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应用—数据驱动下的机器学习

Traditional Requirements Based Engineering

Homologation, type approval

Technical Safety

Concept

HIL

Test drives on proving ground

SW or system

SIL

Rapid Prototyping

MIL/SIL

Target implementation

Test drives in real traffic

System concept

Requirements

Simulation and test dat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Machine Learning

Data Driven Development

Record real

world data

Scenario based

testing

Update AD

software

Data base with

real world data

Train/validate

DNNs

AD software

Data Quality, Quantity and Diversity What does it mean?

Obvious Approach –Data Quantity There more Data, the Better

Source: Revisiting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Data in Deep Learning Er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812194590.html,/pdf/1707.02968.pdf)

o b j e c t d e t e c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n C O C O

o b j e c t d e t e c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n P A S C A L V O C 2007

Data Diversity

If it’s not in the Data, AI can’t learn it!

?Not a theoretical problem.?Volvo likely didn’t have

enough kangaroos in their data.

Last but not least –Data Quality

AI will incorporate all Errors present in the Training Data

?Imprecise (e.g. Tightness of bounding boxes)

?Missed or phantom objects (false negatives / positives)

?Systematic labeling errors

?Inconsistent labels (e.g. Pedestrian with or without object in hand?)

?Unclear class boundaries (e.g. big passenger vehicle vs. Van vs. small truck?)?Badly defined requirements

Data Quality

Example for impact of low quality ground truth labeling on performance

?Precision

?Missed Objects ?Phantom Objects

Source: Caltech Dataset & Zhang et al. (2016)

Caltech original

Caltech improved

How to improve?

All 3 Data Dimensions must be ingrained in the Data Pipeline

Data base

with logic

scenarios Data Driven Development

Synergy for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Record real

world data

Scenario based

testing

Update AD

software

Data base with

real world data

Train/validate

DNNs

AD software

Generate

logic scenarios

A logic scenario is a description of a real driving situation

Interesting

scenarios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架构分析》 车联网体系结构与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道路承载容量在许多城市已达到饱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汽车联网技术因其被期望具有大幅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运输效率、提升现有道路交通能力等功能,而成为当前一个关注重点和热点。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较早进行了智能交通和车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应用,xx年3月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与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共建车联网联合实验室,4月在重庆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等,充分表明当前国内外对车联网研究的迫切性和广泛性。 车联网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兼容各项信息技术,为社会不同领域提供可定制信息化服务的具有泛在化属性的信息基础平台。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同阶段人们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演进,因其接入对象的广泛性、运用技术的复杂性、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理解和追求上的差异性,很难用已有概念和标准来准确完整地给出权威定义。然而,车联网概念的出现,因其服务对象和应用需求明确、运用技术和领域相对集中、实施和评价标准较为统 一、社会应用和管理需求较为确定,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已

被认为是物联网中最能够率先突破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并成为目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源于物联网的车联网,以车辆为基本信息单元,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拓展信息交互方式,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使物联网技术这一原本宽泛的概念在现代交通环境中得以具体体现。本文立足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模型,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智能交通系统为背景,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车联网基本概念和分类车联网概念是物联网面向行业应用的概念实现。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网络体系,实现任何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不刻意强调物体的类型,更多的是强调物理世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以实现当前互联网未触及的物与物信息交换领域。车联网是物联网概念的着陆点,将这个具体的物理世界限定到车、路、人和城市上。车联网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电子标签rfid获取车辆的行驶属性和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gps等全球定位技术获取车辆行驶位置等参数,通过3g等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通过rfid和传感器获取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最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监控以及提供各种交通综合服务。 从技术角度区分,车联网技术主要有电子标签技术、位置定位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车联网产业链深度报告

