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

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
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2860621.html,

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赏析

作者:王珂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6期

摘要:古滇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地域民族艺术风格,以及远古生命初期的原始犷朴之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描述着古滇国远古时期人们生活的历史画卷。尤其是青铜器的造型精美奇特,具有丰富细腻的纹饰,不仅写实性强,构思也十分的巧妙,可谓之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支耀眼的奇葩,同时其中具有的造型艺术、独特风格以及所蕴含的民族宗教信仰与审美思想都值得广大研究者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以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艺术为中心进行赏析,以期为现代艺术领域中古滇国青铜文化的美学意义和潜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完善提供一些依据和帮助。

关键词:古滇国;青铜器艺术;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K8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59-02

云南古滇国的青铜器开创了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先河,是对云南青铜时代艺术魅力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古代青铜文化中一支耀眼辉煌的珍宝。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直至一九五六年,考古学家在昆明近郊的晋宁石寨山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特别是在第六号墓发现的“滇王金印”,结合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的零星记录,古滇王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在沉睡两千年后开始露出冰山一角。

一、古滇国的青铜器造型

滇系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世界四大青铜文明体系之一。作为古滇国存在的证据,这些青铜器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记录下古滇人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场景,有力证明了两千多年前曾有滇人在富庶的滇池岸边择湖而居的史实。青铜器虽然铜锈斑驳,却难掩古滇国在青铜时代的辉煌,它们代表了云南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地下考古资料显示,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采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主动物图像而言,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而且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和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让云南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和多文化的汇集地,这也使得滇青铜文化吸收融合了多地区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在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中,滇国曾是一片空白,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

青铜器鉴赏

中国青铜器的学习心得体会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就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而在青铜器中,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中国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代表。 一、发展历史 中国青铜器从4700年前开始出现,到现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跨越了约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在约4000年前的传说的夏朝时期,中国开始进入青铜时代。 夏代,青铜器工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商朝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走向发展的顶峰。商朝盛行以鸟兽为器物形象的青铜尊,如四羊尊、象尊、猪尊和鸮尊等。最早的青铜器铭文出现在商朝前期,但是否为文字还需要考证。在西周早期仍然延续商代的青铜器,中期时则开始趋近于简朴风格。方鼎、觚、爵、角、斝、觯、觥、卣、方彝等早期常见的青铜器已经大规模减少或消失。列鼎和编钟开始出现。列鼎是人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按照高低的阶层来实行数量分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部分西周青铜器还带有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技术仍然在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像前朝那样繁琐,而是讲究实用和朴素风格。商朝和西周时期盛行酒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大为减少。带钩和铜镜是当时冶炼水平的代表物。在楚国的长沙出土了最多数量的铜镜。而在曾国(今湖北随州)出土的大型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一系列青铜器则是春秋时期高超的冶炼技术的反映。进入秦汉时期,虽然青铜器依然在前期铸造,但是也开始逐渐被早期铁器所取代。铜镜的冶炼工艺沿袭下来,但在材料上也开始出现改变。 二、地理分布 在地理分布上,以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为主地带的青铜器出土较早较多,以前被认为是青铜器造诣最高的地方。近年来不断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之灿烂的山西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绽放着绚丽璀璨的光芒,不仅在中国是价值连城的瑰宝,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它代表的是中国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留给泱泱大国的鼎盛。 青铜器的发展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开始萌芽,在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在春秋战国繁荣,至秦汉则变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走向衰败,宋元明清是便可仿古和作伪。 在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烹饪和盛装食物与美酒。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人们不仅仅的功能用途上发展,美观也变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西周和春秋的青铜器,名目更加繁多,除部分袭用商器之外,常见的有鼎(圆形三足)、鬲、匜卣、瓿、壶、盘、盂、甑、钫、敦、鉴等。另外还有属于兵器的戈、矛,属于乐器的钟、铙、等。其中包括盛酒器、饮酒器、煮食器、盛食器、盛水器、和取水器等。各个不同时期的制作,不论是器形或纹饰,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商、周青铜器制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形和纹饰的构成上,是运用对称、连续等富有装饰性的艺术手法,用变化多样的曲线、弧线,构成各种形象的浮雕、线刻。不论是器形整体或是纹

