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化技术

微囊化技术
微囊化技术

微囊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加工,选材等等方面,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微胶囊;加工;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HeSongYu

08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0811020117

Abstract:Microcapsule techniques into the membrane material is the use of solid and liquid wrapped into tiny particles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method microcapsule,etc,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microcapsule,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various professions,looking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Microcapsule;Processing;Application

目录

1特点 (1)

2材料选择 (1)

3加工方法 (1)

3.1物理方法 (1)

3.1.1空气悬浮法 (1)

3.1.2 喷雾干燥法 (1)

3.1.3真空蒸发沉积法 (2)

3.1.4静电结合法 (2)

3.1.5挤压法 (2)

3.2物理化学法 (2)

3.2.1 单凝聚法 (2)

3.2.2 复凝聚法 (2)

3.2.3油相分离法 (2)

3.2.3液中干燥法 (3)

3.3化学方法 (3)

3.3.1界面聚合法 (3)

3.3.2界面缩聚法 (3)

4应用 (3)

4.1医药中的应用 (3)

4.2农业中的应用 (3)

4.3兽药中的应用 (4)

4.4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

4.5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4)

4.6烟草中的应用 (5)

4.7其他方面的应用 (5)

5展望 (5)

参考文献 (6)

微囊也称微球,是用高分子材料(简称囊材)把分散的固态、液态等物质(简称囊心物)包埋成的微小密闭物。制备微囊的技术称为微囊化技术。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渥斯特教授发明了空气悬浮法制备微囊技术,并成功运用到药物的包衣中[1]。20世纪50年代,美国NCR公司的格林采用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了明胶微囊并将其制成无碳复写纸,获得了专利[1]。20世纪60年代,高分子聚合方法应用于微囊制造[2],微囊化技术开始在药剂学上得到应用[3]。微胶囊的粒径通常在2~1000μm,壁材厚度为0.2~10μm。

1特点

具有屏蔽味道,提高内容物稳定性,保护芯材物质免受环境影响;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与体积;延缓或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达到长效作用;同时可以防止药物被氧化、水解或挥发;增加难溶物的溶解度;隔离活性成分,降低挥发性,减少毒副作用,降低对健康的危害;用于特殊目的的不相溶物质的分离等优点。

2材料选择

工业上常用的壁材可分为两类,即天然的或半合成的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天然和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蛋白类(明胶,酪蛋白);碳水化合物(阿拉伯胶,淀粉,琼脂,黄原胶);纤维素类(甲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其酯,羧甲基纤维素钠);脂肪酸及衍生物(硬脂酸及其甘油酯,棕榈酸及其甘油酯);脂肪醇及衍生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苯乙烯);聚酰胺和聚酯(聚脲,聚氨基甲酸酯,尼龙6~10);其它,如:氨基树脂,醇酸树脂,聚硅氧烷,环氧树脂[4]。

3加工方法

3.1物理方法

囊壁材料和囊芯颗粒通过物理的方法混合在一起,囊壁流过囊芯的周围形成微囊剂。具体方法有空气气悬浮法、喷雾干燥法等。

3.1.1空气悬浮法

这种方法是由美国人D.E.Wurster发明,所以又称Wurster法。先将芯材颗粒置于流化床中,冲入热空气使芯材随气流作循环运动,溶解或熔融的壁材通过床底或床顶的喷头雾化,喷洒在悬浮上升的芯材颗粒上并沉积在它表面,经过反复循环使溶剂挥发从而在芯材颗粒表面成膜,达到微胶囊化的目的。空气悬浮法适于固体药物的微胶囊化,此方法经济易行,产品质量控制好,利于大规模生产。

3.1.2 喷雾干燥法

先将芯材分散于壁材稀溶液中,加入乳化剂,乳化成O/W型乳状液。然后将此乳状液送到干燥塔中雾化成小液滴,这些液滴在喷入热空气后,液滴中的壁材遇热形成一种网状结构,水从壁材中快速蒸发,从而保证了芯材温度低于100℃,所以这种方法常用来微囊

化热敏性的药物。

3.1.3真空蒸发沉积法

把固体颗粒作芯材,壁材的蒸气凝结到芯材表面从而实现微囊化。

3.1.4静电结合法

把芯材与壁材制成带相反电荷的气溶胶微粒,然后使它们相遇通过静电吸凝结成囊。

3.1.5挤压法

在低温条件下微囊化的技术。原理是将混悬在一种碳水化合物介质中的芯材与壁材混合物经过模孔,用压力将其挤进壁材凝固浴,壁材析出然后硬化成囊。

3.2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通过改变温度、pH值、加入电解质等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成膜材料从溶液中聚沉出来并将芯材包覆形成微胶囊,具体有凝聚法、相分离法、干燥浴法等。

