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检测分析技术

现代检测分析技术
现代检测分析技术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戴竹青编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要求

1认真预习

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教材,并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领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先写好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设计好表格,以便实验时及时、准确地进行记录。

2 做好实验

遵守操作规程,不要为了“方便”、“省事”而不按规范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实验中不要匆忙赶进度,要善于思考,要学习运用有关的理论解释实验中的问题,如有疑惑,可与指导教师讨论或写入实验报告中。要保持实验桌和整个实验室的整洁。

3 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整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实验报告包括两个部分:预习报告和正式报告。

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前应该写好。预习报告包括2个内容:实验步骤、原始纪录表格。

正式报告在实验完成后书写,内容包括:

(1)实验名称、操作者姓名、学号、同组者、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3)主要试剂和仪器。

(4)操作步骤。

(5)实验记录。包括原始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以及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6)结果和讨论。包括实验数据处理和计算,实验结果和结论,本次实验不足之处、收获或建议。

(7)思考题。

学生实验课成绩的评定,包括以下几种因素:(1)实验态度;(2)实验基本操作;(3)实验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4)实验报告表达;(5)整洁。

目录

实验一气相色谱中色谱柱柱效能的测定-----------------------------------------------3 实验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参数的测定--------------------------------------------------8实验三液相色谱法测定甲苯含量-------------------------------------------------------12 实验四水中己内酰胺的测定-------------------------------------------------------------1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18实验六紫外吸收光谱法检查物质纯度-------------------------------------------------19 实验七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含量----------------------------------------22 参考文献----------------------------------------------------------------------------------------29

实验一 气相色谱柱柱效能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术; (2)学习色谱柱柱效能的测定方法;

(3)掌握理论塔板数及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方法。 (4)掌握分离度的计算方法。 2实验原理

色谱柱的柱效能(柱效)是评价色谱柱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混合物能否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除取决于选择合适的固定液(相)外,还与色谱操作条件等因素有关。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色谱柱的柱效可用理论塔板数或理论塔板高度来衡量。一般说来塔板数愈多,或塔板高度愈小,色谱柱的分离效能愈好。

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2

2

1/25.5416R R t t n Y Y ????

== ? ?????

L H n

=

式中 t R ――组分的保留时间; Y 1/2――色谱峰的半峰宽度;

Y ――色谱峰的峰底宽度; L ――色谱柱长度。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因而同一色谱柱对各组分的柱效也不相同,所以在报告n 时,应注明对何种组分而言。

2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由下式计算:

21)21

1212

2(()/2R R R R s t t t t R Y Y Y Y --=

=

++ 当Rs=1时,相邻的两组分能实现“很好”的分离,此时两色谱峰之间的距离为2σ,重叠部分2%,Rs=1.5时,相邻的两组分能实现“基线”的分离,重叠部分小于1%。当Rs<1时,增加柱长、减少进样量,提高进样技术防止造成两次进

样,降低载气流速,降低色谱柱温度,提高汽化室温度,选择合适的分流比等色谱条件改变均可以增加分离度

3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气相色谱仪GC2010带FID检测器

氢气钢瓶

空气钢瓶

氮气钢瓶

微量进样器10 μl

色谱柱DB-5 30m×0.25mm×0.25μm

3.1 试剂

正己烷:液相色谱纯

正庚烷:液相色谱纯

4 实验内容

4.1 实验条件的设定

开机,按照表1设置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条件,将色谱仪按仪器操作步骤(见附录)调节至可进样状态,待仪器上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平衡,色谱工作站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4.2 进样

分别进样1 μl,记录色谱数据于表2中。

表2 色谱测定结果

5 数据与处理

5.1记录表1中的实验条件

5.2 记录所测得数据于表3中。

5.3计算的色谱柱的塔板数,以块数/m表示。

5.4 计算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

6思考题

(1)本实验测得的塔板数可说明什么问题? 理论塔板数与那些因素有关?

(2)对某一组分,改变色谱分离条件,理论塔板数是否改变?

(3)用同一根色谱柱,分离不同组分时,其塔板数是否一样,为什么?

(4) 以微量进样器进样时应注意什么?

7附录[GC2010气相色谱仪的使用]

7.1开机:

(1)先开载气、开辅助气,再开主机电源、计算机工作站电源。

(2)待仪器自检完毕后,双击色谱工作站图标,进入应用软件菜单界面;(3)对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的温度进行设定,待仪器各项指标达到设定要求;

(4)用设定处理参数进行样品分析;

(5)根据图谱调整分析条件,再分析样品,直至得到理想谱图;

(6)确定定量方法(内标、外标、面积归一等);

(7)选择校正点数,编辑ID表(输入组分的保留时间和标样浓度);

(8)选择校正次数(每浓度取几次均值);

(9)按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顺序,分析完所有标本,即完成曲线制作;(10)进行未知样分析,每次分析结束,自动计算定量结果。

7. 2 关机

(1)设定进样口、色谱柱、检测器温度在低温条件,待系统降温。

(2)关电源,关闭载气。

实验二 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参数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了解仪器的性能; (2)熟练色谱仪器的操作。

(3)学习利用保留值和相对保留值进行色谱对照的定性方法; (4)学习测定定量校正因子的方法; 2 实验原理

各种物质在一定的色谱条件(固定相与操作条件等)下有各自确定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对于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若其中所有待测组分均为已知且它们的色谱峰均能分开,则可将各个色谱峰的保留值与各相应的标准试样在同一条件下所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就能确定各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这就是纯物质对照法定性的原理。

该法是气相色谱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定性方法。以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虽然简便,但由于保留时间的测受载气流速等色谱操作条件的影响较大,可靠性较差;若采用仅与柱温和固定相种类有关而不受其他操作条件影响的相对保留值γ

21作为指标,则更适合用于色谱定性分析。

还应注意,有些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往往具有相近的甚至相同的保留值,因此在进行具有相近保留值物质的色谱定性分析时,要求使用高柱效的色谱柱,以提高分离效率,并且采用双柱法(即分别在两根具有不同极性的色谱柱上测定保留值)。在没有已知标准试样可作对照的情况下,可借助于保留指数(Kovl5Lts 指数)文献值进行定性分析。对于组分复杂的混合物,则应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即与其他鉴定能力强的仪器联用,如气相色谱一质谱、气相色谱一红外光谱联用等手段进行定性分析。

