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1、社会学的含义?P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侧重社会为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社会科学,我们把这个代表的观点称为“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即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P2

社会和人,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社会的人。

3、中国社会学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P8

(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①严复: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郑杭生: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②李大钊、瞿秋白: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③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①孙本文: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②龙冠海: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③杨心恒: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④庞树奇: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3)第三种观点,代表性意见:①“剩余说”②“学群说”③“调查说”④“问题说”⑤“未定说”

4、社会学的功能?P15

(1)认识和改造社会(2)促进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

5.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的社会学家及主要观点?P20

(1)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

主要观点: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强调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后者强调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认为社会发展表现为人类的体质、道德、知识和政治的进步。

(2)代表人物:斯宾塞(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之父)

代表作品:《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

主要观点:①“社会有机论”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静态研究。②“社会进化论”思想,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动态研究。

6.西方社会学形成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P22

(1)埃米尔·涂尔干(实证主义)

涂尔干的方法论特点是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反对还原论。他认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即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这些事实构成了社会,因此涂尔干主张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此外,他又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2)马克斯·韦伯(反实证主义)

在社会方法论方面,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即主张对特定社会运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

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形成鲜明对照,在社会研究中,运用一种“理想型”的逻辑工具,韦伯对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其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3)芝加哥学派(社会调查)代表人物:帕克、伯吉斯、托马斯

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

7.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P24

(1)结构功能主义

代表人物:帕森斯,提出AGIL模型,分别是适应功能、目标实现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他的学生默顿,提出“中层理论”策略,以及新的功能分析范式(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

(2)社会冲突论

①代表人物: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认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

②代表人物: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现象充满着辩证关系,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二重层面,即稳定与变迁、和谐与冲突、共识与压制等等,在他看来,西方社会是冲突充分展现的社会,冲突的展开必然促进社会结构的有机性不断增强,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便向“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3)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乔治·霍曼斯(该理论创始人)社会交换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不同,它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具有比较普遍的功利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这种交换并不都是有偿的。彼特·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更注重社会中的权力与交换的联系,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因此产生的权力不对等,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异质性。

(4)符号互动论

代表人物: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了“符号互动”认为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欧文·戈夫曼,提出了拟剧分析框架和印象管理理论。(5)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代表人物: ①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是人们凭借自身能动性创造的成果,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语言使用是其成功的本质性因素。

②德国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流理性理论,他的社会学主旨就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

③英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反思理论,他的治学目标是消解主客观二元对立和揭示社会生活隐秘。

8.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定义和使用范围

(1)问卷调查法含义:是社会学研究中用于收集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研究法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2)田野调查法含义: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范围:研究一些小型社区、特定群体的文化特征及其变迁

(3)参与观察法含义:指观察者进入观察对象的生活或工作场所,参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观察研究对象的各种行为及其变化情况。范围:探寻研究对象的深层思想意识和内部相互关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也应用于对小群体及其行为的研究中。

(4)深度访谈含义:根据研究的主题选择有典型意义的对象来与之交流、建立感情,以达

到深度交谈。

(5)实验法含义: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范围:用于小范围的研究。

9.社会的本质?p64

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的本质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的最基本得、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10.社会的基本特征?p65

①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②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③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④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⑤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⑥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1.社会的构成要素及其定义?p66

①人口要素

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社会中的人口要素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体现。

②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资源大体分为两大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③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物质的基础。

④文化要素

文化是社会的又一重要构成要素。任何社会,都包含了人类通过智慧和心智而创立和积累的文化,如语言、习俗、艺术、宗教、法律、制度以及各种物品等。

12.社会的功能?p68

①整合的功能。

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没,维护统一的局面。

②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是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了能。

③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得思想、行为的方向。

④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13.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问题?p76

(1)社会分化加速。(①领域分化,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由大统一走向各自独立。

②区域分化,社会不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③阶层分化,社会阶层的各个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④组织分化,社会组织结构一元向多元方向发展。⑤观念分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不断趋于多元化。)

