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_曾润喜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_曾润喜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_曾润喜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

曾润喜

【摘 要】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等四个角度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和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 网络舆情 综述

Abstract:This paper has revie wed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related with the net work opinion from four angles,which is th e theory of network opinion,network opinion control mechanisms,externalities of netw ork opinion,technologies and systems f or net work opinion.It has also discussed th 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 ork opin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China.

Key words:China netw ork opinion revie w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最好平台,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对网络舆情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在对大量论文进行研读和对研究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舆情研究和发展状况加以分析。

1 论文统计

2009年3月1日,以“网络舆情”和“互联网舆情”为篇名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期刊文献共83篇,剔除重复和不切题的文献,总计统计期刊论文70篇。我国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开始于2005年,研究论文呈逐年递增趋势:2005年4篇,2006年9篇,2007年20篇,2008年28篇,2009年1月即有9篇。这些论文散见于各类期刊上,既有实践性期刊,也有学术性期刊;既有技术类期刊,又有社科类期刊,这反映出尽管网络舆情的研究刚刚兴起,但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2 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2.1 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中山大学周如俊[1]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天津社科院刘毅[2]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南开大学徐晓日[3]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4]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5]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2.1.2 网络舆情的主体特征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天津社科院毕宏音[6]研究指出网民表现出五大主体特征: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主体发生交叉和重构;网民所表达的舆情不能被视为全体民众的情绪、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08B2203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与网上应急处理”(编号:08W L1111);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舆情研判的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编号:H F0601208407)。

态度和意见;网民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网民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强大服务功能来表达舆情;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舆情言论成为引导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力量。

2.1.3 网络舆情的传播形态

天津社科院刘毅认为以网民为信息传播者的网络言论,其主要传播途径大致有四类:电子邮件及新闻组、网络聊天、电子公告板、博客和维基等。

2.1.4 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

中山大学周如俊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山西省晋城市委督查室张勇锋[7]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天津社科院姜胜洪[8]指出网络舆情在与现实产生互动的过程中,会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一个形成、高涨、波动和最终淡化的发展过程。同时,天津社科院王来华指出网络舆情极容易向网络舆论转化。

2.1.5 网络舆情的表现特征

天津社科院刘毅[9]认为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由性与可控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南开大学徐晓日[10]则认为网络舆情的特点如下:(1)网络舆情来源具有广泛性和匿名性;(2)网络舆情倾向于问题揭露与现实批判;(3)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4)网络舆情传播容易出现群体极化倾向;(5)网络舆论能够形成更大的群体压力。

2.2 网络舆情的管控研究

2.2.1 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方式

温州网郭乐天[11]从媒体作用、职业道德和公众素养三个角度提出要发挥政府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要强化媒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要积极开展媒介素质教育,提高大众的传媒素养。天津社科院刘毅[12]指出做好网络舆情分析是有效引导网络言论的前提。除了对网络言论的引导,还应该从技术、法律和道德三个方面来提高网络言论的管理水平。长春工程学院王丽平[13]提出要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强化网络把关人的意识,通过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放大,此外政府还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网络立法。华中科技大学纪红[14]则从舆情信息的角度提出要科学地搜集和分析网络舆情,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浙江警察学院斯进[15]从加强法规制度、技术、队伍建设、基础建设、引导与正面回应、加强网络阵地控制、与传统媒体加强配合、地面处理与网络策应相结合等方面建立了立体化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天津社科院姜胜洪[16]对管控方式进行了综合,指出应该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争取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推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良性互动,相互放大正面舆论;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引导网民自我教育。

2.2.2 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李子德[17]认为对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和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需要。加强不良网络舆情预警的措施主要应从下列方面入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2)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有效引导网上舆论;(3)制定周密的应对不良网络舆情的预案;(4)开发和应用高科技产品,提升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吴绍忠[18]对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进行了设定,其研究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我国相关机构管理规定及网络舆情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将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同时还设计了11个预警指标体系,即(1)舆情:舆情的触发源、舆情的发展、舆情的控制;(2)舆情的传播:舆情的传播媒体、舆情的传播方式、舆情的传播速度、舆情的传播阶段;

(3)舆情的受众:受众的数量、受众的心理状况、受众的倾向性、受众的结构等。

2.2.3 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

南开大学徐晓日[19]指出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的过度控制导致舆情泛滥;应急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舆情监测分析手段落后;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引导缺位。复旦大学陶建杰[20]提出要建立网络舆情的联动应急机制,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应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三个环节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进行监测预警与控制,从而实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2.3 网络舆情的外部性研究

