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监考系统的无线传输

科目三监考系统的无线传输
科目三监考系统的无线传输

科目三监考系统的无线传输

驾驶证逐渐变成大众日常所需的证书之一,然而随着考试制度

的日渐完善,科技发展迅速,驾考的监考力度也在加强,现在想水

过科目二、科目三?物联网会告诉你No Way!下文给大家介绍基于工业无线路由器,怎么加强监考力度的,浇灭侥幸心理

基于工业路由器的监考方案

驾考背景:

全国的驾校都开始使用电子驾考系统,使得考试更加公平严谨,同时也给智能驾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驾考系统的主要难点在

于移动无线视频、语音、数据实时回传系统,其特点是数据实时性

要求高、数据流量大、终端移动速度快、车辆数量不断增加、路况

复杂。

考虑到行业成用特由及环境和需求,移动应用、图像数据的实

肘传输,无法通过有线部署満足应用需求.而且监控车物数漫较多,需要高带覚保证.同时由于室外使用对设备的抗震、防尘等妥求较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证稳定可奉运行。

对此,我们提出基于佰马BMR400工业级无线路由器,可以快速组建基于3G/4G/5G网络的道路考试通讯数据传输。

监考需求:

1. 考试车辆不等,每辆要求1路摄像头与考试数据

2. 科目三全程1500 km 左右,实时定位考试车

3. 实时视频、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要求一定的有效带宽

4. 控制中心需要远程发出指令,远程语音通知

5. 天气恶劣时(雨天较为常见)传输不受影响

道路考试车辆无线数据传输方案

在考试车辆上配备一台BMG400工业路由器,通过工业路由器4G 网络实时传输数据至控制中心平台,指挥人员在远程管理中心可实时了解现场的情况,实时监考,判定成绩,控制中心也可发出指令实时中止考试或紧急情况现场远程指导

1. 选择BMR400工业级路由器通过4G全网通传输数据,无需铺设光纤,支持车载供电,场地容错率大,架设成本低,工程量小易实施

2. 工业级路由器,具有软硬件看门狗、多级链路检测等技术保障通信稳定可靠,视频/图片大数据高速无线传输,可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非常适用考试数据、视频即时传输

3. 工业级路由器可选配GPS,协助控制中心实时定位、追踪、寻迹遍布考试场地的前端设备,支持基站定位和GPS芯片定位,位

置定位更精准。

4. 丰富接口,支持端子形式RS485、RS232数据传输,方便接线,契合现场各类型传感设备组网需要;据项目需要,WAN口可自定义成LAN口,使BMR400轻松扩充为5个LAN口,项目组网应用更灵活

5. 工业级设计,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工作温度零下35oC-75oC,相对湿度范围95%无凝结,足够应对考试一切环境

6. 信号强,运营商信号弱时应用优势明显,专有阻抗匹配电路

设计,增强设备信号搜索能力,标配高增益优质天线,具有更高的

信号接收灵敏度

一文读懂无线通信技术分类

一文读懂无线通信技术分类 无线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随着无线应用的增长,各种技术和设备也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依赖于无线通信技术。本文盘点下物联网中无线通信主要的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分类美国通信委员会(FCC)分类 2015年,美国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技术咨询委员会(TAC,Technological Advisory Council)网络安全工作组在一份白皮书中提到了将物联网通信技术分成了以下四类: Mobile/WAN,Wide Area Network - 移动广域网络,覆盖范围大 WAN,Wide Area Network - 广域网,覆盖范围大,非移动技术 LAN,Local Area Network - 局域网,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如住宅、建筑或园区 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 个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主要的无线技术及分类如下表所示: 不知为何,FCC TAC将Sigfox归入了LAN,而LoRaWAN归入了WAN。Sigfox与LoRaWAN 都同属于LPWAN领域中的窄带技术,都是可以广域覆盖。Weightless SIG在LPWAN领域中主推的将会是Weightless-P。NB-IoT也没有列入其中。新的技术在不断出现,也在不断地重塑物联网市场的格局。 KEYSIGHT分类 在KEYSIGHT的一份PPT中《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s,NB-IoT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将IoT无线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相关术语如下: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近场通信