(2)社会流动加快。主要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社区结构、职业

结构之间的流动。

(3)社会冲突加剧。主要表现为利益性冲突、结构性冲突、规范性冲突等。

(4)社会整合力弱化,表现在传统整合力量已经弱化,而新的整合机制尚未建立。

(5)政府与市场的矛盾与冲突。(①资源分配的市场化程度不平衡②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

14.人类主要的生存方式?p77

主要生存方式:采集狩猎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等。

公社社会的社会关系:

①血缘关系是人的先天联系,它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已存在,因而通常认为,它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联系,不过社会得发展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

②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

我国地缘系统按七级划分:国家、省、市、县(或大区与小城镇)、乡(或街道)、村(或居民区)、邻里。

社团社会的社会关系:

①职业关系②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15.文化的定义?p84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无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文化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整个社会生活的结晶,社会的存在不可能离开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文化是人类具有区别于动物界特征的根本标志,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

16.文化的特征?p84

①文化具有可习得性。②文化具有共享性。③文化具有象征性。

④文化具有全括性。⑤文化具有整体性。⑥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7.文化的分类及界定?p86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①物质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②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2)主文化与亚文化。

①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②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可分为民族亚文化(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职业亚文化(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越轨亚文化(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

(3)主文化与反文化。

①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②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①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比如科学与迷信

②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做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这类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相联系。比如庆典方式、玩笑方式、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等。

18.文化的构成要素?p88

①象征符号。是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象征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交流、思维、情感、学习和控制。包括语言、物质象征符号、姿态和行动等。

②价值观念。文化价值观念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持有的关于是非、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和倾向。

③规范体系。文化中的规范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构起社会行动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范(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和法律)和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

④物质文明。是由该文化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集合体,包括技术、工具、住宅、食物、服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19.文化的功能及概述p92

①认同功能

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②规范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材料与蓝图。

③整合功能

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这一点也常常被称做文化的整合功能,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

④涵化功能

人需要通过文化涵化才能成为社会的人。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或者说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不断学习和运用文化的过程。

20.什么是人的社会化?P97

“人的社会化”理论反应了社会学对早期现代社会的深入研究和独特回应。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1.个体社会化的提出?P98

早期现代性工业化所确立的社会大生产体系不断动摇,推动了“集体社会化”向“个体社会化”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

①社会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②经济活动性质的转变

③社会生产体系的轻型化、小型化和微型化。④社会劳动部门的白领化、年轻化和女性化。

⑤劳动方式的自主化和个体化。⑥就业方式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22.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关系?P100

关系:①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

②社会化与个体化有其各自的含义。(社会化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基础性发展过程,个体化意味着,在当代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了早期现代社会所未有的特征,从而提升了个人的发展方向。)

③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对传统社会的超越。(个体化不仅内含了自然的生物个体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向更新的现代人的持续迈进)

23.社会化的类型?P102

①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儿童时期)

②预期社会化(大量发生在青年时期)③发展社会化(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官员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④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⑤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24.社会化的理论视角?P103

(1)“镜中我”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库利主要观点: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②实施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2)“角色扮演”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乔治.米德主要观点:①“主我”是自发的、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②“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③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从事角色行为。

(3)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①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②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③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④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的最高部分,遵循完美原则。

(4)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代表人物:美国埃里克森主要观点:①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②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③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④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⑤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期)

⑥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⑦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

⑧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

(5)生命历程论美国芝加哥学派研究的

25.社会化的主体和条件?P106

(1)社会化的条件

①语言能力②思维能力③学习能力④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2)社会化的主体

①家庭②学校③同龄群体③工作单位④大众传播媒介

26.社会化的过程?P110

(1)早期社会化(儿童期、青年期)

(2)成人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抛弃原先形成的社会化,形成新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更加完善。)

(3)代沟问题(代沟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生活的变化。)