2014-07-22易欢欢阿尔法工场 本文由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方竹推荐 导读: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一、车联网前景广阔,千亿市场可预期 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手机、汽车、互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等的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 巨大的牵引力。我国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靠引进国外先进卫星导航技术和新产品而 迅速崛起的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逐渐成熟,技术创新对未来对我国GNSS 企业的要求对产业今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产业与国家军事安全、信息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国家安全保护变得越发重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网以及国家基准设施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一)汽车市场繁荣带来车联网千亿需求 我国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汽车行业迎来春天。2013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创全球产销最高纪录。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 的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汽车销量不断增加,汽车行业附加服务将越来越多元化,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市场空间也将随之 增长。 在国内汽车销量不断创新高的背景下,汽车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车联网市场将得以迅猛发展。 易观智库分析数据表明,目前车联网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不到5%,预计2014年至2015年,国内车联网渗透率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而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 目前我国拥有大约1.4亿汽车,按现在每年2000万辆的增速,2020年全国的汽车总规模将突破2亿辆,这意味 着车联网的用户数将从500多万激增至4000多万,假设每车能带来3000元的增量效益(车载导航设备以及各种保险、流量、通讯等增值服务),车联网将拥有1200亿元的市场空间,成为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蓝海。 (二)两客一危先行,政策指引车联网落地 政府的导向和投资是车联网落地的推动因素。今年以来的政策也表明政府在不余遗力推动整个车联网生态系统的 建设。国家颁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办法》规定,已经进入运输市场的重型载货汽 车和半挂牵引车,各地应合理制订安装计划,确保于201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 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 旅游客车、包车客车、三类及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要在出厂前安装符 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要求两客一危车辆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意味着国家将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促进车联网 的发展。 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铺设,对于卫星定位装置的要求将从客车和载货车逐步渗透到个人汽车上,带动整个机动 车车联网的融合和连接。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政府将鼓励个人汽车也使用卫星定位装置,这有利于完善动态交通监控 系统,达到智慧交通的目标,并且进一步扩大车联网系统在个人汽车领域的渗透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二、全产业链价值盛宴

车联网数据安全传输

基于SSX1019芯片的物联网数据安全传输系统 ——同方车联网信息加密传输技术介绍 GPRS

行业数据现状 1.明文传输 最初设计时,很多行业系统采集的数据是以明文形式传输。 2.易截获 采用公网传输时,数据容易被截获甚至篡改。 3.高成本硬件通道 部分行业为保证安全性,会架设专用的硬件传输通道,然而随着传输距离扩大、采集点数量增多等因素,成本也会随之提高。 4.软加密 采集数据使用软实现方式加密,易被攻击获取加密密钥,从而获取数据明文。 5.原系统安全改造 很多现有采集设备已经在运行中,在按国家要求实施安全性改造时,有可能会重新设计原有采集设备甚至整体设计方案。 6.不熟悉安全性设计 各行业设计人员仅仅了解自己行业领域,通常对国家新要求的安全性传输设计了解甚少,自己开发加入安全部分,可能会拉长整个设计周期、提升研发成本,甚至无法确定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系统架构图 执行采集操作 密文密文 发送采集数据

硬件设备 1.物联网安全网关 2.终端安全模块 物联网安全网关 功能概述: 解密待进入内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外网的数据。

物联网安全网关工作原理 用于与终端安全模块建立安全信道,解析终端安全模块传输过来的IPSEC的客户端设备数据,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分发给客户的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上,也可将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下发的命令通过安全信道加密传输给指定的终端安全模块,终端安全模块再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设备。 终端安全模块 功能概述: 解密来自于公网的数据;加密待发向公网的数据。

安全接入模块搭载SSX1019核心,支持以太网、GPRS 传输的安全接入模块;支持网口、串口通信;内部支持国密算法SM1/SM2/SM3,模块私钥存储在芯片flash内部,受到芯片保护,可以很好的保证客户端设备与业务数据控制平台之间的安全通讯。 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要求 1.业务数据控制平台 普通电脑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的网关解密接收客户端设备发来的数据。 2.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只要硬件上支持串口通信或是以太网通信,即可接入物联网安全平台,实现数据透传。 物联网安全平台优势

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车联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软硬件选型 1.软件选型建议 数据传输 处理并发链接的传统方式为:为每个链接创建一个线程并由该线程负责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逻辑。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代码简单明了,逻辑清晰。而由于操作系统的限制,每台服务器可以处理的线程数是有限的,因为线程对CPU的处理器的竞争将使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随着线程数变大,系统处理延时逐渐变大。此外,当某链接中没有数据传输时,线程不会被释放,浪费系统资源。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使用基于NIO的技术。 Netty Netty是当下最为流行的Java NIO框架。 Netty框架中使用了两组线程:selectors与workers。其中Selectors专门负责client端(列车车载设备)链接的建立并轮询监听哪个链接有数据传输的请求。针对某链接的数据传输请求,相关selector会任意挑选一个闲置的worker线程处理该请求。处理结束后,worker自动将状态置回‘空闲’以便再次被调用。两组线程的最大线程数均需根据服务器CPU处理器核数进行配置。另外,netty内置了大量worker功能可以协助程序员轻松解决TCP粘包,二进制转消息等复杂问题。 IBM MessageSight MessageSight是IBM的一款软硬一体的商业产品。其极限处理能力可达百万client并发,每秒可进行千万次消息处理。