本实验以PFBA 作为标准物质,利用保留时间对马来酰肼中杂质进行定性分析。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被检测,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被测组分i 的质量(m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 i 或峰高hi)成正比,可写作: 'i i

m A f

这就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式中'i f 为比例常数,称为被测组分i 的绝对质量校正因子。由于同一种检测器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能真实地反映出物质的含量,需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这就是定量校正因子的意义。根据上式得: 'i

i i

m f A =

可见'i f 就是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质量,它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所决定。由于'i f 值与色谱操作条件有关,不易准确测定,因此在色谱定量分析中,采用相对校正因子i f ,即被测物质i 与标准物质s 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值:

''//i i i i s

i s s S s i

f m A m A

f f m A m A === 式中:i f 、 m s 、As 分别为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质量及峰面积。按被测组分使用的不同计量单位,可分为质量校正因子及体积校正因子等(通常把“相对”二字略去)。

测定i f 时,先准确称量被测物质i 和标准物质s ,混合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色谱测定,然后测量相应的峰面积A i 和As ,再按上式计算i f 值。

3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气相色谱仪 GC2010带FID 检测器 氢气钢瓶 空气钢瓶 氮气钢瓶

微量进样器 10 μl

色谱柱 DB -5 30m ×0.25mm ×0.25μm 3.1 试剂

正己烷 液相色谱纯 正庚烷 液相色谱纯

4 实验内容

4.1 实验条件的设定

开机,按照表1设置实验条件

表1 色谱参数的设定

根据实验条件,将色谱仪按仪器操作步骤(见附录)调节至可进样状态,待仪器上电路和气路系统达到平衡,色谱工作站上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4.2 标准样品的测定

取不同浓度的PFBA标准样品以及待测样品,分别进样1 μl,记录色谱数据于表2中。

表2 色谱测定结果

5 数据与处理

5.1记录实验条件

5.2 记录所测得t R、'

f于表3中。

i

表3 色谱测定结果

6思考题

(1)为什么可以利用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色谱定性分析?

(2)在利用相对保留值进行色谱定性时,对实验条件是否可以不必严格控制,为什么?

(3)除了利用气相色谱的保留值(包括相对保留值和调整保留值)定性外,还有哪些定性方法?

(4)在色谱分析中,为什么需要测定被测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本实验是测定的是绝对质量校正因子还是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为什么?

(5)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的优缺点是什么?

实验三 液相色谱法测定甲苯含量

1 实验目的

(1)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 学习归一化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归一化法是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之一,该方法要求试样中的各个组分都能够得到完全分离,且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并在色谱图上显示色谱峰。 i 物质的质量分数w i 的计算公式为:

1

100%i

i n

i

i m w m

==

?∑

由于 i i i m f A =,可得

1

100%i I

i n

i i

i f A w f A

==

?∑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但此法缺点是不管试样中某组分是否需要测定,都必须全部分离流出,并 获得可测量的信号,而且其校正因子i f 也应为已知。

若被测试样中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i f 相同或接近时(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各组分),则上式可简化为:

1

100%I

i n

i

i A w A

==

?∑

本实验通过测量甲苯样品各组分峰面积,用归一化法计算甲苯的质量分数。

3 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 LC-20A 微量进样器

超声波清洗器

3.2试剂

甲苯

甲醇液相色谱纯

重蒸馏水

4 实验内容

4.1流动相的制备

按照甲醇:水=85:15 的比例配制流动相,并将配制好的流动相于超声波清洗器上脱气15 min。

4.2实验条件

按照表1 设置实验条件。

表1 实验条件

4.3 样品测定

根据实验条件,将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见附录)调节至进样状态,待仪器液路和电路系统达到平衡,色谱工作站或记录仪上基线平直时,即可进样。

吸取1μl样品进样。记录色谱图峰面积和保留时间,重复进样一次。

表2 样品测定结果

5数据及处理

5.1记录表1的实验条件

5.2 记录色谱图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5.3 计算样品中甲苯的百分含量。

6 思考题

(1)色谱归一化法定量有何特点,使用该方法应具备什么条件?

(2)你认为要作好本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7 [附录]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1 先开主机,再开检测器、泵和计算机工作站电源。

2待仪器自检完毕后,双击色谱工作站图标,进入应用软件菜单界面;

3调节泵工作流速为2ml/min;

4 对色谱条件(波长、柱温、流速等)进行设定,待仪器各项指标达到设定要求;

5 打入25mL流动相清洗进样器、导管并排气;

6用设定处理参数进行样品分析;

7根据图谱调整分析条件,再分析样品,直至得到理想谱图;

8 确定定量方法(内标、外标、面积归一等);

9 绘制标准曲线并保存分析方法;

10进行未知样分析,每次分析结束,自动计算定量结果。

二、关机

1 点击Instrument off。

2 按照工作站、泵、检测器、主机的顺序关闭电源。

实验四水中己内酰胺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2)了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使用;

(3)掌握外标法测定己内酰胺含量的实验步骤及结果计算方法。

2实验原理

外标法是以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照品、,以对照品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相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包括工作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在工作曲线的截距近似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常简称外标法。外标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主成分或某个杂质的含量。

3 仪器与试剂

3.1仪器

(1)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

(2)微量注射器;

(3)Hypersil C18柱:250mm×4.6mm

3.2试剂

(1)乙腈:色谱纯

(2)己内酰胺:色谱纯

(3)乙腈+水:11+89

4实验内容

4.1 标准贮备液配制

准确称取0.5000g己内酰胺,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浓度为5mg/mL,放入冰箱保存。

4.2标准中间液的配制

取己内酰胺标准贮备液10.00mL,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浓度为0.5mg/mL。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浓度为0.5mg/mL标准中间液5.00mL、10.00mL,分别放入2个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浓度0.05mg/mL和0.10mg/mL。

