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习惯养成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习惯养成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习惯养成问题

家庭教育中的习惯养成问题

在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你看xxx,也没见他们俩费多大的气力,他们的孩子怎么那么出色?”可实际上,他们往往只看到了结果,而没有看到过程。孩子之所以出色,是家长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孩子上小学前就养成了较好的生活习惯;上小学后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孩子大了以后就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就没费太多的气力了。

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班规、家规、校规都是养成习惯的好方法。家长要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样做。比如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吃饭时不要发出过大的响声,不要冲着餐桌打嚏喷,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垃圾,走路时不要晃肩,人多要排队等候,作息要有规律,等等。基本的社交礼仪: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待人要谦和有礼,走进房间要先敲门,不要随便探听别人隐私、乱翻他人东西,仔细听取别人的讲话,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得人恩惠要及时表达谢意,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要勤于思考、勤于探索,要敢于提问,要敢于质问,要留心细节,要学会自己动手找答案,等等。有些家长总是说:在学校,孩子们在学校表现的非常好,有礼貌、做事认真、懂规矩等等,而在家里却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学校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可惜孩子在校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有些规定,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心理的作用,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难以形成了。

一个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强化训练对那些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差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譬如在家里家长告诉出出孩子睡觉前要脱下衣裤叠好放齐,可是往往到第二天起床时,不是找不到衣服就是找不到袜子等等。这就要求家长在平时要经常教育训练孩子,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督促,逐步使孩子做到在家长不提醒的情况下,能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准备,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与子女的特殊关系,家长在家庭的特定地位以及家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都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塑造孩子,孩子的行为表现正是“父母意识”的反映。家庭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

家庭教育讲座演讲稿

家校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天,青少年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但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对起码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因此极需要告诉你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告诉你们过去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传统美德,又是在这种传统美德的哺育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复兴中华,更需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习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少年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基伟业。 二、为什么要实现家校合作?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单方面力量是难以克服的。然而,我们发挥家庭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相互利用、相互补正、相互促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家校合作的意义所在。如何对学校以往积累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意识,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延伸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使家校合作的方法多元化,为探究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优化家校双方的教育并使之形成合力,避免家校教育的冲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目的。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7-02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三个重要方面。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学校德育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以人为本,就是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以认为本”进行德育创新,如今几乎成了每一所学校的重要育人理念。如何作好德育,各地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多年来,五一路小学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的惟一宗旨,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生活,以适应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培养目标。学校就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小学生素

质发展报告册》,其思想是“以认为本、突出个性”,以心理素质、心理发展、品德行为、劳动技能、实践活动及个性特长为内容,以“德、智、体、美、劳”为框架,科学的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孩子们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从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抓起,从培养小学生远大的志向抓起,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起,从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抓起,着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和进取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 近年来,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正在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的亲情感召、倾心关爱,往往使复杂的教育问题迎刃而解,家长的主动参与、出谋划策,往往为学校建设提供难以估量的教育资源。 三、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有专家认为:中国家庭教育目前存在一定偏向,很大程度上对孩子实行的是“一半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家长只注重智力和知识的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包括思想道德、优秀品格等另一部分的教育。表现为不关心孩子做人,导致孩子文明礼貌意识淡薄、思想道德品质不佳,养成孩子自私、狭隘、