短距离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短距离无线传输系统设计 [摘要]在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PT2262是红外遥控编码器,PT2272是其接收解码器,两者常常配对使用,现已用于汽车门控、遥控门锁、门禁管理、数字通信等领域,也可用于传送数字信息。从PT2262、PT2272发射和接收的信号特征入手,利用AT89C51单片机控制,实现短距离无线传输,从而使其应用于数字通信、智能化控制等领域。 [关键词]无线通信;PT2262/PT2272;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TN702 [文献标志码] A

Automatic timing device design [Abstract]In general sense, as long a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via radio waves, and the transmission distance is limited in a shorter range, is usually dozens of meters, can be referred to as the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encoder is PT2262 and PT2272 as its receiver decoder, both matching use, often has been used in car door control, remote control door lock, the entrance guard management, 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fields, can also be used to transmit digital information. From PT2262 and PT2272 of the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 characteristic, by using AT89C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realizes the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transmission, so that its applications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other fields. [Key words]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PT2262/PT2272;single-chip 目录 任务书 --------------------------------------------------------------------------------------------------------------- 1 摘要 ------------------------------------------------------------------------------------------------------------------ 2

无线数据传输Zigbee

无线传输zigbee Zigbee的应用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个域网协议。根据这个协议规定的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 目录 概述 ZigBee的起源 玩转芯片还是玩转模块 ZigBee读写设备 ZigBee无线数据传输 ZigBee 网通信方式 ZigBee自身的技术优势 ZigBee的频带 ZigBee性能分析 ZigBee的应用前景 ZigBee联盟 ZigBee与无线电

ZigBee与无线电 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定,底层是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存取层与实体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援大量网络节点、支援多种网络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ZigBee协定层从下到上分别为实体层(PHY)、媒体存取层(MAC)、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网络装臵的角色可分为ZigBeeCoordinator、ZigBeeRouter、ZigBeeEndDevice等三种。[1] 编辑本段ZigBee的起源 ZigBee,在中国被译为"紫蜂",它与蓝牙相类似。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用于传感控制应用(sensor and control). 此想法在IEEE 802.15工作组中提出,于是成立了TG4工作组,并制定规范IEEE 802.15.4. 2001年8月,ZigBee Alliance成立。 2004年,ZigBee V1.0诞生。它是zigbee的第一个规范.但由于推出仓促,存在一些错误。 2006年,推出ZigBee 2006,比较完善. 2007年底,ZigBee PRO推出 2009年3月,zigbee RF4CE推出,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远程控制能力 ZigBee的底层技术基于IEEE 802.15.4. 物理层和MAC层直接引用了IEEE 802.15.4 在蓝牙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蓝牙技术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对工业,家庭自动化控制和工业遥测遥控领域而言,蓝牙技术显得太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等,而工业自动化,对无线数据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且,对于工业现场,这种无线数据传输必须是高可靠的,并能抵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4399777.html,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作者:郭永刚路彬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9期 摘要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促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而且还有效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并在电力系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电力通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可以在各个方面合理地分配电能,遇到电力系统事故可以予以及时的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使电网调度工作达到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的目的,并且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化以及数字化。由于当前信息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高度上升趋势,使得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要全面秉持创新理念,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予以解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所提出的各项需求,并为其不断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为科学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全面结合我国当前资金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将会采用融合方式来对目前的无线网络开展异构网络的联合工作,从而促使通信网络的形成,并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网络融合形式包括:接入网、核心网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对于选择不同的网络来实现接入工作时,需要先对其开展协同工作,从而促使无线网络的使用者达到无线漫游的目的。在构建未来通信终端时,需要为其添加配置能力,并不断提升该项能力,便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而且在该种技术下通信终端便不会接收到用户的干预内容,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便于其随时展开网络监控工作,及时更新升级与之相关的软件。除此之外,由于时代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构建要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全方位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而且无线通信技术要保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集成的目的,例如语音、数据以及图像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等。 1.2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无线寻呼管理信息系统

