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19年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19年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第5讲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见学生用书P083

微知识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变化,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3.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在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4.实验步骤

(1)按如图甲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测量小车的速度

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用字母表示):A1、A2间的距离为x,小车速度的表达式

是(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v=x

T

(T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乙②实验数据记录

③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在坐标纸上(图丙)画出W-v或W-v2图象(“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④实验结论

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W∝v2。

5.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测量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6.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

(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

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必须测出每条橡皮筋做了多少功,否则无法进行实验。(×)

3.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中,若作出的W-v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成正比。(√)二、对点微练

1.(实验原理和操作)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项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整数倍,否则,功的数值难以测定,B项错;小车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度,才能减小误差,C项错;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项正确。

答案 D

2.(图象法处理数据)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若画出W-v的图象,应为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通过实验可知,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2成正比,故与v应是二次函数关系,故B项正确,A、C、D项均错。答案 B

见学生用书P084

微考点 1 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

核|心|微|讲

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要测出合外力做的功和动能变化,只是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测量功和动能的方法有些区别而已。

典|例|微|探

【例1】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

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解题导思】

(1)实验中为何要平衡摩擦力?

答:利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摩擦力,才能使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等于合外力的功。

(2)实验中是否有必要测量每根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多少?

答:没有必要,只要保证每根橡皮筋相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通过增加橡皮筋的个数,可使拉力做功增加到原来的整数倍,这样就可满足实验要求。

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

(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x

t

,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 cm,2.83 cm,3.46

cm,4.00 cm,交流电频率为50 Hz,故T=0.02 s。

答案 见解析

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有平均值法、列表法和图象法,本题主要用了后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列表法的优点是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图象法的优点是通过作图可以找到或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

题|组|微|练

1.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

(1)(多选)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 .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 .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 .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 m/s 。

(3) (多选)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 草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 与v 的关系做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W ∝v

B .W ∝1v

C .W ∝v 2

D .W ∝v 3

解析 (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橡皮筋做功

完毕,则速度达到最大,此后做匀速运动。

(2)在加速过程中,橡皮筋在做正功,故需要测量最大速度,即匀速运动的速度,因而需要选用间隔均匀的点,即后面距离为4.00 cm的点,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故最大速度为2.00 m/s。

(3)根据图象结合数学知识可知,该图象形式和y=x n(n=2,3,4)的形式相同,故A、B项错误,C、D项正确。答案(1)CD (2)2.00 (3)AB

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数据记录表

(3)

解析(1)由题设实验装置可知,钩码重力提供动力,绳子拉力充当小车的合外力,利用拉力传感器测量拉力F 的大小,用米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L,则合外力做功大小可由W=FL计算得出。利用天平测量研究对象即小车及小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小车经过A、B时的瞬时速度,即可计算小车从A到B的动能变化量ΔE。

改变小车的质量(即增加或减少小车上的砝码),或者改变拉力大小(即增加或减少钩码的数量),多次测量几组数据,最后比较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ΔE的数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是否近似相等。

(2)由ΔE=1

2

M|v22-v21|,可得

ΔE3=0.600 J,

由L=50.0 cm,F3=1.220 N,可得

W3=F3L=0.610 J。

(3)在方格纸上作出ΔE-W图线如图所示。

答案(1)①小车②然后释放小车

③减少钩码数量(2)0.600 J

0.610 J (3)图象见解析图

微考点 2 实验的迁移、拓展和创新

核|心|微|讲

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试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1.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如图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一定距离x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W 和Δv 2

(即v 2

A -v 2

B ),也可验证得到W ∝Δv 2

的结论。

2.实验方案的改进

(1)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

(2)研究小车以不同的初速度沿粗糙水平面滑动的距离。得出小车的初动能大小与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情况,也可探究动能定理。这时必须保证小车与水平面上各处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典|例|微|探

【例2】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 =________ cm 。

(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 ,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Δt 1和Δt 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或“否”)。 【解题导思】

(1)实验中如何测出合外力的功?

答:合外力通过拉力传感器得到,位移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两者乘积得到合外力的功。 (2)实验中如何得到动能? 答:用天平测滑块的质量,由v =

d Δt 得到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再由E k =12

mv 2

得到动能。 解析 (1)光电门1、2所在位置的读数分别为20.30 cm 和70.30 cm ,则两光电门中心间距离s =50.00 cm 。 (2)验证动能定理即验证Fs =12mv 22-12

mv 2

1,所以还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包括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质

量m 。

(3)实验中力的大小由拉力传感器获得,并不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答案 (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3)否

