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6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6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

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如果直接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则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只能得到有气泡的聚合物。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因此,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浇注方法。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 左右)做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93 ~95% 左右,最后在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体系中可以加引发剂,也可以不加引

发剂。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结果产品内有气泡或空心。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甚至会使反应进入爆炸聚合阶段(爆聚),所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以MMA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问题,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聚合,预聚至约10%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行下一步聚合,安全度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或有机玻璃棒。

图(1)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聚合反应的变化规律

图(1)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时间与转化率曲线

引发剂,用量是:1,2%;2,1%;3,0.5%;4,%; 5,%

图中曲线表明:聚合反应开始前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在转化率超过2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加快,而转化率达80%之后,聚合速率显著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需要升高温度才能使之完全聚合。聚合配方中引发剂的含量,应视制备的模具厚度而定,一般情况如下

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比重只有克/厘米3,而其聚合物比重为克/厘米3,故有较大的体积收缩,因而生产上一般先做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预聚体,然后再进行浇模,这样一则可以减少体积收缩,二则预聚体具有一定粘度,在采用夹板式模具时不会产生液漏现象。本实验要求制备透明的有机玻璃棒。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甲基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睛(AIBN)(或者其它过氧化类引发剂)试管恒温水浴玻璃烧杯

四、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本实验所用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属易燃品,有一定毒性,且具有恶臭气味;

2.所用引发剂为易爆、有毒、有害;

3.根据上述物性特征,在使用时,要按一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a)使用引发剂时,要轻拿轻放,因引发剂有一定吸湿性,易结块严禁用力撞击;

b)使用试剂及药品时,严禁烟火、明火接触;

c)在实验过程中,因单体有一定恶臭味,要做好个人防护,为防止单体在升温过程中大量挥发,最好在恒温水浴的温度已达反应温度时,再加单体;

d)为防止爆聚,一定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通常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反应时间越短。最好反应温度不宜超过82℃(80℃±1℃)。第一阶段的反应参考对应的时间在20~35分钟,判定第一阶段结束的指标为观察粘度变化,当用玻璃棒轻点反应液出现拉丝的现象,即达到第一阶段反应完成(转化率15~20%)。

五、实验参考条件:

1.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入量可用刻有刻度的烧杯量取,以毫升计(约40ml);

2.引发剂的加入量约~;

3.反应温度分两个阶段,参考第一阶段为80℃,第二阶段为55℃。

六、实验准备要求:

1.通过预习了解相应的本体聚合的反应原理;

2.掌握反应操作过程的一些程序及要求、注意事项;

3.制定本组实验的具体方案,包括试剂、引发剂的选用及配比;

4.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实验的操作控制条件;

5.制定本组实验的记录程序,准备好记录表格;

6.明确各组员在实验过程中的职责;

7.按学校要求完成实验预习报告;

8.协调好实验结果分析工作。

七、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根据结果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比较;

3.找出本组实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八、思考讨论问题:

1.为什么反应分二步进行

2.反应后期出现大量气泡的原因。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

高分子工程实验教案 (3) 一、实验内容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 2、 3、进一步掌握本体聚合的基本概念和本体聚合的特征; 了解在本体聚合中如何避免自动加速效应; 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教时:8教时 四、实验指导 (一)本体聚合的基本知识 本体聚合是将单体本身在有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 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因而所得的聚合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透明性和电性能高的产品。 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均相聚合和沉淀聚合。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等聚合属于均相本体聚合;乙烯、氯乙烯等聚合属于非均相本体聚合(沉淀聚合)。 本体聚合除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品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成品。通常聚合物比相应单体的密度大,因而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因此在

进行浇铸聚合时应注意控制预聚合的单体转化率,而且在后聚合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好,易导致收缩不均匀,使聚合物的光折射不均匀以及产生局部皱纹,影响产品质量。 (二)主要药品和仪器 1.药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偶氮二异丁腈(说明制备厚制品可用过氧化二苯甲酰)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 硬脂酸(脱模剂) 甲基丙烯酸(用多了会粘模严重,加一点可减少收缩) 2.仪器 三口反应瓶(150mL),温度计,恒温水浴,10×10×5玻璃模板,乳胶管,恒温烘箱。 (三)实验步骤 聚合配方: MMA:60 mL(根据制品的体积计算) 偶氮二异丁腈: 0.036~ 0.1xx(单体量 0.06%~ 0.1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端口聚合