2.3.1 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山大学周如俊[21]认为网络舆情的解地域化、解身份化和“实时”互动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广西师范大学廖扬平[16]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与网络舆情的关系是: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中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即导向、凝聚、内化、覆盖、渗透、预测预防等功能。浙江科技学院汤力峰[23]提出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1)占领主阵地,规划和建设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网络舆情监管的他律系统;(3)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构建网络舆情监管的自律系统;(4)加强队伍建设,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管、研”工作;(5)开发和应用科技产品,从技术上提升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有效性。2.3.2 网络舆情与高校管理

汤力峰在研究中发现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类:(1)突发、偶发事件的激化;(2)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触发;(3)与师生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重庆大学郑恒毅[24]提出应该占领高校舆情阵地,构建高校舆情安全技术、设备保障体系,建设和谐校园。因此,高校网络舆情安全技术、设备保障体系必须具备“防”、“控”、“导”、“查”、“研”五方面的能力,即防范有害信息渗透的能力;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疏导不稳定因素的能力;调查网络案件的能力;辅助思政工作课题研究的能力。

2.3.3 网络舆情与政治发展

天津社科院张丽红[25]认为网络舆情对政治参与产生了较大影响,表现在:网络舆情主体的网络政治参与使直接民主成为可能;网络舆情主体政治参与的低成本,大大加速了网络民主化的进程;网络舆情主体的参政质量决定了网络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网络舆情还扩展了民主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监督,开辟了网上民主监督的新时代。天津社科院刘毅[26]则认为网络舆情将促使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一方面,互联网为公民创造了一个信息化的民主世界;另一方面,政府了解公众在网络上表达的舆情,从而整合有价值的建议供决策者参考,保证了公民政治参与权利,也促进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3.4 网络舆情与伦理文化

天津社科院张丽红集中研究了网络舆情与伦理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这些伦理问题[27]集中表现为网络语言失范、虚假“舆情”泛滥和黑客攻击行为等。在文化方面[28]其研究指出:一方面,网络舆情传播深深地影响了文化的表层结构,特别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传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文化的深层结构———意识形态范畴的文化,对文化安全提出挑战。这些挑战[29]包括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有意识地传播其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国内对西方思维方式无意识的认同,各种有害或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等。为了确保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坚持积极防御的文化传播战略,加强党对文化传播的宏观控制力,努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力。

2.3.5 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彭知辉[30]较早开始在国内研究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关系。认为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有: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为加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应重视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把关;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形成舆论强势;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

2.4 网络舆情的技术与系统构建研究

2.4.1 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

一是内容分析法。天津社科院刘毅[31]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内容分析法是形成于二战时期的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客观、系统和定量的主要特征。其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它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l)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

二是文本数据挖掘法。中山大学黄晓斌[32]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文本挖掘,或称从文本数据库中发现知识,是指从大量文本集合中发现隐含的模式。主要的技术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舆情的关联性进行分析;(3)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分析,对传播主体的意图及态度倾向进行推论;

(4)对网络舆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5)预测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

2.4.2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构建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王娟[33]认为目前网络舆情监控分析主要采用人工方法进行。由于需要实时跟踪监控的网站数量多、形式复杂、内容广,目前人工方法已难以应对。为此,很有必要依靠信息通讯技术,建立

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应从系统各参与方的角色职责、系统业务流程、总体构架、网络结构、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保密建设等方面构建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华东师范大学许鑫[34]研究了互联网信息采集、互联网信息预处理、舆情关键信息抽取、网络舆情内容分析等若干技术问题,并构建了包括舆情计划、舆情采集、舆情加工、舆情发布等主要模块的互联网舆情研判平台。

3 我国网络舆情专业研究机构发展现状

国内目前以“舆情”为研究特色的研究机构逐渐增多。1999年10月,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在原天津市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是国内成立较早并长时间作为国内惟一一家以“舆情研究”为名称的研究机构。2005年该所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研究”。2005年10月,陕西省社会舆情研究中心在西北大学挂牌成立,挂靠该校应用社会科学系。2007年7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舆情信息研究基地成立,挂靠该校文学院。2008年6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成立,挂靠该校新闻学院,主要开展国外舆情研究,并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共建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挂靠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主要开展社会思潮和网络舆情等方面的研究。2008年12月24日,方正集团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宣布合建“人大-方正舆情监测研究基地”,双方将围绕网络舆情的预警分析系统、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研究、网络资讯的内容整合与价值开发、舆情监测的教学与实验等开展研究。2009年1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成立网络舆情安全研究中心,吸引了来自该校的工、管、经、理、文、法、哲等领域的研究者联合研究开发相关技术对校园网在内的网络舆情分析、判断、预测结果,为公共决策等提供依据。此外,不少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也相继成立研究中心,从新媒体、网络舆论等角度开展研究。

