵守实验守则,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 2.爱护器械,损坏东西要登记并赔偿3.按照教师示教的操作手法进行实验 4. 注意生物安全防护17

实验十四临床四种常见穿刺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类别验证、示教性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临床常见四种穿刺术的操作要求、要点及注意事项;【了解】浆膜腔等四种穿刺物的样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及相应检测目的对样本的特别要求;【了解】各种穿刺物的检测内容及临床意义分析;【了解】真空采血的操作。三、实验内容: 1. 胸腔穿刺术及胸腔积液的实验室检查; 2. 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3. 骨髓穿刺术及骨髓细胞学检查; 4. 腹腔穿刺术及腹水的实验室检查; 5. 真空采血的操作及注意要点; 6. 完成作业:(1)四种脑膜炎的实验室鉴别(化脑、

病脑、结脑、流脑);(2)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实验室鉴别。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腰椎穿刺模型、穿刺与叩诊模型、真空采血器、真空采血试管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遵守实验守则,不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 18

实验十五临床诊断思维与病历书写一、类别:训练、验证、示教性实验。二、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问诊的方

法和内容,重点掌握主诉与现病史的问诊。【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问

诊要点及注意事项;病历书写的要求及临床诊断思维。【了解】了解问诊的重要意义、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问诊的技巧。三、实验内容:1.同学在虚拟实验室进行常见疾病的问诊训练,可任意选择一个虚拟病人,进行系统问诊,计算机会实时显示并回答问题。(1)问诊的重要意义(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点(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4)特殊情况下问诊的技巧2.问诊结束后,针对该虚拟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系统会根

据内容显示相关文字、音频或视频;同学自行记录和分析体格检查结果;3.阅读该病人的心电图,并作出心电图诊断;4.选择需要的化验检查

项目,系统会自动提供检查结果; 5.每个同学总结、写出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四、学时:4学时。五、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虚拟实验室;临床病历书写纸。六、实验中注意事项:1.不

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实验室清洁。 2.爱护多媒体,损坏要登

记并赔偿。 3.按照要求,实验结束后书写实验报告。 19

专业、实验名称及学时分配教学大纲要求序号实验名

称计划学时(必开或选开) 1 一般检查 4 必开 2 头颈部检查 4 必开3 胸廓及肺脏检查 4 必开 4 心脏及血管检查 4 必开 5 腹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5 必开 6 体格检查总复习 5 必开 7 体格检查考核 5 必开 8 体格检查考核 5 必开 9 正常心电图 4 必开 10 异常心电图 4 必开 11 血片制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4 必开 12 骨髓细胞学检查 4 必开 13 尿液、粪便的检查 4 必开 14 四种常见穿刺术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4 必开 15 临床诊断思维与病历书写 4 必开 64 合计制订人:王志荣、黄一虹、陈建辉、李洪春、潘薇审核人:批准人:制订日期:2006年05月20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1 1、 X 线成像掌握: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X 线图像特点, X 线检查中的防护 2、计算机体层成像掌握: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熟悉: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了解: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超声成像熟悉: USG 图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了解: USG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USG 检查技术 5、磁共振成像掌握: MRI 分析与诊断熟悉: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了解: MRI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6、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熟悉:不同成像诊断的综合应用 7、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科学了解: 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 X 线检查技术, X 线分析与诊断, X 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CT 检查技术, CT 分析与诊断、 CT 图像特点, CT 诊断的临床应用 3、 DSA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DSA 检查技术, DSA 的临床应用 4、 USG 图 1 / 11