实训六端口聚合 实验名称:端口聚合。 实验目的:掌握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理解端口聚合的作用和特点。 技术原理: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从而形成一条干路,增大链路带宽,可以实现均衡负载,并提供冗余链路。 实现功能:实现链路备份聚合,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可在冗余链路上实现均衡负载。 实验设备:cisco2960一台,cisco2950一台,PC四台,直连线2根,交叉线2根,配置线2根。 实验拓朴: 1.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背景描述: 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在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 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时,两台交换机都配置完端口聚合后,再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如果先连线再配置会造成广播风暴,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实验步骤:

步骤1:switch0的基本配置 Switch0> Switch0>enable Switch0#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0(config)#vlan 10 Switch0(config-vlan)#name test10 Switch0(config-vlan)#exit Switch0(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Switch0(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itch0(config-if)#end Switch0#show vlan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2, Fa0/3, Fa0/4 Fa0/6, Fa0/7, Fa0/8, Fa0/9 Fa0/10, Fa0/11, Fa0/12, Fa0/13 Fa0/14, Fa0/15, Fa0/16, Fa0/17 Fa0/18, Fa0/19, Fa0/20, Fa0/21 Fa0/22, Fa0/23, Fa0/24 10 test10 active Fa0/5 步骤2:switch0上配置聚合端口 Switch0(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0(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0(config-if)#exit Switch0(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 Switch0(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upSwitch0(config-if-range)#end Switch0#show run //查看端口聚合信息Building configuration...

集合知识框架

内容 基本要求 集合的含义 会使用符号“∈”或“?”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表示 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理解集合的特征性质,会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一些集合,如常用数集,方程或不等式的解集等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及子集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和全集的含义;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会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4,5},{1,2,3,4,5,}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大于3的所有整数表示为:{Z |3}x x ∈> 知识内容 高考要求 模块框架 集合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一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造 1. 实验目的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过程。 2. 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粘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同时由于粘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以 MMA 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预聚合,预聚至约 10% 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一步聚合,安全渡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3. 实验仪器及药品

三角瓶50ml 1 只 烧杯1000ml 1 只 电炉1KW 1 只 变压器1KV 1 只 温度计100 ℃ 1 支 量筒50、100ml 各1 只 试管10mm×70mm 1 支 烧杯400 ml 1 只 制模玻璃100mm×100mm 2 块 橡皮条3mm×15mm×80mm 3 根 另备玻璃纸、描图纸、胶水、试管夹、玻璃棒若干 2) 药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30ml,BP=100.5℃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CP)2ml 4. 实验步骤 1) 制模 将一定规格的两块普通玻璃板洗净烘干。用透明玻璃纸将橡皮条包好,使之不外露。将包好的橡皮条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的三边,用沾有胶水的描图纸把玻璃板三边封严,留出一边作灌浆用。制好的模放入烘箱内,于50℃烘干。

22_端口聚合实验

0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题目】端口聚合实验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 (1)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2)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1)【实验名称】 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实验目的】 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遵循IEEE 802.3ad 协议的标准。 【实现功能】 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验设备】 S3760(两台)、PC (两台)、直连线(4条) 【实验拓扑】 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时注意,两台交换机都配置完端口聚合后,再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如果先连线再配置会造成广播风暴,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高分子化学实验书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 了解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 二、实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为防止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并生成有气泡的聚合物,或爆聚的发生,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本体浇注方法。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 左右)形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93 ~95% 左右,最后在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体系中一般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中因为体系中无介质存在,反应过程中粘度不断增大,反应热不容易及时排出,局部容易过热,导致单体气化或聚合物裂解,结果产品内有气泡或空心。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甚至会使反应进入爆炸聚合阶段(爆聚),

