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 of Emergency

编写日期:2015-09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0030137

2.课程性质/类别:专业限选课/考试课目

3.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

4.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灾害医学、中毒以及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技能,如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常用洗胃液的种类及用途,以及心肺脑复基本理论和操作步骤的进展。增加了危重病患者监测等在急救诊断和治疗上与急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讲述休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熟悉休克致呼吸与循环衰竭的急救和支持措施及其病理生理。

三、教学安排建议

第一章绪论(1学时)

1. 主要容

⑴急诊医学发展史

⑵急诊工作特点

⑶急诊医学的畴

①院前急救

②复学

③危重病医学

④灾难医学

⑤创伤学

⑥毒理学和急性中毒

⑦急诊医疗管理学

⑷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①院前急救

②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

2.基本要求

⑴掌握急诊医学的畴

⑵掌握现代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

⑶了解急诊工作特点

第二章心肺脑复(4学时)

1. 教学容

(1)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2) 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

(3) 心肺复术(初期复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方法、步骤)。

(4) 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疗效评价。

(5) 脑复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容为降温和渗透疗法及维持血压问题)。

2. 基本要求

(1) 掌握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和心肺脑复具体方法、步骤、操作要领及有效指标。

(2) 熟悉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缺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及脑复的疗效评价。

3. 实习容

(1)观看复录相。

(2)在模型上做复操作。

第三章休克(2学时)

1. 教学容:

(1) 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治疗中强调补容时,补什么?怎样补?补多少?)

(2) 低血容量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3) 感染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4) 过敏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2. 基本要求

(1) 掌握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2) 掌握低血容量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诊断和治疗。

(3) 熟悉休克的概念、休克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学时)

1.教学容

⑴MODS概念及病因,诱发因素.

⑵MODS的发病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炎症失控假说;胃肠道假说;两次打击和双项预激假说;应激基因假说.

⑶发生MODS时各脏器,系统(心脏,呼吸,脑,肝,胃肠道,凝血)功能障碍的判断.*

⑷MODS的诊断依据:SIRS的诊断标准;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⑸MODS监护:氧供需平衡监测的原理和意义;胃肠黏膜pH监测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⑹MODS早期防治的具体措施:早期复;控制感染;循环支持;呼吸支持.

2.基本要求

⑴掌握MODS的概念,理解MODS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⑵了解MODS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诊断,监护.

⑶理解MODS的防治.

第五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自学)

第六章急性中毒(4学时)

1.课程容

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①立即终止毒物的吸收

②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

③应用特效解毒剂

④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⑤支持、对症治疗

⑴常见急性中毒的急诊处理

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酸脂类理化性质及中毒机理;诊断要点;急救措施: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人体;特效解毒剂的选用。

②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急诊处理: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

③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处理: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诊处理

2.基本要求

⑴掌握急性中毒的诊疗原则

⑵掌握有机磷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⑶了解清除消化道中毒物的常用方法

3. 自学容:

⑴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氮类杀虫药中毒

⑵急性灭鼠剂中毒

⑶百草枯中毒

⑷镇静催眠药中毒

⑸急性酒精中毒

⑹工业毒物中毒

⑺麻醉性镇痛药过量

⑻摇头丸过量

第七章环境因素所致病症(2学时)

1. 教学容:

(1) 淹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2) 电击伤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3) 中暑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 基本要求

(1) 掌握淹溺、电击伤、中暑临床表现和治疗。

(2) 熟悉淹溺、电击伤、中暑发病机理。

(3) 了解电击伤病因和中暑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3. 自学容:

(1) 强酸、强碱损伤

(2) 毒蛇咬伤

(3) 动物咬伤

⑷节肢动物螫伤

第八章创伤急救(2学时)

1. 教学容:

(1) 多发伤的病因与分类、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 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2. 基本要求