取浓度为0.10mg/mL标准溶液5.00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此标准溶液浓度为0.01mg/mL。

将上述标准溶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超声排气。

4.4 水样预处理

将待测水样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超声排气。若水样浑浊可先离心分离。

4.3 色谱条件的设定

(1)色谱柱Hypersil C18柱:200mm×4.6mm

(2)流动相乙腈+水(11+89)

(3)检测波长210nm

(4)流速 1.0mL/min;

(5)进样体积20μl。

4.4 标准曲线绘制与样品测定

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取各个浓度标准溶液,各进样20μl,测定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每种浓度测定3次,以己内酰胺含量对峰面积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取处理后待测水样,进样20μl。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4.5 原始记录

表1 标样与水样测定结果

5数据处理

5.1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标样浓度为自变量、峰面积为因变量,通过线性回归或绘图得标准曲线。

表2 标准曲线的绘制

5.2 水样测定结果

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6 思考题

(1)液相色谱仪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有什么异同?

(3)外标法与内标法相比有何优缺点?

7注意事项

(1)仪器必须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

(2)使用的流动相必须先通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排气。可用超声波脱气或用水冲泵或气泵减压脱气。

(3)所有同流动相接触的管道、连接件、密封圈等在调换或重装前都必须按一定程序清洗,即用丙酮或苯、酒精、蒸馏水依次冲洗烘干。

(4)严格防止气泡进入系统,吸液软管必须充满流动相,吸液管的烧结不锈钢的过滤器必须始终浸泡在溶剂内,如变换溶剂瓶,必须先停泵,再将过滤器移到新的溶剂瓶内,然后才能开泵使用。

(5)变换溶剂时必须注意溶剂的极性和互溶性。当变换的溶剂与原溶剂不互溶时,必须注意它们的极性,要选择一种或两种溶剂都能互溶的溶剂来冲洗管路系统,然后再用变换的溶剂冲洗管路系统,才能实现溶剂的变换。有时可能需要用两种以上的过滤溶剂才能实现溶剂变换的目的。

(6)使用腐蚀性较强的溶剂后,需用适当的有机溶剂清洗,尤其是使用酸性溶剂后更需注意,以防系统零件被腐蚀损坏。

(7)严格禁止油污和灰尘进入样品和系统以防污染。

实验五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溶剂效应

1实验目的

(1)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其紫外光谱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不同极性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带位置、形状及强度的影响; (3)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影响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是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共轭体系的电子结构。随着共轭体系增大,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作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紫外光谱中,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如C —C 、C —O 、NO 2、苯环等。含有生色团的化合物通常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带;含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称为助色团,如OH 、NH 2、OR 、Cl 等。助色团本身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不产生吸收带,但当其与生色团相连时,因形成n -π共轭而使生色团的吸收带红移,吸收强度也有所增加。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外因是指测定条件,如溶剂效应等。所谓溶剂效应是指受溶剂极性或酸碱性的影响,使溶质吸收峰的波长、强度以及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为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间可能形成氢键,或极性溶剂分子的偶极使溶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从而引起溶质分子能级的变化,使吸收带发生迁移。

例如异丙叉丙酮*的溶剂效应如表1所示。

表1 溶剂极性对异丙叉丙酮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异丙叉丙酮*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K 带红移,而R 带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作蓝移或紫移)。这是因为在极性溶剂中*ππ→跃迁所需能量减小,如图1(a)所示;而*n π→跃迁所需能量增大,如图1 (b)所示。

图1 溶剂极性效应 (a) *

ππ→跃迁 (b) *

n π→跃迁

溶剂的极性不仅影响溶质吸收带的波长,而且还影响其吸收强度和形状,如苯酚在非极性溶剂中,可清晰看到B 吸收带的精细结构,而在极性溶剂中,B 带的精细结构消失,仅出现一个宽的吸收峰,而且吸收强度也明显下降。在许多芳香烃化合物中均有此现象。由于存在溶剂效应,所以在记录有机化合物紫外吸

收光谱时,应注明所用的溶剂,如:max EtOH λ、3max CHCl λ分别表示在乙醇中和在三氯甲

烷中的最大吸收波长。

另外,由于有的溶剂本身在紫外光谱区也有一定的吸收波长范围,故在选用溶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干扰。表2列举某些溶剂的波长极限,测定波长范围应大于波长极限或用纯溶剂作空白,才不致受到溶剂吸收的干扰。

本实验通过苯、苯酚、乙酰苯和异丙叉丙酮等在正庚烷、氯仿,甲醇和水等溶剂中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观察分子结构以及溶剂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表2 某些溶剂吸收波长极限

3 仪器与试剂

3.1 仪器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specord50 德国Analytir Jena AG产

3.2 试剂

苯、苯酚、乙酰苯、异丙叉丙酮、正己烷、正庚烷、氯仿、甲醇、乙醇等

均为分析纯试剂

纯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4 实验内容

4.1 待测溶液的配制

(1)异丙叉丙酮的正己烷溶液、氯仿溶液、甲醇溶液,水溶液的配制取四只100 mL容量瓶各注入10μl的异丙叉丙酮,然后分别用正己烷、氯仿、甲醇和去离子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得约0.1 mg/mL的异丙叉丙酮溶液;

另取四只100 mL容量瓶各注入500μl的异丙叉丙酮配制相应的约5mg/mL 的异丙叉丙酮溶液。

(2)苯的正庚烷溶液和乙醇溶液(约0.1 mg/mL)的配制

取两只100 mL容量瓶,各注入10μl的苯,然后分别用正庚烷和乙醇稀释到刻度,摇匀。

(3)苯酚的正庚烷溶液和乙醇溶液(约0.1 mg/mL))的配制

配制方法同上。

(4)乙酰苯的正庚烷溶液和乙醇溶液(约0.1 mg/mL))的配制

配制方法同上。

4.2 实验条件的设置

(1)波长扫描范围400~200 nm

(2)带宽1nm

(3)石英吸收池1cm

(4)参比溶液使用被测溶液的相应溶剂

(5)扫描速度200 nm/min

(6)记录仪坐标选择

(A)纵坐标(Y轴) 5 mV /cm,全标尺0~1 A,每大格相当于0.2 A;