题|组|微|练

3.为了探究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如图甲所示,把木板一端垫起,滑块通过细绳与一重锤相连,然后跨过定滑轮,重锤下连一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调整木板倾角,直到轻推滑块,滑块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第二步:如图乙所示,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重锤,将打点计时器安装在木板靠近滑轮处,将滑块与纸带相连,使其穿过打点计时器。

第三步:接通电源释放滑块,使之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打下计数点O 时,滑块的速度为零,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

(1)根据纸带求打点计时器打E 点时滑块速度v E =________。

(2)已知重锤质量为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W OE =________。

(3)利用图丙数据求出各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W 及A 、B 、C 、D 、E 各点的速度v 。以v 2

为纵轴,以W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作出v 2

-W 图象,发现它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斜率为k ,则滑块质量M =________。 解析 (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 v E =

x 6-x 4

2T

。 (2)本实验中将重锤的重力当作合外力,合外力在OE 段对滑块做的功为mgx 5。 (3)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Mv 2

得v 2

=2M W ,所以2M =k ,M =2k 。

答案 (1)

x 6-x 42T (2)mgx 5 (3)2

k

4.如图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 与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 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 的相邻计数点A 、B 、C 、D 、E 、F 、G 。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 ,小车的质量为0.2 kg 。

请计算小车所受合外力做的功W 和小车动能的变化ΔE k ,补填表中空格(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k (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

kg ,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 kg 。(g 取9.8 m/s 2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

解析 (1)平衡摩擦力后,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等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将小车释放后,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已知拉力为0.2 N ,所以拉力所做的功 W =Fs =0.2×0.557 5 J=0.111 5 J , F 点的速度 v F =

s EG t EG = 66.77-45.75 ×0.01 m

2×0.1 s

=1.051 m/s , 所以动能ΔE k =12mv 2

=0.110 5 J 。

(3)对于小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 =F m =0.20.2

m/s 2=1 m/s 2

对于托盘以及砝码,m′g-F =m′a, 即m′=F

g -a =0.023 kg ,

所以托盘中砝码的质量为

(23.0-7.7)×10-3

kg≈0.015 kg。

答案 (1)匀速直线(或匀速) (2)0.111 5 0.110 5 (3)0.015

见学生用书P086

1.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 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解析(1)实验中应先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测量弹簧的压缩量,然后把纸带向左拉直,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松手释放物块,使其向右滑动,因此步骤为④①③②。(2)由于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

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2.58×10-2 m

0.02 s

=1.29 m/s。由于弹簧压缩量越大,弹

性势能越大,因此推开物块后,弹簧弹性势能转化成物块的动能越多,物块离开弹簧后获得的速度越大,打的点间距越大,因此M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答案(1)④①③②(2)1.29 M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已知质量为m的滑块、可调节高度的斜面、直尺等仪器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他首先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的上端,并将滑块与纸带相连,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接通低压交流电源(已知其频率为f)后释放滑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甲乙

回答下列问题:(用已知字母表示)

(1)写出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探究中为了求合外力,应先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该同学通过多次调节斜面的高度,得到一条打点间距均匀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此时相对应的斜面长为L、斜面高为h。由此可求出滑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______________。

(3)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升高斜面高度到H(H>h),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用直尺测出x1、x2、x3,对A、B两点研究:此时滑块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为v A=__________,v B=________。(4)该同学对AB段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合外力对滑块做的功W,滑块动能的变化量ΔE k,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W=ΔE k。

解析(1)由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可知,影响滑块动能变化的是合外力的功,即重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

(2)由题图可知滑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mgsinθ=μmgcosθ(θ为斜面的倾角),可得

μ=tanθ=

h

L2-h2

(3)由运动学公式得A点的瞬时速度是v A=x2

2T =

x2

2

f,B点的瞬时速度是v B=

x3-x1

2T

x3-x1

2

f。

答案(1)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2)

h

L2-h2

(3)x2

2

f

x3-x1

2

f

3.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经过光电门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挡光片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

第二步:把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把小车放到轨道上,用细线一端与小车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第三步:保持轨道水平,在砝码盘里放适量砝码,让小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释放后,记录光电门的挡

光时间t ,测出光电门距离挡光片前端的距离x ;

第四步:小车仍由同一点静止释放,仅移动光电门,改变x ,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

第五步:关闭电源,通过分析小车位移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来研究合外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中,该小组同学通过研究小车位移x 与挡光时间t 的关系从而得到合外力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为了使图象呈现线性关系,该组同学应作________图象。(填选项字母) A .x -t B .x -1t

C .x -t 2

D .x -1

t

2

解析 (1)由螺旋测微器读出整毫米数为5.5 mm ,由可动刻度读出毫米的小部分为19.5×0.01=0.195 mm ,则挡光片的宽度为d =5.5 mm +0.195 mm =5.695 mm 。(2)设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根据动能定理得max =12mv 2