数据预处理 流式数据处理 对于流式数据的处理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先持久化存储再读取分析,因为大量的磁盘IO操作将使数据处理时效性大打折扣。流式数据处理工具的基本原理为将数据切割成定长的窗口并对窗口内的数据在内存中快速完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分析的结论也可以被应用于流式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模式预判等功能还可以对数据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 Storm Storm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产品中,其允许用户自定义数据处理的工作流(Storm术语为Topology),并部署在Hadoop集群之上使之具备批量、交互式以及实时数据处理的能力。用户可使用任意变成语言定义工作流。 IBM Streams IBM的Streams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可靠的流式数据处理工具。不同于其他基于Java的开源项目,Streams是用C++开发的,性能也远远高于其他流式数据处理的工具。另外IBM还提供了各种数据处理算法插件,包括:曲线拟合、傅立叶变换、GPS距离等。 数据推送 为了实现推送技术,传统的技术是采用‘请求-响应式’轮询策略。轮询是在特定的的时间间隔(如每1秒),由浏览器对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服务器返回最新的数据给客户端的浏览器。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很明显的缺点,即浏览器

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2010年第28期(总第163期) NO.28.2010 (CumulativetyNO.163) 摘要: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正在改变汽车的DNA,让它成为个人的智能信息服务终端。车联网正是这种信息技术的载体,它的产生能实现城市与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使汽车将成为移动的生活空间,从而改变人类的时空观,人们将从驾驶座解放出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关键词:车联网;网络智能;汽车;移动生活空间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8-0029-02 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表了《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年度报告,向世界宣告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新型概念——车联网应运而生。在上海世博会通用汽车的“车联网——网联城市智能交通”专题论坛上,各界专家深入分析并论证了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未来城市交通模式的全新改变,广泛看好车联网的发展前景,认为车联网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车联网概述 1.1 车联网的概念 车联网是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动、静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车联网将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1.2 车联网的特点 “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 2 车联网实现的条件 2.1 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车联网是基于汽车标准信息源技术,而此项技术又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车辆收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让车与车、车与道路的行人和自行车,以及车与城市网络互相联结,从而实现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车辆射频电子标签自动识别系统。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这款车的自动驾驶电气化,车联网概念将把人类带入零排放、零交通事故的未来汽车时代。 2.2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家也对新能源领域非常重视,积极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家对于汽车研发企业和消费者双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优惠。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安全及拥堵。针对上述挑战,未来汽车的供应能源也将发生大的变化,将会从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转变为风能、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后的电能等。车联网的发展则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智能交通能够帮助人类对资源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2.3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车联网将可以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开车,而且在“车联网”的保护下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堪称绝对安全。通过“车联网”,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展示了城市概念车EN-V车型,外形小巧时尚,将可以实现智能停泊,通过建筑外墙的轨道直接停在自家阳台上,或者进入高速火车的车厢中。由于每辆车都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老人、孩子、盲人也可以开车穿行于城市中。智能的“车联网”,甚至可以帮助司机订票、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 3 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车联网和物联网有相似的应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每个人详细信息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车联网体系的安全。在车联网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病毒攻击和恶意破坏,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 浅谈车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刘建华,杨士航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 29

分析车联网大数据时代汽车保险业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车联网大数据时代汽车保险业的机遇 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能够通过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等手段,与汽车保险业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联合,从而推动汽车保险业的改革与升级。 车联网技术是对汽车保险进行统一管理的技术,它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对汽车保险业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统一管理汽车保险的各种事务。车联网保险产业与传统保险业的联合,一方面能促进汽车保险业的改革升级;另一方面也能推动物联网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车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必然融合 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使得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等网络数据与电脑更为紧密地连成一体。全球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加快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它们承载着众多的虚拟数据。而车联网是全球网络数据中最重要的环节,车联网在对各种车辆行驶的速度、加速度、温度、压力、亮度等多方面数据采集后,全面分析驾驶员的操作状态、车辆自身的运行状态以及路况情况,最后用准确的数据表述出来。车联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大数据技术,但车联网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目前的车联网的发展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予以限制,同