抓德育,应从指导家庭教育抓起

抓德育,应从指导家庭教育抓起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德育方面,不能单打一地光抓学习。要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让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同时,走成才之路。以德育人是教育的大根本,更是我们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加深理解,以赢得家长们的配合与支持。 从家庭的实际教育来看,大多数家长往往把子女的智育问题放在第一位。重视智育学习是对的,然而,在施教过程中忽视德育就是一种偏差了。作为班主任,我们如何指导家长抓好家庭德育教育,配合我们抓好德育呢? 要指导好家庭教育,首先明确出现以上这种偏差的原因。其原因可能有: 一是社会倾向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越来越浓,一个人要得到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文凭是首要的/通行证0。这正如社会上流行的顺口溜:/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0。既然文凭那么重要,就得抓学习,学习上不去,其他就免谈!这种社会风气导致了家长们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文凭与人才能否完全划等号?单纯抓学习,学习能否上得去?即使上去了,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这些,家长们全然没注意到。 二是家长觉得抓学习是具体的东西,抓德育就很抽象而无从下手。比如,子女的每天作业,每次考试的卷子、分数,各种兴趣班,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拿过来一看就能/说事0,提出要求,进行表扬或批评。而孩子的品德习惯问题就不那么具体,不那么好抓了,诸如孩子缺乏孝心问题,家长只能一般地说说,假如说了不管用,干脆连说都懒得说了。家长们一般都会这么想:孩子还小,等慢慢长大了,就懂事、就懂礼貌,懂得关心人,有好的习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放松了教育,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等孩子大了再改造就很难了。 三是多数家长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不清楚。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以来,一些家长把品德问题与智力、学习问题分割开来,认为品德问题可以慢慢来,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 导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由WTT为您整理出的小学家庭教育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稿

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稿 1、批评与表扬的艺术 2、做成功的父母——培养孩子的成才素质 3、孩子撒谎怎么办? (一)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开始接受外界事物的大量信号刺激,这些刺激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了各种条件反射。这些已形成的条件反射,经过成人的赞许得以巩固,并按照成人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心理学看来,人的社会动机之一是赞许动机,即指人们期望获得他人及社会的赞扬、肯定、承认和鼓励,以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社会赞许动机对人的行为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表扬同赏识、夸奖、赞许等方丑同类,都是对孩子的积极评价,是对其行为的“良性刺激”。 父母常常以点头、微笑、拍手、抚摸等动作表示对孩子行为的赞许,而这些赞许巩固着儿童对于社会行为标准的理解,是他们在社会和生活中学习的一种方式。 儿童长大以后,对其行为的赞许方法和手段更多的是语言的肯定,以及伴随语言而出现的各种表情、某些物质鼓励。这样,儿童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将某些行为建立和巩固起来。因此,对孩子的赞许不仅仅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某一个行为的肯定,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产生一时的愉悦,而是关系到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为其规定怎样的标准,设立怎样的目标,以及孩子是否为达到这一目标作出自己的努力、怎样去努力。这些赞许就其本身而言有时可能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或是极其平常的,未必会产生什么成就。之所以这样做,在于对孩子行为产生的效果,尤其是孩子的成就需要是建立在需要赢得他人的重视和赞许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为取得成功所作的努力得不到他人的赞许,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不再努力去争取成功。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那么,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 把握表扬的科学性 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勿庸置疑,但是表扬孩子不能没有原则、不讲科学。不恰当的表扬不仅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不能激励孩子,相反会挫伤孩子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

