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专题复习论文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专题复习论文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专题复习论文资料

专题二:改革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一、结合中国近现代改革的史实,谈谈你对当前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与失误的分析与认识。

论点:改革开放的成功,说明找到的一条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理论论据:

1978年中共11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延续至今的“改革开放”,是由国家的领导者(共产党)自主发动、得到各阶级阶层一致响应,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改革。而且进展迅速、成果巨大,正在实现近代以来社会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和国家强大。

改革就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从语言学来说,社会的改良与改革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涵义是一样的。

改革开放的背景,就是近代改革的教训所得:“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史实:

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作为中国近代改革史开端的洋务运动,是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是继承“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并付诸实践,是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前导,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其主要原因在于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中体西用”,它对外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在企业的管理中存在腐朽性。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失败原因:(教材的观点)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中体西用”。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1)洋务运动本可像明治维新那样不断前进,但满清贵族的昏庸腐败断送了改革——以海军军费为例。

(2)所以,通过洋务运动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改革。——以甲午战争

的失败为例,说明武器装备与军事思想同时近代化的重要性。

积极作用:

引进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经济:振兴实业,跟随世界潮流。

文化:打开国门,推陈出新。

军事:建立和训练新式军队。

政治:机构改革,裁汰冗员。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

1、维新运动首先是伟大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是近代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重要一步,将救亡图存推进到变法即社会制度变革的层面,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踏步前进。

3、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新文化运动,推动西学在中国大行其道,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它的失败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人提供了深刻教训。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这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它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不仅力量薄弱,其阶级也是不成熟的。(客观原因)第二,维新派政治思想的不成熟。

首先,康梁等维新派对戊戌时期清政府内部的政治形势认识不清。

其次,认识不到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稳步地前进,对改革过程所能出现的问题、矛盾没有预见性,因而就不会制定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的相应措施。

再次,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不善于笼络清政府内部各派势力,特别是那些曾经倡言变法与改革的洋务派。

第三,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他们大多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博,具有政治热情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及才干。戊戌变法领导人——康有为个人的心理素质的不成熟。

历史上的改革大都是社会新生力量向强大的保守力量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变革,戊戌变法也不例外。这些改革者代表着新生进步的力量,但力量却是微弱的,他们的思想主张具有进步性,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他们的对手却是强大的保守势力。改革势必会威胁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保守势力会极力地加以阻止和破坏改革。一般来讲,改革者与反改革者的力量对比都是比较悬殊的,所以失败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绝不等于力量对比悬殊就一定会必然失败,如果改革者采取适当的策略,减少反对势力,扩大自己的势力,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关键在于封建营垒的分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迫于形势,苟延残喘,不得已而为之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9年预备)

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使满清王朝分崩离析诱发辛亥革命自取灭亡,满清贵族将自己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改官制——设立商部、学部等新式机构

改兵制——裁汰绿营,设立新军

改学制——废科举,建新学校,鼓励留学

改经济——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废陋俗——废酷刑、禁缠足、禁鸦片、满汉通婚

——只有经济文化改革而不动社会政治制度,只能加剧矛盾、促发革命。

结论:洋务运动——物质层面

戊戌维新——制度层面

改革开放进程:

1、二次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耕者有其田,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提。

2、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模式变革:

(1)重新允许和引进个体、私营和资本主义经济。

(2)取消计划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

(3)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3、政治变革:取消阶级专政,发展全面民主政治。

4、文化变革:解放思想,吸收西方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是在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并未改变封建社会制度,由于封建制度落后的制度属性和改良运动的不彻底导致其注定失败的命运。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良政策,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前瞻性,使其目前看来是有成效的。

二、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次改革,阐述改革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点:改革就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从语言学来说,社会的改良与改革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涵义是一样的。

指执政者在面临关系历史发展性社会矛盾的时候,利用政权的力量和原有的社会形式采取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渐进的方式改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社会关系以使社会发生全面的或局部的变革,促进社会发展与繁荣。

特点:自上而下、和平的、渐进的、长期性的、复杂性的。

理论论证:同上

史实论证:若只有近代前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若近现代前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改革开放

专题三:革命与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

三、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改良更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各有利弊:前者时间短,但代价高;后者时间长,但代价低)。

首先,暴力革命与和平改良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

在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历史上,既有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新政权,然后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美),也有通过和平改良建立政权,促进社会发展(日本),同时更有通过两种手段交替使用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如英法等国,美国也是,世上没有单纯使用暴力手段的)。究竟哪一种手段更有利,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应该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

