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缩句扩句专题练习[教育]

小学五年级缩句扩句专题练习[教育]
小学五年级缩句扩句专题练习[教育]

小学五年级缩句扩句专题练习[教育]

缩句、扩句练习题

一、缩句:去掉修饰词~只保留主干。“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

2、都江堰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建的一座大坝。

3、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进我们的校园。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5、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笑话。

6、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越来越高的圣诞树。

7、可怜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地打了一顿。

8(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9( 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0( 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6( 一群穿这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8(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9(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17、呻呤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二、扩句:添加修饰词。

扩句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读懂例句~审清要求~弄清扩的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

,2,看原句~弄明句子意思~想想如何恰当地搭配词语。

,3,按要求扩写句子

,4,对照原句~检查扩句~看是否保留了原句的主干~词语搭配是

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统一等。

例题:

1、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2、翠鸟停在苇杆上子。

翠鸟,小心地,停在苇杆上了。 3、她们观察化石。

她们,认真地,观察,奇异的,化石。

4、奶奶缝补衣服。

奶奶,认真地,缝补,破旧,衣服。

引导练习:

1、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然后扩写句子。 ,1,树叶飘落下来。,什么样的树叶,, ————————————————————————————

,2,王英做作业。(怎么样地做作业,) —————————————————————————————

强化训练:

1、仿照例句~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 ,1,一辆汽车开过来了。一辆汽车,飞快地,开过来了。

,A,同学们完成了任务。

同学们, ,完成了任务。

,B,大家做游戏。

大家, ,做游戏。

,C,少先队员观看美术展览。

少先队员, ,观看美术展览。

,2,树林里栖息着海鸟。

( 茂密的 )树林里栖息着海鸟。

,A,湖面上停放着小船。

, ,湖面上停放着小船。

,B,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 ,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C,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

,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

,3,五星红旗飘扬。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

,A,列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 ,列车, ,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B,小猫吃鱼。

, ,小猫, ,吃着鱼。

,C,妹妹捧着苹果。

, ,妹妹捧着, ,苹果。

2、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扩句。

,1,我数着星星。,怎么样地数着,,

,2,洪水冲垮了大堤。,什么样的洪水,,

,3,小草顶着露珠。,什么样的露珠,,

,4, 杏儿挂满了枝头。,什么颜色的杏儿,或者什么样的杏儿,, ,5, 红五角星大灯放出光芒,什么样的光芒,,

,6, 妈妈缝着纽扣。,怎么样地缝着,,

3、练习

1、列车穿过山谷。

2、人们挥舞着鲜花。

3、爸爸是工人。

4、柳条佛动着水面。

5、天空布满乌云。

五年级缩句

缩句、扩句练习题 一、缩句:去掉修饰词,只保留主干。“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 2、都江堰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修建的一座大坝。 3、温暖的春风轻轻吹进我们的校园。 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5、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笑话。 6、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越来越高的圣诞树。 7、可怜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地打了一顿。 8.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9.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0.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11. 一群穿这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12.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13.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4、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 15.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6.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7.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8.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9.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20.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21.呻呤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2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3.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4.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二、扩句:添加修饰词。 扩句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1)读懂例句,审清要求,弄清扩的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2)看原句,弄明句子意思,想想如何恰当地搭配词语。 (3)按要求扩写句子 (4)对照原句,检查扩句,看是否保留了原句的主干,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统一等。

五年级缩句和改病句Word 文档

句子专项训练 缩句知识点: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训练题: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专题训练教学文案

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 专题训练

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4、添加的成分要注意排列顺序。 5、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 如:雪花飘落下来。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我会扩句(练一练) 1、母亲注视护士。(扩句) 2、沙滩上有贝壳。(扩句) 3、战士们冲向阵地。(扩句)

4、同学们打篮球。(扩句) 5、阳光照耀田野。(扩句) 6、溪水流过村庄。(扩句) 7、小蝌蚪游着。(扩句) 8、黑熊表演节目。(扩句) 9、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词语,去除“得”以及后面的词语。 4、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①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我思念着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②都江堰是两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条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缩句) ③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我和同伴们前进。(缩句) ④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 杂交水稻是“第五大贡献”。(缩句) 缩句的注意事项: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 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

最新五年级缩句、扩句、转述句练习资料

一、缩句练习1.我班李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2.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4.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5.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6.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7.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8.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9.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0.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11、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12、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13、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14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儿童广播体操。 15、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6、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 17、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 18、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9、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20、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21、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22、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3、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4、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25、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6、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7、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8、老牧人江布尔大叔老远就大声喊起来。 29、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 30、电机房里五台绿色的发电机组整齐地排列着。 31、她额上深深的皱纹刻满了责备的神色。 32、林业工人坚持在风雪中不停地工作。 33、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绿绸垂挂在河面上。 3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35、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二、扩句 1、喜讯传到学校。 2、列车穿过山谷。 3、春风吹遍大地。 4、人们挥舞着鲜花。 5、爸爸是工人。 6 、我制定学习计划。 7、柳条佛动着水面。 8、天空布满乌云。 9、我们要遵守纪律。 10.比赛在进行。 11.雨下起来。 12.列车通过大桥。 13.心情激动。 14.学校开展活动。 15.老师批改作业。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练习题及答案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缩句应注意的地方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完整版)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专题训练