(B)横坐标(X轴) 50 mV/cm。每大格相当于50 nm。

4.3 样品测定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一、食品检测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精确性二、食品检测技术中大量应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成果三、食品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越来越紧密四、食品检测中不断应用其他领域新技术五、大力发展实时在线、无损检测技术●色谱的分类:安两相的物理状态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化学键合相色谱。按分离机理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尺寸排阻色谱、亲和色谱。按固定相外形分类:柱色谱、平板色谱●色谱的特点: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 ●区域宽度:用来衡量色谱柱峰宽度的参数。有●色三种表示方法:1.标准偏差 2.半峰宽 3.峰底宽●色谱理论:塔板理论(热力学)、速率理论(动力学)。 ●色谱定性分析:1.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2.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3.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4.保留指数定性法5.与其它仪器联用进行定性●定量计算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归一化法●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构:1.高压输液系统 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色谱柱4.检测系统5流动相脱气装置●流动相脱气方法:惰性气体脱气法、加热流回法、超声波脱气法、抽真空脱气法、在线脱气法●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排阻色谱、亲合色谱●正相色谱:固定相得极性大于流动相得极性。适于分离油溶性或水溶性的极性和强极性化合物●反相色谱: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得极性,适于分离非极性、极性或离子型化合物 ●气相色谱主要部件:1载气系统2进样系统3分离系统4温度控制系统5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元件、放大器、显示记录●载体类型:硅藻土:红色载体、白色载体。非硅藻土:有机玻璃微球、高分子多孔微球、氟载体●检测器类型:浓度型检测器、质量型检测器●检测性能评价指标:灵敏度、检出限、线性范围、响应时间。●气相色谱检测器主要有:热导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氢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GC与HPLC区别:流动相不同、进样方式不同、被测化合物在系统中的状态不同、被测化合物不同、运行费用不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特点:入射光接近于单色光、分析对象广、灵敏度及准确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E总=E电子+E振动+E转动●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对单色光吸收能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构造: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分光光度计类型:单光束风光光度计、双光束、双波长、多通道●原子吸收法特点: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选择性好、用途广、样品量少●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构: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器。特点:采用锐线光源、单色器在火焰与检测器之间、原子化系统。类型: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原子化方法:火焰法、无火焰法-电热高温石墨管●干扰及其抑制: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1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期末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10 分) 1.成分和价键分析手段包括【b 】 (a)WDS、能谱仪(EDS)和XRD (b)WDS、EDS 和XPS (c)TEM、WDS 和XPS (d)XRD、FTIR 和Raman 2.分子结构分析手段包括【 a 】 (a)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b)NMR、FTIR 和WDS (c)SEM、TEM 和STEM(扫描透射电镜)(d)XRD、FTIR 和Raman 3.表面形貌分析的手段包括【 d 】 (a)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b) SEM 和透射电镜(TEM) (c) 波谱仪(WDS)和X 射线光电子谱仪(XPS)(d)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 SEM 4.透射电镜的两种主要功能:【b 】 (a)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b)内部组织和晶体结构 (c)表面形貌和成分价键(d)内部组织和成分价键 5.下列谱图所代表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基团包括:【 c 】 (a)–C-H、–OH 和–NH2 (b) –C-H、和–NH2, (c) –C-H、和-C=C- (d) –C-H、和CO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 分,共10 分) 1.透射电镜图像的衬度与样品成分无关。(×)2.扫描电镜的二次电子像的分辨率比背散射电子像更高。(√)3.透镜的数值孔径与折射率有关。(√)

4.放大倍数是判断显微镜性能的根本指标。(×)5.在样品台转动的工作模式下,X射线衍射仪探头转动的角速度是样品转动角 速度的二倍。(√) 三、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 1.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和所用的信号种类和束斑尺寸有关,因为不同信号的扩展效应不同,例如二次电子产生的区域比背散射电子小。束斑尺寸越小,产生信号的区域也小,分辨率就高。 2.原子力显微镜的利用的是哪两种力,又是如何探测形貌的? 范德华力和毛细力。 以上两种力可以作用在探针上,致使悬臂偏转,当针尖在样品上方扫描时,探测器可实时地检测悬臂的状态,并将其对应的表面形貌像显示纪录下来。 3.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出现多重峰的原因是什么? 多重峰的出现是由于分子中相邻氢核自旋互相偶合造成的。在外磁场中,氢核有两种取向,与外磁场同向的起增强外场的作用,与外磁场反向的起减弱外场的作用。根据自选偶合的组合不同,核磁共振谱图中出现多重峰的数目也有不同,满足“n+1”规律 4.什么是化学位移,在哪些分析手段中利用了化学位移? 同种原子处于不同化学环境而引起的电子结合能的变化,在谱线上造成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在XPS、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中均利用化学位移。 5。拉曼光谱的峰位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试述拉曼散射的过程。 拉曼光谱的峰位是由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能级差决定的。在拉曼散射中,若光子把一部分能量给样品分子,使一部分处于基态的分子跃迁到激发态,则散射光能量减少,在垂直方向测量到的散射光中,可以检测到频率为(ν0 - Δν)的谱线,称为斯托克斯线。相反,若光子从样品激发态分子中获得能量,样品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则在大于入射光频率处可测得频率为(ν0 + Δν)的散射光线,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四、问答题(10 分) 说明阿贝成像原理及其在透射电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答:阿贝成像原理(5 分):平行入射波受到有周期性特征物体的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形成衍射谱,各级衍射波通过干涉重新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物的特征的像。在透射电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5 分)。利用阿贝成像原理,样品对电子束起散射作用,在物镜的后焦面上可以获得晶体的衍射谱,在物镜的像面上形成反映样品特征的形貌像。当中间镜的物面取在物镜后焦面时, 则将衍射谱放大,则在荧光屏上得到一幅电子衍射花样;当中间镜物面取在物镜的像面上时,则将图像进一步放大,这就是电子显微镜中的成像操作。 五、计算题(10 分) 用Cu KαX 射线(λ=0.15405nm)的作为入射光时,某种氧化铝的样品的XRD 图谱如下,谱线上标注的是2θ的角度值,根据谱图和PDF 卡片判断该氧化铝的类型,并写出XRD 物相分析的一般步骤。 答:确定氧化铝的类型(5 分) 根据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d=λ/(2sinθ) 对三强峰进行计算:0.2090nm,0.1604nm,0.2588nm,与卡片10-0173 α-Al2O3 符合,进一步比对其他衍射峰的结果可以确定是α-Al2O3。 XRD 物相分析的一般步骤。(5 分) 测定衍射线的峰位及相对强度I/I1: 再根据2dsinθ=nλ求出对应的面间距 d 值。 (1) 以试样衍射谱中三强线面间距d 值为依据查Hanawalt 索引。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试题答案