时在数据库建设与数据智能处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难题,整体的商业运作还不够完善。大数据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车联网数据搜集的速度与储存的数量,也能够有效地对众多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车联网的大数据智能分析,会得到有关汽车运行的各种信息。车联网的数据信息不仅能用于汽车保险行业,也能应用于其他众多汽车行业,这表明车联网的数据信息能产生1+12的效果。 汽车行业的服务人员能够利用可靠的汽车数据信息,开展汽车销售方面的营销活动。大数据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带动整个汽车行业产品的增值,也能够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实现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车联网数据技术的发展,是汽车行业信息时代来临的标志。汽车行业依托强大的车联网信息资源,进行产品推销、汽车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汽车产业链的深度扩张等方面的商业活动,获得更大的利润收入。 二、车联网汽车保险的产品发展 美国咨询集团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车联网汽车保险项目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车联网汽车保险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多。目前车联网汽车保险制度发展较为规范的国家为欧美,它们在汽车拥有量与车联网汽车体系发展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咨询集团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未来的车联网汽车发展规模会呈现指数增长,全球车联网汽车保险

第五章车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

第五章车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 一、智能车联网货车 1、星锐3D物流车 图28星锐物联网3D物流用车 星锐物联网3D物流车作为物联网物流车的上市,成为破解城市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工具困局困局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国城市数量、规模的急剧增长,势必要从城市专业性的角度定义城市物流车的标准。发达国家对用于城市物流的轻型车一般都有以下规定:一是符合无裸露运输的条件,必须是封闭式的厢式车。二是符合碰撞法规的要求。三是符合环保法规的要求,尾气排放必须达标。四是符合城市形象的要求,即车辆外观必须具备美化城市的标准,体现出城市的现代气息。因此一体化封闭式厢货在发达国家十分流行。而星锐物联网3D物流车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趋势。

这台物流车是在星锐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平台上进行改装的。欧系短头、宽体的技术特征首先能极大保障车辆的安全性。溃缩式车头设计,一旦发生碰撞车头自动下沉,可以在遭正面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车身采用的高刚性车体结构则能给人员、货品带来坚实的专业级防护。众所周知,欧系技术路线也一直都是高品质的代名词。由其承担起城市现代物流的重任,相信足以让城市管理者放心。 除了车型的专业化外,信息化也将是对城市物流用车的基本要求。目前,城市内大量空载的物流车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让城市拥堵雪上加霜。利用信息科技,向智能物流运输方向升级,提升城市物流运输效率,相信将是众多城市管理者希望看到的解决方案。星锐3D物流车是一台已经用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武装后的车辆。在驾驶员座椅后方,我们终于发现了这辆车最重要的玄机:智能物流数字化操作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货主可以掌握就近物流车辆信息,直接向目标物流车发布配货请求。货物交付后,并能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农副产品、海鲜及特种货物的质量、温度等相关信息进行监控,保障货物的在途安全性。对于物流企业,则能时刻掌握企业物流车辆的分布情况,然后对车辆进行有效调配,降低车辆空载、半载现象,提高物流效率。而对于个体车主,掌握实时道路信息和货源信息很重要。这个平台则可以帮助快速寻找到最合理的行驶路径,实现快捷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在物流操作方面,比如装卸货物方面。星锐采用了加宽的后上车踏板,以保障人员装卸货物时的安全。隐藏在车厢底板的上车板可以随时变身为“坡道”,配上悬挂在后门的折叠小推车,可以更加省力地上下货物。另外,车厢里还安装了贴心的顶置照明系统,如此一来,装货卸货都不再受光线的限制。而为了“照顾”高档服装、烟草、医药、IT数码、家电等特殊货品,车厢内设计了可折叠的货架,以方便货物的分类存放设计。并且货架板为打孔设计,可以利用这些小孔进行固定,防止滑落。同样,地板上的固定钩,也是为了固定货物,避免车辆颠簸对货物造成损害。 2、物联网智能疫苗冷藏车 疫苗说:“我已经出来了,到你这里来了。”冷藏车说:“我是符合要求的,冷效评估已经通过了。” 由于疫苗通常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如何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曾经是防疫部门十分头疼的问题。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是:生产疫苗的厂家在出厂包装上贴上RFID标签,这个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集信息的电子标签上储存了疫苗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疫苗装入物联网冷藏车之后,该车管理平台就会自动记录疫苗上车时间、车况、运输线路、中途车门是否打开等信息。 通过这个看似简单的物联网应用,人们就可以随时知道疫苗是否合格,并能轻松实现疫苗产品的可追溯性。