3.2.1 单凝聚法

在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如以明胶为囊材,凝聚条件是明胶—硫酸钠—水的单凝聚三元相。将药物在30~50g/L明胶溶液中制成混悬溶液或O/W型乳状液,加热至50℃,然后加稀酸调至pH 3.5~3.8,溶液加凝聚剂Na2SO4溶液得凝聚囊,继续加稀释液得沉降囊,冷却至15℃以下加甲醛溶液,用20% NaOH 溶液调至pH 8-9得固化囊,用水洗至无甲醛得微囊[13]。马英丽[7]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葛芩微囊。葛芩组方总黄酮提取物获得理想的释药效果并提高了黄芩总黄酮类成分的稳定性。李仲昆[8]用单凝聚法制备荨麻提取物微囊,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荨麻提取物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

3.2.2 复凝聚法

以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壁材物质做包埋物,芯材分散于其中后,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温度或水溶液浓度,使两壁材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合物,导致溶解度下降而凝聚析出形成微胶囊。如芯材(VA)+壁材(明胶、阿拉伯胶)乳化,通过复凝聚反应,经过喷雾干燥,从而得到微胶囊产品[13]。王华[9]等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凝聚液、喷雾干燥法进行干燥的维生素A微胶囊化的工艺。尚北城[10]等以明胶-阿拉伯胶作为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酮康唑微囊,大大提高了酮康唑的稳定性。蔡杰[11]等用复凝聚法能成功地将天然维生素E由油状液体转变为微囊,提高了天然维生素E的利用率,制剂具有较高的质量及稳定性。

3.2.3油相分离法

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药物可以是固态或液态,但必须在溶剂和非溶剂中均不溶解也不起反应。疏水囊材用有机溶剂溶解后可与囊材混合,亲水性药物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混悬或乳化在囊材溶液中,然后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非溶剂,使材料降低溶解度而从溶液中分离,过滤,除去有机溶液即得微囊。

3.2.3液中干燥法

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亦称为乳化—溶剂挥发法。液中干燥法工艺包括两个过程:溶剂萃取过程(两液相之间)和溶剂挥发过程(气液相之间)。根据操作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干燥法、间歇干燥法和复乳法。

3.3化学方法

化学法是利用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交联)反应,产生囊膜或基质制成微囊的方法。

3.3.1界面聚合法

利用在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而形成纳米粒,不仅包封率高,而且能很好地保护药物,是制备纳米级包囊的新方法。张津辉等[12]将聚乳酸(PLA)溶于丙酮,将药物溶于水相,然后将所形成的丙酮D油体系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中。由于丙酮迅速穿透界面,大大降低了界面张力,形成的纳米液滴,使在水中不能溶解的聚乳酸逐渐向界面迁移、沉积,最终形成纳米级包囊。

3.3.2界面缩聚法

在分散相(水相)与连续相(有机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如其中一相用水,水相中含1,6-己二胺和碱,另一有机相含对苯二甲酰氯的环己烷、氯仿的溶液[13]。将以上两相接触后,在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生成的聚酰胺就是囊材,与囊心物的周围形成单个囊心物的球状膜壳形微囊。

4应用

目前微囊技术应用于医药、农业、兽药、食品加工、细胞工程等多个领域。

4.1医药中的应用

将药物微胶囊化不仅可以掩盖有异味的鱼油、磺胺嘧啶钠及某些中药等的不良气味;而且还可提高阿司匹林等药物的稳定性。用具有特殊性质的壁材制备药物微胶囊,还可以使用药更安全并改变药物的释放行为,如微胶囊化后的吲哚美辛对胃几乎没有刺激,胰岛素水蛭素微胶囊在胃液中没有明显的释放,而在肠液中释放较快[1]。如果在微胶囊药物中加有磁性材料,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可使药物集中到肿瘤部位实现专一靶向性[6]。

4.2农业中的应用

农药微囊剂可以用来降低农药对人畜的毒性、延长持效期、减少蒸发、避免药害、保护农药使其不至于在环境中快速降解、减少滴漏、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含量、增加农药的应用范围等[14]。我国已开发出首个生物农药微囊制剂“菊灵3号”。3% 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经国家农药检定所批准,于2004年和2005年分别在广州、海口、武汉、昆明进行了2年的防治蔬菜蚜虫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表明,作为生物农药,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15]。章东生[16]对杀扑磷微囊悬浮剂的毒性进行试验,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为369mg/kg、430mg/kg;急性经皮毒性均大于2000mg/kg,属于中等

毒性的杀虫剂。中等用量下,对蚧壳虫药后3d和14d的防效均在75%左右,与同剂量乳油的速效性相当,持效性优于乳油。试验剂量下对柑橘树无药害,对主要害虫天敌没有不良影响。与乳油相比,他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并降低了毒性。

4.3兽药中的应用

李富荣[17]用吡喹酮脂质体治疗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囊肿抑制率达68.7%,而游离吡喹酮组为14.25%,疗效明显提高。李广林[18]等用较廉价的大豆磷脂制备5%阿苯达唑脂悬液,治疗绵羊细粒棘球蚴包虫病,1个月后剖杀,用病羊包囊液中原头蚴感染小白鼠,判断杀蚴效果,证明药效高于单纯阿苯达唑组。王敏儒 [19]等以生物可降解的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伊维菌素的聚乳酸微球,体外试验证明,微球无明显突释现象,可缓慢地以接近恒速释药,适合临床投药方便,投药次数少的客观需要。还有人将青霉素包在脂质体中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细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同一种单纯药物无此作用。