一、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在对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对它化学成分的分析,如某一材料为Fe96.5%,C 0.4%,Ni1.8%或SiO2 61%, Al2O3 21%,CaO 10% ,FeO 4%等。这是材料成分的化学分析。 一个物相是由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两部分所决定的。X射线的分析正是基于材料的晶体结构来测定物相的。 X射线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晶体结构,即特定点阵类型、晶胞大小、原子的数目和原子在晶胞中的排列等。因此,从布拉格公式和强度公式知道,当X射线通过晶体时,每一种结晶物质都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花样,它们的特征可以用各个反射晶面的晶面间距值d和反射线的强度来表征。 其中晶面网间距值d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相对强度I则与质点的种类及其在晶胞中的位置有关。 衍射花样有两个用途: 一是可以用来测定晶体的结构,这是比较复杂的; 二是用来测定物相。 所以,任何一种结晶物质的衍射数据d和I是其晶体结构的必然反映,因而可以根据它们来鉴别结晶物质的物相,分析的思路将样品的衍射花样与已知标准物质的衍射花样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与其相同者即可。 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有: 定性分析——只确定样品的物相是什么? 包括单相定性分析和多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仅确定物相的种类还要分析物相的含量。 二、单相定性分析 利用X射线进行物相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为: ①用某一种实验方法获得待测试样的衍射花样; ②计算并列出衍射花样中各衍射线的d值和相应的相对强度I值; ③参考对比已知的资料鉴定出试样的物相。 1、标准物质的粉末衍射卡片 标准物质的X射线衍射数据是X射线物相鉴定的基础。为此,人们将世界上的成千上万种结晶物质进行衍射或照相,将它们的衍射花样收集起来。由于底片和衍射图都难以保存,并且由于各人的实验的条件不同(如所使用的X射线波长不同),衍射花样的形态也有所不同,难以进行比较。因此,通常国际上统一将这些衍射花样经过计算,换算成衍射线的面网间距d值和强度I,制成卡片进行保存。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关乎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检测技术到检测技术应用到检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使民众食之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添加剂;违禁化学品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日益受人关注,而作为检测手段的媒介—分析化学仪器的检测应用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形成厂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常用的检测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类型有很多。目前,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一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1.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有效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等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气相色谱的改进,测定的种类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和扩大。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X射线荧光分析 X-Ray Fluorescence X射线的产生和特点 特征X射线 L壳层由L1、L2、L3三个子能级构成;M壳层由五个子能级构成;电子跃迁必须服从选择定则N壳层由七个子能级构成; X射线的特点: ?波粒二象性 ?直线传播,折射率约为1 ?具有杀伤力 ?具有光电效应 ?散射现象

–相干散射:散射线能量不变,与入射线相互干涉。 –不相干散射:入射线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散射线波长变长,与入射线不相互干涉。 ?吸收现象 X射线的吸收现象 ?X射线在穿过被照射物体时,因散射、光电效应、热损耗的影响,出现强度衰减的现象,称为X射线的吸收。与物质的厚度、密度、入射线强度有关。 突变点λ(波长)称为吸收 限 原因:X射线将对应能级的 电子轰出,使光子大量吸收。?X射线吸收现象的应用 ?阳极靶镀层,获得单色X射线 ?X荧光的特点 荧光X射线的最大特点是只发射特征X射线而不产生连续X射线。试样激发态释放能量时还可以被原子内部吸收继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种现象称为俄歇效应。被逐出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俄歇电子的能量也是特征的,但不同于次级X射线。 ?波长色散型X荧光光谱仪 ?分析原理 当荧光X射线以入射角θ射到已知晶面间距离d的晶体(如LiF)的晶面上时,发生衍射现象。根据晶体衍射的布拉格公式λ∝dsinθ可知,产生衍射的入射光的波长λ与入射角θ有特定的对应关系。逐渐旋转晶面用以调整荧光X射线的入射角从0°至90°,在2 θ角度的方向上,可依次检测到不同λ的荧光X射线相应的强度,即得到试样中的系列荧光X射线强度与2 θ关系的X射线荧光光谱图 X射线衍射分析 X 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的理论基础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1)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简写为XRD) 原理:根据布拉格公式:2dsinθ=λ可知,对于一定的晶体,面间距d一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晶体面满足衍射条件,即改变波长λ或改变掠射角θ。X射线照射到某矿物晶体的相邻网面上,发生衍射现象。两网面的衍射产生光程差ΔL=2dsinθ,当ΔL等于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nλ(n为1、2、3….,λ为波长)时,即当2dsinθ=nλ时,干涉现象增强,从而反映在矿物的衍射图谱上。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d值。X射线分析法就是利用布拉格公式并根据x射线分析仪器的一些常数和它所照出的晶体结构衍射图谱数据,求出d,再根据d值来鉴定被测物。 主要功能:收集晶体衍射数据以及进一步确定晶体结构,过程主要包括:挑选样品,上机,确定晶胞参数,设定参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还原,结构解析。(2)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 ,简写为OM) 基本原理: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们的放大本领。因同一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与物体离眼睛的距离有关,所以一般规定像离眼睛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处的放大率为仪器的放大率。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视角甚小,因此视角之比可用其正切之比代替。 显微镜放大原理光路图 显微镜由两个会聚透镜组成,光路图如图所示。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A1B1,A1B1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的内侧,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A2B2于明视距离处。 主要功能: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3)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写SEM)