饰部分,都显示出浑朴、庄重的性格和精致、瑰丽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威严、神秘的气氛,从分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审美观点。中国古代青铜器有着极度庞大的数目,但是享有盛誉并非以数量取胜,关键在于它的质量。中国青铜器精品极多。尤其在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造处于顶峰阶段。此时的青铜器精品极多,以其制作精湛、形制瑰异、花纹繁缛、富丽堂皇而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这样,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篇章,也留给了中华炎黄子孙丰富的瑰宝,留下了感叹和敬佩。历史的成就是在中国工艺的充分体现,也是中国工艺的伟大能量在历史的见证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绛县横水墓地。200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绛县横水发现了西周墓葬群。经过数年田野考古,发掘了1299座墓葬,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多达百件。 ——黎城墓地。山西东南部的黎城,早年就有商代至西周青铜器发现的零星报道,科学的考古调查也证实了黎城县的城西分布有商至西周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浅析敦煌莫高窟飞天艺术的价值》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一大旅游的艺术圣地,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一道绝美的景致,在敦煌莫高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它里面的每个洞穴都有飞天壁画,人们不由被轻衣飞舞,体态俏丽的飞神所吸引,驻足欣赏它的美。敦煌飞天,又是中西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从十六朝就已经开始,有着渊源的历史。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凭着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的佛教文化,独特美学意蕴和艺术美感,让无数中外友人所神往。 关键词:飞天艺术文化背景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保护与传承 On the value of Flying Art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Synopsis: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is one of the most sacred places in the tourism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flying image is a beautiful view of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hich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Almost every cave inside it has a flying mural, people can not be seen by the light clothing, the body of the beautiful fly attracted, stop to appreciate its beauty. Flying in Dunhuang, but also from the birt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rom the sixteen dynasties has begun to have a history of orig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flying with the romantic color and mysterious Buddhist culture, unique aesthetic implication and artistic beauty, so many Chinese and foreign friends fascinated. Key words:flying art ,cultural background,historical value,aesthetic value,appreciation valu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1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教案 课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深切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具准备:课本,搜集的图片资料,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朗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_雪》,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欣赏本课中《江山如此多娇》作品,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何不同? 综合诗词图片,讨论比较异同点。 3、(板书)课题: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二、讲解新课: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大字。 3、欣赏中国的雪山,云海,日出,长城,山岳等图片,讨论,艺术家是如何让这些景色融入一体的? 总结: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三、作业: 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 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景象,进行创作。

了解青铜器.

一.了解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青铜器花纹认知。 亦称“铜器纹饰”。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常施在器物的颈、腹、圈足或盖上。大致分为几何形纹、动物纹和人事活动纹三类。几何纹主要有:弦纹、乳丁纹、云雷纹、涡纹、绳纹、鳞纹、瓦纹、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动物纹主要有:兽面纹、夔纹、龙纹、蟠虺纹、鸟纹、象纹、鱼纹、龟纹、蝉纹、蚕纹等;描写人事活动的花纹主要有宴乐狩猎纹、战斗纹等。青铜器花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它依时代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三.青铜器鉴赏 独耳尊西周 1982年丹徒磨盘墩出土