4.4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微胶囊化、食品添加剂微胶囊化、营养素微胶囊化以及酶的微胶囊化。凡是食品中需要改变形状并保持其特定性能的都可作为芯材。如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深海鱼油、月见草油等),因极易氧化而失去功能,因此有必要微胶囊化以保持其原有特性[6]。再如在95℃微胶囊化的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95%以上[20],而相同条件下未胶囊化的维生素C的保存率仅为42%-49%。

4.5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细胞微囊化为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存储提供了新的途径[21]。同时微囊免疫隔离技术是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22]。微囊化细胞一方面有较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另一方面他的半透膜表面可以容许小分子物质的通过,保证了囊内移植物的存活。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微囊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能提高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分泌功能。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已经进入实验研究,研究发现该材是一种较好的细胞载体,可以促进移植细胞的生存、功能的恢复,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6烟草中的应用

李璠[23]选用β-环糊精做为囊材,利用烟用香精β-苯乙醇、异戊酸及香叶油作为包埋对象,控制不同的包埋条件,获得目标微胶囊。最后研究发现β-环糊精对3种烟用香精均有一定的包埋作用,对于液体香精固体化,防止香精物质的挥发起到了一定的功效。

4.7其他方面的应用

微胶囊还可应用于涂料、纺织、日用化妆品等行业中。如将酞菁铜颜料用丙烯酸树脂制成微胶囊后,粉尘明显减少,制得的水性墨光泽度高、透明度好[6]。脂质体由于无毒,

并与人体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行业。如把SOD用脂质体包裹后涂于皮肤上可增加受损皮肤腺的吸氧能力,防止皮肤老化,对光过敏以及皮肤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5]。还有正在研制的抗癌药脂质体有紫杉醇、长春新碱、喜树碱等,而柔红霉素脂质体也正在临床试验中[6]。

5展望

微囊技术自从进入实用阶段以来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改变着传统的产品形式,让人们享受新型技术带来的高效、舒适和便捷。然而对于微囊技术本身,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继续深入研究微囊的表征方法,芯材的释放机理;开发安全的、经济的、通用性广的壁材;不断改进制备工艺、研制便于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使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尽早大规模生产化。

参考文献

[1]陶婧,张宏利等.微囊化技术及其在鼠害治理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135~139.

[2]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郑俊民.药用高分子材料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94.

[4]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5]李玉新,敖聪聪.微胶囊技术及农药微胶囊剂[J].农药,1998,3(7):4~7.

[6]郝红,梁国正.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J].现代化工,2002,22(3).

[7]马英丽,崔明宇等.葛芩微囊制备工艺研究[J].中药研究,2006,34(1):6.

[8]李仲昆,杜丽云,王衍等.荨麻提取物微囊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3,11(6):683.

[9]王华,王泽南,赵晓光.维生素A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11):366.

[10]尚北城,徐贵丽,张青等.酮康唑微囊的制备与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 4(17):276.

[11]蔡杰,蔡静月,李琼.天然维生素E微囊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实用医技杂志,2005,8(12): 2212.

[12]张津辉,蒋中华,王仁芝等.磁性微球的制备理化性质及初步应用[J].化学通报,1997(9):55.

[13]兰海霞,孙芸.微囊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

[14]田淑琴,李远森.论我国动物药剂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动药科技,2004,5:162.

[15]陶婧,张宏利等.微囊化技术及其在鼠害治理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2):135~139

[16]章东生,仲苏林.杀扑磷微囊悬浮剂的毒性与应用研究[J].现代农药,2009,3:8.

[17]李富荣,蒋次鹏.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球蚴病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

志,1993,11:251~254.

[18]李广林,高芳.兽用磷脂混悬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6,1:4~6.

[19]王敏儒,陈杖榴.伊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研制及共体外释药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8:10~14.

[20]郑理,袁亦亚.微胶囊技术对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J].食品工业,1997(4):11~14.

[21]余松林,韩宝三等.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25)14.

[22]宋涛,熊俊.微囊化肾上腺细胞移植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

复,2009,13:34.