德育处家庭教育

第三课时 烦着呢,别理我------帮助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 案例 案例一 滔滔原本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性格开朗,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爱他,身边总是围着很多小伙伴。但自从上了六年级以后,爸爸妈妈发现滔滔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在家里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火。一本书找不到了,他就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甚至摔书,还弄出很大的声音;和同学或亲戚家的小孩一起玩,总是玩得好好的就突然吵起来,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打架,而打完架又像没事似的很快和人家和好如初;有时上课时还会捣乱。老师向家长反映了滔滔的情况,滔滔的妈妈很不好意思地提到自己性子急,脾气不好,和滔滔的爸爸吵架时常摔东西,有时找不到东西也爱发火。 案例二 静静以前十分讨人喜欢,经常黏着爸爸妈妈聊天,但是自从升入六年级,就变得不太爱搭理人了。以前一回到家她就会很开心地和家人打招呼,然而现在进门连一句话都不讲,没精打采的,直接回自己的房间,有时爸爸妈妈问她几句话,她也是爱搭不理的,问多了,回答就很冲,“别烦我了,我还要学习呢”,然后砰的一声,把门一关,一副“别惹我”的样子。其实静静自己也挺苦恼,她不想这样做,但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过火后常常很自责,而下次遇事还照旧。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滔滔和静静常情绪失控、爱发脾气,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生理上的、认识上的,也可能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的生理变化认识不充分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小学生生理发育普遍较早,造成了儿童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不同步,因此一些孩子会对刚刚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生理、心理变化产生困惑而不知所措,导致情绪上的失控。比如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女孩子胸部开始发育,身体上的变化让他们难以接受。这时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如老师和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生理发育指导,孩子面对困惑不好意思问或是不知道怎样问,若再受到同学的讥讽,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用各种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像不理人、发脾气、摔东西、打架等。案例中的滔滔和静静动不动就发脾气、表现烦躁很可能与此有关。 二、自我评价的易变性导致情绪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想使自己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以获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够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形成自我评价。但此时他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意识比较模糊,评价他人的时候却比较清晰,因此造成他们的自我评价容易改变,这也使得情绪变化较大,有可能前一秒还与同伴融洽相处,后一秒却吵闹起来,甚至动手打架,不过矛盾过后又会玩在一起。案例中滔滔的表现就是如此。 三、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脱节 六年级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意识,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对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做,但是却不能按照他们的认识去行事。以至于出现明知道要尊重家长和老

家庭教育论文:洛克德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及其思想

洛克德育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迪及其思想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洛克认为体育、德育和智育都必须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尽管洛克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论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有其局限性,但其中蕴含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解决我国家庭教育的困境具有启迪作用。 一、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具体而言: (一)体育 洛克把体育放在首要位置,实质是谈健康教育。“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1](P1)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洛克总结了几条极易遵守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1](P19)总之,洛克强调儿童应该吃苦耐劳,父母不应该娇惯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德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绅士最重要的品性,“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1](P114)他主张

要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这才是通往幸福惟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那么,如何培养绅士的德行,洛克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理性克制欲望。“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1](P19)人的欲望需要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获得和增进这方面的能力要靠习惯和极早练习。 第二,惩罚和奖励。洛克认为鞭挞儿童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可以用,并且鞭挞应该沉着严厉,只有当儿童明白了自己的过错和悲悔之后方可停止。洛克认为要适当奖励儿童,避免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他们和讨取他们的欢心。 第三,说理和榜样。洛克认为要把儿童看做具有理性的动物,“说理”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度的。洛克非常重视榜样在教育儿童中的作用,“但在各种教导儿童以及培养他们的礼貌的方法中,其中最简明、最容易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1](P59)让儿童观察和模仿榜样比口头说教更能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德行和善恶。 (三)智育 洛克认为智育次于德育,“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1] (P127)洛克构建了智育课程体系,对导师提出了一些要求,提出了智育的具体方法。

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与家庭的指导 火炉坪学区吴玥 摘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孩子的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的展示,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因此,应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培养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应注重家庭教育。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倾向,如包办代替、重成绩轻品德、亲子关系淡漠、教育环境恶化、家长言行不一等现象,以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以身作则;注意检查和督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家校合作等。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策略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庭教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良好的习惯才会让孩子的未来更加绚丽多彩。因此,我们应培养一下几点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要求。 1、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六十多年前,针对当时父母对孩子过度照顾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此话对今天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具有现实意义。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讲究卫生,不挑食不厌食,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穿衣服,叠被褥,整理自己的房间,平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还比如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的事务等,养成守时,做事有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1] 2、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 作为一个人,你必须生活在社会上,所以必须要学会文明礼貌。比如说用文明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家庭教育文章集锦六篇

