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回顾

——兼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原子论哲学经历了古希腊时期的兴起与十七世纪的复活,是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世界本原的探索的思想结晶。其发展兴衰的历程,反映出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也反映了哲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科学的哲学思辨的现代价值。

一、单一本原说、多元素说——朴素的哲学抽象

西方哲学产生于在古代希腊的奴隶制时代,公元前8世纪城邦奴隶制确立,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了为奴隶主服务的“有闲”阶层,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研究天文、地理、哲学等,欧洲最早的哲学家应运而生。

1、单一本原说

哲学始终以解释人类的普遍性和终极性问题为己任。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的哲人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或始基问题深刻的思考。然而作为人们最初的哲学研究,它自然而然地面向客体,直接把可感的事物作为万物的“始基”。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思想萌芽。

被认为是希腊第一哲人的泰勒斯提出“水为万物的本原”。在他看来,万物产生于水,而又复归于水。“水”在这里不单是一个具体实物,它已是作为万物统一原体的较为抽象的“物质”概念了。以“水”这样一种具体物质形态去说明其它具体事物,又缺乏作为所有具体实物共同特性的基础,不能充当“物质”这个普遍的概念。但是,泰勒斯的思想,已经试图领先经验、观察,用自然说明自然,抛弃了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说明自然,这一大胆的探索,冲破了原始宗教的束缚,为哲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因为“水”的局限,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应运而生,提出了“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形”的命题。“无限者”是一种浑沌未定的东西,无任何规定性,数目无限亦无边无际。“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失而复归于它。”(《古希腊罗马哲学》P7)他指出,物质性的“无限者”之所以产生万物,是由于其内部包含着对立的力量,即冷和热,干和湿的对立斗争。由这些对立物构成世界万物,这是阿那克西罗德在泰勒斯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发展,他的哲学是原始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结合。

由“水”—“无限者”,是一次由感觉到超感觉的认识深化过程,也反映出,哲学在古希腊早期就已表现出抽象的思辨特点,抽象思辨的哲学思维初步显现。而且“始基”这一范畴由泰勒斯提出,表现了西方文明独特的一方面。“始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初都由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它……那就是存在物的原素和始基。”(《古希腊罗马哲学》P4)“始基”就是“本原”,是一个最终意义上的概念,表现出探求根源,探求最后因的愿望,西方哲学也正突出了这一点。在研究自然与世界的过程中,也始终延续着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西方哲学也依循这样的认识,形成了与其它文明历史的不同。由此,西方哲学遵循自己创立的研究风格不断向前发展。

但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是那样不可把握。“无限者”无规定性,那么其存在也就困难了,因此,人们要求对“无限者”作出常识性解释,要求从超感觉回到自然具体物质的解读上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代哲学认知的历史局限性。

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进而提出“气”是万物本质,气在自然界中更普遍,更富于变化,它无限扩散于空间,无所不在。“一切存在物都由气的浓聚和稀薄而产生”。(《古希腊罗马哲学》P11)(当它稀薄的时候形成火,当它浓聚起来按不同程度依次形成风、云、木、土、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归根到底无非是气的聚散而已。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思想,则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火。

尽管古希腊哲人对世界本原“物质体”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他们仍然推想到可能有单一的“元素”,是构成万物的共同的基础。在自然哲学观中,表现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在这里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的统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P164)这一阶段哲学思想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却给原子论哲学发展提供了几个立论基础:寻找事物共同的统一的基础,事物由之构成,事物的变化运动是聚散运动等。

2、多元素说

随着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发展,世界万物的多样性的认知日新月异,旧有的用一个感性直观的物体来说明万物形成本原的思想,就显得缺乏说服力了。于是,相继有人提出多元素说。恩培多克勒,提出“四根说”,万物本原是土、水、气、火四种元素,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便形成了各种不同事物,当某一事物各种元素分离时,事物便消失。四种元素间不能相互转化,需借外力来运动。

阿那克萨哥拉则提出“种子说”,物质是一群不同实体的集合物,每一实体都具有不同的质,如感官所感觉到的,不管怎样分割,各部分所包含的东西总是和全体相似,不过可能由于成份比例不同而有所不同。“种子”的运动不是自为的而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奴斯”推动的。“奴斯”是“万物中最稀最纯的,对每一事物具有全部的洞见和最大的力量。”《古希腊罗马哲学》P70“种子”是可感知的实体,但又不是具象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物体,其运动变化源于外力。

“四根说”“种子说”将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物质微粒的混合和运动的结果,天才地触及到了科学意义上的物体的内部结构说,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也为原子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先驱的思想,仍然表现出形而上学的特征。在物质结构及运动问题上,用形而上学的方式解释世界的本原及运动。他们提出,在物质被不断分割以后,其特性还会保持不变吗?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特性的,是怎么来的?这些相对局限的探索,已触及到对事物本质与特性关系的思辨,在科学的物质观的形成上是有很大意义的,蕴含了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所要求的精细分析的思维方式的萌芽。从早期的物质或宇宙观上,表现出西方所特有的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发展特征,预示了西方近现代科学进步的道路。

