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师版)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师版)
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师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奉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能勿丧耳丧:沮丧B.呼尔而与之与:给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指带来好处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人皆有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醉翁之意不在酒C.不效则治臣之罪D.宋何罪之有11.“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在本文中指的是()

A.羞恶之心B.恭敬之心C.恻隐之心D.是非之心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分)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3分)

9.A(丧失)

10.A(例句:代词 A.代词B.助词C.助词D.宾语前置的标志)11.A

12.(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了。(得兼、舍生取义各1分,假设语气和句子通顺1分。)

(2)所厌恶的事物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回避。(甚于、辟各1分,句子通顺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④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上又尝谓侍臣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又尝.谓侍臣日未尝.稍降辞色B.故人君之患.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我欲.乘风归去D.故.不敢纵欲也彼竭我盈,故.克之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11.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9、C(欲望,想要A曾经B祸患D所以)

10、C(表转折。A表承接B表修饰D表并列)

11、D(据文意可知,老百姓是有廉耻观的,只是因为饥寒切身顾不上廉耻了。)

12、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将徭役减轻(减轻徭役),将赋税减少(减少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够用严厉的刑法呢!(去、轻、则、安各1分,句子通顺、大意正确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史记·李将军列传》)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复更射之因:因此

B.尝.自射之尝:曾经

C.广亦竟.射杀之竟:终于

D.莫能及.广及:比得上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A.为.宫室之美

B.行拂乱其所为.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古之为.军也

11.下列对李广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广威名远播,令匈奴人不敢随意侵犯。

B.李广善射,是他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

C.李广廉洁,赏赐均分给部下,没有家产。

D.李广爱兵如子,水和食物让士兵先饮先吃。

四、(14分)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2分)

(2)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4分)

9.A(于是)

10.C(被。A为了;B行为;D治理)

11.B(此文本没有提到勤学苦练。)

12.(1)李广身材高大,两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赋。(共2分。“猿臂”1分,句子通顺1分。)

(2)李广射箭的方法是,看见敌人逼近,如果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弓弦之声倒地。(共4分。“度”、“发”各1分,“应弦而倒”1分,通顺1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斥逐.之追赶

B.富人病且.死将要

C.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

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每句3分。)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9A10C11A

12、⑴很久以后,那富人的儿子在路上乞讨。

⑵富人的儿子渐渐能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比次日比:等到

B.番人方倚此险方:正是

C.果尽歼焉果:果然

D.必有惊之者惊:惊奇、惊异

2、下列句中的“而”与“夜半而鸟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C.舍生而取义者也 D.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答案:1.D2.A3.C4.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译文:

年羹尧镇守西安时,广泛寻求天下有才之士,用厚禄供养为幕僚。蒋衡应聘而来,年羹尧非常爱惜他的才学……年羹尧征伐青海时,一日升账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木板一块、草一捆。”军中上下不明白原因。等到第二天,最到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阴碍。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大意间不料大队敌军忽然压境。如此这般攻陷敌人的巢穴。又一次淤泥深坑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淤泥深坑匆忙唤来参将,带300快马出营,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尽数抓获。有人问原因,年羹尧说:“只一下就停下来,肯定不是风,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肯定有人惊扰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道人问真苏轼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啖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笥。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而黄冈县令周孝孙暴得重膇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汝南:今属河南。②笥(sì)一种盛饭或衣物的竹器。③啖(dàn)吃。④医莫能喻:医生也不能说清楚。喻:说明白。

1、对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常馆之谢:款待,招待

B.状少异异:奇异

C.立道周俟之俟:等待

D.然问真要为异人也然:这样

2、下列句中的“以”与“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问真是一名道士,自言是潍州人,曾与文忠公交游,后称自己有罪便辞别了文忠,最终,徐的存亡不被人知道。

B.道士徐问真医术高妙,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能用汲引气血的方法治疗足疾,而且效果显著。

C.徐问真受到了欧阳文忠公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治愈了欧阳文忠公的足疾,还将治疗足疾的口诀教给了作者苏轼。

D.这篇文章叙事简约,所记人事,大多三言两语,但思想情趣毕现,刻画了一个医术精湛、行为奇异的道人形象。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

②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

答案:1.D2.C3.C

4.①文忠公常年脚有痛疾,症状很奇怪少见,医生没有能解释清楚的。(3分。译对“少异”“喻”各1分,译对大意1分。)