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

Leading Technology技术前沿 车联网中的关键技术文/常琳 钟汇才 陈大鹏 在物联网领域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车联网的实现将会给社会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实现车联网的技术目前并没有完全具备。本文从车联网的发展现状出发,逐步介绍了实现车联网需要突破的各项关键技术,以及各项技术与车联网功能之间的关系。 引言 一直以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被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路侧基础设置之间没有任何的交互。设想一下,如果车辆之间可以“通话”,前方车辆会告诉后方车辆前面的路况,道路是否拥堵,是否有交通作业,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与车辆之间通过“通话”自动保持适当的车距;通过远程诊断,车辆会告诉驾驶人哪个部位存在安全隐患;根据综合驾驶行为分析,车辆会自动引导驾驶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和更经济节能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可以使以上设想成为现实。 车联网的实现需要有机地结合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发布技术等。 世界车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以构建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实现更高效的交通管理,达到更环保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车联网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几个成功案例做简单介绍。 美国 2010年,美国交通部研究和创新技术管理局发布的《ITS战略研究计划:2010-2014》中,将智慧驾驶(Intellidrive)作为核心。智慧驾驶安全应用是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来加强人们对行车状况的判断和减少或避免碰撞,主要支持以下功能:驾驶建议,驾驶警示,车或设施控制。智慧驾驶移动应用提供一个互联的,数据丰富的出行环境。网络从车载设备(汽车、卡车和公交车)和基础设施采集实时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无线发送,由运输管理者来进行大范围的动态、多模应用以使交通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智慧驾驶环境应用同时产生和采集环境相关实时数据,并用这些数据产生实用的信息来支持和方便“绿色”交通的选择。他们同时帮助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进行“绿色”交通的选择和转换,因此减少每次出行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 目前,欧洲在智能交通领域有多个项目在同时执行,如CVIS、GST、PReVENT、EASIS、ARPOSYS、AIDE和SAFESPOT等。其中车路协同协调(CVIS)最贴近车联网的概念,CVIS是由欧洲委员会发起的一个项目,目的在于允许交通主体(车辆、设施)间进行灵活、和谐、开放地通信和合作,这些主体将完善已经存在的道路服务和开发新的服务。车路协同系统基于车辆与车辆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为驾驶人提供车辆的实时环境、其他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等信息,由先进的驾驶环境引导安全驾驶和高效移动。车路协同系统能