[23]李璠,刘志华.几种烟用香精香料的微囊化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学院学

报,2009,31(3):34~36.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NMPA

NMPAB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化标准 NMPAB/T 1001—2019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 Guidelines for drug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2019 - 04 - 19发布2019 - 04 - 19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要求 (2) 4.1 基本构成及其功能要求 (2) 4.2 系统(平台)数据交换要求 (2) 4.3 系统(平台)建设安全性要求 (2) 5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参与方构成及基本要求 (2) 5.1 参与方构成 (3) 5.2 参与方基本要求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基本构成 (5) 参考文献 (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锋、张原、李丹丹、吴振生、王迎利、张喆、冉薇、曹明、王俊宇、刘毅、钱侃。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要求和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各参与方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包括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使用单位、发码机构及监管部门等追溯参与方协同建设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MPAB/T 1002-2019 药品追溯码编码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drug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监管部门、消费者等药品追溯参与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追踪、溯源的有机整体。 3.2 药品追溯协同服务平台 drug traceability harmonization service platform 通过提供不同药品追溯系统的访问地址解析、药品追溯码编码规则的备案和管理,以及药品、企业基础数据分发等服务,辅助实现药品追溯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信息服务系统。 3.3 药品追溯码 drug traceability code 用于唯一标识药品各级销售包装单元的代码,由一列数字、字母和(或)符号组成。 3.4 药品标识码 drug identification code 用于标识特定于某种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企业、药品通用名、剂型、制剂规格和包装规格对应的药品的唯一性代码。 3.5 生产标识码 production identification code 用于识别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相关数据的代码。

医药行业企业协同办公OA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药行业企业协同办公OA信息化解决 方案 中国医药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中国国医药经济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医药行业正呈现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医药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规范管理、效率和成本是主要的生存压力。加强医药行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而言,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可以说,没有医药行业的信息化,就不可能有医药行业的现代化。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满足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要求,根据集团整体的销售规划目标、利润规划目标,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为了完成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加强本部及下属各参控股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对于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所以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更要加强信息化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投资、浪费投资的现象发生。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更好的满足股东的信息需求。集团公司的下属企业众多,层次结构复杂,而且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集团总部很难快速、准确、全面的收集下属企业的各项业务和财务数据。同时,这也使得各股东很难获得准确全面的集团及下属各参控股企业的运营情况的数据。所以,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目标,一定是要建立一个大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撑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体系,从而满足各股东对于集团公司的信息需求。并且,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首先要以各个控股公司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为重,只有业务系统建设起来了,才能真正满足集团公司的管理需求。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满足集团公司加强对下属控股企业进行科学管控的要求,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就必须要对下属企业进行精细化、及时化和全面化的管控。 医药行业集团企业信息化需要满足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集团公司是由本部及各下属参控股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本部和各下属参控股公司都是一个个的医药经营的实体。随着整个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这些业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业务形态也趋于复杂,包括自营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所以,需要不断对各个业务单元的业务经营加强管理,提高经营业务的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效益,从而保障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这个部分现在是整个集团公司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部分,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工作,才能真正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 经过上述的分析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以利润为中心,以管理需求为指导

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摘要】微囊是采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活性物质包合成的微小粒子。药物微囊化后,可制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和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并赋予药物新的性质和用途。 【关键词】微囊化;缓释;靶向性 微囊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最先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渥斯特教授发明的,他采用空气悬浮法制备了微囊,并成功地运用于药物的包衣。50年代,美国NCR(国家现金出纳公司)的格林采用相分离复合凝聚法制备了明胶微囊并将其制成无碳复写纸,获得了专利。60年代,高分子聚合方法应用于微囊制造,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就。伴随着制药新技术的发展, 微囊的粒径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已有一些微囊产品,但为数不多。多数微囊技术还停留在研究阶段,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但药物被微囊包埋以后,具有其他剂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就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以下综述。 1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β-胡萝卜素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会被氧化,胡富强等[1]采用复凝聚法制备β-胡萝卜素微囊,研究表明β-胡萝卜素原料药于光照条件下半衰期为6.9 d,而β-胡萝卜素微囊在相同条件下半衰期为24.8 d,β-胡萝卜素微囊为原料药的3.6倍,将β-胡萝卜素制成微囊可增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连烯二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一方面与空气接触自动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水解生成2,3-二酮C古罗糖酸,并可进一步氧化生成苏阿塘酸和草酸,从而失去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维生素C的水溶液不稳定。pH过高或过低都能使内酪环水解,并可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而生成糠醛。后者受空气影响经氧化和紧合而呈黄色。空气、光、热和重金属都可加速本反应的发生。廖志平[2]通过将其制成维生素C微囊缓释片达到解决其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维持稳定药物浓度,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 2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柏、黄琴、桅子4味中药组成。由于口味极苦,难于矫正,且对胃黏膜有刺激,因而, 韩云龙等[3]采用滴注法制备黄连解毒汤肠溶微囊, 所得徽囊为黄色约中lmm的小粒,几乎无味,扣除注射器粘附部分,成囊率几乎100%。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规定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规定(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6780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规定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 Safety Informat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推进药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药品安全监管是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药品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实施实时监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作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应配置专用计算机,实现药品购销存信息化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可追溯。计算机设施和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独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企业内药品的购进、储存、销售以及经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保证药

品购、销、存数量保持一致;能全面记录企业经营管理及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的信息;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要求。 2、应配备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开具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设备,药店在销售药品时均应向购药者出具销售凭证。同时,应在店堂醒目处告示消费者有权索取药品销售凭证,使广大群众知道药品销售凭证开具有效凭证的规定,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3、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1)计算机系统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利用防毒、防火等软、硬件设备保障系统本身不易受破坏和干扰,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做好备份。 (2)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主要包括系统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分配应符合要求,能按照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不会出现非本岗位的操作功能。 4、计算机系统数据信息能随时接受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查询、复制。 二、药品经营企业在线远程监管系统建设