第一篇: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 母蟹对小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能直着走呢?”小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这是说,母亲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行事,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例如:“吃——让蛆虫把你吃掉!”“叫——让你牙疼得叫起来!”“缝——让缝衣针扎死你!”…… 原来,肖洛姆幼年失去了母亲,父亲给他娶了个心肠毒、脾气坏的继母。继母经常用恶毒的语言谩骂他。肖洛姆从不顶嘴,只是躲在角落,把继母嘴巴里“吐”出的词语,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他成了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许多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词语,都是从继母那里“借”来的。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第二篇: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家庭教育讲座话术

家长您好,我是迈点教育李老师,之前给您去过电话不知道您还有没有印象了?(不管回答是有,没有或者干脆不回答,都要真诚的笑一下,然后如果是后两者,没关系,可能是太长时间没有跟您联系了(smile),今天给您打电话呢,主要是想问一下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啊?啊哦呃咦唔于。巴拉巴拉说就行。建立亲善关系后,找到切入点,咱们一直在说孩子总体的学习情况,那么我想问一下,孩子在家学习的时候,或者孩子在家学完习的时候您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方不方便透漏一下啊哈哈!啊哦呃咦唔于。嗯,可以看得出来您的一些家庭教育的观点还是非常先进的呵呵,适当选择内容讨论一下(淡化聊天硬度)。哈哈哈哈,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您对于您的家庭教育技巧还有没有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嗯,那么我可以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这个月是我们的三周年校庆活动月,我们又一次从北京邀请到我们的范心宇教授,来给我们做一个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希望给家长带来更多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让咱们家的孩子在享受家庭教育的环节领先于其他孩子,这个讲座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是咱们淄博地区最权威的家庭教育讲座,之前举办过两次,分别是针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和如何爱孩子的家庭教育(后面这个可以随意说,看家长可能会对什么更感兴趣就怎么说好了)上面的话一次性说完会超过15秒,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别一口气说完,可以加一些互动比如“不知道上一次您有没有参加”“合格父母必修课您之前有没有听说”并针对对方的观点做说相应的回答“哦,那可能是家长太多没通知到位,十分抱歉”“那挺遗憾的”之类的不影响主干走势的回答。不知道22号晚上您有没有时间去参加呢?不管有没有,别忘了说,这个月是我们的校庆活动月,还有其他关于课程优惠的活动,优惠力度非常大,您也可以在这个月抽时间来我们校区咨询一下,就算是您没有让孩子报辅导班的打算,您也可以汇总一下孩子学习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孩子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

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正确的家庭教育议论文

正确的家庭教育议论文 一、正确的家庭教育 从我呱呱落地、牙牙学语那一刻到现在这12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都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如果说小学是我通往成功的左翅膀,那么家庭就是那另一半翅膀,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使我飞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才能使我遨游在广阔的大海中;才能使我奔跑在无边的草原上…… 在我上一年级时,我还不是现在这样。那时,我不懂得谦让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的宽容他人。在学校,我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小助手;但是在家却是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洋娃娃是女孩子最爱的伙伴,就连我这个十足的女汉子也对它由衷喜爱。记得有一次,我就是为了洋娃娃和我的好伙伴大吵了一架。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来到朋友家玩耍,见她家有一个特大号泰迪熊公仔,喜欢得不得了,就执意要借玩半天,可是谁知她一口否定了,我很生气,毕竟从小到大

他们都依着我,没有人会反对我,而她却敢跟我说不,心里的怒火蹭蹭地往上升,。又沉住气跟她借了一次,却又吃到了闭门羹,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气之下说要跟她绝交,又含着眼泪跑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见我满脸都是泪,就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温和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我一下子就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就把刚才的事一字不落地讲给她听。本想妈妈会和我一样,谁知她却不知从哪儿冒出了一个问题:“你听过《牛皋、岳飞问路》的故事吗”“听过呀,怎么了”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妈妈微笑着说:“既然你听过,那你不觉得你和牛皋一样蛮不讲理吗你觉得你的行为让人讨厌吗你觉得应该去道歉吗”面对妈妈这么多的问题,我一时语塞了,心中仔细一想,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太对,就决定要跟我的好朋友道歉。急急忙忙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出去一下。”妈妈大概已经心知肚明我要去做什么了,呵呵地笑了起来。 我的家庭使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是我成长的路程,在这一路上,爸爸妈妈是我的指路人,指引着我正确的方向,启迪着我纯真的想象,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主持词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感悟