扩句和缩句 (一)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基本步骤: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例①老班长钓鱼。 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老班长在草地的水塘边专心致志地钓鱼。(扩句)(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老班长?在什么地方?怎样地钓鱼?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②我看着这一幕。 瘦小的我呆呆地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扩句) 扩句的注意事项: 1、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4、添加的成分要注意排列顺序。 5、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 如:雪花飘落下来。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我会扩句(练一练) 1、母亲注视护士。(扩句) 2、沙滩上有贝壳。(扩句) (扩句)、战士们冲向阵地。3. 4、同学们打篮球。(扩句) 5、阳光照耀田野。(扩句) 6、溪水流过村庄。(扩句) 7、小蝌蚪游着。(扩句) 8、黑熊表演节目。(扩句) 9、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二)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基本步骤: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小学五年级缩句练习(加答案)

缩句练习 1.我班李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2.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4.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5.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6.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7.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8.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9.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0.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11、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12、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天安门。 13、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14、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儿童广播体操。 15、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16、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 17、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 18、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9、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20、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21、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 22、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3、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24、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25、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6、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 27、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8、老牧人江布尔大叔老远就大声喊起来。 29、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开始反射出耀眼的亮光。 30、电机房里五台绿色的发电机组整齐地排列着。 31、她额上深深的皱纹刻满了责备的神色。

32、林业工人坚持在风雪中不停地工作。 33、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绿绸垂挂在河面上。 34、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35、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小学缩句常见形式大全

小学缩句常见形式大全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

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一、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 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 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小学语文扩句缩句知识及100道缩句练习题(有答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专项知识及练习题(可直接打印) 一、扩句 1、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要求给句子的主干添上附加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生动。 例:奶奶在打毛衣。 扩句为:慈祥的奶奶在专心地打毛衣。 2、扩句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意思。 (2)加上的修饰词要准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练习题:把下面的句子写得更具体。 (1)同学们做操。 (2)少先队员扫墓。 (3)祖国在前进。 (4)小鸟唱歌。 二、缩句 1、什么是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主干,使句子简明。 例:蓝蓝的天上轻轻地飘着一朵朵白云。 缩句为:天上飘着白云。 2、缩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留句子的主干。

(2)要缩成最简的句子,要去掉附加成分。 (3)一般来说,要删掉以下这些: A、“的”的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的”字)要删去。例:那位年轻的老师走过来了。 缩句为:老师走过来了。 B、“地”前面的修饰限制的词语(包括“地”字)要删去。例:老师认真地教我们。 缩句为:老师教我们。 C、“得”后面补充说明的词语(包括“得”字)应删掉。例:我兴奋得一蹦老高。 缩句为:我兴奋。 D、“在……中(下、里)”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进步。 缩句为:我们取得了进步。 练习:缩句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2)喷薄而出的红日映照着大桥巨大的桥身。 (3)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4)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 (5)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6)一头吸河水的老象深深地陷进了厚厚的淤泥里。 (7)他怀着十分快乐的心情向妈妈跑去。 (8)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9)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10)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精密。 (11)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2)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13)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14)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小学语文各种句式转换、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专项练习及答案

句子专项训练 1、述句:简单说就是以句号结尾的。 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 有的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如:我喜欢语文课。 有的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我不喜欢语文课。 在说话、写文章中,对述语气的要多方面的,只会简单肯定和否定,不能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 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①我喜欢语文课。 我会喜欢语文课的。 两个述句都是肯定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区别。 后一句肯定程度减弱了,还含有“现在不喜欢”的意思。 ②我不喜欢语文课。 我不大喜欢语文课 两个述句都是否定语气,但第句二语气委婉多了,不喜欢的程度也不那么厉害。 述句使用得很广泛、说话、写文章几乎离不开它,善于揣摩述句下的语意、语气,对提高读、写能力都有帮助。 2、反问句:是句式中的一种。表面上看,是疑问句;实际上说话者是在强调某