在上述机构中对“网络舆情”研究较为积极的如: (1)天津社科院。该所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梯队,国内近四分之一的网络舆情研究论文出自该所,还出版了中国第一本网络舆情研究专著《网络舆情研究概论》;(2)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该中心尽管成立不久,但已承担了与网络舆情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研究课题,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3)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87年,较早即进行网络舆论方面的研究,产生了大批成果,与方正集团的合作将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研究的发展。

4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评析

4.1 网络舆情研究缺乏学科体系支撑

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较为零散,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对于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等还没有形成体系。不少研究学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突出表现在对“舆情”和“舆论”二者概念的混淆使用上。尽管对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可以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若将“舆情”与“舆论”不做区分,则舆情研究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如不少学者都认为网络舆情具有量度性,甚至还强调只有“共同意见”才是舆情,把意思完全弄反了。在这一点上,天津社科院王来华重点对二者进行了区分。

4.2 网络舆情研究有待深入

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出,研究主要集中于规范研究层面,可能是由于实证研究上的困难,导致了实证研究方面较弱。由于缺乏对网络主体的实证研究,对网络主体的各种表现的抽象描述就很难经得住推敲;而缺乏对某一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的全程跟踪研究,就探究不出不同的事件在网络舆情中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机理,从而不能抽象出变量为外部力量介入网络舆情提供依据,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也停留在空谈层面上,难以对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4.3 缺少连续性研究和高质量研究

在已有文献中,除天津社科院王来华、刘毅、张丽红、姜胜洪等学者外,其他学者基本上只发表了1篇有关网络舆情的论文,缺乏连续性的关注;同时,不少学者的学术道德有待加强,不少论文存在一稿多发和抄袭剽窃等现象;此外,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引源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过少,缺乏高质量的研究也成为网络舆情研究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

5 结语

目前研究网络舆情的文章大多数都停留在表面上,很多都是对以往研究过的内容作轻微的变动,不少文章一稿多投,还存在抄袭、剽窃等行为,这一方面与网络舆情研究刚刚兴起,深入研究尚有难度有关,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者发表论文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因而使得网络舆情研究缺乏连续性,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这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不过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天津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成立并为之不断付出努力,不少年轻学者纷纷加入到网络舆情研究的行列之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也开始对网络舆情方面的课题予以资助,

这些都为网络舆情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动力。我们期待网络舆情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注释

[1][21]周如俊,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

域.思想理论教育,2005(11):12-15

[2][12][26][31]刘毅.网络舆情与政府治理范式的转变.前

沿,2006(10):140-143

[3][10][19]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华北电力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9-93

[4][14]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华中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4-107

[5]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天津社会科学,

2008(4):66-69

[6]毕宏音.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

(7):166-169

[7]张勇锋.对《旅游新报》事件的网络舆情解析.今传媒,2008

(9):44-46

[8][16]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理论月刊,2008(4):34-36

[9]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理论界,

2007(1):11-12

[11]郭乐天.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新闻记

者,2005(2):23-26

[13]王丽平,刘大鹏.开展互联网上舆情控制的方针、对策.吉

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09-112

[15]斯进.从互联网舆情形成的特点谈创建立体化网络舆情监控

机制.信息网络安全,2008(8):59-61

[17]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中国石油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7-39

[18]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8-42

[20]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党政论坛,2007(9):

28-30

[22]廖扬平.网络舆情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政工研究动

态,2007(21):23-24

[23]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黑

龙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24]郑恒毅,王健卉,李学静.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硬件保障体系

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0-224

[25]张丽红.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天津社会科学,

2007(3):60-62

[27]张丽红.网络舆情中的伦理问题.理论界,2007(6):6-7

[28]张丽红.试论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前沿,2008(4):

167-170

[29]张丽红.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谈文化安全.社科纵横,

2007(2):129-131

[30]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8(1):46-50

[32]黄晓斌,赵超.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情

报科学,2009(1):94-99

[33]王娟.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构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

教版),2007(4):201-203

[34]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情报科学,

2008(8):1194-1200

曾润喜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接第16页)

注释

[1]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学术研究,2008(5):67-72

[2]林胜义.公共图书馆义工制度调查报告.台北市立图书馆馆讯,1990,8(1):6-9.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97659987.html,.tw Ta ipeiPublicLibrary

download eresource tplpub periodic al a rticles0801080103.pdf,2009-02-16

[3]许美荣.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改进.图书馆杂志,2007(6):32-33,35

[4]台北市立图书馆.http:w ww.tp https://www.360docs.net/doc/97659987.html,.tw TaipeiPubl ic Libra ry index.php?page=chinese-webl ink-index.php&subsite=

chinese&opx=getfile&cid=310,2009-02-17

[5]韩顺宏.志愿服务期待全国立法.人民日报,2008-10-21:14

[6]陈永娴.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5(12):123-126

[7]朱希峰.台湾社会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考察(下).社会工作,2007(8):15-19