无线寻呼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节简述 一、无线寻呼系统简述 无线寻呼是一种传送呼叫信号的单向个人寻呼系统,它没有话音,在传输过程中也许带有一定的数码或字符信息,也许不带其它任何信息。它是一种采用无线广播形式将单向的寻呼信号发送给携带寻呼机移动用户的业务。一个简单的寻呼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主叫用户通过电话告知服务中心话务员(内容为被叫者的寻呼号、主叫姓名、回电话号码和简短的留言),话务员把寻呼的内容通过发射台发射出去告知被呼叫人。这样的过程为计算机在无线寻呼应用奠定了基础。1991年左右寻呼机市场非常活跃,全国每年以50万以上的用户递增,老用户加上新用户成了滚雪球之势。但是,寻呼业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原先的本地呼叫方式发展为漫游寻呼、全国漫游寻呼。在此之前,俄罗斯莫斯科的寻呼通信业务公司已经把莫斯科的寻呼机用户同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用户联接起来,电子邮件像其它消息一样在寻呼机上接收,使寻呼机的发展呈多样化。寻呼机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功能、智能化、存储和显示信息量大。美国的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新闻寻呼机,配置了8万字符的存储器,这种呼机不仅能实现日常的寻呼业务还能与新闻、文化娱乐、体育比赛、专用数据库连接上。 ·大容量、大规模联网。摩托罗拉公司将在全球发射几颗通信卫星,试图利用卫星把全球的BP机用户连接起来,实现覆盖全球的国际寻呼联网,进行全球漫游寻呼。 ·多款式微型化。寻呼机向着体积小,品种更多的方向发展。 ·向双向传送发展。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无线寻呼还处于单向传递信息的阶段,大的BP机厂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双向传送业务。因此,计算机在无线寻呼业务中的地位更为突出。 二、计算机无线寻呼系统的构成 人工接续无线寻呼系统主要由主机、终端机、编码器、调制器、音频信道、发射机、天线、寻呼接收机组成,如图 1-1所示。 图1-1 人工接续无线寻呼系统 典型的人工接续寻呼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1-2所示、这里系统这个概念是狭义的,不包括发射机和寻呼机,也不包括话务排队器、该系统由网络服务器、

各种无线传输方式以及通信协议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实现全球对无人驾驶智能车的监控,无线通信自然不能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红外线、蓝牙、UWB、以及我们早期使用的Zigbee、无线数传电台、WIFI、GPRS、3G等等。下面针对这些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 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红外数据传输(IrDA):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由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nfraredData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无线协议,其硬件及相应软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IrDA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起初,采用IrDA标准的无线设备仅能在1m范围内以115.2kb/s速率传输数据,很快发展到4Mb/s(FIR技术)以及16 Mb/s(VFIR技术)的速率。在小型移动设备,如PDA、手机上广泛使用。事实上当今出厂的PDA以及许多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产品都支持IrDA,多用于室内短距离传输,目前很多应用场合逐渐被蓝牙所取代。 其优点:IrDA无需申请频率使用权,因而红外线通信成本低。并且具有移动通信所需要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娇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其缺点: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有其他的物体阻隔,也就是穿透能力差。其点对点的传输连接,也导致无法灵活地组成网络。 蓝牙(Bluetooth):蓝牙是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传输技术,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ps,传输距离约10米左右。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较多用于手机,游戏机,PC外设,表,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汽车,家用电子等。 其优点:使得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一点可以对多点,在10m范围内可以实现1Mb/s的高传输速率。 其缺点: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高保真技术):Wi-Fi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wifi的频段很多,2.4G,也有用5G的,一般的传输功率要在1毫瓦到100毫瓦之间。根据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最高传输速率为54Mbps(Netgear SUPER g技术可以将速度提升到108Mbp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WiFi的覆盖范围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广泛的应用于机场、酒店、以及办公室等公共场合。 其优点:可以大大减少企业成本,提供WLAN接入,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不受墙壁等干扰物的阻隔。