集合的简单练习题 并集合的知识点归纳

必修1 集合复习 知识框架: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下列各组对象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全体;③平面上到点O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 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有( ) A .2组 B .3组 C .4组 D .5组 2.设集合M ={大于0小于1的有理数},N ={小于1050的正整数}, P ={定圆C 的内接三角形},Q ={所有能被7整除的数},其中无限集是( ) A .M 、N 、P B .M 、P 、Q C .N 、P 、Q D .M 、N 、Q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x |x 2+2=0}在实数范围内无意义 B .{(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 C .{4,5}与{5,4}表示相同的集合 D .{4,5}与{5,4}表示不同的集合 4.直角坐标平面内,集合M ={(x ,y )|xy ≥0,x ∈R ,y ∈R }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是(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 B .第三象限内的点 C .第一或第三象限内的点 D .非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 5.已知M ={m |m =2k ,k ∈Z },X ={x |x =2k +1,k ∈Z },Y ={y |y =4k +1,k ∈Z },则( ) A .x +y ∈M B .x +y ∈X C .x +y ∈Y D .x +y ?M 6.下列各选项中的M 与P 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 .M ={x ∈R |x 2+0.01=0},P ={x |x 2=0} B .M ={(x ,y )|y =x 2+1,x ∈R },P ={(x ,y )|x =y 2+1,x ∈R } C .M ={y |y =t 2+1,t ∈R },P ={t |t =(y -1)2+1,y ∈R } D .M ={x |x =2k ,k ∈Z },P ={x |x =4k +2,k ∈Z } 7.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其元素最多有______个. 8.集合{3,x ,x 2-2x }中,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9.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10.用符号∈或?填空: ①1______N ,0______N .-3______Q ,0.5______Z ,2______R . ②2 1______R ,5______Q ,|-3|______N +,|-3|______Z . 11.若方程x 2+mx +n =0(m ,n ∈R )的解集为{-2,-1},则m =______,n =______. 12.若集合A ={x |x 2+(a -1)x +b =0}中,仅有一个元素a ,则a =______,b =______. 13.方程组?? ???=+=+=+321x z z y y x 的解集为______. 14.已知集合P ={0,1,2,3,4},Q ={x |x =ab ,a ,b ∈P ,a ≠b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Q =______. 1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化工系毕啸天2010011811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2.掌握有机玻璃制造的工艺特点。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指不用溶剂和介质,仅由单体和少量引发剂(也可采用热、光照、辐射等引发条件)进行的聚合反应。本体聚合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另外,该方法也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本体聚合是最简单的一种聚合方法,但反应放出的热量难以控制。在反应初期粘度不大时散热并无问题。但是当转化率超过20%~30%后,体系粘度增大,使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严重的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匀性较差。 为便于散热,通常采用两段聚合法: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实验同样采用两段聚合法。首先在一锥形瓶内加入单体、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预聚。体系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将预聚物倒入事先准备的方形模具中进行恒温聚合。 反应式如下: O O AIBN * * O O 三、实验药品

2、表中密度均指相对密度,以水为基准1; 3、表中熔点、沸点单位均为摄氏度。 四、实验仪器 玻璃模具,150mL锥形瓶,毛细管,温度计,加热器,搅拌器。装置见下图

六、实验注意事项 1.选取玻璃片时应尽量保证二者大小相同,此外还要保证橡胶垫在包好铝箔后高度大致相同。这样得到的有机玻璃片形状会较为规整美观。 2.玻璃片要充分洗干净,杂质有可能对自由基聚合起阻聚效果,影响聚合速度。 3.制模时要把四角封死,否则预聚物可能流出。 4.橡皮塞中含硫,它是此聚合反应的阻聚剂。(查得44℃下硫磺对MMA 聚合的阻聚常数C z =0.075,从数值上看似乎并不大啊。)但是如果直接暴露在反应体系中,硫的渗入会减慢聚合速度。因此反应时用的锥形瓶上的橡皮塞也要用铝箔包严。 5.反应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温度计示数,控制在85~90度。 6.预聚完成,将预聚物倒入模具时不要紧张……漫出来又烫又粘…… 七、参考文献 1.《高分子化学》,唐黎明、庹新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高分子化学实验与技术》,杜奕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八、结果计算 我的有机玻璃产品形状是梯形。测得其上底5.2cm ,下底6.5cm ,高10cm ,厚0.6cm 。扣除一个橡胶垫体积约为0.5cm 3。 故得到的产品体积mL V 1.342*5.06.010)5.62.5(2 1 =-??+= 原始模具体积mL V 4886.0100=??= 这个数据有些大,可能有没倒满或者是后来单体流出来的因素。 九、思考题 8.1 简述本体聚合的特点 优点:杂质少,纯度高,设备简单,可直接成型,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制备透明度高的产品。适合于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的判断、少量聚合物的制备、聚合动力学研究、竞聚率测定等。 缺点:转化率提高后体系粘度增大,散热困难,此阶段的自动加速过程往往造成温度的急速上升,引起局部过热和产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严重甚至引起爆聚,所得聚合物产品的均