[8]林胜义.公共图书馆义工资源的开发与训练.台北市立图书馆馆讯,1998,16(2):1-7.http:w ww.tp https://www.360docs.net/doc/97659987.html,.tw

Ta ipeiPublicLibra ry downloa d eresource tpl p ub periodical a rt icles1602160201.pdf,2009-02-16

汪海波 武汉大学图书馆。

强小旎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对网民和生活中的社会事件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网络舆情通常涉及社会的热点事件,因而经常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因而,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和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数据,通过聚类的方法发掘网络舆情中的热点问题。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热点挖掘能力和及时的能力。 标签:网络舆情;大数据分析;统计方法 一、舆情信息的获取 舆情分析的第一步是要对网页中的信息进行抓取,第二步是对抓取的网页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对网页信息抓取主要采用网络爬虫,爬虫的主要作用是将互联网上的网页下载到本地形成一个互联网内容的镜像备份。它既可以爬取网页链接,又可以爬取网页的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它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将对应的统一资源定位为相关的网页页面进行抓取,通過对其进行文本和图像的解析,提取对应网页的文本和图像信息并进行保存。本文中主要提取的是网页的文本信息。 而中文分词是把中文中的汉字系列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中文词汇。由于中文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界限远不如英文单词那样清晰,因此,中文分词也是一个技术难点。当前中文分词主要是从主要包括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和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是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字典,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待分词的词汇与数据库字典中的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分词的方法。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是通过词汇出现的频率和在文中的含义等信息对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分词。字符串匹配分词方法比较准确,但缺乏灵活性,机器学习的统计分词方法能对词的语意进行识别,但由于算法的不完善,准确率不高,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将这两种结合来实现分词。 中文分词的词性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形容词和副词常表示事物的状态和特征,因而经常能表明作者对事件的喜怒哀乐之情;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它是对事物采取的动作的直接体现。这些词在舆情分析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档特征的提取 一个网页的文本通过分词后会有成百上千个中文词汇,如果直接对其分类会影响分类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在分类前要去除一些无关的词语,留下最能代表文档特征的一些分词作为文档的特征。文档特征提取最主要的方法是把文档的内容和词频进行结合。

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舆情分析也称倾向性分析(Orientation Analysis)、观点分析(Opinion Analysis)或者统计调查,是借助于技术手段对大众就某一个(些)事物或者某一个(些)事务的看法进行了解。 传统的舆情分析,通常采用采样调查方式,也称为民意调查或者市场调查,被广泛地应用于选举预测、产品市场预研、市场评估等领域,更有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来提供这样的调查服务。采样调查的渠道包括电话采访、面对面采访、邮寄问答表格等。但这些做法都存在人力消耗大、采样数量偏少的问题,还有答卷及答题的可选项设计可能存在偏差,被调查者也由于各种原则隐匿个人真实想法等问题。所以,传统舆情分析的研究点在于如何设计问卷、如何确定样本量和样本选择方法等。 随着互联网各类应用中对用户生成内容功能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社交网络、博客、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的兴盛,个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日益畅通,手段日益便捷。更可贵的是,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方向的。报纸的信息流动是从报纸到读者,而在互联网应用中,可以方便地通过“评论”、“回复”等技术手段,使信息流动变成双向的,甚至评论和回复成为信息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地丰富原有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淘宝应用中,人们通常会将评论的内容作为对商品描述的一个补充。 因此,从互联网上主动地收集信息,用数据挖掘方法或者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来分析信息中用户的观点,成为当前舆情分析的一种非常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也就是“网络舆情分析”。 1、网络舆情分析简介 网络舆情分析用数据说话,跟踪网络舆情的起源和演变,最终是为了给出建议性结果,它渐渐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都需要的舆情应对基础。网络舆情分析有2个工作重点:一是还原舆情发展过程,找到舆情产生的根源;二是预测,分析出网络舆情的未来走向,再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应对方案。 网络舆情分析的主体是网络舆情分析师,对此,各界有多层次的解读。 网络舆情分析面临着与传统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问题和研究难点。传统舆情的样本存在内容有效性较高但样本数量少的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中,则存在信息数量巨大但信息有效性差的问题。信息有效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难以确定信息来源,其次信息中的观点大都是附带的,很多并非有意为之。但正因为如此,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无答卷设计问题,信息中反映的观点较为真实;二是数据多,成本低廉,采样广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来源不确定的问题,宏观上能更好地反映真实舆情。网络舆情分析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能长时间重复地进行舆情分析,对舆情趋势及其变化的把握更为及时。 由于网络舆情分析具备传统舆情分析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因此,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上可以有更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成果。但由于网络舆情系统的分析是基于在互联网中收集到的文本等信息,而同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现阶段存在很大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一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zhèng fǔ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营造节日氛围,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改革来得太快太急,配套措施跟不上,突出综合素质,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放松约束要求,最终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就学。再者,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又容易导致偏科,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学生无法进行比较,心中无数,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教育部