其中v =? ????d t 2

,解得x =d 2

2a ·1t 2,由于只改变x ,则加速度a 不变,为了使图象呈现线性关系,该组同学应作x -

1

t

2图象,故D 项正确。 答案 (1)5.695(5.693~5.697) (2)D

4.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O 点时,重物B 刚好接触地面。将A 拉到P 点,待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Q 点。分别测量OP 、OQ 的长度h 和s 。改变h ,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s -h 关系的图象。

(3)实验测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0.40 kg 、M =0.50 kg 。根据s -h 图象可计算出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1)为使A 不撞到滑轮,应设法减小B 落地瞬间A 的速度,因而可以减小B 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 的质量;降低B 的起始高度。

(2)如图

(3)木块由P 至O 过程,对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μmg =(M +m)a 1, 又v 2

=2a 1h ,

木块由O 至Q 过程,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 =ma 2, 又v 2=2a 2s , 解得s h =M μ-m M +m 。

由图象得s

h =1,

解得μ=0.4。

(4)考虑到滑轮的摩擦力作用,实验中要克服滑轮的摩擦力做功,造成实验结果偏大。 答案 (1)减小B 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A 的质量;降低B 的起始高度)

(2)见解析图 (3)0.4 (4)偏大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整理)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一、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二、实验分析 1.数据采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 T (其中T为打 点周期). 如图所示中测出AB两点间距离. (2)数据记录: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上表中并算出v2值. (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 三、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F.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G.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回答下面问题: (1)长木板稍微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倾斜角度的要求是:小车无橡皮筋拉时恰能在木板上________;实验时,小车每次要被拉到________(选填“不同”或“同一”)位置松手;改变橡皮筋弹力做功的办法是靠增加系在小车上的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在频率为50 Hz的电源下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条纸带,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填“A-F”或“F-I”)部分进行测量,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3)用图像法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分别试探画出W与v、W与v2、W与v3等间关系的图像,找出图像是________的那一组,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关系.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2)平衡摩擦后,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3)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n n n 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方案1: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弹簧测力计,砝码盘和砝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 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下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小车从O点到2、3、4、5点的距离,及在2、3、4、5点的瞬时速度。 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点的过程中,合外力F(等于绳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可由下式计算: k 12(F直接由弹簧秤读出),其中n=2,3,4,5…… W,FxE,mv,0,nnknn2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 (在实验小车上先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挂钩连接细轻绳,轻绳跨过定滑轮,2 挂一个小盘,盘内放砝码。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即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几次。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0,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点,记作1,2,3,4,5,6,测量各点到0的距离x,x,x,x,x,x。 1234565(计算出打下2,3,4,5时小车的速度v,v,v,v。 2345 6(计算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的过程中合外力F(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 F)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并填入下表。 k 1 7(在坐标纸上画出ΔE——W图像。 k 数据记录及处理: 0,2 0,3 0,4 0,5 瞬时速度v/(m/s) ΔE/J k 距离x/m W/J 以ΔE为横轴,W为纵轴,做出ΔE——W图像。 kk 注意事项: 1(长木板应尽量光滑,如果摩擦力较大应先平衡摩擦力。可以在长木板下端垫木块。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练习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 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微专题44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备考精炼

44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方法点拨] 通过分析实验题设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哪一段,以及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是“谁”,合外力的功如何测量. 1.(2018·铜山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装置.第一次由一根橡皮筋提供牵引力使小木块在某处由静止弹出,然后分别改用2根、3根……相同的橡皮筋,使小木块从同样的位置弹出. 图1 (1)小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应将长木板______(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作为补偿. (2)只用1根橡皮筋作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 Hz的交流电源,则小木块被弹出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测量的几组数据,请选取合适的物理量和单位,在图3中作出图象以便找到做功与小木块动能的关系. 图3 (4)如果本实验中没有进行第(1)步的操作,则上述所画的图线( )

A.仍为原图线B.向上平移 C.向下平移 D.倾斜程度会发生变化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速度传感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速度传感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下滑至速度传感器时,读出滑块经此处时的速度v,如图4所示.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图4 要最简单直观地说明此过程动能定理是否成立,该同学建立了以h为纵轴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是________,本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__(填“是”或“否”).3.(2017·南通市第三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改变动滑轮下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从同一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滑块经过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大小v,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P与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都很小. 图5 (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2-F图象,下列图象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 、2W 、3W ……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 -v 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三.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打纸带及记录 (1)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2)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数据记入表格. (3)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3.数据分析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 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用字母表示):A 1、A 2间的 距离x ,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v =T x (T 为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 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W ∝v 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图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 -W 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出W -v 、W -v 2,W -v 3、W -v 关系图. 5.实验结论 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 =12mv 2.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用W-v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v图象更加直观、明了. 1.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须测出橡皮筋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