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主持词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感 悟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非常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光临今天的家庭教育讲座,请允许我代表清大教育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教育的关注。 一心有一份大海的灵魂,一心有一份苍穹的广阔,跨艰难而含笑,历万险而傲然。一路走来,清大教育秉持明烛之心,治为人之学,以教为本,以德为尊的教育理念突破重重困难迅速发展成为教育行业翘楚。清大教育致力于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以引领教育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的起步为愿景。 我们的教育是将素质教育切实实施,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致敬老党员,彰显青少年向上至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以身作则,植树造林,为保护环境而点滴努力。我们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秀健康孩子。当然,清大教育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你的付出和关注。 然而,教育的这艘大船,我们从不是掌舵者,你们才是!曾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与其说国家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

如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推动摇篮的手也在推动着人类的未来。家庭教育即使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期望。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开展家庭教育?又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哪些问题?那么这一系列的学习习惯和性格问题又该解决? 我们本次公益讲座就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题。清大教育非常荣幸的邀请到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孔睿欣老师,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NLP执行师,NLP智慧父母导师。下面,最重要的时间交给我们的老师。有请我们的孔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她。 我相信在场的每位家长与这样的讲座优雅邂逅之后,收获的不仅仅是豁然开朗的心境,更会紧随孔老师的步伐,寻求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并携手清大教育帮助孩子取得优异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未来的人生成就的取得奠定扎实基础。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孔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场精神盛宴!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强调着继承与发扬,其实在青春叛逆的时期,我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认为传统的文化在现今的社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太浅薄,真要去干事情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大的,就拿孔子的最经典的学说,仁者爱人的思想来讲,当今尔虞我诈的现状,社会真的还能有那些满怀仁义道德而不求回报的人吗?后来我明白了,道德建设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培养是非分明,有正确荣辱观的公民是社会祥和稳定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千百年来,我国虽然经历过外族入侵和社会动乱,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继承和发展并重的事业,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传统道德观念在新时代的高度概括和发展。振兴传统美德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在德育教学中开设修身课,撷取古文经典中的优秀篇章编制教材,恢复读诵经典的传统。读诵经典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一举多得,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新时期德育教学中恢复读诵经典这一沿用千载的德育方法,既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古为今用的好范例。笔者认为将读诵经典纳入德育教学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的好方法;第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史、子、集是德育的好教材。第一,古文经典中倡导的传统美德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古文经典集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四书五经深刻地论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品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精辟地提出德育要从家庭开始,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良好家庭的典范,在此基础上建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会伦理规范。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祥和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读诵经典简单易行,一举多得,是德育教学的好方法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熏陶,从小开始,先入为主,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因为品德教育的这些特点,古圣先贤开创了读诵经典这一简单易行,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第一)因其简单易行,故能从小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国自古就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蒙学理论,其中的许多观念至今仍然颇具启迪意义。古人提出“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清?陈弘谋《养正遗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在其《训蒙大意》中说:“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基于这些认识,古圣先贤选取故事、警句和嘉言懿行,以诗歌的形式专门为儿童编写了《三字经》,《童子礼》,《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使儿童在心灵最单纯的时期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蒙学经典语言浅显,韵律明快,丰富多彩,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启蒙教材,广为习诵。(第二)因其简单易行,故能持之以恒经过蒙学经典的熏陶,儿童不仅初步培养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以及和悦的性情,而且还熏染了读书的意识。古文经典韵律优美,出口成颂,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行住坐卧,随处可读。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养成读书的习惯后往往手不释卷,兴趣盎然地学习更多经典,而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之中熏陶而成。《大学》有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在人生旅途中,阅读经典不仅能启发美好的德行,而且还有净化心灵,抵御精神污染的功效。子夏曰:“博