其次,选择何种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从当时的具体实际出发,适合革命则革命,适合改革则改革,不能以个人的主观偏好出发。

那么这个具体实际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中,一般来讲,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时,阶级矛盾相对缓和,这时就不宜于进行革命,而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上层统治阶级对政府的离心力越大时,就适合革命。

列宁曾经指出,造成革命时机到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下层群众不能也不愿意照旧生活下去了,其二是上层统治者不能够也不愿意照旧统治下去了。列宁强调指出,革命形势的第一个特征是:“统治阶级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某种危机,即统治阶级的政治危机,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先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对革命的到来通常是不够的;要革命到来还须‘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也就是说当社会矛盾已经尖锐到一定程度,以至不奋起革命,国家就不能生存,社会将不能前进,群众也再没有生路的时候,才具备了革命的条件。

第三,任何社会不管是通过何种手段建立了新政权,都需要运用改革手段去巩固新政权,发展本国的经济,中国也不例外。

和平改良,在清末,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改良都没有成功,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和了解到

当时的病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相适应。改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力的与生产关系的适应。他只能做到在一定范围内调解,但是当时社会,在调和的作用下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而革命则是彻底的打碎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和部分封建文化,但不是全部的,很多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至今还有。但是革命也是有弊的。就是在跟命中我国丧失了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净化文化,使之没有很好的传承。关于近代历史,由于当时中国处于一个落后的阶级社会,即存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比如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地主肯定不能给解决。而且后来外国殖民主义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果中国进行改良则必然影响到封建统治者和殖民主义列强的利益,殖民主义列强不可能希望中国变的强大,面对当时的外强内弱,所以在当时那个社会和平改良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真正要想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需要武装革命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戊戌变法,就是典型例子。孙文上书当时的国务大臣李鸿章,要求进行变革改良,但最终被拒绝,都证明和平改良不行,无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受压迫的阶级。压迫和被压迫显然是不平等的,何来“和平”改良?你欲和平改良,他怎会听从一个受其压迫的建议,就算有所采纳,那也与当初的口号,纲领有很大退步。这就是妥协,软弱。一再妥协,一再软弱,最终就是失败。统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的手段既高超又狠毒,没有一个统治者会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权力,所以仅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而且又没有什么力量作为后盾的少数变革者迫使统治者改良变革是不可能的。

因此,暴力革命比和平改良更有利于中国那个时候的近代社会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改良应该是首选之法。因为改良可以在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逐步的、有序的制度改革,使一个国家和平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强国。改良可以使传统与现代不完全脱节,也可以使变革更持久有效。相反,革命要流血,要带来民众的苦难,还可能造成国家民族的分裂。革命后,可以实施较大规模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效果却往往因为传统的阻碍势力、因为革命的不彻底而变得微不足道。当然,改良也有它的不利之处,但从长期来看,改良是比较可取的。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近代中国的客观历史条件。

所以,采取暴力还是和平不是一定的,要看历史条件决定。

四、试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实,阐明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革命的概念:

革命是指事物发生根本性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从革命的本义上来看,主要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在广泛意义上使用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等,则是革命的转义。

社会革命主要是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即由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腐朽的社会制度。

社会革命其实质就是革命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它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革命的主要特征:一是暴力手段;二是建立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

近代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

来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完整地表现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

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历史特点。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他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历史上却有不可磨没的重要作用和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定义:毛主席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我个人认为:应该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至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为止因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所致的革命。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

失败原因: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它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要彻底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的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民包围城市、武装夺其政权的革命道路。

胜利原因:

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分不开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有力的鼓舞了

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这同时也说明,只要摸索对道路和方法,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近年来,以“重新评价”、“理性思考”为名,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告别革命”

论。认为辛亥革命搞早了、搞糟了,若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论点:我认为辛亥革命在历史上是必须的,没有早,也没有晚。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

十周年大会上说过:“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理性论据: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倾向,其要害就在于颠覆历史观,否定已有的历

史结论,歪曲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历史结论应该是根据历史事实作出的,不能随意否定。而戏说历史、解构历史、恶搞历史,则是一种实用主义倾向,体现的是对历史的一种不严肃和不负责的态度。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通过这次洗礼,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大发展。我们应该深入地认识和总结百年历史中蕴涵的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规律,将使国家和民族受益无穷。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统治,内忧外患下的祖国满目疮痍,逐渐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就此屈服,于是,实现民族复兴成了几代人的梦想,无论是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走上层革新路线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再到打破了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几十年间,无数有识之士前仆后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铸就了一部救亡图存、民族抗争的中国近代史篇章。