②文忠公派人送他,果然有一个戴铁帽子身高八尺多的男人,站在路边等候他。(4分。两个“冠”字各给1分,“俟”1分,译对大意1分。)译文:

道士徐问真,自己介绍说是潍州人,嗜酒如命,狂妄放肆,能够生吃葱、鲜鱼,能够把手指当作针、把土当作药来治病,并且非常有效。欧阳文忠公来青州任职,徐问真跟从他一起来游玩,来的久了就请求离去。听到文忠公被提拔重用后,又来到汝南,文忠公经常好酒好菜的招待他。让伯父、父亲和兄弟们好生款待他。文忠公常年脚有痛疾,症状很奇怪少见,医生没有能解释清楚的。徐问真教文忠公从脚到头汲取引导气血,文忠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病不久就好了。突然有一天,徐问真极力请求离去,文忠公挽留他,不行,他说:“我有罪过,我和您一起出游,我不能再留下了。”文忠公派人送他,让(这个“果”有特殊意思,我查不到,你看能否查到)戴铁帽子身高八尺多的大男人,站在路边等候他。徐问真出城后,雇了一个村童让他拿药篓。行走了数里后,村童告诉他请求离去。徐问真从发髻中取出一个像枣子一样大的小瓢,在掌中反覆了多次,获得了两满瓢酒,给村童喝,(童子说)是好酒。自从这之后就没有人知道徐问真的生死了,村童也发疯了,也不知道他的最后所去的地方。苏轼进过汝阴,文忠公详细的对他说了文真给自己治病的事。在这之后苏轼被贬黄州,黄冈县县令周孝孙突然得了重病,苏轼试着把徐问真的口诀告诉他,七日之后就痊愈了。元六年十一月二日,文忠公与二叔,三叔夜间坐谈这件事,这件事有很奇怪的地方,不想全写出来,然而徐问真确实是奇异的人。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疮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③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而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出售②蚩:傻,无知③翦翦:小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报:偿还)()

A、居.善药居:储存

B、清优主.之主:接待

C、年终,度不能报.报:报答

D、冀速已.已:治愈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B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复前行,欲穷其.林

10、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宋清是位很宽厚的药材商人,他待人好,山区水乡的人把好药材卖给他,所以他卖的药材很好,信誉高。

B、一些商人对宋清的做法很不理解,有人说他呆傻胡来,有人说他有道德,宋清则说自己是追求利润养活妻子儿女的人,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C、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小市人”不得钱就骂反衬宋清急人之难,“取利远”的做法,赞颂了宋清的义举和美德。

D、因为很多欠债人后来厚报宋清,宋清很富有。作者认为宋清获取利益有长远眼光,因而主张士大夫们在人际交往上应向宋清学习。

D(“因而主张士大夫们在人际交往上应向宋清学习”不合文意,作者是借宋清身为商人而能“取利远”来讽刺士大夫交游图利,无利则弃友的丑恶行为。)

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聚集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辅助配合药方,往往容易有效,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头痛、皮肤痛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求药,希望病好得快些,宋清总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他们的要求。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往往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市场上的一般人因为宋清的奇特,大家都笑他说:“宋清,真是个大白痴啊!”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个赚赚钱来养活妻小的人罢了,并不是个有道的人;然而说我是个大白痴的人也错了。”

宋清聚集药材四十年,所烧掉的债券,百人中有十人有的人做了大官,有的人接连管理几个州,他们的俸禄丰厚,要送礼物给宋清的人一户接着一户。宋清虽然不能立刻得到他们的回报,并且因为赊死账的有千百人,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富有的人。宋清获取利益的眼光长远,所以能成就广大的利益,哪像那些小商人呢?一旦要不到债,就勃然变色,第二次就相互谩骂而成为仇人。那些人赚钱,不是很小气吗?依我看来,真正的白痴,大有人在啊!宋清实在是凭借这样获得大利,又不胡作非为,坚持这种作风不停止,最后凭借这个成为富人。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依附得势的人、抛弃贫寒的人,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子做了。世俗之言,只是说“用做买卖的方法来交往”。唉!宋清是个商人,现今人与人交往,有人能像宋清那样希望得到长远的回报的吗?柳先生说:“宋清身在集市却不做市侩的行为,然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待在乡里、学校,以士大夫自我标榜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做着市侩的行为,真是悲哀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