浅谈车联网与大数据

浅谈车联网与大数据 李承贤 未来汽车将成为最为智能的移动终端,平均每个人每天都有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车里度过,现有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车主的需求,用车来炒股票、语音社交、订酒店和机票等逐渐成为车主希望实现的功能,汽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趋势。伴随着中国互联网十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的互联网络、上网设备催生了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同手机的普及一般,汽车的普及也将崔使汽车变身新的移动终端。车联网的时代就此诞生,而车联网的精髓恰恰是大数据。 大数据是什么 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云时代,大数据(Big data)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三个特点分别是,首先是数据量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其次是数据种类繁多;类型的多样性使得数据被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以文本存储为主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这些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然后处理速度快;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处理的显著特征;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则是重中之重。 当大数据联合车联网提供服务时,车联网大数据则主要包含有丰富的兴趣点和海量资料,其中又分为动态深度信息、静态深度信息、兴趣点、地理信息(图1.1)。来源上,目前的图商占有整合该类数据整合的天然优势,遍布全国的外业队伍可快速精准的采集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凭借图商在地理信息行业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及多年累积的对客户的了解,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利用也是有一定优势。聚合各领域最优秀的数据,并分别提供服务,,这便是大数据的运维之道。 大数据及车联网的应用同时,在小小的导航仪上显示满屏的文字,也是驾驶者很苦恼的一件事情。不但不便于观看,更有重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智能车载系统必将走上语音控制这条路。 车联网大数据的未来 以往对出行的理解,仅仅是导航。当引入大数据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车联网的增值服务。未来车联网服务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前景也一片大好。大数据引入的必要性已不言而喻。图商打造的车联网数据云,可以提供优质、稳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教学内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技术全面解析及主要解决方案盘点 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 【慧聪汽车电子网】 车联网概念解析 2004年中国提出“汽车计算平台”计划,防范汽车工业“空芯化”现象;巴西政府强制所有车辆2014年前必须安装类似“汽车身份识别”的系统并联网;欧洲、日本的ITS(智能交通系统)计划中也都有“车联网”的概念;印度甚至要求所有黄包车都装上GPS与RFID;2011年初,中国四部委联合发文,对“两客一危”运营类车辆提出了必须安装智能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都是车联网的雏形。 美国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白皮书NSTIC则是一个里程碑,它要求所有移动终端、包括汽车都必须安装“安全ID芯片”;美国DOT进一步要求,2012年所有运营类车辆都必须遵从M911。显而易见,车联网已经不只是一个汽车业信息化的问题了,而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家战略层面,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立法实施了。 什么是车联网 车联网(IOV:InternetofVehicle)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传感设备等交互,实现车辆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道路和环境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多源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共享和安全发布,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监管,以及提供专业的多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网络上看,IOV系统是一个“端管云”三层体系。 第一层(端系统):端系统是汽车的智能传感器,负责采集与获取车辆的智能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是具有车内通信、车间通信、车网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同时还是让汽车具备IOV寻址和网络可信标识等能力的设备。 第二层(管系统):解决车与车(V2V)、车与路(V2R)、车与网(V2I)、车与人(V2H)等的互联互通,实现车辆自组网及多种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与漫游,在功能和性能上保障实时性、可服务性与网络泛在性,同时它是公网与专网的统一体。 第三层(云系统):车联网是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它的生态链包含了ITS、物流、客货运、危特车辆、汽修汽配、汽车租赁、企事业车辆管理、汽车制造商、4S店、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移动互联网等,是多源海量信息的汇聚,因此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也是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与应用的复合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PS+GPRS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也不是物联网,只是一种技术的组合应用,目前国内大多数ITS试验和IOV概念都是基于这种技术实现的。笔者以为,简单基于这样的技术来发展车联网,对国家战略领先和技术创新是非常不利的,会造成整体落后国际竞争的被动局面。 什么是GID IOV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是根据车辆特性,给汽车开发了一款GID(GlobalID,相对于RFID)终端。它是一个具有全球泛在联网能力的通信网关和车载终端,是车辆智能信息传感器,同时也具有全球定位和全球网络身份标识(网络车牌)功能。 GID将汽车智能信息传感器、汽车联网、汽车网络车牌三大功能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 车辆状态的信息感知功能:GID与汽车总线(OBD、CAN等)相连,内嵌多种传感器,可感知和监控几乎所有车辆的动态与静态信息,包括车辆环境信息和车辆状态诊断信息等; 泛在通信功能:GID具有V2V、V2I和自组网(SON、移动AdHoc、AGPS等)的能力,具有车内联网以及多制式之间的桥接与中继功能,具备全球通信、全球定位与移动漫游能力;

浅谈汽车电子技术车联网技术定位

浅谈汽车电子技术车联网技术定位 1车联网技术 1.1概述 (1)技术组成。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分支,以物联 网为技术基础,是物联网在汽车智能化系统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和 传统的汽车智能系统相比,车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驾驶员提供 更加舒适便利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具有联网、 时空性、整体性、智能化等多方面优势,是汽车技术与物联网技术 和信息化技术融合的产物。车联网连接的主要对象是人、车、路, 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人车、车车、车路之间的多方信息交互,从而构建统一的智能交通信息管理平台。(2)工作流程。车联网技术能够实时记录自身车辆的行进速度、具 体位置、行进路线、汽车油量、健康状态等相关信息,并将其上传 给统一的管理平台,进行后台运算分析,然后向驾驶员提供相关的 安全信息,并对驾驶过程给出适当地指导和提示,引导车辆行驶, 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便捷实时的路况和车况信 息服务。(3)服务功能。车联网技术需要采集更丰富的数据信息,不 仅包括车辆自身的信息,还包括路况信息、车辆间信息等内容,借 助车辆自身的各种传感器、道路电子拍摄系统、GPS系统,在统一 的通信规范标准基础上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分析,然后再向驾驶 员提供信号灯、车前后距、路况信息、天气信息、车辆状态信息, 便于驾驶员进行行车决策,选择最佳通行路线,提高通行效率。 1.2功能模块 (1)通信功能。车联网借助物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极大地提 升了网络传输带宽,数据传输量更大,满足了车辆智能系统对数据