像特点, USG 分析与诊断, USG 诊断的临床应用 5、 MRI 图像特点, MRI 诊断的临床应用, MRI 检查技术(观看卫生部录像带)1、掌握: 正常胸部的 X 线、 CT 解剖 2、掌握: 纵隔正常 X 线、 CT、 MR 解剖和纵隔分区 3、熟悉: 横膈、胸膜的 X 线、 CT 解剖(一)胸廓: 1、软组织胸廓: 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女性乳头及乳房 2、骨性胸廓: 肋骨、肋软骨钙化;肩胛骨、锁骨、胸骨及胸椎;各种肋骨先天性变异(二)肺野和肺门: 1、肺野: 肺野的划分;特殊的肺区肺尖区和锁骨下区;肺段、肺叶和肺纹理 2、肺门: 肺门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神经组织的总和投影;左右肺门的部位;右侧肺门角和肺门点(三)气管支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树的 X 线命名;胸片气管、主支气管的 X 线解剖;体层片叶段支气管的解剖;支气管造影的 X 线解剖(四)纵隔: 1、正位纵隔的 X 线、 CT、 MR 影像,左右纵隔缘的组成 2、侧位六分法,纵隔的分区和各区的 X 线解剖 3、纵隔的生理性变化(五)胸膜: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中医诊断学实验指导大纲

《中医诊断学》 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 学时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实验学时:9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中医专业本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本大纲主笔人:胥筱云、鲁法庭、杨梅、何丹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

中医诊断学实验是一门以中医诊断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性学科。 中医诊断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综合采用有关的方法技术对中医学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和观察,以最大程度地揭示其内在机制、作用原理,其目的在于: 1、达到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巩固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中医诊断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操作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诊断素质,激励学生发现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自学、积极思考,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包括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中医学实验的操作实施方法,掌握相关实验内容的目的要求。 2、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3、爱护实验设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4、学生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及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5、实验课后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 6、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二、中医诊断学课程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企业诊断-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精品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8年制) 课程编号: 14037401 学分: 7.5 总学时:103 学时 大纲执笔人:戚秀卿、宋浩明、刘琦大纲审核人:戚秀卿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二、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三、课程基本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问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掌握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楚、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问诊 掌握问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的重要性。熟悉特

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影像技术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指导 编者:邵成民、顾婷 专业: 姓名: 班级:

目录 实验一:呼吸系统(一) (3) 实验二:呼吸系统(二) (8) 实验三:循环系统(一) (11) 实验四:循环系统(二) (12) 实验五:骨骼肌肉系统(一) (16) 实验六:骨骼肌肉系统(二) (26) 实验七:消化系统 (29)

呼吸系统(一) 2. 胸部正位片+左侧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两侧肺野透亮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增高影,双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渗出及实变影,双肺门无增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太正常,双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 左侧位片:肺门不大,心影正常,心前、后间隙存在。 诊断结果:心、肺未见异常。 3.胸部正位片:右侧第七颈椎旁可见颈肋。 诊断结果:肋骨先天性变异。 4.左侧位片:纵膈的九分区 5. 胸部正位片:心膈角、肋隔角 6.胸部正位片+右侧位片:右膈圆隆向上突起 7.胸部正位片:左肺透亮度增高,纹理稀、疏,纵膈向右偏移,右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不大,左膈低平。诊断结果:左侧肺气肿 8.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上野肺纹理模糊,可见一类三

角形密度增高影,尖端指向肺门,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右肺门稍向上移位,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影不大,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上叶肺不张。 9.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右肺中野中、内带呈大片密度增高影,右心缘显示不清,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中叶肺不张 10.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纹理模糊,中、下野见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余肺内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诊断结果:右肺感染可能。 11. 胸部正位片: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多、模糊,中、上野见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主动脉未见异常,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 CT:左肺尖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 12.左侧胸片:局限性纤维化: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右肺上野可见一条索状高密度影,左肺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门不大,主动脉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037401 学分:7.5 总学时:103 学时 课程性质与目的 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差不多技能和诊断思维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后,为过渡到临床各科学习而开设的临床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课,也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的桥梁。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咨询诊和体格检查的差不多内容、方法技巧和心电图、肺功能以及各种内镜检查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使学生把握诊断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和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学》为103学时。 面向专业 临床医学等专业。 课程差不多要求 深入领会各个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逐步学会与患者接触和交流,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和良好的咨询诊技巧,能独立进行全面系统的咨询诊。能用规范的手法进行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把握专门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把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专门心电图图形分析。熟悉诊断步骤,逐步把握临床思维方法,能按照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正确、字体规范、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的病历,并能作清晰、流畅的口头报告。 (一)症状学 把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气制、临床表现、相伴症状、鉴不诊断及咨询诊要点。把握询咨询常见症状的方法,通过分析症状的个性及其相伴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 (二)咨询诊