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学观念,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学一技之长,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舆情信息范文二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2016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还没开始面试,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作为跨出校园,步向社会的"招牌",都

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摘要 在网络信息社会时代,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世界网络营销高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网络营销市场正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世界的挑战.面对机遇,我们是否能够抓住它,是让它成为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动力或者是阻力,对于挑战,我们是否要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使挑战变成机遇,更好地为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服务.客观地说,我国的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由于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现阶段,我国网络营销市场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制约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关注国内网络营销发展的时候还应该看到国外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影响,要综合国外网络营销发展的经验,与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促进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网络营销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但是也不能盲目地乐观,我们在憧憬网络营销发展前景的时候,还应该看到网络营销发展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只有把困难解决了,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网络营销,尽快地赶上并超越世界网络营销水平。 关键词: 网络营销发展现状趋势 Abstract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he network age, network marke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tod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rketing in the world, when the network market in China is facing histor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world.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if we can seize it, is to make it a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rketing or resistance? For the challenge, we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网络舆情分析要点 当前有大量采用软件实现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也有人工方式的网络舆情监测。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全面把握网络舆情是搞好公共关系前提。 一、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与搜索引擎 1、关注角度 关注角度不同,网络舆情监测与用户的关注度直接相关,一般特别关注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国际、国内、地方、行业舆情;而搜索引擎是中性的,只收集自认为多人关注的、比较重要的信息。 2、信息范围 舆情监测所采集的信息范围是定向的,是用户关注的特定区域、特定领域的网站,针对这些网站可以做到全面采集和准确精确。搜索引擎的收集面向整个互联网,采集量约占整个互联网信息量的40%。 3、更新频率 舆情监测用户可以自己设置采集的更新频率,对于舆情高发的载体网站可以做到分钟级的更新。搜索引擎采集频率以日计。 二、网络舆情的人工分析方法 1、信息线索的获取 进入自己所关注角度的圈子,收听微博、微博搜索与监听。当前的主流的微博平台有新浪、腾讯、搜狐微博、网易微博、凤凰微博等。 2、网络事件的筛选 (1)主流网络媒体 事件在主流网络媒体的曝光量,表现为新闻采写量、转载量。当前的主流网络媒体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 (2)论坛 关注主流论坛的热贴排行、是否置顶、点击量、回贴量。当前的主流论坛有天涯、搜狐、网易、新浪、凤凰网、凯迪社我、强国论坛、百度贴吧、中华网论坛、西祠胡同。 (3)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的收集情况分析,主要包括从主流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排行榜可以发现当前网民的关注焦点。当前主流搜索引擎有百度、google、有道、搜狗、搜搜等。 根据以上三点,从搜索引擎的网页收录量、主流网站的资讯量、论坛的发贴量跟贴量、微博话题量转发量、博客量进行统计排名,就可以发现热点的网络事件。 三、事件跟踪 事件从新闻线索开始,真实度确认,报道深入,网络与传统媒体的扩散、发酵,可见度增大。传统传媒与网络平台的互动;网民持续的参与,从话题到议题、趋同的意见,不断提高影响力,形成网络舆论;话题的扩展,影响深度加深,影响社会、文化、政治。 为了对社会的发展形成正面作用,关键是首先要确保事件真实、完整,其次是议题是建设性的、而不只是情绪上的发泄;还是网民是独立思考的。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一般格式标题页: 1、标题 2、客户(委托人) 3、调研公司 4、日期内容目录 执行性摘要:1、目标的简要陈述 2、调研方法的简要陈述 3、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 4、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 5、其他相关信息(如特殊技术、局限、背景信息) 分析与结果(详细):1、调查基础信息 2、一般性的介绍分析类型 3、表格与图形 4、解释性的正文结论与建议 调查方法: 1、研究类型、研究意图、总体的界定2、样本设计与技术规定a、样本单位的界定b、设计类型(概率性与非概率性,特殊性) 3、调查问卷a、一般性描述b、对使用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 4、特殊性问题或考虑5、局限a、样本规模的局限b、样本选择的局限c、其他局限(抽样误差、时机、分析等) 附录:1、调查问卷 2、技术性附录(如统计工具、统计方法) 3、其他必要的附录(如调查地点的地图等)2一般写法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

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实验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中国网络营销现状及前景分析