传输实时性以及数据量的要求,和传统的车辆管理系统不同,车联 网的带宽更高,并且通信形式以无线通讯为主,在使用过程中,没 有传统无线数据信号带宽频带占用问题,数据传输更稳定,满足了 数据交换的基本需求。(2)定位功能。定位是车联网的基础功能, 路况信息提醒、线路导航、行车安全等高级功能都需要通过精准的 定位来实现。车联网同时应用了GPS定位技术和导航卫星技术,能 够对车辆进行高精度的实时定位,从而满足路线规划、行车安全提 醒等高级服务功能对车辆定位的基本需求。(3)网络与安全功能。 除了基于物联网的车辆行驶信息服务,车联网还向驾驶员提供了网 络通信服务功能。车辆网的通信广播有单播、组播等不同形式,信 道管理更加方便,数据连通管理办法更加高效,能够实现互联网移 动节点的高效率数据传输,提供IPv4、IPv6寻址服务。 2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车联网技术的定位 2.1产业定位 (1)产业结构。汽车是经济龙头,近些年,汽车行业呈现产业 化的发展趋势,车联网被广泛用于汽车管理、交通管理、远程监控 等应用场景,极大地提高了汽车智能化的程度。技术层次上,车联 网技术有服务、平台、网络、传感器与控制等几个层面,并且随着 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车联网的产业链条也逐渐清晰,其中上游产业为传感器、芯片、通信基础等核心技术产业,中游则 为设备制造、软件平台开发,下游为服务和内容提供。(2)产业链 中的位置。汽车电子技术对应车联网中下游的终端制造、内容提供、服务提供等工作,因此,汽车电子技术本身应该属于车联网技术的 中端产业,上游产业与技术基本完善,中下游的制造与应用普及是 未来一段时间车联网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汽车电气技术主要研究

一文看懂真正的车联网

一文看懂真正的车联网 车联网的核心在于车辆以及交通环境的数字化,将现实世界中的模拟量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进而对海量数据的总和进行处理。 根据对车联网体系架构的理解,以及作为车联网产品服务集成者,可将我们应当涉及的领域分为如下四部分:终端,网络,数据和后台。 而根据与车联网相关的汽车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可预见的发展近期, (2)自动驾驶和电动车时代, (3)个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的统和时代。 基本的技术发展路线如下所述,每个环节涉及的具体技术和可以衍生的产品可以不断补充。 1.可预见的发展近期 在可预见的发展近期,交通运输的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的主要陆地交通工具依然为采用油、气为主要燃料的汽车,驾驶员作为驾驶行为的控制主体,而车联网为此提供各种辅助性服务。 1.1终端 此处的终端可以理解为现实交通行为中的各个元素,包括人、车、路三大板块,作为车联网数据化概念下的数据感知层而存在。 在终端信息数据化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数据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参数的获取。 车联网的数据化过程可以完全改变人们审视交通行为的视角。传统的模式是根据现象来

推测机理,即人们去观察和测量所表现出来的交通行为,并依此为根据来总结该行为的机理;而车联网的数据化过程可以让人们从全局的角度掌握交通行为的机理,甚至以此来预测出下一步的交通行为。 1.1.1 人 人主要指驾驶行为的控制主体,即驾驶员,以及跟驾驶员紧密相关的移动终端,包括各种智能化可穿戴设备。 根据数据流的流向,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和信息下发两个方向。 在此基础上,涉及到如下技术和产品: (1)驾驶操作信息采集及驾驶行为分析技术。 (2)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状态采集。 (3)移动终端与车载终端的互联互通技术 (4)基于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 1.1.2 车 车辆是交通行为中最重要的主体。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传统机械部件没有大幅度改变的情况下,汽车电子设备在汽车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为车联网构架下汽车的模型化和数据化提供的良好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涉及到如下技术和产品: (1)车辆标识系统。 (2)高精度车辆模型的建立。 (3)车辆状态信息采集技术。 (4)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 1.1.3 路

车联网现状及发展分析

车联网现状及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城市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这就导致了交通拥堵成为了各个城市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交通拥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逐年攀升;想要解决“节能减排”和“交通拥堵”问题,限行、限号等传统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智慧交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智慧交通的核心就是车联网技术。 早在2015年年初,百度宣布:百度车联网战略正式发布,随即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陆续 加入了这场车联网系统的争夺战,时至今日,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发展瓶颈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了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关心的问题。 2.车联网技术 2.1 车联网概念 车联网技术是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I nternet of Vehicles)技术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旨在运用目前 已经很成熟的卫星定位、传感器、图像信息处理等技术,对通过汽车平台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车和人、车和路、车和车、车和城市网络之间的连接,完成对车辆的智能识别和行驶路线的跟踪,为车辆驾驶者计算出最佳的行驶路线,并实时汇报路况,为城市的交通信号系统安排最为合理的信号灯周期。 2.2 车联网特点