22_端口聚合实验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目的】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实验内容】 (1)完成实验教程第三章实例3-5的实验,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及实验思考。(P99-102) (2)端口聚合和生成树都可以实现冗余链路,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本实验能实现负载平衡吗?如果不能,请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要求】 一些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1)【实验名称】 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实验目的】 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及原理。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遵循IEEE 802.3ad 协议的标准。 【实现功能】 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实验设备】 S3760(两台)、PC (两台)、直连线(4条) 【实验拓扑】 按照拓扑图连接网络时注意,两台交换机都配置完端口聚合后,再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如果先连线再配置会造成广播风暴,影响交换机的正常工作。 院系 软件学院 班 级 电政一班 组长 狄志路 学号 12330072 学生 狄志路 实验分工 狄志路 设计方案,实现操作,撰写 实验报告 警示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高 分 子 化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 合反应。自由基加聚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及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由于反应组成少,只是单体或单体加引发剂,所以产物较纯,但散热难控制;溶液聚合过程易控制,散热较快,不过产物中含溶剂(有些污染环境),后处理比较困难;悬浮聚合以水作溶剂,水无污染,散热好,易除去,但要求单体不溶于水,故在应用上受限制;乳液聚合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度聚合度,散热好,易操作。 甲基丙烯酸甲酯在BPO引发下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属连锁反应,一般有三个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有时还会出现链转移)反应。 链引发:R· +MM→RM· 链增长:RM· +M→RMM· +M→RMMMM· +M →…→﹋M· 链终止:﹋M·+ ﹋M·→‘死’聚合物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当反应到一定程度时粘度增大,大分子链自由基活性降低,阻碍了链自由基的相互结合,使链终止速率减慢,而小分子单体却依然可以自由与链结合,链增长速率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自动加速效应,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又继续加剧反应,如此循环,而粘度又屏蔽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严重影响聚合物的性质,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图 1、为聚合反应的变化规律,图中曲线表明:聚合反应开始前有一段诱导期,聚合速率为零,体系无粘度变化。在转化率超过 20%以后,聚合速率显着增加,出现自动加速效应。而转化率达到 80%以后,聚合速率显着减小.最后几乎停止聚合,需要升高温度才能使聚合反应完全。为避免出现自动加速效应,可通过冷却降温与控制粘度的方法,在预聚时控制粘度,并控制温度在 80~90℃时(引发剂的半衰期适当),以适应在较低温度下聚合。 为纯化甲基丙烯酸甲酯,我们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其原理就是

神码生成树,端口聚合实验

生成树、端口聚合实验2010-05-15 10:29:04| 分类:网络设备|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设备:DCS-3950一台,DCRS-5650一台(两台3950也可,不涉及三层功能),PC两台,Console 线1-2根,直通线4根 初始准备:将PC1连至3950,3950连5650,5650连PC2,配置IP地址,Ping通 实验过程: 拿出另一根网线,连接3950与5650,数秒后交换机3个接口灯狂闪,原本ping通的变为不通 注:有些交换机默认启用生成树,可以先show spanning-tree查看,是否开启,如果开启,先行关闭。 在3950上输入 DCS-3950-26C(config)#spanning-tree MSTP is starting now, please wait............. MSTP is enabled successfully. DCS-3950-26C(config)# 可以看到,端口不再狂闪,数秒后网络恢复正常,再等待数秒后,再次狂闪,网络再次瘫痪 DCS-3950-26C#show spanning-tree -- MSTP Bridge Config Info -- Standard : IEEE 802.1s Bridge MAC : 00:03:0f:13:56:3b Bridge Times : Max Age 20, Hello Time 2, Forward Delay 15 Force Version: 3 ########################### Instance 0 ########################### Self Bridge Id : 32768 - 00:03:0f:13:56:3b Root Id : this switch Ext.RootPathCost : 0 Region Root Id : this switch Int.RootPathCost : 0 Root Port ID : 0 Current port list in Instance 0: Ethernet0/0/1 Ethernet0/0/6 Ethernet0/0/17 (Total 3) PortName ID ExtRPC IntRPC State Role DsgBridge DsgPort