其实整个晚清,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只不过是当时的留学生,如果辛亥革命时间提前,这批种子还没有完全发育良好,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当时的革命力量比是不堪一击,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需要一个很好的机遇,并不是像一般的民暴事件一样微小的而主导力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机遇,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造成大面积的影响,就是因为主导力量——留学生在这个时候看清时局、看清清廷的本质,认定了立宪无望。“真正推动晚清民初中国政治格局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是四万万民众所给出义和团,他们还是四万万愚民。也不算几位关键政治人物,他们思想再超前,没有身后出自四万万愚民之中,能实操,有先进思想的留学知识分子派的认可与支持,他们只能退出政治舞台,通电下野。”辛亥革命这场几乎吸纳了当时所有中国先进分子的民主革命,虽然最终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它终结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消灭了世代相袭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更是给苦难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传统封建礼教对人民的束缚,也为后来各种新思潮在中国的形成和传播扫清了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为近代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第一,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且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

第二,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第三,它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第五,它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结论: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专题四: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六、试述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的经验教训与历史启示。

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星光闪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90年来,历经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和国家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梳理党的历史,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栩栩如生,刻在我们心里的那一些记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概括地讲,就是三个“30年”、做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三个“30年”是指: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或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革命,理想追求;第二个30年,从1949年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艰辛探索;第三个30年,从1978年12月到2011年,改革,成功实践。“三件大事”是指:第一件大事是,党成立后28年领导人民进行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救国救民;第二件大事是,建国后近30年党领导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艰辛探索,利国利民;第三件大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2年党领导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强国富民。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指:实现了从“两半”社会到独立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1921—1949年);第二个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949—1978年);第三个时期:党领导人民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78—2011年)。

中国共产党从力量变化上看,自成立至今,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壮大的变化过程;从地位上看,由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走过了许多弯路,尤其是在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失误,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总结其经验教训,避免今后重犯类似的错误是非常必要的。

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的理论指导)

(实现了两次飞跃)

3、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加强、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仍然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加强、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党要管党,加强反腐倡廉。)

4、要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训:1、绝对不能再搞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一定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五次“左倾”错误和一次右倾错误都是惨痛的教训。

绝对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我们所要构建的理想社会一定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社会。“文革”其实质就是一场内乱。

3、绝对不能再超越历史阶段。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改革开放新时期,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不能左右摇摆。

4、绝对不能再搞路线斗争。一定要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

5、绝对不能再搞个人过度集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6、绝对不能再搞闭关锁国。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既不能崇洋媚外,也不能闭关锁国。

7、绝对不能再搞单一公有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像党走过的道路一样,我们要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当先锋,干难事、实事,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七、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两次质的飞跃的认识

两次质的飞跃:

1.建立新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形成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是第一次飞跃实现的标志。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指导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第二次飞跃实现的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出了许多新经验和新事物,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展开,为我们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提供了指导。邓小平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邓小平

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带领者。当然,邓小平理论并非是终极真理,而是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体系,为此,在现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应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邓小平理论。

从第一次飞跃到第二次飞跃的历史过程,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次飞跃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两次飞跃都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认真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先后创造性的展开了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胜利过渡。这些举措都是基于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的正确分析而展开的。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正确分析了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情况,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等,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总结十年文革的经验教训下,正确分析了我国国情的变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调整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领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使得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两次飞跃虽然采取的措施不同,但是都是基于当时所处的国内国外具体环境而展开的,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二,两次飞跃都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任何正确的实践活动都需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程中,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坚持了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分析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正确的分析了不同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防治了党内混乱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等,正确指引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指导,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次飞跃是对第一次飞跃的补充和发展。深入研究两次飞跃的实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而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必定有着积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解决和初步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所面临的两个现实而重大的历史课题。即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两次飞跃, 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而且将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一、填空题 1.()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8.()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4.()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的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章程》,对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

练习: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 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 阶级共和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 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 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俄国 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 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的方法和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 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