(4)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角色扮演的学习)27.社会角色的含义?P112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具体包含几个方面:①角色是社会地位外在表现。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8.社会角色的类型?P113

①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来分,社会角色可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获角色。

②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来分,社会角色可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③从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来分,社会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29.社会角色冲突与协调?P114

①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分为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

②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或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③角色中断,是指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的现象。

④角色失败,是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

角色协调的原则:①在特定情景中,从属角色应服从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②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的价值合理性程度。③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

30.人的个体化?P116

个体化,是指在当代经济活动、社会生产活动和劳动、就业方式及社会生活进一步开放和快速流变的条件下,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作为社会行动过程中的一个实体单位,他的独立性、独特性、主体性日益充分地得到显示和表达的过程。

31.社会互动的含义?P122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几层: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具有相互依赖的行为才存在互动。

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也可以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⑥社会互动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⑦人们的互动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32.社会互动的理论?P1

(1)符号互动论

①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②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戈夫曼采用戏剧分析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分为“印象管理理论”和“印象整饰理论”。

(5)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和布劳)

(6)本土方法论美国加芬克尔、哈罗德

33.社会互动的类型?P132

(1)按情感关系,可分为友好互动、敌意的互动及情感无涉的互动。

(2)按利益关系,可分为合作、竞争、冲突。

(3)按地位关系可分为强制、服从与平等协商。

(4)按互动角色可分为单一性互动、多重角色性互动。

社会互动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

34.社会网络的含义?P142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联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另一方面,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之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35.社会群体的类型?P149

(1)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为初级群体(家庭、邻里、朋友等)与次级群体(军营、学校、政府部门)。

(2)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

(4)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分为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5)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基础及性质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36.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点?P154

①成员有限。②成员间有直接、经常的面对面互动。③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④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⑤成员难以替代。⑥群体整合程度高。⑦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37.初级群体的功能?P155

(1)正功能

①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②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③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2)负功能

①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②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38.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P156

(1)初级群体衰落的表现

①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③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2)初级群体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②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③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来处理问题。