高分子实验指导2014-10

高分子材料实验安排(2014-10): 第一周: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8学时) 实验二聚合物的加工(4学时) 第二周:实验三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8学时) 实验四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4学时)第三周:实验五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8学时)

高分子材料实验指导 通过高分子材料实验,可以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加工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通过高分子材料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和规范地进行高分子材料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技术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中采用的特殊实验技术,在实验的过程中训练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实验一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 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 )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棒。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BPO )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 用MMA 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等问题,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预聚-浇铸聚合的方法。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左右)做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后,再将其注入相应的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93~95%,最后在100℃下高温聚合至反应完全,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四口瓶,电动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恒温水浴,试管等。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nCH 2CH 3C COOCH 3CH 2CH 3C COOCH 3 n BPO

高分子化学习题以及答案【武汉工程大】

一、填空题 1.尼龙66的重复单元是。 2.聚丙烯的立体异构包括、和无规立构。 3.过氧化苯甲酰可作为的聚合的引发剂。 4.自由基聚合中双基终止包括终止和偶合终止。 5.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控制聚合度的方法是。 6.苯醌可以作为聚合以及聚合的阻聚剂。 7.竞聚率是指。 8.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 : 0.98,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的甘油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9.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中,交联和支化反应会使分子量而聚合物的热降解会使分子量。 10.1953年德国K.Ziegler以为引发剂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制得了少支链的高结晶度的聚乙烯。 11.己内酰胺以NaOH作引发剂制备尼龙-6 的聚合机理是。 二、选择题 1.一对单体共聚时,r1=1,r2=1,其共聚行为是()? A、理想共聚; B、交替共聚; C、恒比点共聚; D、非理想共 聚。 2.两对单体可以共聚的是()。 A、Q和e值相近; B、Q值相近而e值相差大; C、Q值和e值均相差大; D、Q值相差大而e值相近。 3.能采用阳离子、阴离子与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是()? A、MMA; B、St; C、异丁烯; D、丙烯腈。 4.在高分子合成中,容易制得有实用价值的嵌段共聚物的是()? A、配位阴离子聚合; B、阴离子活性聚合; C、自由基共聚合; D、阳离子聚合。 5.乳液聚合的第二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A、胶束的消失; B、单体液滴的消失; C、聚合速度的增加; D、乳胶粒的形成。 6.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使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速率同时提高,可 采用()聚合方法? A、乳液聚合; B、悬浮聚合; C、溶液聚合; D、本体聚合。 7.在缩聚反应的实施方法中对于单体官能团配比等物质量和单体纯 度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缩聚是()。 A、熔融缩聚; B、溶液缩聚; C、界面缩聚; D、固相缩聚。 8.合成高分子量的聚丙烯可以使用以下()催化剂? A、H2O+SnCl4; B、NaOH; C、TiCl3+AlEt3; D、偶氮二异丁腈。 9.阳离子聚合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来描述()? A、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B、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C 快引发,慢增长,无转移,无终止;D、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10.下面哪种组合可以制备无支链高分子线形缩聚物()