二、原子论哲学的创立与复兴——科学的哲学思辨

1、原子论哲学的创立

原子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留基伯,他和德漠克利特继承了早期唯物主义传统,继续用单一的要素说来解释物质,用多元结构的“原子”代替了单一本原性的水、火、气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原子学派相对立的爱利亚学派——主张去感官,只有理性才能获得真理,提供给原子学派在不能觉察的东西中去寻找实在的思路:物质是由散布在真空中的终极粒子组成。当时在哲学界,关于感官与理性的广泛争论,促进了原子论哲学的科学思想方面的突破。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无前因的,从永恒就存在,并永不毁灭。关于原子的运动及世界的构成,德氏认为世界的构成无非是原子的聚合与分离,但他将其归结为微粒的增加与减少,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这种在哲学思辨层面上的物质结构观,却给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实验分析方式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的上的准备和必要的条件。

关于原子运动的描述: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间四面八方运动,互相发生碰撞,引起了直线的和“漩涡”状运动,相似的原子结合在一起,组成元素火、土、水、气,面后开始形成无数的世界,世界生长、衰颓以至最后毁灭。运动被描述为原子的必然,尽管最终德氏未能给

出运动的原因,但这种假说为后来的经典力学的发轫提供了思想源泉,牛顿曾经就这一猜想写到:“所有那些古人都知道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在还未开启物理实验事实的基础上,与现代物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如此接近,令人惊讶。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思考带来的科学的见解,哲学研究的中科学精神使得哲学表现出了超越认识论领域的魅力。

沿着哲学思辨的路线推进原子论学说的后来者是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其思想形成于希腊晚期和罗马时期。伊壁鸠鲁的“物理学”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基本思想一致,认为宇宙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在说明原子运动的原因时,提出来了重量说,原子因重量自动地作直线下降运动,同时也存在偏斜运动。尽管“偏斜运动”几乎来自于其臆断,但马克思认为它承认了原子唯物主义的体系中偶然性的存在,启蒙了反宿命论的思想。(《马恩全集》第二卷 P147)卢克莱修的《物性论》里提出“无物能由无中生,无物能归于无“谁论证了原子是永恒的实在,虚空是”一种其中无物而不可触的空间““是事物运动的条件”是真实存在的,”物质的总库也不曾比现在更拥挤,也不曾比现在更空疏。“”正如它们今天的运动一样,原初物体在太古也有这样的运动,并且此后也将永远有这样的运动。“(《物性论》P18、P19、P79)其思想表现出深刻的唯物主义见解,以及物质守恒和运动量守恒的创世猜想。

纵观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原子唯物主义标志着希腊科学第一个伟大时期的最高峰,尽管它不成熟,但其中已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发展所需要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总体上,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在古希腊原子论者那里,他们既没有确定实验事实,以用来创立一个精确的有限的理论,也没有力量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理论的推论。他们的理论是建立在关于宇宙的哲学思辨的体系之上的,象古代和现代的其他形而上学学说一样,一直是一种决定于创始人和信徒的心理态度(这是个多么靠不住的依托)而得到确认和发展的。而且,这也很容易为反对其主张的哲学家的新思想从根本上加以推翻和取代,事实经过也正是如此。

源自于形而上的思想的演进,以及现实对原子论思想不断的质疑,原子论者需要不断完善其学说,用新的发现去弥补以往学说的漏洞。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古代原子论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哲学世界观领域,也成为后来柏拉图的“理念论”得以盛行的原因,以致唯心主义统治了西方思想界长达数个世纪。

2、原子论哲学的复兴

直到18世纪,近代原子论,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阿伏加德罗提出了他们的原子说和分子说,当时发现的化学元素,就是构成世界的终极粒子,不可再分,元素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具有质量,不同质量的元素聚合形成不同的物质,并认定这些元素就是古希腊原子论中的“原子”。建立在明确的实验事实基础上的,他们运用大量的实验来论证原子说的可靠性,从科学上给予古代原子论以实证,从而促成了曾在中世纪长期被冷落的古代原子论的复活,可以说,他们的理论是原子论哲学范式的近代科学版本。

古希腊原子论学派对世界终极统一性进行的阐述,在近代,科学给予了哲学思辨以科学贯彻。在更有意思的是,牛顿力学也以原子论哲学范式为其立论之基础,同时还选择了上帝创世说为其哲学依据。近代科学中一度盛行的“还原论“,其思想渊源实则就是古希腊原子论哲学为代表的实体实在论世界观,其根本则是囿于人类对微观不变性、简单性的坚持上。近代化学元素的发现、牛顿力学的创立,使当时的科学家深信,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最终都可以在原子、分子的物质层面得到解释。概括来讲,”还原论“的思想方式,理论假说到科学推论到实验验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功绩不可磨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哲学思辨对科学的深刻影响,古希腊哲学观念对近代科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可见一斑。

恩格斯曾写到“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确立正确的关系,这也是不可推卸的。于是自然科学便走上了理论领域,而在这时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但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恩全集》第四卷P284)

关于科学与哲学的思考,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科学从哲学分化出来,哲学因科学而深刻。原子论哲学的发展及对自然科学的贡献,很好地说明了哲学与科学内在的统一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突破人类对世界本原和终极的认知,古希腊原子论哲学的学说的解释力似乎在减弱,但哲学对世界探索理性的普遍性意义的追求,其建立在终极性、思辨性意义上的对世界的思考方式和探究精神,是人类文明与进步不可或缺的支撑。在科学前面无尽的求知和不能解释之下,超越经验、超越科学的思辨之力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命运。伴随科学进步的,全新哲学观的创立显得非常紧迫。科学呼唤哲学!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