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选择题训练3 中国现代史 含答案

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训练3 中国现代史

1.在1974年4月,副总理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时介绍说,三个世界的划分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中央经过好几年的考虑才提出的。这说明“三个世界”理论()

A.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B.顺应了多极化趋势要求

C.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僵局

D.与不结盟运动宗旨一致

2.“改革”一词源自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的命令,要求在作战时改华夏传统长裙长袖服装为胡人紧凑的短衣长裤。“革命”这个词,即变革天命,改朝换代。邓小平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的讲话表明新时期的改革()A.体现了对传统改革的继承 B.赋予了“改革”以全新的蕴意

C.核心是革自身旧制度的命

D.使中国尽快融入全球化之中

3.下图所示为1988—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我国()

A.对外贸易呈持续稳定增长

B.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

C.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

D.贸易自由度不断下降

4.下图反映了1978—2010年我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额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我国()

A.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思想解放的积极推动

D.外交政策的转变

5.《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大跃进”期间水稻亩产超过万斤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任务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7.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分别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这就是“八大学院”的由来。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B.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

C.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

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8.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9.据《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1983年》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93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3%,第二产业增长10.4%,第三产业增长15.2%。这反映了()

A.国有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B.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C.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优势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成效

10.下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统计图,其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在科技创新上能力相对薄弱

11.1952年,我国城镇职工人数约为1580万,到1957年底,这一数字提高到2451万,比1952年增长55.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B.城镇的出生率提高

C.国家经济战略调整

D.工人福利逐渐完善

12.1951年10月,我国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其突出特点是充分保障工农群众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新中国初期的学制改革()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适应了国家建设的需要

C.实现教育与劳动的结合

D.体现了科教兴国的思想

13.1970年2月,尼克松在向国会报告中使用了中国“伟大而生机勃勃的人民、有天赋和有教养的人民”等词语。10月初,尼克松在会见《时代》周刊杂志记者时称:“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据此判断( )

A.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吸引力

B.中美两国关系发生质变

C.与美建交有助于提升中国形象

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14.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

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15.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此思想()

A.根据每类国家的阶级属性划分

B.为七十年代外交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C.极大地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D.实际指出美国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16.1982年,商业部与轻工业部联合发出通知,日用工业品购销体制在统购统销(统配)、计划收购、订购、选购四种购销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代批代销形式。此后,又发展了工商联营联销形式,从而形成了6种购销形式并存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快车道

C.社会经济活力正在被激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7.下表反映了1978—1988年政府财政收入与用于企业的财政补贴变化情况。同时,这一时期中国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1984—1988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速度大于5.7%由此可推知,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

单位:亿元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现代企业制度亟待建立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拉大

18.高等教育部于1953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高等工业学校重点修订教学计划座谈会,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制定或修订了机械制造工艺等7个专业的统一教学计划,并作为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典型示范。高等教育部此举意在()

A.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奠基

B.迎合“一五”计划建设需要

C.学习苏联的工业科技知识

D.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发布《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允许生产队根据农活特点建立不同的生产责任制,可以组织作业组,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文件发布后,这些规定得到农民的拥护,并很快取得成效。这一文件的发布表明()A.农村改革源于各级政府领导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

C.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D.人民公社旧体制受到普遍质疑

20.下图是1956年创作的漫画《奶奶送我,我送奶奶》。该作品()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B.反映了人们对提高文化水平的渴望

C.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D.说明扫盲教育得到了普遍落实

21.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反映了当代我国()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3.下面漫画是《总路线引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栾逵)》。该作品()

A.折射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描绘了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就