STP和端口聚合实验

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STP)和端口聚合的应用 1、实验目的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物理冗余备份链路,利用生成树协议消除逻辑上的循环冗余,避免形成数据帧的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多端口聚合连接,提高交换机之间传输的速度。 2、实验条件 ?华为交换机Quidway S2403H两台、网线若干、微机若干台、专用配置电 缆一条。 ?实验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PCB:VLAN3 PCD:VLAN3 PCA:VLAN2PCC:VLAN2 3、实验内容及步骤 1)STP ?按上图连接交换机SwitchA、SwitchB,在e0/23和e0/24两个端口进行 trunk连接。 ?观察交换机之间形成的数据帧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两个S之间只连一 根网线时,跨交换机同VLAN的两个计算机能PING通;两根网线连接一 分钟后,两个S的红灯绿灯都亮,这两个计算机不能PING通) ?两个S之间连两根网线时,运行生成树协议阻断冗余链路,消除桥接网 络中的逻辑路径环路,避免数据帧的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两个S的绿 灯亮,红灯偶尔闪,这两个计算机能PING通) 开启生成树功能:[Quidway] stp enable ?当前活动的转发路径发生故障时激活冗余备份链路恢复网络连通性。 分别拔下一根交换机之间的连线,测试交换机两端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仍能保持网络的连通。 ?关闭交换机的生成树功能:[Quidway] stp disable ‘两个S都关闭 一分钟后,就PING不通 (如果确定某个端口连接的部分不存在回路,则可以通过命令关闭该端口的生成树功能:[Quidway-Ethernet0/1] stp disable ) ?通过命令配置网桥优先级(Bridge Priority,默认为32768),将合适 的交换机推举为根桥。 [Quidway] stp priority bridge-priority 比如:[Quidway] stp priority 4096 优先级小的交换机为根桥,如果优先级相同,则MAC地址小的为根桥。 [Quidway] display stp ‘用于显示该交换机的stp 设置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知识概要】 一、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图示法表示,常用的集合符号,如 ,,,,,,N N N Z R Q φ*+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 ∈,否则x A ?。 ●4.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若x A ∈,则x B ∈,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 ②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③相等: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交集:{}A B x x A x B =∈∈I 且 ②并集:{}A B x x A x B =∈∈U 或 ③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其中U 为全集,A U ?。 ●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A A A A B B A φφ===I I I I ,A B A A B =??I 。 ②,,A A A A A A B B A φ===U U U U ,A B A B A =??U 。 ③()U A C A U =U ,()U C A A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④由n 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 真子集个数为2n -2 ⑤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则?U (M ∪N )=( ) A .{5,7} B .{2,4} C .{2,4,8} D .{1,3,5,6,7} ? ≠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实验

高分子工程实验教案(3) 一、实验内容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备)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进一步掌握本体聚合的基本概念和本体聚合的特征; 2、了解在本体聚合中如何避免自动加速效应; 3、掌握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教时: 8教时 四、实验指导 (一)本体聚合的基本知识 本体聚合是将单体本身在有微量引发剂或光、热、辐射能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反应。由于聚合体系中的其他添加物少,因而所得的聚合物纯度高,特别适合于制备透明性和电性能高的产品。 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均相聚合和沉淀聚合。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等聚合属于均相本体聚合;乙烯、氯乙烯等聚合属于非均相本体聚合(沉淀聚合)。 本体聚合除所得的产品纯度高外,本体聚合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进行浇铸聚合,即将预聚合产品浇入模具中进行后聚合,反应完成后即可获得成品。通常聚合物比相应单体的密度大,因而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因此在进行浇铸聚合时应注意控制预聚合的单体转化率,而且在后聚合过程中,若温度控制不好,易导致收缩不均匀,使聚合物的光折射不均匀以及产生局部皱纹,影响产品质量。 (二)主要药品和仪器 1.药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偶氮二异丁腈(说明制备厚制品可用过氧化二苯甲酰)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 硬脂酸(脱模剂) 甲基丙烯酸(用多了会粘模严重,加一点可减少收缩) 2.仪器

三口反应瓶(150 mL),温度计,恒温水浴,10×10×5玻璃模板,乳胶管,恒温烘箱。 (三)实验步骤 聚合配方: MMA:60 mL(根据制品的体积计算) 偶氮二异丁腈:0.036~0.1克(单体量0.06%~0.15%)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2克(单体量6%~7%) 硬脂酸:0.36克(单体量0.5%~0.7%) 甲基丙烯酸: 0.06克(单体量0.1%) 1.预聚合 在150 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60 mLMM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硬脂酸及引发剂的1/3,在85~90℃的水浴中搅拌预聚合反应30~45分钟(控制转化率在8~12%),若粘度上升较慢可补加1/3的引发剂。当粘度达到要求时(类似甘油的黏度即可),冷却至40℃,加甲基丙烯酸。 不同厚度的有机玻璃的配方和聚合时间是不同的。 无色透明平板有机玻璃典型的配方 聚合的工艺条件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协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 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高分子合成实验