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这样,后 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资产阶级的道 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 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 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他在五四运动前就已经成为 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董必 武等更多的先进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 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 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 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 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复习资料_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简答/论述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欢迎阅读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 4. 1. 2. 1. 2. 3. 4.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两个基本的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帝国主义列强不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中国无法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后社会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动?★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 2. 3. 4.另 资本- 1. 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艺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 年 B.1853 年 C.1856 年 D.1864 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 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 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 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C ) A. 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 A.《时务报》 B. 《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是: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 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 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 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2.遵义会议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其成员是(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华北事变后D.卢沟桥事变后4.1935年12月 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晋绥干部会议5.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枣宜战役D.中条山战役6.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战略决战阶段7.1945年4月 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 ) A.周恩来B.刘少奇C.董必武D.王若飞8.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C.1945年10月D.1945年11月9.1947年10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10.1949年6月 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 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 A.李鸿章 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12.戊戌维新时期 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国民党14.武昌起义前夕 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 A.湖南B.湖北 C.广东 D.四川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 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其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B.黄炎培C.张君劢D.邓演达18.1930年1月 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1928年l2月 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2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文化大革命”期间 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 ) A.1971年 B.1972年C.1975年D.1976年2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23.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 ABC)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4.1998年11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CD) A.讲学习 B.讲纪律C.讲政治 D.讲正25.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 新时期( ABC) A.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B.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C.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D.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三、简答题 本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三 中共党史

专题复习:中共对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梳理】

【形成认识】

一、中共在探索革命与建设道路中的重大挫折....失误..及其纠正 二、中共的思想建设(党风建设) 三、中共的农村和农业政策总结与归纳

五、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例题评讲】 一、2003年7月1日,是中共成立八十二周年。八十二年历程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据此回答: (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3)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含义是什么? (4)请指出中共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答案:(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4)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和认识。 二、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

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何作用?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成功的调整?各起什么作用? (3)中美两国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调整:19世纪末垄断组织(或垄断资本主义)出现;20世纪30年代推行的罗斯福新政(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后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分)作用: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十九世纪末跃居世界第一位。三十年代罗 斯福新政,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缓解了危机的打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缓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3分) (2)成功的调整: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 体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城市和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6分)(3)不同: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调整或改革生产关系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美国则不完全是政府。原因:两国的 国情不同。(3分)

中国近现代史 复习资料2010年11月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材料4: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和亚洲独立自主地开发自己的资源”,“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3)有一种观点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根据材料3、材料4及所学知识,试分析“侵略有功论”。 2、材料:“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 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回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 昌,接着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二镇首先取得胜利。” 问题:(1)上述起义是什么事件? (2)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历来说法不一,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 1.依据一 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后才得以正确回答。 在大革命失败后相当一个时期里,党内普遍认为:中国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中共中央要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因为,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是以城市为中心革命成功的典型。从中国实践来看,辛亥革命是从大城市开始的。大革命也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波及全国的。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 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答案 B 解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

调整,故C项正确。 3.(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4.(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知识点 一、单选20题(每题1分)二、多选10题(每题2分)三、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四、简答4题(每题5分)五、论述1题(20分) 单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P35)---社会制度的腐败 单2、中法战争(P36)---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单3、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P4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为制定了比较完备的革命纲领 单4、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目的(P38)---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单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P6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多6、三民主义(P61)---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单+简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口号的具体内涵(P97-98)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基本口号: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单8、三大时中共对国民党的认识的依据(P117)--=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大体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单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单10、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阶级 单1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P156)---“三三制”原则 单12、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P163)---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单13、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P169)---人民大众与国民党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单14、1946 年1月政协会议协议的意义(P171) 它有利于冲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 单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P188)---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单1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P190)--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颠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 单17、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P175)---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单18、《论十大关系》(P236)---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八大的指导思想。 单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P26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单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断的提出(P282)---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 多+简2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形式(P20) 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3.操作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多+简2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P4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D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B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C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C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A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是: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 1、[单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2、[单选]中共中央在1945年8月25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单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4、[单选]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针对和谈期间特殊情况,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5、[多选]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 (1)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3)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6、[多选]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 7、[多选]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同盟、青年党。 8、[多选]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 9、[多选]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 10、[简答]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的原因。 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院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国民党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国家开放大学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试题(开卷).doc

试卷代号:1394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开卷) 论述题:电影《鸦片战争》开篇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100分) 答: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于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1. 社会制度腐败 (1 )吏治和军队腐败1840 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 )战争指导思想错误,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起来后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 年3 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甲午战争之初,慈禧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寿诞,军机首辅李鸿章则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既没有详细周密的应战计划,更没有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层内部更是为和与战问题相持不下。黄海海战之后,则被日军气势所吓倒,惧战心理十分突出。黄海海战虽然失利,但中国海军仍有实力与日军拼死一搏。但李鸿章一开始就为保存实力而消极应战,海战失利后更是严令北洋水师避战不出。北洋舰队、旅顺和威海卫举大清十余载国力建立,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舰队和军港,最终全军覆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向列强讨价还价,排斥异己。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和亲贵大臣西逃。1900 年年9 月17 日,她在逃跑途中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