种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也就是明知故问。这类句式常和“难道”等词联接。通常答案就在句子当中。 主要是加强语气,还兼有“顶撞”的效果,与人辩论时犹如“回马一枪”,写作文时用上排比反问,曰:“增强气势”。 3、把字句 “妈妈,把窗户关上。”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把窗户”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窗户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地图”是“把”字短语,“朝左边挪挪”是动词短语,“把地图朝左边挪挪”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 譬如,“二嫂哭哑了嗓子”侧重于“嗓子”,“二嫂把嗓子哭哑了”则侧重于“哑了”;“我们一定要修好淮河”是强调“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强调“修好”。 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 分。 “把窗户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地图朝左边挪挪”,“挪”前 边有个“朝左边”,而且自身还重叠了(“挪挪”)。光说“把窗户关”“把地图挪”都不行。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窗户关了”“把地图挪了”。

5缩句、扩句

缩句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 例;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缩句要求: A、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语气以及句子的基本结构。 B、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 C、缩句时要注意合理的删除的、地、得的修饰部分。 D、缩句时要注意删除表示特定环境和条件的词语,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在期末考试中”等;删除数量词,如“一件、一轮、五条”等;删除表示空间、方位的词,如“在屋檐下、天空中、在学校里、在大街上”;删除表示时间的状语,如:“黄昏时、几个小时后、去年、有一天”等。删除表示程度的词,如“很好、狠狠、非常”等。 E、复指成分要完整保留。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应缩为: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 F、保留动词后面的“着”“了”“过” G、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缩写句子练习。(什么是什么,谁在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1.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2. 我们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看录相。 3. 爸爸的书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书。 4.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5.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 6. 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变成了鲜花的海洋。 7.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 8. 蓝色的天上飘着一片片白云。 9. 北京的西山是著名的风景区。 10.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1.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 2.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 3.老师和同学兴高采烈地参加“六一”节的晚会。 4.红豆酒的味道特别好。 5.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6.美丽的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林木。 7.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8.暴风雨像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9.礼堂的墙上挂着几幅中国历代伟人的画像。 10.一个个拴着纸包的气球在田野里升起。 11.热情的主人端进来两盆热腾腾的羊肉和喷香的奶茶。 12.英勇的战士们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示例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及示例 一、缩句的方法: 在小学中,缩句时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如“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保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这种句式和上面的不同,“拉过”不是修饰“坐下来”的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类似的还有“他穿过满是鲜花的花圃来到教室门前”等。再如“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是复合宾语句式,“散步”是宾语“许多人”的补足宾语,应当缩成“广场上有人散步”。类似的还有“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等。 5、词语不宜过分精简,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如: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缩句的方法就是减少主要成分的附加成分,而组成一个成分的最小单位是词。“杨梅树”和“甘露”都是偏正关系的词而不是词组,不宜再切割精简。所以不能缩成“树吮吸甘露”甚至“树吮吸露”。恰当的缩法是“杨梅树吮吸甘露”。类似的还有“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教科书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中的“教科书”、“枯黄的枫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中的“枫树叶”、“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茂密的树林”中的“太阳光”、“石拱桥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中的“石拱桥”等等。

小学语文扩句与缩句练习

扩句与缩句相反。扩句,就是在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之间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具体来说,扩句时,一般在名词或代词前加上“…的”;在动词前加上“…地”;在动词后补上“得…”。 如:老师讲故事。扩句时,在“老师”前加上“白发苍苍的”,在“讲”之前加上“绘声绘色地”,在“故事”前加上“雷锋的”,最后扩句是“白发苍苍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讲雷锋的故事。” 扩句练习题(至少扩两处): 1、老师批改作业。 2、战士保卫边疆。 3、洪水淹没了村庄。 4、海鸥飞过海面。 5、兄妹俩陶醉了。 6、小马驹瞪着眼睛。 7、几句话印在心上。 8、同学们做作业。 9、战士脸红。

10、春风吹遍大地。 11、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12、同学们议论着消息。 13、学校开展活动。 14、我握着手。 15、战士献出生命。 16、我和小刚来到市场。 17、玲玲做操。 18、雨点落下来。 19、鱼儿惊慌。 20、野花开。 答案: 1、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2、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祖国的边疆。 3、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村庄。 4、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

5、善良的兄妹俩在优美的琴声中陶醉了。 6、愤怒的小马驹瞪着铜铃般的眼睛。 7、老师富有哲理的几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8、同学们在教室认真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9、这个可爱的战士脸红得像个大苹果。 10、温暖的春风吹遍绿色的大地。 11、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兴地挥舞着花束。 12、六(1)班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个消息。 13、学校正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14、我紧紧地握着这个女孩的手。 15、年轻的战士献出宝贵的生命。