运用了车联网技术的汽车具备如下特点:一是汽车能够通过自身传感器主动探索周边环境,再通过物联网卡将采集来的信息传输到车载系统,实现自动提示,并规避危险;二是在车联网技术引领下的智慧交通可以实现人、车、路三者互联,将大幅度减少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三是装配了车联网的汽车可以将道路状况实时传递给交管部门,由云端对车流进行管理,对路线进行规划;四是装配了车联网系统的汽车可以实现对汽车状况的实时监督,随时汇报车辆状态。 3.车联网发展现状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随着八十多台安装着G-BOS设备的苏州金龙智慧客车投入服务,标志着车联网技术正式走入公众视野;2011年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鸿泉数字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天行健车联网服务系统发布;2013年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展示了前装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车载移动热点DA6810和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201 4年凯立德宣布将进一步深化车联网布局,打造以地图服务为载体贯穿应用、服务与商业模式的全新车联网生态圈;2015年百度宣布推出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 一系列的发展证明,车联网系统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已经引起包括互联网企业、汽车企业、政府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和对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不可阻挡。 3.车联网系统关键技术 车联网系统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它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信息整合技术、车载终端系统平台、云计算技術、服务整合技术、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在内的高精尖技术的一个综合体。 3.1 传感器及传感信息整合技术 车联网中的传感器技术是指车辆自身的传感器网络和道路系统中的传感器网络的综合体。车辆自身传感器网络主要向驾驶者提供车况信息、车距信息、碰撞信息等在内的一系列信息,而道路传感器网络

车联网来袭汽车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何在

物联网知识 “经济学在当今已不是一个神秘的现象,我们正在不断的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而不是制造成本的价值。随着实体社会与信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信息将作为“一门生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对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其实,他的这一观点在汽车行业同样受用,未来,车主数据将跟客户的购买意向一样拥有价值。无论是用户在车内还是车外的数据,都将成为汽车企业捕捉用户需求的重要依据。而在2014年TCC论坛上,汽车大数据也成为被屡次提及的关键词,很多行业内外的专家、企业家都认为大数据的应用将彻底颠覆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总工程师程惊雷认为,汽车企业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最关键目的就是在合乎规则的条件下充分掌握客户需求。现在的汽车企业是在预测客户的需求,但在未来的互联网经济下,客户将告诉企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未来的汽车生活将给用户提供一整套与汽车相关的定制化组合服务,而这样的商业模式离不开大数据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由此可以看出,由大数据主导的汽车时代,汽车产品本身将不再是车企的主要盈利点,汽车产品上所搭载的定制化服务和用户在使用服务时所产生的行为信息才是未来汽车生态链中的最大盈利因素。 凯文凯利认为:“在未来,各个产业都将成为数据产业,汽车也将如此。目前,互联网所掌握的消费者喜好、生活习惯等数据信息如果应用到汽车行业,将使汽车产品更加智能,大数据的应用甚至能够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生产制造,帮助汽车企业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实,以分析用户需求为目的“客户素描”是目前汽车企业已经在探索的方向,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客户素描”也将变得越来越精准、广泛。这将对整个传统制造产业带来根本性的颠覆,大数据将让制造产业真正变成服务产业,让制造企业变成数据。 对此,JBJAdvisor创始人兼CEO求不礼表示,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是收集这些数据,还要了解数据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用以解决合适的问题。大数据的关键不是物联网,而是我们从看似无序的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在汽车大数据时代,汽车企业将可以向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体验。车企可以通过用户信息预测车辆将要去哪以及去目的地的原因,从而为用户提供合适的服务和广告资讯。如果汽车大数据的定制化推送服务能够成为现实,汽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第四块屏幕,未来改变的将不仅是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还将改变很多消费类行业的营销渠道。 同时,也有人提出在汽车大数据时代,整车厂甚至OEM(代工工厂)都将和消费者直接建立联系,而不再需要通过经销商,并将彻底颠覆汽车传统的销售渠道。就像现在特斯拉所建立的直销模式和车企都在的O2O销售模式,虽然行业内的大多数人还处于观望态度,但是这些商业模式无疑都为汽车传统经销模式的颠覆撕了口儿。 总之,汽车大数据的应用改变的将不仅是自动驾驶、智能车载系统等技术层面的思维模式,而是将彻底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目前正在尝试的汽车电商和精准营销,还是未来可能实现的精确客户素面和定制化服务,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汽车产业而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