滨江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前景院系计算机系 专业网络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刘晓波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一网络营销概述 二网络营销在中国的发展 三国内网络营销的现状 四中国的网络营销环境 五我国网络营销发展的对策 六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

中国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前景 施婷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全新的、无接触的、网络化的市场时代,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信息社会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信息的分配和接受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和交流的环境,同时,也促使企业积极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来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 关键词:网络营销现状发展环境前景 一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 网络营销的发展是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九十年代初,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合作和交流的方式,促使互联网在在商业上得到大量的应用,掀起全球范围内应用互联网热,网络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商业效益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出现与飞速发展,以及可以带来的现实和潜在效益,促使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变革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搭上技术发展的快速便车,推进企业飞速发展。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改变了人们欣喜接受和分配方式,可以说网络的触角已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企业也利用网络新技术来改变经营理念、经营组织、经营方式。网络营销正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时代社会变革的新生事物,已经变成众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小企业变大,大企业变小”,由于网络营销的低成本,无论大小企业都能让自己的产品最大幅度的覆盖市场。又由于当今网络的普及性,再大的企业的点滴变化都难以逃过消费者的眼睛。虽然网络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企业界与学术界都承认网络营销将会是未来网络经济中最有潜力的、最有广泛适用性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中无法抗拒的一种既经济且见效快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战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已经成为了主要的营销模式。 对于营销者,网络消费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公司可以迅速增加产品供应,更改价格个规格以适应市场环境;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沟通,可以减少印刷与邮递成本,可

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1、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中山大学周如俊、王天琪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南开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马小洁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王来华教授对舆情概念的研究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成果,其实际应用情况也是最好的。王来华教授在概念的内涵上对舆情进行了狭义化界定,有效地将舆情与舆论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区分,舆情发展的当下状态也完全印证了这种区分的必要性。笔者完全认同王来华教授的观点,并在舆论与舆情

的关系辨析!一文中对其科学性作了专门的论述。王来华教授没有像给舆情下定义那样专门明确地完整地给出网络舆情的定义,但意图是十分清晰的,即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舆情前面加上网络这个限定词,必然是在网络这个空间里产生的舆情。鉴于此,其他学者的上述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对网络舆情空间的界定不够确切。在舆情定义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舆情空间的概念,那么在网络舆情的定义表述时不作特殊限定而简单套用,就不足以有效区分舆情和网络舆情。其次,客体指向不明确、不统一。王来华教授对舆情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将舆情狭义化理解的同时明确了舆情的客体,从而有效地将国家管理者在运行公权力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作为引发舆情的刺激源,这使得舆情更加清晰化了,与目前我们应对舆情的工作现状也是完全吻合的。当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没有统一到这方面来,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定义泛化,进而又混淆了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关系。第三,对网络舆情的属性定位不清晰、不统一。有学者将其表述为情绪、态度的总和,也有学者认定是共同意见。笔者认为,舆论学将舆论明确为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的定位是科学的,舆论学的百年发展历史也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那么作为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也必然是一种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意见和牢骚等。由此可见,王来华教授关于舆情是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社会政治态度的定性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出现舆情脱离舆论的尴尬状态。 2、网络舆情的概念 笔者综合舆情的研究成果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实际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互联网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

舆情监控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1年4月

1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述 (2) 1.1 系统背景 (2)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2) 1.3 我国网络舆情现状 (3) 1.4 系统设计方针和原则 (3)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4) 2.1价值分析 (4) 2.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三大模块 (5) 2.2.1 舆情分析引擎 (5) 2.2.2 互联网信息采集 (5) 2.2.3 搜索引擎数据管理 (5) 2.3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先进技术 (5) 2.3.1 网络信息采集技术 (5) 2.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舆情智能分析技术 (6) 2.3.3 自然语言智能处理技术 (7) 2.3.4 全文检索技术 (7) 第三章实施方案 (7) 3.1 总体框架 (7) 3.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系统特点 (8) 3.2.1 自定义URL来源及采集频率 (9) 3.2.2 支持多种网页格式 (9) 3.2.3 支持多种字符集编码 (9) 3.2.4 支持整个互联网采集 (9) 3.2.5 支持内容抽取识别 (10) 3.2.6 基于内容相似性去重 (10) 3.2.7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 (10) 3.2.8 舆情主题跟踪 (10) 3.2.9 自动摘要 (10) 3.2.10 舆情趋势分析 (10) 3.2.11 突发事件分析 (10) 3.2.12 舆情报警系统 (10) 3.2.13 舆情统计报告 (11) 3.3 价值实现 (11) 第四章项目投资 (12)