口径34.5 底径24.1厘米 口沿下有一半环耳,腹饰云雷纹及四组乳钉 棘刺蟠虺纹尊春秋 1958年武进淹城内城河出土 口径27.1 高26厘米 三段式造型,扁鼓腹、高圈足。腹部满饰蟠蛇纹,上有细密的棘刺。上下边缘各有一周连珠纹,作为腹部的界纹。腹部、颈下和圈足部饰锯齿纹和几何纹。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中国青铜器及其最新发现 李学勤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一个主要门类。中国的青铜器有其自己的渊源和传统,产生早,历史长,制造精美,种类丰富,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美术价值,早为举世所公认。 早在西汉时期,已有发现与收藏古代青铜器的记载,也曾有学者对青铜器作过鉴定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没有形成一种学问。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体例相当完善的青铜器著录书籍,研究青铜器的学者更是辈出。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一部著录——吕大临的《考古图》,自序于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①。收藏和研究青铜器的风气,清代乾嘉以后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本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后,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成为这门学科的一大分支。当前,海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致力於研究中国青铜器,所发表专著、论文、图录不可胜计。对比於业已通行的“甲骨学”、“敦煌学”等名词来说,作为一种学科的“青铜器研究”(或者“青铜器学”)这一术语早就应该使用了。 今天的青铜器研究,是以历史上收藏、研究的成果为起点的,但其根本的方法和趋向则与过去不同。以往学者研究青铜器,限於当时的条件,所据材料大多没有明确的出土记录,从而只能作分别的探讨。现今的研究,由於田野考古工作的发达,能够以科学发掘的收获为主体,尽可能运用考古学层位学和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学术界过去研究青铜器,每每偏重于器物上的文字,即通称的金文。这方面虽然积累了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但也不免带来不少局限性。现在的青铜器研

究,则扩大到对其形制、纹饰、铭文、功能、组合、工艺等方面,作出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其中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考察,更引进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使青铜器研究带有跨学科的性质。 外国学者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多从美术史的角度入手。从学科的发展来看,美术史和考古学向来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只有按照考古学的要求,确定青铜器的文化性质,划分其时期和地区,才能将数以万计的种种器物整理出统绪;而如不经过美术史的考察,说明青铜器的创作技巧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意念,就不能充分显示诸般珍品的意义与价值。这两者,应该说是不可偏废的。 令人欣幸的是,由于新材料的大量涌现,青铜器研究正在取得迅速进展。不过10年以前,我为《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卷写了题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与发展》的综述,如今看来,已有许多地方须作补充修改。必须说,这几年间的考古发现,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对青铜器各个时期的研究,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下面便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青铜器产生、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由最新发现得到的认识(材料以近10年中发表者为限)。 多年研究表明,中国青铜器有其自身独立的起源,但究竟是在什么年代和什么地方开始出现,迄今仍有待探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器,是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一座仰韶文化房屋基址中出土的铜片,正式报告已于1988年出版。基址的碳14年代经校正约为公元前4700年②,但这一铜片是黄铜而非青铜。中国目前最早的青铜器,是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的马家窑类型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刀,系合范铸成,有关地层的碳14年代经校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同一遗址还发现有铜器残片,惜已风化③。又据报道,1987年在西台红山文化房屋基址中发现了多块经烧烤的铸铜陶范④,这年代也是很早的,不过报告还没有发表。 上述中国青铜器出现的年代,和两河流域与埃及相差无几。两河流域在公元

幼儿园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大班艺术欣赏《敦煌飞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敦煌壁画的由来,懂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2、欣赏飞天的软盈、飘逸的身姿,迎风飘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 3、尝试用肢体表现出飞天的柔美姿势。 活动准备: 影片《飞天》,音乐,以及若干飘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影片,导入主题 1.这是哪里?(从06:37开始播放) 2.教师小结:这个地方叫敦煌,是我国甘肃省的一个地方。 3.沙漠里有一座古时候的宫殿,里面非常的黑,我们一起点着火把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01:05) 二、重点欣赏一幅飞天图 1.刚才我们从宫殿的墙壁上看见了什么?(有图案)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是壁画,是一千多年前古时候人们雕刻在石壁上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 2.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幅。(打开大图05:20) 3.她在干什么?(飞)从哪里看出来她在飞?(引导幼儿观