C.反映了人民对经济建设的热情

D.体现了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

24.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三个世界的划分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中央经过好几年的考虑才提出的”可知,“三个世界”理论是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经过长期酝酿而提出的,是中共集体智慧的产物,故A项正确。“三个世界”理论与多极化趋势无关,B项错误;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中国外交僵局已被打破,C项错误;“三个世界理论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部分内容相似,并非完全一致,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所讲的“改革”主要是指改变不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旧体制旧环节,由此可见,邓小平给“改革”赋予了新的含义,故答案为B项;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对传统改革的继承,还有很大的发展,故排除;邓小平倡导的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故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88—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快速增长,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1994年后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中有降,表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外依赖性减弱。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逐步增强,故B项正确。图示体现的是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A项。1994年后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中有降,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减弱,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的贸易自由度进一步提高,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到21世纪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因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故A项正确。工业结构的调整、思想解放的积极推动、外交政策的转变,对我国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变化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三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六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工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一杰出的科学实验,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已经开始,A项正确;B项不是真实取得的成就,可以排除;C 项与生命起源无关,可以排除;D项不是中国单独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文化事业。材料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多种史观层出不穷,同时小众研究也获得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和“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这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左”倾思想对史学界的束缚,故A项错误;“百花齐放”指的是文化艺术领域,而史学研究属于学术领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史学观的多元化和史学研究的多样化,不是史学研究的碎片化,故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1952年”“中央有关部门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八所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时期,中央建立“八大学院”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借鉴苏联教育经验,故C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已经恢复,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根据材料“1952年”“1955年”“195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直至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使部分农民具备了使用更为先进的机器进行农业生产、灌溉的实力,故C项正确。材料中河北定县从没有大型农业机器到用拖拉机耕地,再到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但材料强调的是“使用”的原因,故A项错误。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经济建设以工业为中心,故B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 项错误。

解析:国企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后,A项说国有企业活力增强,一是与时间不符,二是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没有提供其他年份经济的发展情况,没有数据对比,不能得出B 项结论,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1992年才提出,故“体现优势”说法错误,C项可排除。材料反映出198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增长,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多,反映出该论文的价值所在,缺乏创新的科技论文,自然不会被人引用,据此可知D项说法正确。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1957年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五”计划期间出现了大量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使得城镇职工人数迅速增长,故C项正确。A项是城镇职工人数增加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当时城镇职工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出生率提高和福利完善是次要原因,排除B、D两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0月,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经济建设逐渐展开,学制的改革是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只是有关学制改革的决定,还未实现教育与劳动的结合,排除C项。科教兴国思想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材料表明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的报告中对中国进行了高度赞扬,并在接受访谈时提出希望去中国,这说明当时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但不能说明中美关系发生质变,故D项正确,B项错误。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以后,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的确立发生了根本变化,故A项正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营经济的作用与地位均非其主要不同点,故B、C项错误;政权主要依靠的力量都是工农阶级,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从战略

意义上提出了“三个世界”这一概念。“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回答了在国际斗争中,团结

谁、联合谁、反对谁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团结一致、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反对美苏争霸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故B项正确。“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不是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的阶级属性来划分的,而是

根据每个或每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而

确定的,故A项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C项错误;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进入了“缓和期”,苏攻美守的形势

显露出来,“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把苏联和美国放到同样的地位上,实际上指出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工业品购销体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商品流通,这有利于激发社会经济活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对外开放,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17.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关联,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数据没有体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情况,

不能得出贫富差距拉大的结论,排除D项。根据材料“职工平均支出增长速度高于劳动生产

率增长速度”可知,企业经营效益低;根据表格可知,1978—1988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

1倍多,而财政补贴的支出增长了4倍多。因此必须对企业进行革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故B项正确。

18.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高等教育部修订高校机械制造工艺等工科教学计划。结合材料时

间可知当时新中国正值“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故高等教育部此举意在为新中国培

养工业建设的人才,故B项正确。高等教育部此举意在培养工业行业的高等人才,与发

展“人民教育事业”不符,A项错误;材料虽能体现苏联对中国高等教育给予的指导,但无

法体现此举是要学习苏联工业科技知识,C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此时尚未提出,D

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先行先试,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途径和方式,受到农民的欢迎,这表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故C项正确。农村改革的根源是旧体制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严重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各级政府领导,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向全国发生在1978年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7年,“左”的错误观念尚未清除,“普遍质疑”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0.答案:B

解析:根据漫画中“奶奶送我上学校”与“我送奶奶上夜校”的两种场景可知,这两幅漫画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渴望提高文化水平的愿望,故选B项。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国传统文人画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与漫画的风格特点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扫盲教育的对象是不识字和识字少的青壮年,而不是儿童,排除D项。

2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54年宪法。题干中反映了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经过全民讨论、收集整理意见等多种手段来集中民意,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故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多党合作的信息,故排除D项。

2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材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反映当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A项正确;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都是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C、D三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材料漫画中人们欢呼雀跃,彩旗飞舞,悬挂在气球下面的彩带上写着“鼓足干劲,力攀上游”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字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导下,人民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故C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与材料漫画时间背景不符,故B项错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片面地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脱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

故D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云的“鸟笼经济”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减少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际是要在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故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否定计划的作用,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科学地解释了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