第一章项目总述 1.1 系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通过这种网络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1.2 数安舆情监控系统的必要性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我们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跃升为全球领先的舆论媒体大国。截至2006年初,电视数量、报纸发行量和30岁以下网民人数均已排名全球首位;现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2000多份报纸和9000多种杂志。在舆情媒体规模、媒体种类等发展迅猛的同时,舆情导向的监测预警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提供了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提倡性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低级的误导性言论,这样就更需要有舆情监测预警的出现,防范误导性舆论的社会危害于未然,把握和保障正确舆论的前进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舆情保驾护航。 2

(完整word版)旅游网络营销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国内景区网络营销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景区网络营销现状 网络经济和信息化给现代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旅游是基于一定信息流的客流。”因此,网络和电子商务带给旅游景区的机会是明显的。网络营销是景区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品牌推广、分享信息和销售旅游产品等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各大著名景区都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营销手段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并都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但与此同时,我们当分析当前景区网络营销的现状和问题,以为景区网络营销的战略决策做准备。我国旅游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和进步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旅游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般的专业旅游网站是将景区里的风景以图片或视频讲解的文件形式呈现给浏览者的,这样便使网站的加载速度慢了好多,视频播放也不是很流畅。这会极大的影响宣传的力度和信息传播的有效度,同时也会挫伤访问者的兴趣心。当前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制约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带宽和相应的硬件支持设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专业的景区旅游网站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景区网站作为一个了解景区概况和提供旅游信息的窗口,它的功能在日渐多样化。以四川著名景区九寨沟的旅游网站为例来说,网站首页的导航条上包括了九寨沟旅游资讯、酒店预订、租车、旅游线路等服务。这些可以满足一般有旅游意向的访问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可以方便地得即时信息。该网站还有一个订购支付系统,通过支付宝增强了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也

保障了顾客的利益,增加了可行度。在线旅游咨询服务让网站更加人性化,是景区了意向游客能时时联系起来,景区也可以通过在线客服景区形象营销。该旅游网站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定期的推出优惠专线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样可以留住一些因旅游费用预算较少而又想出游的旅客。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门票,但也不能忽视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带来的出入。电子商务的兴起让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网站将自己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简单的网站加网上货架将能做到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需要有效的营销和推广、让顾客放心的支付系统、方便快捷的物流系统和商家的良好信誉等。虽然距离较大规模的网络在线销售旅游产品的时期较远,但该网站能够通过在线的电子商城不断去塑造在线销售的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形象,不仅宣传了景区的旅游特色,也给将来更大规模的线上销售做好了基础。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旅游网站在广告宣传的投资力度不够,举例来说,在百度搜索里输入“九寨沟”,并不能在前几个条目里出现九寨沟的旅游网站,这使网站错了一部分浏览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网站的公信力建设。因此,加大这网站推广投资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3、旅游网站的服务信息质量不高。目前的旅游网站主要是起信息传授的作用,虽然国内有一些景区的网站有与顾客互动的版块设置,但并没能形成一种像社区网站那样的有效和广泛的信息交流。有些网站长时间不更新内容,导致了访问量的降低,甚至是没有起到营销的作用。大多数景区旅游网站都缺乏独立的论坛版块,这样,便是的信息

网络舆情专报情况的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专报情况的调查报告3月9日收悉贵办关于群众反映镇村存在严重乱砍滥伐现象的络舆情专报,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了由县环林局、县森林公安局、镇人民政府参与的专项调查工作组,根据络舆情所反映的情况深入林区进行调查核实,现就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核实情况 经过与县森林公安局、镇深入林区开展的排查摸底,镇村确实存在盗伐集体商品林、滥伐个人所有的自留山、责任山林的现象确实存在。20XX年至今镇、镇共受理并办结林业行政案件90件、罚款万元、没收违法所得万元、没收木材60立方米,办理刑事案件2件、治安案件1件。其中20XX 年截止目前已查处镇村林业行政案件5件、刑事案件1件、口头警告1人。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由乡镇村组负责管理的集体林,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人员形同虚设且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得罪人的思想,导致集体林、自留山、责任山管理失控。 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已分山到户,原八十年代栽植的商品林已到轮伐期,加之我对木材采伐利用控制较严,但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村民变相出售或滥伐自家自留山上的林木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成都地区木材可以自由买卖,木材价格高加之漩映地区临界都江堰市,交通便利,特别是地震后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林区也修通了水泥路,这在给农户带来快捷交通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偷运木材提供了便利。 四是在该地区,一些微型面包车主受利益驱使,偷拉盗运十分猖獗,部分面包车主甚至结成团伙作案,采取盯梢、跟踪等方式掌握森林公安、巡山护林人员行踪,逃避打击,藐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蓄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打击力度不够。近年来,县环林局与县森林公安局对该地区破坏森林违法犯罪行为,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通讯手段现代化,违法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强,有效打击难度大。二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林业行政执法处罚力度小导致违法犯罪成本低,林业行政执法的威慑作用不强。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是开展全面的清理工作。通过到重点林区现场查验登记造册,落实权属所有人;通过走访群众,了解盗伐滥伐情况。 二是县环林局、森林公安局行政执法队伍加强路巡路检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WX051026 课程名称(中文):网络舆情分析原理与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学分:2总学时:32( 实践学时:12适应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舆情学等 主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 > 1、课程性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舆情的监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最终能够用网络舆情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的 (1)讲授网络舆情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熟悉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背景、规律,能整理出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以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2)运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识和,在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工具的支持下,为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分析和咨询服务。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社会功能、传播场域等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舆情的主要知识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课下阅读、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舆情及其实践分析技术方法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网络舆情的具体分析及其应对措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与难点 1、课程的基本内容