察衣裙和彩带所呈现出的动感美)她飞的姿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幼儿感知飞天肢体的柔美)。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她飞的姿势。 5.她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料子做的?从哪里看出来?(引 导幼儿感知古人的高超技艺) 6.教师小结:这幅画的的名字叫“飞天”,是在敦煌壁画中的 一种,所以也叫做敦煌飞天。 7.你觉的她在想什么?为什么要飞起来? 8.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飞? 三、欣赏敦煌壁画的影片 1.让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宫殿里其他的飞天图。 2.看了那么多的飞天图,发现都用了哪些颜色?(什么颜色 都有) 3.那这么多的颜色放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 4.你在影片中还看见了什么?(很多人在唱歌跳舞) 5.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唱歌跳舞呢? 6.教师小结 古时候人们的生活不好,于是他们希望有一个神仙,他整天唱歌跳舞,十分快乐,也会把这种快乐带给人们。人们很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于是把这种画刻在石壁上,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这些神仙在佛教里就叫飞天,飞天的意思就是神仙在天上歌舞。

古代青铜器之虎食人卣鉴赏

虎食人卣 苛政猛于虎也,也许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的制 作是为了反映广大受苦人民心中的这句话吧。当 时正是奴隶社会正在走向鼎盛的时期,创造了辉 煌灿烂文明的同时, 奴隶主阶级对奴隶既 可以买卖,也可以随 意杀死。繁重的徭役、 动辄的死刑、艰苦的 生活,人民的生活苦 不堪言。奴隶们也许 会把这种不平等的社会事实反映到艺术作品中 来,然而那个“人头”在虎嘴中并没有表现的很 痛苦,神情从容,可能是为了向统治者说“我们 不怕你的暴政!”,或也未知。 卣是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 量很多。器形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 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有也作圆筒形,作鸮 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于商代 和西周。 【名称】虎食人卣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晚期 【现状】共有两件,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35.2CM),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35.7CM)。 【描述】造型取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以后足及尾支撑着身体同时构成卣的三足。虎前爪抱持一人,人朝虎胸蹲坐。一双赤足踏于虎爪之上,双手伸向虎肩,虎欲张口啖食人 首。虎肩端附提梁,梁两端有兽首,梁上饰长形宿纹, 以雷纹衬底。虎背上部为椭圆形器口,有盖,盖上立一 鹿,盖面饰卷尾夔纹,也以雷纹衬底,与器体一致。虎 两耳竖起,牙齿甚为锋利。该器表面大部分呈黑色,局 部留有很薄的绿锈,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 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 想。 【作品构思猜想】 1、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2、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3、虎食人实际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4、虎代表自然界,象征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艺术概论第六章 造型艺术s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六章造型艺术 第六章造型艺术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的思路:对造型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把握。首先应弄清这样几个基本概念,如造型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等,然后着重掌握这几门艺术的审美特征及赏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3课时,欣赏讨论1课时 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中外造型艺术精品赏析 课程重点与难点: 中国画的特点、西方雕塑史上四个高峰期、如何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本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应用,学会运用具体的赏析方法欣赏造型艺术作品。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一)绘画及雕塑艺术 1.造型艺术的概念: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青铜器(教案)

青铜器 李雪平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青铜及青铜时代 1、什么是青铜? 大家知道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金属材料是什么吗?(铜),玉和铜哪一个先被人们发现并使用?(玉)。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铜,因为大家看到的或者接触到的青铜器大都年代久远,