(1) 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

(2) 掌握多发伤、多处伤、复合伤、联合伤的概念。

(3) 熟悉多发伤的病理生理。

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自学)

第十章发热(自学)

第十一章,心悸(自学)

急诊症状的鉴别与急救处理(4学时):

第十二章意识障碍,第十三章呼吸困难,第十四章急性疼痛

1. 教学容

(1) 呼吸困难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 昏迷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 急性腹痛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原则、老年人及儿童腹痛特点。

(4) 急性胸痛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2. 基本要求

(1) 掌握呼吸困难、昏迷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

(2) 掌握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的病因及诊断。

(3) 熟悉呼吸困难、昏迷病因及发病机理。

(4) 熟悉急性胸腹痛的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出血(自学)

第十六章呕吐与腹泻(自学)

第十七章少尿与无尿(自学)

第十八章抽搐(自学)

第十九章精神行为异常(自学)

第二十章急诊危重症监护(2个学时、见习2个学时)

1..教学容

(1)ICU的基本功能和收治对象.

(2)ICU的设置与管理:ICU的模式和规模,人员编制;ICU的装备(监测设备和治疗设备).

(3)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心率监测的临床意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优缺点,适应征及

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VP)的概念,正常值,影响因素以及CVP监测的适应征,并发征和注意事项.*

(4)心电图的监测的临床意义;常用心电图监测仪的种类以及心电导联的连接及其选择.

⑸呼吸监测:潮气量,肺活量,肺泡通气量,功能残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生理无效腔的定义和监测意义.

⑹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血液气体分析参数(pH,PaCO2,PaO2,SaO2,CaO2,BE)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ICU的形成过程及对于现代医学的作用.

(2)掌握ICU的基本功能.

(3)理解ICU的收治对象.

(4)理解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呼吸,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监测意义.

第二十一章急诊基本操作技术(理论学习2个学时,观看视频4个学时)

1.教学容

⑴手法开放气道的方法,咽导管插管方法,环甲膜穿刺切开术及喷射通气的应用.*

⑵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禁忌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和可能的并发征.*

⑶气管切开法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术后管理和术后并发征.

⑷,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给氧方法.

⑸呼吸机的主要适应症,禁忌征;呼吸机的分类.

⑹呼吸机机械通气模式(IPPV,A/C,SIMV,CPAP,PEEP和PSV)的选择及呼吸参数(潮气量,压力,呼吸频率,吸/呼比值,氧难度)的调节.*

⑺使用呼吸机的注意事项和并发征;呼吸机撤离的主要指征.

⑻各种外伤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骨折固定的原则.特殊伤的包扎方法.

⑼中心静脉插管(锁骨下静脉,颈静脉)的主要方法和并发症.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0)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

(11)腰穿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并发症;胸穿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基本要求

⑴理解手法开放气道,手法清理气道,咽插管,环甲膜穿剌的操作方法.

⑵掌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⑶理解氧气疗法的适应症和方法.

⑷掌握应用呼吸机的适应症.

⑸理解呼吸机的分类和通气方式,呼吸机的调节和呼吸机使用不当的并发症.

⑹掌握外伤急救技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⑺了解动,静脉穿剌置管的方法.

⑻理解电击除颤和电复律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及电复律的并发症.

⑼理解腰椎穿剌术,胸腔穿剌术的操作方法和并发症.

3. 实习容

(1)观看操作录相。

(2)临床实习。

四、课程考核

1.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1)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核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的重点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

⑶试题将合理安排难度结构,将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⑷本课程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

2.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考试要求更具体化和标准化,使学生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围更加明确,比较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各层次的含义是:

掌握:掌握有关名词、概念、知识含义,并能正确表达。

熟悉:在掌握基础上,熟悉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步骤与方法,以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

了解:在熟悉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容。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

建议课程需完成《诊断学》教学后授课,个别章节由相关学科进行详细讲解。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急诊与灾难医学》,洪、中编,人民卫生,2013年

2.参考书:

[1]吴在德等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2004年.