把握咨询诊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咨询诊的重要性。熟悉专门情形的咨询诊技巧。 (三)体格检查 把握视、触、叩、听、嗅诊的差不多检查方法。 把握一样检查各项内容的正常状态和专门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习头、颈部各器官的检查方法与顺序,认识正常状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 学习视、触、叩、听四种差不多检查方法在胸廓和肺部的正确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廓和肺部体检的差不多内容,识不肺部正常体征,把握常见专门体征及其产生气制、临床意义。 了解乳腺的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专门改变。 了解呼吸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呼吸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学习心脏的检查方法并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把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专门搏动、震颤、心脏浊音界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把握S1、S2的产生气制、听诊特点及鉴不要点。把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的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把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气制、听诊要点、鉴不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把握心包摩擦音的产生气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的区不。 熟悉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周围血管征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循环系统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循环系统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学习询咨询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的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把握腹部视、触(重点为肝、脾、胆囊、肾触诊)、叩、听诊检查方法。把握压痛、反跳痛、腹部肿块、腹水(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部某些专门的体检方法。熟悉腹部常见专门发觉及其鉴不。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本课程实验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公共卫生学系、药学系开设。 考核方式:主要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和卷面考核,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10%为日常考核成绩,30%为操作考核成绩。 课程简介: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症状学及采 集病史、体征及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器 械检查,来揭示或发现患者的整个临床表现。教学目的是学习获取这些临床 征象的方法,掌握收集这些临床资料的基本功,并应用所学过的基础医学理 论,提出可能性的诊断。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 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共开设15个实验。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自编教材:《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通过诊断学实验,要求学生: 1.掌握规范化的体格检查方法。 2.能按照规范的顺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正确,内容完整,结果准确。 3.通过临床见习及电子模拟标准化病人,认识临床常见病理体征的表现及特点,掌握其临床意义。 4.掌握心电图的操作过程,能熟练、正确地阅读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图片,并书写出诊断报告。 5.掌握常见实验室检查的操作过程,能独立分析实验结果。 6.掌握问诊的技巧与科学的问诊方法,能熟练地围绕常见症状进行深入、全面的问诊,并总结出完整的病史。 7.掌握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书写出高质量的完整住院病历。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编码:0431030706 英文名称: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 学时:36学分:2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参考教材:杜连祥,路福平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学时制定的,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在不妨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包括前后实验内容的衔接关系),主讲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教学情况或经验,适当地将某些内容的次序加以变更或调整。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与微生物学理论课同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微生物材料的观察、分析,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微生物学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进行常规常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具备利用微生物学手段分析和解决发酵生产过

程中有关实际问题和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布置以及实验室的规则;使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并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及保养方法;学会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的使用;具有选择和制备培养基的能力;掌握基本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制片技术;熟悉细菌、酵母菌、霉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性,具有菌种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菌种保藏的一般方法。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实验一细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了解加热灭菌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室常用的几种加热灭菌技术 (2)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材料,学习配制肉汤培养基的方法并掌握其要点。 2.实验材料: (1)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5%,蛋白胨1%,NaCl0.5%,pH值7.2,固体时加琼脂2%。(2)试剂 6mol/lHCl、10%NaOH。 (3)其它工具:台秤、量筒、试管、三角瓶、烧杯、分装架等。 实验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1.实验内容与要求: (1)掌握无菌操作的概念和基本操作技术; (2)了解细菌常用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 (3)了解平板划线分离菌种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2.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八叠球菌(Sarcina sp.)。 (2)培养基:肉汤固体斜面(2个/菌),肉汤液体试管(2管/菌),平板划线接种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2块/菌),平板点接肉汤固体培养基(10-15ml/皿,3支菌用1块),穿刺用肉汤半固体培养基(2管/菌)。 (3)其它工具: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或煤气灯,消毒酒精棉球,镊子,试管架,标签纸,培养箱(37℃)