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

1.1建设目标 今后几年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和完善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服务、远程会诊、医疗保障、药品配备使用管理、药品监督管理以及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区域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形成涵盖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等主要领域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应用体系;依托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共享平台,统筹整合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民政、计划生育等相关领域信息化资源,建成集中共享、整体配套、高度一体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随需扩展、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基础保障机制;大力推进跨部门、跨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互联整合,形成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努力使我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本期项目按照《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先期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和基于“市民卡”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两大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形成全市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为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建设任务 《青岛市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重点建设和完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等7大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应用支撑平台、交换共享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网络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和1个灾备中心,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一、建设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共实现3大功能:1、基层卫生服务;2、居民健康档案;3、药品配备使用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探讨 摘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和切身健康的关键问题,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关键所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否能有效并顺利地开展关系着食品药品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保证,进而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问题能否得到良好的保障。食品药品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和其有效性的发挥,监管工作的有效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管水平的影响。目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逐渐趋向于信息化的建设,监管工作信息化在提高监管水平的同时,可以实现监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监管工作的实时更新。本文从食品药品监管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从而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高效开展,进而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探讨 引言 食品药品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食品药品安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只有食品药品安全得到保证,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因此,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人类社会持续进步重要一环。 1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1 电子信息化发展现状 21世纪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往电子信息化方向发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在电子时代的潮流中搭建起了自己的电子网络工作平台,从而基本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电子网络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电子网络化使监管各部门有机会相互联系,也使大众有机会了解食品药品监管的水平和现状,有利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1]。 1.2 监管体系信息化、公开化 随着电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慢慢统一化、全面化,使得监管工作逐渐信息化,让各相关部门有统一的一套监管机制和遵守的规范标准。与此同时,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可以使监管信息资源可以公开化,让大众也可以更方便去了解和关注及办理相关事宜。食品药品各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公开化,可以让各部门相关资源实现共享和互通。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信息化和公开化正在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微胶囊技术

microencapsulation (微胶囊技术) 指将物质细微分散包覆后,并在所需的时候将其释放出来的方法 capsules--粒径大于1000μm microcapsules (or microcells)--粒径分布在1~1000μm nanocapsules--粒径小于1μm 2.Principle:微胶囊技术主要是根据Bungenbergde Jong所提的聚集(coacervation)原理 (1) 运用高分子的聚集是微胶囊形成主要方式 (2) 它是利用分子间的化学或物理产生的边界作用力,让分子自行形成微胞的一种方法 3.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 (1) 将液体形式的食品转变成固体,以利于干燥食品中使用 (2) 留滯挥发性物,以供最佳条件时释放 (3) 避免蒸发及受水分影响 (4) 使不容(incompatible)成分均匀混合 (5) 掩蔽不良味道 (6) 藉由特定的溶释机构,达到特殊效果 (7) 改变固体物质的质地与密度 (8) 保护敏感物质 (1)corematerial(芯材)或nucleus (核心物质):包覆于壁膜内的物质。 重量约占整个微胶囊的80-99%,并于适当的时候被释放出來。 (2)wallmaterial(壁膜材料或囊壁)或shell (外壳) a.如芯材为亲油性物质,则囊壁材料选择亲水性材料 b.如芯材为亲水性物质,则囊壁材料用水不溶性的合成聚合物 壁材选择基本原则 芯材和壁材的溶解性能相反,芯材亲油、壁材一般要亲水,反之亦然。 壁料对芯材无不良影响 壁材有适当的渗透性、溶解性、可降解性、弹性、流动性、乳化性等 壁材成膜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与稳定性 2.核/壳比值 (1)典型的胶囊含有70-90%wt的核心物质,外壳厚度约为0.1-200μm a.胶囊外壳的厚度与颗粒大小和相对密度有关 b.微胶囊中核心物质和外壳的关系有许多表示方法,最常见的是「核心量」和「核/壳比值」两种表示方式 (2)核心量 a.心材在整个微胶囊中所占百分比 b.核心量可作为商品的重要准则 (3)核/壳比值 a.定义:核心与外壳的重量比值 b.核/壳比值是假设核心是一完美的球体,胶囊外壳厚度也是均匀不变的。