缩句与扩句的方法和练习题

扩句方法及练习 (一)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我们知道,一般句子会包括主要成分,即: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在主要成分上添加附加成分,对原来的句子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就是在进行扩句。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为什么要扩句 1、最根本的,是将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具体。 2、通过扩句,还可以使句子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三)扩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扩句时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 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例:邮递员送信。 一个年轻的邮递员冒着大雪给千家万户送信。 题目给出的例子,扩充了“什么样”的邮递员,在“怎样的”情况下,给“谁”送信。 下面请同学们扩充两个句子: 1、少先队员刷墙。第2中队的少先队员冒着寒风在学校里刷墙。 2、祖国在前进。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建设四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四)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例如:春风吹。 这句话的主语是“春风”,“吹”则是谓语,是揭示“春风怎么样”的。一般地说,主语“谁”的前面可以加词,在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前面也可以加词。即:(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例如:学校开展活动。 先把原句画出主要成分:主要讲“学校”,“开展活动”,然后按主要成分提问扩句。例如:“学校”,可以提问:谁的学校?哪里的学校?什么样的学校?“开展”,可以提问:怎样开展?“活动”:又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活动?因此,可以说:(北京市的)学校;(黄冈市的)学校;(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积极)开展,……(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活动;(拥军优属)活动;(学雷锋评比)活动…… 练习: 1、小明读书。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2、红旗升起来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了. 3、天空布满乌云。 4、我们要遵守纪律。 5、比赛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在首都体育馆紧张的进行着。 6、雨下起来。 7、列车通过大桥。 8、心情激动。

五年级缩句练习及答案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在缩句时,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在缩句时,“着、了、过”应保留在谓语后面。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一、缩句练习 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2、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4、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5、在农民们的辛勤劳动下,今年小麦的长势十分喜人。 6、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 7、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8、残暴的敌人秘密地杀害了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 9、我常常怀念故乡的许多熟悉的朋友。10、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11、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12、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13、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14、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15、数万名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天安门。 16、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17、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18、我们通过显微镜看到了不计其数的细菌。19、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上升。 20、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21、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月亮。 22、工人们在节日里仍然坚持劳动。23、洪亮的钟声在空中经久不息地回荡。 24、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停在细细的电线上休息 25、奶奶在水井边用水桶打水。 26、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个蒸笼。27、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8、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29、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0、绿油油的牧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31、夏天,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 32、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33、每当夜幕降临,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起来。 34、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来的敞口船。 35、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小学语文常见缩句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 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缩写句 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 主要意思,现将缩写句子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为同处一线的老师 提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最新小学语文缩句扩句的方法技巧

缩句【方法技巧】 1、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地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5、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例如: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 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 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应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定词组的缩写 很多句子里面是特定词组或专用名词,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也有的人认为两个字的修饰可以去掉,一个字的不可以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缩写后是“五星红旗飘扬。”或“红旗飘扬。”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缩写后是“敦煌莫高窟是宝库。”或“莫高窟是宝库。” 【解题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注意事项】

五年级扩句和缩句专题训练1讲课稿

五年级扩句和缩句专 题训练1

四年级扩句和缩句专题训练 一、扩句 (一)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二)扩句技巧 1、在句子中的四个地方扩。“谁”之前扩,“怎么样”之前扩,“什么”之前扩,“是怎么样”之后扩。句式为:“(扩)谁加(扩)怎么样加(扩)什么加[补充怎么样(扩)。 2、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的+名词;地+动词;得+形容词。 3、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4、保留原来的意思。 5、内容力求丰富。 例:(1)小鸟唱歌。扩句: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2)、我看过大海。扩句:去年夏天,我在海南看过大海。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 (4)、汽车飞驰。扩句:一辆黄色的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 (5)、雪花飘落下来。扩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二、缩句 (一)缩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二)缩句技巧 1、去“枝”留“干”法凡是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掉,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例句: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缩句:草把子插满了箭。 2、借助“的、地、得”。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例句:弟弟高兴得跳起来。缩句:弟弟高兴。 3、“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例句:六(6)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课。缩句:学生在听课。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因为“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不能删的。 例句:鱼钩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缩句:鱼钩闪耀着光芒。 例句: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 缩句:他跨过小沟。 5、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例句:我们在学习雷锋活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绩。缩句:我们取得了成绩。 三、扩句和缩句的异同点 (一)、缩句和扩句的区别:不同点 把短句子写成长句子。扩句把长句子写成短句子。 (二)、相同点 在改写的过程中,都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五年级英语50句缩句练习

经典缩句练习 1、她怀着十分快乐的心情向妈妈跑去。 2、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3、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4、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5、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精密。 6、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7、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8、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9、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10、张家界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1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12、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 13、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过来。 14、李天王和哪吒三太子气势汹汹地来捉拿“弼马温”孙悟空。 15、二十只草船上的草把子插满了曹军射过来的箭。 16、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7、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 18、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19、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震动原理。 20、受惊吓的小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1、李敏那双绝好的眼睛看到了湖对岸的行人。 22、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 23、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寒流慢慢地侵入了胶东半岛。 24、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 25、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6、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7、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28、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29、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30、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荫下钓鱼。 31、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32、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5 33、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34、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35、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36、一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