食品检测技术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专业学生从事食品行业实际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食品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涉及食品理化性质的检测,主旨在于训练学生理化检测技能,掌握食品各种理化检测手段的原理及操作,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应能自主对食品的一般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最终考取食品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 (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以工学结合为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

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强调知识与知识应用、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用二者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②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 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贯彻“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正确行为,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人才培养的共同任务。 ③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 以食品实际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行业对食品检测员基本素质的需求,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按照食品理化检测的一般项目,以项目化实验为载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结合食品检测的真实工作任务,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强调以典型工作任务(或产品、技术、服务)为项目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结果,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填空题(每空1分) 1.当X 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 连续谱X 射线和 特征谱 X 射线。 2. 点阵常数测定过程中需要确定峰位,确定峰位的常用方法有峰顶法 、 切线法 、半高宽法, 和抛物线拟合法 。 3. 经过厚度为H 的物质后,X 射线的强度为 H H m e I I ρμ-=0 。 4. X 射线扫描仪中的常规测量中的实验参数包括狭缝宽度、扫描速度和 时间常数 。 5. 磁透镜的物距L 1,相距L 2和焦距f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6.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各方法主要有复型法、和薄膜法,其中复型样品制备中塑料-碳二的复型优于碳一的复型是由于 其制备过程不损坏金相试样表面,重复性好,供观察的第二级复型一碳膜导电导热性好,在电子束照射下较为稳定 。 7. 差热分析曲线总的峰高表示 试样和 参比物 之间的最大温差,即从封顶到该峰所在基线碱的垂直距离。 8. 第一类应力导致X 射线衍射线位移,第二类应力导致X 射线衍射线线形变化,第三类应力导 致X 射线衍射线 强度降低 。 9. 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标准法 、吸光度比法 和 补偿法 共同组成。 10.单晶体电子衍射花样是规则的衍射斑点组成。 11. 大量实验证明,X 射线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12. 布拉格方程式衍射分析中最基本的公式,其应用主要集中在 结构分析 和X 射线谱分析两个方面。 13.由于X 射线的发展,相继产生了X 射线透射学、X 射线衍射学 和 X 射线光谱学 等三个学科。 14.提高透镜分辨率的本领 波长 , 介质 和 孔径半角 。 15. 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包括 球差和 像散,而电子束波长的稳定性决定的像差为色差 。 16. 透射电镜主要有电子光学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和 真空系统构成。 17. 非弹性散射机制主要有 单电子激发 、 等离子激发 、和 声子激发 。 18. 透射电镜的主要性能指标分辨率、 放大倍数 、和 加速电压 。 19. 热分析测试过程中,粉体试样中粉体 粒度 与粉体 堆积密度 对热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20. 用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的X 射线学分支是 X 射线衍射学 。 21. M 层电子回迁到K 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 射线称 K β。 22. X 射线衍射中,只有晶面间距大于 波长的一半的晶面才能产生衍射。 23.布拉格方程解决了X 射线衍射方向问题,即满足布拉格方程的晶面将参与衍射,但能否产 生衍射花样还取决于 衍射强度 。 24. 电子对X 射线散射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受原子核束缚较紧的电子,X 射线作用后,该 电子发生振动,向空间辐射与入射波频率相同的电磁波,由于波长、频率相同,会发生相干散 射 和 另一种X 射线作用在束缚电子上,产生康普顿效应---非相干散射,产生背底。 25. X 射线线扫描仪中的扫描方式主要有 光栅扫描 和 角光栅扫描。 26. 根据量子力学计算,L 壳层的能级实际上是由 3 个子能级构成,M 壳层的能级由 5 个能级 构成,N 层由 7 个子能级构成。 27.劳厄方程是确定 X 射线衍射方向的基本方程,常用与晶体 取向测定和晶体对称性的研究。 28. 影响多晶体衍射强度的其他因数主要有 多重因数P 、 吸收因子A(θ) 和 温度因子e-2M 。 29. X 射线定量分析的方法有 外标法 和 内标法 两大类。 30.有一体心立方晶体的晶格常数是0.286nm ,用铁靶K α(λK α=0.194nm )照射该晶体能产生 四 条衍射线。 31. 电子显微分析方法以材料 微区形貌 、 晶体结构 和 化学组成 为基本目的。 三.名词解释 1. 非相干散射: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2. 结构消光:当阵点不是一个单原子,而是一个原子集团时基元内原子散射波间相互干涉也可能会导致消光,此外布拉菲点阵通过套构后形成的复式点阵,出现了布拉菲点阵本身没有的消光规律,称2 1111L L f +=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作业

现代材料测试技术 作业

第一章X射线衍射分析 一、填空题 1、X射线从本质上说,和无线电波、可见光、γ射线一样,也是一种。 2、尽管衍射花样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它们的基本要素只有三个:即、、。 3、在X射线衍射仪法中,对X射线光源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简单地说,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 4、利用吸收限两边相差十分悬殊的特点,可制作滤波片。 5、测量X射线衍射线峰位的方法有六种,它们分别是、、 、、、。 6、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7、特征X射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8、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中主要的检索索引的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和字顺索引。 9、X射线衍射仪探测器的扫描方式可分、、三种。 10、实验证明,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可分为两类:和 11、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由于受到散射,光电效应等的影响,强度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 12、用于X射线衍射仪的探测器主要有、、、,其中和应 用较为普遍。 13、X射线在近代科学和工艺上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4、X射线管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谱分为两类、。 15、当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子由于和原子碰撞而改变了前进的方向,造成散射线;另一部分光子可能被原子吸收,产生;再有部分光子的能量可能在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传递给了原子,成为。 二、名词解释 X-射线的吸收、连续x射线谱、特征x射线谱、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光电效应、俄歇电子、质量吸收系数、吸收限、X-射线的衰减 三、问答与计算 1、某晶体粉末样品的XRD数据如下,请按Hanawalt法和Fink法分别列出其所有可能的检索组。 2、产生特征X射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简述特征X-射线谱的特点。 4、推导布拉格公式,画出示意图。 5、回答X射线连续光谱产生的机理。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 的吸光 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计算公式:S=0.0044 x C/A (ug/mL/1%) S——1%吸收灵敏度C ——标准溶液浓度0.0044 ——为1%吸收的吸光度 A——3 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 小浓度或最小含量。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 = c K S /A m D一一元素的检出限ug/mL c ――试液的浓度 S ――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I F—入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 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 ?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TG基本原 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 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 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 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 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7.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 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导致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经过样品的光透过率T%寸波数或波长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北京工业大学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北京工业大学 篇一:13103105-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3103105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应专业:材料物理 总学时:54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材料微观形貌、结构及成分的分析与表面分析技术主要方法及基本技术,简单介绍光谱分析方法。包括晶体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X射线光电子谱仪、原子光谱、分子光谱等分析方法及基本技术。 授课教材:《材料分析测试方法》,黄新民解挺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XX年。 参考书目: [1]《现代物理测试技术》,梁志德、王福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XX 年。 [2]《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与应用》,刘粤惠、刘平安编,化学工业出