幼儿园德育论文

幼儿园德育论文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理性施爱,别让爱成为伤害 ——威远县第一幼儿园凡利 一、品德的背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家长不但要以无私亲情热爱子女,但更需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家长热爱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教育,既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能听之任之、任其自流,这种爱是受理智支配的爱。 要贯彻理性的爱的原则,家长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而且有正确的儿童观。 二、品德的问题: 我曾在一本关于探讨《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方式》的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平时在家里的时候父母非常宠爱她,娇惯她,家里不管有什么好吃的,父母宁愿自己不吃,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逐渐的孩子习惯于在家中的地位,把父母对她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结果,有一次母亲因劳累过度生病了,躺在病床上,亲戚朋友送来了很多好吃的,这孩子见到东西就非常高兴,说:“我妈妈不爱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归我了。”这时,妈妈豁然泪下,陷入深深的沉思,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 其实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些家长在不满2岁的情况下,就将送幼儿到早教机构,或许正如很多家长所言——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

主,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的身上就变得那么不堪入目,早日送到学校去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很有必要。 这样的答案使我们觉得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刻不容缓。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为了让幼儿将来成为21世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我确信教师无疑是最辛勤的耕耘者、播种者之一。把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每个幼儿的心灵深处,使千千万万的幼儿接受这样的启蒙教育,让幼儿从小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身为教师我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负责。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因为年龄小只能去看去听。幼儿德育教育主要是指道德品质教育,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表现。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就是要以自身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幼儿的行为习得的特点是“模仿学习”,无须别人来教,只要身边有这样的人、事,天长日久,耳濡目染,孩子们自然就会习得。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

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 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 1、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方式有言教和身教, 特别重视选择身教。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谈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 系的处理, 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 接人待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 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古人重视身教的作用,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加在子女身上。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想 来塑造下一代,把子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对子女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子女达到 自己的水准,或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拯曾告诉家人“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段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 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2、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 古时候的先哲明确告诉下一代辨别善恶的方法。子女年幼之时, 缺乏识别能力, 难以辨别好事和坏事、好人和坏人,父母应加强子女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是非观 念而向善去恶。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 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 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 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德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3122716.html, 德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龚敬 来源:《卷宗》2019年第21期 摘要: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养成的影响更为深远。家庭 是成长的摇篮,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文通过梳理德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德育;重要性;家庭教育 1 德育视角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全社会形成了一种成绩代表一切,成绩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知。这种认知导致家长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无德有才是毒品,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才智与道德孰轻孰重的问题,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更进一步来说,德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表现在社会层面。如果一个社会德育缺失,就会存在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 从青少年人犯罪率可以知道,现在的家庭教育容易忽视青少年的德育养成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导致许多青少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样不仅使个体感到痛苦,也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由此可知,德育成功与否,影响的不仅是青少年本人,还包括家庭和整个社会。 2 德育视角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由于家庭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一是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会更高,要求会更严。二是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以及电子产品的普及造成孩子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稀疏,感情逐渐淡薄。三是家长的经济压力变大。四是互联网的普及,黄赌毒、网瘾这些东西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等等。总之,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家长们也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些挑战,积极迎接挑战。 2)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教育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它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不仅要督促孩子的智育发展,还要对孩子进行道德品格教育。实际情况是把教育重点放在学习上,忽视了品德教育。大多数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弱化,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 3)盲目性和随意性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国家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家庭教育具有盲目性,大多数的家长都不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的也不懂得科学施教,大多是盲目跟风。还有一个就是随意性强,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根本就没有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