第二章高分子合成实验 (2) 实验一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2) 实验二苯乙烯的聚合方法综合实验 (4) 实验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9) 实验四水溶性酚醛树脂制备及性能测定 (10) 实验五酚醛树脂的合成 (15) 实验六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17) 实验七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8) 实验八膨胀计法测定苯乙烯聚合反应速率 (21) 实验九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合 (26) 实验十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28) 实验十一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30) 实验十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盐)的合成和分析 (32) 实验十三熔融缩聚反应制备尼龙-66 (34) 实验十四ε-己内酰胺缩聚制备尼龙6 (37) 实验十五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交换量的测定 (39) 实验十六苯丙乳液的制备 (43)

第二章高分子合成实验 实验一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高分子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理解。 2、了解缩醛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早在1931年,人们已经研制出聚乙烯醇的纤维,但由于PVA的水溶性而无法实际应用。利用“缩醛化”减少水溶性,使PVA 有了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目前,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生产黏合剂、涂料、化学纤维。品种主要有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甲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其中以聚乙烯醇缩甲醛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最为重要。前者是化学纤维“维尼纶”和“107”建筑胶水的主要原料,后者可用于制造“安全玻璃”。 聚乙烯醇缩甲醛随缩醛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有所不同,缩醛度在35%左右,就得到人们所称为“维尼纶”的纤维,纤维的强度是棉花的1.5∽2.0倍,吸湿性5%,接近天然纤维,故又称为“合成棉花”,如果控制强度在较低水平,由于聚乙烯醇缩甲醛分子中含有羟基、乙酰和醛基,因此有较强的黏结性能,可用作胶水,用来黏结金属、木材、玻璃、陶瓷、橡胶等。 聚乙烯醇缩甲醛是由聚乙烯醇在酸性条件下与甲醛缩合而成的。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实验八 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学生用)

实验八 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场景构建】 学校的1号教学楼内计算机的数量比较多,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上联到校中心机房交换机网络的流量较大,为了提高数据带宽,要求通过增加交换机之间的网线连接数量来实现,并且能够提供冗余链路。 [实验目的] 1、 了解什么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2、 熟练掌握端口聚合的的方法与命令。 【知识准备】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 )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他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思科开发了端口聚合协议(PagP )。交换机通过支持以太信道的端口交换PagP 分组。它可以将具有相同速度,双工模式,本地vlan ,vlan 范围和中继状态和类型接口组合在一起。PagP 只在配置的静态VLAN 中或中继模式相同的端口上建立以太信道。如果某个被捆绑的端口发生变化,PagP 将动态地修改以太信道参数。 【实验一】 二层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聚合 1.1 实验设备 1、2950-24交换机2台 2、PC 机2台 3、交叉线、直通线若干。 1.2 组网图 PC1PC2 SW1 SW2 1.3 实验设备IP 地址及要求 PC1连接在交换机SW2的F0/1端口,也属于VLAN 10。两台交换机之间的F0/23和F0/24端口通过交叉线连接,通过端口的聚合,使两条100M 的物理链路能够形成一条200M 的逻辑链路,从而实现提高交换机之间

带宽的目的,同时当一根网线发生故障时,另一根网线仍然可以担负传输功能, 1.4配置步骤 第一步:PC机上的IP地址请自行设置完成。(默认动作) 第二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1上的F0/1,加入VLAN 10 第三步:配置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及传输模式 第四步:配置需要汇聚的端口及汇聚模式 第五步:配置2950-24交换机SW2上的F0/1,加入VLAN 10 第六步:配置汇聚以太网通道组号及传输模式 第七步:配置需要汇聚的端口及汇聚模式 1.5 实验验证(截图保存在PKT文件中) 1、交换机SW1上端口聚合的情况。 2、交换机SW2上端口聚合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