[2]洪等编.《急诊医学》,第一版.:人民卫生,2008年.

[3] 剡等主编..《急诊科诊治流程》,第一版:科学,2007

初二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 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 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 (三)素质教学目标

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急救医疗体系 1.熟悉急救医疗体系的基本组成形式。 2.了解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 (三)院前急救 1. 概述 (1)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 (3)熟悉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4)掌握院前急救的原则。 (5)熟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2.院前急救管理 (1)了解如何建立急救网络。 (2)熟悉急救管理制度。 (3)了解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 (四)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1.熟悉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方法。 2.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

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一、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一)一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二)二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救治和监护,以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学会有关急救的一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急救监护技术和常用的急救救护技术。 3.能对临床各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以处理的能力。 4.认识和珍爱生命,初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意识,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 5.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工作的观念和认真、热情、主动地执行护理措施的工作意识,具有反应敏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6.有学习、尝试临床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护理实训室、教学医院急诊病房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见习、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本课程系理论教学课,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

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采用期中考试、书写见习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中考试占学期总成绩的25%;见习报告两份占学期总成绩的25%;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及答案

xx职教中心14中职班《经济政治与社会》期终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任何商品都是和的统一体。 2、科学消费观的内涵是,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3、我国法定公司的形式有两种,即和。 4、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坚持与基本原则,促进经济、与的和谐发展。 5、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6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 9、在社会保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二、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2分×10,共20分) 1、金钱是万能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挣钱。 2、要买就买名牌、高档商品。价廉物美的商品不好。 3、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主要是上班时候的事。现在学习为时过早。

4、我们已经实现小康生活,还谈节约和艰苦奋斗干什么呢?! 5、在农村,由于有了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看病一分钱都不要了。 6、人生需要规划,钱财需要打理。作为学生,一定要学会理财。 7、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作为学生首先要讲道德。 8、大力发展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9、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中职生要掌握技能。 10、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各项不属于商品的是() A、超市卖的矿泉水 B、导游给客人提供的服务 C、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的音乐盒 D、在饭店吃的年夜饭 2、小明选购商品时,特别注意商品的质量。这说明他关注()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外观 D、商品的价格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用) 一、课程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大纲通过急诊医学概论讲述,使学生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掌握急诊医疗体系的组成,熟悉急诊医学的现状,了解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本大纲包含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急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适用于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根据教学计划本大纲安排理论授课24学时,见习8学时,合计32学时。 二、学时分配 ~

三、正文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急诊医学的范畴 二、掌握现代急诊服务体系的组成 课程内容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发展史;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BLS、ALS的概念和内容 二、掌握BLS的操作步骤 三、掌握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 四、熟悉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课程内容 。 心脏、呼吸停止的原因和诊断;成人和小儿BLS、ALS的步骤;脑缺血损伤和脑复苏;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休克(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三、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 自学内容 】 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各种休克的急救方法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SIRS的诊断和治疗 二、掌握MODS的诊断和治疗 三、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

《德育.经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传授经济与政治常识的基础课程,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近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发展出发,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 (2)了解市场经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5)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注意经济与政治的相互联系 (2)教学过程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运用教具,多举实例,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 (4)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5)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 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相关知识 2、了解现代投资工具 3、掌握合理消费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聚焦货币 1、货币 2、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奥妙 1、了解商品价格 2、学会合理消费 (三)认识个人投资 1、个人投资 2、个人投资工具 第二课、走近经济圈 教学要求: 1、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2、了解企业的不同形式 3、理解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4、了解税收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内容 (一)了解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2、市场活动必须遵循的交易原则 (二)做现代企业人 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I》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四院)、 (附属延安医院)、(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 I 总学时:32 学时(理论授课:30 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I》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 通过《急诊医学I》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 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中考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