动能定理实验演示教学

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及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突破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题引知·要点谨记] 1.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应第1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为使橡皮筋的拉力所做的功为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必须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利用小车拖着纸带,小车匀速运动则摩擦力才算被平衡,此操作一是可通过纸带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二是可同时平衡纸带运动所受的阻力。 1.(2017·湖南四校联考)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 (1)实验时,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最终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分布的,为了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乙纸带的__________(填“A~F”或“F~I”)部分。 (3)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某位置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n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上,每次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n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 v 3 、…、v n,作出W-v图像。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一、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二、实验分析 1.数据采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 T(其中T为打点周期). 如图所示中测出AB两点间距离. (2)数据记录: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上表中并算出v2值. (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 三、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四、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 两点各自的速度v A 、v B ,在这 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 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 合=F 绳S AB (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 。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 、B 。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 度公式求A 、B 两点的速度v A 、v B ;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 合与ΔE kAB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 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例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究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 (1)平衡:须平衡摩擦力 (2)做功:橡皮筋做的功是变力功,不能 具体求解,须用倍增法改变功的大小 (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 释放小车;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 止弹出 二、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 (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x 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图象 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 (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 【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高中物理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3.实验器材 5~6条相同规格的橡皮筋、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毫米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长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 1.数据处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 = x 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 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 2.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3.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5)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5-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答案] C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选C. 2.(2011·吉林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答案] D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不正确;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不正确;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

度,平衡掉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不正确;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3.(2011·汕头模拟)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 [答案]BD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 的动能即mgh=1 2m v 2,其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测量重物质量,A 不正确.当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正确,C错误.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正确.4.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A.始终是均匀的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 [答案] D [解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选D.

探究动能定理教案 - 副本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W=mgh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合力功一定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加以证明。求物体的速度有哪些方法,请你查资料说明。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反思: (1)利用图像揭示物理规律是课标的更高要求。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功与速度的平方有关。实际与速度的变化无关。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图像法研究,但并没有直接给出w—v2图像,而是通过w—v图像、w—v2图像、w—v3图像都作出,然后比较,从线性变化的角度,更加揭示了合力功与速度的关系。 线性变化是新课标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一大亮点。 (2)设计实验方案始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同时在教学中我又设计了求功的三条重点思路,求速度的三种方法。为了分解难点,光电门测定速度、传感器在本节没有介绍。突出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方法,从体验、活动、探究的角度去研究,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3)降低难度,体验规律是课标的闪光点。 而功与速度平方差成正比,则准备放在习题课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没有放在本节课中 作为重点探究。而且功与速度平方差成正比,需要运用恒力做功,通过“牛顿定律”的装 置去探究,计算量比较大,虽然是重点,但在探究教学中难度较大,所以没有敢于放在实 验中让学生去探究。 (4)本教学设计采用“问题—讨论—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提出课题→实验设计→分组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方式逐渐逼近问题的核心,最终求得了问题解决的方法,符合新课改倡导的“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理念,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也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得以有效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得以张扬,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3)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本节的学习重点。 这节课深感难以驾驭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既能发挥好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围绕本节的重点把探究过程深入下去,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产生能力层次的递进。这样的教学,才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理念相和谐,也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相吻合。但要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关键还在于要确保实验的成功。这就需要我积极开动脑筋,在刻意进行实验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目标,抓住探究过程中所要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过程中,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解决问题上来,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抛出一些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经历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高考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物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题型一、考查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 (1)平衡: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4)测速: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二、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 (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s 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制图象 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 (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 【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练习卷---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 v草图。 (4)分析W v图象。如果W 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答案】D 【解析】放开小车之后,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等到橡皮筋与小车分离之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本实验中测的速度是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而不是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因此研究纸带上打下的点一定是那些均匀分布的点。 2.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C(2)1.39(1.38~1.40均正确)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O点为第一个点,并在纸带清晰段依次标记了A、B、C三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各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重物质量m=1.00 kg。 (1)电火花计时器应选择以下哪种电源______。 A.4~6 V、50 Hz交流电源 B.220 V、50 Hz交流电源 (2)从O点到B点,重物的重力做功W重=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J。(g取10 m/s2,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B(2)7.787.59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D

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 cm,OB=7.12 cm,OC=8.78 cm,OD=10.40 cm,OE=11.91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交流电,A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对. (2)由所给数据知BC=8.78 cm-7.12 cm= 1.66 cm,最大速度v m=1.66×10-2 0.02 m/s=0.83 m/s. 答案:(1)CD (2)0.83 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