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

《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得与任务: 临床诊断学就是研究诊断疾病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诊断思维得一门临床学科。就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得一门必修课,就是临床各学科得基础课,也就是通向临床各科学习得桥梁。本课程得任务就是讲解问诊与体格检查得基本内容与方法技巧;心电图、肺功能与各种内镜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得基本原理与方法,正确地搜集资料、分析综合,得出符合疾病本质得结论——临床诊断。 二、课程基本要求: 在深入领会各个症状得病因与机制基础上,学会与患者接触与交流,独立进行全面系统得问诊,深入理解患者得主诉与病史。能用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掌握常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得内在联系与临床意义。熟悉心电图机操作,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异常心电图得图像分析。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得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诊断程序进行临床分析、综合,作出临床诊断,独立完成内容真实、格式规范、描述准确、用词恰当、字迹清晰、书写全面、符合要求得住院病历。 (一)问诊 掌握问诊得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充分认识问诊得重要性。熟悉特殊情况得问诊技巧。 常见症状学 掌握常见症状得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鉴别诊断及问诊要点。掌握询问常见症状得方法,通过分析症状得个性及其伴随症状作出初步症状诊断。除课堂讲授外,部分内容自学。 (二)体格检查 1、掌握视、触、叩、听、嗅诊得基本检查方法。 2、掌握一般检查各项内容得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得临床意义。 3、掌握头、颈部各器官得检查方法、体征及临床意义。了解眼功能检查、眼底检查、听力 检查。 4、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与肺部得应用,并能获得较为准确得检查结果。 掌握胸部得体表标志、肺部异常体征、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乳腺得检查方法、顺序、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学习询问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5、掌握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得临床意义。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得检查 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S1、S2得产生机制及听诊特点。掌握心音变化、额外心音得概念、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心脏杂音得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鉴别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心包摩擦音得产生机制、特点、临床意义及与胸膜摩擦音得区别。掌握血压测量、周围血管征得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熟悉脉搏、血管杂音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学习询问心血管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6、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掌握腹部视、触、叩、听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胆、脾触诊)。 掌握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掌握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学习询问消化系统疾病病史得方法并写出病史及体格检查记录。 7、熟悉肛门、直肠检查得方法与临床意义。 8、掌握脊柱、四肢、膝关节得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得临床意义。 9、熟悉神经系统检查得内容及方法(颅神经、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掌握神经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诊断学 英文名称:diagnostics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64 学分:3.5 理论课学时:44 实验课学时:20 适用对象: 医学影像学(工程方向)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诊断学的内容包括问诊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器械诊断等,横跨多个学科,内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十分强调临床技能训练和诊断思维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因此诊断学可以说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诊断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临床技能培训、课间见习、考试。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结合 CAI 课件、VCD、录像、录音、投影、模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检查方法和思维程序;临床技能培训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采用了现代化、功能强大的电子模拟人教学设备,从心肺听诊,到腹部触诊等各种教学功能,训练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穿刺模拟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课间见习是在病房进行,学生下科后,深入病房,进行床旁训练,在病房中了解病史采集方法,通过具体的病例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

思维。了解各种异常体征及正规的检查手法。在反复医疗实践中,逐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技术,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的;考试是检验《诊断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分理论考试与形成性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是对学期末医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试采用实验课出勤考核及实际操作的完成情况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查体的能力,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 【了解】问诊是采集病史的主要手段,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熟悉】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和临床意义。 【熟悉】发热的常见原因。 【了解】发热的机理。 【自学】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皮肤黏膜出血 【掌握】紫癜的概念、常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