水表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水表数据采集无线传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生产型企业主要生产用水是指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对水处理系统采用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细致地了解用水量的变化,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用户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具有极大的不便。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具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本文介绍的水表数据采集传输管理系统是根据某生产型企业的室外距离较远及生产办公环境已较完善的现状而设计,实现数据的实时无线传输,并在中控室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管理。本系统由电磁流量计采集现场水流量,采集点共有50 处,厂区长2km,宽1km,采集点分布在厂区的各个用水地方。要求所有电磁流量计的信号以无线传输的方式采集到中控室,在中控室的上位机上实现电磁流量计数据的实时监控,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报表分析、历史曲线。完成现场数据采集的电磁流量计采用TOSHIBATIG 系列,转换器为LF40 2 型,可外接GPRS 通讯模块或无线数据传输电台。考虑到此生产企业的现状,采用NH719-1 数传电台,上位数据采集处理软件采用VB6.0,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0 来完成定时抄表功能。要求记录各个采集点的流量瞬时值和总流量(即到目前为止的累积量)。 2 无线传输系统 2.1 组网方式系统采用主站+从站的组网方式,主站位于中控室,从站分布于各个水表现场。系统组网方式如图1 所示。图1 系统组网方式 本项目采用NH719-1 数传电台,采用先进的频率合成技术,CPU 锁相环控制,配合调制解调器,可提供语音或数据信号的透明传输,适应各种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具有收发一体、安装方便、使用简单、性价比高、稳定可靠等特点,广泛用于各种数据的远程采集控制系统中。国家信息

厂房工控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方案

厂房无线信息管理控制系统方案 深圳安信网络系统有限公司 2011年3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产的主题,要求我们全面构筑起“人人都是通风员”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安全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自动化和安全生产涉及到机器、人员、管理、调度等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 自动化安全生产系统中包括硬件与软件,硬件是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控制系统,软件是指与管理,人员,素质等“人”方面来讲;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工业制造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硬件水平的提高,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要狠抓软件建设、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整体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结合目前整个工业生产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需求,市场态势,深圳安信网络系统有限公司为生产行业提供的“厂房工控无线传输信息管理控制系统”方案,专门为行业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系统表现出了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前瞻性等。 二、系统分析 根据客户的基本情况,工业生产厂房无线覆盖控制系统分析得知: 1、环境介绍:厂房环境的基本情况是:需要自动生产控制的厂房区域长宽高为 2000m*650*10m;厂区区域内现在需要把厂房一、二、三、四四个厂房的工控数据通过传输到厂房一内的办公室控制中心(后续需要扩展到十几个厂房)。每个厂房内大概有20个数据采集点,每个采集点大概有几十个字节的控制数据流。在区域内要实现工控数据,语音,图像,控制为一体的生产综合控制系统,综合目前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目前机械生产企业的这种状况和实际环境综合考虑推荐采用WLAN无线传输智能控制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比较合理,节约成本,经济,适合机械生产管理控制的综合管理控制系统。 2、设计原则:本项目方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采用目前主流的WLAN数据传输技术)、功 能齐全(可以传输工控数据,语音,视频,图像等数据流,安全加密,管理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在恶劣环境系统可以稳定地无故障运行几万个小时不等)、节约成本(相比有线、光纤,GPRS和3G网络数据传输有投入成本低,施工简便)的原则。并综合考虑