版社,20XX年。 [3]《X射线衍射技术及设备》,丘利、胡玉和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XX年。 [4]《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陈文哲、梁伟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 [5]《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武高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吴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年。 [7]《材料结构分析基础》,余鲲编,科学出版社,20XX年。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X射线衍射仪及电子显微镜的结构,掌握X-射线衍射及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试样制备的基本要求及方法,了解材料成分的分析与表面分析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基本技术,了解光谱分析方法,能够利用上述相关仪器进行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表面分析研究。学会运用以上技术的基本方法,对材料进行测试、计算和分析,得到有关微观组织结构、形貌及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X射线的物理基础 教学重点:X射线的产生及其与物质作用原理 教学难点:X射线的吸收和衰减、激发限 教学时数:2学时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液态奶黑白膜包装重点卫生性能检测 商品学专业学生王伊萌学号1221251011 一、导语 液态奶黑白膜主要是以PE类树脂、黑白色母料为主要原料,并根据需要加入阻隔性树脂共挤而成的复合膜,其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油墨表印工艺,因此由制膜过程及印刷过程引入的不溶物等有害成分在酸性、油脂性环境中极易迁移至液态奶中,进而危害消费者健康。所以,需及时采用蒸发残渣等测试设备监测包装接触材料的重点卫生性能。本文介绍了鲜牛奶黑白膜中高锰酸钾消耗量、蒸发残渣、重金属、脱色试验这四项重点卫生性能,并详细介绍了蒸发残渣仪的检测原理、试验步骤及应用,可为行业内包装材料蒸发残渣的测试提供参考。 二、检测标准 ·BB/T 0052-2009 《液态奶共挤包装膜、袋》 ·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

标准的分析方法》 三、测试意义 液态奶黑白膜是采用LDPE、LLDPE为主要树脂原料,再加入黑、白色母料,采用共挤工艺吹制而成的复合膜,一般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结构。液态奶黑白膜又分为阻隔类与非阻隔类,非阻隔类即不再添加任何具有较高阻隔性的树脂原料,而阻隔类的黑白膜会另外加入EVOH、PA等阻隔性树脂共挤成膜,高阻隔类的液态奶黑白膜在低温环境下的氧气透过率可达到2.0 cm3/(m2?24h?0.1MPa)。另外,为了获得良好柔韧性及热封口效果,有些种类的液态奶黑白膜会加入mLLDPE树脂。因此,鉴于PE类液态奶黑白膜可具有优异的阻隔性、热封性、 避光性以及柔韧性,是目前液态奶生产行业广为采用的一种包装材料。 液态奶黑白膜多采用表面印刷工艺,即利用专用耐水耐高温的表印油墨印刷在黑白膜包装外表面,因此油墨层是直接暴露在外部。鉴于液态奶黑白膜的制造工艺及印刷工艺,树脂原料及油墨极易出现有害的小分子物质或有机溶剂残留,而这些残留物质采用何种手段进行严格监控,则需要进行相关卫生化学性能指标的检测。BB/T 0052-2009 《液态奶共挤包装膜、袋》产品标准中规定了PE类液态奶黑白膜中相关卫生性能参考GB 9687-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 成型品卫生标准》,即严格检测“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这四项重点卫生性能指标。这些指标可准确反映包装材料中有机小分子成分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有效降低在制膜或印刷过程中因工艺参数控制不当或油墨成分使用不当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大程度的减轻因包装材料引起的液态奶污染。 四、检测指标 液态奶黑白膜重点卫生性能指标均按照GB/T 5009.60-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规定的相应检测方法,这四项指标在试验前需在特定的温度下在特殊的溶液中浸泡2 h,再按照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各指标的检测。 蒸发残渣:将试样分别经由不同溶液浸泡后,将浸泡液分别放置在水浴上蒸干,于100℃左右的环境下干燥2 h后,冷却称重。该指标即表示在不同浸泡液中的溶出量。不同浸泡液可分别模拟接触水、酸、酒、油不同性质食品的情况。 高锰酸钾消耗量:将浸泡后的试样,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滴定,通过测定其高锰酸钾消耗量,再计算出可溶出有机物质的含量。该指标是表征包装材料中小分子有机物及制膜过程中高温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的总含量。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1. X射线衍射的几何条件是d、θ、λ必须满足什么公式?写出数学表达式,并说明d、θ、λ的意义。(5分)答:. X射线衍射的几何条件是d、θ、λ必须满足布拉格公式。(1分)其数学表达式:2dsinθ=λ(1分)其中d是晶体的晶面间距。(1分)θ是布拉格角,即入射线与晶面间的交角。(1分)λ是入射X 射线的波长。(1分) 4. 二次电子是怎样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有哪些?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的什么特征?用什么衬度解释?该衬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6分) 答:二次电子是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的试样原子核外电子。(1分) 二次电子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二次电子的能量小于50eV,主要反映试样表面10nm层内的状态,成像分辨率高。(1分) (2)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与入射束的能量有关,在入射束能量大于一定值后,随着入射束能量的增加,二次电子的发射系数减小。(1分) (3)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和试样表面倾角θ有关:δ(θ)=δ0/cosθ(1分) (4)二次电子在试样上方的角分布,在电子束垂直试样表面入射时,服从余弦定律。(1分) 二此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用形貌衬度来解释,形貌衬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试样表面相对于入射电子束的倾角。(1分) 2. 布拉格角和衍射角: 布拉格角:入射线与晶面间的交角,(1.5 分) 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的交角。(1.5 分) 3. 静电透镜和磁透镜: 静电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等电位面的电极装置即为静电透镜,(1.5 分) 磁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磁场的线圈装置称为磁透镜。(1.5 分) 4. 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电子散射后只改变方向而不损失能量,(1.5 分) 非弹性散射:电子散射后既改变方向也损失能量。(1.5 分) 二、填空(每空1 分,共20 分) 1. X 射线衍射方法有劳厄法、转晶法、粉晶法和衍射仪法。 2.扫描仪的工作方式有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两种。 3. 在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中,粉末衍射卡组是由粉末衍射标准联合 委员会编制,称为JCPDS 卡片,又称为PDF 卡片。 4. 电磁透镜的像差有球差、色差、轴上像散和畸变。 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分为光学成像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系统。 1. X射线管中,焦点形状可分为点焦点和线焦点,适合于衍射仪工作的是线焦点。 2. 在X 射线物象分析中,定性分析用的卡片是由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编制,称为JCPDS 卡片,又称为PDF(或ASTM) 卡片。 3. X射线衍射方法有劳厄法、转晶法、粉晶法和衍射仪法。 4. 电磁透镜的像差有球差、色差、轴上像散和畸变。 5. 电子探针是一种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微区分析。 二、选择题(多选、每题4 分) 1. X射线是( A D ) A. 电磁波; B. 声波; C. 超声波; D. 波长为0.01~1000?。 2. 方程2dSinθ=λ叫( A D ) A. 布拉格方程; B. 劳厄方程; C. 其中θ称为衍射角; D. θ称为布拉格角。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指产生1%吸收时水溶液中某种元素的浓度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3.荧光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6.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红外光谱、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光的波长按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即得到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光源是红外辐射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 8.拉曼散射,但也存在很微量的光子不仅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且也改变了光波的频率,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9.瑞利散射、当一束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大部分光子仅是改变了方向,发生散射,而光的频率仍与激发光源一致,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0.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穿过靶材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时被减速。电子所减少的能量(△E)转为所发射X 射线光子能量(hν),即hν=△E。 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子过程。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击靶时间不同、穿透的深浅不同、损失的动能不等,因此,由电子动能转换为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有少,产生的X 射线频率也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 射线,构成了连续谱 11.特征X射线、原子内部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 射线 13.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这种散射称相干散射或汤姆逊(Thomson)散射。 14.非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原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Compton)散射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科学02班 姓名:吴明玉 学号:20103412