浅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作者简介:牛颖泽,助理工程师;Tel:(010)88330664;E-mail:niuyz@sfda.gov.cn通讯作者:仇津海,高级工程师;Tel:(010)88330676;E-mail:qiujh@sfda.g ov.cn浅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 牛颖泽,仇津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 目的为加快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水平提供建议。方法分析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提升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日常监管,做好应用系统建设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和监管实效。关键词: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95;G3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777(2013)07-0755- 03Discussion on Informatization of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Niu Yingze and Qiu Jinhai* (Information Center of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53)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accelerat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 and improving its informatization level.Metho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problems were analyzed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Results andConclusion We should raise our attention to informatization,strengthen routine supervision,do a good jobof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system,and realize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so as toimprove the level and effectiveness of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KEY WORDS: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the construction ofinformatization 加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是落 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服务质量和水平。笔者围绕“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分析药监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要的解决对策。 1 新时期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以强化顶层设计为统领,以统一标准规范为基础,以突出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加强信息利用为主线,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到“十二五”末,建成覆盖国家、省、地、县的统一信息网络和 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完善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三大支撑体系,建成覆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食品监管业务的行政执法、信息监测、应急管理、政务公开、决策支持和内部管理六大业务平台,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推进阳光审批、动态监管与科学决策,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2 食品药品监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 三网建设夯实基础,电子政务系统稳步发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局” )已搭建了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药监内网为国家局内部办公提供了信息化平台;药监专网覆盖国家局、直属单位,省、副省级和计划单列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了互联互通;政府门户网站代表国家局的外部形象,是公众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渠道,网站公开的药品、医疗器械等数据与 5 57中国药事2013年第27卷第7期 DOI:10.16153/j.1002-7777.2013.07.008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暂行规定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暂行规定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暂行规定 推进药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药品安全监管是贯彻落实科学监管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药品经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升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药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实施实时监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作如下规定,请遵照执行。 一、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 全县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应配置专用计算机,实现药品购销存信息化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可追溯。计算机设施和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独立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能覆盖企业内药品的购进、储存、销售以及经营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保证药品购、销、存数量保持一致;能全面记录企业经营管理及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方面的信息;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经营各环节的要求。 2、应配备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开具载明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等内容的销售凭证设备,药店在销售药品时均应向购药者出具销售凭证。同时,应在店堂醒目处告示消费者有权索取药品销售凭证,使广大群众知道药品销售凭证开具有效凭证的规定,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3、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第 2 页共 2 页

(1)计算机系统自身安全,主要包括利用防毒、防火等软、硬件设备保障系统本身不易受破坏和干扰,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定期做好备份。 (2)计算机系统使用安全,主要包括系统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分配应符合要求,能按照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不会出现非本岗位的操作功能。 4、计算机系统数据信息能随时接受药品监管部门检查、查询、复制。 二、药品经营企业在线远程监管系统建设 1、应在营业场所内指定一台固定电话,报药品监管部门备案,确保通讯畅通,并保证在岗人员能随时接听来电。 2、以企业身份申请注册QQ帐号,加入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指定的QQ群(群号xx38542),由企业负责人负责管理,可委托药店从业人员操作,确保不因从业人员变动而影响正常登录使用;QQ设置为自动登陆,在营业期间保持处于正常在线状态,指定专人负责接收发QQ群内发布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信息。 3、配备网络视频设施,确保药品监管部门在巡查药师是否在岗等情况时能正常启用。 4、所有购进品种应及时上传至浙江省药品信用信息系统,并保证品种信息完整、准确、真实,为药品监管部门实行购进品种在线监管提供条件。 第 2 页共 2 页

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就微胶囊技术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就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几个应用实例作了简要介绍。实践证明,微胶囊技术为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微胶囊技术;食品工业;应用 Application of Microne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Li Ping Feng,20100806159 (School of Food(Biology),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microcapsule technology. Th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 is discussed, also introduces several examples of application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industry. Practice has proved, micro provides an important way capsule technology for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very high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Microcapsule technology; Food industry; Application 微胶囊技术起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Wurster用物理方法制备了微胶囊。到20世纪70年代,微胶囊技术的工艺日益成熟,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今天它已从最初的药物包覆和无炭复写扩展到了医药、食品、日用化学品、肥料、化工等诸多领域。目前,微胶囊技术在国外发展迅速,美国对它的研究一直处领先地位。在美国约有60%的食品采用这种技术。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也逐步赶上来,每年申报的有关微胶囊技术方面的专利可达上百件[1]。全球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机构从02年的2%增长到06、07年的22%充分说明微胶囊技术在全世界引起的广泛重视。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代中期引进了这一概念,虽然在微胶囊技术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发展,但同国外相比,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口微胶囊在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微胶囊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技术可对一些食品配料或添加剂进行包裹,解决了食品工业中许多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的难题,推动了食品工业由低级的农产品初加工向高级产品的转变,为食品工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展现了美好前景。目前,油溶性物质微胶囊化研究较为成熟,而水溶性物质微胶囊化则相对研究较少。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的微胶囊技术是喷雾干燥法,应用领域主要是粉末香精,香料与粉末油脂,今后它们仍然要占主导地位[2]。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现状:出于物质胶囊化后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可应用于许多特殊的过程,因而引起了各国科技工作者极大的兴趣。随着人们对微胶囊化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开发,微胶囊化技术将会沿着它这一独特的方式活跃于食品工业中[3]。目前,食品工业中应用微胶囊技术的领域主要有风味料、挥发性物质、微生物类、脂类物质、饮料和粉末状食品等[4]。