4G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方案详解

4G无线视频监控通信系统 设计方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黄石分公司

1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简述 1.1 无线视频监控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为监控视频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更好的传输条件。无线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有线视频监控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视频监控应用领域的另一重要分支,并根据行业应用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 目前,众多的行业用户应用,如平安工程、城市交通系统的道路监控、检验检疫部门的电子监管视频系统。这些特殊行业用户对监控系统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视频监控系统为其提供实时、清晰的有线图像、保存完好的数据、迅速响应的云台控制等,还增加了对无线视频采集(如交通巡逻、平安城市移动巡逻、城管移动巡逻与执法等)及移动视频的观看、控制方面的要求。 往往在许多特殊的应用环境,有线监控部署的成本很高甚至根本无法部署,在这样的环境中4G无线视频监控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目前无线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在公交、公安、交通、城管、电力、金融押运、现场勘查等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1.2 无线视频监控应用特点 4G无线视频监控传输系统融合了3G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加解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凭借无线性、移动性、便携性、高带宽、高清晰、双向性等优点,同时支持最新4G高速移动网络,对数字图像和声音通过多路4G无线链路进行高清晰处理和流畅传输,能够广泛应用在公安现场勘察车辆、应急指挥系统、海事巡逻、公交地铁车辆、水闸航道监控、交通执法、市容城管执法、水利防汛、森林防火、金融押运、远程保险定损、路政管理等诸多有线监控难以部署的领域。

4G网络是移动运营商所建的全社会覆盖的巨型网络,利用运营商建设的现有无线网络传输移动视频图像和声音,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 ?地理位置广,只要在手机信号能覆盖的位置就能传输视音频 ?初始投资低,省去了基站建设的建设和维护的高额费用,从全社会角度 看可以避免大量单位重复建设基站,从而节省了社会资源。 ?通讯资费便宜,手机链路的通信资费相比卫星等传输方式,资费具有极 大的优势,同时通过参加套餐、预存话费等方式还能够大幅降低运营通 讯费。从而使无线视频监控纳入日常业务而成为可能。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及发展 刘新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及发展刘新 发表时间:2018-08-17T10:56:23.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刘新[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取得了进步。 潍坊输油处山东潍坊 26102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取得了进步。由于智能手机和4G网的问世,无线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应用,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消费者的要求,无线通信技术在速度、范围和质量上都进行了完善。本文首先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中各种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对无线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宽带;移动通信;数据传输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提前到来,很多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诸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等,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基本与其他的高科技技术融合。无线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新起的高科技技术,主要融合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故具有一定智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准。 1无线通信技术的简单概述 1.1发展历程 第一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使用了运行速度较慢的短波频技术和电子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强度仅为150MHZ。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强度从150MHZ提高到了450MHZ。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强度已经从450MHZ上升到了800MHZ,已经实现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跨越性的提高。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无线通信技术增加了多媒体业务与用户需求,实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现阶段无线通信技术:在线阶段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从3G发展成了4G技术,并且越来越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2特征 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应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全球各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欧美地区国家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基本普及且技术水平最高;亚洲地区各国技术水平与非洲国家相比较高;非洲各国技术水平最低。第二,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经从传统的通信技术重心转向了无线宽带,在转向过程中应用并创造了很多无线接入技术。第三,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凸显出互补性,不同通信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不同,近几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与革新,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优势互补。 2无线通信技术的类型 2.1移动通信 这几年,我国移动通信得到了快速发展,3G技术在全国普及之后,马上又出现了更畅通、速度更快的4G技术。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大约有80%以上的用户在使用4G网络,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我国的4G技术应用非常广泛,4G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4G网络与3G网络相比,速度更快速,信号也很强,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2.2无线宽带 无线宽带的接入基于固定无线通讯技术,有着接入方法多样、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因为我国的无线宽带市场中缺少一致的接入技术,接入频率的安排也不统一,因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无线宽带的快速发展。现在,我国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四种:①微波接入; ②卫星接入;③红外线通信;④多点微博接入。 2.3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可以在短距离之内实现无线通信,蓝牙技术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新产物。关于蓝牙技术,就是把语音以及无线数据作为传递载体,实现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蓝牙技术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固定端设备和移动端设备,帮助用户传递数据和信息。蓝牙技术的传递距离最远可达到10m。一般应用在互动性会议、数字相机、互联网、遥控装置和家用电器网络等。 2.4超宽带技术 超宽带技术是基于无线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运用脉冲形式,借助最小单位的无线信号,纳秒型非正弦的波载来传递数据和信息。它可以实现短距离里用强于带宽的速率来传递数据。超宽带技术有着带宽高、速率快、安全好和功耗低等优点,是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无法达到的最强技术。所以,超宽带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3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3.1无线网络和有线通信技术的结合 不同的网络技术需要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无论是有线的通信技术还是无线的通信技术,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如果将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局限性可能带来的麻烦。将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想结合,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而且,在对相关技术的不断分析中,保证用户之间通信的抗干扰性,保证较低的干扰情况的发生,为用户的网络技术体验变的更好。并且,通过对铜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不同场合需求的网络技术,运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保证不同的机制和研究范围间都能够建立有效的机制,并能控制网络整体结构的时序性。在对于网络寿命问题的分析中,将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后,能在利用有效的设计延长网络的寿命,并且也能保证信息技术的升级。 3.2无线通信技术间的互补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在将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结构不断的进行融合、不同的系统进行不断地更新的过程中,应该保障技术与技术之间的互补作用。在不同的技术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网络需求而存在的,然而在不同的通信技术的作用中,也应该确保技术间的互补作用与其互补作用的相对有效性。这样能够不断地为无线通信技术拥有更好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构架提供一定的帮助。而如果能够建立无线通信技术的互补工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整体的技术进行融合和升级,并确保无线通信技术的多样性,以此确保不同地域和领域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 3.3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