20XX年中考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单词 一、冠词(3个) 1. a 一个(件/ 只……) 2. an 一个(件/ 只……) 3. the 这;这个;那;那个 二.连词(24个) 1. after 在……以后 2. and 和;又 3. as 像……一样;如同;因为 4. because 因为 5. before 在……之前 6. but 但是 7. if 如果;假使;是否;是不是 8. neither 也不 9. nor 也不10. or 或者;还是;否则11. since 从……以来;……以后 12. that 既然;由于;(引导宾语从句等)13. though 虽然14. till 直到;直到……为止 15. until 直到;直到……为止16. when 当……的时候17. whether 是否18. while 在/当……的时候;和……同时19. than 比20. so 因此;所以 21. both…and…两个都;既……又……22.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23.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24. neither…nor…既不……也不…… 三.介词(37个) 1. about a. 在各处;四处b. 关于 2. after a. 在……之后 b. 在……后面 3. along 沿着; 顺着 4. as 作为; 当作 5. among a. 在……中间 b. 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6. at a. (表示地点/位置)在 b. (表示时间)在……时(刻) c. (表示动作的目标和方向) 7. before a. 在……前面 b. 在……以前8. behind 在……后面 9. below 在……下面 10. beside 在……旁边; 靠近11. between 在(两者) 之间; 在……中间 12. by a. 在……旁边;靠近b. 在……时间c. (指时间)不迟于 d. (用于被动语态) 被 e. (表示方法、手段) 用; 由 f. (指交通工具等) 乘; 用 13. down 沿着( 街道、河流)而下14. during 在……的期间; 在……过程中 15. except 除……之外 16. for a. (表示方向) 往;向 b. (表示所属) ……的 c. (表示时间距离) 计;达 d. (说明目的或用途) 为… 17. from a. (表示起点) 从; 自 b. (表示开始的时候) 从……起 c. (表示距离) 距; 离 d. (表示来源) 来自 18. in front of 在……前面19. into a. (表示动作的方向)到……内;向内 b. (表示情况和结果的变化)变成 20. in a. (表示位置)在…..里/内/中 b. 在…(时间) c. 穿; 戴 d. 在…(情况/ 状况) 中 e. 使用(语言)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急诊医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广泛。 该课程目前作为医学本科生的指定选修课。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急诊医学、急症和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掌握常见急、危重症,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急诊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 (1)使学生了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急诊医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有其特有的临床认识方法和要求。 (2)使学生明白善于发现和预测病人的危急情况,稳定生命体征,抢救生命是急诊的主要任务。 (3)使学生精熟各种常见危重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判断及正确的处理。 (4)使学生掌握为抢救危重病人而必须进行的各种急救技术和监测技术。 (5)使学生能全面的评估不同阶段的危重病人的病情,并会合理的分流病人。 2、急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各种急救技术和危重症监测技术将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场、实地操作,并通过录像、幻灯、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另外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急诊抢救室和EICU。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题下,观摩急救现场,感受紧张气氛,见习危重症的救治方法 3、院前急救部分的学习是先通过课堂讲解,重点介绍什么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意义,国际、国内、上海地区急救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然后安排学生参加“120”急救工作来达到熟悉了解院前急救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急诊医学总论 1、急诊医学的概述。 2、急诊医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4、急诊医学特点,急诊思维方法,急救原则,急诊医生的素质要求。学习急诊医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1、心肺脑复苏的概念,临床死亡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死亡的分期。 2、心跳骤停的诊断。 3、心肺复苏。 4、脑复苏。 5、脑死亡的概念、判断方法。 第三章、休克 1、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分期和动向的判断。 2、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诊治方法。 第四章、MOSF 1、MOSF的概念和发病机理探讨。 2、MOSF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3、MOSF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昏迷的诊治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超级完整教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 NO: 1 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挂图: 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 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复习旧课要点:

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1、什么是商品?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 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一、商品和货币 1、多种多样的商品 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 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 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