绪论网络舆情研究的兴起 第一章网络舆情信息源 第一节互联网言论 第二节传统媒体网络版 第三节无线/即时通讯 第四节新兴社交型媒体 第二章网络舆情选题 第一节舆情选题类型 第二节舆情选题标准 第三节舆情选题定位 第四节网络舆情选题途径 第三章网络舆情抽样 第一节舆情抽样搜索工具 第二节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第三节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第四章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第一节舆情样本分析工具 第二节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第三节舆情图表分析模型 第四节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第五节网络舆情报告文案 第五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 第一节网络舆情周期 第二节网络舆情宏观研判 第三节政务舆情应对指标 第四节企业舆情应对指标 第五节网络舆情应对点评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网络舆情理论及工作体系,有效应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设计、采集和分析应对,理解并确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系和处理机制。 教学难点:信息分析与预测,舆情的检索分析技术,舆情研判和应对方法。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学号:6100114004 姓名:陈文鑫专业:电子商务 新闻背景:南昌大学14年9月1日开始全校实行自主保洁,寝室保洁阿姨全部被请辞,学生们要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寝室楼道加公厕,然而在短短时间内,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网络的激烈讨论。 据钱江晚报记者赶赴南昌采访发现:南昌大学宿舍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事情该怎样发展?这是52岁的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面庞黝黑、显得有些疲惫的他在自己整洁的办公室里踱步,头也不抬的回绝记者的采访要求说赶着开会。 这位被“上头条”的校长,正与他履新一年的南昌大学共同深陷舆论漩涡——南昌大学“自主保洁”制度,激起校内学生的强烈反弹。 有学生在微博上直言,“我交了学费,不是来掏粪的”.更有学生调侃到,“学校有条韬奋路,我们都是掏粪男孩”,此事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还有学生质疑,学校执意推广,破坏了校园民主,相关费用流向也未及时公开。而众多网友则批评,这些90后太娇生惯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声称“招人不招昌大生”、、、、“自主保洁”为何酿成轩然大波?南昌大学是否存在强行推广?相关费用流向是否公开透明? 学生爆料:目前存在反雇清洁工现象 学校有规定,不分男女,一个学院的学生负责“承包”指定楼栋的卫生,包括厕所》同时,由于同一学院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楼居住,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可能被分配去打扫非自己居住的宿舍楼卫生。 学生反应,因为高楼层水压太低,秽物冲不下去,感觉恶心,连午饭都吃不下。 多名学生证实,在目前的“自主保洁”中,存在某些班级摊派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做清洁,以及反雇清洁工和学生工的现象。 校方回应:之前和学生沟通存在误会 舆论的发酵,已然席卷巨大风暴》面对来访的钱江晚报记者,南昌大学单位宣传部部长刘继荣表示,校方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天,学校针对自主保洁开了不少专题会议。 “自主保洁”的提出,源起校长周创兵到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的一次调研。刘继荣介绍,抚州医学院的保洁改革很成功,“全宿舍楼除了两个保安,其他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让周创兵很受触动。所以才实行这一制度改革。 刘继荣解释说,之前和学生们国沟通存在误会,其实学校从未强制实行轮流打扫,或者强行摊派清洁任务。他出示一份署名为“学生组织联合会”的倡议书,倡议书里表明,学校决定自9月1日开始在全校推行学生公寓自主保洁服务工作,倡议积极参与班级(楼层)值日,认真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积极争当志愿者,努力完成特殊保洁任务,积极参加大扫除。 一位校方知情人士分析,自主保洁走样,学校上下各级都有责任——从学院一级来说,“自主保洁”只是徒增他们的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制度去向:不会取消,将推广行政人员“自主保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472名学生联盟上书反对,校方却称这些学生只占到了全校的百分之一。外界质疑,学校省下了保洁人员费用支出,是不是太抠门,省下来的钱哪去了。南昌大学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主任李永坚说:“不是学校抠门,实际上,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