药品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药品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信息科技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也促进了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药品监督部门只有从药品管理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药品监督的根基,才能突破药品监管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药品监管工作的现代化。下面,就结合我区药品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我区药品监管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监管工作的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食药监督管理部门无论是日常监督、经营管理,还是稽查执法,都越来越多依赖于对情报信息的掌控、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只有牢牢掌握监管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做到对辖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情况了然于胸。因此,必须主动适应现代政府部门机制变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高潮。一是树立信息主导监管的理念。要深刻认识药品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药监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基层药监部门摆脱人员不足、财力不足等困难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控能力的必要措施,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打造信息监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监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二是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应用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才能产生实际成效,才能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让信息化应用深入人心,让药品经营企业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切身感受信息监管带来的便利,尝到信息化应用带来的甜头,为药品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打牢思想基础,由“要我用”转变为“自觉用”,使各企业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三是树立“信息共享”意识。要摆脱“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把信息资源当作私有财产的局面,拆除信息“围墙”,树立一次采录、领域共享的“大信息”意识,以信息共享平台带动和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施,建立信息主导监管的工作模式。 二、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全区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厂家是药品监管工作的主要信息源,是药品信息化系统最大的用户群,将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工作上,并把通过基础工作掌握的情况及时转化为辅助监督管理、药品信息公开、稽查办案透明,更是加强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一是要抓好各连锁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信息化建设。药品监管信息化应用主要是通过各大药品经营企业的具体负责人来实施的,他们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必须在全区药品经营企业形成一支信息化队伍,运用专业手段,对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进货渠道、销售情况进行整理、加工,夯实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使药品信息直接渗透各药品经营企业,直接服务于广大民众。二是全方位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夯实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大药品信息采集范围,除了要及时、准确采集药品进货渠道、进货验收记录、养护记录及销售情况等常规的信息外,还要将信息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各类信息, 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和工作基础。 三、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加强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为保障,以有效的制度对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将

微胶囊

微胶囊和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和微胶囊技术 微胶囊(Microcapsule,简称MC)是指一些由天 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研制成的具有聚合物 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其外形一般呈球型。微胶囊的大小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范围内(直径一般为5-200μm),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微胶囊技术,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包埋在微小而密封的胶囊中,使其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控制速率释放的技术。其中,被包埋的物质称为囊芯物,包括香精香料、酸化剂、甜味剂、色素、脂类、维生素、矿物质、酶、微生物、气体以及其它各种饲料添加剂。包埋囊芯物实现微囊胶化的物质称为囊材。 微胶囊制备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NCR公司开创了微胶囊新技术的时代。60年代,由于利用相分离技术将物质包裹于高分子材料中,制成了能定时释放药物的微胶囊,推动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近20年来,日本对微胶囊技术的大力开发和微胶囊的独特性能,更使微胶囊技术迅速发展。微胶囊化方法已经在几个不同技术领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 微胶囊的大小一般为几微米至几毫米不等,形状多样,取决于原料与制备方法。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做到: ◆降低囊芯物向外界的扩散速率,减缓囊芯物与外界(氧气、光、水份等)的反应,从而保护敏感成分,防止营养损失; ◆便于囊芯物在饲料加工中的处理,比如实现囊芯物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化;提高囊芯物与其它物料的混合性;提高其流动性等等; ◆控制囊芯物的释放; ◆掩盖囊芯物的异味; ◆稀释囊芯物,即使用量很少的囊芯物也可在主料中均匀分散。 微胶囊的囊芯物与囊材 被包覆的囊芯物可以是油溶性、水溶性或混合物,其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囊芯物与囊材的溶解性能必须是不同的,即水溶性囊芯物只能用油溶(疏水)性囊材包覆,而油溶性囊芯物只能用水溶性囊材;为实现微囊化,包囊膜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囊芯物的表面张力且包裹材料不与囊芯物发生反应。 微囊的囊材是制备微囊的重要材料,囊材应当具备性质稳定;有合宜的释药速率;无毒无刺激性;可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有一定的强度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芯;具有适当的粘度、渗透性、亲水性等。高分子材料是最常用的微胶囊囊材。目前,可以作为微胶囊囊材的高分子材料主要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全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有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蛋白和淀粉等。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羧甲基纤维素盐(SCMC)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乙基纤维素(MC) 、羟丙甲纤维素(HPMC) 等。全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为聚酯类,例如:聚氨基酸、聚乳酸、聚丙烯酸树脂、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等。另外,就微胶囊结构而言,从最初制备单层微胶囊,已经发展为制备双层、三层微胶囊。 微胶囊的囊材选择对于微胶囊产品的性能往往起决定性作用。针对不同囊芯物和微胶囊的不同用途,应选用不同的囊材,选择囊材应考虑囊芯物的性质以及对周围介质的影响,同时要考虑以下几点:囊材固化,以使胶囊有一定的强度;囊材的渗透性应满足产品的使用;考虑产品的可降解性,以满足需要;不同