无线传输技术种类比较

无线传输 技术 GPRS 3G ZigBee 蓝牙红外线 WiFi UWB RFID NFC 传输距离几公里75m~2km 10m左右极短大约90m 10~20m 几米到几 十米 1m 传输速度56~115kb ps 几百kbps 40~250kb it/s 1mb/s 4m&16m 11mbps~ 108mbps 几百kbps 以上 1K 424K 工作频段850/900/ 1800/19 00 MHz 806~ 960MHz, 1710~ 1885MHz, 2500~ 2690MHz 2.4GHz 2.4GHz * 2.4G&5G 806~ 960MHz, 1710~ 1885MHz, 2500~ 2690MHz 125khz~1 35khz, 13.56mhz 860mhz~9 60mhz 13.56MHz 传入功率 * 功率高功率低中 * 低低低功率低成本价格高高低低低低低低低 抗干扰性高高中等高高低高高极高 协议 TCP/IP L25 TD-CDMA, WCDMA,CD MA2000 IEEE 802.15.4 IEEE 802.15.1 x * IEEE802. 11g, IEEE802. 11b 尚未制定* ISO/IEC18 092, ISO/IEC21 481 技术特征体积小, 接口通用 不能穿透 物体,遇 到障碍物 会反射 覆盖范围 大 可自组网, 无限扩展 应用领域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长距离通 信或控制 工业控 制、医疗 等 移动设 备、外设 适用于室 内传输控 制 小规模接 入组网 短距离, 大数量, 高速传输 读取数 据,取代 条形码 手机,近场 通信

4G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设计方案

4G无线视频监控通信系统 设计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分公司

1无线视频监控技术简述 1.1无线视频监控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数据网络为监控视频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更好的传输条件。无线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在有线视频监控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视频监控应用领域的另一重要分支,并根据行业应用的不同需求,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 目前,众多的行业用户应用,如平安工程、城市交通系统的道路监控、检验检疫部门的电子监管视频系统。这些特殊行业用户对监控系统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视频监控系统为其提供实时、清晰的有线图像、保存完好的数据、迅速响应的云台控制等,还增加了对无线视频采集(如交通巡逻、平安城市移动巡逻、城管移动巡逻与执法等)及移动视频的观看、控制面的要求。 往往在多特殊的应用环境,有线监控部署的成本很高甚至根本无法部署,在这样的环境中4G无线视频监控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目前无线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在公交、公安、交通、城管、电力、金融押运、现场勘查等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1.2无线视频监控应用特点 4G无线视频监控传输系统融合了3G技术、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数字加解密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凭借无线性、移动性、便携性、高带宽、高清晰、双向性等优点,同时支持最新4G高速移动网络,对数字图像和声音通过多路4G无线链路进行高清晰处理和流畅传输,能够广泛应用在公安现场勘察车辆、应急指挥系统、海事巡逻、公交地铁车辆、水闸航道监控、交通执法、市容城管执法、水利防汛、森林防火、金融押运、远程保险定损、路政管理等诸多有线监控难以