④处理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社会控制的难度。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P24 2,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P13 3,现代化:在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是指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4,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 5,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P114 6, 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P130 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 附: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等) 、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社会参与性。 7,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P248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三、强调代内平等的观念,即要实现当代人在发展机会、享受发展成果上的平等权利。 二、迟发外生型的社会发展特点: ①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这些国家开始现代化发展时,其内部现代化因素或远未成熟,或根本缺失。这些国家大都遭受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进行现代化时,往往有资金严重匮乏的许多问题和困扰。) ②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因素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压力、挑战。) ③发展进程的跳跃性。(在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发展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题:试述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材P12-13)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一般与早发内生型发展相对应,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迟发外生型国家多历经殖民与奴役,这一过程使其人民饱受灾难,经济和资源遭受巨大损失,恶劣的发展条件成为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障碍。 (2)发展动力的外缘性:该型发展国家的发展动力一般来自于其社会外部的刺激与压力,其现代化进程的实质是国家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一种被迫回应,而不是内部现代化因素的主动要求。 (3)发展进程的跳跃性:由于迟发外生型发展是在其内部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强行启动的,并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目标,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兼顾许多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跳跃性赶超(或称跨越式发展)的特征。 第二题:如何评价现代化理论(P35-37) 现代化理论的实质是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发展理论。它既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又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1)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主要有: ?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即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人格等多方面共同进步的总体进程。 ?强调发展的渐进性:即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需要逐步进行。 ?重视发展的内因分析:认为社会是否能实现现代化,在于其内部是否具有体现现代性的因素。 ?重视发展主体: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现代化是为了人的现代化,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水平。 (2)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较为单一和片面,主要有: ?持“西方文化中心论”,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持“发展道路同一论”,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持“克服传统束缚论”,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忽视了先发展国家给落后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题:世界体系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P53) 世界体系论和依附理论都属于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但两者仍有一定区别: (1)两者的创始者不同:世界体系论主要是华勒斯坦的个人成果,而依附理论则是一批拉美学者的集体成果。 (2)两者的分析单位不同:世界体系论的分析单位是整个世界体系,而依附理论的单位则是国家。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复习资料 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 个体是依据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特征来看待世界;社会学则需要更广阔的视角。 1.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想象力: “想象自己脱离了”生活中那些熟悉的惯例,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他们。社会学家能够自如地跳出。 学习社会学: 以社会学视角看待离婚、失业问题。 ●个人困扰 ●社会大趋势 社会背景 ●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为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 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社会学思维的发展 1.理论与理论思路 ●事实性研究揭示了事物是如何发生的 ●理论建构抽象的揭示,说明广泛的经验 ●理论思路就是通过事实性研究来验证理论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法国(1798—1857)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寻求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说明社会世界的法则,所有学科都共享一种揭示普遍法 则的逻辑。 3.实证主义 社会学应该采用类似于物理学或化学的严格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4.三阶段法则 ●神学阶段:宗教观念 ●形而上学阶段: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角度看待社会 ●实证阶段: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时期的科学技术作用 5.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法国(1858—1917) ●社会学可以通过经验的方式检验传统哲学的问题,从而阐明这些问题 ●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做物来研究 6.社会事实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 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老师划的重点在练习册上,如果有漏掉的各位补充一下!) 第一章P6 名词解释: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简答: 简要指出职业和行业之间的异同:职业作为人的一种标志,是劳动专门代和劳动分工的结果。行业是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职业与行业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不同点是,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第二章P18 名词解释: 劳动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简答:1. 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 答: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单个人分散使用变为许多人共同使用,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节约。(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劳动操作过程日益分解,每个人只完成总操作过程的极小部分。从而使最终产品成为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名副其实的社会产品。(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劳动的目的已不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而是满足他人的、市场的、社会的需要。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工业阶段,机器和大工业阶段和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2. 为什么说劳动力的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试简要回答。答: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持征,但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性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只有当机械化和自动化在相当程度上消灭了重体力劳动,妇女才能大规模地参与工业生产劳动。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3. 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劳动力是构成劳动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口老龄化会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3)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社会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 二、社会学的定义 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特点 2、综合性特点 3、科学性特点 4、应用性 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原则 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 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

六、韦伯 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宗教是社会变迁动力。(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 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 八、社会学冲突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九、符号互动论、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十、冲突论代表 (1)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双重性。 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 重视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社会学复习资料

1.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2. 代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 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3.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4. 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RoleConflict)是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 5.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 6. 顺从 顺从,基本解释为服从;不违抗。心理学上,是指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 7.核心家庭 指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的成员是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 8.垂直分化 垂直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 9.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0.01)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20分) 1、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2、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本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迪尔凯姆和韦伯 B. 帕森斯和默顿 C. 科赛和达伦多夫 D. 库利和米德 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 A. 一定数量的成员 B. 特定的活动目标 C. 明确的规章制度 D. 正式的组织结构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A. 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 客观存在的实体 C. 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聚集到一起 6、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 A. 社会角色的确定 B. 社会角色的表现 C. 社会角色的扮演 D. 社会角色的失调 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 A. 1840年 B. 19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D. 1949年 8、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丁克家庭 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 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 B. 冲突理论 C. 亚文化理论 D. 战争 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 A. 滕尼斯 B. 罗斯 C. 孔德 D. 韦伯 11、霍桑实验提出了:()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一、名词解释 1. 主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2. 亚文化:亚文化指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 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 社会化:它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 社会群体:(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6. 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 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7.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 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8. 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9. 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 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0.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 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11. 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 动。 12.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揩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3. 社会控制:(广义上)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 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上)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4. 社会问题:(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15.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 为。 二、简答题 1. 集合行为的主要类型?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 规的行为。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 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2. 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