SnO 基纳米晶气敏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 2 一.摘要 随着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为人们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人们对气敏材料机理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以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等现代材料测试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了可行的气敏材料微观结构表征方案。 关键词:XRD XPS SEM HRTEM 二.引言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半导体SnO2气敏材料在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大气环境的检测以及工业生产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等领域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目前开发的半导体气敏材料仍存在着灵敏度不高、交叉敏感严重、长期使用敏感材料易中毒失效稳定性差、重复性不好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大量工作。气敏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改进、优化成膜工艺和对现有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修饰等处理,以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降低工作温度,提高选择性稳定性等性能。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元件的电导率,还可以提高稳定性和选择性,金属掺杂是最为常见的掺杂方式,掺杂物的电子效应可以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降低被测气体化学吸附的活化能,有效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精确表征是实现材料性能控制的前提。材料的分析包括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晶体的相结构,化学成分和价键结构,相应地,材料分析方法有形貌分析,物相分析,成分与价键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为了对SnO 掺杂金属离子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设计出了 2 微观结构表征方案,为微观结构研究做好了铺垫。 三.正文 3.1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纳米材料,并对其分别进行Cd,Ni等金属的掺杂。通采用水热法制备SnO 2 过X衍射分析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得到薄膜的晶体结构以及表面的化学组成,原子价态,表面能态分布信息;通过扫描电镜(SEM)等得到材料的表面微观形貌信息;通过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得到材料的晶体取向, 3.2表征方案 3.2.1X衍射分析仪(XRD)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doc

《食品检测技术》试卷A 出卷人: 敬思群 校对人:孙来华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填空题(10分) 1、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 两大类。 2、在研究一个分析方法时,通常用 、 和灵敏度这三项指标评价。 3、食品中水分测定的方法有许多种,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 。 4、灰分是标示食品中 总量的一项指标。 5、水蒸汽蒸馏法适用于各类饮料、果蔬及其制品中 含量的测定。 6、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应分别配制分别 ,不能事先 。 7、食品中的酸度,可分为 、 和 。 8、样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物质时,用 测定误差较大,而用 结果较准确。 9、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 、 。 10、密度计是根据 原理所制成。 二、名词解释(15分) 1、 采样 姓名: 班级: 考号:

2、比旋光度 3、溶剂萃取法 4、ppm 5、总酸度 6、恒重 三、判断题(10分) 1、食品的质量特性包括食用特性。() 2、采样用具具有保护样品的功能。() 3、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用单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表示。() 4、醋酸镁、硝酸镁可做为助灰化剂。() 5、可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淀粉糖浆中的水分。() 6、索氏提取法适用于脂类含量高,结合态的脂类含量较少,能烘干磨细,不易吸湿结块的样品的测定。()

7、凯氏定氮法中,硫酸铜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 8、费林氏试液宜用标准还原糖液加以标定。() 9、只要是优级纯试剂都可作基准物。() 10、液体物质的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四、简答题(48分) 1、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干法灰化的原理及方法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蒸馏法?在进行样品制备时,有哪几种蒸馏方式? 4、在进行总酸度测定时,为什么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中不能含有CO2?如何去除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