部署的领域。 4G网络是移动运营商所建的全社会覆盖的巨型网络,利用运营商建设的现有无线网络传输移动视频图像和声音,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 ?地理位置广,只要在手机信号能覆盖的位置就能传输视音频 ?初始投资低,省去了基站建设的建设和维护的高额费用,从全社会角度 看可以避免大量单位重复建设基站,从而节省了社会资源。 ?通讯资费便宜,手机链路的通信资费相比卫星等传输式,资费具有极大 的优势,同时通过参加套餐、预存话费等式还能够大幅降低运营通讯费。 从而使无线视频监控纳入日常业务而成为可能。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 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②固定数据业务增加移动性:WLAN等技术的出现使数据速率提高,固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移动性逐渐增加;移动通信、宽带业务和WiFi的成功,促成802.16/WiMAX等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诞生。 (7)B3G的概念兼顾了移动性和数据速率。 近几年来,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一个繁荣的发展时期。从移动通信用户数量来看,到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超过固定用户,我国在2003年10月移动用户数也超过了固定用户数。2004年底全球移动用户超过17亿,截至2005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达到3.63亿,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6%和28%,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总数均为世界第一。从电信业务收入来看,全球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收入相当,发展趋势是移动电话收入增长较快,固定电话的收入缓慢下降。但我国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电话的收入已经大于固定电话的收入,数据业务的收入所占比例虽然还较小,增长很快。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宽带业务增长迅速,主要有这样三个特点: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亿户,但普及率只有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增长潜力巨大;宽带接入用户快速增长,2 005年6月底宽带用户达到3270万;但宽带业务的收入与业务量增长不匹配。 从我国通信移动市场发展来看,我国移动业务运营模式雏形已经形成。移动通信新业务的健康发展始于良好的收费模式,价值链已经初步建成;以移动短信业务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逐年稳固快速发展,年业务收入近300亿元。移动手机已经向兼有照相机、MP3、视频、PDA、钱包等通信和娱乐功能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品快速发展;业务品牌更加多样化,开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我国在移动业务运营模式良性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相对于网络而言,业务领域的标准化程度明显滞后。业务标准化起步较晚,分散不成体系。多种手机操作系统

基于WIFI模块和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附代码)

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Project3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浦电子1203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指导老师: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 袁建华,毛钱萍 2015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阶段任务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 时钟模块 1.2 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原理 1.3 温度传感器DS18B20 1.4 串口 1.5 WIFI模块 第三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2.1 WIFI模块设置 2.2 串口部分设置 2.3 调试与运行过程 第四章程序与框图 第五章小结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时钟DS1302模块: 电路原理图:DS1302与单片机的连接也仅需要3条线:CE引脚、SCLK串行时钟引脚、I/O 串行数据引脚,Vcc2为备用电源,外接32.768kHz晶振,为芯片提供计时脉冲。 读写时序说明:DS1302是SPI总线驱动方式。它不仅要向寄存器写入控制字,还需要读取相应寄存器的数据。控制字总是从最低位开始输出。在控制字指令输入后的下一个SCLK时钟的上升沿时,数据被写入DS1302,数据输入从最低位( 0位)开始。同样,在紧跟8位的控制字指令后的下一个SCLK脉冲的下降沿,读出DS1302的数据,读出的数据也是从最低位到最高位。数据读写时序如图

1.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原理: 说明 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由图并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一上电,RST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晶振电路:典型的晶振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歇,方便定时操作) 单片机:一片AT89S51/52或其他51系列兼容单片机 特别注意:对于31脚(EA/Vpp),当接高电平时,单片机在复位后从内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当接低电平时,复位后直接从外部ROM的0000H开始执行. 1.3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原理(连接到单片机最小系统,并将温度发送给WIFI模块): 3.1.1 DS18B20性能特点 (1)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只需一个接口引脚即可通信;