而玉器现时都在生产。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不一样的石头——玉石,在寻找石料和玉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的铜(红铜)。我们来看一看红铜的特点(P16)、天然的纯铜是红色的,称为之红铜。这个红铜由于它的熔点很高(1080多度),不容易熔化,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用锻打的办法来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装饰品。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红铜的器物是土耳其和伊朗,距离现在是9000多年。后来随着陶器的产生,烧陶器的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那么这样的话就对熔铜就不困难了。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发现在红铜中加入适量的锡或铅便会降低熔点(仅为800℃~900℃左右),硬度增强,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化学性也很稳定,因色泽青灰,故称青铜。所以,青铜也就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青铜器铸造最常用的方法是浇铸法、失蜡法。(失蜡法可以做细、做镂空效果) 失蜡法的特点: 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它用蜡制成器形和装饰,内外用泥填充加固后,待干,倒入铜熔液,蜡液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 3、器物表面光滑,不再进行打磨。 4.精确度相当高。 青铜器的发明利用是为了铸造供发展生产用的工具和保护自己、攻击猛兽和敌人的兵器,而不是首先用作生活用具,这是青铜工艺发展的显着特征。 2、青铜时代 “夏铸九鼎”,而鼎又是青铜所铸,所以可想而知在夏朝就开始铸造青铜器了,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的代表作,那么青铜便是奴隶社会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在奴隶社会广泛发展,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利的象征,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经历春秋,到了战国的时候,铁器的使用越来越多,铁铜并用,直到秦朝铁器大量的产生,才取代了青铜器,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我们把奴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两个鼎盛时期:商后西周、春秋战国 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些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分类 一、炊食器(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

如何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如何让欣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就陕西而言,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三十年间先后出土商周青铜器三千余件。1976年12月年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窖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像这样成百件青铜器一次出土的现象在清末及民国时期亦屡有所见。从汉代出土青铜器至今,仅仅有铭文的青铜器就在一万件以上。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毕竟是少数,反过来推算,加上没有铭文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的青铜器花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反应。就让我们从青铜器的各种纹饰来欣赏青铜器。纹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1.几何纹:是指以点、线、圈组合成的图案纹样,它包括凹凸弦线、线纹、网纹、方格纹、圈带纹、雷纹、乳钉纹、瓦纹、贝纹等。云雷纹,系指以连续的回旋线条勾勒而成的集合图纹。有的作圆形,有的作方形。常见施饰于器皿的颈,足表,也有作地纹的。流行于商周,沿用至春秋战国。勾连雷纹,系指以近似“T”形勾连成的图案,其地填以雷纹。始见于商,盛行于晚商周初,沿用至春秋战国。目纹,系指以圆形或方框内中部加一点或一横为晴,构成的目形纹,或为两边斜角的几何纹,中间点缀突出的晴。流行于商中晚期至周初。涡纹(又名火纹),系指在一圆圈内沿施饰等距分布呈旋转状的短弧线,圆圈内中央又点缀一小圆圈。始出现于商代早期,且为单个连续排列,到中晚期至春秋战国,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多见施饰于罍、鼎、斝、瓿的肩部和腹部。此类纹盛行于商周。 2.动物纹:系指模拟某种动物(含实无其物的幻想或传说动物)的正面头部或侧身像创

艺术欣赏题库

16春、16秋 测验一 1、属于造型艺术的艺术种类有: A. 建筑雕塑工艺美术 B. 建筑舞蹈工艺美术 C. 建筑雕塑舞蹈 D. 舞蹈雕塑工艺美术 2、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划分,艺术可分为: A. 时间艺术实用艺术空间艺术 B.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C.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表现艺术 D. 空间艺术时空艺术表演艺术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的美的价值是一致的 B. 艺术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格调和气派 C.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D. 艺术欣赏始终是一种感性活动过程 4、艺术的创作背景包括: A. 时代背景创作者的生活状态作品中的时代风貌; B. 创作者的生活状态作品中的时代风貌作者的心境; C. 时代背景创作者的生活状态作者的心境; D. 创作者的生活状态作者的心境作品中的时代风貌。 5、要理解作品的情感意蕴,必须把握住: A. 题材审美形态 B. 艺术形象表现手段 C. 艺术形象题材 D. 艺术形象体裁 6、“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欣赏它的人运用他的想象力所领会、意识到的总体活动。”这句话说明了艺术欣赏的实质是: A. 艺术欣赏与艺术作品的形式有关 B. 艺术欣赏要了解创作者的个性和背景 C. 艺术欣赏要领悟作品的情感意蕴 D. 艺术欣赏要充分发挥欣赏主体的艺术想象力 7、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洞穴里发现了不少反映原始人狩猎的壁画,它是绘画起源说中哪一种学说的有力证据: A. 模仿说 B. 巫术说 C. 游戏说