微囊化技术样本

微囊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加工, 选材等等方面, 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胶囊; 加工; 应用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HeSongYu 08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08110 7 Abstract: Microcapsule techniques into the membrane material is the use of solid and liquid wrapped into tiny particles of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ing method microcapsule,etc,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microcapsule,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in various professions,looking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Microcapsule; Processing; Application

目录 1特点 (1) 2材料选择 (1) 3加工方法 (1) 3.1物理方法 (1) 3.1.1空气悬浮法 (1) 3.1.2 喷雾干燥法 (1) 3.1.3真空蒸发沉积法 (2) 3.1.4静电结合法 (2) 3.1.5挤压法 (2) 3.2物理化学法 (2) 3.2.1 单凝聚法 (2) 3.2.2 复凝聚法 (2) 3.2.3油相分离法 (2) 3.2.3液中干燥法 (3) 3.3化学方法 (3) 3.3.1界面聚合法 (3) 3.3.2界面缩聚法 (3) 4应用 (3) 4.1医药中的应用 (3) 4.2农业中的应用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 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药品管理 【发文字号】国食药监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3.02.08 【实施日期】2013.0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食药监办[2013]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围绕“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支撑,坚持需求主导、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应用效能,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工作水平。 (二)总体目标。以强化顶层设计为统领,以统一标准规范为基础,以突出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加强信息利用为主线,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到“十二五”末,建成覆盖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统一信息网络和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完善信息安全、信息标准和应用支撑平台三大支撑体系,建成覆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食品(以下简称“四品一械”)监管业务的行政执法、信息监测、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决策支持和内部管理六大业务平台(以下简称“六大业务平台”),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推进阳光审批、动态监管与科学决策,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工作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一指导,确保全国上下一盘棋;按照行政事权划分,分级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完善体制、创新机制。遵循信息化工作规律,以整合资源、增强合力、落实责任、提升效能为目标,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统一标准、信息共享。在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整合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系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四是健全体系、保障安全。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规定,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正确处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安全。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_刘永霞

收稿日期:2002-11-22 第一作者简介:刘永霞(1973-),女,硕士研究生。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刘永霞,于才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工程研究室,辽宁大连 116012) 摘 要:微胶囊化方法是功能性材料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胶囊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渔业、医药和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实例,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微胶囊;纳米微胶囊;功能材料中图分类号:T 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548(2003)03-0036-05 Application and Recent Prog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LIU Yong -xia ,Y U Cai -yuan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 ian 116012,China ) A bstract :M icroencapsulation is an impor tant techmology of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 nal powders ,and in recent y ears more and mo re attentin is paid to it .Several impo rtant microencapsula tio 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ood ,fish industiy ,medicin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et al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og ress of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 y is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microcapsule ;nano -microcapsule ;functional materi -als 微胶囊技术是指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于其中,形成直径几十微米至上千微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1]。微小容器被称为微胶囊,器壁被称为壁材或壳材,而其内部包覆的物质则称为芯材 或囊芯。含固体的微胶囊形状一般与固体相同,含液体或气体的微胶囊的形状一般为球形。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微胶囊有多种分类方法:从芯材来看,分为单核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来分,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的组成来看,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来讲,又 分为不透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也称为缓释微胶囊。 微胶囊具有保护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降低毒 性,掩蔽不良味道,控制核心释放,延长存储期,改变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改变物性使不能相容的成分均匀混合,易于降解等功能[2~4] 。这些功能使微胶囊技术成为工业领域中有效的商品化方法。美国的NRC 公司利用微胶囊技术于1954年研制成第一代无碳复写纸微胶囊[5~6],并投放市场,从此,微胶囊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 微胶囊技术简介 微胶囊技术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 60多年的历史。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微胶囊化的方法已将近200种[7],但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分类方法。目前人们大致上将其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物理机械法[8] 。微胶囊化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生产要求的粒子平均粒径、芯材及壁材的物理化学特性、微胶囊的应用场合、控制释放的机理、工业生产的规模及生产成本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的锐孔-凝固浴法、凝聚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和流化床喷涂法。之所以介绍这几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它们都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产。 锐孔-凝固浴法:是指将喷嘴喷出的微粒通过 多联化而后形成微胶囊。该法是Mabbs 于1940年和Rabbool 于1950年提出的[9]。此法一般是以可熔(溶)性高聚物作原料包覆囊芯,而在凝固浴中(水或溶液)固化形成微胶囊,固化过程可能是化学反应,也可能是物理过程。它采用的成膜材料多为褐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蜡和硬化油脂等。由于在凝固浴中发生固化反应,一般进行得很快,因此含有囊芯的聚合物壁膜在到达凝固浴之前预先形成,这就需要锐孔装置(滴管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图1为该法流程图。 此项技术的关键除芯壁材的配比外,是否在凝固浴中加入搅拌也是相当重要的,如王显伦[9]在制 第9卷第3期2003年6月 中 国 粉 体 技 术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9No .3June 2003 DOI :10.13732/j .issn .1008-5548.2003.03.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