无线通信技术各自的特点和相互比较

无线通信技术各自的特点和相互比较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是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数据传输(IrDA)。同时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它们分别是:Zigbee、超宽频(Ultra WideBand)、短距通信(NFC)、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它们都有其立足的特点,或基于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的特殊要求;或着眼于功能的扩充性;或符合某些单一应用的特别要求;或建立竞争技术的差异化等。但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完美到足以满足所有的需求。 1、蓝牙技术 bluetooth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广受业界关注的近距无线连接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其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 ISM 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的传输距离。 蓝牙技术诞生于1994年,Ericsson当时决定开发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接口,以建立手机及其附件间的通信。该技术还陆续获得PC行业业界巨头的支持。1998年,蓝牙技术协议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5家公司达成一致。 蓝牙协议的标准版本为802.15.1,由蓝牙小组(SIG)负责开发。802.15.1的最初标准基于蓝牙1.1实现,后者已构建到现行很多蓝牙设备中。新版802.15.1a 基本等同于蓝牙1.2标准,具备一定的QoS特性,并完整保持后向兼容性。 但蓝牙技术遭遇了最大的障碍是过于昂贵。突出表现在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这就使得许多用户不愿意花大价钱来购买这种无线设备。因此,业内专家认为,蓝牙的市场前景取决于蓝牙价格和基于蓝牙的应用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规模。 2、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正式名称是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度接入Web。但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一般将只有几百kb/s的信号不受墙壁阻隔,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小于户外。 WLAN未来最具潜力的应用将主要在SOHO、家庭无线网络以及不便安装电缆的建筑物或场所。目前这一技术的用户主要来自机场、酒店、商场等公共热点场所。Wi-Fi技术可将Wi-Fi与基于XML或Java的Web服务融合起来,可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解决方案

3G无线微波图像传输系统设计方案成都市万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目录 (1) 1系统概述 (2) 1.1建设必要性 (2) 1.2建设目标 (2) 1.3设计原则 (2) 2建设内容 (3) 3应用分析 (3) 4整体结构设计 (4) 4.1指挥中心 (5) 4.2通信指挥车 (6) 4.3现场指挥中心 (6) 4.4卫星通信车 (7) 4.5前端设备 (7) 5通信模式说明 (8) 5.1指挥中心模式 (8) 5.2通信指挥车模式 (9) 5.3现场指挥中心模式 (10) 5.4卫星通信车中继模式 (11) 6系统功能 (11) 6.1远程图像传输 (11) 6.2远程视频监控 (12) 6.3指挥调度功能 (12) 6.4安全报警联动功能 (12) 6.5录像回放 (12) 6.6录像管理 (12) 6.7联动抓拍图片 (12) 6.8保密功能 (12) 6.9日志管理 (13) 6.10频率调节 (13) 7系统特点 (13) 7.1高可靠性 (13) 7.2高安全性 (13) 7.3便于集成 (13) 7.4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方式 (13) 7.5适应多种网络 (14) 7.6无缝传输 (14) 7.7适应复杂环境 (14)

1系统概述 1.1 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现场指挥调度模式得到普及,通过无线图像、声音传输方式进行指挥中心与各终端之间的现场指挥调度已成为工作的一种主要现场指挥手段。但受局部地域网络覆盖盲区影响,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时有发生,给开展现场指挥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再加上图像和声音信息实时传输的限制,指挥中心很难及时对各终端发出的问题做出相应指挥,很可能造成突发事件处理最佳时期的延误。怎样通过整个的应急通信网络,实现移动多媒体传输系统的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是尚需解决的问题。 1.2 建设目标 本项目在于建立以通信系统、3G/微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监控系统为主体的指挥(车)系统。该系统能在一些环境恶劣的地点满足各单位的不同通信需求,将现场的视频、违法及布控人员信息及时传到指挥中心,弥补现有通信手段的局限性,使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覆盖能力得到加强,在任何地点都能有效地进行现场指挥。 1)实现移动图传视频的统一接入; 2)实现指挥中心对视频的统一调用; 3)实现快速反应的双向可视指挥调度; 1.3 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传输设备,使系统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2)开放性原则 系统设计及系统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伸展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