D. 表现说 8、属于汉代绘画艺术形式的是: A. 岩画帛画漆画木板画 B. 岩画山水画帛画壁画 C. 木刻画漆画帛画墓葬壁画画像石等 D. 山水画帛画墓葬壁画画像石 9、在宫廷设立“翰林图画院”培养绘画人才的是哪个朝代: A. 北宋 B. 南宋 C. 唐朝 D. 元朝 10、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最早兴起的是哪个朝代: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11、清末民初兴起的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有: A. 居巢居廉高剑父石涛 B. 高奇峰居巢居廉高剑父 C. 居巢高剑父高奇峰石涛 D. 高奇峰高剑父石涛董其昌 12、关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美术艺术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 B. 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 C. 往往采用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段 D. 这个时期的绘画对形体的把握比较准确 13、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的“古典”是指哪个时期的艺术: A. 古希腊古埃及 B. 古希腊古罗马 C. 文艺复兴时期 D. 古罗马古埃及 14、对印象派绘画表述正确的是: A. 在题材上多描写独特的性格、异国的情调、生活的悲剧、异常的事件 B.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 C. 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 D. 创作中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和感受上

青铜器鉴赏

摘要: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尽管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仍然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以及变化多样的几何纹和威严庄重的动物纹装饰,却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审美的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必要的铺垫。 关键词:夏代青铜器;造型;几何纹;动物纹;寓意象征;庄严厚重 早在6500年前,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先民铸造出了第一块铜片;随后,从马家窑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先民们又遗留下来了陶寺遗址的铜铃,登封王城岗遗址的残铜片、坩锅残片等;到了甘肃青海的齐家文化时代,他们则开始冶铸或冷锻出铜刀、凿、锥、钻头、斧、匕、指环以及小饰件和镜子等铜器。这些显示了中国文化由“铜石并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缓慢过渡。而到了夏代,青铜器工 艺在总结新石器时代器物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这一片独特面貌的早期青铜文化区域,同中国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统治的范围大致吻合;考古发掘的大量青铜器,又与夏人的一些史实——如夏禹的“贡金九牧,铸鼎物象”(《左传?宣公三年》)、“以铜为兵”(《越绝书?记宝剑》),夏后启的采矿冶铜等,也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尤其是二里头遗址中发掘的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表明青铜器的冶炼作坊已初具规模。因此,“青铜器的大量铸造和使用是二里头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里头文化……已 进入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1]。夏代青铜器已经开始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器 制造的原始阶段,其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神秘的兽面纹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图案,庄严厚重的审美感受更是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这些均为商周青铜器艺术鼎盛时期的到来作了必要的铺垫。 一造型形式 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在众多的器形之中,仅就青铜爵而言,“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即爵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的,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2]。这种原始型和精致型的变化,实际上体 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 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如夏代早期作为食器的青铜三足云纹鼎,矮小、无柱、口沿平直,其祖型就是新石器时代的陶鼎;作为酒器的青铜束腰爵,素面无柱,形体单薄古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流的

青铜器鉴赏论文

青铜器鉴赏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论 青 铜 器 鉴 赏 内容摘要: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

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国古代青铜器 三大艺术要素形制纹饰铭文 关键字: 形制纹饰铭文艺术 一,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现,是指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着名。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